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紹世界名城
巴黎是真正的鮮花之都。稱之為「花都」毫不為過。無論是在餐桌上、陽台上、院落中,還是在櫥窗前、街道旁、人們的懷抱里,滿眼都是盛開的鮮花,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芳香。 而那些五彩繽紛的花店和花團錦簇的公園,更是讓人流連忘返。這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城市。這里曾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革命的發源地。1789年7月14日,巴黎革命群眾攻克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序幕。7月14日由此被定為法國國慶節。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階級舉行了震驚世界的革命武裝起義,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巴黎也是一座具有很高文化品味的城市。它的文物古跡眾多,受到保護的古建築就有3千多座,很多古建築至今仍保存完好。走進巴黎,就如同走進了建築的博物館,文化的聖殿,藝術的寶庫。漫步於巴黎街頭,無論是在蒙馬特區狹小的胡同里,還是身處氣宇軒昂的香榭麗舍大道,你都常常會與那些心儀已久的歷史遺跡及藝術建築不期而遇:盧浮宮、凡爾賽宮、協和廣場,更有凱旋門、巴黎聖母院、巴黎歌劇院、埃菲爾鐵塔……
霧都不再--倫敦治理空氣污染的歷史
早在中世紀,倫敦就開始出現煤煙污染大氣的問題,當時的英國國會還頒布過國會開會期間禁止工匠使用煤炭的法令。由煤支撐的工業革命開始以後,由於工廠大多建在市內,居民家庭又大量燒煤取暖,煤煙排放量更是急劇增加。在無風的季節,煙塵與霧混合變成黃黑色,經常在城市上空籠罩多天不散,形成曾經客居倫敦的老舍先生描繪過的"烏黑的、渾黃的、絳紫的,以致辛辣的、嗆人的"倫敦霧。
喜愛英國文化的旅遊者或許會暫時沉緬於霧都的朦朧景色,但長住在此的倫敦人對此深感困擾。濃霧會妨礙交通,高濃度的二氧化硫和煙霧顆粒更會危害居民健康。為此,英國於1875年通過公共衛生法案,嘗試減少城市污染。到20世紀20年代,由於政府對工業加強管理,煤在工業燃料中所佔的比例下降,煤煙污染有所減輕,但並無質的改觀。
1952年12月4日,倫敦上空的冷高壓導致大氣濕度增加,風力微弱,污染物難以擴散,嗆人的濃厚煙霧彌漫全城5天之久,幾天內死亡人數比平時增加了4000人,這就是著名的"倫敦大霧"事件。數據表明,死亡高峰與二氧化硫及煙塵的濃霧高峰基本一致。類似的煙霧災害隨後又發生過幾次,對英國人產生了很大震動。
1956年,英國政府首次頒布"清潔空氣法案",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冬季採取集中供暖;在城市裡設立無煙區,區內禁止使用產生煙霧的燃料;煤煙污染的大戶--發電廠和重工業設施被遷到郊區。1968年又頒布了一項清潔空氣法案,要求工業企業建造高大的煙囪,加強疏散大氣污染物。1974年出台"空氣污染控製法案",規定工業燃料里的含硫上限。這些措施有效地減少了燒煤產生的煙塵和二氧化硫污染。1975年,倫敦的霧日由每年幾十天減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霧都已經名不符實。
但是,故事到此並沒有完結。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數量持續增加的汽車取代煤成為英國大氣的主要污染源。起初人們主要關注汽油的鉛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無鉛汽油逐漸受到重視。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汽車排放的其它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不穩定有機化合物也成為密切關注的對象。這些物質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作用下發生復雜的光化學反應,產生以臭氧為主的多種二次污染物,稱為"光化學煙霧"。
從1993年1月開始,所有在英國出售的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器以減少氮氧化物污染。1995年,英國通過了《環境法》,要求制定一個治理污染的全國戰略。後者於1997年3月份出台,根據國內、歐盟及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設立了必須在2005年前實現的污染控制定量目標,要求工業部門、交通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減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8種常見污染物的排放量。
2001年1月30日,倫敦市發布了《空氣質量戰略草案》。市長肯·利文斯通說,每年英國有2.4萬人死於與空氣污染有關的疾病,他將致力於進一步提高倫敦的空氣質量,消除大氣污染對公眾健康和日常生活的影響。目前倫敦大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和氮氧化物含量仍高於國家空氣質量目標限定的最高含量,這些污染物主要來自交通工具。市政府將大力扶持公共交通,目標是到2010年把市中心的交通流量減少10%到15%。倫敦還將鼓勵居民購買排氣量小的汽車,推廣高效率、清潔的發動機技術以及使用天然氣、電力或燃料電池的低污染汽車。
如今,慕霧都之名而來的人們可能會失望,只有偶爾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層薄薄的白色霧靄,無數英國文學作品中曾經描繪過的沿街滾滾而下的黃霧已經消失了蹤影。陽光碟機散薄霧後,四周是一片清明,讓人難以想像當年迷離晦暗的霧中情景。對倫敦來說,或許是失去了少許神秘和浪漫的氣氛,但得到的卻是更高的生活質量。生活在一個干凈、健康的環境中是何等重要!
2. 蘇黎世的所有資料
蘇黎世是蘇黎世州首府,瑞士最大的城市,也是全歐洲最富裕的城市。它位於阿爾卑斯山北部,蘇黎世湖西北端,利馬特河同蘇黎世湖的河口。蘇黎世人口36. 9萬。蘇黎世在克里特語里的意思是「水鄉」。早在2000年前就已形成村落,1218年成立城邦,1351年加入瑞士聯邦。到18、19世紀,蘇黎世成為瑞士主要講德語民族的文化教育和科學中心,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
樂途遊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聖地婚禮 航空旅行白皮書 黃金周出遊全攻略 和核物理的創始人之一的沃爾弗同·波里都在這里學習和工作過。
蘇黎世地處從法國到東歐和從德國到義大利的商路要沖,又是水陸空交通樞紐。工商業歷來興盛,特別是絲織業有很大發展,是中世紀阿爾卑斯山以北的絲織業中心。現在它的工業佔全國第一位,機器製造業佔全國生產總值的3/4。瑞士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就設在此地。
蘇黎世不僅是瑞士最大的金融中心,而且是西歐重要的金融中心。這里集中了120多家銀行,其中半數以上是外國銀行,故享有「歐洲百萬富翁都市」的稱號。西爾波爾特大街和交易所大街兩旁,銀行林立,證券交易所的交易額在西歐交易所中首屈一指,總計西歐70%的證券交易在此進行。蘇黎世的班霍夫街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街。每年從這里調動的資金,都達到了令人難以估計的天文數字。
蘇黎世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黃金市場之一。這里集中了350餘家銀行及銀行分支機構,其中外國銀行近70家。享有盛名的蘇黎世交易所建於1876年,其成交額在西歐交易所中居前列,最高峰時有70%的證券交易在此進行。瑞士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動交易和清算系統的交易所,其先進的設備、高素質的人員為投資者提供了優良的服務。蘇黎世的黃金市場更是聞名遐邇,近年來其黃金市場的地位有所下降,六十年代曾躍為僅次於倫敦的世界第二大黃金市場。
蘇黎世位於流入蘇黎世湖的利馬德河河口, 是瑞士最大的城市。市區被利馬德河分為東西 兩岸,也分成新城和舊城,它們之間有迷宮般的羊腸小道連接。舊城區在河北岸,分為上村和下村,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精品時裝店,酒吧,咖啡屋,古玩廳等。
蘇黎世有1833年創建的瑞士最大的綜合性大學——蘇黎世大學。1848年蘇黎世把首都的地位讓給了伯恩,作為補償,6年後在這里創辦了聯邦工學院。在這里曾經培養出兩名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和核物理的創始人之一沃爾夫岡·波里。蘇黎世文化氛圍非常濃厚,擁有20多個博物館,20多個圖書館,100多家畫廊,音樂廳及歌劇院。
位於火車站北面的國家博物館是個值得參觀的地方。它開辦於1898年,是個維多利亞式的大建築。展品以瑞士文化、藝術、歷史為主題,其中包括:中古宗教經文、繪畫、彩色玻璃窗飾、取自古教堂及房舍的壁畫等。博物館樓上是一個大廳,規模之大足以和大教學媲美,展品是歷代武器、甲胄、軍報、軍旗等。博物館中還展出舊日房屋的內部裝飾,是從真正房子移植到館內的。其他展品有聖壇祭品、傢具箱櫃、古代鍾表、金銀飾物、民間服裝……總之,凡足以說明瑞士文化及社會演變的實物,凡乎應有盡有。1910年列寧僑居蘇黎世時,就利用這里的豐富資料撰寫了不少有名的著作。
河東大教學以東數百米處,是蘇黎世美術館。主要收藏西歐繪畫,上至中古,下到本世紀的作品,尤其著重瑞士畫家,如18世紀的博斯利,19世紀的勃克林及賀德勒等。雕塑則以表現派的賈柯麥蒂為主。美術館除歐洲各國大師如莫奈、塞尚、梵·高、畢加索等人的作品外,還搜集了相當數量的蒙克的作品,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外收藏蒙克作品最多的美術館。夏高爾的作品更是豐富,獨佔一整間展廳。另有一個展廳專門展出達達主義的作品。
萊特博格博物館位於蘇黎世湖西一個林木繁茂的公園里。展品以外國藝術作品為主,包括中國畫、美洲地毯、印度雕像、秘魯陶瓷、非洲面具等。展品原為一個貴族所收藏,大半來自亞、非、拉各洲。
蘇黎世還是瑞士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蘇黎世湖畔的「馥勞」教堂始建於公元853年,為典型的羅馬式建築。教堂不遠處全市最美的巴羅克式建築是昔日的酒業公會。河對岸正對「馥勞」教堂的建築是蘇黎世大教堂,其一對高聳的塔樓建於15世紀,它是蘇黎世城的重要標志。市政廳則是一座華麗的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蘇黎世市有各類博物館、美術館50多處。蘇黎世聯邦高工、蘇黎世大學等院校均是舉世聞名的高等學府,我留瑞的近千名學生中約一半在上述兩校深造。瑞士國家博物館和圖書館也設在這里。列寧1916-1917年在該市從事研究工作,完成了著名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一書。
3. 全世界有多少個股市交易
世界各國有交易的證券市場很多很多:
美國:道瓊工業指數 標准普爾500指數 那斯達克綜合指數
日本日經指數
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
倫敦金融時報指數
巴黎CAC指數
德國DAX指數
韓國漢城綜合指數 韓國KOSPI指數
莫斯科時報指數
台灣加權指數
阿根廷Merval指數
標准普爾澳洲200指數
奧地利維也納ATX指數
比利時BEL20指數
巴西聖保羅BOVESPA指數
加拿大標准普爾/多倫多綜合指數
智利IPSA40指數
哥倫比亞IGBC指數
印度孟買SENSEX30指數
丹麥哥本哈根KFX藍籌指數
芬蘭赫爾辛基HEX25綜合指數
埃及開羅CASE30指數
愛爾蘭綜合指數
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
匈牙利布達佩斯證交所指數
希臘雅典ASE綜合指數
墨西哥BOLSA指數
馬來西亞吉隆坡綜合股價指數
黎巴嫩BLOM股價指數
義大利標准普爾/MIB指數
以色列台拉維夫25指數
秘魯利馬綜合指數
挪威奧斯陸OBX指數
紐西蘭紐西蘭NZSX流通50指數
荷蘭阿姆斯特丹AEX指數
摩洛哥卡薩布蘭卡新綜合指數
沙烏地阿拉伯TASI綜合指數
葡萄牙PSI20指數
波蘭華沙WIG20指數
菲律賓綜合股價指數
FTSE/JSE南非綜合指數
西班牙IBEX35指數
瑞典斯德哥爾摩OMX指數
瑞士SMI指數
越南證交所指數
委內瑞拉IVBC指數
阿聯酋阿布達比證券市場指數
土耳其伊斯坦堡全國100指數
泰國曼谷指數
等等,不敢說包羅萬象,希望你有用
4. 蘇黎世在哪個國家 什麼有名
瑞士最大城市,蘇黎世州首府
蘇黎世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黃金市場之一。這里集中了120多家銀行,其中半數以上是外國銀行,故享有「歐洲百萬富翁都市」的稱號。
5. 蘇黎世在哪裡
蘇黎世是瑞士的第一大城市,也是重要的工商業城市。
蘇黎世 Zurich
蘇黎士是瑞士的經濟中心,同時也是3百多家銀行所在的金融中心。公元前羅馬皇帝開始在林登荷夫山丘設置稅關關卡,並命「Turicum」關卡,蘇黎士地名由此而來。中世紀蘇黎士成為銜接北義大利和德國的交通樞紐,是個以紡織業為主的商業城市。1847年瑞士第一條連接蘇黎士和巴登鐵路誕生了,這使得蘇黎士紡織產業與機械產業日益發達,由此奠定了金融實業的基礎,從而成為瑞士的第一大城市。
蘇黎世是蘇黎世州的首府,人口有35萬。蘇黎世是座有2000年歷史的古城,最早羅馬人在此設立稅卡,因而得名。1351年加入瑞士聯邦。由於地處交通要道,特別是紡織業的發展使得蘇黎世成為歐洲重要的商業城市。如今蘇黎士是瑞士非常重要的交通、金融、商業、文化中心城市。
位於蘇黎世湖畔,利馬河將市區分成了東西兩個部分。
蘇黎世主要是個商業城市,主要的景點集中在利馬河(Limmat)兩岸的市中心區域。
6. 瑞士有幾個城市
首都--伯爾尼
國際會議之都--日內瓦
著名國際金融中心--蘇黎世
國際奧委會總部所在地--洛桑
重要工業中心--巴塞爾
風景秀麗的茵特拉根、每年組織重要全球經濟論壇的達沃斯等。
7. 世界大城市
數據顯示,1997年泰國的GDP增長率為-.4%,1998年GDP增長率急跌至-10.8%,但從1999年以後,泰國經濟就迅速攀升,1999年、2000年GDP增長率分別達到4.2%和4.4%。此外,泰銖對美元的匯率也由亞運會之前的1美元兌53泰銖,上升為亞運會之後的1美元兌35.5泰銖。這些數據表明,泰國能夠迅速走出金融風暴的陰影,曼谷亞運會功不可沒,有專家將之命名為亞運史上的「泰國現象」。
1990年獲得第十三屆亞運會的主辦權時,正是泰國和整個亞洲經濟走向繁榮的時期。當時曼谷對亞運會經濟前景的估計非常樂觀。然而,1997年一場金融風暴突如其來,一直高速增長的泰國經濟受到重創,其經濟增長率一年時間竟然跌到10.8%的負增長。
曼谷
กรุงเทพมหานคร
曼谷市徽
別名:曼城
國家 泰國
省份 曼谷直轄市
成立日期 1782年
面積 1,568.7平方公里
人口
-總人口(2000年)
-人口密度
6,320,1744.029/平方公里
時區 UTC +7
位置
-經度
-緯度
100°31′E
13°45′N
氣溫
-全年最高
-全年平均
-全年最低
43°C(4月)
30°C
18°C(12月)
(泰文全名:กรุงเทพมหานคร อมรรัตนโกสินทร์ มหินทรายุธยามหาดิลก ภพนพรัตน์ ราชธานีบุรีรมย์ อุดมราชนิเวศน์ มหาสถาน อมรพิมาน อวตารสถิต สักกะทัตติยะ วิษณุกรรมประสิทธิ์[來源請求]聆聽 文件-播放,意譯為天使之城,宏偉之城,永恆的寶石之城,永不可摧的因陀羅之城,世界上賦予九個寶石的宏偉首都,快樂之城,充滿著像似統治轉世神之天上住所的巍峨皇宮,一座由因陀羅給予、毗濕奴建造的城市,簡稱กรุงเทพมหานคร或Krung Thep聆聽 文件-播放),為泰國首都,在當地華人社區亦作泰京。曼谷是泰國政治、經濟、貿易、文化、社會、科技、教育、與各方面中心。位於湄南河的東岸,靠近暹羅灣。
歷史
曼谷從一個小型貿易中心和港口開始發展。1767年,舊都大城(พระนครศรีอยุธยา - Ayutthaya)被緬甸軍攻陷並徹底破壞,因此1782年國王拉瑪一世便遷都至湄南河西側的吞武里府(ธนบุร - Thonburi),並命名為Krung Thep Maha Nakhon,意思是天使之城。隨著泰國的經濟發展,市區開始向東、北擴展。在朱拉隆功大帝(1868年—1910年)時代,王宮群開始向北建設;後任的國王繼續往北建造其他宮殿。同時,在湄南河東側逐漸形成經濟中心。20世紀後半,新都心移往湄南河東側,西側現在被看作是舊市區。
全名
曼谷的儀式全名是由拉瑪一世命名,後來拉瑪四世做出修改,為Krung Thep Mahanakhon Amon Rattanakosin Mahinthara Yuthaya Mahadilok Phop Noppharat Ratchathani Burirom Udomratchaniwet Mahasathan Amon Piman Awatan Sathit Sakkathattiya Witsanukam Prasit。這個儀式全名融合了兩個古老的印度語言,巴利語和梵語。如果根據這些語言的羅馬拼音,正確寫法應該為Krung-dēvamahānagara amararatanakosindra mahindrayudhyā mahātilakabhava navaratanarājadhānī purīrāmasya utamarājanivēsana mahāsthāna amaravimāna avatārasthitya shakrasdattiya vishnukarmaprasiddhi,其意譯為「天使之城,宏偉之城,永恆的寶石之城,永不可摧的因陀羅之城,世界上賦予九個寶石的宏偉首都,快樂之城,充滿著像似統治轉世神之天上住所的巍峨皇宮,一座由因陀羅給予、毗濕奴建造的城市」。
當地小學的學生有著曼谷全名的課程,縱使極少數人會解釋這個全名的意思(因為這些字都非常的古老),而且之中大部分只知道一部份的意思而不是全部。
曼谷全名已經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登記為世界最長的地方名字。
現在在各國通用的「曼谷」之名則是當地語言「橄欖村」的轉譯。
人口
根據2004年人口普查,曼谷共有注冊人口650萬人。逾半數曼穀人有某程度上的華人血統。[1] 近年大量移民及外國人湧入曼谷,2005年11月共有外國行政人員6.5萬名,並以每月1800人的速度增加。長期居留的外國人中,有25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3萬是日本人(亞洲地區中除日本以外最大的日本人社群),10萬印度人(其中3.5萬為錫克教徒),6000美國人,4.5萬歐洲人(在亞洲地區中除新加坡以外最多),1.5萬台灣人,7000韓國人,6000奈及利亞人,8000阿拉伯人,2.5萬馬來人,4000新加坡人。另外約有40至60萬非法入境者,來自柬埔寨、緬甸、俄羅斯、烏克蘭、巴基斯坦、孟加拉、中國等。
政府建築曼谷約92%人口信奉佛教,6%信奉伊斯蘭教,1%信奉基督教,猶太教徒約300人,0.6%信奉印度教。曼谷約有400座佛教寺,55座清真寺,10座個教堂,2間猶太會堂。
行政區域
曼谷大京都的行政區域總共分成五十個區
經濟
玉佛寺曼谷是泰國的經濟中心。湄南河允許曼谷有港口的功能。泰國證券交易所(泰文:ตลาดหลักทรัพย์แห่ง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英文:Stock Exchange of Thailand)位於曼谷。另外,曼谷也是貴金屬和寶石的交易中心。
旅遊
泰國曼谷最近三十年被發展成世界旅遊的好城市,每年吸引大量東、西方遊客。觀光業是占泰國國民總收入百分之十二的重要外匯來源。這個城市有四百多座佛教寺廟,其中最有名的是大皇宮內的玉佛寺和在其河斜對面的黎明寺。
教育
泰國國立朱拉隆功大學(จุฬาลงกรณ์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ธรรมศาสตร)
交通
高架鐵路
運河系統
相信每一個在曼谷住過一段時間的人都會同意,行走於曼谷運河中的機動船是最快捷、最令人回味的交通工具。
運河給予這個城市東方威尼斯的稱號,有一段時間所有的交通運輸都是經由船隻來完成的。今天大部份河道都被填平以興建街道。曼谷市區亦建造了數條高架公路,以解決曼谷嚴重的交通阻塞問題,但其目的卻鮮有達到。
集體運輸
曼谷集體運輸系統公眾公司(Bangkok Mass Transit System,簡稱:BTS,別稱:高架鐵路 /城鐵/ Sky Train)
1999年12月5日,開通了兩條約55公里的獨立路線,乘客可以在「暹羅車站」(Siam)進行兩線互相換乘;而在「沙拉玲車站」(Sala Daeng),「莫集車站」(Mo Chit)及「亞索車站」(Asok),乘客可以換乘曼谷地下鐵路
壹) 是隆線(Silom Line),設有七個車站:國家運動場車站(National Stadium)、暹羅車站(Siam)、拉恰丹米車站(Ratchadamri)、沙拉玲車站(Sala Daeng)、瓊龍西車站(Chong Nonsi)、素臘塞車站(Surasak)、鄭王大橋車站(Saphan Taksin)。
貳) 是素坤逸線(Sukhumvit Line),設有十七個車站:莫集車站(Mo Chit)、水牛橋車站(Saphan Khwai)、阿里車站(Ari)、沙藍胞車站(Sanam Pao)、勝利紀念碑車站(Victory Monument)、披耶泰車站(Phayatai)、叻差南蒂車站(Ratchathewl)、暹羅車站(Siam)、集龍車站(Chit Lom)、奔集車站(Phloen Chit)、那那車站(Nana)、亞索車站(Asok)、鵬蓬車站(Phrom Phong)、通羅車站(Thong Lo)、憶甲米車站(Ekkamai)、拍昆侖車站(Phra Khanong)及翁聿車站(On Nut)。
曼谷地下鐵路公眾公司
而第一條地鐵(MRTA[2])則於2004年7月啟用,從城市北端連到城市中心,共設有十八個車站。十年前,由於泰國的政治及亞洲金融危機,使得原來由來自香港的合和實業財團(Hopewell)投資的高架火車計劃被整個廢棄,從曼谷華南蓬火車站一直到曼谷廊曼國際機場處處可以看見被廢棄的鋼筋混凝土支柱,成為國際笑話。
第一條約20公里的地下鐵路線:華南蓬車站(Hua Lamphong)、山艷車站(Sam Yan)、是隆車站(Silom)、是樂園車站(Lumphini)、空堤車站(Khlong Toel)、詩麗吉皇後國民中心車站(Queen Sirkit Nation Centre)、素坤逸車站(Sukhumvit)、丕武里車站(Phetchaburi)、拍喃九車站(Phra Ram 9)、泰國文化中心車站(Thailand Cultural Centre)、匯權車站(Huai Khwang)、素地珊車站(Sutthisan)、叻猜拉披色車站(Ratchadaphisek)、叻袍車站(Lat Phrao)、拍鳳裕庭車站(Phahon Yothin)、乍督乍公園車站(Charuchak Park)、甘烹碧車站(Kamphaeng Phet)及邦素車站(Bang Sue)。
其中,:乘客可以在乍督乍公園車站(Chatuchak Park)、素坤逸車站(Sukhumvit)或是隆車站(Silom),換乘曼谷集體運輸系統(BTS),由於高架電車與地下鐵分屬兩家不同公司,乘客必須出站再進入另一運輸系統換車,這是較為不便的地方。
遊客亦可在華南蓬車站(Hua Lamphong)或邦素車站(Bang Sue),換乘泰國皇家鐵路(BTS)到泰國北部、南部的很多地方,甚至每天有兩班火車往馬來西亞的檳榔州北海市(Butterworth, Peneng)。
曼谷機場
舊曼谷機場(或廊曼機場)曾是東南亞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位於城市的北方。
新曼谷國際機場位於城市東偏南方,從2002年開始建造,於2006年9月28日完工啟用,當時廊曼機場終止使用六個月,但後來由於電腦故障等種種原因令新機場無法滿足客流量而重開作國內機場使用。
鐵路交通
曼谷的主要火車站是華南蓬火車站,由此可乘車至國內各府、馬來西亞、寮國、柬埔寨。
由於往北部(如古都阿育陀耶、清邁市)列車都經過廊曼機場站,所以乘國內航班遊客可在二號場站走步行道至該站月台上候車前往北部各府,不需費時費事進入曼谷市區。
或者搭乘短程計程車到莫集站(Mo Chit),然後由此乘車至泰北部與東北部各府。
道路交通
曼谷的道路舉世「聞名」,也許能輕易摘取「亞洲首堵」桂冠,所以又有人稱之「世界最大停車場」,若您身在泰王國,每日清晨不必上街,擰開電視必能一睹曼谷交通實況,天天如是,無一例外。
繞行曼谷的東西環道早已建成,確實能節省駕車者不少時間。但除非半夜三更開車上環道,否則不要以為因此就能躲避車流的高峰。
長途汽車
曼谷有以下三個長途汽車站:
曼谷至泰南長途汽車曼谷東站(Ekkamai),靠近BTS憶甲米車站 - 由此可乘車至東部各府,如芭堤雅
曼谷北站(Mo Chit),靠近BTS莫集車站 - 由此可乘車至北部與東北部各府
曼谷南站(Bangkok Southern Bus Terminal) - 舊站位於曼谷蓮區(Bangkok Noi),新站位於棠林詹區(Taling Chan)正在建設中[4],由此可乘車至南部各府,如普吉府、素叻府
旺季時一般每半小時有一班長途汽車前往各旅遊勝地。
新機場的二號場站外亦有汽車前往芭堤雅、孔敬府、呵叻府、廊開府等地,省卻那些不想參觀曼谷的遊客極多時間。
8. 瑞士的介紹!SOS緊急需要!最好是英文的!(帶中文)
瑞士位於中歐的南部,四周為其它國家所包圍,北面是德國,西面是法國,南臨義大利,東接奧地利與列支敦斯登,面積比荷蘭略大,只有41293萬平方公里。瑞士東西長348公里,南北距220公里。瑞士人口有720萬,首都是伯恩或稱伯爾尼(Berne),總共有26個州(Canton),最大的一州是格勞寶登(Graubunden),面積達7106平方公里,最小的一州是巴賽爾一史達特(Basel-Stadt),面積只有37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一州是蘇黎世(Zurich),達120萬。
瑞士是歐洲中西部的一個內陸國。東與奧地利、列支敦斯登接壤,南鄰義大利,西接法國,北連德國。
瑞士境內多山,大約58%的面積屬於阿爾卑斯山區,分為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區,西北的汝拉山區和瑞士高原三個自然地形區。高原佔全國總面積的32%,西北的汝拉山,約占國土的10%。最高點杜爾富峰,海拔4634米,最低點馬喬列湖,海拔193米。在山區、高原、谷地上分布1494個自然湖泊,最大的是日內瓦湖(又名萊芒湖),面積581平方公里。境內冰川有140個,總面積達1951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4.7%。萊茵河是流經瑞士最大的河流,境內長375公里,流域面積達2796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67.6%,是瑞士經其它國家通往北海和國際航道。羅訥河是第二大河,流域面積達6947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8%。
瑞士地處溫帶的北部,由西向東伸展的阿爾卑斯山,成為該國的氣候分界線。氣候自西向東由溫和濕潤的海洋性氣候向冬寒夏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阿爾卑斯山以南是海洋氣候,阿爾卑斯山以北有時受西歐海洋氣候的影響,溫和而潮濕,有時受東歐大陸性氣候影響,有寒冷的冬季和炎熱的夏天,溫差變化幅度大。瑞士全年平均氣溫8.6℃,年降雨量為1000~2000毫米。
瑞士資源除岩鹽較豐富外,石油、天然氣、黃金幾乎沒有。森林佔25%。
伯爾尼城始建於12世紀,至18世紀建成現在規模,已有800年的歷史。伯爾尼老城原來一些木質結構的建築被中世紀的多次大火燒毀,後來重建時改為石頭結構,現仍保持完好:碎石鋪成的馬車道,街道兩旁是彼此相連的漫長拱廓,紅瓦白牆相映生輝的古老房屋,各有典故的街心噴泉彩柱,16世紀的鍾塔及始建於1421年的晚期哥特式大教堂,使伯爾尼顯得古色古香,保留著中世紀時的風貌。現主要街道已被劃為步行區,環境十分幽靜。伯爾尼老城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之列。
瑞士過去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固定的首都,1848年11月28日,伯爾尼被定為瑞士聯邦首都,成為聯邦政府所在地和全國政治和外交中心。聯邦政府和聯邦議會設在阿爾河北岸銅綠色的聯邦大廈中,這是一組用花崗石建造的宮殿式的大型建築群,建於1852年-1857年。大廈左右兩翼是聯邦各部的辦公樓 ,中間圓頂下面是聯邦議會兩院的會議廳。大廈於1894-1902年進行擴建,1993年再次進行修繕,並添置了電子表決裝置。
由於市民反對噪音和地勢等原因,伯爾尼未建大型機場,僅有一小飛機場,設有通往西歐主要城市的航線。伯爾尼有通往全國各地的高速公路,也是全國鐵路樞紐之一 。
二次大戰後, 伯爾尼的機械、儀表、電器、制葯、紡織、食品、建築和印刷工業逐年發展,但均系一些中小企業,在瑞士經濟中不佔重要地位。 伯爾尼主要是行政和銀行業中心,同時也是一個文化和旅遊城市。市內有古老學府之一的伯爾尼大學,建於1834年,以研究宇宙射線著稱。此外,還有歷史、自然史、藝術、兵器等不同類型的眾多博物館,伯爾尼還是萬國郵政聯盟和國際鐵路運輸總局所在地。
歷史上,許多革命活動家都曾在伯爾尼居住過。恩格斯1848年秋曾到伯爾尼指導瑞士的工人運動。列寧從1914年9月到1916年初也曾在伯爾尼附近的齊美瓦爾德和昆塔爾逗留過,並寫過不少揭露第二國際機會主義叛徒的文章。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伯爾尼聯邦專利局工作期間,業余鑽研物理學,發表了他的驚世之作「相對論」,伯爾尼將此引為驕傲,至今還保留著愛因斯坦的住所(已辟為博物館)。
伯爾尼市位於瑞士國土中間偏西,1848年聯邦憲法定為瑞士首都,又稱為「聯邦城」, 同時也是伯爾尼州的首府。面積(包括郊區)230多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2.4萬,海拔550米,位於萊茵河支流阿爾河的一個天然彎曲處,湍急的河水從三面環繞伯爾尼老城而過,形成了一個半島。傳說為給城市取名,當時的統治者扎靈根公爵決定外出打獵,以打到的第一隻野獸作為城市名,結果打死一頭熊,於是以「熊」字為該城命名。伯爾尼這一名稱是從德文「熊」字演繹而來,德語中熊一詞的發音是「拜爾」,後漸變為「伯爾尼」。「熊」自然成了伯爾尼的城徽,進而又變為伯爾尼州的標志。伯爾尼市有些古建築上至今仍留有熊的雕塑。在阿爾河東岸山崗尼德格大橋附近,還辟有熊苑,喂養著一些供遊人觀賞的熊。
伯爾尼
伯爾尼城始建於12世紀,至18世紀建成現在規模,已有800年的歷史。伯爾尼老城原來一些木質結構的建築被中世紀的多次大火燒毀,後來重建時改為石頭結構,現仍保持完好:碎石鋪成的馬車道,街道兩旁是彼此相連的漫長拱廓,紅瓦白牆相映生輝的古老房屋,各有典故的街心噴泉彩柱,16世紀的鍾塔及始建於1421年的晚期哥特式大教堂,使伯爾尼顯得古色古香,保留著中世紀時的風貌。現主要街道已被劃為步行區,環境十分幽靜。伯爾尼老城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之列。
瑞士過去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固定的首都,1848年11月28日,伯爾尼被定為瑞士聯邦首都,成為聯邦政府所在地和全國政治和外交中心。聯邦政府和聯邦議會設在阿爾河北岸銅綠色的聯邦大廈中,這是一組用花崗石建造的宮殿式的大型建築群,建於1852年-1857年。大廈左右兩翼是聯邦各部的辦公樓 ,中間圓頂下面是聯邦議會兩院的會議廳。大廈於1894-1902年進行擴建,1993年再次進行修繕,並添置了電子表決裝置。
由於市民反對噪音和地勢等原因,伯爾尼未建大型機場,僅有一小飛機場,設有通往西歐主要城市的航線。伯爾尼有通往全國各地的高速公路,也是全國鐵路樞紐之一 。
二次大戰後, 伯爾尼的機械、儀表、電器、制葯、紡織、食品、建築和印刷工業逐年發展,但均系一些中小企業,在瑞士經濟中不佔重要地位。 伯爾尼主要是行政和銀行業中心,同時也是一個文化和旅遊城市。市內有古老學府之一的伯爾尼大學,建於1834年,以研究宇宙射線著稱。此外,還有歷史、自然史、藝術、兵器等不同類型的眾多博物館,伯爾尼還是萬國郵政聯盟和國際鐵路運輸總局所在地。
歷史上,許多革命活動家都曾在伯爾尼居住過。恩格斯1848年秋曾到伯爾尼指導瑞士的工人運動。列寧從1914年9月到1916年初也曾在伯爾尼附近的齊美瓦爾德和昆塔爾逗留過,並寫過不少揭露第二國際機會主義叛徒的文章。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伯爾尼聯邦專利局工作期間,業余鑽研物理學,發表了他的驚世之作「相對論」,伯爾尼將此引為驕傲,至今還保留著愛因斯坦的住所(已辟為博物館)。
伯爾尼市位於瑞士國土中間偏西,1848年聯邦憲法定為瑞士首都,又稱為「聯邦城」, 同時也是伯爾尼州的首府。面積(包括郊區)230多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2.4萬,海拔550米,位於萊茵河支流阿爾河的一個天然彎曲處,湍急的河水從三面環繞伯爾尼老城而過,形成了一個半島。傳說為給城市取名,當時的統治者扎靈根公爵決定外出打獵,以打到的第一隻野獸作為城市名,結果打死一頭熊,於是以「熊」字為該城命名。伯爾尼這一名稱是從德文「熊」字演繹而來,德語中熊一詞的發音是「拜爾」,後漸變為「伯爾尼」。「熊」自然成了伯爾尼的城徽,進而又變為伯爾尼州的標志。伯爾尼市有些古建築上至今仍留有熊的雕塑。在阿爾河東岸山崗尼德格大橋附近,還辟有熊苑,喂養著一些供遊人觀賞的熊。
蘇黎世
蘇黎世是蘇黎世州首府,瑞士最大的城市,也是全歐洲最富裕的城市。它位於阿爾卑斯山北部,蘇黎世湖西北端,利馬特河同蘇黎世湖的河口。蘇黎世人口36. 9萬。蘇黎世在克里特語里的意思是「水鄉」。早在2000年前就已形成村落,1218年成立城邦,1351年加入瑞士聯邦。到18、19世紀,蘇黎世成為瑞士主要講德語民族的文化教育和科學中心,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和核物理的創始人之一的沃爾弗同·波里都在這里學習和工作過。
蘇黎世地處從法國到東歐和從德國到義大利的商路要沖,又是水陸空交通樞紐。工商業歷來興盛,特別是絲織業有很大發展,是中世紀阿爾卑斯山以北的絲織業中心。現在它的工業佔全國第一位,機器製造業佔全國生產總值的3/4。瑞士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就設在此地。
蘇黎世不僅是瑞士最大的金融中心,而且是西歐重要的金融中心。這里集中了120多家銀行,其中半數以上是外國銀行,故享有「歐洲百萬富翁都市」的稱號。西爾波爾特大街和交易所大街兩旁,銀行林立,證券交易所的交易額在西歐交易所中首屈一指,總計西歐70%的證券交易在此進行。蘇黎世的班霍夫街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街。每年從這里調動的資金,都達到了令人難以估計的天文數字。
蘇黎世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黃金市場之一。這里集中了350餘家銀行及銀行分支機構,其中外國銀行近70家。享有盛名的蘇黎世交易所建於1876年,其成交額在西歐交易所中居前列,最高峰時有70%的證券交易在此進行。瑞士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動交易和清算系統的交易所,其先進的設備、高素質的人員為投資者提供了優良的服務。蘇黎世的黃金市場更是聞名遐邇,近年來其黃金市場的地位有所下降,六十年代曾躍為僅次於倫敦的世界第二大黃金市場。
蘇黎世位於流入蘇黎世湖的利馬德河河口, 是瑞士最大的城市。市區被利馬德河分為東西 兩岸,也分成新城和舊城,它們之間有迷宮般的羊腸小道連接。舊城區在河北岸,分為上村和下村,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精品時裝店,酒吧,咖啡屋,古玩廳等。
蘇黎世有1833年創建的瑞士最大的綜合性大學——蘇黎世大學。1848年蘇黎世把首都的地位讓給了伯恩,作為補償,6年後在這里創辦了聯邦工學院。在這里曾經培養出兩名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和核物理的創始人之一沃爾夫岡·波里。蘇黎世文化氛圍非常濃厚,擁有20多個博物館,20多個圖書館,100多家畫廊,音樂廳及歌劇院。
位於火車站北面的國家博物館是個值得參觀的地方。它開辦於1898年,是個維多利亞式的大建築。展品以瑞士文化、藝術、歷史為主題,其中包括:中古宗教經文、繪畫、彩色玻璃窗飾、取自古教堂及房舍的壁畫等。博物館樓上是一個大廳,規模之大足以和大教學媲美,展品是歷代武器、甲胄、軍報、軍旗等。博物館中還展出舊日房屋的內部裝飾,是從真正房子移植到館內的。其他展品有聖壇祭品、傢具箱櫃、古代鍾表、金銀飾物、民間服裝……總之,凡足以說明瑞士文化及社會演變的實物,凡乎應有盡有。1910年列寧僑居蘇黎世時,就利用這里的豐富資料撰寫了不少有名的著作。
河東大教學以東數百米處,是蘇黎世美術館。主要收藏西歐繪畫,上至中古,下到本世紀的作品,尤其著重瑞士畫家,如18世紀的博斯利,19世紀的勃克林及賀德勒等。雕塑則以表現派的賈柯麥蒂為主。美術館除歐洲各國大師如莫奈、塞尚、梵·高、畢加索等人的作品外,還搜集了相當數量的蒙克的作品,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外收藏蒙克作品最多的美術館。夏高爾的作品更是豐富,獨佔一整間展廳。另有一個展廳專門展出達達主義的作品。
萊特博格博物館位於蘇黎世湖西一個林木繁茂的公園里。展品以外國藝術作品為主,包括中國畫、美洲地毯、印度雕像、秘魯陶瓷、非洲面具等。展品原為一個貴族所收藏,大半來自亞、非、拉各洲。
蘇黎世還是瑞士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蘇黎世湖畔的「馥勞」教堂始建於公元853年,為典型的羅馬式建築。教堂不遠處全市最美的巴羅克式建築是昔日的酒業公會。河對岸正對「馥勞」教堂的建築是蘇黎世大教堂,其一對高聳的塔樓建於15世紀,它是蘇黎世城的重要標志。市政廳則是一座華麗的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蘇黎世市有各類博物館、美術館50多處。蘇黎世聯邦高工、蘇黎世大學等院校均是舉世聞名的高等學府,我留瑞的近千名學生中約一半在上述兩校深造。瑞士國家博物館和圖書館也設在這里。列寧1916-1917年在該市從事研究工作,完成了著名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一書。
日內瓦
日內瓦是瑞士境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位於西歐最大的湖泊——美麗的 日內瓦湖之畔,法拉山和阿爾卑斯山近在眼前。市內,公園星羅棋布,湖畔鮮花遍地,美不勝收。
日內瓦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際都市,以其深厚的人道主義傳統,多彩多姿的文化活動、重大的會議和展覽會、令人垂涎的美食、清新的市郊風景及眾多的游覽項目和體育設施而著稱與世。
日內瓦注重大自然,與環境融為一體。在大自然中開展體育活動的方式多種多樣:在羅納河和萊蒙湖上游泳嬉戲;在郊外騎馬、騎自行車或散步;在鄰近的阿爾卑斯山區或法拉山區滑雪等等。無論是攀登峭壁,還是在空中翱翔,或在湖中游泳,對熱愛大自然和體育的人來說,日內瓦實在是最理想的地方。
日內瓦是全世界交匯之點,是聯合國歐洲總部的所在地。每年,數以百計的會議、展覽和慶祝活動在這里舉行,吸引了各國來客。有200多個國際組織及許多人道主義機構設在日內瓦,如聯合國歐洲總部及紅十字和紅新月國際委員會等。日內瓦已被世人譽為「和平之都」。
日內瓦位於歐洲中心,從這里坐船、乘火車或長途汽車游覽瑞士其他地區極為方便,如去中世紀小鎮格里耶參觀著名的乳酪廠,去策爾馬特觀看終年積雪的馬特霍恩峰,或參觀舉世聞名的什雍古堡等,還可去法國的夏豪厄鎮游覽巍峨壯觀的歐洲最高峰——勃朗峰。
日內瓦是瑞士第三大城市,僅次於蘇黎世及巴塞爾之後,除了是瑞士法語區的首善之都,更儼然是世界的縮影,超過了200個的國際重要機構設於日內瓦,其中包括了聯合國駐歐洲總部、國際勞工組織、萬國紅十字會等、童子軍總部、婦女和平自由聯盟,可謂是一個國際的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日內瓦也是世界鍾表之都,鍾表業與銀行業成為日內瓦的兩大精神支柱。
日內瓦除了有重要的國際地位外,也是一座用山光、水色、彩花、綠樹織成的美麗都市。日內瓦以群山和花園為巢,隆河有如一條碧羅帶穿城而過,仿似仙女身上的碧綠綢,俏麗飄懟0桌煞逍壑龐詼
9. 蘇黎世在哪個國傢具體位置
瑞士東北部的州。北接德國。面積1,729平方公里。人口114.5萬(1990),居各州首位。講德語。首府蘇黎世。位於格拉魯斯山北麓,大部地區為河谷地帶,森林茂密。經濟以工業為主,尤以機器和鐵路設備製造業為重要;絲棉紡織業分布廣泛。許多鐵路線和山間鐵路線以蘇黎世為中心輻射到全國各地。農業生產高度現代化。 ②瑞士最大城市,蘇黎世州首府。在蘇黎世湖西北端、利馬特河兩岸。人口36.7萬,連郊區83.9萬(1983)。中世紀時作為商業與行會中心,1218年成立城邦,1351年加入瑞士聯邦。具有國際意義的水陸空交通樞紐。瑞士最大工商業中心,又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機器製造業佔全國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還有毛紡織、絲紡織、化學、電機、造紙、印刷等工業。重要文化中心,有蘇黎世大學(建於1833年)、瑞士聯邦綜合工科學校(愛因斯坦曾在此學習和工作)、圖書館、博物館(建於1898年)。風景優美,旅遊業發達。國際會議常在此召開。市內有中世紀建造的教堂尖塔、古堡,噴泉,利馬特河兩岸有雙塔羅馬大教堂、修女院、菩提園等。 蘇黎世是瑞士的經濟中心,同時也是3百多家銀行所在的金融中心。公元前羅馬皇帝開始在林登荷夫山丘設置稅關關卡,並命「Turicum」關卡,蘇黎世地名由此而來。中世紀蘇黎世成為銜接北義大利和德國的交通樞紐,是個以紡織業為主的商業城市。1847年瑞士第一條連接蘇黎世和巴登鐵路誕生了,這使得蘇黎世紡織產業與機械產業日益發達,由此奠定了金融實業的基礎,從而成為瑞士的第一大城市。 蘇黎世是蘇黎世州的首府,人口有35萬。蘇黎世是座有2000年歷史的古城,最早羅馬人在此設立稅卡,因而得名。1351年加入瑞士聯邦。由於地處交通要道,特別是紡織業的發展使得蘇黎世成為歐洲重要的商業城市。如今蘇黎世是瑞士非常重要的交通、金融、商業、文化中心城市。 蘇黎世是瑞士最大的城市,也是全歐洲最富裕的城市。它位於阿爾卑斯山北部,蘇黎世湖西北端,利馬特河同蘇黎世湖的河口。蘇黎世人口36. 9萬。蘇黎世在克里特語里的意思是「水鄉」。 蘇黎世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黃金市場之一。這里集中了120多家銀行,其中半數以上是外國銀行,故享有「歐洲百萬富翁都市」的稱號。西爾波爾特大街和交易所大街兩旁,銀行林立,證券交易所的交易額在西歐交易所中首屈一指,總計西歐70%的證券交易在此進行。蘇黎世的班霍夫街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街。蘇黎世的黃金市場更是聞名遐邇,六十年代曾躍為僅次於倫敦的世界第二大黃金市場。 蘇黎世為地中海氣候,全年氣候宜人,年降雨量1500毫米,年平均氣溫8.6攝氏度。 蘇黎世為中世紀與現代化相結合的城市。市內有中世紀時期的教學尖塔、古堡、噴泉;利馬特河兩岸有雙塔式羅馬大教堂、修女院、市政府和許多現代化的住宅、旅館和飯店等。蘇黎世湖猶如一彎新月倚在市區的東南端,長達40多千米,蔚藍色的天空映著碧綠的湖水,片片白帆搖曳著湖上的雲彩;郊區的山谷綠草如茵,林木蔥蘢。景觀:市立美術館,蘇黎世湖,婦女大教堂,瑞士國家博物館. 蘇黎世是瑞士最大的城市,也是全歐洲最富裕的城市。它位於阿爾卑斯山北部,蘇黎世湖西北端,利馬特河同蘇黎世湖的河口。蘇黎世人口36. 9萬。蘇黎世在克里特語里的意思是「水鄉」。早在2000年前就已形成村落,1218年成立城邦,1351年加入瑞士聯邦。到18、19世紀,蘇黎世成為瑞士主要講德語民族的文化教育和科學中心,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和核物理的創始人之一的沃爾弗同·波里都在這里學習和工作過。 蘇黎世地處從法國到東歐和從德國到義大利的商路要沖,又是水陸空交通樞紐。工商業歷來興盛,特別是絲織業有很大發展,是中世紀阿爾卑斯山以北的絲織業中心。現在它的工業佔全國第一位,機器製造業佔全國生產總值的3/4。瑞士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就設在此地。 蘇黎世不僅是瑞士最大的金融中心,而且是西歐重要的金融中心。這里集中了120多家銀行,其中半數以上是外國銀行,故享有「歐洲百萬富翁都市」的稱號。西爾波爾特大街和交易所大街兩旁,銀行林立,證券交易所的交易額在西歐交易所中首屈一指,總計西歐70%的證券交易在此進行。蘇黎世的班霍夫街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街。每年從這里調動的資金,都達到了令人難以估計的天文數字。 蘇黎世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黃金市場之一。這里集中了350餘家銀行及銀行分支機構,其中外國銀行近70家。享有盛名的蘇黎世交易所建於1876年,其成交額在西歐交易所中居前列,最高峰時有70%的證券交易在此進行。瑞士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動交易和清算系統的交易所,其先進的設備、高素質的人員為投資者提供了優良的服務。蘇黎世的黃金市場更是聞名遐邇,近年來其黃金市場的地位有所下降,六十年代曾躍為僅次於倫敦的世界第二大黃金市場。 蘇黎世位於流入蘇黎世湖的利馬德河河口, 是瑞士最大的城市。市區被利馬德河分為東西 兩岸,也分成新城和舊城,它們之間有迷宮般的羊腸小道連接。舊城區在河北岸,分為上村和下村,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精品時裝店,酒吧,咖啡屋,古玩廳等。 蘇黎世有1833年創建的瑞士最大的綜合性大學——蘇黎世大學。1848年蘇黎世把首都的地位讓給了伯恩,作為補償,6年後在這里創辦了聯邦工學院。在這里曾經培養出兩名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和核物理的創始人之一沃爾夫岡·波里。蘇黎世文化氛圍非常濃厚,擁有20多個博物館,20多個圖書館,100多家畫廊,音樂廳及歌劇院。 位於火車站北面的國家博物館是個值得參觀的地方。它開辦於1898年,是個維多利亞式的大建築。展品以瑞士文化、藝術、歷史為主題,其中包括:中古宗教經文、繪畫、彩色玻璃窗飾、取自古教堂及房舍的壁畫等。博物館樓上是一個大廳,規模之大足以和大教學媲美,展品是歷代武器、甲胄、軍報、軍旗等。博物館中還展出舊日房屋的內部裝飾,是從真正房子移植到館內的。其他展品有聖壇祭品、傢具箱櫃、古代鍾表、金銀飾物、民間服裝……總之,凡足以說明瑞士文化及社會演變的實物,凡乎應有盡有。1910年列寧僑居蘇黎世時,就利用這里的豐富資料撰寫了不少有名的著作。 河東大教學以東數百米處,是蘇黎世美術館。主要收藏西歐繪畫,上至中古,下到本世紀的作品,尤其著重瑞士畫家,如18世紀的博斯利,19世紀的勃克林及賀德勒等。雕塑則以表現派的賈柯麥蒂為主。美術館除歐洲各國大師如莫奈、塞尚、梵·高、畢加索等人的作品外,還搜集了相當數量的蒙克的作品,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外收藏蒙克作品最多的美術館。夏高爾的作品更是豐富,獨佔一整間展廳。另有一個展廳專門展出達達主義的作品。 萊特博格博物館位於蘇黎世湖西一個林木繁茂的公園里。展品以外國藝術作品為主,包括中國畫、美洲地毯、印度雕像、秘魯陶瓷、非洲面具等。展品原為一個貴族所收藏,大半來自亞、非、拉各洲。 蘇黎世還是瑞士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蘇黎世湖畔的「馥勞」教堂始建於公元853年,為典型的羅馬式建築。教堂不遠處全市最美的巴羅克式建築是昔日的酒業公會。河對岸正對「馥勞」教堂的建築是蘇黎世大教堂,其一對高聳的塔樓建於15世紀,它是蘇黎世城的重要標志。市政廳則是一座華麗的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蘇黎世市有各類博物館、美術館50多處。蘇黎世聯邦高工、蘇黎世大學等院校均是舉世聞名的高等學府,我留瑞的近千名學生中約一半在上述兩校深造。瑞士國家博物館和圖書館也設在這里。列寧1916-1917年在該市從事研究工作,完成了著名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一書。 位於蘇黎世湖畔,利馬河將市區分成了東西兩個部分。 蘇黎世主要是個商業城市,主要的景點集中在利馬河(Limmat)兩岸的市中心區域。 主要景點 市政廳(Rathaus),是蘇黎世最漂亮的建築之一,建於1694-1698年,是文藝復興式的建築。 聖母教堂(Fraumnster)位於山丘的南部。可以追溯到853年,最早曾經是個女修道院,13世紀改建成教堂。教堂採用羅馬式建築,教堂的花玻璃和壁畫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因此非常著名。 水教堂(Wasserkirche),哥特式的建築,建於15世紀,在利馬河邊依水而建得名。 大教堂(Grossmnster),羅馬式的教堂建於11世紀。曾經是宗教改革的發祥地,著名的宗教改革者茨溫利曾在此傳教。 車站街(Bahnhofstrasse)這條南北向的大道,從火車總站一直到蘇黎世湖畔,總長不過一公里多一點。這條街和周圍的街區是蘇黎世最大的金融和商業購物區。街道兩旁薈萃了著名的百貨店、名牌專賣店、古董珠寶店等,是遊客購物的天堂。 美術館(Kunsthaus)展出中世紀古董和藝術品,有17世紀瑞士繪畫和19及20世紀歐洲的繪畫和雕塑。( www.kunsthaus.ch ) 瑞士國家博物館(Schweizerische Landesmuseum)建於1893-1898瑞士最多的收藏歷史的文物的博物館。( www.slmnet.ch ) 萊特博格博物館(Rietberg)展出非歐洲的藝術品,包括中國、日本、印度、東南亞及非洲等國家的藝術品。
10. 股票停牌一個月怎麼辦,我投資的錢怎麼拿回啊
股票因發布重要信息而停牌。如,股東大會和重大收購兼並等。這種情況的復牌時間內只需要在交易軟容件中按F10看公司公告來獲取復牌時間了。
遇到所購買股票遇到重大資產重組而停牌。這種情況的停牌時間不確定,短則幾天,長則幾個月也不一定。復牌只能等公司重組完成後發公告。
由於公司業績長期處於虧損而觸碰到退市機制停牌,這種原因停牌的股票在復牌後一般會有較大的跌幅,一般開板後要馬上賣出,減少虧損。
至於停牌時間長短要視情況來確定,情況澄清或企業恢復正常後,再復牌在交易所掛牌交易。
(10)利馬證券交易所擴展閱讀:
停牌原因:
一、上市公司有重要信息公布時,如公布年報、中期業績報告,召開股東會,增資擴股,公布分配方案,重大收購兼並,投資以及股權變動等;
二、證券監管機關認為上市公司須就有關對公司有重大影響的問題進行澄清和公告時;
三、上市公司涉嫌違規需要進行調查時,至於停牌時間長短要視情況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