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能不能告訴我紅銅的分類到底是什麼
紅銅也稱紫銅,雜質很少,接近純銅,韌性、延展性都好;黃銅是銅中含少量鋅。韌性、延展性差,硬度高;青銅含錫,或含鈹等,種類較多,耐磨。紫銅就是銅單質,因其顏色為紫紅色而得名。紅銅和紫銅屬於同一種材質即純銅 紫銅就是銅單質,因其顏色為紫紅色而得名。紅銅和紫銅屬於同一種材質即純銅…紫銅就是銅單質,因其顏色為紫紅色而得名。紫銅是工業純銅,其熔點為1083℃,無同素異構轉變,相對密度為8.9,為鎂的五倍。同體積的質量比普通鋼重約15%。因其具有玫瑰紅色,表面形成氧化膜後呈紫色,故一般稱為紫銅。它是含有一定氧的銅,因而又稱含氧銅。紫銅因呈紫紅色而得名。它不一定是純銅,有時還加入少量脫氧元素或其他元素以改善材質和性能,因此也歸入銅合金。中國紫銅加工材按成分可分為:普通紫銅(T1、T2、T3、T4)、無氧銅(TU1、TU2和高純、真空無氧銅)、脫氧銅(TUP、TUMn)、添加少量合金元素的特種銅(砷銅、碲銅、銀銅)四類。紫銅的電導率和熱導率僅次於銀,廣泛用於製作導電、導熱器材。紫銅在大氣、海水和某些非氧化性酸(鹽酸、稀硫酸)、鹼、鹽溶液及多種有機酸(醋酸、檸檬酸)中有良好的耐蝕性。紅銅具有很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可塑性極好,易於熱壓和冷壓力加工,大量用於製造電線、電纜、電刷、電火花專用電蝕銅等要求導電性良好的產品。
❷ 什麼朝代有了紅銅
紅銅即純銅,又名紫銅,具有很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塑性極好,易於熱壓和冷壓力加工,可製成管、棒、線、條、帶、板、箔等銅材。
紅銅時代是介於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之間的過渡時期,以紅銅的使用為標志。 紅銅時代,又稱銅石並用時代、金石並用時代。是指介於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之間的過渡時期,以紅銅的使用為標志。紅銅即天然銅,質地軟,不適合製造工具,所以紅銅時代的人類仍以使用石器為主。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進入紅銅時代,關於中國何時進入紅銅時代,目前觀點不一,有學者認為龍山文化屬於紅銅時代,也有學者認為中國沒有紅銅時代。
紅銅即赤銅。由硫化物或氧化物銅礦石冶煉得來的純銅,可用以鑄錢及製作器物。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銅》:「凡銅供世用,出山與出爐,止有赤銅。以爐甘石或倭鉛參和,轉色為黃銅;以砒霜等葯制煉為白銅;礬、硝等葯制煉為青銅;廣錫參和為響銅;倭鉛和寫﹝瀉﹞為鑄銅。初質則一味紅銅而已。」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三章第二節:「他們冶煉的紅銅成分很純,除天然的微量(0.1 -0.2%)雜質外,沒有人工加入錫或鉛使成合金。
❸ 紅銅和黃銅的區別是什麼
說起銅這種金屬化學元素,小夥伴們應該都非常熟悉了,大部分的人也都見過銅,最常見的就是電線里的銅絲。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追溯起來大概可以到史前時代。不過銅只是對這種金屬化學元素的稱謂,它的種類是有很多的。如紅銅、青銅、黃銅、白銅等。現在我們主要來看下紅銅和黃銅。紅銅和黃銅雖然都屬於銅類,但是這二者是有區別的,本文重點來介紹一下紅銅和黃銅的區別。
紅銅與黃銅區別
紅銅即純銅,也叫做紫銅。純銅的顏色是桔紅色或玫瑰紅,但是暴露在空氣中會被氧化成紫色,所以叫紫銅。
紫銅它不一定是純銅,有時還加入少量脫氧元素或其他元素,以改善材質和性能,因此也歸入銅合金。中國紫銅加工材按成分可分為:普通紫銅(T1、T2、T3、T4)、無氧銅(TU1、TU2和高純、真空無氧銅)、脫氧銅(TUP、TUMn)、添加少量合金元素的特種銅(砷銅、碲銅、銀銅)四類。
紅銅的電導率和熱導率僅次於銀,廣泛用於製作導電、導熱器材。紫銅在大氣、海水和某些非氧化性酸(鹽酸、稀硫酸)、鹼、鹽溶液及多種有機酸(醋酸、檸檬酸)中,有良好的耐蝕性,用於化學工業。另外,紫銅有良好的焊接性,可經冷、熱塑性加工製成各種半成品和成品。20世紀70年代,紫銅的產量超過了其他各類銅合金的總產量。
黃銅以鋅為主要合金元素的銅基合金,因常呈黃色而得名。黃銅色澤美觀,有良好的工藝和力學性能,導電性和導熱性較高,在大氣、淡水和海水中耐腐蝕,易切削和拋光,焊接性好且價格便宜。常用於製作導電、導熱元件,耐蝕結構件,彈性元件,日用五金及裝飾材料等,用途廣泛。
一般來說,黃銅的切削加工性能優於紅銅(紅銅容易粘刀);在非切削加工方面,紅銅的變形抗力較小,更容易成形。
紅銅密度為7.83g/?m3,熔點為1083度,無磁性,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及抗蝕,有韌性。
黃銅的密度為8.93g/m3,多用與機械軸瓦內襯,耐磨。
黃銅是Cu-Zn合金,含銅80%左右。硬度比紫銅大,但是導電、導熱性差。
以上就是小編對紅銅與黃銅的區別做出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看過之後,對紅銅和黃銅的了解就比較全面了,也很容易就可以區分這兩種銅類。其實不管是紅銅還是黃銅,或者是其他的銅類,它們都各自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它們所應用的行業領域也都非常廣泛,對社會的發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❹ 紅銅de分類有哪幾種
現在的銅及銅合金,一般分為紫銅(純銅)、黃銅(銅鋅合金)、青銅(銅錫合金)、白銅(銅鎳合金)等幾類。
你所說的紅銅,一般是指紫銅,可以分為普通紫銅、脫氧銅、無氧銅和特種紫銅等四類,每一類又分別分為幾個牌號。
另外歷史上曾經把一類含有銀的銅合金也稱為「紅銅」,多產自日本。
❺ 紅銅最早在我國出現的時期
紅銅即天然銅,質地軟,不適合製造工具,所以紅銅時代的人類仍以使用石器為主。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進入紅銅時代,關於中國何時進入了紅銅時代,現今觀點不一,有學者認為龍山文化屬於紅銅時代,也有學者認為中國沒有經歷過紅銅時代。
❻ 中國紫銅的股票代號是什麼
000878
1.中國紫銅帶加工業在近十年經歷了大發展時期,其產能迅速擴大,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銅加工產能將新增300萬噸,這些新建項目將在2015年前建成,這些項目投產將增加市場競爭。
2.國外發達國家一直以技術、裝備優勢和高精尖產品搶佔中國國內市場,德國、日本是向中國主要出口國。
3.國際銅材市場萎縮,開拓國際市場將遇到很大困難。
❼ 紅銅現在什麼價格
紅銅即純銅,又名紫銅,就是銅單質,因其顏色為紫紅色而得名。各種性質見銅。紅銅是工業純銅,其熔點為1083℃,無同素異構轉變,相對密度為8.9,為鎂的五倍。同體積的質量比普通鋼重約15%。因其具有玫瑰紅色,表面形成氧化膜後呈紫色,故一般稱為紫銅。它是含有一定氧的銅,因而又稱含氧銅。[1]
紅銅具有很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可塑性極好,易於熱壓和冷壓力加工,大量用於製造電線、電纜、電刷、電火花專用電蝕銅等要求導電性良好的產品。
即赤銅。由硫化物或氧化物銅礦石冶煉得來的純銅,可用以鑄錢及製作器物。 明 宋應星《天工開物·銅》:「凡銅供世用,出山與出爐,止有赤銅。以爐甘石或倭鉛參和,轉色為黃銅;以砒霜等葯制煉為白銅;礬、硝等葯制煉為青銅;廣錫參和為響銅;倭鉛和寫﹝瀉﹞為鑄銅。初質則一味紅銅而已。」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三章第二節:「他們冶煉的紅銅成分很純,除天然的微量(0.1-0.2%)雜質外,沒有人工加入錫或鉛使成合金。紅銅的硬度雖較差,但直接經過捶打就能製成各種工具和裝飾品。」
常用的銅合金分為黃銅﹑青銅﹑白銅3大類。純凈的銅是紫紅色的金屬,俗稱「紫銅」、「紅銅」或「赤銅」。紅銅或者紫銅因呈紫紅色而得名。它不一定是純銅,有時還加入少量脫氧元素或其他元素以改善材質和性能。
紅銅因此也歸入銅合金。中國紫銅加工材按成分可分為:普通紫銅(T1、T2、T3、T4)、無氧銅(TU1、TU2和高純、真空無氧銅)、脫氧銅(TUP、TUMn)、添加少量合金元素的特種銅(砷銅、碲銅、銀銅)四類。紅銅的電導率和熱導率僅次於銀,廣泛用於製作導電、導熱器材。紅銅在大氣、海水和某些非氧化性酸(鹽酸、稀硫酸)、鹼、鹽溶液及多種有機酸(醋酸、檸檬酸)中有良好的耐蝕性
❽ 中國天然紅銅有什麼特點
一般來說,天然紅銅的純度是相當高的,大多隻含微量的錫、鉛、銻、鎳等金屬雜質,其總量少於0.5%;而用原始技術所冶煉出的純銅,往往不僅含有較多的與銅礦石〔當時主要是孔雀石,其主要成分為CuCO3·Cu(OH)2〕共生的金屬元素,如鉛、錫、鋅、鐵等,而且由於冶煉溫度不夠高,銅與煉渣未能很好地分離,以至於又會夾雜有硅、鈣、鎂、鋁等氧化物。據此我們對遠古時期遺存中出土的純銅器物的判斷就有了一個科學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