❶ 杠桿定律 原理以及公式、用法
杠桿比率=正股現貨價÷(認股證價格x換股比率)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專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屬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來源於《論平面圖形的平衡》。
❷ 為什麼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等於阻力和阻力臂乘積時杠杠平衡
原因: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等於阻力和阻力臂乘積
結果:杠桿平衡
❸ 杠桿尺平衡時,( )乘以()等於()乘以()
杠桿尺平衡時,(動力 )乘以(動力臂)等於(阻力)乘以(阻力臂)
❹ 杠桿平衡的原理
杠桿原理就是「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版和阻力)權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
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4)杠桿平衡為什麼相乘相等擴展閱讀: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杠桿原理基本有3種類型,第一類的杠桿例子是天平、剪刀、鉗子等,第二類杠桿的例子是開瓶器、胡桃夾,第三類杠桿如錘子、鑷子等。 杠桿分為3種杠桿。第一種是省力的杠桿,如:開瓶器等。第二種是費力的杠桿,如:鑷子等。第三種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如天平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杠桿平衡
❺ 物理中杠桿的計算公式怎麼理解,怎麼的得到的,什麼原理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來桿、省力杠自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這幾類杠桿有如下特徵:
省力杠桿
L1>L2,F1<F2,省力、費距離。
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費力杠桿
L1<L2,F1>F2,費力、省距離。
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桿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
如天平、定滑輪等。
❻ 杠桿平衡
杠桿平衡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回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答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
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5)杠桿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狀態時保持平衡
❼ 為什麼當杠桿平衡時動力乘以動力臂等於阻力乘以阻力臂
同學,也就是說當杠桿的動力乘以動力臂等於阻力乘以阻力臂時,杠桿才能平衡,平衡就是靜止或者勻速的擺動,杠桿平衡時,兩邊力大小不用一定相等,可以用很小的力翹起很大的石頭,當知道其中三個量時候,就可以用公式求出第四個物理量,你說這個公式有沒有用?
不懂追問吧,同學
❽ 為什麼杠桿左右相等時一定可以水平平衡
非常好的問題,就像天平一樣,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左右質量不等。
原因:是杠桿自重的影響.
如果支點在重心上,則可以在任何位置平衡。
通常杠桿支點與重心豎直在一條線上,如果重心在支點正下方,當左邊重時,左邊下降、同時杠桿重心偏右,杠桿重力產生力臂,使杠桿傾斜平衡.此時杠桿自重相當於"幫"右邊物體.
❾ 為什麼推杠桿的力有時相等 有時變大
天平是等臂杠桿,力臂相等,兩端的所掛質量相等時,力和力臂的乘積即力矩也是相等的,杠桿平衡.反之,如果質量不等,則力矩肯定不等,則杠桿不可能平衡.
要懂得這個道理,必須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