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通過衛星傳輸的電視信號一般比通過地面光纜傳輸的信號要晚多少秒
大約1-3秒因為無線電從地面到衛星上時那段時間就是慢的時間具體演算法需要數字傳播速度、距離
② 衛星速度是多少求解答
地球同步衛星的運動速度小於7.9km/s:因為地球自轉時軌道半徑r等於地球半徑r,所以根據第一宇宙速度公式v=7.9km/s,但由於同步衛星在赤道上空,離赤道地表面高h,軌道半徑r=r
h>r,所以速度小於7.9km/s
一般來說:
第一宇宙速度是脫離天體表面進入近表面圓環繞軌道的最小速度。對於近球形天體,這個發射速度大小近似和在軌運行速度的相等,因為近表面圓軌道上航天器受到的向心力等於它受到的引力(忽略其它天體的作用):mv1²/r=gmm/r²,這里軌道高度r和天體半徑r相等,於是v1=√gm/r。地球的v1約7.91km/s。
③ 光纖和通信衛星的傳輸速率,哪個更快
網路通信是靠電信號傳輸的,光纜通信靠的是以光為信息載體來傳輸的。 由於光纖通信採用的激光頻率比無線電高的多,因此光纖通信中信號傳輸速率更快
④ 光纖通信和衛星通信有什麼優缺點
光纖通信的特點是:
優點:(1)通信容量大、傳輸距離遠;一根光纖的潛在帶寬可達20THz。採用這樣的帶寬,只需一秒鍾左右,即可將人類古今中外全部文字資料傳送完畢。目前400Gbit/s系統已經投入商業使用。光纖的損耗極低,在光波長為1.55μm附近,石英光纖損耗可低於0.2dB/km,這比目前任何傳輸媒質的損耗都低。因此,無中繼傳輸距離可達幾十、甚至上百公里。
(2)信號串擾小、保密性能好;
(3)抗電磁干擾、傳輸質量佳,電通信不能解決各種電磁干擾問題,唯有光纖通信不受各種電磁干擾。
(4)光纖尺寸小、重量輕,便於敷設和運輸;
(5)材料來源豐富,環境保護好,有利於節約有色金屬銅。
(6)無輻射,難於竊聽,因為光纖傳輸的光波不能跑出光纖以外。
(7)光纜適應性強,壽命長。
缺點:(1)質地脆,機械強度差。
(2)光纖的切斷和接續需要一定的工具、設備和技術。
(3)分路、耦合不靈活。
(4)光纖光纜的彎曲半徑不能過小(>20cm)
(5)有供電困難問題。
衛星通信的特點是:
優點:(1)通信范圍大;
(2)只要在衛星發射的電波所覆蓋的范圍內,從任何兩點之間都可進行通信;
(3)不易受陸地災害的影響(可靠性高);
(4)只要設置地球站電路即可開通(開通電路迅速);
(5)同時可在多處接收,能經濟地實現廣播、多址通信(多址特點);
(6)電路設置非常靈活,可隨時分散過於集中的話務量;
(7)同一信道可用於不同方向或不同區間(多址聯接)。
缺點:(1)通信資費標准高於常用的電纜通信、微波通信,是其資費標準的十倍乃至幾十倍;
(2)在大型建築內或山體等物體遮蓋住設備本身時通信信號無或閃爍不定;
(3)在通話過程中有延時現象,導致接續不暢
⑤ 使用衛星上網速度有沒有光釺寬頻速度快
這個當然有了,不過呢。據說是網速挺快的,不過呢比現在的三家運營商的價格貴了好幾倍。也就是說。老百姓是用不起的,比如衛星電話也很貴的。
⑥ 衛星傳輸速度1.5G每秒,這個G是什麼意思
這里是指數據流量單位,1G=1024MB就是說每秒可以傳輸1024MB流量數據
是的,通過衛星傳送到各地券商的,你沒有注意到證券公司的樓頂上都有天線.通過網路與衛星,當然是通過衛星的傳送速度快
⑧ gps衛星的大致速度是多少
達不到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在地表計算的,GPS使高軌道衛星,離地面2萬公里左右。
⑨ 請問光纖、衛星,微波站、海事電話等通信方式的帶寬、延遲、承載業務和覆蓋面。
你好:我有一些信息,如下:
有關帶寬:取決於終端而不是介質,一般與工作頻段成正比。從寬到窄,如現在的光通信(千兆網路)--衛星(Ka- 上百Gbps,Ku -1-2GHz)/微波--短波(幾兆--幾十兆)等;其中3G、4G屬於微波通信,3G的工作頻段在L-S頻段;4G的工作頻段在S頻段;還是電話是衛星通信,帶寬<500Kbps。
延遲:與距離成正比,就是光的路徑延遲。衛星通信單跳0.27秒,地面上的通信延遲可以忽略不計。(壓縮延遲另算)
有關承載業務:光纖主幹網,主要承載數據(現在都數據化了);衛星各種業務;微波可承載各種業務(一般不用於話音);短波/超短波一般主要承載專用網路信息(如現在的平安城市監控等);3G、4G主要承載的是話音,加數據;海事衛星主要承載的是話音通信,加數據等。
有關覆蓋:光纖主幹網覆蓋光纖所到達區域,收地理條件限制明顯;衛星覆蓋地球表面,同步衛星可覆蓋約1/3地球表面,通信距離與成本無關,覆蓋可以說最廣;微波直線傳播,受微波站高度限制,因地球是園的,一般限制在50公里半徑;短波具有比較好的繞射能力,如果功率夠(幾千瓦或更高)可以繞地球通信;3G、4G的覆蓋范圍,一般每個基站幾公里;海事電話是衛星通信,其覆蓋范圍主要是地球上的海域。
願以上信息對你有用。如有需要,可以繼續問我。祝好
⑩ 光纖通信和衛星通信的優缺點
光纖通信是利用光波作載波,以光纖作為傳輸媒質將信息從一處傳至另一處的通信方式。1966年英籍華人高錕博士發表了一篇劃時代性的論文,他提出利用帶有包層材料的石英玻璃光學纖維,能作為通信媒質。從此,開創了光纖通信領域的研究工作。1977年美國在芝加哥相距7000米的兩電話局之間,首次用多模光纖成功地進行了光纖通信試驗。85微米波段的多模光纖為第一代光纖通信系統。1981年又實現了兩電話局間使用1.3微米多模光纖的通信系統,為第二代光纖通信系統。1984年實現了1.3微米單模光纖的通信系統,即第三代光纖通信系統。80年代中後期又實現了1.55微米單模光纖通信系統,即第四代光纖通信系統。用光波分復用提高速率,用光波放大增長傳輸距離的系統,為第五代光纖通信系統。新系統中,相干光纖通信系統,已達現場實驗水平,將得到應用。光孤子通信系統可以獲得極高的速率,20世紀末或21世紀初可能達到實用化。在該系統中加上光纖放大器有可能實現極高速率和極長距離的光纖通信。 光纖技術的進步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 一是通信系統所用的光纖; 二是特種光纖。早期光纖的傳輸窗口只有3個,即850nm(第一窗口)、1310nm(第二窗口)以及1550nm(第三窗口)。近幾年相繼開發出第四窗口(L波段)、第五窗口(全波光纖)以及S波段窗口。其中特別重要的是無水峰的全波窗口。這些窗口開發成功的巨大意義就在於從1280nm到1625nm的廣闊的光頻范圍內,都能實現低損耗、低色散傳輸,使傳輸容量幾百倍、幾千倍甚至上萬倍的增長。這一技術成果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是特種光纖的開發及其產業化,這是一個相當活躍的領域。
衛星通信簡單地說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層大氣中)的無線電通信站間利用衛星作為中繼而進行的通信。衛星通信系統由衛星和地球站兩部分組成。衛星通信的特點是:通信范圍大;只要在衛星發射的電波所覆蓋的范圍內,從任何兩點之間都可進行通信;不易受陸地災害的影響(可靠性高);只要設置地球站電路即可開通(開通電路迅速);同時可在多處接收,能經濟地實現廣播、多址通信(多址特點);電路設置非常靈活,可隨時分散過於集中的話務量;同一信道可用於不同方向或不同區間(多址聯接)。
衛星在空中起中繼站的作用,即把地球站發上來的電磁波放大後再反送回另一地球站。地球站則是衛星系統形成的鏈路。由於靜止衛星在赤道上空36000千米,它繞地球一周時間恰好與地球自轉一周(23小時56分4秒)一致,從地面看上去如同靜止不動一樣。三顆相距120度的衛星就能覆蓋整個赤道圓周。故衛星通信易於實現越洋和洲際通信。最適合衛星通信的頻率是1一10GHz頻段,即微波頻段、為了滿足越來越多的需求,已開始研究應用新的頻段,如12GHz,14GHz,20GHz及30GHz。
在微波頻帶,整個通信衛星的工作頻帶約有50OMHz寬度,為了便於放大和發射及減少變調干擾,一般在衛星上設置若干個轉發器。每個轉發器的工作頻帶寬度為36MHz或72MHL目前的衛星通信多採用頻分多址技術,不同的地球站佔用不同的頻率,即採用不同的載波。它對於點對點大容量的通信比較適合。近年來,已逐漸採用時分多址技術,即每一地球站佔用同一頻帶,但佔用不同的時隙,它比頻分多址有一系列優點,如不會產生互調干擾,不需用上下變頻把各地球站信號分開,適合數字通信,可根據業務量的變化按需分配,可採用數字話音插空等新技術,使容量增加5倍。另一種多址技術使碼分多址(CDMA),即不同的地球站佔用同一頻率和同一時間,但有不同的隨機碼來區分不同的地址。它採用了擴展頻譜通信技術,具有抗干擾能力強,有較好的保密通信能力,可靈活調度話路等優點。其缺點使頻譜利用率較低。它比較適合於容量小,分布廣,有一定保密要求的系統使用。
近年來衛星通信新技術的發展層出不窮。例如甚小口徑天線地球站(VSAT)系統,中低軌道的移動衛星通信系統等都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應用。衛星通信也是未來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覆蓋廣、通信容量大。通信距離遠、不受地理環境限制、質量優、經濟效益高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