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
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是普通話的四個聲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詳細的意思如下:
陰平,是現代漢語普通話聲調之一 ,第一聲,陰平聲高而平,音高不變。
陽平,為漢語調類的一種,是從低向高的升調。在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調類系統中又被稱為第二聲。
上聲指普通話的第3聲。
去聲指普通話4個聲調中的第4調。
(1)股票陽聲入擴展閱讀:
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是普通話的四個聲調,聲調就是聲音的高低升降的變化,聲調又叫字調。
聲調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普通話里「山西」(shānxī)和「陝西」(shǎnxī)的不同與聲調和音長、音強都有關系。但是,它的性質主要決定於音高。
音樂中的音階也是由音高決定的,音高則決定於發音體在一定時間內顫動次數的多少,次數越多聲音越高,反之聲音越低。發音時,聲帶越緊,在一定時間內振動的次數越多,聲音越高,聲帶越松,在一定時間內振動的次數越少,聲音就越低。在發音過程中,聲帶是可以隨時調整的,這樣就造成種種不同的音高變化,形成了不同的聲調。
2. 告訴我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一聲、二聲、三聲、四聲、輕聲的關系
陰陽上去分別對應第一二三四聲。去聲就是入聲,一個意思。輕聲是沒有音調的孤立的不屬於陰陽上去。望採納
3. 「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各指什麼
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表示普通話的四個聲調。
聲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升降的變化。在現代漢語語音學中,聲調是指漢語音節中所固有的,可以區別意義的聲音的高低和升降。
音樂中的音階也是由音高決定的,可以用音階來模擬,學習聲調也可以藉助於自己的音樂感。但要注意聲調的音高是相對的,不是絕對;聲調的升降變化是滑動的,不像從一個音階到另一個音階那樣跳躍式地移動。聲調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標記法:立一豎標,中分5度,最低為1,最高為5。
(3)股票陽聲入擴展閱讀:
隋、唐的切韻,宋代的廣韻也都把聲調分為「平」 、「上」 、「去」 、「入」四種,叫做「四聲」。後來,各地的語音大體上都還保留著這個中古時期的四聲系統。但語言不論是語音、語詞、語法都會隨著時代的推進而改變。
以聲調來說,到了元朝周德清的中原音韻以後,北方語音的「平聲」就已經分化成兩類,就是「陰平」跟「陽平」。
其演變的規律,大體上是:古音屬於清聲母的字,現代都念作「陰平」;古音屬於濁聲母的字,現代都念作「陽平」。
這也就是北平話的「平聲」所以分為「陰平」跟「陽平」的原因。至於「上、去、入」三聲在其他各地也有些分化為陰陽二類的現象,所以有「陰平」、「陽平」 、「陰上」 、「陽上」 、「陰去」、「陽去」、「陰入」、「陽入」等調,如潮州話。
有些地方則「上聲」不分陰陽,如閩南語泉漳片、福州話 、客家話等 ,所以這些方言各有七個聲調。因此各地方言的聲調,多寡不一,有的少到三個(如河北灤縣),有的多至十個(如廣西博白縣)。
4. 什麼是陰平,陽平,入聲,上聲,去聲
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表示普通話的四個聲調。
聲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升降的變化。在現代漢語語音學中,聲調是指漢語音節中所固有的,可以區別意義的聲音的高低和升降。
音樂中的音階也是由音高決定的,可以用音階來模擬,學習聲調也可以藉助於自己的音樂感。但要注意聲調的音高是相對的,不是絕對;聲調的升降變化是滑動的,不像從一個音階到另一個音階那樣跳躍式地移動。聲調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標記法:立一豎標,中分5度,最低為1,最高為5。
(4)股票陽聲入擴展閱讀:
隋、唐的切韻,宋代的廣韻也都把聲調分為「平」 、「上」 、「去」 、「入」四種,叫做「四聲」。後來,各地的語音大體上都還保留著這個中古時期的四聲系統。但語言不論是語音、語詞、語法都會隨著時代的推進而改變。
以聲調來說,到了元朝周德清的中原音韻以後,北方語音的「平聲」就已經分化成兩類,就是「陰平」跟「陽平」。
其演變的規律,大體上是:古音屬於清聲母的字,現代都念作「陰平」;古音屬於濁聲母的字,現代都念作「陽平」。
這也就是北平話的「平聲」所以分為「陰平」跟「陽平」的原因。至於「上、去、入」三聲在其他各地也有些分化為陰陽二類的現象,所以有「陰平」、「陽平」 、「陰上」 、「陽上」 、「陰去」、「陽去」、「陰入」、「陽入」等調,如潮州話。
有些地方則「上聲」不分陰陽,如閩南語泉漳片、福州話 、客家話等 ,所以這些方言各有七個聲調。因此各地方言的聲調,多寡不一,有的少到三個(如河北灤縣),有的多至十個(如廣西博白縣)。
5. 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這八個聲調怎樣發
聲調 潮州話單字調共有8個,平上去入各分陰陽:
l 陰平 33 安高開婚專低
2 陰上 53 碗古口好以女
3 陰去 213 愛蓋抗漢對變
4 陰入 1 約黑割濕百措
5 陽平 55 雲窮寒鵝平才
6 陽上 35 有五近厚助岸
7 陽去 11 用共害帽示汗
8 陽入 5 葯月局合白讀
陰上的調用值由最高下降到中稍下,今記為母53。陰去的調值由次低降至最低,稍為拉長,然後再上升到中,今記為盡213。陰入由次低快速降至最低,立即收音,本應記為母21,考慮到入聲是短調,為便於區別,記為和1。
入聲都是短調,通過入聲韻尾一?、-P、-k表現出來;入聲韻尾是人聲的特徵,只在入聲中出現。一7與明聲韻相對應,一P、-k與陽聲韻相對應。 潮州話雙音節連續變調規律表本調二字連讀變調調類調值作為前一字作為後一字一般變為在陰上陽平陽入之前在為一般變為在陰上陰去陰入之後變為陰平3323 陰上532335 21陰去2133153 陰入135 陽平55213 陽上3521 陽去11213 陽入51
基本式的變調單位以雙音節為最常見,也有三音節、四音節的,不超過四個音節。五個音節以上的按結構分。三音節和四音節的連讀變調與雙音節一樣同屬逆向變調,但與雙音節連讀變調有些不同。規律大致是:最後兩個音節按雙音節變調規律變調,前面的音節則按本調類一般的變調調值變調,不考慮其他因素。更具體點說就是,倒數第二音節是陰上、陽平、陽入之前的陰上、陰去、陰人一律不變讀為異於本調類的35(陰上)、53(陰去)、 5(陰入)、而是與其他調類之前的本調類音節一樣,全部變為23(陰上)、 31(陰去)、3(陰入)。這樣,除了最後一個音節的陰上在陰上、陰去、陰入之後變為21外,其他位置上的明上都按一般前變調調值變調。
6. 音調類中的「陰去,陽去,陰入,陽入」什麼意思
粵語聲調嗎?
粵語聲調 可用音樂的簡譜來表示如下(粵語9聲其實藏著完整的中國民族調式:宮1商2角3徵5羽6):
粵語第1聲【陰平】【例字:分】:3 or ↓ (↓=3~1)
粵語第2聲【陰上】【例字:粉】:7.~2 (註:這點是寫在7的下面的,因為打不出來)
粵語第3聲【陰去】【例字:訓】:1
粵語第4聲【陽平】【例字:焚】:5.(註:這點是寫在5的下面的,因為打不出來)
粵語第5聲【陽上】【例字:奮】:6.~1(註:這點是寫在6的下面的,因為打不出來。~是連音線)
粵語第6聲【陽去】【例字:份】:6.(註:這點是寫在6的下面的,因為打不出來)
粵語第7聲【陰入】【例字:忽】=粵語第1聲
粵語第8聲【中入】【例字:發】=粵語第3聲
粵語第9聲【陽入】【例字:佛】=粵語第6聲
(口語存在【陰上入】【例字:笛dek2】=粵語第2聲)
*註:粵語第1聲有高低兩種讀法,高=3(普語的第1聲),低=↓(約等於普語的第4聲,有人認為「無法用旋律表示」——其實可以當作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