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AMK股票

AMK股票

發布時間:2021-07-22 06:05:16

Ⅰ 英特網的發展史

互聯網發展時間表
50年代
1957
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作為響應,美國國防部(DoD)組建了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開始將科學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amk:) 。
60年代
1961
MIT的Leonard Kleinrock發表"Information Flow in Large Communication Nets",(7月)
第一篇有關包交換(PS)的論文。
1962
MIT的J.C.R. Licklider和W. Clark發表"On-Line Man Computer Communication",(8月)
包含有分布式社交行為的全球網路概念。
1964
RAND公司的Paul Baran發表"On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包交換網路;不存在出口。
1965
ARPA資助進行"分時計算機系統的合作網路"研究。
MIT林肯實驗室的TX-2計算機與位於加州聖莫尼卡的系統開發公司的Q-32計算機通過1200bps的電話專線直接連接(沒有使用包交換)。隨後APRA又將數據設備公司(DEC)的計算機加入其中,組成了"實驗網路"。
1966
MIT的Lawrence G. Roberts發表"Towards a Cooperative Network of Time-Shared Computers",(10月)
第一個ARPANET計劃。
1967
在美國密西根州Ann Arbor召開的ARPA IPTO PI會議上,Larry Roberts組織了有關ARPANET設計方案的討論。(4月)
在田納西州Gatlinburg召開ACM操作原則專題研討會。(10月)
Lawrence G. Roberts發表第一篇關於ARPANET設計的論文"Multiple Computer Networks and Intercomputer Communication"。
三個獨立的包交換網路(RAND、NPL、ARPA)開發人員的第一次會議。
位於英國Middlesex的國家物理實驗室(NDL)在D. W. Davies的主持下開發了國家物理實驗室數據網路,D. W. Davies是首先使用"包"(packet)這個術語的人。NDL網路是一個包交換的實驗網路,它使用了768kpbs的通信線路。
1968
向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演示包交換網路。
8月遞交有關ARPANET的建議書,9月受到回應。
10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獲得建立網路測量中心的合同。
Bolt Beranek and Newman、Inc.公司(BBN)獲得建立介面消息處理機(IMP)中的包交換部分的合同。
美國參議員Edward Kennedy向BBN公司發出祝賀電報,祝賀他們從ARPA處獲得百萬美圓的合同來建造 "Interfaith"(他的筆誤,應為"Interface"介面)消息處理機,並感謝他們的努力。
以Steve Crocker為首的鬆散組織,網路工作組(NWG),開始開發用於APRANET通信的主機一級的協議。
1969
美國國防部委託開發ARPANET,進行聯網的研究。
使用BBN公司開發的介面消息處理器IMP建立節點(配有12K存儲器的Honeywell DDP-516小型計算機);AT&T公司提供速率為50kpbs的通信線路。
節點1:UCLA(8月30日,9月2日接入)
功能:網路測量中心
主機、操作系統:SDS SIGMA 7、SEX
節點2:斯坦福研究院(SRI)(10月1日)
功能:網路信息中心(NIC)
主機、操作系統:SDS940、Genie
Doug Engelbart有關"Augmentation of Human Intellect"的計劃
節點3: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CSB)(11月1日)
功能:Culler-Fried互動式數學
主機、操作系統:IBM 360/75、OS/MVT
節點4:Utah大學(12月)
功能:圖形處理
主機、操作系統:DEC PDP-10、Tenex
由Steve Crocker編寫的第一份RFC文件"Host Software"(4月7日)。
REC 4:Network Timetable
UCLA的Charley Kline試圖登錄到SRI上,發出了第一個數據包,他的第一次嘗試在鍵入LOGIN的G的時候引起了系統的崩潰。(10月20日或者29日,需查實)
密西根州的密西根大學和懷俄明州立大學為他們的學生、教師及校友建立了基於X.25的Merit網路。(:sw1:)
70年代
1970
第一份有關最初的ARPANET主機-主機間通信協議的出版物:C.S. Carr、S. Crocker和V.G. Cerf的 "HOST - HOS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n the ARPA Network",發表於AFIPS的SJCC會議論文集上。(:vgc:)
AFIPS的第一篇有關ARPANET的報告:"Computer Network Development to Achieve Resource Sharing"(3月)
夏威夷大學的Norman Abrahamson開發的第一個包交換無線網路ALOHAnet開始運行(7月)(:sk2:)。
1972年與ARPANET相連。
ARPANET的主機開始使用第一個主機-主機間協議,網路控制協議(NCP)。
AT&T在UCLA和BBN之間建成了第一個跨國家連接的56kbps的通信線路。這條線路後來被BBN和RAND間的另一條線路取代。第二條線路連接MIT和Utah大學。
1971
ARPANET上連接了15個節點(23台主機):UCLA、SRI、UCSB、Univ of Utah、BBN、MIT、RAND、SDC、Harvard、Lincoln Lab、Stanford、UIU(C)、CWRU、CMU、NASA/Ames。
BBN開始使用更便宜的Honeywell 316來構造IMP。但由於IMP有隻能連接4台主機的限制,BBN開始研究能支持64台主機的終端型IMP(TIP)。(9月)
BBN的Ray Tomlinson發明了通過分布式網路發送消息的email程序。最初的程序由兩部分構成:同一機器內部的email程序(SENDMSG)和一個實驗性的文件傳輸程序(CPYNET)。(:amk:irh:)
1972
BBN的Ray Tomlinson為ARPANET修改了email程序,這個程序變得非常熱門。Tomlinson的33型電傳打字機選用"@"作為代表"在"的含義的標點符號(3月)
Larry Roberts寫出了第一個email管理程序(RD),可以將信件列表、有選擇地閱讀、轉存文件、轉發和回復。(7月)
由Bob Kahn組織的計算機通信國際會議(ICCC)在華盛頓特區的Hilton飯店召開,會上演示了由40台計算機和終端介面處理機(TIP)組成的ARPANET。(10月)
在ICCC大會期間,精神科病人PARRY(在Stanford)與醫生(在BBN)第一次使用計算機-計算機間聊天的形式討論了病情。
ICCC大會認為高級聯網技術需要進一步共同合作,導致在10月成立了國際網路工作組(INWG),Vinton Cerf被指定擔任第一屆主席。到了1974年,INWG成為IFIP的6.1工作組。(:vgc:)
Louis Pouzin領導建立法國自己的ARPANET-CYCLADES。
RFC 318:Telnet specification
1973
ARPANET首次進行國際聯網:倫敦大學(英國)和NORSAR(挪威)。
Harvard大學Bob Metcalfe的博士論文首先提出了乙太網的概念。他的概念在Xerox公司的PARC的Alto計算機上進行了測試,第一個乙太網叫做Alto Aloha System(5月)。(:amk:)
Bob Kahn提出了建立Internet的問題,並開始在ARPA進行網路互連的研究。3月,Vinton Cerf在舊金山一個飯店的大堂里,將網關體系結構的草圖畫在一個信封的背面。(:vgc:)
9月,在英國伯明翰的Sussex大學召開的INWG會議上Cerf和Kahn提出了Internet的基本概念。
RFC 454:File Transfer specification
網路聲音協議(NVP)規范(RFC 741)及其實現使通過ARPAnet上召開會議通知成為可能。(:bb1:)
SRI(NIC)在3月開始出版ARPANET新聞;據估計ARPANET用戶有2000人。
ARPA研究顯示在ARPANET的通信量中email佔了75%。
聖誕節死鎖 -- Harvard的IMP硬體故障導致它向所有的ARPANET節點發出了長度為0的廣播信息,造成所有其他的IMP都將它們的通信轉向Harvard。(12月25日)
RFC 527: ARPAWOCKY
RFC 602: The Stockings Were Hung by the Chimney with Care
1974
Vinton Cerf和Bob Kahn發表了論文"A Protocol for Packet Network Interconnection",文中對TCP協議的設計作了詳細的描述。[IEEE Trans Comm](:amk:)
BBN開始提供ARPANET上第一個公共包數據服務Telenet(ARPANET的一個商業版本)。(:sk2:)
1975
DCA(現在是DISA)接管Internet的運行管理。
Steve Walker建立ARPANET第一個郵件抄送表(mailing list)MsgGroup,因為最初該表不是自動管理的,Einar Stefferud很快接受成為它的管理者。一個有關科幻小說的抄送表SF-Lovers成為早期最受歡迎的非官方抄送表。
John Vittal開發研製了全功能email程序MSG,它具有郵件回復、轉發、歸檔功能。
跨越兩大洋的人造衛星連接(連接夏威夷和英國),第一次通過它進行的TCP測試是Stanford、BBN和UCL進行的。
SAIL的Raphael Finkel編寫的"Jargon File"第一次發布。(:esr:)
John Brunner出版科幻小說"The Shockwave Rider"。(:pds:)
1976
2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Malvern的皇家信號與雷達研究院(RSRE)發出一封電子郵件。
AT&T的Bell實驗室開發了UUCP(Unix到Unix文件拷貝),並於第二年同UNIX一同發行。
開發出多處理器多匯流排IMP。
1977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Wisconsin)的Larry Landweber開發了THEORYNET,為超過100名計算機科學家提供電子郵件服務(使用他們自己開發的基於TELENET的email系統)。
RFC 733:Mail specification
Tymshare公司發表Tymnet。
7月,舉行了運行Internet協議的ARPANET/舊金山灣無線包交換網/大西洋SANNET演示會,演示會採用了BBN提供的網關。
1978
TCP分解成TCP和IP兩個協議。(3月)
RFC 748:TELNET RANDOMLY-LOSE Option
1979
來自威斯康星大學、DARPA、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以及許多其他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召開會議,計劃建立一個連接各學校計算機系的網路(會議由Larry Landweber組織)。
Tom Truscott和Steve Bellovin使用UUCP協議建立了連接Duke大學和UNC的USENET,最初USENET只包括net.*新聞組。
Essex大學的Richard Bartle和Roy Trubshaw開發了第一個多人參與的游戲MUD,它被稱做MUD1。
ARPA建立了Internet結構控制委員會(ICCB)。
在DARPA的資助下開始進行無線包交換網(PRNET)的實驗,它主要用於汽車之間的通信。ARPANET通過SRI進行連接。
4月12日,Kevin MacKenzie向MsgGroup發出email,建議在email的枯燥單調文字中加入一些表情符號,比如-)表示伸出舌頭。他的建議多次引起爭論,最後被廣泛應用。
80年代
1980
10月27日,由於一種狀態信息病毒出人意料的自我繁殖,ARPANET完全停止運行。
BBN的第一部基於C/30的IMP。
1981
BITNET,"Because It's Time NETwork"。
首先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建立的合作網路,連接的第一個節點是耶魯大學。(:feg:)
根據同IBM系統一道提供的免費NJE協議,最初名字縮寫中的"T"代表的是"There"而不是"Time"。
提供電子郵件服務、建立了電子論壇伺服器來傳播信息,還提供文件傳輸服務。
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啟動資金,Univ of Delaware、Pure Univ、Univ of Wisconsin、RAND公司和BBN的計算機科學家們合作建立了CSNET(計算機科學網路),為那些不能與ARPANET連接的科學家提供網路服務(主要是電子郵件服務)。CSNET後來又被稱為計算機與科學網路。(:amk,lhl:)
基於C/30的IMP在網路中佔主導地位;SAC的第一部急於C/30的TIP。
法國Telecom公司在法國全境部署Minitel(Teletel)網。
Vernor Vinge出版小說"True Names"。(:pds:)
RFC 801: NCP/TCP Transition Plan
1982
挪威採用TCP/IP協議,經SANNET接入Internet;UCL也以同樣的方式接入。
DCA和ARPA為ARPANET制定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網際協議(IP),作為一組協議,通常稱為TCP/IP協議。
由此第一次引出了關於互連網路的定義,即將"internet"定義為使用TCP/IP連接起來的一組網路; "Internet"則是通過TCP/IP協議連接起來的"internet"。
美國國防部(DoD)宣布將TCP/IP協議作為DoD標准網路協議。(:vgc:)
EUUG建立EUnet(歐洲Unix網),提供email和USENET服務。(:glg:)
最初連接的國家有荷蘭、丹麥、瑞典和英國。
外部網關協議(EGP,RFC 827),EGP用於網路間的網關。
1983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開發了名字伺服器,這樣,用戶不需要了解到另一個節點的確切路徑就可以與其進行通信。
ARPANET從NCP協議切換為TCP/IP協議。(1月1日)
不再使用Honeywell或者多匯流排(Pluribus)IMP,TIP被TAC(terminal access controller,終端訪問控制機)代替。
Stuttgart和韓國上網。
年初歐洲開始建立運動信息網(MINET),9月接入Internet。
CSNET與ARPANET的網關開始啟用。
ARPANET分成ARPANET和MILNET兩部分,後者並入1982年建立的國防數據網。現存113個節點中的68個進入MILNET。
開始出現工作站,它們大多使用包含有IP網路協議的Berkeley Unix(4.2 BSD)操作系統。(:mpc:)
連網需求從每個節點單獨的大型分時計算機系統與Internet相連轉為將一個區域網絡與Internet相連。
建立Internet行動委員會(IAB),取代了ICCB。
EARN(歐洲科學研究網)建立,它同BITNET非常相似,使用IBM公司贊助的網關硬體。
Tom Jennings建立Fidonet。
1984
引入名字伺服器系統(DNS)。
主機數超過1,000。
使用UUCP協議的JUNET(日本Unix網)建成。
英國使用Coloured Book協議建成JANET(聯合學術網),就是以前的SERCnet。
USENET建立人工管理新聞組(mod.*)
William Gibson完成Neuromancer。
加拿大開始用一年的時間將大學連網的努力。從多倫多向Ithaca連接,NetNorth Network連入BITNET。(:kf1:)
Kremvax的消息宣布蘇聯連入USENET。
1985
全球電子連接(WELL)開始提供服務。
原由DCA和SRI負責的DNS根域名管理的職責移交給USC的信息科學學院(ISI),負責進行DNS NIC的注冊管理。
3月15日Symbolics.com成為第一個登記的域名。最初的其他幾個域名是:cmu.e、pure.e、rice.e、ucla.e(4月);css.gov(6月);mitre.org、.uk(7月)。
加拿大橫跨東西海岸的鐵路鋪設用了100年的時間,而從開始到最後一個加拿大的大學連入NetNorth只用了1年的時間。(:kf1:)
RFC 968:'Twas the Night Before Start-up
1986
NSFnet建成(主幹網速率為56K bps)。
NSF在美國建立了五個超級計算中心,為所有用戶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Princeton的JVNC,Pittsburgh的PSC,UCSD的SDSC,UIUC的NCSA,Cornell的Theory Center)
這掀起了一個與Internet連接的高潮,尤其是各大學。
NSF資助的SDSCNET、JVNCNET、SURANET、NYSERNET開始運營。(:sw1:)
IAB成立Internet工程特別工作(IETF)和Internet研究特別工作組。IETF第一次會議1月在San Diego的Linkabit召開。
在公共計算協會(SoPAC)的贊助下,7月16日第一次Freenet會議上網召開(Cleveland)。Freenet後續議程的管理由1989年國家公共遠程計算網路(NPTN)負責管理。(:sk2,rab:)
為提高USENET新聞在TCP/IP網路上的傳輸效率,制定了網路新聞傳輸協議(NNTP)。
為使非IP網路擁有域地址,Craig Partridge開發了郵件交換器(MX)記錄。
USENET更名,它的人工管理新聞組1987年更名。
使用高速連接線路的BARRNET(海灣地區研究網路)建成並與1987年開始運營。
AT&T公司在新澤西州的Newark和紐約州的White Plains之間的傳輸光纖線路中斷,導致新英格蘭州州與Internet的連接中斷。新英格蘭州的7條ARPANET主幹網都連在一起,它們在12月12日東部時間1:11到12:11間停止運行。
1987
NSF簽定合作協議,將NSFnet主幹網的管理權移交給Merit網路公司(IBM公司和MCI公司又同Merit公司簽定協議,三家共同參與管理)。IBM公司、MCI公司、Merit公司後來聯合成立了ANS。
在Usenix基金的支持下建立了UUNET,提供商業的UUCP服務和USENET服務。最初的UUNET實驗由Rick Adams和Mike O'Dell完成。
3月,第一屆TCP/IP Interoperability會議召開。1988年會議改名為INTEROP。
在德國和中國間採用CSNET協議建立了email連接,9月20日從中國發出了第一封信。(:wz1:)
第1000份RFC文件:"Request For Comments reference guide"。
主機數超過10,000。
BITNET的主機數超過1,000。
1988
11月2日 - Internet蠕蟲在Internet上蔓延,全部60,000個節點中的大約6,000個節點受到影響。(:ph1:)
莫立斯蠕蟲事件促使DARPA建立了CERT(計算機危機快速反應小組)以應付此類事件。蠕蟲是CERT年內受到咨詢的唯一的一件事情。
美國國防部採納OSI協議,將TCP/IP作為過渡。美國的政府OSI大綱(GOSIP)公布了美國政府部門采購的產品所必須支持的一組協議。(:gck:)
在沒有使用聯邦基金的情況下建立了Los Nettos網路,網路由當地的一些機構(包括Caltech、TIS、UCLA、USC、ISI)支持。
NSFNET主幹網速率升級到T1(1.544M bps)。
在Susan Estrada資助下建立了CERFnet(加里福尼亞教育與研究聯合網)。
12月以Jon Postel為首的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IANA)成立。Postel多年來還是REC文件編輯和美國域名注冊管理者。
Jarkko Oikarinen開發了Internet網上聊天(IRC)。(:zby:)
加拿大的地區網路第一次連入NSFNET:ONet通過Cornell、RISQ通過Princeton、BCnet通過華盛頓大學。(:ec1:)
FidoNet連入Internet,可以交換email和網路新聞。(:tp1:)
1988年夏季在Stanford和BBN間建立了第一個多址傳送通道。
連入NSFNET的國家: 加拿大(CA)、丹麥(DK)、芬蘭(FI)、法國(FR)、冰島(IC)、挪威(NO)、瑞典(SE)。
1989
主機數超過100,000。
歐洲提供Internet服務的公司建立了RIPE(Reseaux IP Europeens),為泛歐洲的IP網路提供管理和技術上的支持。(:glg:)
商業電子郵件系統第一次同Internet進行郵件接力傳遞:MCI郵遞公司通過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CNRI)、 Compuserv通過Ohio大學進行郵件交換。(:jg1,ph1:)
CSNET並入BITNET,成立了研究與教育合作網(CREN)。(8月)
AARNET - 澳大利亞科學研究網 - 由AVCC和CSIRO建立,並於第二年年開始提供服務。(:gmc:)
Clifford Stoll完成了"布穀鳥的蛋"一書,講述了關於德國的一個密碼破譯小組通過網路入侵到美國的多台計算機設施中的真實故事。
UCLA資助Act One研討會,以慶祝ARPANET建成20周年和它的功成身退。(8月)
RFC 1121: Act One - The Poems
RFC 1097: TELNET SUBLIMINAL-MESSAGE Option
連入NSFNET的國家:澳大利亞(AU)、德國(DE)、以色列(IL)、義大利(IT)、日本(JP)、墨西哥(MX)、荷蘭(NL)、紐西蘭(NZ)、波多黎哥(PR)、英國(UK)。
90年代
1990
ARPANET停止運營。
Mitch Kapor組建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EFF)。
McGill大學的Peter Deutsch,Alan Emtage和Bill Heelan發布了archie。
Peter Scott(Saskatchewan大學)發布了Hytelnet。
世界在線(world.std.com)成為第一個Internet電話撥號接入服務提供商。
ISO開發環境(ISODE)為DoD提供了向OSI協議轉移的手段。ISODE軟體允許在TCP/IP協議環境下運行OSI應用程序。(:gck:)
加拿大10個地區性的網路組成了CA$*$net,作為加拿大的國家主幹網與NSFNET直接相連。(:ec1:)
第一台遠程操作的機器,John Romkey的Internet烤麵包機(通過SNMP協議對它進行控制),接入Internet,並在Interop會議上初次亮相。圖片:Internode、Invisible。
RFC 1149: A Standar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IP Datagrams on Avian Carriers
RFC 1178: Choosing a Name for Your Computer
連入NSFNET的國家:阿根廷(AR)、奧地利(AT)、比利時(BE)、巴西(BR)、智利(CL)、希臘(GR)、印度(IN)、愛爾蘭(IE)、韓國(KR)、西班牙(ES)、瑞士(CH)。
1991
General Atomics(CERFnet),Performance Systems International,Inc.(PSInet )和UUNET Technologies,Inc.(AlterNet)在NSF解除了Internet商業應用的限制後聯合組建Commercial Internet eXchange Association,Inc.(CIX)公司。(3月)
Thinking Machines公司發布由Brewster Kahle發明的廣域消息伺服器(WAIS)。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Paul Lindner和Mark P. McCahill發布Gopher。
CERN發布World-Wide Web (WWW),開發者為 Tim Berners-Lee。(:pb1:)
Philip Zimmerman發布PGP(Pretty Good Privacy)。(:ad1:)
根據美國高性能計算條例(Gore 1),建立了國家研究與教育網(NREN)。
NSFNET主幹網速率升級到T3(44.736M bps)。
NSFNET的通信量達到10^12位元組/月和10^10包/月。
DISA與Government Systems Inc簽定合同,在5月由後者接替SRI成為美國國防數據網的NIC。
JANET IP服務(JIPS)開始運營,標志著英國學術網所使用的軟體從Coloured Book轉向TCP/IP。IP協議最初是在X.25協議內部轉換的。(:gst:)
RFC 1216: Gigabit Network Economics and Paradigm Shifts
RFC 1217: Memo from the Consortium for Slow Commotion Research (CSCR)
連入NSFNET的國家和地區:克羅埃西亞(HR)、捷克共和國(CZ)、中國香港(HK)、匈牙利(HU)、波蘭(PL)、葡萄牙(PT)、新加坡(SG

Ⅱ 如何施展「多做一點」的魅力

某著名猶太人投資專家通過大量的觀察研究,得出一條很重要的原理:「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與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幾乎做了同樣多的工作,他們所做出的努力差別很小——「多一盎司。」但其結果,在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實質內容方面,卻經常有天壤之別。

他把這一定律也運用於他在耶魯的經歷。約翰·坦普爾頓決心使自己的作業不是95%而是99%的正確。結果呢?他在大學三年級就進入了美國大學生聯誼會,並被選為耶魯分會的主席,得到了羅茲獎學金。

在商業領域,約翰·爾頓把多一盎司定律進一步引申。他逐漸認識到只多那麼一點兒就會得到更好的結果。那些更加努力的人就會得到更好的成績,那些在一品脫基礎上多加了17盎司而不是16盎司的人,得到的份額遠大於一盎司應得的份額。

「多一盎司定律」可以運用到所有的領域。實際上,它是使你走向成功的普遍規律。

例如,把它運用到高中足球隊,你就會發現,那些多做了一點努力,多練習了一點的小夥子成了球星,他們在贏得比賽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他們得到了球迷的支持和教練的青睞。而所有這些是因為他們比隊友多做了那麼一點。

在商業界,在藝術界,在體育界,在所有的領域,那些最知名的、最出類拔萃的猶太人與其他人的區別在哪裡呢?回答是就多那麼一點兒。「多加一盎司」——誰能使自己多加一盎司,誰就能得到千倍的回報。

在工作中,有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多加一盎司」。多加一盎司,工作就可能大不一樣。盡職盡責完成自己的工作的人,最多隻能算是稱職的員工。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加一盎司」,你就可能成為優秀的員工。

「多加一盎司」在所有的工作中都會產生好的效果。如果你多加一盎司,你的士氣就會高漲,而你與同伴的合作就會取得非凡成績。要取得突出成就,你必須比那些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多努一把力,學會再加一盎司,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多加一盎司」其實並不難,我們已經付出了99%的努力,已經完或了絕大部分工作,再多增加「一盎司」又有什麼困難呢?但是,我們往往缺少的卻是「多加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點點責任、一點點決心、一點點敬業的態度和自動自發的精神。

「多加一盎司」其實是一個簡單的秘密。在工作中,有很多東西都是我們需要增加的那「一盎司」。大到對工作、公司的態度,小到你正在完成的工作。甚至是接聽一個電話、整理一份報表,只要能「多加一盎司」,把它們做得更完美,你將會得到數倍於一盎司的回報。

猶太人獲得成功的秘密就在於不遺餘力——加上那一盎司。多一盎司的結果會使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天賦。約翰·坦普爾頓發現了這個秘密,並把它運用到他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現在起,你也掌握了這個秘密,好好運用它吧!

「我已經竭盡全力了嗎?或許我還有一盎司可加?」經常這樣提問自己,將讓你受益匪淺。

切莫輕視日常的小節和小事

成功的猶太人認為,好的習慣,好的品質,要靠日積月累。成功的輝煌,來自平常的學習和訓練。切莫輕視小節和小事,因為什麼東西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善於從小事做起,把它們一件件做好,這才能做成大事。

猶太人同時也特別相信伏爾泰的這句話:使人疲憊的不是遠處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很有必要隨時倒出鞋子里的那粒沙子。生活、中,將你擊垮的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戰,而是一些非常瑣碎的小事。不少人都有著這樣的體驗:當災難突然降臨時,人們常會因為恐懼、緊張,本能地產生一種巨大的抗爭力量。然而,當困擾你的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時,你可能就會束手無策,因為它們是生活的細梢末節,很微不足道。然而,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能無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

成功的猶太人認為,一個人要建功立業,也需要從一件件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那種視善小而不為,認為做善小之事屬於「表面化」與「低層次」的人無疑是眼高手低的人。猶太人經常教育他們的孩子,要想做一個有志有為的年輕人,必須自覺地從身邊的「舉手之勞」做起,即使做一件很微小的好事也比視善小而不為的人強,因為「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美國標准石油公司曾經有一位猶太人小職員叫布朗。他在出差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准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稱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沒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競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於是邀請布朗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布朗成了第二任董事長。在簽名的時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標准石油」,這算不算小事?嚴格說來,這件小事還不在布朗的工作范圍之內。但布朗做了,並堅持把這件小事做到了極致。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華、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後,只有他成了董事長。

還有一些人因為事小而不願去做,或抱有一種輕視的態度。有這么一個故事,據說,在開學第一天,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們說:「今天咱們只做一件事,每個人盡量把胳臂往前甩,然後再往後甩。」說著,他做了一遍示範。

「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誰做不到?可是一年之後,蘇格拉底再問的時候,全班卻只有一個學生堅持下來了。這個人就是後來的大哲學家柏拉圖。

「這么簡單的事,誰做不到?」這正是許多人的心態。但是,請看看吧,那些成功的猶太人,他們與我們都做著同樣簡單的小事,惟一的區別就是,他們從不認為他們所做的事是簡單的小事。

一個人的成功,有時純屬偶然,可是,誰又敢說,那不是一種必然呢?

皮亞是猶太銀行大王,每當他向年輕人回憶過去時,他的經歷常會令聞者沉思起敬。人們在羨慕他的機遇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個銀行家身上散發出來的特有精神。

還在讀書期間,皮亞就有志於在銀行界謀事。一開始,他就去一家最好的銀行求職。一個毛頭小子的到來,對這家銀行的官員來說並不起眼,皮亞的求職接二連三地碰壁。後來,他去了其他銀行,結果也是令人沮喪。但皮亞要在銀行里謀職的決心一點也沒有受到影響。他一如既往地向銀行求職。有一天,皮亞再一次來到那家最好的銀行,「膽大妄為」地直接找到了董事長,希望董事長能僱用他。然而,他與董事長一見面,就被拒絕了。對皮亞來說,這已是第52次遭到拒絕了。當皮亞失魂落魄的走出銀行時,看見銀行大門前的地面有一根大頭針,他彎腰把它撿了起來,以免傷到他人。

回到家裡,皮亞仰卧在床上,望著天花板發愣,怨恨命運對自己如此不公平,連讓他試一試的機會都不給。在傷心中,他睡著了。第二天,皮亞又准備出門求職,在關門的一霎那,他看見信箱里有一封信,拆開一看,皮亞欣喜若狂,甚至有些懷疑是否在做夢——他手裡的那張紙是錄用通知單。

原來,昨天就在皮亞蹲下身子去拾大頭針時,被董事長看見了。董事長認為如此精明細心的人,很適合當銀行職員,所以,改變主意決定錄取他。皮亞在銀行界平步青雲,後來功成名就。

於細處可見不凡,於瞬間可見永恆,於滴水可見太陽,於小草可見春天,上面說的都是一些「舉手之勞」的事情,但不一定所有人都願「舉手」,或者有人偶爾為之卻不能持之以恆,可見,「舉手之勞」中足以折射出人的崇高與尊貴。難怪古人雲「勿以善小而不為」。

成功的猶太人常常說,一個人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要專心做一件事。由於人的時間、精力、腦力有限,老天對每一個人的時間是公平的,一天24小時大家都一樣。所以當你在一生或一段時間內選擇一、二個目標時,就應該把所有時間、精力、腦力用在這方面。社會上有一些專才或專家,他們連一般的生活常識也不清楚,但他們對某些專業方面比一般人都在行。這就是因為他節約了其他付出的時間,專心做一、兩件事,他們在這一兩個方面花的時間比其他人多得多,所以成功了,在這方面有了比人家更多的回報,這也是一種捷徑。當你在談論或與他講一些與他無關的話題時,他的臉上沒有一點反應,也不接一句話,好像根本沒有聽見。這種人很知道節約時間、精力和腦力,少與他人討論沒有意義的事情,這也是一種節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一個階段專心做一件事,將其他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完成以後再設定一個新目標。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有著不同的人生追求,千萬不要和別人攀比,永遠要堅定自己的信念,猶太人在他們的事業道路上經常提醒自己,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大目標,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在以色列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年輕的猶太人,他是一個單位的看門人,也許是因為工作太輕閑,為了打發時間,他經常看一些歷史方面的書籍,作為自己的業余愛好。就這樣,他看門60多年,歷史方面的書籍他竟然也看了60年。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著自己的這份毅力,他對歷史有了非常深入的研究,隨之聲名遠播,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院士頭銜,成為了世界上著名的歷史學家。

這位猶太人成功的例子,給世人以這樣的啟示:一生干好一件事。宇宙無限,人生有限,每個人都應當把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精力集中起來,做一件應當做、可能做好的實實在在的事情。一個目標確定以後,必須凝聚自己的全部心力、體力,心無旁騖,堅守初衷,直到成功。

人腦不少於140億個腦細胞,即使是成功的猶太人也是這樣,他們大腦潛力的開發還不足10%。可見,一個人一生干好一件事並不難,關鍵是能否有堅持到底的毅力。有的人只圖眼前,不計長遠,風來隨風,雨來隨雨,今無干這,明天干那,見到什麼都被吸引過去湊一湊熱鬧。結果,到頭來常常落得兩手空空,一事無成。

依據對手的變化相機制定戰略戰術

能接受被動更要能爭取主動,相對於一切外在環境因素,商人都應當成為強者。

猶太商人在經營中,能依據外部環境的變化,特別是市場和競爭對手的變化而相機制定自己的戰略戰術,這的確是高明的。由於市場變化多端,競爭激烈,能否順應這種變化,成為企業能否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在。企業應該善於根據變化了的市場情況、競爭對手情況,制定出各種應變的計劃。

有這樣一個例子說明了猶太人面對環境隨機應變而獲得的成功。猶太人占姆士原來沾染了惡習,像個花花公子,到處尋花問柳,沉溺賭博,把父親給他的一筆財產花光以後,生活也難以為繼了。這時他才覺醒,想要努力奮斗。浪子回頭金不換,占姆士決心從頭做起。他從哥哥那裡借來一點錢,自己開辦一間小葯廠。他親自在廠里組織生產和銷售工作,從早到晚每天工作18個小時。有多大的付出就會有多大的收獲,他把工廠賺到的一點錢積蓄下來用於擴大再生產。幾年後,他的葯廠辦得有點規模了,每年有幾十萬美元盈利。但機敏的占姆士經過市場調查和分析研究後,覺得當時葯物市場發展前景不大,又了解到食品市場前途光明。因為世界有幾十億人口,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各式各樣的食物。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於1965年毅然出售了自己的葯廠,再向銀行貸得一些錢,買下了「加雲坎食品公司」的控股權。這家公司是專門製造糖果、餅干及各種零食的,同時經營煙草,它的規模不大,但經營類別很多。占姆士接管該公司後,在經營管理和行銷策略上進行了一番改革。他首先將生產產品規格和式樣進行擴展延伸,如把糖果延伸到巧克力、香口膠等多個品種;餅干除了增加品種,細分兒童、成人、老人餅干外,還向蛋糕、蛋卷等食品發展。這樣,使公司的銷售額迅速增長。接著,占姆土在市場領域上下功夫,他除了在本市經營外,還在其他城市設分店,以後還在歐洲眾多國家開設分店,形成了廣闊的連鎖銷售網。隨著業務的增多,資金變得雄厚,占姆士又相機應變,把英國。荷蘭的一些食品公司收購進來,使其形成大集團。到1972年,他的食品連鎖店已達2500家,成為英國最大的食品公司了。

占姆士時刻注視著市場風雲的變化,隨機應變,逐步由食品行業經營,拓展到地產業、石油業、金融業、出版業。經過20多年的經營,他已成為世界20位超級富豪之一了。

釣「魚」時要謹防被奪「餌」

商人就是釣魚者,因此要謹防「魚」沒釣著,而「誘餌」反被吃掉的結果發生,那會令人笑掉大牙的。

在猶太商人中,有一位「釣魚不成反被奪餌」的企業家,他就是伊利·布萊克。布萊克是一個猶太教法典學院(拉比學院:的畢業生,他隨父母一起從波蘭遷來美國,在長島擔任過3年拉比。後來,他覺得傳教沒有什麼意思,便放棄了拉比的職位,轉而去哥倫比亞商學院學習。

離開學校後,他在萊曼兄弟公司干過一段時間,管理羅森沃爾德家族的財產。此後,他買下了一個陷入困境的瓶蓋製造公司——美國西爾一卡普公司。用布萊克自己的話說,這是「一個規模極小而問題極大的公司」。布萊克對該公司進行了大的改造,易名為AMK公司之後,便走上了盤購的道路。

不久,布萊克的這家資產僅為4000萬美元的瓶蓋製造公司開始「追求」另一家問題重重的公司——約翰·莫雷爾公司。這是一家肉食品罐頭企業,規模為AMK公司的20倍,資產達8億美元。

布萊克剛把約翰·莫雷爾公司連同它的種種問題一股腦兒塞人自己的皮包,轉身又去追求一個歷史悠久,以波士頓為基地的香蕉種植和運輸公司——聯合果品公司。聯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有幾十萬頃的種植園,擁有自己的冷藏船隊,共有37艘冷藏船,年銷售額達到50億美元。公司的股票證券市場並不被人看好,只能算一種疲軟的保本股票,因為公司的經營情況時好時壞,須憑自然或外國政治家的脾氣而定。不過,這家公司有兩個不為人注意的長處,一是它沒有債務,二是它有1億美元的現金和流動資金。正是這兩點吸引了布萊克這個精明的估價人的眼光。

布萊克偶然從一家經紀行得到消息,該行早在2年前就曾以較高的價格向委託人推薦過聯合果品公司的股票,而現在又在尋找對象把它盤出去。布萊克瞅准時機,馬上採取行動,先將這些經紀人手上的股票買下來,搶先了一步。布萊克從摩根信託公司為首的銀行集團借貸了3500萬美元,以每股56美元,也就是比市場價高4美元的價格買進了大量股票。這筆交易是紐約證券交易所歷史上名列第三的大宗交易。

之後,布萊克希望不動干戈就能把聯合果品公司收購下來,但其他精明的人也看到了該公司有油水,結果導致了一場混戰。幾個月之內,3次投標出價,使股票的價格由每股50美元漲到了88美元。1968年正是20世紀60年代哄抬行情中兼並狂潮達到高峰的時候,布萊克以80美元到100美元的價格將可更換股票的債券和認股證書一攬子收進的交易,極有誘惑力。硝煙散盡,AMK成了勝利者,布萊克通過戈德曼·薩克斯公司又收進了36萬多股股票。

布萊克把新組建的聯合大企業命名為「聯合商標公司」,這個食品加工綜合企業,規模極為龐大,令人望而生畏。然而,經營情況卻與此並不相稱。1969年股市崩潰和隨後的經濟衰退,打斷了布萊克企圖犯錯釣大魚的連續作業,而連續的天災人禍,則使其虧損不斷上升。

1970年公司虧損200萬美元,1971年為2400萬美元,1972年和1973年還可以,收支扯平。1974年公司總收入為20億美元,而虧損卻達到了4360萬美元。

聯合果品公司接連遭受自然災害:颶風毀壞了中美洲的許多水果作物:乾旱和欠收導致全球范圍糧食緊缺,牛飼料價格也隨之猛漲。更為糟糕的是,後來又遭遇了中南美洲7個國家效法歐佩克的打擊。

這7個香蕉輸出國為了沖抵自1973年以來因石油價格上漲造成的赤字,聯合決定對每箱40磅的香蕉課以50美分或1美元的出口稅。實際徵收這項稅的只有3個國家,宏都拉斯是其中之一。宏都拉斯定下的稅額是每箱50美分。由於聯合商標公司的香蕉有35%是在宏都拉斯生產的,每箱50美分,累積起來將達1500萬美元之巨,這對聯合商標公司來說,卻是一筆大開銷。

就在這時,宏都拉斯官方渠道又放出風聲,說出於某種考慮,可以適當降低稅額:如果聯合商標公司另行支付500萬美元,宏都拉斯總統就會減半徵收。這樣,公司可以少納稅750萬美元。這是明目張膽的索賄。公司經過同宏都拉斯方面的談判,商定支付250萬美元的賄賂。隨後,通過公司在歐洲的高級職員,將125萬美元存入了一家瑞士銀行的賬戶,同時答應將餘款陸續存人。後來,布萊克因默許賄賂受到極大的壓力,所以,餘款再也沒有送去。再往後,連送去的必要也沒有了。颶風毀壞了宏都拉斯70%的香蕉林,造成公司的損失高達1950萬美元。

嚴重的虧損迫使布萊克只好出賣子公司彌補赤字,聯合商標公司的股票則跌到了4美元一股。這家總收入在2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在公眾的眼裡只值4000萬美元。這時,行賄宏都拉斯總統的事又東窗事發。在這所有壓力之下,布萊克垮了,這位因其道德心和事業心無法忍受失敗與丑聞的實業家,終於在1975年2月3日從位於泛美大廈44層樓的辦公室里,跳樓身亡。

布萊克失敗的原因中有許多偶然因素,而且人們也不應當完全以成敗論英雄,但是,他這種釣魚不成反被奪餌的失敗教訓,還是值得人們認真吸取的。

時時以危機感警策自己

美國猶太富豪洛克菲勒曾說,商人的事業永無止境,擁有了一定的財富,那隻是階段性的成功。如果不以危機感時時警策自己,那便會讓自己陷入真正的危機。一個商人在取得所謂的成功之後,所面臨的壓力可能會更大。你需要時時記住,你所取得的只是階段性的勝利,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頭。

說到危機感,可能你會說:那是沒有成功的人或失敗者才需要考慮的,成功者只需盡情地舉起慶祝的酒杯,好好享受成功後的喜悅。

成功了,該慶祝慶祝,但如果你認為成功了就不需要危機感,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作為流浪民族,任何一個猶太商人絕不會因為一時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更不會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

事實上,每一個真正成功的猶太商人,其實都時時充滿了危機感。因為他們知道,影響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充滿了變數,而這些因素你又不能完全控制。這就意味著成功只是暫時的,一旦某個因素發生變化,可能就需要面對失敗。如果你沒有危機感,對於可能發生的事情缺少應對的策略,到那時候,你可能就會束手無策。

一次、兩次成功了,更需要你冷靜下來,考慮這次所以成功的主客觀原因,而對於可能出現的競爭,對於社會政治可能出現的變化,對於消費者的更新變化等,都要進行冷靜分析,並制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這才是一個真正有眼光的商人所應有的態度。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危機感,這個民族就潛藏著巨大的危機;一個商人如果沒有危機感,他的事業前景就十分堪憂;所以,即使已經成功了,你也應該時刻記住:明天的日子也許不會比今天更好過!

Ⅲ 小魚吃大魚講的什麼道理

如果不從道德上講的話,以大欺小,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反過來思考,小可不可以欺大?猶太商人在經營中常有此類事情發生。

紐約的一條街道上。同時住著3家裁縫,手藝都不錯。可是,因為住得太近了,生意上的競爭非常激烈。為了搶生意,他們都想掛出一塊有吸引力的招牌來招徠顧客。

一天,一個裁縫在他的門前掛出一塊招牌,上面寫著這樣一句話:「紐約城裡最好的裁縫!」

另一個裁縫看到了這塊招牌,連忙也寫了一塊招牌,第二天掛了出來,招牌上寫的是:「全國最好的裁縫!」

第三個裁縫眼看著兩位同行相繼掛出了這么大氣的廣告招牌,搶走了大部分的生意,心裡很是著急。這位裁縫為了招牌的事開始茶飯不思,一個說「紐約最好的裁縫」,另一個說「全國最好的裁縫」,他們都大到這份上了,我能說世界最好的裁縫?這是不是有點兒太虛假了?這時放學的兒子回來了,問明父親發愁的原因後,告訴父親不妨寫上這樣幾個字。

第三天,第三個裁縫掛出了他的招牌,果然,這個裁縫從此生意興隆。

招牌上寫的是什麼呢?原來第三塊招牌上寫的口氣與前兩者相比很小很小:「本街最好的裁縫!」

「本街」最好,那就是這三家中最好的。你看,聰明的第三家裁縫沒有再向大處誇自己的小店,而是運用了逆向思維,在選用廣告詞時選了在地域上比「全國」、「紐約」要小得多的「本街」一詞。這個小小的「本街」卻蓋過了大大的「紐約」乃至大大的「全國」。

這只是一個小故事,猶太商人在經營實業中也常常用蛇吞象的辦法,逐步擴展其經營領域和經營規模,以達到壟斷地位。

猶太商人能不斷創造發明各種實業組織形式,得益於他們擅長借資本的運行來經營企業的特點。19世紀時,羅思柴爾德家族發展出國際性的金融組織——國際辛迪加;20世紀美國的猶太實業家發展出了投資銀行;到20世紀60年代時,猶太實業家又在創造一種新的實業組織形式方面,站到了前列,這種新實業形式就是聯合大企業。

聯合大企業是一種實現多種目的的控股公司,它由各種性質不同的利潤中心構成,其主旨是對各中心加以協同。與傳統的控股公司不同之處在於,聯合大企業的主要目的,一是通過兼並和盤購,使被控公司原先閑置或使用不當的資產得到較為合理的利用,從而促進資本增殖;二是通過兼並和盤購,不斷組成新企業,在證券市場上不斷發行新股票,通過股票的出售和買賣來贏利。

這兩點共同表明,在聯合大企業的主要贏利中,只有一部分來自新產品。

市場滲透、收入增長以及價格贏利率的提高等生產經營方面,更大部分還是來自於證券市場上的股票交易。這種情況本身又意味著,聯合大企業的兼並和盤購活動,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採取先向投資銀行借貸,等出售股票之後再以籌集到的資金來支付貸款,進而再盤購企業,再擴大聯合企業。顯然,這種發展方式使一家小公司可以毫不費力地吞並一個大公司。而聯合大企業本身的存在首先決定依賴於這個循環過程的不斷持續。

這種新型實業組織形式是美國猶太金融家和實業家於20世紀60年代發明的。當時,美國經濟正處於持續繁榮之中,證券市場極為活躍,而政府又採取相對來說較為放任的政策,從而給猶太實業家們實踐這種「創造性資本經營的最高形式」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發明這一新型實業形式的是一批猶太投資銀行,如特克斯特隆公司、萊曼兄弟公司、拉扎德·弗里爾斯公司、洛布·羅茲公司,以及戈德曼·薩克斯公司;而在建設聯合大企業中,則是林一特科姆一沃特公司、利斯科數據程序設備公司、梅里特一查普曼和斯科特公司等一批猶太企業最為熱情。其中梅里特一查普曼和斯科特公司被認為是第一個聯合大企業,其經營者路易斯·沃爾夫森被視作聯合大企業之父,雖然第一個想出這個點子的,是特克斯特隆公司的羅伊利特爾。梅里特一查普曼和斯科特公司鼎盛時,包羅了造船、建築、化工和發放貸款等方面的業務,其銷售總額最高達到5億美元左右。在此期間,沃爾夫森屬於全美國薪水最高的經理之一,完稅前的收人為一年50萬美元以上。

在20世紀60年代聯合大企業以其連續滾動的蛇吞象發展形式大行其道,許多地位確定的老企業,即使沒有被接管,也惶惶不安,大有兵臨城下之感。

然而,隨著1969年證券市場崩潰,緊接著的經濟衰退以及不那麼放任的共和黨上台,聯合大企業在各個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從尼克松上台伊始,就指令司法部的反托拉斯部門採取針對所謂「猶太人與牛仔的勾結」的行動。

結果,兩個月內,13家聯合大企業的股票大跌,共損失了50億美元的市場價值。不過,聯合大企業並沒有完全垮掉,只是它們的表現開始趨於穩健罷了。

在猶太實業家中,能比較有代表性地反映聯合大企業的特點及其盛衰的,除了斯坦伯格的利斯科公司之外,也許就是伊利·布萊克及其聯合商標公司了。

伊利·布萊克在20世60年代以「公司掠奪者」甚至「海盜」聞名美國商業界。因為他極擅長於對企業進行估價,並採取相應的行動。可這樣一個天才的實業家卻是半路出家的。

布萊克是一個猶太教法典學院(拉比學院)的畢業生,他隨父母一起從波蘭遷來美國,在長島擔任過3年拉比。以後,他覺得傳教沒有什麼意思,便放棄了拉比的職位,轉而去哥倫比亞商學院學習。

離開學校後,他在萊曼兄弟公司干過一段時間,管理羅森沃爾德家族的財產。此後,他買下了一個陷入困境的瓶蓋製造公司,美國西爾一卡普公司。

用布萊克自己的話說,這是「一個規模極小而問題極大的公司」。布萊克對該公司進行了大改造,易名為AMK公司之後,便走上了盤購的道路。

不久,布萊克的這家資產僅為4000萬美元的瓶蓋製造公司開始「追求」另一家問題重重的公司——約翰·莫雷爾公司。這是一家肉食品罐頭企業,規模為AMK公司的20倍,資產達8億美元。

布萊克剛把約翰·莫雷爾公司連同它的種種問題一股腦兒塞入自己的皮包,轉身又去追求一個歷史悠久,以波士頓為基地的香蕉種植和運輸公司——聯合果品公司。聯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有幾十萬公頃的種植園,擁有自己的冷藏船隊,共有37艘冷藏船,年銷售額達到50萬美元。公司的股票在證券市場並不被人看好,只能算一種疲軟的保本股票,因為公司的經營情況時好時壞,須憑自然或外國政治家的脾氣而定。不過,這家公司有兩個不為人注意的長處,一是它沒有債務,二是它有1億美元的現金和流動資金。正是這兩點吸引了布萊克這個精明的估價人的眼光。

布萊克偶然從一家經紀行得到消息,該行早在2年前就曾以較高的價格向委託人推薦過聯合果品公司的股票,而現在又在尋找對象把它盤出去。布萊克瞅准時機,馬上採取行動,先將這些經紀人手上的股票買下來,搶先了一步。布萊克從摩根保證信託公司為首的銀行集團借貸了3500萬美元,以每股56美元,也就是比市場價高4美元的價格買進了73.32萬股股票。這筆交易是紐約證券交易所歷史上名列第三的大宗交易。

布萊克領先之後。希望不動干戈就把聯合果品公司收購下來。但其他精明的人也看到了該公司有油水,結果導致了一場混戰。幾個月之內,3次投標出價,使股票的價格由每股50美元漲到了88美元。1968年正是60年代哄抬行情中兼並狂潮達到高峰的時候,布萊克以80美元到100美元的價格將可更換股票的債券和認股證書一攬子收進的交易,極有誘惑力。硝煙散盡,AMK成了勝利者,布萊克通過戈德曼·薩克斯公司又收進了36萬多股股票。

布萊克把新組建的聯合大企業命名為「聯合商標公司」,這個食品加工綜合企業,規模極為龐大,令人望而生畏。然而,經營情況卻與此並不相稱。

1969年股市崩潰和隨後的經濟衰退,打斷了布萊克蛇吞象的連續作業,而連續的天災人禍,則使其虧損不斷上升。

1970年公司虧損200萬美元,1971年為2400萬美元,1972年和1973年還可以,收支扯平。1974年公司總收入為20億美元,而虧損卻達到了4360萬。

聯合果品公司接連遭受自然災害:颶風毀壞了中美洲的許多水果作物:

乾旱和欠收導致全球范圍糧食緊缺,牛飼料價格也隨之猛漲。更為糟糕的是,後來又遭遇了中南美洲7個國家效法歐佩克的打擊。

這7個香蕉輸出國為了沖抵自1973年以來因石油價格上漲造成的赤字,聯合決定對每箱40磅的香蕉課以50美分或1美元的出口稅。實際徵收這項稅的只有3個國家,宏都拉斯是其中之一。宏都拉斯定下的稅額是每箱50美分。

由於聯合商標公司的香蕉有35%是在宏都拉斯生產的,每箱50美分,累積起來將達1500萬美元之巨,這對聯合商標公司來說,卻是一筆大開銷。

就在這時,宏都拉斯官方渠道又放出風聲,說出於某種考慮,可以適當降低稅額:如果聯合商標公司另行支付500萬美元,宏都拉斯總統就會減半徵收。這樣,公司可以少納稅750萬美元。這是明目張膽的索賄。公司經過同宏都拉斯方面的談判,商定支付250萬美元的賄賂。隨後,通過公司在歐洲的高級職員,將125萬美元存入了一家瑞士銀行的賬戶,同時答應將餘款陸續存人。後來,布萊克因默許賄賂受到極大的壓力,所以,餘款再也沒有送去。再往後,連送去的必要也沒有了。颶風毀壞了宏都拉斯70%的香蕉林,造成公司的損失高達1950萬美元。

嚴重的虧損迫使布萊克只好出賣子公司彌補赤字,聯合商標公司的股票則跌到了4美元一股。這家總收入在2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在公眾的眼裡只值4000萬美元。這時,行賄宏都拉斯總統的事又東窗事發。在這所有壓力之下,布萊克垮了,這位因其道德心和事業心無法忍受失敗與丑聞的實業家,終於在1975年2月3日從位於泛美大廈44層樓的辦公室里,跳樓身亡。

布萊克的失敗原因中有許多偶然因素,所以並不意味著聯合大企業這種實業組織形式的必然失敗。有人在1969年就評論過,布萊克的才能表現為「一個資產管理人,至於他能否區別香蕉樹與盆栽棕櫚,是完全不相乾的」。

他的能力在於發現巨額價值,逐步加以控制,並使其進入運行,再進一步發現更多的資產。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猶太商人總體上都表現出這樣一種能力或素質。從抽象的角度來說,企業的運行無非是資本的增值過程。所以企業的經營可以有多個層次,可以有技術有管理等等的層次,但最高的層次必然順應資本增值的一般規律,也就是滿足資本自行存在和發展的一般要求的金融或資產經營。這同樣是一個需要靈感、需要直覺、需要創造力的領域。

如果說像布萊克這樣不能區分香蕉樹與盆栽棕櫚的資產管理者有什麼不足的話,那絕不是他們只懂金融,而是他們時常忘記自己只懂金融。

Ⅳ INTERNET的發展簡史!!!!

如今網路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Internet、區域網,甚至手機通信的GPRS,生活處處反映著網路的力量。便隨著網路的發展,拉動了一些新興產業,如網路游戲,網路聊天,網上影視下載,的飛速發展。同時,網路傳媒,電子商務等給更多企業帶來了無限的商機。然而,我們今天所接觸的豐富多彩的互聯網路又是如何發展來的呢?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互聯網路的發展歷史。

網路發展最初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當時人們嘗試把分別獨立發展的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聯系起來,使得在技術上為今後的計算機網路的出現做好了准備。同時建立了一些基礎的理論性的概念。這個時期,計算機技術正處於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向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過渡期。第一代計算機的特點是操作指令是為特定任務而編制的,每種機器有各自不同的機器語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個明顯特徵是使用真空電子管和磁鼓儲存數據。第二代計算機用晶體管代替電子管,還有現代計算機的一些部件:列印機、磁帶、磁碟、內存、操作系統等。計算機中存儲的程序使得計算機有很好的適應性,可以更有效地用於商業用途。在這一時期出現了更高級的COBOL(Common Business-Oriented Language)和FORTRAN(Formula Translator)等語言,以單詞、語句和數學公式代替了二進制機器碼,使計算機編程更容易。這個時候的通信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初具雛形了,正是這時奠定了今後網路發展的基礎,為網路的出現做好了前期的准備。

有了第一階段的理論基礎,網路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即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正值冷戰時期,美國為了防止其軍事指揮中心如果被蘇聯摧毀後,軍事指揮出現癱瘓,於是開始設計一個由許多指揮點組成的分散指揮系統,以保證當其中一個指揮點被摧毀後,不至於出現全面癱瘓的現象。並把幾個分散的指揮點通過某種通訊網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終於在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管理局( ARPA - -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把4台軍事及研究用電腦主機聯接起來,於是ARPANET網路誕生了,ARPANET是計算機網路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是Internet出現的基礎。這個時候,ARPANET技術還不具備推廣的條件。所以這個時期,網路僅僅是用於軍事。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冷戰促使了網路的誕生。隨著網路的出現,誕生了一種新的通信技術,這就是分組交換技術,它是隨計算機實現網路通訊而產生的。這種技術是將傳輸的數據加以分割,並在每段前面加上一個標有接受信息的地址標示,從而實現信息傳遞的一種通訊技術。分組交換技術也是六十年代網路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

差不多是每十年就是一個階段,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網路發展進入了第三個階段。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出現了個人電腦。促進了網路技術的發展。各種局域、廣域網發展迅速,計算機生產廠商也開始開發自己的計算機網路系統。1974年ARPA的鮑勃·凱恩和斯坦福的溫登·澤夫合作,提出TCP/IP協議。

八十年代可以說是網路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十年,首先是1983年出現了可用於異構網路的TCP/IP協議,作為BSD UNIX操作系統得一部分,TCP/IP協議得到了認可,逐步流行起。也就是這時,真正意義上的Internet誕生了。時隔一年,日本建成了JUNe t網路,

(Japan Unix Net work)。1985年,美國科學家基金會(NSF)組建NSFNet,美國的許多大學、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甚至一些私營的研究機構紛紛把自己的區域網並入NSFNet中,使得其迅速擴大,1986年,NSFNet網路奠定了其成為今後internet主幹網的地位的基礎,當時其速度是56Kb p s。三年之後的1989年, internet的速度已經提升為速1.54Mb p s ,也出現了最早的internet服務提供商(ISP),伴隨著www(World Wide Web)全球廣域網的出現,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超文本瀏覽器/編輯器。

1991年,internet開始用於商業用途,internet的商業化,成為internet發展的一劑催化劑,使得它以空前的速度迅速發展,伺服器的增多,連入網路的計算機數目的增多以及主幹網速度的提升,都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商業的發展也影響著網路的發展。

如今隨著網路技術的成熟,高速區域網技術迅速發展,傳輸速率為10Mb p s的Ethernet的廣泛應用,IP電話服務,更高性能的Internet2的發展,使得網路已經滲入到了商業,金融,政府,醫療,科研,教育,等各個社會部門。使得網路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Ⅳ 如何依據對手的變化相機制定戰略戰術

能接受被動更要能爭取主動,相對於一切外在環境因素,商人都應當成為強者。

猶太商人在經營中,能依據外部環境的變化,特別是市場和競爭對手的變化而相機制定自己的戰略戰術,這的確是高明的。由於市場變化多端,競爭激烈,能否順應這種變化,成為企業能否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在。企業應該善於根據變化了的市場情況、競爭對手情況,制定出各種應變的計劃。

有這樣一個例子說明了猶太人面對環境隨機應變而獲得的成功。猶太人占姆士原來沾染了惡習,像個花花公子,到處尋花問柳,沉溺賭博,把父親給他的一筆財產花光以後,生活也難以為繼了。這時他才覺醒,想要努力奮斗。浪子回頭金不換,占姆士決心從頭做起。他從哥哥那裡借來一點錢,自己開辦一間小葯廠。他親自在廠里組織生產和銷售工作,從早到晚每天工作18個小時。有多大的付出就會有多大的收獲,他把工廠賺到的一點錢積蓄下來用於擴大再生產。幾年後,他的葯廠辦得有點規模了,每年有幾十萬美元盈利。但機敏的占姆士經過市場調查和分析研究後,覺得當時葯物市場發展前景不大,又了解到食品市場前途光明。因為世界有幾十億人口,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各式各樣的食物。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於1965年毅然出售了自己的葯廠,再向銀行貸得一些錢,買下了「加雲坎食品公司」的控股權。這家公司是專門製造糖果、餅干及各種零食的,同時經營煙草,它的規模不大,但經營類別很多。占姆士接管該公司後,在經營管理和行銷策略上進行了一番改革。他首先將生產產品規格和式樣進行擴展延伸,如把糖果延伸到巧克力、香口膠等多個品種;餅干除了增加品種,細分兒童、成人、老人餅干外,還向蛋糕、蛋卷等食品發展。這樣,使公司的銷售額迅速增長。接著,占姆土在市場領域上下功夫,他除了在本市經營外,還在其他城市設分店,以後還在歐洲眾多國家開設分店,形成了廣闊的連鎖銷售網。隨著業務的增多,資金變得雄厚,占姆士又相機應變,把英國。荷蘭的一些食品公司收購進來,使其形成大集團。到1972年,他的食品連鎖店已達2500家,成為英國最大的食品公司了。

占姆士時刻注視著市場風雲的變化,隨機應變,逐步由食品行業經營,拓展到地產業、石油業、金融業、出版業。經過20多年的經營,他已成為世界20位超級富豪之一了。釣「魚」時要謹防被奪「餌」

商人就是釣魚者,因此要謹防「魚」沒釣著,而「誘餌」反被吃掉的結果發生,那會令人笑掉大牙的。

在猶太商人中,有一位「釣魚不成反被奪餌」的企業家,他就是伊利·布萊克。布萊克是一個猶太教法典學院(拉比學院:的畢業生,他隨父母一起從波蘭遷來美國,在長島擔任過3年拉比。後來,他覺得傳教沒有什麼意思,便放棄了拉比的職位,轉而去哥倫比亞商學院學習。

離開學校後,他在萊曼兄弟公司干過一段時間,管理羅森沃爾德家族的財產。此後,他買下了一個陷入困境的瓶蓋製造公司——美國西爾一卡普公司。用布萊克自己的話說,這是「一個規模極小而問題極大的公司」。布萊克對該公司進行了大的改造,易名為AMK公司之後,便走上了盤購的道路。

不久,布萊克的這家資產僅為4000萬美元的瓶蓋製造公司開始「追求」另一家問題重重的公司——約翰·莫雷爾公司。這是一家肉食品罐頭企業,規模為AMK公司的20倍,資產達8億美元。

布萊克剛把約翰·莫雷爾公司連同它的種種問題一股腦兒塞人自己的皮包,轉身又去追求一個歷史悠久,以波士頓為基地的香蕉種植和運輸公司——聯合果品公司。聯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有幾十萬頃的種植園,擁有自己的冷藏船隊,共有37艘冷藏船,年銷售額達到50億美元。公司的股票在證券市場並不被人看好,只能算一種疲軟的保本股票,因為公司的經營情況時好時壞,須憑自然或外國政治家的脾氣而定。不過,這家公司有兩個不為人注意的長處,一是它沒有債務,二是它有1億美元的現金和流動資金。正是這兩點吸引了布萊克這個精明的估價人的眼光。

布萊克偶然從一家經紀行得到消息,該行早在2年前就曾以較高的價格向委託人推薦過聯合果品公司的股票,而現在又在尋找對象把它盤出去。布萊克瞅准時機,馬上採取行動,先將這些經紀人手上的股票買下來,搶先了一步。布萊克從摩根信託公司為首的銀行集團借貸了3500萬美元,以每股56美元,也就是比市場價高4美元的價格買進了大量股票。這筆交易是紐約證券交易所歷史上名列第三的大宗交易。

之後,布萊克希望不動干戈就能把聯合果品公司收購下來,但其他精明的人也看到了該公司有油水,結果導致了一場混戰。幾個月之內,3次投標出價,使股票的價格由每股50美元漲到了88美元。1968年正是20世紀60年代哄抬行情中兼並狂潮達到高峰的時候,布萊克以80美元到100美元的價格將可更換股票的債券和認股證書一攬子收進的交易,極有誘惑力。硝煙散盡,AMK成了勝利者,布萊克通過戈德曼·薩克斯公司又收進了36萬多股股票。

布萊克把新組建的聯合大企業命名為「聯合商標公司」,這個食品加工綜合企業,規模極為龐大,令人望而生畏。然而,經營情況卻與此並不相稱。1969年股市崩潰和隨後的經濟衰退,打斷了布萊克企圖犯錯釣大魚的連續作業,而連續的天災人禍,則使其虧損不斷上升。

1970年公司虧損200萬美元,1971年為2400萬美元,1972年和1973年還可以,收支扯平。1974年公司總收入為20億美元,而虧損卻達到了4360萬美元。

聯合果品公司接連遭受自然災害:颶風毀壞了中美洲的許多水果作物:乾旱和欠收導致全球范圍糧食緊缺,牛飼料價格也隨之猛漲。更為糟糕的是,後來又遭遇了中南美洲7個國家效法歐佩克的打擊。

這7個香蕉輸出國為了沖抵自1973年以來因石油價格上漲造成的赤字,聯合決定對每箱40磅的香蕉課以50美分或1美元的出口稅。實際徵收這項稅的只有3個國家,宏都拉斯是其中之一。宏都拉斯定下的稅額是每箱50美分。由於聯合商標公司的香蕉有35%是在宏都拉斯生產的,每箱50美分,累積起來將達1500萬美元之巨,這對聯合商標公司來說,卻是一筆大開銷。

就在這時,宏都拉斯官方渠道又放出風聲,說出於某種考慮,可以適當降低稅額:如果聯合商標公司另行支付500萬美元,宏都拉斯總統就會減半徵收。這樣,公司可以少納稅750萬美元。這是明目張膽的索賄。公司經過同宏都拉斯方面的談判,商定支付250萬美元的賄賂。隨後,通過公司在歐洲的高級職員,將125萬美元存入了一家瑞士銀行的賬戶,同時答應將餘款陸續存人。後來,布萊克因默許賄賂受到極大的壓力,所以,餘款再也沒有送去。再往後,連送去的必要也沒有了。颶風毀壞了宏都拉斯70%的香蕉林,造成公司的損失高達1950萬美元。

嚴重的虧損迫使布萊克只好出賣子公司彌補赤字,聯合商標公司的股票則跌到了4美元一股。這家總收入在2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在公眾的眼裡只值4000萬美元。這時,行賄宏都拉斯總統的事又東窗事發。在這所有壓力之下,布萊克垮了,這位因其道德心和事業心無法忍受失敗與丑聞的實業家,終於在1975年2月3日從位於泛美大廈44層樓的辦公室里,跳樓身亡。

布萊克失敗的原因中有許多偶然因素,而且人們也不應當完全以成敗論英雄,但是,他這種釣魚不成反被奪餌的失敗教訓,還是值得人們認真吸取的。

Ⅵ 如何挑選物流主題基金

有著大宗商品風向標之稱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近期持續飆升,截止5月6日以3212點報收,創出逾十年以來的歷史新高,包括海峽型船、巴拿馬型船等運價指數都出現持續大漲現象。
從本月起,馬士基、赫伯羅特、萬海航運等國際大型班輪公司,已經相繼上調了海運運費。隨著全球進出口需求的激增,干散貨運輸市場運力已明顯不足,航運業景氣度的持續提升或有望延續至年底。
航運價格的持續攀升,對於航運港口板塊及個股當然也是個利好。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海運指數漲幅超26%,航運指數漲幅超16%。其中,中穀物流股價漲幅超30%,航運龍頭股中遠海控股價漲幅更是超過60%。
昨天碰巧問起一位朋友:「2月份入手的中遠海控最近賺爽了吧?」萬萬沒想到,他在4月上旬那波回調中就已經全部賣出,最終還是沒有成功吃到「大肉」。
目前市場上名字中冠以「物流」的主題基金只有兩只:嘉實物流產業股票A/C、工銀物流產業股票,均成立於2016年,最新規模為2億元左右。
那麼,最新的重倉股中是否有中遠海控、中穀物流等海運板塊大牛股呢?2021Q1季報顯示,嘉實物流產業前十大重倉股依次為:吉祥航空、韻達股份、春秋航空、中國國航、東方航空、上海機場、南方航空、大秦鐵路、京滬高鐵、建發股份,工銀物流產業前十大重倉股依次為:寧滬高速、長江電力、建設銀行、大秦鐵路、農業銀行、中國建築、春秋航空、深高速、上港集團、海康威視,兩者都沒有出現兩只海運大牛股的身影。兩只基金均以國內的航空物流板塊個股為主,並且前者的持倉要比後者更「純粹」些。
另外,富國中證現代物流ETF也正在發行。那麼,中證現代物流指數具有什麼樣的特點,是否能滿足跟蹤海運物流板塊呢?
聯合智評了解到:中證現代物流指數選取專業品物流、供應鏈物流、冷鏈和農產品物流、倉儲服務、物流信息化和電商平台等提供現代物流服務的上市公司作為樣本股,目前成分股共有40隻,前十大重倉股依次是:華貿物流、蔚藍鋰芯、物產中大、韻達股份、建發股份、傳化智聯、怡亞通、圓通速遞、密爾克衛、中國外運。可惜的是,也沒有看到2400億元市值中遠海控的身影,同樣也是偏向國內物流和倉儲業。
進一步查看公募基金最新一季報數據後發現,持有中遠海控占凈值比例超過6%以上的基金共有4隻,分別為:浙商聚潮產業成長混合(占凈比9.69%)、浙商豐利增強債券(占凈比8.51%)、華安核心優選混合(占凈比6.26%)、華夏興華混合(占凈比6.20%)。以上4隻基金的歷史回報在同類中都屬於比較出色,如果在挑選物流主題基金時只是想「沾」點中遠海控,倒是也可以考慮。
回過頭來看看總部位於哥本哈根的全球最大集裝箱航運公司馬士基(AMKBY),得益於需求激增和運費上漲的利好,截止昨日收盤,今年來股價大漲46.22%。2016年集運業處於低迷期時,馬士基通過對陸運網路收購,初步完成端到端的集成戰略轉型,隨後通過數字化建設,讓港口、倉儲、集裝箱自動化和物聯網建設步入軌道,如今四大核心業務的協同效應顯著。由此可見,國內的物流企業最終誰能異軍突起,將不可避免地面臨一場「科技戰」。

Ⅶ 特斯拉供應商股票有哪些

有很多,例如:

1、銀邦股份

銀邦金屬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於1998年08月25日在無錫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沈健生,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金屬復合材料、金屬製品、鋁材、鋁箔的製造等。

Ⅷ 金吉達在中國到底算什麼公司。。。

1870年 洛倫索•道•貝克上尉在牙買加采購了160束香蕉,花了11天將它們運回澤西市並在那裡出售,獲取了豐厚利潤。
1871年 邁納•C•基斯在哥斯大黎加建造了國內鐵路。他在鐵路兩旁種植了香蕉樹,為客運和貨運旅客提供食品。
1885年 貝克上尉和安德魯•普雷斯頓等人合夥成立波士頓果品公司。
1899年 1899年3月30日,基斯的鐵路公司和波士頓果品公司合並,成立聯合果品公司。
1899年 Fruit Dispatch Company成立,在全美銷售香蕉。Fruit Dispatch Company在內陸地區銷售易腐敗食品這一領域開拓了一片新天地。
1899年 公司的運輸船被漆成白色以便反射熱帶地區的強烈陽光,保證香蕉處在合適的溫度條件下。這些船隻被稱為「白色艦隊」。
1900年 聯合果品公司發布首份年度報告。
1903年 開始使用革命性海運技術:以有冷藏功能的船隻運送易腐敗食品。
1903年 公司在紐約證交所上市。
1904年 公司完善了美國和南美洲之間的無線電聯絡,並第一個把這種新技術用於熱帶地區,保證了海上運輸船和位於拉丁美洲的公司之間的重要信息聯系。
1901年 在拉丁美洲創建首個香蕉研究中心,研究能夠抵禦各種香蕉病的香蕉新品種。
1930年 金吉達船隊規模達到95艘。
194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香蕉產業幾乎處於停頓的狀態。公司的船隻被英國政府和美國政府戰時徵用。
1944年 「Chiquita」名稱、「Miss Chiquita」形象和「Chiquita之歌」正式啟用。
1947年「Chiquita」在美國成為注冊商標。
1955年 果品產量達到27億磅(約合12億公斤)
1961年 開始使用紙板箱運輸已切割的香蕉,此舉旨在減少傳統香蕉運輸方式造成的壓傷。
1963年 金吉達開始進行一個商業史上最大的品牌行銷計劃,其中的一個廣告宣傳項目是:為香蕉貼上「密封包裝,質量最佳」
1966年 金吉達品牌進入歐洲市場。
1967年 金吉達商標開始在歐洲使用。
1968年 金吉達公司的香蕉在全世界的銷量第一次超過40億磅(約合18億公斤)。
1969年 獲得首個技術專利——低氧包裝技術。此技術使香蕉包裝保持低含氧量,以保證香蕉在運輸中不會過早成熟。
1970年 與運營約翰•莫雷爾肉品的AMK公司合並,新公司取名「United Brands Company」
1973年 公司開始在拉丁美洲和德克薩斯州之間使用冷藏集裝箱進行運輸作業。
1980年 金吉達成為紐約普萊西德湖冬季奧運戶的官方合作夥伴和制定香蕉供應商。
1984年 四條全新冷藏船中的第一條交付金吉達在巴拿馬至歐洲貨運貿易航線中使用。
1989年 使用廣告語「金吉達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食品」。
1990年 十六條冷藏船中的第一條交付金吉達,加入其現代化船隊。
1990年 金吉達大規模擴大在哥斯大黎加大西洋地區的香蕉業務。
1990年 公司更名為「金吉達品牌國際公司」,以擴大全球品牌知名度。
1991年 在哥斯大黎加建造現代化香蕉加工工廠。
1992年 收購著名私營果蔬容器製造商——Friday Canning Corporation。
1992年 和環境保護組織雨林聯合會就「更好香蕉計劃」展開合作。
1992年 可控溫度的冷藏船投入使用,旨在避免果品於運輸途中早熟,提高產品質量。
1993年 歐盟在從拉丁美洲進口的香蕉上調整配額和稅率制度,使金吉達失去了歐洲這個重要市場利潤的大半份額。
1994年 首個金吉達農場通過雨林聯合會「更好香蕉計劃」認證。
1994年 Miss Chiquita 五十華誕。
1997年 金吉達香蕉通過美國心臟協會認證。
1997年 收購Owatonna Canning Company和American Fine Foods。
1998年 金吉達在全球最大的香蕉加工廠在哥斯大黎加落成。
1998年 收購Stokely USA Inc。
1998年 Miss Chiquita全新形象公布。
1999年 3月走過整整一個世紀的金吉達迎來百年紀念!
2000年 通過公司核心價值觀,調整公司行動守則,將社會責任國際機構的SA8000企業社會責任標准納入其中。
2000年 金吉達在拉丁美洲的所有農場通過雨林聯合會「更好香蕉計劃」的嚴格認證。
2001年 沃爾瑪授予金吉達「年度最佳環境親和供應商」
2001年 金吉達與IUF、COLSIBA簽署歷史性的香蕉工人勞動權利協議。
2002年 金吉達加入道德貿易組織。
2002年 The Progressive Investor 評選金吉達「綠色供應商」進入前20名。
2003年 金吉達紀念在紐約證交所上市100周年。
2003年 收購德國大型生鮮產品企業Atlanta AG。
2003年 Received 'Corporate Conscience Award' from 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
2003年 獲得社會責任國際機構頒發的Corporate Conscience 獎。
2003年 新的新鮮採摘果品業務投入運作。
2004年 金吉達在拉丁美洲的所有農場通過SA8000企業社會責任標准。
2004年 獲得美洲國家組織「宏都拉斯新聖胡安置業計劃」的「美洲協同公民獎」。
2005年 收購美國第一大包裝沙拉公司「Fresh Express」。 「Fresh Express」佔有全美40%的市場份額,年收入達到10億美元。
2005年 金吉達股票加入KLD 多米尼400社會指數。
2007年 與Eastwind Maritime 和NYKCool組成的聯盟簽署航運戰略協議。
2007年 收購私營企業Verdelli Farms。Verdelli Farms是美國東海岸最主要的增值型沙拉、蔬菜和水果小食的生產商之一。
2008年 金吉達品牌國際公司進入中國市場。

閱讀全文

與AMK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運輸股票 瀏覽:196
聯合證券手機交易 瀏覽:634
企業拖期貨款 瀏覽:689
航班管家王江融資 瀏覽:485
資基金理財產品 瀏覽:33
銀行理財產品不保本不保息 瀏覽:414
貨車幫融資造假 瀏覽:917
經營杠桿就是成本函數 瀏覽:826
一套80年的人民幣價格是多少 瀏覽:121
專訪福期貨 瀏覽:978
6分鍾3萬的貸款 瀏覽:784
小光股票 瀏覽:365
貨運融資的最快方式 瀏覽:142
金隅股份最新消息 瀏覽:313
農業銀行網上那個銀行跨行轉賬匯率多少 瀏覽:674
亞世光電價格估值 瀏覽:870
上海八方金融有限公司 瀏覽:1000
在建行app上買的買的理財產品怎麼找不到 瀏覽:880
應收租賃款保理政府融資 瀏覽:239
大的金融公司資產 瀏覽: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