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票中的雲概念是指的什麼
你是指雲計算機概念吧
雲計算是一種能夠方便、按需從網路訪問共享的可配置計算資源(如,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程序和服務)池的模型,且只需最少的管理或服務提供方交互即可快速供應和發布該模型。
中國將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五個城市先行開展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工作 一、雲計算的江湖地位:
雲計算是IT產業的第三次變革,將會對IT產業產生深遠影響,雲計算可能會徹底改變IT產業格局,將帶來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性改變。。
二、馬雲的賺錢新經-阿里雲
1、新浪科技訊 9月10日晚間消息,阿里巴巴今天晚上在其成立十周年晚會上宣布,將會成立一家從事雲計算業務的新公司「阿里雲」。阿里巴巴集團公關部向新浪科技表示,目前沒有更多關於這家公司的信息可以提供。根據網友此前爆料,阿里巴巴已注冊了alibabalabs.com的域名,同時,訪問該域名時顯示阿里巴巴雲計算的字樣。而目前,該域名已經無法訪問。去年12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子公司阿里軟體宣布,將籌建多個「電子商務雲計算中心」,首個雲計算中心將在2009年初落戶江蘇南京,首期投資額將達上億元人民幣,並將在未來幾年內追加投資。
2、一向對商業模式很敏銳的馬雲為何切入雲計算商業模式呢?
3、先看看亞馬遜的成功案例吧:2006年初,亞馬遜成立網路服務部門(AWS),這是一個為各類企業提供雲計算基礎架構網路服務的平台,用戶、包括軟體開發者與企業,都可以通過AWS獲得存儲、帶寬、CPU資源,同時還能獲得其他IT服務。AWS的成立是亞馬遜雲計算業務發展的一大步。收費的服務包括存儲伺服器、帶寬、CPU資源以及AWS月租費。AWS月租費與電話月租費類似,存儲伺服器、帶寬按容量收費,CPU根據時長(小時)運算量收費。同時,針對每個公司的不同情況進行靈活調整。亞馬遜把雲計算做成一個大生意沒有花太長的時間。不到兩年時間,亞馬遜上的注冊開發人員達44萬人,他們都是按「pay as you go」法則為AWS付費的開發人員,當然,還有為數眾多的企業級用戶。08年12月,根據第三方統計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亞馬遜與雲計算相關的業務收入已達1億美元。亞馬遜的雲計算產品價格便宜(當然利潤豐厚),吸引了大批中小企業,甚至《紐約時報》、紅帽、晟碟等大型公司。亞馬遜提供每1G的存儲收費15美分,伺服器的租用則是每小時10美分。據稱其「雲」中的每台計算機投資僅為300美元,假設電力消耗也是300美元,而按此收費標准,在一年不間斷的情況下其收益為876美元,利潤率約為45%—高於其銷售書籍的毛利。雲計算是亞馬遜目前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
4、雲計算概念方興未艾,戰場上硝煙已起。其中不乏Google、亞馬遜、IBM與微軟、Sun公司這樣的信息巨頭。雲計算被視為將用戶從桌面推向互聯網的一步關鍵棋,在新舊規則交替的緊要關頭,誰贏得了戰場,誰就贏得了規則的制定權。Google雲計算已經擁有100多萬台伺服器, Amazon、IBM、微軟、Yahoo等的「雲」均擁有幾十萬台伺服器。企業私有雲一般擁有數百上千台伺服器。「雲」能賦予用戶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
5、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這朵雲非常絢麗,搶灘布局攻佔國內雲計算市場,是馬雲迫切想進入的一個全新領域。去年年底,亞馬遜雲計算部門高級經理曾來華向中國市場推廣雲計算,但AWS的IT基礎設施在美國,中國的開發人員、個人或是企業用戶通過AWS獲取服務時速度很慢,要在中國大規模推廣,要在中國本地建立AWS的IT基礎設施。這個雲計算領域,在中國僅僅是在開始,但未來的爆炸式前景,不可限量。這次的國內市場爭奪,馬雲再一次想到,並走在行業的前面。
三、雲計算受益股:
雲計算,對存儲的需求量非常大,硬碟製造股有商機,對應股:000021長城開發
伺服器少不了,對應股:000977浪潮信息
CPU製造股:對應600770綜藝股份
㈡ 李嘉誠的個人資料
[編輯本段]一.李嘉誠簡介
李嘉誠,男,漢族。1928年7月29日出生於廣東潮州市北門街面線巷五號的祖家(今屬潮州市湘橋區)
星座:獅子座
生肖:龍
綽號:幼時校友叫他「李大頭」
1. 家庭情況
父親李雲經,母親庄碧琴
弟弟李嘉昭,已故,妹妹李素華
已婚,妻子庄月明,跟李嘉誠誕下兩子:長子李澤鉅,已婚,妻子王富信,誕下一女李燕寧;幼子李澤楷
2.人生經歷
⊕1928年,7月29日出生於廣東潮州,父親是小學校長。
⊕1932年,9月進入北門街觀海寺小學讀書
⊕1940年,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壓迫,全家逃難到香港投靠親戚。年底進入香港的中學讀初中。
⊕1943年,父親李雲經病逝。為了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妹,李嘉誠被迫輟學走上社會謀生。李嘉誠當時為一間玩具製造公司當推銷員。工作雖然繁忙,失學的李嘉誠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進修,補習文化。
⊕1948年,由於勤奮好學,精明能幹,不到20歲的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廠的總經理。
⊕1950年,李嘉誠把握時機,用平時省吃儉用積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灣創辦了自己的塑膠廠,他將它命名為「長江塑膠廠」。
⊕1958年,李嘉誠在北角購入一幅地皮,興建一幢12層高廠廈,正式介入地產市場。他獨到的眼光和精明的開發策略使「長江」很快成為香港的一大地產發展和投資實業公司。
⊕1963年,與庄月明女士結婚。
⊕1964年,8月長子李澤鉅出生。
⊕1966年,10月次子李澤楷出生。
⊕1967年,左派暴動,地價暴跌,李氏以低價購入大批土地儲備。
⊕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輩大亨中已排眾而出。
⊕1978年,與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會面。
⊕1979年,「長江實業」宣布與匯豐銀行達成協議,斥資6.2億元,從匯豐集團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22.4%的股權,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
⊕1984年,「長江實業」又購入「香港電燈公司」的控制性股權。
⊕1986年,進軍加拿大,購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數權益。
⊕1987年,聯同2名華資大亨李兆基及鄭裕彤,成功奪得溫哥華86年世界專覽會舊址的發展權。
⊕1990年,夫人庄月明女士逝世。
⊕1994年,所管理的企業除稅後贏利達28億美元。
⊕1995年,12月長江實業集團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共已超過420億美元。
⊕1999年,長江實業集團除稅後盈利達1,850億港元。
⊕2000年,長江實業集團總市值約為8,120億港元。
3.歷年得獎紀錄
⊕ 1981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
⊕1981年,獲選為「香港風雲人物」
⊕1986年,2月6日香港《信報》排出香港十大財團,長實系四家上市公司市值達三百四十三億港元,名列榜首
⊕1986年,3月25日香港大學授予李嘉誠名譽法學博士
⊕1986年,被比利時國王封為勛爵
⊕1989年,1月1日獲英女皇頒發的CBE勛銜
⊕1989年,6月獲加拿大卡加里大學授予的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1990年,12月15日港督衛弈信向李嘉誠頒發「商業成就獎」
⊕1992年,4月28日北京大學授予李嘉誠名譽博士稱號
⊕1994年,被評選為1993年度香港商界「風雲人物」
⊕1994年,11月22日獲《亞洲周刊》頒發的首屆「企業家成就獎」
⊕1995年,12月1日被(香港)「國際潮團聯誼會」推舉為大會名譽主席
⊕1996年,第三期《資本》雜志公布香港華人富豪榜,長實系三間上市公司市值3,250億港元,佔全港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3.7%,居華人財團榜首;個人資產600億港元,並列全港華人富豪第2名
⊕1999年,《福布斯》(Forbes)世界富豪排名榜中位列第十,是亞洲首富
⊕1999年,4月被英國《泰晤時報》選為千禧年企業家年獎大獎
⊕1999年,5月被英文版的《亞洲周刊》,評選為亞洲區五十位最具權力人物之一
⊕1999年,獲英國劍橋大學榮譽法學博士
①1995年-1997年出任特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②1992年被聘為港事顧問
③1985年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員
④1979年與霍英東等人出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董事
4.公益事業
2008.5.12四川大地震
十九日,李嘉誠致函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主任高祀仁,再以李嘉誠基金會、長江集團、和記黃埔集團的名義捐款一億元人民幣,用於為災區學生設立特別教育基金。
加上此前李嘉誠教育基金捐出的三千萬元人民幣,李嘉誠捐款已達一億三千萬元人民幣。 李嘉誠在信件中稱,自四川省發生重大震災以來,本人每日密切關注災情發展,並於災後立即以基金名義認捐三千萬元人民幣(未計集團名下其他公司之捐款),冀能盡一分之力。從過去一個星期以來報道所見,災區同胞情況之慘重,感同身受,不禁愴然。現再以基金會名義捐款四千萬元、長江集團及和記黃埔集團各三千萬元,合共一億元人民幣,捐款將獲教育部配套,用於為區內受災學生(包括大、中、小學)設立特別教育基金,使獲得資助生活費及學費以作日後繼續升學之用。
㈢ 李嘉誠\是什麼首富
李嘉誠
香港首富李嘉誠,1928年7月19日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市的一個書香門第。因為父親去世早
,14歲的李嘉誠便被迫輟學,擔負起了家庭的重擔。他最初是在舅父的鍾表公司里當學
徒,後來又做推銷員,在生活的磨礪下成熟起來。1950年他籌集五萬港幣創辦了長江塑
膠廠,以生產塑料花打開了市場,被譽為"塑膠花大王"。60年代他轉向投資房地產業,
憑借他出色的經營和華不斷發展壯大,成為香港最大的地產發展商和物業擁有者。他所
經營的房地產、金融、酒店、石油、電力等產業遍及世界五大洲。根據《澳洲人報》的
最新調查估計,香港首富李嘉誠及其家族的身家約有110億美元(即約港幣780億元),在
亞洲十大首富中位列第4,較去年躍升2級,而其財富只僅次於日本孫正義、汶萊蘇丹及
印度阿吉姆。
一、辛酸的童年
李嘉誠的祖先原為中原人士,因災荒而南遷至福建莆田。後又因戰火連綿不斷而由
世祖李明山帶領全家遷至粵東潮州府海陽縣,定居於潮州城內北門面線巷。從此李氏家
庭同大批因戰亂而南遷的中原人一起成了潮州各部落、各家族中的一支。李氏家庭可以
說是書香世家。李嘉誠的曾祖父李鵬萬曾經是清朝每12年選拔一次的文官八貢之一,一
時傳為佳話。李氏祖居門前用於插貢旗的碑座,就是歷史的見證。因其家族人士治學風
氣甚濃,知書識禮,學問淵博,在鄉村之中頗有名望,頗受村民尊重,故地位極高。
大凡有志之人,無論年長年幼,只要心裡一旦有了宏大的目標,就會有永不枯竭的動
力和永不氣餒的行動。所以李嘉誠一有時間就躲在小書房裡,如痴如醉地看書,海闊天
空地去考慮問題。即使有很多書他不能看懂或似懂非懂,但他仍能憑他的天賦和聰穎努
力去領悟。在書房的小小天地里,李嘉誠常常做著狀元及第、衣錦還鄉的好夢,他對那
些精忠報國的有識之士敬佩不已。
然而美麗與祥和卻是暫時的。
1939年6月,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開始踐踏這片寧靜的土地。整日整夜,日本的飛機
對潮州地區狂轟濫炸,寧和而美麗的潮州城成了一片廢墟。李氏一家冒著隨時可能被殺
的危險,躲著不時而來的流彈,爬過一道道封鎖線,步行十幾天,一路風餐露宿,歷盡
千辛萬苦,輾轉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靜庵的家裡。
禍不單行,這時候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身為長子的李嘉
誠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拚命地溫習功課。他知道父親是給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過自
己的努力學習,以取得好成績,讓生病的父親能獲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為了給父親治病,李嘉誠一家的生活過得相當清貧。兩頓稀粥,再加上母親去集貿
市場收集的菜葉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託在李嘉誠的父親身上,希
望他能盡快把病養好,讓全家能度過這一難關。父親沒能熬過那年冬天,還是撒手歸西
了。作為長子,李嘉誠從此不得不眼含熱淚,無奈地結束他的學業出來打工,以維持一
家人的生活。父親死後,14歲的李嘉誠被迫離開了心愛的學校用他還很稚嫩的肩膀,毅
然挑起贍養慈母、撫育弟妹的重擔。
李嘉誠先在舅父庄靜庵的中南鍾表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李嘉誠到這里之後,
學到的第一個功夫就是察言觀色,見機行事。他每天總是一個到達公司和最後一個離開
公司。
辛苦而困難的3年過去了,當年那個14歲的少年已經長成精瘦但結實、英氣十足的小
伙子了。17歲的李嘉誠在一家五金製造廠以及塑膠帶製造公司當推銷員,開始了香港人
稱之為"行街仔"的推銷生涯。
當今世界很多傑出的企業家都從事過推銷工作。推銷是一門十分復雜而且不容易學
會的工作。李嘉誠酷愛讀書。每天白天工作之後,晚上他還要買些舊書來自學,學完的
舊書再拿到舊書店去賣,再用賣掉的錢買"新"的舊書。這樣既學到了知識,又節省了很
多錢。最初,李嘉誠向客戶推銷產品之前,心情總是十分緊張。於是他就在出門前或者
路上把要說的話想好,反復練習,從而成功地克服了緊張的心理。漸漸地,李嘉誠發現
自己不僅推銷有術,而且大有潛力。他那與生俱來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十分適合於做
推銷員。他總是能憑著直覺看出客戶是什麼類型的人物,並且能馬上了解客戶的心理和
性格,從而定好相應的推銷策略。
李嘉誠認為,在從事推銷工作的時候,必須充滿自信,而且要熟悉所推銷的產品,
盡最大努力,設法讓客戶感到你的產品是廉價而且優秀的。很快,李嘉誠成了全公司的
佼佼者。但李嘉誠從來不喜歡高談闊論,他認為從事推銷工作,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勤
勞,二是創新。由於出色的推銷成績,李嘉誠18歲就做了部門經理,兩年後又被提升為
這家塑膠帶製造公司的總經理。
走南闖北的推銷生涯,不僅初步形成了李嘉誠的商業頭腦,豐富了他的商業知識,
而且也使李嘉誠結識了很多好朋友,教會了他各種各樣的社會知識。同時,在推銷過程
中,也使他學會了寬厚待人、誠實處世的做人哲學,為他日後事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
的基礎。
二、塑膠花大王
李嘉誠經過幾年生活磨礪之後,逐漸成熟了起來。干推銷工作的這段時間雖取得了
一定的成功,便畢竟只是一名高級"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膠企業、塑膠公司的財產
畢竟是董事長的,失敗的最終承擔者也只有董事長本人。企業的成敗都與李嘉誠的關系
不大,這使十分渴望向社會證明自身價值的李嘉誠下定決心要自立門戶。因此無論老闆
怎樣賞識,再三挽留,他都決意要離開,他要用自己平日點滴的積蓄從零開始,自己來
親自創業。
1950年夏天,說干就乾的李嘉誠以自己多年的積蓄和向親友籌借的五萬港元在筲箕
灣租了一間廠房,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專門生產塑膠玩具和簡單日用品,由此起步,
開始了他叱吒風雲的創業之路。
在創業最初的一段時期,李嘉誠憑著自己的商業頭腦,以"待人以誠,執事以信"的
商業准則發了幾筆小財。但不久之後,一段慘淡經營期來臨了。幾次小小的成功,使得
年輕且經驗不足的李嘉誠忽略了商戰中變幻莫測的特點,他開始過於自信了。幾次成功
以後,他就急切地去擴大他那資金不足、設備簡陋的塑膠企業,於是資金開始周轉不靈
,工廠虧損愈來愈重。過快的擴張,承接訂單過多,加之簡陋的設備和人手不足,極大
影響了塑膠產品的質量,迫在眉睫的交貨期使重視質量的李嘉誠也無暇顧及愈來愈嚴重
的次品現象。於是,倉庫開始堆滿了因質量問題和交貨的延誤而退回來的產品,塑膠原
料商開始上門催繳原料費,客戶也紛紛上門尋找一切借口要求索賠。
從做生意開始就以誠實從商、穩重做人處世的李嘉誠付出的代價是很慘重的。這種
代價幾乎將李嘉誠置於瀕臨破產的境地。
這段時間,痛苦不堪的李嘉誠每天睜著布滿血絲的雙皮眼,忙著應付不斷上門催還
貸款的銀行職員,應付不斷上門威逼他還甭原料費的原料商,應付不斷上門連打帶鬧要
求索賠的客戶,以及拖家帶口上門哭哭鬧鬧、尋死覓活要求按時發放工資的工人們。
充滿必須信心的李嘉誠做夢也沒有想到,在他獨自創業的最初幾年裡初嘗成功的喜
悅後,隨之而來的卻是滅頂之災。1950年到1955年的這段沉浮歲月,直到今日,李嘉誠
回想起來都有心有餘悸的感覺。這是李嘉誠創業史上最為悲壯的一頁,它沉痛地記錄了
李嘉誠摸爬滾打於暴雨泥濘之中的艱難歷程,它用慘重的失敗反映李嘉誠成功之路的坎
坷不平和最為心痛的一段際遇。
失敗其實並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失敗之後是否仍有信心,能否繼續保持或者擁
有清醒的頭腦。像任何身處逆境的人一樣,李嘉誠經過一連串痛定思痛的磨難後,開始
冷靜分析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分析市場走向。
在種類繁多的塑膠產品中,李嘉誠所生產的塑膠玩具在國際市場上已經趨於飽和狀
態了,似乎已經沒有足夠的生存能力。那麼意味著他必須重新選擇一種能救活企業、在
國際市場中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從而實現他塑膠廠的"轉軌"。
一天深夜,李嘉誠自修完當天的功課後,仍象平日一樣隨手翻閱著一些雜志。當他
閱讀最新英文版《塑膠》雜志時,發現在一個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刊登了一項有關意
大利一家公司用塑膠原料設計製造的的塑膠花即將傾銷歐美市場的消息。
李嘉誠馬上聯想到和平時期過著平靜生活的人們,在物質生活有了一定保障之後,
必定在精神生活上有更高的要求。如果種植花卉等植物,不但每天要澆水、除草,而且
花期短,這與當時抓緊時間工作的人們的生活節奏很不協調。如果生產大量塑膠花,則
可以達到既價廉物美又美觀大方的目的,能很好地美化人們的生活。想到這時,李嘉誠
興奮地預測著:一個塑膠花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
1957年,李嘉誠帶著企業復活的希望踏上了學習塑膠花製造技術的征途。精明的李
嘉誠深知生意人對於剛面世的新產品是十分重視的,而且在技術上會有很大的保留,不
會輕易地讓人學去,故不斷以購貨商、推銷員等身份,甚至不惜打短工,千方百計地搜
集點滴有關塑膠花製作的技術資料。
不僅如此,李嘉誠又購置了大量在款式、色澤上各具特色的塑膠花品種帶回香港,
不惜重金聘請香港乃至海外的塑膠專業人才,對這些購回的塑膠花品種進行研究。他一
邊進行市場調查,一邊了解國際市場的發展動態,希望能找出最受歡迎的塑膠花品種進
行大規模生產。
1957年,咬緊牙關走出絕境的李嘉誠開始了他的一系列別具新意的"轉軌"行動:生
產既便宜又逼真的塑膠花。這在當時的香港還是一個"冷門"。經過李嘉誠的努力以及各
方面的促銷和廣告活動,塑膠花開始引人注目起來,為香港市民所普遍接受。"長江塑膠
廠"的名字也開始為人們所熟悉。
重新開出一條道路的李嘉誠,在度過危機之後,便漸漸地走上了穩定發展的道路。
1957年底,李嘉誠為了適應大規模的生產需要,將"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
限公司"。李嘉誠開始著手引進西方的管理經驗。他認定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企業內部
保持高水平的管理,堅持按責任辦事是非常重要的。
李嘉誠常常這樣告訴身邊的人:"我們長江要生存,就得要競爭;要競爭,就必須有
好的質量。只有保證質量,才能保證信譽,才能保證客觀,才能保證長江的發展壯大"。
李嘉誠極其看重自己產品的質量。李嘉誠宣布:"從今以後,長江的產品,沒有次品"。
今天的李嘉誠給人最鮮明的印象是足智多謀,在經營策略上他從不輕易去冒險,更
不會有隨便碰碰運氣的行動。他的所有決策都來源於對全面、廣泛的資料的佔有和分析
;他的決定,都是按照理行的實際情況而做出的合理的反應,這也是他最為人稱道的本
領。
然而,李嘉誠的膽識和才華並不都是與生俱來的。除了他得天獨厚的天分之外,更
多的是來自於他的勤奮和毫不懈怠的求知,以及善於吸取自己與別人的經驗教訓和謙虛
謹慎的作風。
李嘉誠雖然率領企業步出了深淵,但並非就此脫離了困境。這時,他的資金仍然十
分不足,生產設備仍舊很簡陋。他無法更新設備,增加廠房,招聘技工,生產規模也無
法像計劃的那樣擴大。
正當李嘉誠預感到資金問題會給他的企業帶來新的危機的時候,有一位急需大量塑
膠花的訂貨商來到他的公司。
第二天,在香港一家酒店的靜謐而優雅的咖啡廳里,李嘉誠和訂貨商對坐著。有那
么幾秒鍾,他們都沒有說話右側是沉默地品嘗著咖啡。接著,李嘉誠從手提包里拿出八
種按照訂貨商的要求設計出來的機關報穎別致的塑膠花,放在外商面前。然後,李嘉誠
誠懇地告訴外商。
"先生,這八款塑膠花是我和公司設計人員昨晚一夜沒睡按你的願望設計出來的,有
五款我想基本符合你的要求;而另外三款,因為我考慮到你的訂貨是為聖誕節准備的,
因此,在你的要求的基礎上,再揉進一些東方民族的傳統風味,我認為或許你會喜歡,
所以全部拿來,供你挑選。"精明的李嘉誠明白自己資金不足的劣勢,但他看準了這次薄
利多銷的機會。他敏感地預測到如能與這位訂貨商達成協議,那麼長江工業公司不但可
以脫離困境,而且還可以在香港取得相當有利的競爭地位。李嘉誠接著說:"就我個人而
言,我當然十分希望能夠長期與您合作。長江目前雖沒有取得足夠的資金以及擔保,但
是我們卻可以給你提供全香港最優惠的價格、最好的質量、最優的款式,並保證在交貨
期按時交貨。而且,這八款塑膠花樣品,如果你覺得滿意,我願意送給你,只是希望有
機會跟你合作。"
李嘉誠這翻坦誠相見的話語深深地打動了外商。這位訂貨商以十分驚訝但十分欣賞
的目光注視著面前這位華人企業家,欽佩他竟然能在一夜之間設計八種款式的塑膠花供
他挑選,訂貨商高興得情不自禁地握著李嘉誠的手連聲說:"了不起,年輕人,我同意跟
你合作,你會干好的!"
這次成功使長江工業公司從此站穩了腳跟,並在香港塑膠企業內有了相當的競爭能
力,也使李嘉誠清醒地認識到對一個即使是身處逆境,但決意抓住機會的人來說,不管
遇到什麼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有信心、決心和執著的誠意,機會的大門將永遠為這些胸
懷抱負、希望有所作為的人們而敞開。
在接下來的日子,李嘉誠領導長江工業公司迎來了香港塑膠花製造業最為輝煌的時
期。歐美各國對塑膠花的需求量更大了,就連中、下等家庭也漸漸養成了插花的習慣。
李嘉誠也充分利用這段鼎盛時期,不斷創新。他以高薪招聘塑膠專業人才,研製出
歐美用戶最感興趣的接近天然花的的噴色塑膠花、特種花、熱帶新奇花卉,以及具有中
國傳統特色的中國特種花,從而順利地打入歐美市場。李嘉誠利用長江工業公司高品質
的塑膠花產品,全方位地爭取到了海外買家的長期合約,業務得以迅速增長。
龐大的塑膠花市場,為李嘉誠帶來了數以千萬港元計的利潤,長江工業公司的塑膠
花和李嘉誠本人也愈來愈受到塑膠界的注目。"長江"因此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膠花制
造基地,而李嘉誠則被譽為"塑膠花大王"。
㈣ 中國股市裡的牛人有哪些
牛人有很多了,比如柳隨風、徐斷魂、李笑雲等等,不過最牛的不是這些,而是一個叫郭嘉兌的,那叫一個牛啊,都牛上天了。
㈤ 股市風雲人物都有哪些
過內現在的就是 李兆基 國際的有 索羅斯 巴菲特.過去的有 江恩 林齊等很多.
㈥ 做股票的牛散有那些人
2007年,中國股市最牛的一年。這一輪牛市中,牛事、牛人層出不窮。從劉芳、唐亮、李天虹到唐建純、唐建平,最牛散戶們「術業有專攻」,或只盯ST,或瞄準B股,或出擊軍工,對所介入的股票精確制導、輕松獲利,在公眾的一片質疑聲中,所演繹的暴利故事一遍遍上演。 劉芳:重組、股改題材先知先覺 劉芳,2007年被挖掘出的第一個「最牛散戶」,隨著2007年第一妖股*ST金泰,(600385)連續42個漲停浮出水面。該散戶在*ST金泰股價啟動之前大舉增倉,累計持有*ST金泰流通股312.24萬股,位列*ST金泰第一大無限售流通股股東。除此之外,今年半年報公布的信息顯示,劉芳還直接或間接持有其他12家上市公司股權,包括川化股份,、汕電力、桐君閣,、凱迪電力,、三環股份,等等,少則數十萬股,多則幾百萬股。看看這些股票的走勢,讓小散們驚嘆不已:劉芳只要上了某家上市公司季報、半年報、年報中的名單,那麼接下來,該公司總是發布公告,且公告都與重組、整體上市、股改等題材有關,然後該公司的股票總是漲了又漲。劉芳在A股市場上布局獨到,在今年股市迭創新高的情況下,劉芳持有的多家上市公司股權也水漲船高,據粗略統計,三季度之前劉芳在其持有的13家公司股票中賺取上億元。僅在*ST金泰一隻股票中,劉芳持有股份就有6倍的增值。而隨著媒體對神秘劉芳追蹤的不斷深入,這位「史上最牛散戶」的真實面目卻越來越模糊。媒體近日曝光,真正的「劉芳」其實只是一個鄭州市三世同堂共住70平方米房子的普通男性司機。難怪媒體嘆息,盡管男司機「劉芳」的確是眾人猜疑已久的「劉芳」,但同時他又絕非眾人尋找的真正「劉芳」。他更像是中國證券市場種種迷霧的現實縮影。李天虹:B股市場瞄上法人股權 盡管資金實力與持有13家上市公司股權的劉芳無法比肩,但「李天虹」眼光獨到,他瞄準中國證券市場上最後一塊寶地———B股。而這個領域如今留意的人還不多,正適合悶聲發財。9月14日,凱馬B股(900953)發布公告:第一大股東華源投發所持有公司股份中的1615萬股社會法人股,在8月29日被公開拍賣,成交總金額2923萬元,買受人為李天虹。據相關證券人士查找,「李天虹」三個字還先後出現在另外兩家B股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里,其中,今年一季度持有永久B股,153.85萬股,按3月末0.61美元/股計算,李持有的永久B市值為93.85萬美元;6月30日持有上工B股254.82萬股,按6月末0.70美元/股計算,李持有的市值為178.37萬美元。業內人士分析,李天虹的盈利模式似乎是瞄準了B股發展的大趨勢和B股績差公司基本面的改觀。李天虹不僅把寶押在期待AB並軌的B股出路上,而且還乾脆再退一步,押寶在未流通的B股法人股身上。既賺A、B股中的價差,還賺B股里的未流通、流通股間的差價。如此眼光,應該可以參與競選「B股歷史上最牛散戶」的「最具眼光」獎。唐亮:從券商高管到最牛散戶 盡管劉芳在中國股市漲停板最多(ST金泰)、股改未通過次數最多(S飛亞達)、控制上市公司最多(13家)三項紀錄中頻繁出現,但仍有人認為,「史上最牛散戶」的名稱應該讓與唐亮。自去年中期,唐亮先後在安琪酵母,(600298)、漳州發展,(000753)、天鴻寶業,(600376)、天威保變,(600550)、山西三維,(000755)、煤氣化,(000968)6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SST中華在今年2月2日發布的股改表決結果中還披露了唐亮以其持有的50萬股投下了反對票。據估算,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唐亮獲利保守估計也在3個億以上。唐亮選擇介入上述公司,其精準把握入市和出貨的玄機,同樣讓眾多散戶望塵莫及。每次都是公司宣布重大利好或者題材發布、系列收購或融資之前的起點開始大量吃進,在這些股票概念傳播之前就已搶先建倉,並且持股量巨大。有報道稱,唐亮絕非普通散戶,而是有著十幾年股齡和豐富操盤經驗的老江湖,早在1996年身價就已過億元。知情人士透露,唐亮原是廣發深圳蛇口營業部的創辦者之一,也曾擔任該營業部總經理,後來將這個營業部出售給廣發證券,之後負責廣發證券的自營業務,是中國從事證券業較早的一批人物之一。1997年前後,唐亮離開了廣發證券,開始了專職炒股路。
㈦ 李嘉誠是如何發財的
他做過苦工,擺過地攤貨,打工做房地產。。。總之精明能幹。真實的答案是他不在網路問比爾蓋茨怎麼致富。
㈧ 股票第二個字有雲字的有哪幾只
凌雲股份 登雲股份等等
㈨ 中國炒股最牛的人都有哪些
炒股沒有最牛的人,只有相對厲害的人,在國內炒股相對厲害的有以下幾位:
楊百萬:
原名楊懷定,人稱「中國第一股民」。在1988年從事被市場忽略的國庫券買賣賺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隨後成為上海灘第一批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市場上熾手可熱風雲人物,當時與其同時代的那批大戶們現在只剩下楊百萬一人還活躍於證券市場。
㈩ 中國股市風雲人物 三謝是那三位
中國股市三謝是指:謝天謝地謝百三,網路小說《股票操盤手記》有講到。這本書是一位資深業者寫的實盤日記,書中所講述的股票知識很豐富,很全面,很實用,很有趣味性,裡面介紹的個股也不錯,介紹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