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貸降消費貸增 信貸投放結構料優化
展望2021年銀行信貸投向,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政策引導下,銀行信貸結構料優化,信貸資源將加速流向普惠金融、製造業等實體經濟領域,預計房地產貸款增速將回落。
放貸重點:小微+製造業
2021年以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持續加碼。例如,央行等五部門近日明確,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政策均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
這意味著,2021年對小微企業信貸融資支持力度不會減弱,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浙江地區某農商行負責人表示,2020年該行新增信貸投放近50億元。涉農貸款佔比90%,個人貸款佔比78%、企業貸款佔比22%。2021年,信貸投放仍將立足「支農支小支實」,主要投向涉農類和民營小微企業。
基建和製造業也是2021年銀行信貸支持重點。中國銀行研究院報告認為,2021年,中長期貸款有望維持較快增長。銀行業將加大相關領域信貸投放力度,為基建投資、製造業產業鏈轉型升級、智能製造等新經濟模式提供資金支持。預計2021年商業銀行中長期貸款將維持較快增長速度,在貸款中的佔比預計將高於70%。
消費貸投放力度將加大
在個人貸款領域,業內人士預計,消費類貸款投放力度將加大。
華泰證券分析師沈娟表示,消費對經濟拉動作用將進一步得到重視,與消費相關利好政策有望出台。銀行有望加大消費貸款、信用卡等投放力度。
前述報告提出,2021年,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消費將進一步在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關鍵作用。2021年個人短期消費信貸余額將同比增長約15%,個人消費性貸款(包括購房貸款)同比增長近20%。
央行近日發布關於推進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通知。通知稱,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發卡機構與持卡人自主協商確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即上限為日利率萬分之五、下限為日利率萬分之五的0.7倍)。
業內人士認為,信用卡透支利率放開將引導商業銀行定價市場化,推動信用卡服務創新升級,對鼓勵消費、擴大內需有積極作用。華中地區某城商行零售部負責人表示,取消透支利率硬性規定可促使信用卡利率市場化,定價差異化能力得到提升。預計部分銀行會下調透支利率以爭奪市場份額。銀行信用卡透支利率大概率會出現下行趨勢。
壓降房地產融資
業內人士預計,2021年信貸投放將呈現「有保有壓」態勢,在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新規下,房地產融資料下降。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2020年下半年以來,控制房地產融資相關政策陸續出台。「預計2021年新增房地產貸款額度將進一步壓縮。2021年末,房地產貸款增速將從2020年9月末的12.8%降至9%左右。其中,佔主體的居民房貸增速將回落至12%附近,企業房產開發貸增速將出現較低的個位數增長,企業地產開發貸將延續負增長。」
財信證券分析師周策認為,不同銀行距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的差異,將造成銀行之間的信貸結構調整。房地產貸款余額佔比超限的銀行將選擇在製造業等其他領域發力,適度調整對公業務和零售業務佔比。
華東某大行二級分行負責人介紹,2020年總行按照增量限額方式對該行下達房地產限額。截至2020年11月末,該行法人房地產貸款余額在整體貸款中佔比為5.5%,較年初下降0.77個百分點。預計2021年房地產貸款增速會放緩,凈負債率較高、現金短債比壓力大的房地產企業,融資壓力將較大。
2. 我苦難的時候,女朋友沒有離開我,她一直鼓勵我,現在我發財了,覺得她配不上我了,我趕她走,她
沒毛病啊 你不是人 人家還不走?
3. 自己有精神病。乾的是普攻。去追別人外甥女。他說是對他的侮辱。是他自己有問題吧
你自己的不能正常日常生活的話,追別人外甥女那不就是害人家嗎,這個人說的話難聽了點,但也是為自己外甥女著想
4. 哪裡可以股票開戶
華泰證券
滬指 震盪市 外圍齊漲+資金流出+日線MACD死叉=高概率震盪走弱市
大北農 開盤價加倉買入 農村普惠金融+深港通+移動支付
東方航空 繼續持有 年關航運走強+深度抗跌性+資金凈流入
德希資產
5. 銀保監會如何規范銀行理財業務
資管新規公布近3個月後,占據中國金融資管市場主導地位的銀行理財業務終於迎來監管細則。
2018年7月20日晚,中國銀保監會宣布就《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華泰證券研究團隊認為,隨著此番監管政策明確新產品發行要求,過去2個多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因細則未定帶來的不確定性得以消除。理財細則落地有助於新產品加速推出,理財產品規模下行勢頭也會改善,同時股票和債券市場流動性亦有望好轉。
作為此次理財細則的一大重點,官方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前者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後者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同時,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這意味著,投資者進入銀行理財市場的門檻有所降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表示,該措施對擴大民眾選擇理財產品非常有利。當前中國民眾可投資的產品主要集中在股票、房產等少數幾樣,降低公募理財起售點對實現普惠金融有重要意義。
對銀行而言,上述舉措亦是利好。隨著銀行理財客戶范圍擴大,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理財資金池,其負債端壓力也將得到一定緩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段時間以來監管方對理財資金投資非標資產「圍追堵截」。如何在新規過渡期內穩妥處置好非標,銀行壓力不小。
具體而言,由於銀行理財產品資金來源端期限較短,而運用端期限較長,在過渡期結束之時,可能出現非標資產尚未到期但對應理財產品到期的現象。而由於此時發行同類新產品已不合規,到期不能續作,銀行表外理財對接的非標資產將面臨回表問題,使資本金承壓。
對此,理財細則給出一定轉圜餘地。銀保監會表示,在過渡期結束後,對於因特殊原因而難以回表的存量非標債權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權類資產,經報監管部門同意,商業銀行可以採取適當安排,穩妥有序處理。
華泰證券研究團隊分析稱,此舉為銀行處理該類資產提供了更大空間。對於無法回表的長久期非標債權類資產來說,銀行不必發行對等久期的理財產品來對接,同時也解決了一些股權投資確實無法滿足表內監管要求無法回表的問題,從而降低了市場對理財細則可能帶來沖擊的擔憂。
在此情況下,一些市場機構看好中國銀行業穩妥適應監管新規。據德意志銀行估算,中國現存約6萬億元表外非標信貸余額,其中約50%至60%將在2020年底前到期,餘下部分各銀行將通過發行凈值型封閉式理財產品,轉換成ABS標准化產品、保險資金或銀行貸款等方式充分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