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科技股為什麼大跌
美國科技股大跌
是科技股之前大漲
走勢疲軟就大跌
⑵ 美國科技股突然集體暴跌,怎麼了
郎教授在前幾個月就提示了,美股幾大投行,大股東都進行了大單拋售。
如果特朗普沒什麼新的刺激政策出台,就改變不了這個趨勢,畢竟美股已經很高了,相信空單已經被很多大鱷魚捏在手裡了。
⑶ 美股慘跌!失業者破歷史新高,六大科技股三天蒸發多少億
美國股票開盤大跌,科技股首當其中,蘋果、亞馬遜、Facebook等高科技的股票都有明顯的下跌,六大科技股三天蒸發超1萬億美元,由於美國疫情的影響,新冠病毒的不斷蔓延,美國累積確診患者超過上百萬,經濟發展遭受到嚴重影響,大量的實體企業被迫倒閉,而且企業的失業者不斷增多,已經突破了歷史新高,如果美國政府再不採取一些有力措施的話,狀況將會變得更加的嚴重。
美國的局勢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對待疫情一定要更加重視,不能有任何放鬆警惕的情況,加大對實體企業的投資,保證經濟的快速發展,讓所有的企業不受到疫情的影響,雖然國內的疫情防控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我們外出的時候,仍然要做好安全防護,將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下去。
⑷ 華為晶元斷供後蘋果等美國高科技公司股價大跌,兩者有什麼聯系嗎
因為美國的中高層精英們清楚的知道美國政府對於華為的打壓是不正義的,是一種玩不起就破壞規則的舉動,他們害怕中國的報復,在他們的邏輯思維裡面中國會和他們一樣,用相同的手段予以還擊。
01、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其實早在美國正式禁止對華為晶元的供應落實之前的兩天,美國科技股的股價就開始暴跌了,其中跌的最多的當然是蘋果,至於為什麼會暴跌呢?原因很簡單和華為被制裁有著直接的關系。
所以不必要太生氣,你看華為都沒有太生氣,它也在努力,它沒有太多的抱怨,一直在默默的前行,讓我們一起加入沉默者的道路吧,很多時候,沉默的前行才是最好的辦法。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⑸ 美國科技股為什麼下跌
美國科技股下跌
是之前科技股大漲
走勢疲軟下跌
⑹ 一天損失1.23萬億!美國科技巨頭遭重創,暴跌原因是啥
一天損失1.23萬億萬的美國科技巨頭沒有誰,正是世界手機產品的霸主,蘋果!就在前幾日,美國科技股票遭遇大跌,這其中正包括蘋果這個美國科技巨頭,據統計,蘋果公司市值最高一天虧損1.23萬億,損失的市值超過蘋果公司市場總市值的9%,可謂真的是損失極其慘重,而不僅僅是蘋果,美國一大堆科技公司的市值都在損失,包括晶元領域的巨頭高通以及其他的科技公司,可謂是慘狀一大堆,而之所以會造成美國科技公司市值大規模暴跌的原因沒有別的,正是因為美國政府針對華為5G和華為晶元所頒發的一系列禁令所導致。這個慘痛現狀對於美國來說正是應了那句古話:“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但是,這影響到的公司並不僅僅是華為,畢竟現在是全球一體化,華為作為一家世界領先的通信和晶元公司,全球范圍內與華為展開合作的公司數不勝數,這其中就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科技巨頭,比如高通,因為高通不再合作的無信譽行為,這導致我國國內許多廠商不再與高通合作,轉而尋找聯發科。但是,這對於與華為沒有直接合作的蘋果公司也有影響,因為華為晶元生產設備被禁止使用,導致華為手機不能搭載國產晶元,而蘋果作為華為的最大競爭對手,既然我國的華為被制裁了,那麼蘋果在我國國民的心中必定會受到強大的抵制,因此其銷量必然會下降,再加上前不久的下架微信風波,更導致蘋果的市值虧損。因此對於蘋果市值虧損1.23萬億的行為,並不值得同情,只能說是美國政府多行不義必自斃的一種連鎖反應。
⑺ 美國股票暴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美國股票暴跌的原因是什麼呢? 因為民眾對美國股票的前景看的不是很好.長達多年的美股牛市前段時間造成大幅度下跌.股票的下跌、給美國的市場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沖擊.最終原因是美國的國債收益率達到了七八年的最新高度。
而且自從上一次美國國民的大選以來,美國股票一直處在穩步上漲.失業率下降到一定的趨勢,且勞動力需求市場也是供不應求.美國的公司希望把商品價格提高以謀取最大利益增加最大資金需求,造成了一部分的商品通貨膨脹壓力.如果造成巨大的通貨膨脹;美聯儲將會增加稅務利息,進一步控制通貨膨脹.從而又導致了美國股票的大跌.
⑻ 美股股市,特別是美國大型科技股持續大跌
最近美股走勢不好,今天截止到目前,納斯達克指數已經跌了2.36%,明天我大A股又有可能要跪了,畢竟我大A股事事領先,在下跌這件事情上,大A股從來沒有讓投資者失望過。所以明天做好A股又要跪的心理准備,貿易戰目前看有點來到了第二回合,所以股市還得咬牙挨過這輪。
所以關於納斯達克指數,很多人,包括一些媒體都在悲觀的認為,美股有可能會重蹈2000年科技股泡沫的覆轍。說的有理有據,繪聲繪色,好像美股股災真的就來了一樣。
其實,如果你仔細去看看這么些年納斯達克的漲幅,納斯達克竟然是在2015年才達到美股2000年的水平。
2000年的美股科技股的泡沫,使得納斯達克的指數一直飆升到5000多點,直到15年後的2015年納斯達克才回到2000年的點位,整整15年的時間。如果考慮到通脹的情況下,按照每年6%的通脹去計算,2000年的5000點相當於現在的12000點,所以從通脹角度去計算,現在的納斯達克的股價還沒有恢復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那個時候的估值。
說這個是想告訴大家,想盈利賺錢,在低位買很重要,千萬不能在股價到了高點買。低買高賣,亘古不變的道理,如何做到這點,需要考驗耐心和毅力。
說回到互聯網泡沫,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與目前的股市確實是有一些高度相似的地方:
1. 都出現了8-10年的牛市行情,漲幅巨大。注意仔細去看的話,1992-2000年,2009年到2017年,納斯達克幾乎都是單邊上漲,而且幅度很大。所以單邊上漲,導致股價上升,所以股票貴了。
2. 美聯儲加息,開啟緊縮周期。
2000年的納斯達克指數,是從322點狂飆至5132點,漲幅超過14倍,當時只要和IT沾點邊,或名稱中有「.com」的股票都遭到投資者瘋搶。這場非理性(當年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是用這個詞來形容的)的狂歡在2000年走到了頭,隨後科技股一路下跌,大量互聯網科技企業破產。標普500科技指數也從頂點重挫超80%,納斯達克指數從5000多點跌到最低的1200-1300點。
目前的估值,雖然也挺高,而且指數也連續牛了8-9年,但是現在的科技板塊牛市(或者叫做互聯網板塊牛市)邏輯完全不同,其基礎更為堅實牢靠。這裡面最主要的就是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
一句話來總結就是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是一種非理性牛市,遲早要戳破牛市這謊話。而從2009年開始的這輪牛市是一種理性牛市,尤其是科技股。
理性牛市:即投資者預期的市場反應成真。2009年以來的牛市,龍頭科技股的營收和利潤都是比較豐滿的,數據也比較詳實,是有實際的數據支撐的。
十七年前,美國最大科技公司是微軟,因特爾,IBM,甲骨文和思科,如今這個榜單已經完全改頭換面,除了微軟,其餘當年科技巨頭的地位已經被蘋果、Facebook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等占據。
而美股科技股的蘋果、facebook、谷歌等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營收和利潤都保持強勁增長,納斯達克的板塊的市盈率也就在20左右,並不是特別高,企業盈利能力是可以覆蓋其估值的。加上全球企業的增長也是很強勁的,所以問題不大。
所以我個人認為,美股漲這么高,調整肯定會調整的,但絕對不是泡沫式的崩盤方式,只是小范圍的修復目前的估值,用時間換空間。調整的范圍估計也就是10%到20%之間,大概在6100-6873點位區間,通過時間換空間的模式去換取估值的進一步回歸合理。
關於最近的創業板,確實走勢很強勢。而且我剛看了大盤的年線,深證去年成交量是61.3萬億,今年一季度是14.8萬億,所以目前大盤的成交量看起來,是比較平均的,成交量保持了。上證的成交量還稍有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