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票商譽多少合適
股票和商譽沒有一點關系,商譽只是在收購公司的時候的溢價部分計入商譽科目。
⑵ 商譽占總資產的10%為較高是不是不好的意思
商譽佔比高上市公司在並購的過程中出現了高溢價,這樣比較容易吸引投資者,從而讓股價獲得提升。但是商譽佔比高,存在業績不確定的可能性,因此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不能單純就看商譽佔比這一個數據,其他的信息也是很重要的。
超額收益論認為,商譽是預期未來收益的現值超過正常報酬的那個部分。這里的超額收益應該是指在較長時期內能獲取較同業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潤。
商譽是與企業整體結合在一起的,無法單獨辨認,但企業一旦擁有它,就具有超過正常盈利水平的盈利能力和服務潛力.因此,它的價值只有通過作為整體所創造的超額收益才能集中表現出來。
(2)股票商譽高好還是低好擴展閱讀
商譽的特性
商譽的經濟含義是企業收益水平與行業平均收益水平差額的資本化價格。它是由顧客形成的良好聲譽、企業管理卓著、經營效率較好、生產技術的壟斷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優勢所產生的。
商譽能為企業創造間接的經濟效益。它之所以作為一項資產具有價值,正是因為它的這種效益性特徵。它是企業收益水平與按社會平均收益率計算的差額的資本化價格。人們通常是採用資本化率把企業超額收益還原求得商譽價格的,而資本化率實際上又是投資(投入資本)報酬率,企業超額收益經過還原所得的就是創造這種超額收益的資本額。
所以,應把商譽的價格看作為資本化價格。商譽的值有正值,但當企業虧損時,或企業收益水平低於本行業平均獲利水平時,商譽也可有負值。
商譽是一種不可確指的無形項目,它不具可辨認性故屬於無形資產。它不能獨立存在,它具有附著性特徵,與企業的有形資產和企業的環境緊密相聯。它既不能單獨轉讓、出售,也不能以獨立的一項資產作為投資,不存在單獨的轉讓價值。它只能依附於企業整體,商譽的價值是通過企業整體收益水平來體現的。
按未入帳資產理論,商譽是計量了未入帳資產的結果。商譽屬於自創的無形資產,其開發成本很難從帳薄中完整地反映出來。而且它的功用與其開發成本之間的關系也很不確定,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
影響企業商譽形成的因素很復雜,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由於企業具有良好的聲譽,獲得客戶信賴;或由於嚴密的組織,生產效率顯著。
⑶ 股票商譽規模大於總市值好不好
近兩年好象商譽規模成焦點了,公司因為它大虧大賺都有,真不明白,商譽竟成了調節利潤的工具了。
⑷ 股票F10的商譽是變大好變小好 應怎麼看來使用
你好,商譽應該是變小好,或者說商譽占總資產比例低了好,這東西很虛,如果商譽佔比很高,隨時可能大額計提商譽損失,就可能導致當年巨額虧損暴雷。
⑸ 商譽很高的股票但業績不錯,值得買嗎
這類股票要小心啊,如果產生商譽減值,那可以說是個雷啊,此時股價會受商譽減值影響。
⑹ 商譽指標一般占公司凈資產的比例大於多少認為公司存在較大風險
商譽評估值不超過30%則屬於在安全范圍之內,商譽評估值超過30%的上市公司則需要小心謹慎一些。
商譽是指企業在同等條件下,能獲得高於正常投資報酬率所形成的價值。商譽減值是指對企業在合並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後,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一般來說,商譽與凈資產比值越大,商譽減值概率越高,當比例大於30%時,就需注意商譽風險了。
舉個例子,在資本市場中,假如某一家上市公司要被收購了,實際賬面凈資產只有1億元,但是被收購的公司的品牌在市場中具備一定的影響力,所以有公司願意溢價,以2億元的價格來收購,那麼這多出來的1億元就是該上市公司的商譽值。
凈資產是真實反映上市公司財富實力的核心財務指標,在上市公司遇到困境時能夠直接解決問題的是凈資產,而非商譽,因此,佔比超過30%就表明上市公司在關鍵時刻的解決難題的能力就會大打折扣。
商譽佔比越高,其商譽減值對於公司來說影響也越大:
比如一家公司收購另一家公司,承諾後期凈利潤不低於多少,但實際的報告中,卻不如預期。在報告期末,則未計提減值准備。所以就是當初誇下的海口,並沒有實現,這就是高商譽所帶來的雷。
現在A股市場上的高商譽已經成為了一個潛在的風險,股票商譽值無論是過高還是過低,都是不合理的,當商譽值大於30%,投資風險一般就比較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