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財經大學的歷屆英才
學術界 姓名 現職/原職 嚴濟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第一批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楊紀琬 中國社會主義會計制度的奠基人、中國注冊會計師制度重建和恢復的創始人 曹沛霖 政治學家、復旦大學首席教授、中國政治學理論博士點最早的3位博士生導師之一 庄福齡 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榮譽教授 婁爾行 中國當代最有影響的會計學家之一、中國會計學博士點最早的2位博士生導師之一 褚葆一 經濟學家、中國世界經濟學研究領域的「泰斗」級人物(北錢南褚),早年留學歐洲 曹立瀛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上海財經大學財政學奠基人之一,文學修養深厚,並懂六門外語 魏潤泉 中國國際保險的創始人之一、中國第一張遠洋保險單的設計者 鄧偉志 社會學家、中國民主促進會副主席、中國社會學會顧問 蔡馥生 中國老一輩經濟學家、原中共中央華南分局財經委員會主任兼南方人民銀行總經理 王菊珍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得者,有「世界鎢電極女皇」美譽 李慎之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美國研究所所長,曾任周恩來外交秘書 裘元倫 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批學部委員、歐洲研究所所長、中國歐洲學會會長 李揚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副院長,在復旦大學讀研期間曾到上財學習一年 袁恩楨 俄羅斯社會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經濟學會會長 葉萬安 台灣著名經濟學家、財政系統骨幹人物,積極主張祖國統一 賈康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碩士第一年在上財學習基礎課 崔振龍 審計署審計科研所所長、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 談敏 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會長、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張仲禮 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華盛頓大學博士,學術代表作《中國紳士研究》 張為國 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首位中國理事、中國證監會首席會計師、博士 許毅 杜克大學學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研究員 何黛鳳 威廉與瑪麗學院學者、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博士 梅建平 紐約大學學者、普林斯頓大學博士 白燕 羅徹斯特大學學者、明尼蘇達大學博士 謝碧琴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學者、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 滕斌聖 喬治·華盛頓大學學者、長江商學院副院長 陳世敏 喬治亞大學博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教務長 羅耀 多倫多大學學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 戈維莉 華盛頓大學學者、密歇根大學博士、華盛頓大學講席教授,她的研究論文全部發表於會計研究的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包括The Accounting Review、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等。 施建淮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學者、大阪大學博士 張際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學者、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博士 白鋼 復旦大學學者、思想史研究中心秘書長、柏林自由大學博士,全世界掌握古典語言最多的學者 顧鈺民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費方域 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院執行院長、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 朱國璋 台灣大學學者,早期台灣最權威的會計學者,朱家驊之子 劉肖紅 香港大學學者、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夏大慰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教授、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院長 周旺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香港科技大學數學博士 孫滌 中國留美經濟學會會長、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中國建設銀行首席戰略顧問 葉品樵 廈門大學黨委書記 史柳寶 蘭州大學副校長 文化界 姓名 現職/原職 王志莘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奠基人之一、原中國銀行學會理事長、中國證券市場建設的先行者 周森 中國三峽畫院院長、中華慈善總會榮譽副會長、中國公益事業促進會副會長 瞿鳳起 中國清代著名的四大藏書樓之一鐵琴銅劍樓第五代主人 高曉聲 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全國委員會委員 秦瘦鷗 作家、翻譯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秋海棠》、譯著《茶花女》 梅汝愷 作家、翻譯家、中國翻譯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4年獲波蘭國家文化藝術金質獎章 王艮仲 中國民主建國會顧問、國務院參事、有「浦東王」美譽 沈祖棻 中國現當代最優秀的詞人、詩人、文學家、文論家、著名學者,有「當代李清照」美譽 徐慰曾 不列顛網路全書國際中文版主編、中國韜奮出版獎獲得者 洪貴仁 中印友好的搭橋人之一、印中經濟社會與文化合作協會副主席 郁重今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西泠五老之一 沈叔羊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學者,沈鈞儒之子 楊蔭瀏 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所長 葉元章 中華詩詞學會發起人、中華詩詞雜志社顧問 周洪立 中國出版集團副總經理 宗寒 求是雜志社編審、經濟部主任 馮士能 解放日報社黨委書記、副總編輯、中國報業協會副會長 張啟承 文匯報社黨委書記、總編輯、上海市新聞學會會長 樂勝利 新民晚報社總經理、上海大劇院創始總經理、上海音樂廳總經理、上海文化廣場總經理 鈕也仿 每日經濟新聞報社社長 崔燮鈞 上海證券報總經理 黨政界 姓名 現職/原職 朱學范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主席、中國紅十字會名譽會長 王茂林 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湖南省委書記、山西省委書記 胡康生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 馬純古 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副書記、上海市委副書記 許滌新 國家工商管理局局長、中國科學院首批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張塞 國家統計局局長、中國統計學會會長、中國國情研究會會長 殷介炎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高尚全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辦公室主任 孫志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博士 王一平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黨組成員、秘書長、國務院參事 孫小系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 陳秉權 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 鄭家亨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中國統計學會顧問 邵宗明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中國統計學會常務副會長 許憲春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博士 甘祠森 監察部部長助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秘書長 鄭京平 國家統計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鮮祖德 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中國統計學會副會長、博士 張偉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博士 趙素萍 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胡延照 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張逢雨 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盧聲道 青海省委副書記、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王錄生 貴州省政協副主席 周太彤 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政協黨組副書記 孫菊生 江西省政協副主席 金雲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副書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 朴憲永 朝鮮副首相兼外交部長 徐柏園 台灣「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行長 張建邦 台灣「交通部」部長 張文伯 台灣「司法部」常務副部長 王漱芳 陸軍中將 工商界 姓名 現職/原職 尉文淵 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設計者和創建者 姜建清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中國銀行業協會會長、博士 王炯 中國中信集團總經理 李祥瑞 交通銀行重建和恢復的首任董事長、上海證券交易所首任理事長 田惠宇 招商銀行行長 庄曉天 浦東發展銀行創始董事長、上海銀行創始董事長、上海市副市長 張心洽 中央投資公司董事長,台灣首位開發銀行家,曾國藩之曾外孫 彭湖 銀行家,斯坦福大學碩士,長女彭佩雲(國務委員),長婿王漢斌(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裴靜之 浦東發展銀行行長 曹江林 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 王琴芳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副總經理 顧越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副總經理 趙福俊 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周慶祖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總經濟師 孫璀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總會計師 吳志尚 寶鋼集團總經濟師 張新生 百聯集團創始董事長 呂永傑光明食品集團董事長周有道 上海國際集團創始董事長、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創始董事長 徐建國 上海電氣集團董事長、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根林 上海汽車集團副總經理 曹耳東 上海浦東發展集團董事長 朱匡宇 上海紡織集團董事長,國務院原總理朱鎔基之侄 王運丹 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寧黎明 上海銀行董事長 鄭雄偉 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執行主席 徐剛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總經理 白文華 上海地產集團總裁 龔浩成 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 馮國榮 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王益民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海通證券監事長、東方證券董事長 徐浩明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 陳有安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金霞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涌金集團董事長 劉波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錢文揮 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建平 浦銀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桂水發 匯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祺珩 德勤中國副主席、財政部會計准則委員會委員 胡少先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財政部會計准則委員會委員 湯雲為 大華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財政部會計准則委員會委員、美國會計學會傑出訪問學者、博士 周忠惠 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總經理、證監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會計學博士 李德淵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總經理 陳萍 安邦保險集團總經理 張興 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蔡曉虹 中美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力 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孫持平 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偉良 英大泰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良 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曹亮 通用電氣公司董事總經理 婁剛 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大學期間,婁剛分秒必爭,以優秀成績完成國際金融、計算機軟體、ACCA(自學)三個專業的學習,並出色地擔任學校藝術團團長、學生會部長。畢業後的第一個十年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婁剛一直保持著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的狀態,十年之後成長為國際頂尖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婁剛謙遜地表示:「我屬於比較努力的,我的師兄師姐又比我還努力呢。」並稱贊一些新一代年輕人「他們不光能吃苦,他們的人生觀、工作態度、學習能力還有謙遜的程度,都很讓人贊賞。」 陳慶 渣打銀行董事總經理、中國最年輕的私人銀行家 貝多廣 摩根大通銀行董事總經理、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博士 關達昌 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 俞建國 光明律師事務所主任、中國最佳管理合夥人律師 費虎辰 麥肯錫公司全球副董事合夥人、統計學博士 張勇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運營官 王榮 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合夥人、博士
『貳』 40歲喪夫繼承70億遺產,12年後資產翻倍,最神秘女首富是誰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相互致意……」
『叄』 涌金系的落寞謝幕
2012年12月20日,作為涌金系最重要的上市金融股權資產之一的國金證券完成30億定增項目。魏東遺孀陳金霞雖仍為控股股東,但股權已遭稀釋,控股比例由43.25%下降為33.27%。這也意味著涌金系正在逐漸脫離金融行業。
2013年1月,隨著王晉勇請辭國金證券副董事長,這意味著魏東挖過來的舊部重臣已全部走完,國金證券雖未易主,但「涌金系」的影響力已在逐步弱化。
『肆』 劉革新的公司
四川科倫實業集團是一家以大容量注射劑生產為主的現代化制葯企業。自1996年成立以來,已形成包括葯品生產、葯用包裝、葯品流通、葯物研究等十六家下屬企業的縱向一體化產業構架和高度集約化的產品結構體系。已形成了包括原料葯、片劑、膠囊劑、顆粒劑、輸液劑、粉針劑、凍乾粉針、中葯飲片等在內的近800個品種、超過1000個規格的醫葯產品體系,其中輸液制劑產品80多個品種、200多個規格,2004年集團輸液產銷量突破10億瓶大關,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業輸液製造商。
富豪
劉革新持股市值達到了71.88億元,名列富豪榜首位
持股市值71.88億元
醫葯行業作為防禦板塊的代表,在熊市的時候往往會受到更多資金的關注,而科倫葯業正是其中的代表公司。
10年12月27日,科倫葯業的股價收於57.71元,與年初相比大幅增長了33.74%,從股價走勢來看,完全看不出一點熊市的痕跡,公司實際控制人劉革新的持股市值逆市狂飆,從2011年底的53.75億元,大幅增加到了71.88億元,他也成為了持股市值唯一一個突破70億元大關的四川富豪。
2012年以來,科倫葯業資本運作的動作不斷,2億增資控股葯企青山利康,利用現有優勢向腹膜透析液等腎病治療領域拓展,還有在哈薩克成立合資公司,加大在國外市場的大輸液業務份額。從三季報的情況來看,公司前三季繼續保持了營收和凈利潤的穩步增長。
{第二劉永好}
持股市值47.86億元
作為新希望的掌門人,劉永好很遺憾地將榜首的位置讓與他人。
雖然在2011年底完成了對山東六和集團的資產整合重組,但新希望卻遭遇了行業的低迷。
收購六和集團後,公司飼料、養殖、屠宰業務產能大幅增長,飼料產能、銷量位居全國第一,飼料、畜禽養殖、屠宰加工三項業務形成較好配合,但由於面臨原料成本上漲和下游養殖盈利低迷擠壓,行業銷量增速和單位盈利將呈回落趨勢,三季度,雖然新希望的營業收入有所增加,但凈利潤卻大幅下降了29.3%。
這成為了導致新希望股價持續下跌的主要原因,新希望的股價大跌了27.93%,使劉永好的持股市值從2011年底的66.41億元,下降至今年底的47.86億元。
{第三賀正剛}
持股市值42.69億元
和邦股份是7月才登陸上交所的,這也是和邦股份第二度沖擊上市。
和邦股份的成功上市,讓公司實際控制人賀正剛一夜之間就成為了億萬富翁。上市之初,賀正剛持有上市公司大股東和邦投資集團66.7%的股份,並且還直接持有和邦股份3126萬股,上市之後賀正剛的持股市值就已經超過了30億元。
12月初,和邦股份發布公告稱,和邦集團的股東楊素華已將所持有的公司股權32.3%,轉讓給公司股東賀正剛,至此賀正剛擁有和邦集團99%的股權,持股市值再度提升,在年末突破了4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和邦股份的原始股東之中,還有大名鼎鼎的餐飲企業海底撈。上市之前,海底撈持有和邦股份200萬股,這部分股權的價值也接近3000萬元了。
上榜富豪 持股市值增加55億
根據記者統計,12年12月27日,上榜的四川富豪共有50人,涉及的四川本地上市公司共有46家。
從上榜富豪的總體形勢來看,由於市場不好,雖然經過12月的拉升,年線重新收陽,但很多個股的股價在年內都出現了大幅下跌,因此上榜的富豪中,有大約三分之二的人持股市值與2011年相比都有減少。
不過從持股市值總數來看,上榜的63位富豪,持股市值總計達到了554.19億元,與2011年相比,增加了55.74億元。
在市場出現下跌的情況下,四川富豪的持股市值反而大幅增加,這得歸功於IPO的造富效應。整個2012年,四川一共有三家公司上市,分別是和邦股份、明星電纜以及紅旗連鎖,成功上市也讓這三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財富大增。截至年底,賀正剛、李廣元、曹世如的持股市值就高達79.26億元。
若是只計算連續兩年都上榜的四川富豪,那他們到2012年底的持股市值,與2011年底相比減少了13億元。
除了持股市值總數的變化,四川上市公司財富榜最大的變化就是榜首易主。
由於本榜單只統計實際控制人對所在上市公司的持股,因此股價大漲的科倫葯業實際控制人劉革新,成功反超新希望的實際控制人劉永好,榮登榜首。
雖然劉永好僅名列第二,但如果算上女兒劉暢以及妻子李巍的持股市值,以及劉永好在其他領域的投資,劉永好家族依然是當之無愧的四川首富。
IPO的造富效應最直接體現在和邦股份的實際控制人賀正剛身上。和邦股份7月上市,在12月完成了控股公司的股權劃撥之後,賀正剛的持股市值已經達到了42.7億元,成為第三位持股市值超過40億元的四川富豪。
漲幅王 國金證券陳金霞身家漲五成
股市在2012年起伏跌宕,各家公司的股價也有完全不同的表現,因此各家富豪的持股市值每天都隨著股價的波動而變化,有人手中的財富能夠在一年之內上漲近五成,也有人的持股市值一年時間跌去了三成。
國金證券漲幅笑傲群雄
很長一段時間,國金證券實際控制人陳金霞的持股市值,一直名列四川上市公司富豪榜的第三位,最終只是因為賀正剛擁有了和邦集團99%的股權,持股數量大漲,才在年末的排名中將陳金霞擠到了第四位。
盡管如此,在富豪排名中,陳金霞有一個數據卻是排在所有川股富豪之首,那就是持股市值的增幅。
國金證券的走勢可以用大起大落來形容,今年上半年,國金證券的股價隨著券商股一起走牛,半年的漲幅超過了50%,但在之後的兩個月時間里,股價一落千丈,最低時僅10.1元,幾乎快回到年初啟動時的價位了。但在8月27日見底之後,國金證券成為了券商龍頭,再度拉出一波超過60%的上漲直到年末。
12年12月27日,國金證券的股價以來上漲了59.57%,也讓陳金霞的持股市值從2011年底的21.15億元,大幅飆升到了33.75億元,她也成為富豪榜中唯一一位漲幅超過50%的富豪。
持股市值漲幅緊隨陳金霞之後的是通威股份的實際控制人劉漢元。
通威股份重歸成長路徑,經受住了上下游壓力,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增幅都在20%以上。公司股價曾兩度暴漲。7月的時候,受通威集團全額認購公司增發消息刺激,通威股份一度飆升50%;12月初,大盤見底,隨著對未來行業政策的預期,通威股份13個交易日上漲了33%。
截至年末,通威股份一年的漲幅達到了34.89%,劉漢元的持股市值也從去年年底的15.07億元,大幅增長到了20.33億元。
名列財富榜榜首的劉革新,他以33.74%的漲幅躋身漲幅的第三位。
2013年3月5日,《福布斯》雜志發布了2013年度全球富豪榜,全球1426位億萬富豪上榜,劉革新以凈資產14億美元位列第1031位。
『伍』 股權收購屬不屬於股改
不是,不一樣
『陸』 國金證券是國企嗎
1、國金證券是證券公司裡面不多的民營企業。實際控制人是湖南涌金集團的老闆陳金霞(魏東之妻,魏東於2008年去世)
2、長沙九芝堂、湖南涌金投資是涌金集團的子公司,兩者是一致行動人。
僅供參考!
『柒』 陳金霞的工作事業
1994年,北京涌金財經顧問公司成立。年僅27歲的魏東開始了他的資本市場生涯,「涌金系」啟程。上世紀90年代,涌金系主要以轉配股、法人股受讓、配售新股等方式積累資金;2000年左右,其借鑒VC的理念,投資孵化了一批高科技創業企業。從1996年起,涌金系在銀河動力、中寶股份、康賽集團(後更名天華股份)等公司法人股上,涌金系獲益頗豐。1999年12月,上海涌金受讓閩福發600萬配股,轉讓價每股4.5元,持股不過5個多月,至少有7000萬元落袋。另外,1999年到2000年,涌金系先後參與過三九醫葯、絲綢股份、首旅股份、誠志股份和茉織華等新股發行中獲新股配售,持有到期後悉數沽出,獲利豐厚。
1999年,涌金系以1.8億元注冊資金成立湖南涌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湖南涌金」),並成立了北京知金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知金科技」)。
巴曙松、王文強所著《涌金繫上岸》一文指出,2002年是涌金系重要的分水嶺。2002年1月23日,湖南涌金並購長沙九芝堂集團,並控制了九芝堂
九芝堂集團及九芝堂其後也成為涌金系資本運作的重要平台。以九芝堂為平台,涌金系還不斷通過增持,成為千金葯業的第二大股東。2005年在券商業低迷時,涌金系通過多家旗下公司控股了成都證券,並更名為國金證券,隨後成功借殼成都建投上市。此外,涌金系還參股雲南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涌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位列第一大股東雲南省財政廳(持股25%)之後,持有24.5%的股份,第三大股東上海納米創業投資公司持股23%,由於上海納米75%的股權為魏東擁有。由此,雲南信託的控制權實際掌握在涌金系的手裡。
根據2006年10月國金證券借殼S成建投時的《收購報告書(摘要)》,魏東控制的企業包括:1.涌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2億元,魏東持有70%的股權;2.上海納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3億元,魏東持有75%的股權;3.知金科技,注冊資本金1.5億元,涌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其45%的股權,魏東持有其40%的股權;4.雲南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4億元,(2006年10月)所管理的各類資產總額20多億元,涌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其24.5%的股權,上海納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其23%的股權;5.國金證券;6.九芝堂。另外,湖南涌金持有千金葯業17.32%的股權,知金科技、魏東曾分別持有青島軟控5.98%、3.17%的股權,後經過減持,截至2007年11月27日收盤,魏東和知金科技還持有青島軟控4.92%的股份。 2008年6月「涌金系」新任掌門終於確定,魏東妻子陳金霞將通過遺產繼承獲得魏東持有的湖南涌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66.5%股權,以及長沙九芝堂(集團)有限公司26.93%股權,相應地,涌金系旗下部分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將變更。2008年6月23日,魏東實際控制的國金證券、九芝堂同時發布收購報告書摘要披露,因魏東去世,其擁有的湖南涌金66.5%股權,以及九芝堂集團26.93%股權,該部分遺產依法應由魏東第一順序繼承人共同繼承。公告指出,經各法定繼承人協商一致,決定由魏東配偶陳金霞一人繼承其股東資格及全部股權,其他人放棄相應的資格及股權。
因為這次遺產繼承,原由魏東實際控制的國金證券、九芝堂的實際控制人也將發生變更。收購完成後,陳金霞通過湖南涌金及九芝堂集團合計持有國金證券21628.19萬股,占國金證券總股本比例43.25%;通過九芝堂集團持有九芝堂12009.07萬股,佔九芝堂總股本比例為40.35%。 同時,陳金霞將通過湖南涌金持有千金葯業3142.14萬股,佔千金葯業總股本比例為17.32%。
另外,陳金霞本人持有上海匯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45%股權,該公司主營業務為實業投資,注冊地在上海,陳金霞擔任公司監事。陳金霞通過上海匯能持有廣匯股份10798.14萬股,占廣匯股份總股本比例為12.47%。以2008年6月20日的收盤價格計算,上述上市公司股權相對應的市值總計約130億元。
本次繼承完成後,陳金霞在境內、境外其他上市公司擁有權益的股份達到或超過該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的情況如下:
1、通過九芝堂集團持有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000989,股票簡稱「九芝堂」)股份12009.07萬股,佔九芝堂總股本比例為40.35%;
2、通過湖南涌金持有株洲千金葯業股份有限公司(600479,股票簡稱「千金葯業」)股份3142.14萬股,佔千金葯業總股本比例為17.32%;
3、通過上海匯能持有新疆廣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600256,股票簡稱「廣匯股份」)10798.14萬股,占廣匯股份總股本比例為12.47%。 陳金霞的丈夫魏東出生於湖南,中央財經大學碩士。 魏東1994年成立北京涌金財經顧問公司,早先從事財經咨詢 業務。2002年收購了「九芝堂」後,魏東將涌金集團由投資公司向實業公司轉型,並計劃5年內使「九芝堂」的年銷售額超過30億元。
「2007胡潤百富榜」第148名的年輕富豪在金融界叱吒風雲,成功玩轉資本市場。2008年4月29日意外辭世。
2012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單,陳金霞以71.8億元排第87位。
作為魏東的妻子,陳金霞永遠無法忘記發生在2008年4月29日的那一幕。當天下午4時10分,傳言患有抑鬱症的魏東突然跳下陽台。被業界稱作中國「系類家族企業」最後一棵大樹的涌金集團董事長魏東,匆匆結束了41歲的人生。
據媒體報道,魏東掌管的「涌金系」擁有200多億的資產,正如日中天的他突然自殺離世,致使涌金擴張過程中原本不明朗的種種非議集中爆發出來。有人因此懷疑:魏東自殺之前是否因為收購國金證券和借殼上市中的問題而受到相關部門調查?九芝堂重組中是否存在國資流失問題?業內也有傳言稱,魏東與被拘捕的國開行前副行長王益有牽連。
當然,人們最關心的還是,魏東死後誰將接手龐大的「涌金系」。
謎底終於揭曉。國金證券的一紙公告,把魏東的遺孀陳金霞從幕後推到了台前。國金證券公告稱,該公司於2009年1月7日收到中國證監會《關於核准陳金霞證券公司實際控制人資格的批復》。同時,陳金霞關於國金證券收購報告書及豁免要約收購申請尚在中國證監會審核過程中。
由此,「涌金系」進入陳金霞時代。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標志著「涌金系」已度過「最困難時期」。
一位長期跟蹤事件進展的人士認為,陳金霞接手「涌金系」在魏東辭世後不久便已達成了一致。
魏東死後的第三天,陳金霞公布了丈夫的遺書。遺書中,魏東寫道:「小陳,你重擔在肩」,這似乎暗示了陳金霞即將接掌「涌金系」。到2008年6月23日,陳金霞接管涌金的局面已基本確定。當日,由涌金控股的國金證券與九芝堂同時發布公告稱,因公司原實際控制人魏東先生辭世,魏東擁有的湖南涌金66.5%股權,以及九芝堂集團26.93%股權,依法應由其第一順序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共同繼承。經各法定繼承人協商,一致決定由魏東配偶陳金霞女士一人繼承其股東資格及全部股權。 熟悉資本運作的人都知道,魏東、陳金霞夫婦曾在資本市場上多次上演「左手倒右手」的好戲。有知情人士指出,在過去的10年裡,陳金霞在魏東的資本運作中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
1999年9月,以魏東為法人代表的上海涌金實業有限公司,以及魏東、劉明兩個自然人股東成立湖南涌金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8000萬元,持股比例分別為45%、35%和20%。
2001年2月,陳金霞等被接納為湖南涌金的新股東。在湖南涌金的這次股權結構變化中,魏東將其原來所持35%股權全部轉讓給了其妻陳金霞,轉讓價為2800萬元。2002年1月,「涌金系」旗下湖南涌金和上海錢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杭州五環實業有限公司對九芝堂集團展開了100%國有股權的收購,並成為千金葯業第二大股東。同年,陳金霞將所持湖南涌金股權又轉讓給魏東。
魏東、陳金霞夫妻聯手玩的這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股權轉換,在業內人士看來並不神秘。簡單地說,就是在公司准備實施收購期間,為了避免股權過於集中,魏東把自然人股權轉給陳金霞。而當公司完成收購之後,為了確保股東地位,取得絕對控股權,陳金霞再將股權倒給魏東。一位業內人士評論說,「他們使用的是金融界非常普遍的障眼法。」也正是有了夫妻間的通力合作,「涌金系」在十年內涉足金融、葯品、高科技等多個行業,積累了數百億的資產。
不過,對於陳金霞的真正實力,一位與魏東熟悉的人士也表示了擔憂。「陳金霞確實起了不少作用,但她最多隻是魏東的得力助手。魏東才是涌金系的核心資源,離開了他,涌金系的無形資產就失去了不少,陳金霞很難繼承魏東的人脈關系和社會資源」。 通過公開資料可查到的關於陳金霞的個人信息極為有限,這點與魏東非常相似。在公眾面前,陳金霞顯得格外低調。
陳金霞,上海人,1968年出生。本科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有資料顯示,她曾在中國人民大學讀在職研究生期間師從著名教授吳曉求。陳金霞曾先後在安達信 (企業)咨詢有限公司以及魏東老單位——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中經開)從事會計工作。「魏東和陳金霞應該相識於中經開,婚後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北京。」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陳金霞還是比較有能力的,涌金擴張的前期做了很多工作,但她一般不會走上前台。」
像魏東一樣,陳金霞也從未接受媒體專訪,從未在公開場合演講,記者甚至找不到一張她在公開場合的照片。但她樂善好施、廣結善緣之名,在圈子裡廣為流傳。
魏東過世之後,陳金霞個人的慈善活動也時有報道。據上海科技館相關人士透露,「陳金霞告訴我們,她在少年時期讀過一本關於居里夫人的書,隨後產生了成為『中國的居里夫人』的夢想,但是她成年後感到離夢想越來越遠,就選擇了通過捐贈上海科技館的方式來圓夢,並希望當一名科技館的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