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職投行】投行需要什麼樣的人 詳細
在仔細研讀、消化和吸收後,他需要分析出這些新聞將如何影響客戶投資 組合(Portfolio Holdings)中內的資產,將自己對信息容的領悟與見解傳遞給客戶。 投資銀行家常常是每周平均工作50 到90 小時、不分晝夜、黑白顛倒的生活。所以一旦進入 這一行,你就必須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高度自律,做好長期奮斗的心理准備,調整自己的生 活節奏,盡最大努力獲得學習經驗,保持堅持不懈的專業精神。 工作人士的觀點: 自去年第 4 季度開始,中國企業的海外公開發行成為全球焦點。2003 年,中國人壽成為全球 IPO 集資額最大的公司。今年,市場也預計中國大陸的公司在海外籌集約150 億美元。隨著 越來越多的上市活動,投資銀行更是忙得不可開交,不少投資銀行都表示要增加人手。根 據人力顧問公司 Hudson 的調查,有超過一半的金融界企業都打算在 4 月至 6 月擴充人手,但 投資銀行最需要的是什麼人呢?讓我們先來看看業內人士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在Hudson 任職銀行及財務招聘組長的卓東櫻說:
2. 【求職投行】投行需要什麼樣的人 詳細�0�3
在仔細研讀、消化和吸收後,他需要分析出這些新聞將如何影響客戶投資 組合(Portfolio Holdings)中的資產,將自己對信息的領悟與見解傳遞給客戶。 投資銀行家常常是每周平均工作50 到90 小時、不分晝夜、黑白顛倒的生活。所以一旦進入 這一行,你就必須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高度自律,做好長期奮斗的心理准備,調整自己的生 活節奏,盡最大努力獲得學習經驗,保持堅持不懈的專業精神。 工作人士的觀點: 自去年第 4 季度開始,中國企業的海外公開發行成為全球焦點。2003 年,中國人壽成為全球 IPO 集資額最大的公司。今年,市場也預計中國大陸的公司在海外籌集約150 億美元。隨著 越來越多的上市活動,投資銀行更是忙得不可開交,不少投資銀行都表示要增加人手。根 據人力顧問公司 Hudson 的調查,有超過一半的金融界企業都打算在 4 月至 6 月擴充人手,但 投資銀行最需要的是什麼人呢?讓我們先來看看業內人士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在Hudson 任職銀行及財務招聘組長的卓東櫻說:�6�7�6�7現在投資銀行最渴求有豐富經驗而又 懂中國國情的人,能說普通話當然最好,但對中國的國情及企業的了解也非常重要。所以 ,海歸派和香港人在這方面都有優勢。 摩根斯坦利的副總裁,負責亞洲人力資源調配的韋文翰說,投資銀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 職者要有好的學業成績,因為成績代表一個人學習的能力及潛質。由於中國商科畢業生比 比皆是,一個MBA 學位也逐漸變成必需了。 不過,他提到中國的學生有一個通病,就是只著重學習的表現。可惜,擁有一張滿分的成 績表,並不代表一個人能成為出色的銀行家,一份均衡的簡歷才是銀行最想看到的。 投資銀行是充滿競爭的行業,能力、熱誠及目標當然重要,但創造力及忍耐也是不可缺少 的。除了學業上有好表現,投資銀行也喜歡一些也在其它方面有成就的人,例如音樂,藝 術或體育。一個有才華的人,代表他是一個充滿熱誠的人,這種熱誠往往能夠在事業上幫 助他們。 在投資銀行工作了七年多,現於香港ING 擔任地產分析員的李智穎是這么認為的:希望加入 投資銀行的人,要有心理准備這將會是一份競爭及壓力均非常大工作。每天至少要工作12 小時,除了要對自己負責的行業及公司有很深入的認識外,也要掌握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 ,因為每一件看似簡單的事件,每一個普通的數據都可能對地產業帶來重大的影響,而客 人就依靠你的判斷去做買賣。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行業,但也是一個很獎罰分明的行業。 5.2.投資銀行青睞哪些人才 a 強大的人際交往與領導才能 摩根斯坦利中國首席執行官竺稼先生曾形象地說:「我們希望所有的人都既能做『方』的 事情,也能做『圓』的事情。」可見,在各種情況下都能與客戶進行良好的溝通,並最終 解決問題的人相對容易進入投資銀行人才搜尋的視野。 b 出色的學習與邏輯思考能力 應屆畢業生獲得錄用後一般會從初級職位做起,如筆頭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量 和工作壓力相當可觀,如果不具備縝密的思維能力和快速採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很難適應 。日後如果能夠依然保持這種能力將可以游刃有餘應付激烈的競爭。 c 良好的基本素養和專業知識 頂級的金融機構一般並不對人才的專業背景進行限制。正如美國許多優秀的投資銀行家並 非金融學、經濟學出身,但是具備相當的金融知識,能夠熟練運用金融分析工具,具備很 強的分析能力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d 充沛的創造激情與工作能力 金融是智力產業,正如竺稼先生所言:「作為一個服務性行業,沒有高精尖的技術和機器 ,但要區別於其它公司並在競爭中取勝,最大的砝碼就是人才!」金融業務有時非常復雜 ,之前可能沒有人嘗試過,這就需要團隊成員具有足夠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e 飽滿的成功信念和制勝勇氣 金融業充滿了挑戰,在激烈而漫長的競爭過程中,必須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充足的信心 ,以及不畏艱難的勇氣。事實上,在正式進入任何一個國際知名金融機構之前,繁瑣的書 面申請程序和筆試、面試等活動已經將那些眼高手低、毛躁虛浮的人屏蔽在外了。 f 兼備全局意識與實干精神 金融業不需要誇誇其談的空想家,踏實肯干是任何一個階段必須保持的本色。初入頂尖金 融機構的人工作起點都很低,即使是MBA畢業生。但對於一個對未來有規劃的職業人來 說,起點正是學習的良機。和同事的談論,與客戶的商議,並非小事,你應當從中漸漸清 楚自己要做的是什麼,並在工作中對全局有一個思考和把握。 6. 南大人的競爭對手 6.1.競爭對手在哪裡 過去幾年,華爾街的頂級投行在大陸一般只招四個學校的學生:清華、北大、復旦、交大 。能去頂級投行的,都是牛人中的大牛。即使是北大,清華,復旦中的超級牛人,也不一 定有把握進這些地方。 而近兩年以來,隨著投行業務在中國的擴張和對人才搶奪的激烈加劇,情況則發生了一些 變化,這些頂級的投行開始在北大、清華、復旦之外的學校招兵買馬。雖然名額不多,但 是南大學生應該注意到這個趨勢。一方面南大有實力輸送這樣優秀的畢業生進入這類機構 。另一方面,投資銀行招收南京大學的學生也代表他們對南大的尊敬,從而帶來一種向企 業宣傳的作用。 其實光華、清華的畢業生也不是個個都這么好工作的,至少有一半的人最後只能找到四大 會計師事務所這樣的工作。而且,如果本科階段不是名校的,最好不要寄太大希望通過讀 研就能一步升天,許多國際大投行和海外名校非常看重本科資歷。當然,除非你特別優秀 上財vs 復旦: 上財是上海財經類專業學校里的Number One,但因為復旦利用名校優勢頻頻挖角,上財師 資有流失跡象。金融方面尚有戴國強坐鎮,經院新添田國強這位大牛,上財吹響反攻號角 :江湖傳言,上財金融投資方向肯定強於復旦,貨銀與國金方向嘛�6�7�6�7 但是還是要重審一點,國際投行對血統要求相當高,復旦的畢業生在進入國際投行時還是 或多或少佔有一些優勢的。我們的調查僅提供參考,是選擇上財還是復旦?還是要依照個 人實際情況而定。 在北京,除了選擇北京大學和清華之外,位處五道口的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具有很強的競爭 力。「五道口」是金融圈對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俗稱。再有中國人民大學的畢業生也 具有進入投行的資格。 6.2.競爭對手的優勢 當我們研究那些北大清華具備實力進入頂級投行的畢業生的面試經驗體會(簡稱「面經」 )時,幾乎能看到他們也曾經面試過最好的跨國咨詢公司。實際上,我們的競爭對手具有 的優勢,同我們進行管理咨詢行業研究時總結出來幾乎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們具有接觸GS (Goldman Sachs), DB(DEUTSCHE BANK)這樣的頂級投資銀行的機會。 1.地緣優勢 頂級投資銀行在中國的業務雖然范圍廣泛,但是他們在中國總部卻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 一線。因此在上述城市的名校畢業生在應聘方面可以搶占很大先機。這也是南大學生應聘 的劣勢之一。 2.英語優勢 投資銀行招人最重要的一點是應聘者必須具備非常skilled 的英語能力,口語要說得地道, 英語思維要敏捷。這從他們的面試過程中可以感覺出來,因此,如果你的英語不是很好, 建議首先要回去好好努力了。我們那些來自上海北京的對手,他們的生活環境非常國際化 ,同時從小就有很良好的英語教育條件,因此在英語能力方面要比我們強。 3. 職業化優勢 那些北京,上海的對手們,無一例外的具備在AA,PWC 這樣的大公司實習的經歷。這種經歷 也直接造就了他們後來的職業化潛力,這是一個軟優勢。因此,如果想在和他們的競爭中 占優,首先要擺脫自己的書生氣,廣泛接觸面向社會,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 4. 更寬的視野 我們的競爭對手大都在處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國際大城市。作為在學校的佼佼者,他們平時 所接觸的機會和平台更加能開拓他們的視野和增強他們的自信。與南京大學的同學相比, 他們能夠更加容易的接觸大公司,見識大場面、大人物。當他們說出自己曾在某家一家國 際銀行的同時,也許我們許多人是第一次聽說這家公司的名稱。 7.國內外投行簡介(詳見PDF 完整版) 7.1.國外 7.1.1.傳統投行 高盛(The Goldman Sachs Group) 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 & Co.,Inc.) 摩根?斯坦利?添惠(Morgan Stanley Dean Witter)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 美國嘉信理財公司(Charles Schwab & Co., Inc. ) 麥格理銀行集團 里昂證券(CLSA) 7.1.2.綜合性銀行投行業務 摩根大通(又叫JP 摩根,JP Morgan Chase& Co) 花旗集團(花旗環球金融有限公司)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7.2.國內投行 7.2.1.合資投行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銀國際、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 華歐國際證券、長江巴黎百富勤證券、高盛高華證券、海際大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2.2.證券公司 國泰君安、國信證券、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興業證券、西南證券、申銀萬國 證券、光大證券、湘財證券、香港大福證券集團有限公司 8.投行職業生涯 8.1.在投行的職業發展道路 首先,進入投資銀行的途徑通常有兩種:途徑之一,認識圈子中的人,有他人推薦或者介 紹;途徑之二,校園招聘。 從級別上來講,從低到高大致有這些層次: Analyst(分析員,一般國外名校本科畢業、或者國內名校本科\研究生畢業) Associate(經理,從分析員升任或從國外名校MBA 招聘) VP(副總裁,從經理升任) Director(董事,從VP 升任) Managing Director(董事總經理,從Director 升任)。 上述稱謂不同的銀行有所不同,但本質相通。一般來說,每一級別之間大致相差三年的工 作經驗,按資升級。越往上,人才在不同銀行之間的流動情況越普遍。從功能上來講,投 資銀行的人大致分為做客戶關系管理的和做業務實施的。前者一般相對應的級別比較高, 通常VP 和以上為主;後者雖然各級別的人都會做,但是主要工作集中在Analyst 到VP 這幾個 級別。 進入投資銀行業後,通常情況下,你應負責把你接受的每一個項目及時做好,無論是寫報 告、繪制電子表格、談生意、做研發還是制定工作計劃。然後,一旦有機會接觸客戶並參 與創造利潤,如果你能為公司談成生意,回報將相當豐厚。如果你已經成為高管(通常為 董事,董事總經理及更高層管理人員),你必須要承擔更多的風險。在這種職位上不能很 好地勝任工作的人,就要被迫離職。簡單而言,如果想做到Director 以上或者做客戶關系 管理,即拉業務為主,要麼你從底層爬上來,積聚了良好的專業素質、客戶服務經驗以及 廣闊的人脈,要麼是因為家庭的背景,或者行業的長期經驗和人脈。其它可能性不大。 8.2.投行職位介紹及能力要求 Trader 交易者,投行中最誘人的工作 Finance 就是把那些交易數據入賬核對 Tech 就是支持所有的系統,包括網管,DBA Research 就是定期得出一些不知道有沒有人看的報告 Sales 就是去那些大企業讓他們把錢給你管理 Hr 人力資源管理部門 投行目前在中國大陸的業務主要還不是front office 的交易,基本就是IPO, 或者resear ch 等back office 的工作,頂級的trader 中國人能做的很少,能做事務性的工作就很好了。 在歐美發達國家與地區,許多大學畢業生在剛進入投資銀行時都是從分析員做起。要想成 功地做好這個工作,必須具有特別的技能,如處理電子表格技能和思路清晰地分析問題, 接下來才有可能會成為高級經理。這需要同樣的技能,只是要求更高一些。在事業的中期 ,你的成功取決於你能否和客戶交流並順利做成交易的能力。同時,還要了解市場情況, 政治和宏觀經濟情況以及運作機制。投資銀行的一些工作要求很強的數學功底。如果你數 學很好,不妨考慮在理工類學科中再拿一個更高的學位(如隨機演算和微分方程學),然 後繼續在財務分析和股票評估等學科中選修幾門更深的課程,最後在華爾街申請一個研究 部門。在大多數分析員的工作中,正確地分析財務數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成為一個 證券分析師,你必須努力獲得CFA(注冊金融分析師)職稱。如果有一天,你有志成從事融 資業務,並成為公司財務分析家,你最好再考慮一下考取CMA(注冊管理會計師)。 至於Trader,很難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交易者。但至少你必須能充分了解市場,反 應迅速,從而做出准確分析。建議你讀一下所羅門兄弟前交易員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的經典之作《說謊者的撲克牌》(Liar』s Poker),你會學到很多有關交易領域 的知識。同時,在投資銀行中獲得成功的關鍵是團體協作。能夠將每一個人團結起來,共 同為客戶服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並且回報很可能非常高。 有科技和法律背景的員工對投資銀行來說價值很高:科學家可以從事任何類型的工作,從 計算金融衍生產品到生物工程學;律師則可以協助設計新型證券,進行租賃經營並用他們 傑出的分析能力與客戶交流。 「學會推銷自己」是成為銀行家的基本功。進入投資銀行業的關鍵是關系網——也許你早 已被這種關系網所吸引,但如果你還不具備,就應迅速建立自己的人際網路。 8.3.投行各個部門的工作內容 企業融資(Corporate Finance)——如果你在企業融資部門,應該幫助公司為新的項目和 以後可能有的項目集資。你應該能夠做到通過資產、負債、可轉換證券、優先證券或衍生 證券等方式確定客戶所需的資金數量和構成。 並購(M&A)——使一個公司購買另一個公司的交易是許多投資銀行資金收入的一個重要來 源。如果你從事這類工作,應該成為客戶的咨詢者,為交易估值、創造性地確定買賣結構 ,並協商對自己有利的條款。高盛和摩根斯坦利是世界公認的並購領域里的領先者。 項目融資——項目融資的范圍正在迅速擴大,包括為公司或政府主要的資產負債表上提到 的基礎設施和石油資產項目籌資。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和德意志銀行在這一領域非常活躍 。項目融資交易已經成為將外資引入發展中國家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 交易——投資銀行中一些最令人羨慕的工作往往是交易。交易員的責任是在商業銀行、投 資銀行和大型機構投資者中進行資產、股票、外匯(簡稱Forex 或FX)、選擇權或期貨的 買賣。交易是一件復雜的工作,因此要求你具有全面的市場知識、金融工具和心理直覺。 結構化融資——包括金融工具的創新,以便重新將資金流入投資者中(作為有資產支持的 證券)。如果你能同時具有繪制電子表格、會計和法律的技能是非常有利的。 �6�7�6�79.南大學生如何獲取能力 應獲取盡量多的這方面信息,我們推薦各大高校的bbs 上以及網上的一些個人blog,各職業 網站(推薦如bbs.yingjiesheng.com)的咨詢公司討論區等。通過對面經的參悟,一方面你可以比較出什麼 是你需要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是你對成長過程進行衡量的標桿。另外你還可以了解到 咨詢公司對人才要求的最新動向。 在職業選擇的過程中,應充分的分析自己、分析行業、分析目標公司,了解自己的興趣和 優勢所在。有些人的background 適合金融行業,有些人的 background 則適合咨詢,其它人 就可能適合instry 等等。成功的路有很多,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你有志於從事 投行事業,也願意付出很多努力,那麼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1)英語水平 投資銀行對英語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外資投行,對英語的考核貫穿於整個應聘流程:簡歷 (英文書寫)、筆試(全英文或半中半英文解題)、面試(口語)等等。 提高英語水平TIPS: (A)平時多看American Movie 和soap opera,一方面留意他們的習慣表達方式和語音語調 ,培養自己的語感和興趣,另一方面注意模仿和學習,大聲的說出來。 (B)爭取達到就任意的Topic 准備一會兒,就能做3 到5 分鍾presentation 的水平(越來越 多公司在面試中採取這種方式)。可供參考的練習方法:聽Crazy English 雜志的一篇文章 ,就裡面的主題給自己提問,然後再用自己組織的語言回答,即一人分飾二角。 (C)積極參加英語角,或英語愛好者同盟。如周六鼓樓英語角,我們學校每周日晚7 點在 大學生活動中心一樓多功能廳舉辦的英語角和口語口譯同盟等在南京的沙龍或俱樂部(其 中分為南大人自己辦的和校外資源)等。 (D)有選擇性地參加英語考試,如 TOEFL,GRE,GMAT,劍橋商務,高口等。許多投行在申 請時會讓你填有沒有參加過ETS 的考試,如果考得好的話,有利於拿到面試機會。 (E)有針對性的准備。投行的面試提問主要包括general questions、behavior questio ns 和technical questions 等,有些問題肯定是要准備的,如introce yourself, why investment banking, why DB, ML, GS, MS, UBS�6�7, why do you think you are qualified to be an investment banker 等。關於個人品質方面,不同的投行公司文化不 同,側重的candidates』 quality 也不一樣,有必要就投行關心的諸如analytical skill s, teamwork; spirit, leadership potential, innovative, problem solving ski lls,communication skills 等每個准備兩到三個例子。此外投行面試非常看重你過去的經 歷,如出國交流、相關實習、所學課程、課外活動等等,找工作期間,最好能找些志同道 合的朋友成立小組,模擬面試,互相提建議。 (2)實習經歷 投資銀行非常看重實習經歷,最後拿到投行offer 的人很多都有暑假在投行實習的經歷。就 實習本身而言,一方面可以豐富你的經驗,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在知名跨國公司實習也可以 證明你比別人更優秀。努力進入一個好的公司實習往往會讓你在下一次機會來到時處於相 當有利的位置(雖然第一次總是比較難的)。如果你拿不到投行summer intern 的offer, 那麼可以考慮去相關的公司實習,如知名券商、基金、咨詢公司,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等。 尋找實習的機會,一方面可以通過熟人介紹,如老師、校友、學長、朋友等等,另一方面 應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如去各大投行的網站,關注summer intern 計劃,充分利用小百合和 各高校BBS 的信息資源。 實習貴精不貴多,應盡可能和你未來的求職方向相統一。 (3)投行專業知識 外資投行不同部門和職位對專業知識的要求很不同。如果是fixed income 部門,那麼數學 或工科專業,並修過相關課程、做過相關研究或項目的同學會有很大優勢;如果是financ e,那麼財務專業和相關知識是很有用的;如果是傳統投行業務,那麼更看重應聘者以往經 歷中所體現的基本素質和潛力。 如何提高專業知識?平時注意多積累,學習corporate finance,accounting, financia l engineering 等課程,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理論,如MM 定理,CAPM,公司定價等等。關注財 經網站(wall street journal, bloomberg, businessweek, ft, 和訊,新浪財經等 ),跟蹤市場動態(如最近的IPO,並購deal),了解宏觀經濟動態(如加息、匯率、證券 市場等)。如果你確實專業知識扎實,在將來的面試中會傳遞給面試官一個信號,即你確 實對這行感興趣,並且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她/他會發現和你有共同語言。 投資銀行看重的qualification: 成功案例 背景:南京大學計算機系2001 本科 收到Goldman Sachs (Tokyo) Technology Division 的OFFER 經驗分享: 1)英語口語:就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覺得我們南大同學比上海幾所高校的同學不輸什麼 ,如果有差距,大概就在英語上面了。 2)多讀外企面經:因為寶潔的托業考試和我考TSE 沖突,所以就放棄了對寶潔的申請。但 事先讀寶潔面經作的那些准備後來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作充分的調研:以前讀面經的時候看到有師姐為了應聘IBM,打出來的資料有好幾厘米 厚且熟背之,偶pf 的不得了。所以在應聘高盛的時候,我把它的網站也是認真翻了翻,必 要的話,就把一些資料列印出來。 4)把握問問題這個機會:每一位面試官在最後都會給你提問的機會的,一定要好好把握。 一來增進你對公司和職位的了解。二來也表現你對公司的關注和認識。 5)多點耐心:參加高盛的面試,兩個部門,我先後和近二十個面試官談過話。從宣講會到 錄取,歷時一個月,比較費精力。這只是一家公司。如果同時參加多個公司的筆試面試, 所需要的精力就更多了。大家找工作前要做好心理准備,安排好學習時間。多些耐心和信 心,總會有滿意的結果的。 6)You need to let them like you:我一高中同學今年劍橋畢業,也在找銀行類工作,我 向他咨詢面經的時候他這么說「You need to let them like you.」我後來的體會讓我覺 得把這句話作整個面試的指導思想也不為過。 7)面臨抉擇,多作思考:我從暑假開始到大四上學期,經歷了很長一段迷茫期。希望後面 的師弟師妹們也能夠多花點時間在這個問題的思考上,選擇出適合你們的職業道路。 投行訪談 訪談一:高盛Beyer 的對師弟師妹們的建議 Beyer 是南京大學電子系2003 屆研究生,拿到高盛東京Technology 部門的Offer。 SCDA:請談一下你的大學和研究生發展歷程 Beyer:99 年高考後,因本專業較為熱門的發展態勢以及那一星冠冕堂皇的興趣所在,便來 到了南京大學電子系學習。 入學時的我淹沒在眾星的璀璨之中,高考成績也就剛剛夠拿個三等獎學金。浦口大一的生 活有點像是高三加,離想像中的大學生活太過遙遠。沒有太過豐富的校園生活,只是麻木 地看書學習,與舍友臭味相投地貧嘴。剛入學便開始憧憬放假的日子,為學期末的一天天 臨近欣喜不已。雖然最後獎學金升級為一等,但對於今後的人生規劃,基本沒有想法,可 謂天真得相當沒有理想。 Beyer:大二的時候經歷了一個重要台階。那個時候結識了幾位志趣相投的朋友,與朋友混 在浦口的日子裡,我內向靦腆的品性得到了極大的釋放。結隊參加數學建模競賽,令我初 嘗團隊合作的巨大魅力;繼而被趕鴨上架,競選年級長,也因機緣巧合成功當選,於是便 「絕望」地覺悟到已無可退縮當然,結果於我並非重要,三年間履職的過程對我而言才是 巨大的挑戰,這是一次從羞赧到自信的蛻變過程。這一點對於後來的大學生活起到了極大 的幫助作用。 求職的目標明確:商業與技術間的絕佳平衡。隨著求職的深入,有了相關面試體驗以 及對各類型公司的進一步了解,我逐漸領悟到有些領域可能確實不適合自己的性格特徵, 從而更將求職的重心向自己喜歡的領域傾斜。在揮別了咨詢業和某快速消費品企業的終面 之後,終於等到了心儀的offer,也因此遺憾地放棄了後來的某軟體公司的機會。 �6�7�6�7(詳見PDF) 對於師弟師妹們的建議: 1.了解暑期實習機會的意義,努力爭取頂尖公司的實習機會。 2. 做好充分准備,迎接10 月求職大潮 3. 申請不同類型的公司,簡歷做相應的調整。 4. 多多留心各大BBS 站點的Job 版 5. 不要將自己狹隘地禁錮在對學分績和獎學金的追求中 6. 注意培養自己的英語口音。 7. 自信 + 誠懇 + 耐心 訪談二:SCDA 重點推薦——Laolanmao 論投行 Laolanmao 是南京大學商學院金融學系2003 級碩士,2003 年本科畢業於天津大學,2004-20 05 年在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學習一年,曾在美國晨星(MorningSta r)咨訊公司、亞洲開發銀行和麥格理(Macquarie)銀行北京投行部實習。 SCDA: 師兄您好!這次非常感謝你能抽出時間接受我們的訪談。 Laolanmao:不必客氣,大家隨便聊聊,我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希望對後來的師弟師 妹能有所幫助。 SCDA: 當看過師兄對我們第一稿的修改意見,我頓生佩意,師兄對投資銀行的情況了解很 多,給了我們那麼多很有價值的批註。那師兄平時是怎麼積累這些信息的呢? Laolanmao:這個主要是得益於我在麥格理四個月的實習吧,使我有機會真實的感受到投資 銀行是怎樣運作的,另外由於我是金融學專業的學生,自然對這方面的信息比較關注。大 家如果想多了解一些關於這個行業的東西的話,可以自己找些書來看,可以是金融學方面 的教材,或者是財經雜志,甚至是一些小說之類的「閑書」,它們文筆生動詼諧,可能更 容易理解。這里我比較推薦兩本「閑書」,一個叫Monkey Business: Swinging Through the Wall Street Jungle,中美中心圖書館有英文版,國內有中文版,叫《華爾街追夢實 錄》,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講的是美國兩位名校MBA 畢業生進入華爾街大牛投行做assoc iate 的工作經歷和心路歷程,詳細介紹了投資銀行部(IBD)工作的方方面面,且文筆十分 幽默,令人讀之不忍釋手。讀了後會對IBD 的工作內容瞭然在胸。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的一 個associate 曾在北大宣講會上大力推薦這本書。另外一本就是很有名的Liar』s Poker, 網上有電子版,找不到的同學可以向我要,也有中譯版。這本書描述的是投資銀行另一重 要部門銷售交易部(或稱固定收益部,FICC)的生活,並記錄了1980 年代華爾街鋒頭最勁 的所羅門兄弟由盛到衰的歷程,是了解FICC 不可多得的好書。另外推薦一篇經典中的經典 文章:光華金融的Tow 寫的《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Tow 的求職之旅》。這篇文章不僅 是介紹如何求職投行的最佳指南,更是一篇充滿激情的勵志奇文,讀後很難不為其打動。 SCDA: 我們怎樣找到理想的實習呢? Laolanmao:我們南大和北清復交相比,地理上的劣勢實在是太大了,再加上校友網路不如 他們強大,這就決定了我們要想找到和北清復交的同學一樣好的實習,就必須比他們付出 更多的努力。我認為,找一個理想的實習,最大的秘訣就是: BE PROACTIVE, PROACTIVE and PROACTIVE! Laolanmao:通俗地說,就是要動用一切資源、想盡一切辦法、丟下面子、「厚顏
3. CFA考完大概能找到什麼工作,希望從業人員根據經驗回答~~
CFA持證人通常就職於投資公司、互惠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等。或成為私人財富經理。在國內CFA持證人的僱主較多包括普華永道、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匯豐銀行、中國中信、法國巴黎銀行、瑞銀、德勤、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平安保險、招商局集團、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
CFA全球僱主:
全球知名金融機構,美銀美林、巴克萊、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英國巴克萊銀行、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法國巴黎銀行、德意志銀行、美國富達投資集團、蘇格蘭皇家銀行等等都是CFA人才的僱主,在這些機構工作的CFA人才數量也最多,他們幾乎享受著超越同行24%的薪水待遇。
cfa持證人應聘較多的幾個崗位:
3%Accountant/Auditor(會計師/審計師) 7%Chief-Level Executive(首席執行官) 6%Consultant(咨詢師) 5%Corporate Financial Analyst 5%Financial Advisor(財務顧問) 4%Investment Banking Analyst 3%Manager of Managers(經理管理者) 22%Portfolio Manager(投資組合經理) 5%Relationship Manager(客戶經理) 15%Research Analyst(研究分析師) 5%Risk Manager(風險管理經理) 3%Strategist(戰略加) 3%Trader(交易員) 4%Unemployed(待業) 11%Other(其他)
4. 私募基金屬上海海歸引進單位嗎
證券類私募基金的發行正在進入冰封期。管理著逾兩百億規模私募基金的老張(化名),盡管去年的業績超過50%,他的一隻新發基金,卻在一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發行失敗。
不是該銀行拒絕推他的產品,實際上銀行渠道很賣力地推,客戶卻熱情不高。這只產品面向全國銷售,最終只獲得了不到5000萬的認購。
經歷了從5000點到2000多點的「閃電熊」,尤其是屢遭千股跌停的A股市場,業績說話也不靈。這與去年相比已經是天堂地獄的差別。去年4月,老張每日在渠道間奔走,不停地路演,各渠道搶著幫他發產品,「錢像水一樣流過來。」因為是老牌私募,有良好的業績和口碑,2015年他發了近百隻產品。
在牛短熊長的市場環境下,私募似乎總是遇到一個怪圈——在行業大擴張之後,隨即進入行業洗牌和整頓。此次又是一場戛然而止的牛市,2016年也是最嚴監管年,這都意味著2016年私募進入一個艱難時刻。在這樣的背景下,老牌私募因自身優勢可能會更加壯大。
猜想一:「馬太效應」加劇行業洗牌
老張雖然遭遇到了發行寒流,但是因為去年的業績較好,他的基金幾乎沒有遭遇贖回,只是新客戶較少。但是,北京另一家規模過200億的大型私募人士透露,在熊市中,銀行方非常害怕承擔責任。「當下發行對他們來說沒有半點好處。業績好了只有兩個月獎金,也沒有管理費分成,但是如果引進了一個差的產品則算重大失誤。」他說,「曾經有銀行就是因為產品出事,私募業務的負責人因此被開除,該銀行的私募業務被暫停多年。」
據悉,目前銀行渠道已經很少賣私募產品了,對於其不了解的草根私募,銀行更是高掛免戰牌。
在目前私募的發行格局中,銀行僅佔40%,另兩大渠道是券商和第三方機構,分別占據40%和20%的發行規模。然而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目前這兩個渠道的發行也不給力。據悉,券商資管平台如中信、國泰君安、華泰、招商等,雖然仍然在發行產品,但更加挑剔了。某券商私募業務負責人透露,目前其平台對私募產品要求有四:第一,已經在其平台上有半年以上的運行記錄;第二,私募自己找一個主力營業部進行推廣,該營業部需要承攬一定規模的發行量;第三,私募關鍵負責人背景必須過硬,或名校,或海歸,或有20億元資產規模的管理經驗。「草根私募想要發行基本沒戲。」
同樣,即使是券商力推的產品,銷售壓力也很大。上述另一家券商私募業務人士介紹,多隻正在發行的產品檔期延長。
在市場寒冬下,口碑好、規模大、老牌、股災中回撤小的私募,還可能獲得機構投資者的認可。比如老張的產品雖然在銀行端門可羅雀,但是今年他依然拿到一家央企的資金,有望合作發行專戶。
格上理財研究中心認為,機構投資者大部分是成熟投資者,願意在市場低位入場,但是能爭取到這部分資金的必然是業績穩健的老牌私募。因此,馬太效應在中國其實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因為投資者結構在逐步改善,只是在熊市年份,馬太效應更加明顯。
「我們目前八成的收入,都來自於老牌私募。經歷了市場多年的考驗,在這次的艱難時刻,存活下來的還是老牌私募居多,他們的戰鬥力也越來越強。」一位券商PB業務人士透露。
猜想二:兩類產品悄然崛起
2016年A股很難再有系統性行情,「上有頂,下有底」的震盪局面已成共識。
上述券商PB業務部門的人士透露,其平台上多家量化對沖基金處於「渙散」狀態。「資金來了也做不了,有的產品甚至成立了,但因為做不了又解散了。」
深圳知方市投資總經理劉釗認為,目前股指期貨的高貼水和流動性不足,對量化對沖產品有較大影響,很多策略准備不足,就做不下去了,需要增加新的策略。
另一類產品卻有望在2016年崛起。管理期貨型產品,即所謂的CTA策略,有望成為私募規模發展的救命稻草。CTA基金作為一種主要投資商品期貨、期權、股指期貨的私募,與股票、債券等傳統資產相關性較小。其投資范圍也非常廣泛,投資品種遍及農產品、能源、金屬、外匯、股指和利率等多個領域,能夠有效分散單一市場帶來的風險。同時,也可以做空,但是與滬深300的相關性較小甚至為負相關。
國內一家知名券商介紹,CTA確實是當前渠道推銷的重點私募類產品,也是目前少有的受資金青睞的產品之一。
相比於CTA,一根更粗的「救命稻草」,可能是保本型的私募產品。自從市場陷入低谷,保本型的產品在公募基金中強勢回歸,最近一個季度,公募保本基金發行成立規模逾660億,超過此前三年多成立的保本基金規模。素來保本型較少的私募基金,也開始逐漸增加對保本產品的重視。
根據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因此之前幾乎沒有私募發行保本型產品。但是目前部分私募正通過各種產品設計突破這一規定。記者獲悉,上海部分知名私募正與擔保公司簽訂保本協議,一旦虧損,由擔保公司向投資者承諾保本。這一結構與公募保本基金模式雷同,但不同的是,公募保本基金通常還與擔保公司簽訂反擔保協議,即擔保公司擔保後,可向公募基金公司追償。這也是過去私募基金未能發展出保本產品的原因——作為資本金較少的私募基金,沒法簽訂反擔保協議。
然而,記者了解到的私募保本基金,採用了特殊的產品結構,使得私募基金無需簽訂擔保協議。「我們旗下的投資公司與私募基金擔任產品的聯合投顧,只給予私募基金很小比例進行權益類投資,大部分資金由我們進行固定收益類投資,這樣風險較小,我們也能獲得一部分管理費,不再和他們簽訂反擔保協議。」一位知情人士介紹。
據悉,已有多家知名私募正在打算發行這類產品。「因為權益類投資比例很小,很明顯這類產品做不出什麼收益,但是,至少能留住客戶,這是2016年我們的目標。」上海某規模近200億的私募人士透露。
除此之外,記者還獲悉另外一種產品模式打算採用另外的保本結構,即選取一些質量較高的非標產品,將其利息作為安全墊,去投資權益市場。不過,對此有私募人士表示較為難做,因為在經濟下行之時,優質標的稀缺。
不過,劉釗認為,目前彌補量化對沖的產品類型都有限制。「股指期貨的市場容量大,單家私募做個幾百億沒有問題,但是CTA策略全市場的保證金余額在活躍的時候也只有幾百億,完全比不上股票市場上萬億的日交易量。如果策略有效,一家CTA私募最多也只能做到10億的規模。」
猜想三:最嚴監管年增長將放緩
自2002年誕生第一隻證券類私募基金以來,我國證券類私募基金已經有13年的歷史。前幾年發展緩慢,但近年來,私募發展逐漸步入黃金時期。2013年中,新修訂的基金法頒布,私募基金納入監管。2014年2月私募登記備案制度實行,與此同時,投資工具也在增加,因此私募的數量越來越多。2014年-2015年,久違的股債牛市到來,私募數量開始井噴,產品發行也爆發式增長。根據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已登記的私募達到10965家,管理規模達到5.21萬億元。
不過,近期對於私募的監管開始趨於嚴格。2015年底,基金業協會頒布了《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私募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等一系列規則。此外,還密集展開對失聯私募機構的排查,迄今為止已有三批。在登記備案方面,2015年底,基金業協會表示,對於名稱和經營范圍中不含「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資產管理」、「股權投資」、「創業投資」等相關字樣的機構,中國基金業協會將不予登記。原來「寬進」制度正悄然改變。記者獲悉,目前,基金業協會在審核登記資料時,重點排查經營范圍,對於一些不合規的經營范圍,直接將申請材料駁回,因此,業內感覺到登記的周期在變長。而且有市場傳言,對於一些遲遲不發產品的私募,已有的登記資格或將取消。一級市場方面,2016年初,北京停止對PE的注冊,新三板停止對PE機構的掛牌融資。
由此看來,2016年對私募的監管升級。1月21日,基金業協會表示其將繼續強化自律檢查,繼續協助相關部門開展打擊非法集資活動,加強對非標債權業務的關注。對低質量、不合規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採取自律措施。還將出台《私募基金管理人從事投資顧問業務管理辦法》,推動明確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和投資顧問機構的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相關要求。
業內人士認為,在蓬勃發展期之後,監管層正逐漸加大對私募基金的監管力度,旨在規范資本市場,保護投資者,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但監管升級,也意味著私募的准入門檻在提高,對於已登記但不規范的私募而言,私募牌照或成燙手山芋。記者發現,在互聯網上已經出現轉讓私募牌照的現象。預計2016年私募數量的增加將放緩,但行業質量將提高。
2016「大資管」新路徑
金融體系正經歷著結構性變化。與之相對應,一系列的分化在資產管理行業中悄然產生,而這種分化,在2016年將尤其突出。
一方面,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各類資產管理機構正在做出特色各異的配置選擇;而另一方面,監管層對於金融機構跨界業務的態度變化,則讓不同的機構勾勒出截然不同的願景。
從2013年正式開啟的「混業」和「大資管」之門,使各類機構在資管領域座次重排。2015年,「後起之秀」基金子公司管理總規模逼近10萬億元大關,與發展多年的公募基金、券商資管體量相當。
但隨著規模的積累,一些問題也開始涌現,業務層面的重整提上日程。中國基金業協會一位監管層人士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透露,2016年的一項重點工作將是「落實資產管理業務中新制定的『底線』。」2015年,由於市場變化,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出現包括場外配資在內的一系列新問題,「監管機構對於新的問題形成了一整套新的負面清單,亟待落實。」
此外,2016年,注冊制、深港通、戰略新興板等多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政策即將落地,這些都將帶給資產管理行業新的轉型升級空間。未來,「大資管」業務將如何發展?對此業內卻有截然不同的答復。
規模激增下的模式抉擇
在前不久舉辦的一次內部交流會上,北京一家私募基金高管和深圳一位量化投資機構負責人相互間爭論就頗為激烈。
前者正准備登陸新三板和進軍公募業務,為做大盤子而緊鑼密鼓籌備。後者則意在精品店,與「大而強」的思路截然相反。
雙方爭執的焦點正是資管行業面臨的模式選擇問題。過去的幾年裡,「大資管」規模突飛猛進邁向百萬億大關,同時監管層在「底線監管」原則下不斷推行金融領域市場化的改革,推動了混業經營趨勢的加速,這都促使資產管理機構走向了分叉路口。
國內主流的公、私募機構,乃至券商、信託和保險資管等,如何做出新的業務選擇?究竟要開展財富管理還是資產管理?要全方位混業還是小而精的專業化之路?
對於「全面發展」與「小而精」的提問,上海重陽投資一位負責人透露,「重陽計劃籌備公募,同時准備著手海外業務。」與發展思路相似的還有凱石投資陳繼武、鵬揚投資楊愛斌等「私募大佬」,也在私募業務之外鍾情拓展公募業務。富善投資總經理林成棟則表示:「我們目前更加專注於服務好高凈值客戶。」
券商資管中也呈現出同樣的分化現象。
面對統一監管趨勢下競爭加劇和以定向資管計劃為主的通道業務即將關閉的雙重壓力,有實力的大中券商已開始「去通道化」,回歸主動管理。而許多小型券商仍舊延續通道為主的戰略。最具代表性的是,華福證券前三季度總規模排名第五,主動管理業務佔比僅3%。
在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眼中,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正逐步走向融合,在「大資管」行業中,除了上市銀行、保險公司擁有大體量優勢外,其更看好管理精緻的私募或是科技類公司出身的機構。
「大資管」時代下,資管行業上下游間不斷融合,行業邊界逐步模糊,無論採取哪種模式都對機構自身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洗禮」下的反思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杠桿強化推動下的牛市,跌宕起伏,過往的發展思路再一次面臨轉型陣痛,監管細節也隨之做出新的調整,對整個資產管理行業來說可謂一次洗禮。
「證監體系積極修訂了新一年監管的底線,對於場外配資、杠桿匹配和投資顧問等業務進行了細致的梳理,並且明確了合規范疇。」上述基金業協會人士指出。「比如在去年迅猛發展的私募,就出現了違反合同約定、內控制度差、法律意識淡薄等現象,因此證監會及其會管單位在內的多家監管機構聯合施力治理。」
目前,工商管理部門和地方監管部門對於私募類機構的工商登記、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監管,均試行了最新的管理辦法。目前已叫停「中字頭」機構的工商注冊,深圳、上海相繼宣布暫停互聯網金融平台注冊,北京開始暫停「投資類」企業注冊登記等。
而另一個直觀的變化則是,全國股轉系統收緊了私募類機構掛牌新三板。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認為:「資產管理機構的專業化、差異化在大波動中顯得更為重要。部分機構過於『散戶化』的思維和『同漲同跌』行為,對於資本市場的穩定是非常不利的。」
「對公募基金而言,當下首要的是抓住投資能力這一核心,以產品為導向,做好投資。非公募業務則應當逐步改善風險控制、人才流失、治理結構等方面的問題。」景順長城基金總經理許義明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采訪時表示。
逐夢新制度藍海
2016年,即將落地的注冊制、戰略新興板等多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政策更將深刻影響機構的配置與策略。
北京一家公募基金負責人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注冊制帶來的不僅是供給側量的沖擊,更為重要的,是對市場價值理念以及結構的影響。資管機構將更關注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左方,市場更加青睞相對安全、相對低風險的資產,行業龍頭的價值將逐步凸顯。
資產管理機構對於企業的關注由右側向左側轉移,即更多關注企業資產的質量。這也意味著,資管行業的投資布局會更注重長端的突破,帶來並購、資產證券化、PE、REITS等投向比例的提升。
根據多位業內人士預測,由注冊制和戰略新興板帶來的新資產證券化路徑,或是2016年各類機構下大力追逐的業務領域。
「二級市場投資機構,例如財通基金等公募基金已經逐步形成了有序參與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的業務模式;一級市場投資類機構,則在布局各類一級市場的產業鏈條進行資產證券化運作。部分債券類私募基金,除了為資產端提供融資之外,還從事類投行業務,幫助所投資企業進行後續的資產運作。」上述投資經理表示。
5. 券商 研究所 賣方與買方研究員 對比
所屬機構不同,服務對象不同,排他性不同,研究范圍不同,務實與「務虛」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