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每天學一個金融知識:杠桿是什麼
杠桿是一種通過借入資金或使用金融工具來放大投資回報或經濟效果的行為。
一、杠桿的核心邏輯
杠桿的核心思想是「用小力量撬動大資源」,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杠桿原理。在金融領域,通過借債或衍生工具,投資者或企業可以用較少的自有資金控制更多的資產或進行更大的投資。這種操作既可能放大收益,也可能放大風險。如果投資盈利,回報率會高於未使用杠桿的情況;但如果投資虧損,損失也會被同步放大,甚至可能資不抵債。
二、杠桿的常見形式
- 財務杠桿:企業或個人通過借款(如貸款、發行債券)來擴大投資規模。例如,公司借入資金加上自有資金進行總投資,若項目盈利,則還本付息後的利潤會高於未使用杠桿的情況;但若項目虧損,損失也會相應擴大。
- 經營杠桿:企業通過固定成本的投入,在收入增長時放大利潤。例如,製造業企業投入高額固定成本進行生產,當銷量增加時,單位成本下降,利潤增速會快於收入增速;但銷量下降時,虧損也會更快。
- 投資杠桿:投資者通過借錢(如券商融資)或衍生品(如期貨、期權)擴大交易規模。例如,在股票保證金交易中,投資者可以用較少的本金借入大量資金進行交易,若股票上漲,盈利會大幅放大;但若下跌,則可能面臨爆倉的風險。
三、杠桿的雙刃劍效應
優點:
- 提高資本使用效率,擴大收益。
- 幫助企業或個人以低成本撬動資源。例如,巴菲特常用低息保險浮存金投資優質企業,放大回報;房地產投資者用低首付和租金覆蓋月供,長期持有房產賺取增值收益。
風險:
- 債務利息和還款壓力可能導致現金流斷裂。
- 市場波動時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例如,2008年次貸危機中,美國購房者高杠桿買房,房價下跌後大規模違約,引發金融危機;2021年Archegos爆倉事件中,對沖基金用高杠桿炒股,虧損後被迫平倉,損失巨大。
四、如何合理使用杠桿
- 控制杠桿率:個人房貸一般不超過收入的50%,股票融資杠桿不超過3倍;企業負債率不宜過高,通常不超過70%。
- 匹配現金流:確保有穩定的收入或租金覆蓋貸款月供,避免短債長投。
- 選擇低利率貸款:優先選擇低息貸款,如公積金房貸利率遠低於信用貸。
- 分散風險:不要把所有貸款集中在一個投資上,企業應避免過度依賴單一融資渠道。
總之,杠桿是工具,本身無好壞,關鍵在於如何使用。在穩定收益、低波動市場或高成長階段,合理使用杠桿可以放大收益;但在高風險市場或不確定環境下,則需警惕高杠桿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