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融資租賃要不要交契稅
融資租賃業務與一般的租賃不同。
融資租賃是指具有融資性質和所有權轉移特點的設備租賃業務。即:出租人根據承租人所要求的規格、型號、性能等條件購入設備租賃給承租人,合同期內設備所有權屬於出租人,承租人只擁有使用權,合同期滿付清租金後,承租人有權按殘值購入設備,以擁有設備的所有權。
根據中國稅法的相關規定:對經批准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單位所從事的融資租賃業務,無論租賃的貨物的所有權是否轉讓給承租方,均按有關規定徵收營業稅,不徵收增值稅。其他單位從事的融資租賃業務,租賃的貨物的所有權轉讓給承租方,徵收增值稅,不徵收營業稅;租賃的貨物的所有權未轉讓給承租方,徵收營業稅,不徵收增值稅。
因此,公司可根據稅負負擔,有必要進行相應的稅務籌劃。
❷ 融資租賃行業"營改增"稅務籌劃的特點急求!!
營改增應該是針對8月1號發行的37號文。
財稅【2013】37號文規定,經中國人民銀行、商務部、銀監會批准從事融資租賃業務的試點納稅人提供有形動產融資租賃服務,以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包括殘值)扣除由出租方承擔的有形動產的貸款利息(包括外匯借款和人民幣借款利息)、關稅、進口環節消費稅、安裝費、保險費的余額為銷售額,即:不管新老合同,售後回租業務的本金和租息皆必須全額徵收增值稅,並要求於8月1日起開始執行。
這個意思就是售後回租過程中,融資租賃公司要開具本金加利息的增值稅發票於客戶,但在以前差額增值稅的情況下,客戶只需開立普通收據將設備賣於我司,我司將差額部分開票於客戶。37號文下來後,公司要開具全額增值稅票給客戶,這就要求客戶在出售賬上固定資產時也要開立設備凈值的增票。我們遇到的客戶中,大部分的營業范圍沒有設備買賣,而且稅所也大多不認同我們再當月開回去抵扣的做法,所以稅所會很反感,很難突破。還有很多客戶根本不願意開票,一則之前做賬不規范,二則這部分金額會納入銷售額,稅所會注意,三要承擔一部分稅額。但如果不開票,租賃公司承擔的稅賦就太恐怖了。
之前營業稅的時候,融資租賃屬於營業稅-金融保險業,現在融資租賃現在都是17%的增值稅。
樓上答主已經答的很詳細。在此補充幾點自己的感受:
1、營改增對融資租賃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負面作用。於我而言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在今年8月規定出台以後,我們擔保公司和租賃公司的合作基本停滯了。「 根據獲得的一份金融租賃公司行業統計數據顯示, 當前售後回租占據金融租賃公司、外商融資租賃公司和內資試點融資租賃公司三類融資租賃公司業務的70%,而這些年直租比例一直在下降,根據2013年上半年統計數據顯示,20家金融租賃公司租賃投放金額為2307億元,其中直租項目投放金額只有377億元,直租投放金額佔比只有16%。 內資租賃和外資租賃佔比相仿。可見營改增對整個租賃業務沖擊巨大。 」
2、關於我國目前的融資租賃公司的具體納稅細節, 由於我在八月以後就沒有接到過新的融資租賃業務,也就缺乏機會就該問題很細致的同租賃業的朋友探討。該問題不敢瞎回答,見諒。
3、營改增以後租賃業務被沖擊的原因:
我的理解,售後回租業務其實是一種以機器設備為抵押物而進行的中長期融資活動。其操作模式是企業將自己已有的設備賣給租賃公司(簽訂資產轉讓合同),然後租賃公司再將該套設備租給企業繼續生產,企業按期付租金,每期租金中都包含一定本金和利息。租金付齊後,依據資產轉讓合同企業再拿回設備產權。
因此,營改增對租賃公司而言最大的麻煩在於:原先租賃公司只需要按營業額(總租金收入-設備購入及處置的實際成本)繳納營業稅即可,但現在卻必須按全額繳納增值稅。理論上說,租賃公司從企業手裡買入設備時,租賃公司應當取得企業的進項稅發票,每期租金收取以後向企業開具銷項稅發票,最後銷項減進項,繳納增值稅。問題是現在企業無法(或不願意)開給租賃公司進項稅發票,那就意味著租賃公司沒有可抵扣項,原先差額營業稅陡增為17%的全額銷項稅。而實際上,租賃公司的租金收入按平息計算,也就每年10到15個點左右,如果不以財務顧問費、管理費等名義預先把這部分超出的稅負收回來,那售後回租業務就徹底成了賠本買賣。畢竟企業的融資成本承受力是有限的,對於租賃公司而言,這就是個兩難選擇。
對於營改增以後售後回租業務要怎麼繼續的問題,行業內一直討論很多,個人也曾陸陸續續關注過一些。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首先是覺得回租業務不可能完全停掉,畢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比如上海、安徽等地就在8、9月份陸續出台了辦法,將融資租賃營改增以後多出來的稅負,由財政出資返還,但具體怎麼返、什麼時候返、因承租人無法開出進項稅發票的怎麼處理,我沒有做細致了解,但地方政府的整體思路肯定是不會讓融資租賃公司出現大規模關停。其次,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融資租賃行業的不規范操作還將繼續擴大,聽說(聽朋友轉述,未經證實)有的租賃公司已經開始採用一種策略,即售後回租簽合同,但不執行、不履約、不出發票、不辦任何登記手續,這樣的確會規避很多稅負問題,但隨之而來的必將是企業違約以後租賃公司無力追索的痛苦;第三,37號文的出台,並不是因為決策者不懂租賃,正相反,我願意相信政策制定者比大多數租賃從業者更清醒。售後回租說白了就是一種變相貸款,而且標的還是變現率極差的機器設備或部分不動產,更重要的是由於租賃的特殊性,連抵押登記也無法辦理,在操作過程中極容易出現一套設備重復抵押貸款的案例。對於國家而言,「回租」在法律上是符合融資租賃法律規范的。但這種經營方式並沒有增加稅源和就業。完全違背稅務部門給融資租賃行業「優惠政策」的初衷。因此,決策者用這種方式,其實是在引導租賃公司從事能增加稅源和就業的「直租」業務上去。目的就是:要做增加稅源業務,可以享受原來政策。若做非增加稅源的「貸款業務」就要承擔高額稅負。
如有幫助請採納。
❸ 融資租賃公司需要什麼科目
融資租賃公司需要的科目主要包括財務會計、風險管理、資產管理。
財務會計科目: 資產類: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應收賬款等,用於記錄公司的各類資產情況。 負債類:如應付賬款、長期借款等,反映公司的負債狀況。 損益類:包括利息收入、手續費收入、運營成本等,用於核算公司的經營成果。
風險管理科目: 風險識別:識別融資租賃業務中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 風險評估: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評估,確定其可能性和影響程度。 風險控制:制定並實施風險控制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影響。 風險監測:持續監測風險狀況,確保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資產管理科目: 租賃項目管理:涉及租賃資產的購置、租賃合同的簽訂與執行等環節。 資產折舊管理:根據相關規定對租賃資產進行折舊處理,確保資產價值的准確反映。 維護保養管理:對租賃資產進行定期的維護保養,確保其正常運行和延長使用壽命。
此外,融資租賃公司還可能涉及法律法規、稅務籌劃、信息技術等相關科目,這些科目對於公司的合規運營、稅務優化以及信息技術支持等方面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❹ 融資租賃公司需要什麼科目
融資租賃公司需要的科目主要包括:財務會計、風險管理、資產管理等。
以下是對這些科目的詳細解釋:
財務會計科目
融資租賃公司作為金融服務企業,其財務會計科目至關重要。這包括資產類科目,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應收賬款等;負債類科目,如應付賬款、長期借款等;以及損益類科目,如利息收入、手續費收入、運營成本等。這些科目用於准確記錄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風險管理科目
風險管理是融資租賃公司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風險管理科目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和風險監測等子科目。通過風險管理,融資租賃公司可以更好地識別潛在風險並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保障業務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資產管理科目
資產管理是融資租賃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涉及租賃資產的購置、運營、維護和處置等環節。因此,資產管理科目包括租賃項目管理、資產折舊管理、維護保養管理等。良好的資產管理能夠確保租賃資產的有效利用和增值,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除了以上主要科目外,融資租賃公司還可能涉及其他相關科目,如法律法規、稅務籌劃、信息技術等。這些科目對於提升公司的整體運營效率和業務水平同樣重要。通過學習和掌握這些科目,融資租賃公司可以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提高服務質量和競爭力。
❺ 會計上的融資租賃是不是要進行納稅調整
在會計學領域,融資租賃是一個復雜但普遍存在的概念。對於出租方而言,融資租賃活動的確需遵循一定的稅務規定。例如,銀行或特定政府部門的批准可能成為租賃協議生效的前置條件。然而,對於承租方而言,稅務調整的必要性則更為微妙。
通常情況下,承租方在進行融資租賃時,稅務調整並非強制性要求。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承租方可以忽視潛在的稅務影響。在實際操作中,承租方應當綜合考慮融資租賃合同條款、稅法規定以及公司財務策略,以確保稅務合規性。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的稅務咨詢雖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但其性質並非正式的法律依據。因此,對於融資租賃中的稅務問題,建議承租方在制定策略時,充分考慮與當地稅務部門進行溝通,以獲取更為具體和適用的指導。通過這種直接的溝通渠道,承租方能夠獲得更為個性化的稅務建議,從而在遵守法規的同時,優化稅務籌劃。
總的來說,融資租賃的稅務處理並非簡單地遵循一套固定的規則。無論是出租方還是承租方,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對,同時充分利用專業稅務咨詢和與稅務部門的互動,以確保稅務合規性和優化稅務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