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所用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量相同的鉤碼
(1)左端下沉,說明右端較高,則應將左邊或右邊的平衡螺母向右端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實驗來探究物理規律時,要採用多次實驗,用多組實驗數據來總結實驗結論,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如果只有一次實驗數據,總結的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
所以不能用一次實驗數據總結實驗結論;
(3)設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杠桿一個小格代表L,
如果在圖甲中杠桿兩側各去掉一個相同的鉤碼時,
杠桿的左端:3G×3L=9GL,
杠桿的右端:2G×4L=8GL,
所以杠桿的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積大於右端的乘積,所以杠桿左端下沉.
(4)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時,拉力力臂為OC,彈簧測力計傾斜拉杠桿,拉力的力臂小於OC,拉力力臂變小,拉力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
(5)若用圖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杠桿的重心沒有通過支點,杠桿的自身重力會對杠桿平衡有影響;
因此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於水平平衡狀態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
故答案為:
(1)右;
(2)一組實驗數據不能得出普遍規律;
(3)左;
(4)變大;它的力臂在變小;
(5)杠杠自重對實驗結果有影響.
㈡ 如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這是一個典型的杠桿,初中物理實驗『杠桿的平衡條件』就是用這個來做的。
該杠桿支點在支架處,兩側臂上畫有等長的刻度。在掛鉤碼前,已經調節好,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支點左邊距支點2格掛了3個鉤碼,根據力×力臂=3×2=6。如果右邊距支點3格處(如圖)掛1個鉤碼(答案A)那麼力×力臂=1×3=3,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左邊的積6>右邊的積3,杠桿會偏向左邊。
如果右邊距支點3格處掛2個鉤碼(答案B),那麼右邊力×力臂=2×3=6,與左邊的積相等。此時杠桿會在水平位置平衡。
因此要使杠桿處於如圖所示位置,那麼右邊力×力臂的積應大於6,所以答案應選C,掛3個鉤碼。
㈢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如下
首先調節杠桿的平衡螺母,使杠桿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桿左右兩端分別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有一個小的問題,為什麼支點位於杠桿中央呢?這是因為如果不在中央,由於杠桿自身重力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為了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必須多次試驗。本實驗中可以將鉤碼換成彈簧測力計,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從彈簧測力計上直接讀出力的大小。當彈簧測力計從豎直拉杠桿變成傾斜拉杠桿後,測力計的示數會逐漸變大,這是因為拉力的力臂變小了。
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步驟。首先調節杠桿的平衡螺母,使杠桿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桿左右兩端分別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根據鉤碼質量,分別算出左右兩端鉤碼受到的力。
㈣ 小明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不考慮杠桿自重和摩擦)(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小明發現杠桿右端下傾,
(1)杠桿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右端向下傾斜,則重心應向左移動,故應向左調節左端或右端的平衡螺母,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可以方便的從杠桿上讀出力臂.
(2)如圖彈簧測力計傾斜拉動杠桿時,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力臂變小,小於拉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在阻力和阻力臂不變的情況下動力臂變小,因此動力會變大.
(3)先將數據中的各自的力與力臂相乘,然後分析實驗數據,得出關系式為F1l1=F2l2(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釣魚竿是費力杠桿,動力臂小與阻力臂,目的是省距離,應用了實驗中的第2次實驗原理.
故答案為:(1)左;使杠桿自重對杠桿的平衡不產生影響,便於力臂的測量;
(2)彈簧測力計沒有豎直向下拉動,實際力臂小於支點到動力點的距離;
(3)F1l1=F2l2(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2.
㈤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是什麼
實驗是: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實驗步驟:
1、首先調節杠桿的平衡螺母,使杠桿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桿左右兩端分別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根據鉤碼質量,分別算出左右兩端鉤碼受到的力。
4、改變鉤碼個數或改變鉤碼在杠桿上的位置繼續實驗,再做兩次並分別將數據記下。
5、分析實驗數據,可以發現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在力學里,典型的杠桿是置放連結在一個支撐點上的硬棒,這硬棒可以繞著支撐點旋轉。古希臘人將杠桿歸類為簡單機械,並且嚴謹地研究出杠桿
的操作原理。某些杠桿能夠將輸入力放大,給出較大的輸出力,這功能稱為「杠桿作用」。杠桿的機械利益是輸出力與輸入力的比率。
實驗要遵循控制變數法,在進行科學實驗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實驗因素(自變數)以外的所有影響實驗結果的變數,這些變數不是本實驗所要研究的變數,所以又稱無關變數、無關因子、非實驗因素或非實驗因子。
只有將自變數以外一切能引起因變數變化的變數控制好,才能弄清實驗中的因果關系。控制變數衍生到生活中的作用是控制一定影響因素從而得到真實的結果。
㈥ 實驗時,杠桿傾斜,應該調節什麼
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需要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1)當杠桿左端向上傾斜時,可將左端螺母向左調節,或右端的螺母向左調節.
(2)杠桿如圖所示平衡後,若使彈簧測力計由斜上方拉動改為豎直向上拉,當杠桿重新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比傾斜拉動時的讀數要小(填「大」或「小」).
考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專題:應用題;圖析法;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1)杠桿的調節和天平的調節一樣,完全類似於生活中的「蹺蹺板」游戲,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翹的一端移動.
(2)拉力方向傾斜時,力的方向與杠桿不垂直,力臂不等於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化.
解答:解:(1)當杠桿左端向上傾斜時,說明杠桿左端較輕,右端較重,為使杠桿平衡,可將左端螺母向左調節,或右端的螺母向左調節.
(2)當彈簧測力計斜向上拉時,拉力的方向與杠桿不垂直,動力臂小於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時,拉力的方向豎直向上與杠桿垂直,動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動力臂變大,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小.
故答案為:左;左;小.
點評:(1)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和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操作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平衡螺母向上翹的一端移動.
(2)合理運用杠桿平衡條件進行分析,同時明確拉力傾斜時力臂會變小,是解決此題的關鍵,這也是我們在實驗中應該注意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