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證券投資學讀後感

證券投資學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7-04 05:48:32

A. 求一篇讀後感!!!關於推薦一本證券相關書籍的內容和學習心得,300到400字左右

我今天犯了一個原則性的錯誤,考試時竟然將紙條傳給別人,這是多麼嚴重的錯誤埃經過老師的《教育《教育》我已深刻的反省,老師的教導言尤在耳嚴肅的表情尤在眼前,我已深刻的認識到此事的重要性!所以我懷著愧疚和悔恨的心給老師寫下這份檢討書以向您表示我對我所做行為的深刻認識與我改正錯誤的決心!
這是一次十分深刻的檢查,我對於我這次犯的錯誤感到很慚愧,我真的不應該不重視老師說的話,我不應該違背老師的話,我們作為學生就應該完全的聽從老師的話,而我這次沒有很好的重視到老師講的話。我認為造成這個重大錯誤的主要原因在於我的思想覺悟不夠高,對重要事項的認識嚴重不足。回家後我一直在想:我怎麼會做出這樣的傻事呢,我怎麼會喪失誠信這一重要的原則呢的!這個考試作弊的陰影一直在我的腦海里回盪使我寢食難安。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師可以原諒我的錯誤,我這次的悔過真的很深刻。這幾天我真的是很深刻的認識到了我的錯誤的嚴重性,知道了老師說的話不能夠裝做沒有聽見,老師說的話就要聽從,老師所要管的一定是為了我們學生好,我們學生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的聽從老師的話,好好的學習好,讓老師可以放心,讓老師可以信任。我犯了這樣的錯誤,對於家長對我的期望也是一種很大的打擊,家長辛苦的賺錢,讓我們孩子可以生活的好一點,讓我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可是,我卻違背了家長的心意,我犯了這樣的錯誤,簡直是對於家長心血的否定,我對此也感到很慚愧,家長的勞累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每天為了生存而忙碌,為了家庭而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所不能夠了解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做他們的乖孩子,聽從家長的話,家長是我們最親的人,也是我們在現在這個社會上最可以信任的人,所以我們就要盡量的避免家長生氣,不給他們帶來不必要的煩惱。而我們作為他們最親的人也不能夠惹他們生氣,這個都是相互的,當我們傷害到他們的心時,也是對於自己心的傷害,因為我們是最親的人。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
其次,我考試作弊的行為也是一種對老師的工作不尊敬的表現。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自古就講究尊師重道,這是一種傳統的美德,過去我一直忽視了它。拋開著一層面,不單單是老師,無論對任何人,我們都應該尊重他,尊重他的勞動,他的勞動成果。我這樣做,直接造成了不尊重老師,不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勞動的惡劣影響。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一名正在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人來說,這種表現顯然不符合社會對我們的要求。

B. 證券投資讀書心得

手中有股,心裡無股

C. 《證券分析》讀後感(二)

[《證券分析》讀後感(二)]《證券分析》讀後感(二) 第一部分:調查及方法之第一章 對《證券分析》有個很高的贊譽——投資者的路線圖,《證券分析》讀後感(二)。而我感覺第一部分最像路線圖。第一部分是本書的綱領所在。 1、分析定義.分析是指:認真研究現有事實,並在已確立的原則和合理的邏輯基礎上試圖得出結論。結合導言,我們可以發現,在平時進行分析時,分析者所依據的原則很重要。原則的合理可靠與否,直接決定了分析結論是否正確,在多大范圍內正確。對不同的分析結論進行比對時,只有秉持同一原則的比對才有意義。對在不同原則下做出的不同的分析結論進行比對,屬於雞跟鴨講。 此外,對於證券分析,很多的結論是基於未來的預期,不是現有的事實,這一點,我們應特別注意。 2、證券分析不是精確學問.格雷厄姆指出投資本質上不是一門精確的學問,因此,證券分析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過,人類所有的學問的精確都是有限的。就像法律、醫學、軍事以及企業營銷一樣,投資的成功跟運氣和經驗有密切聯系。但是,在法律、醫學、軍事以及企業營銷里,分析是必須的。換句話說在很多領域里分析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但是是必要條件,證券分析就屬於這種情況。 3、分析的困難與局限。格雷厄姆回顧了大蕭條前後,美國經濟和股市的大波動對證券分析造成的困難。此處的啟示:我們的分析是基於一般情況做出的結論,在特殊情形下,我們的分析結論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看起來不適用,對此,我們應有所准備。(企圖做出在所有情況下都適用的面面俱到的分析來,基本不可能)格雷厄姆在第一章有很大的篇幅講了在證券分析中的一些主要障礙。形成這些障礙的原因是各不相同,但我認為有一點很重要,如果不堅持正確的原則,僅僅分析本身並不會帶來良好的結果,讀後感《《證券分析》讀後感(二)》。 4、分析的三大功能:1、描述功能;2、選擇功能;3評判功能。在我們平時的分析中,大部分的分析文字都屬於描述功能。例如,某某企業好,利潤增長了多少,銷售增長了多少,佔有率是多少。這些都是描述,僅僅是第一步,接著我們應該看看有沒有類似的更好的企業。幾個企業擺在一起,我們應該選擇哪一個?以及影響我們選擇的因素是什麼?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5、一個案例:1922年萊特航空每股收益2元,股息1元,價格8元。1927年,每股收益3.77元,股息2元,1928年,每股收益8元,每股資產不到50美元,每股股價280元。這是一個典型的高成長股。那時的航空業就是現在的互聯網,發展空間無限,而且萊特航空的創始人就是萊特兄弟(好比喬布斯),血統不錯吧。萊特航空的表現也確實亮麗。從1922年開始,到27年復合增長率是13.5%,到28年是26%。我相信這樣的數據放到現在的中國,一定會有相當多的人為他歌功頌德,拚命推薦的,指出其30多倍的市盈率實在是太便宜了。當然,不用說萊特航空無論是股價還是隨後幾年的業績都夠慘的。雖然,這裡面有大蕭條的因素,都是,對於投資者來說,他們在1928年購買股票支付的價款里,主要就是支付公司的前景,即將公司的前景轉化成資本。他們為此支付了多少年的前景啊???(注萊特航空1929年經合並後成為柯蒂斯-萊特公司是當時美國最大的航空製造公司。二戰時,公司製造了超過29000架飛機,其生產的戰斗機和運輸機在中國得到廣泛使用,但公司隨後衰落,飛機製造部門被出售,轉型成為飛機零部件製造商,現在是否還存在我沒有資料) 6、分析和投機。投機也需要分析,那麼分析是否能使投機獲得優勢,格雷厄姆認為不能。我的版本對這一段的翻譯是一塌糊塗。我看了以後對其意義不甚明了。但分析不能使投機獲得優勢這個觀點我是認同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一個股票的價格價格上漲或下跌了,其中一般都會是因為有對這個股票有利或不利的因素出現了。作為投資分析,我們會對各種對該股票有利或不利的因素進行分析,看看主次,找出最主要的。如果股票的價格已經包括了企業的主要因素或者引起票價格上漲或下跌的因素是次要的。那投資者應該迴避這樣的情況或者忽視價格的波動。但是對於投機者來說,只要價格波動達到一定程度,他就要參與其中。這樣的話,分析的作用就沒有了。在目前的A股,機構一般都有研究部門,但是由於他們的基本原則都是投機的,所以,研究分析對他們能帶來的好處很少而無論他們的研究部門能力有多強。 〔《證券分析》讀後感(二)〕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D. 證券投資分析 讀後感

我篤信,撰著與投資肯定存在著非同凡響的瓜葛

最後援用書中一句話來竣事——好的投資即是好的謀利!

我喜歡閱覽,因為我篤信閱覽不僅可以給我帶來精力上的愉悅,還可以給我帶來滔滔的財富我不擅長撰著,也許我是個工科生吧!但我以為,投資是需要撰著撰著,一則可以打疊整頓本身的思惟,二則可以熬煉本身的思惟很多迷糊不清的設法一經撰著,就會變患上清晰起來,並且在撰著中很多已經往不懂患上的工具,可以在一邊兒研究、一邊兒思慮中學到好些工具就如天天簡略的投資條記,今日的市場行情、下單操作的表情、其時的圖形布局等等均可以簡略的描繪下來利便本身往後的運用會撰著的並不是城市投資,但確有很多偉大的投資者城市撰著,並且一開具來就成為了經典之作會清晰地撰著,就表白會清晰地思慮像本傑明·格雷厄姆、彼患上·林奇、巴菲特、吉姆·羅傑斯等等她們的巨著布滿了無限的智慧與魅力,猶如暗中中的一盞盞正確方向,照亮了許多人進步的門路,要患上很多人有時候機站在偉人的肩膀上

字數夠嗎?

E. 墨墨吳文《證券分析》讀後感

[墨墨吳文《證券分析》讀後感]《證券分析》內容概要:投資是一種信仰,對於許許多多偉大的和平凡的投資者來說,《證券分析》是他們投資信仰的"聖經",墨墨吳文《證券分析》讀後感。優秀的舊作被拙劣的新作取代是常有之事,但是仍有偉大的作品經受得起時間的考驗,《證券分析》就是我們迴避不了的課題…《證券分析》讀後感,來自亞馬遜卓越網的網友:我是一個每周必買書的人。這樣的買書頻率,使我自然鍛煉出一種在瞬間判斷一本書好壞的能力。但是即便如此,我仍不能避免時常看走了眼,買到一些"爛書"。這種經驗,與《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一書的作者張化橋頗有類似。張先生是職業經濟分析師,照理說"閱股無數",投資一投一個准。可他卻說:"持續炒股而成功的人是極少見的,其概率就像中六合彩一樣低。"張化橋經濟學科班出身,然而讀他的書,輕松怡然,不會覺出學究氣。因他似乎從來不把投資當成一門"技術",而是把它看作一門"藝術"。是故,張先生的投資頗具禪意。他教人在大公司的股票之外,在中小盤中尋找50至70隻股票。同時持有50至70隻股票,你能想像嗎?沒錯,他就是跟讀者介紹了這門"特技"的秘訣:第一,不要一次性買齊50至70隻股票,要遵循"投資額均衡控制"原則,否則萬一遇到股市大跌,會損失慘重;70乃是一個目標,循序漸進,慢慢購齊;第二,過一段時間你持有的一些股票價格開始上漲,你便可以開始"割韭菜",甩掉一些你覺得前景無望的,用回收的錢再投入買新的股票;第三,在選股時,要特別注意剔除"地雷公司"。所謂地雷公司,是指董事長個人有問題,管理層名聲敗壞,或者公司透明度不佳的公司,持有這樣的公司,會讓你身心俱疲;第四,選股時要注意避開大股盤,盡量繞開太熱門或估值太高的股票,因為從概率上講,大股盤早已輝煌過了,不太容易迎來"第二春",利潤增長率不高。以上就是"張氏炒股秘訣",讀後感《墨墨吳文《證券分析》讀後感》。張化橋不諱言,自己在17年的投資生涯中,曾遇過4次"地雷公司",損失慘重。他不像很多經濟學家那樣,一味告訴你只要按照他說的做,就能賺大錢;他在告訴你,或…證券分析的讀後感,來自當當網的網友:不失為投資證券之聖經,讀英文原本更具價值。《證券分析(第6版)》在長達70年的時間里共發行了5版,計有百萬冊,充當了無數美國最傑出投資家的啟蒙教程,加上本傑明·格雷厄姆與戴維·多德兩人在華爾街創下的不朽業績,使得《證券分析》一書成為投資方面不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著作。從它於1934年問世以來,至今仍是人們最為關注的書籍,被譽為投資者的聖經。這部著作是華爾街的經典,也是奠定格雷厄姆聲譽的里程碑。書中第一次闡述了尋找"物美價廉"的股票和債券的方法,這些方法在格雷厄姆去世後20年依然適用。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894-1976),被譽為證券分析之父、"華爾街院長"股市向來被人視為精英聚集之地,華爾街則是衡量一個人智慧與膽識的決定性場所。本傑明·格雷厄姆作為一代宗師,他的金融分析學說和思想在投資領域產生了極為巨大的震動,影響了幾乎三代重要的投資者,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格雷厄姆的信徒,他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戴維·多德,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格雷厄姆的助手、追隨者和忠貞不渝的夥伴,自稱"在《證券分析》一書的寫作過程中,主要工作是當格雷厄姆的論點過於偏頗時,提出相反的觀點供他思考。"--"A road map for investing that Ihave now been following for 57 years."--From the Foreword by Warren E.BuffettFirst published in 1934,Security Analysis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inancial books ever written.Selling more than one million copies thr…相關閱讀:當當網買書要郵費嗎文學好書推薦排行榜少兒英語哪種教材好《情滿軒尼詩》作品賞析《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作品賞析最好的少兒英語教材短篇傷感愛情小說少兒英語培訓教材

〔墨墨吳文《證券分析》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F. 證券經紀人的浪漫故事 讀後感

《證券經紀人的浪漫故事》是歐·亨利較早把批判矛頭指向美國資產階級以抨擊其「違反人性」的一篇小說;在歐·亨利的創作中,它又似乎是最早運用荒誕手法反映西方世界荒誕生活現實的一篇小說。
小說用人物自己的語言、行動、表情來刻畫人物自己的性格,這種寫作手法具有很強的諷刺性。小說極力渲染哈維的「忙」和「忘」,是為了給隨後的「求婚」作鋪墊,從而刻畫經紀人反常的性格和變態的形象。哈維在極度的忙亂中沖進速記員萊絲麗小姐的辦公室求婚,聽聽它在求婚時說的話,讓人覺得這簡直是在進行一種買賣,一種搶購。而對照小說開頭萊絲麗小姐受到的「淡忘」和「冷遇」,這里的「熱情」和異常的舉動帶給萊絲麗的是驚喜交加的表情和動作,歐·亨利用合理誇張和無情諷刺的筆法完成了對經紀人哈維這個典型的藝術形象的塑造。
出人意料的結尾,於白描手法中滲透了誇張的強調,間以烘托、對比、暗示,以及荒誕的變形,由細節構成小說完美的藝術整體,突出了形象變異的極端表現。《證券經紀人的浪漫故事》魅力獨具之處在於它所運用的象徵手法,這也是歐·亨利根據內容需要而採用類似「荒誕派戲劇」藝術形式的極為難得的一篇小說。

G. 《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這本書怎麼樣和讀後感

怎樣寫讀後感:
多看前言,多引用作者的話,結尾用別人的評價.第一段寫故事梗概,後面寫我的感受.還要有自己或客觀的對重要人物或你喜歡的人物的評析.
我的看法:給自己的文章定一個主題,要求深刻又積極向上,思想高度越高越好.主要是你想表達什麼思想感情.寫景的能提升到熱愛大自然,寫情的能提升到.是偉大的,寫人就是.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H. 《證券分析》讀後感(轉)

[《證券分析》讀後感(轉)]面對證券市場,投資者猶如身在波濤洶涌的大海的漁夫,多少次滿懷希望地灑下大網,收網時卻只能是失落地望著那僅有幾條小魚翻騰的船艙嘆息;又好似跋涉在漫無邊際的沙漠的旅人,遠處忽見嘩街鬧市,欣喜走近,卻發現不過是海市蜃樓,黃沙依舊,無限惆悵;就像徘徊在枝繁葉茂的果園的採摘者,一心想要找到最大最紅的那個蘋果,可當夕陽拉長他的影子時,仍是兩手空空,茫然不知所措…投資者是多麼迫切地希望有一個指南,能夠引導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啊,《證券分析》讀後感(轉)。這個指南,只需要一些不是很復雜的概念、方法和原則,就能使投資者們沖出重重迷霧,來到燦爛的陽光下。然而在現實中,有關如何投資的書籍,可謂是汗牛充棟,書山無路,要找一本可以作為指南的書,似乎比找一隻能賺大錢的股票,更為困難。幸運的是,價值投資流派的創始人,美國"華爾街教父"格雷厄姆就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能在證券市場對弈搏殺的指南。被譽為投資者聖經的《證券分析》就是這樣一個指南,它指出了一些投資中的不是很復雜的概念、方法和原則,能幫助投資者找到通往成功彼岸的道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就是格雷厄姆的學生,他評價說,"格雷厄姆為選股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而在此之前,選股與賭博這門偽科學毫無區別。投資業沒有他就如同共產主義沒有了馬克思--原則性將不復存在。"推崇之情,溢於言表。在巴菲特的書房裡,圖書堆積如山,可是只有《證券分析》是他極為珍惜的極少數的幾本書之一。他說,"即便我今天是第一次讀到它們,仍會感受到其巨大的價值,書中的智慧歷經歲月磨礪而毫不褪色。"《證券分析》作為價值投資的經典奠基之作,在大蕭條之後的1934年首次出版,歷經七十多年,長盛不衰,極大地影響了投資思想的發展。在這本書里,格雷厄姆強調,股票價格背後的"內在價值"是股票投資的基礎。他指出,內在價值是一個難於把握的概念,一般來說,它是指一種有事實--比如資產、收益、股息、明確的前景--作為根據的價值,它有別於受到人為操縱和心理因素干擾的市場價格。格雷厄姆將股票估值方法的重點放在確定的信息上,關注的是公司的現實價值,而不主張過多的預測。進一步地,他認為,所謂"市場的判斷永遠是正確的,股票價格就等於股票價值的說法"是不正確的,"股票市場不是一台根據正確的內在價值而精確地、客觀地記錄其價值的計量器,而是匯集了無數人部分出於理性,部分出於感性的選擇的投票機"。他不主張用以供求決定的股票價格來代替公司的基本價值,明確指出了股票價格中包含的非理性因素,從而奠定了價值投資的理論基石。對於投資和投機,格雷厄姆作了系統的闡述。他說,"投資就是指根據詳盡的分析,能確保本金安全和滿意回報的操作。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操作就是投機。"投資和投機的實際區別在於他們對股價運動的態度,投機者主要是為了獲得資本利的,投資者的興趣在於適當的價格取得和持有股票,市場波動只是為投資者提供了廉價買進的機會。格雷厄姆的投資概念,強調買價的重要性。他提出,一隻股票是否值得投資是與其價格緊密聯系的,某種股票在特定的價格上有投資價值,而在另外的價位上可能就變成了投機工具,這種思想表明了格雷厄姆對股票價格所表達的信息的不信任,讀後感《《證券分析》讀後感(轉)》。不僅如此,格雷厄姆的投資概念還包含了組合投資、長期投資和控制投資等當今投資界廣泛推崇的基本思想。對於投資方法論,格雷厄姆總結了一套注重長期投資表現的主動投資法。他提出了數量化投資的證券分析方法,強調以企業內在價值為中心進行分析。他認為證券分析在投資領域是不可或缺的,它包含三個基本功能,即描述、選擇和評判。描述性功能包括羅列同一證券的相關重要實施,並以一種一致、明了的方式表達出來。選擇功能決定是否購買出售持有特定證券,其分析重點在於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判斷投資者的"安全邊際"有多大。評判功能則側重對公司會計制度、管理、資本結構、股息政策,甚至還包括公司是否持續經營或出售作出判斷,其實質是對公司治理的判斷或建議。格雷厄姆強調,價值投資者應注重對公司的資產負債,損益,股利、資本結構、分紅記錄、營業統計等量化因素的分析,"量的因素"研究資料的主要來源是公司的年報、財務資料和各種官方報告等可靠的信息來源,而不能依據推測和道聽途說。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論,對投資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中國的投資者來說,這本投資的指南,同樣有著巨大的幫助作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推出了《證券分析》第6版中文版,對於中國的廣大投資者來說,是個好消息。第6版全新演繹,新增了200頁值得期待的內容,10位當今華爾街最知名的基金經理人撰寫了各章導言,並結合自身優勢進行了深度剖析。曾經,面對書店裡不計其數、魚龍混雜的選股投資的各種書籍,中國的廣大投資者往往不知所措,焦急萬分。而現在,《證券分析》猶如黃沙中閃閃發光的金子,脫穎而出,告訴投資者在證券市場對弈搏殺的原則和方法,成為投資者的絕佳指南。中國即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卻與總體經濟在全球的地位很不相稱。當今的中國金融市場,體制不完善,投資者較為浮躁,投機氣氛還比較旺盛。但透過紛繁復雜的表面,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市場發展的規律性邏輯。正如格雷厄姆在書中所說,"從長期來看,市場是稱重機;從短期來看,是投票機"。此話與馬克思所說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有理由相信,盡管市場現在仍普遍崇尚投機,但從長期來看,隨著價值投資理論的深入人心,將會有愈來愈多的投資者追尋公司的內在價值,對上市公司的研究將不斷地深入。在當今的中國金融市場,應該積極倡導的就是價值投資理念。嚴格地說,中國很多的投資者頭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投資者",而只是"投機者"。正如一個笑話所講的,如果我們把通過短線操作進進出出的投機者也看做是投資者的話,就像是把不斷發生一夜情的愛情騙子視為爛漫的情人一樣,是極為荒謬的。中國的證券市場需要的是真正的投資者。中國正處於工業化中期,經濟高速成長,大量企業崛起,證券市場日漸發達,廣大的投資者應該擯棄投機賭博的心態,樹立與證券市場一起成長的意識,形成價值投資意識。以深圳發展銀行和蘇寧電器為例,如果投資者做價值投資,與公司一起成長,持有收益可達二十多倍以上。()〔《證券分析》讀後感(轉)〕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I. 求09版證券市場基礎知識3000字的讀後感。急!!!

1.證券的概念
證券是指用以證明或設定權利所做成的書面憑證,它表明證券持有人或第三者有權取得該證券擁有的特定權益,或證明其曾經發生過的行為。證券可以採取紙面形式或證券監管機構規定的其他形式。
【提示】概念性的考點,常考關鍵詞,如上文的「持有」就是證券定義的關鍵詞。
2.有價證券的概念
有價證券是指標有票面金額,用於證明持有人或該證券指定的特定主體對特定財產擁有所有權或債權的憑證。這類證券本身沒有價值,但由於它代表著一定量的財產權利,持有人可憑該證券直接取得一定量的商品、貨幣,或是取得利息、股息等收入,因而可以在證券市場上買賣和流通,客觀上具有了交易價格。
有價證券代表了一定量的財產權利,持有人可憑借這種權利獲得一定量的商品的貨幣,或是取得利息、股息等收入,因此,有價證券可以通過一定的價格在市場上進行交易,但證券本身並沒有價值,只是虛擬資本的一種形式。
3.有價證券的分類方法及具體分類
叢廣義上來講,有價證券包括商品證券,貨幣證券和資本證券等三大類。商品證券是證明持有人有商品所有權或使用權的憑證,比如提貨單、運貨單、倉庫保管單等。貨幣證券是指能使持有人或第三者取得貨幣索取權的有價證券。這類證券包括兩大類別,一是商業證券,主要包括商業本票,商業匯票;另一類是銀行證券,主要有銀行匯票、銀行本票和支票。資本證券則是指由金融投資或與金融投資有直接關系的活動而產生的有價證券。日常所說的有價證券,就是資本證券。

J. 《證券分析》讀後感(一)

[《證券分析》讀後感(一)]《證券分析》讀後感(一) 《證券分析》最早在讀書的時候從學校圖書館里看過一本,是哪個版本翻譯過來的,什麼時候出版的都記不得了,總之沒看完,《證券分析》讀後感(一)。效果就是知道了有這么一本書。後來在網路上看了一些,再後來09年買了一本。 要說看這書啊,感覺形同嚼蠟。很多人怪翻譯的不咋樣。我想,也不能怪譯者,估計他翻譯這書比嚼蠟還難受。因為看的實在難受,所以,看了幾遍我也沒看出個所以然,好在無所謂,慢慢看。這次看這里看出個東西,下次在那裡看出個名堂。最近再看,又有了點感想。所以,決定寫個讀後感,不過對我來說,這本書還是艱途,離看完了,理解了還遠,所以,這些小文字不是對《證券分析》正確理解。同時,有時我的想法可能和格雷厄姆不一樣。雖然,我把他及他徒弟的思考當作我投資的指南,不過我從來沒打算把他或者他徒弟貢起來,成為格教教徒或者巴教教徒。同時,我也不會一章,一章的寫,因為有的章節看的很粗。 一、導言 在導言里我看到了下面幾處東西 1、以投資和投機的差別來區分證券類別:在導言里,格雷厄姆對把證券分成債券和普通股兩個大類。分別對債券和普通股的幾個關鍵要素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在這里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格雷厄姆對證券的分類,首先格雷厄姆對把證券分成債券和普通股兩個大類。其中債券包括債券和優先股。但是,格雷厄姆不是把債券分成債券和優先股兩個大類。而是分成了高價類和投機類,沒一類都包括債券和優先股。為什麼這樣分呢?導言里在討論投機級債券時有句很重要的話:把這些證券當作普通股來處理(要注意它們的限制性條款)一般而言沒什麼問題,這要比將其看做高級證券中的較低等級的類別要好一些這話什麼意思呢?我認為這里反映出了《證券分析》這書的核心思想:根據投資和投機的情況來對證券分類,而普通股無論如何都有投機成分,讀後感《《證券分析》讀後感(一)》。 2、關於價值投資:在本書里,格雷厄姆並沒有說自己是一個價值投資者,雖然,我沒有看過比《證券分析》更早的有關投資研究的書籍,但是從本書的描述來看價值投資這個概念在《證券分析》寫出來前就有了。在導言里,格雷厄姆談到通用電氣的股價因為1937年-1938年業績下滑而出現超過50%的下跌時指出,通用電氣以68美元價格出售反映了公眾對其的樂觀態度,而25美元的價格則反映了同一夥人的悲觀態度,說這些價格代表:價值投資「或「投資者價值評估」,即是對英語的侮辱,也不合常理。這話的意義出了說明我在本段開頭的觀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到現在為止很多人特別是投研機構用一個企業的預期利潤增長率來說明要套什麼樣的市盈率,再乘以一個盈利就成了這個企業的估值,就成了價值投資。這種把戲在近百年前就有了,而且被格雷厄姆嗤之以鼻。 3、流行的觀點很早就流行了。很多人都特別愛強調中國股市的中國特色。假如有這樣的特色,那麼,現在在中國的那些股評家或者機構或者電視台討論股票的多數說法和觀點就不應該出現在格雷厄姆的書里。然而,書里提到的很多被格雷厄姆批駁的東西實在是太熟悉了。 在書里我看到了一般在我們現在依然經常討論的三個問題:1、市盈率;2、好企業;3、時機。 〔《證券分析》讀後感(一)〕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閱讀全文

與證券投資學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杠桿租金回報率 瀏覽:439
農產品期貨在哪裡交易 瀏覽:31
融資貸款居間合同 瀏覽:365
房山有網路黃金代理商嗎 瀏覽:995
疫情下的醫療股票 瀏覽:636
可以用黃金換鉑金嗎 瀏覽:448
傘形信託市場 瀏覽:993
2005年全國金融機構家數 瀏覽:66
外匯新聞網英國 瀏覽:378
中金黃金價格走勢圖東方 瀏覽:371
類金融上市公司 瀏覽:501
赫美集團會倒閉嗎 瀏覽:905
淘寶優惠券最高傭金 瀏覽:344
晉能集團與格盟合並 瀏覽:713
股票商譽網站 瀏覽:657
私人金礦的黃金賣給誰 瀏覽:794
湖北省國企上市公司 瀏覽:62
辦金融行業公司起名 瀏覽:283
四川非銀金融機構名單 瀏覽:202
上海銀行理財產品下載 瀏覽: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