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的的朱的
朱的(1930年11月17日—2010年9月6日),又名朱鎮琳,廣東省豐順縣留隍鎮口鋪村篤慶堂人,是一名優秀的老游擊戰士、革命老軍人,
改革開放以來,朱的先生以獨到的眼光,乘借改革開放的東風,先後創建了韓江建築隊、韓江建築安裝工程公司和韓江電力有限公司,果敢率領公司在珠三角地區開闢建築行業市場,將事業擴展到內地和港澳地區。在他的帶領下,朱氏家族30年間創辦了新南方集團、珠江投資集團、合生創展、珠光集團,成為地產界的「航空母艦」。更令人欽佩和敬重的是,他在事業扶搖直上之時,肩負社會責任,主動回報社會,全力造福鄉邦,成為社會慈善事業的一面旗幟。據不完全統計,他率領家族企業先後無償捐資社會公益事業多達數十億元,資助家鄉經濟發展項目50多項金額超5億多元。
人生最高的境界,莫過於「真善美」。朱的先生將他的生命與熱心公益事業融為一體,始終把奉獻慈善事業作為人生最高的價值追求,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真善美」的真諦,譜寫了大愛人生的華章。
「真」是的先生心懷桑梓的寫照。他率領家族企業鋪橋築路,興辦實業,把回報家鄉當成一種作為豐順兒女應有的責任,用實際行動積極履行。先後捐資300萬元修通了阝留 隍至赤鳳段的水泥公路,捐資70多萬元修建口鋪至居林村道、豐有村道等7條水泥公路;先後捐建了豐順縣會展中心,修建了部分縣、鎮辦公設施;2009年,捐資3600萬元支持東阝留 大堤建設;投資興建了鳳凰水系四、五級電站,創辦了建築總部企業,每年為家鄉豐順帶來8000多萬元的稅收收入,有力地推動了家鄉經濟的更快發展。
「善」是朱的先生熱衷公益的概括。他率領家族企業慷慨解囊,扶貧濟困。為讓家鄉老人老有所養、安享晚年,除在家鄉大力興建敬老院外,2007年以來,堅持每年為近7000名家鄉老人贈送春節慰問金,慰問金額累計達300多萬元;2010年8月,捐資2億元成立了豐順縣紫琳慈善基金會,用於阝留 隍等鎮貧困家庭60周歲以上老人躉交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豐順縣第二人民醫院建設。為了解決疾病患者的痛苦,捐資邀請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專家免費為豐順縣白內障患者做復明手術。在1997年阝留 隍堤圍出險時,捐資幫助當地政府及時修復堤圍,解除險情;在2006年和2007年留隍等地發生罕見水災時,先後共捐贈了800多萬元資金及大米等物資一批;在1998年長江、嫩江等地引發大洪災時,捐資170多萬元支持災區抗洪救災;在2003年 「非典」期間,捐資1500萬元支持各地抗擊疫情;2005年,向惠州慈善總會捐款500萬元;2008年,為汶川大地震災區捐款捐物共計1.3億元,等等。2007年他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南粵慈善家」的光榮稱號。
「美」是朱的先生情系教育的體現。他率領家族企業出錢出力,助學建校。1996年,捐資60萬元新建東阝留 中心小學;1997年,捐資40多萬元新建清溪小學;1998年,捐資1200萬元新建東阝留 中學;2002年,捐資400萬元建設豐順中學綜合辦公大樓;2008年,捐資1200萬元新建阝留 隍鎮中心小學;2005年至2009年,先後捐資1100萬元和500萬元,分別作為豐順縣朱的劉惠英教育助學基金和豐順縣阝留 隍鎮朱的劉惠英慈善教育基金,已資助614名特困大學生、1394名高中貧困學生繼續完成學業,資助金額達577.15萬元;2009年,捐資600萬元資助阝留 隍鎮困難老人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除資助家鄉教育事業外,2002年,捐資興建中山大學外語大樓,為華師大附中捐贈助學金100多萬元;2003年,向廣州市教育基金會捐贈50萬元,向華南理工大學捐款100萬元,向華師附中番禺小學捐贈50萬元;2004年,向天津市寶坻區捐贈200萬元作助學基金;2005—2009年,先後斥資十多億元,創辦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捐資8000多萬元興建梅州東山中學劍英校區和劍英圖書館;捐資500多萬元作梅州市興寧一中教育資金等等。同時,他也熱心於革命教育事業, 率領家族成員緬懷先烈,繼承傳統。1998年,在原邊縱四支獨立隊開展革命活動的鹽坪村,捐資新建革命烈士紀念碑和「追思亭」,以此紀念在解放戰爭中鳳凰山一帶為革命犧牲的潮州、澄海、饒平、豐順邊縱四支隊的39位烈士;隨後,又捐資200萬元支持豐順縣修建華夏女傑李堅真紀念館;2006年,向中國公安民警英烈基金會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2008年,向廣州軍區的子弟兵捐贈「鄧老涼茶」10000箱、慰問金100萬元。
在80多年的人生歷程中,朱的先生始終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為人和善,生活簡朴,治家有道,教子有方,處世低調,樂善好施。在他彌留之際,還遺托家屬將其個人名下的現金、存款、股票的80%摺合人民幣9600萬元作為豐順縣紫琳慈善基金,用於發展教育事業,資助貧困學生,獎勵優秀學子,讓人為之動容。
朱的先生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持之以恆播灑人間大愛,濟貧恤孤,安老扶幼,情系藍盾,關愛杏林,鋪設路橋,慷慨賑濟,熱心教育的博愛精神和高貴品質,永遠閃耀著人性的光芒,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敬仰和銘記。
(作者姚森隆 系原中共豐順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現任廣州市社工委專職副主任)
2. 沒經驗做什麼生意好開連鎖加盟店坐等賺!
股票投資風險巨大,要投入的時間精力也大;而國家對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的陸續出台,更使得房地產的投資成本越來越高,有了閑錢的投資者一直在尋找成熟而風險較小的投資行業,不少人就把目光投向了特許加盟——開連鎖加盟店,不需要什麼從業經驗,資金可多可少,二三萬元也可以當上小老闆。沒經驗做什麼生意好?有調查資料顯示,在相同的經營領域,個人創業的成功率低於20%,而加盟創業的成功率則高達80%—90%,越來越多的深圳人開始選擇特許加盟這種方式圓自己的創業夢。 目前,連鎖加盟有四種形式:直營、委託加盟、特許加盟和自願加盟。沒經驗做什麼生意好?特許經營是連鎖總店將自己擁有的已經做得比較成功的業務,開連鎖加盟店,包括總店的專利、商標、服務標志、商名、經營管理方法、運作技巧等形成一整套可重復操作的樣板經營程序,許可他人去經營,加盟者即使沒有同類業務的經驗,也能通過這套程序,經過短期培訓,直接擁有和經營該類業務。 據有關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特許經營企業至少有2000多個,加盟店數不少於10萬個左右,已成為世界上特許經營體系最多的國家。開連鎖加盟店,據了解,雪麗阿姨、小尾羊、一致葯店、麥路嘉、東方眼鏡店、上島咖啡、鄧老涼茶等企業都是憑連鎖加盟迅速發展起來的。 正大華鞋業花花公子東門海雅專櫃代理商陳先生: 卡帝樂鱷魚、花花公子……近幾年,在天虹、萬佳、海雅等百貨公司都能看到正大華鞋業旗下的這些代理品牌,其中有些專櫃就是陳先生幾個朋友的,開業後生意火爆,陳先生自己也經常光臨。開連鎖加盟店,「生意那麼好,一定能賺錢!」憑著直覺,陳先生開始在去年年底與正大華總部聯系,商談加盟事宜。沒經驗做什麼生意好?總部免費提供選址分析、店面視覺形象設計、品牌廣告畫、廣告燈箱片、開業宣傳推廣、導購員培訓等服務,他那個40平方米的專櫃只需交2萬元保證金、10萬元首批購貨金就行,另外,在裝修上還花了三四萬。 陳先生一語道出自己的成功原因:「開連鎖加盟店,幾個朋友都是做這種生意的,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加盟,還是沒錯的。」 一致葯店水貝二路分店店主羅先生: 8年前,想圓一番創業夢的羅先生在與朋友閑聊時得知,通過特許連鎖加入到一個品牌的經營體系,能相對輕松地擁有自己的門店。沒經驗做什麼生意好?「嗯,是個不錯的選擇」,他當即下了決心,開始留意合適的連鎖品牌。開連鎖加盟店,當時,深圳的特許加盟業正處於起步階段,可供借鑒的成功案例較少,羅先生在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將「籌碼」押在一致葯店上。 在交納6萬元保證金,3萬元無形資產金之後,羅先生位於水貝二路、面積約80平方米的門店開業了,羅先生談起自己眼光的獨到,不無得意:「開連鎖加盟店,投資創業選對『大樹』是最重要的。」 特許方將特許經營權授予加盟方時所收取的一次性費用,包括加盟方使用特許方的商標、專有技術等所支付的費用,這部分費用不會退還,要區別於抵押金。沒經驗做什麼生意好?依據不同行業、不同企業規模,加盟費從幾千、幾萬到幾百萬不等。開連鎖加盟店,加盟費體現了加盟方加入特許系統所得到的各種好處的價值,一經繳納意味著被加盟者可以使用特許者的品牌及無形資產。 為確保被特許者履行合同,特許方可要求加盟方交付一定的保證金,開連鎖加盟店,合同期滿後,加盟方沒有違約行為時,特許方務必退還給加盟方,這筆金額也視不同企業而有所不同。 區域性廣告宣傳。開連鎖加盟店,在區域內發展特許經營時,區域宣傳費用由所在區域分攤。
3. 鄧老涼茶股票上市了嗎
鄧老涼茶股票
目前沒有上市
A股市場查詢不到
4. 涼茶的由來
涼茶最早就是起源於嶺南地區的,因為嶺南地區屬於典型的亞熱?氣候,夏季炎熱,多雨潮濕,水質偏於燥熱,而且夏季的炎熱時間比較長,使歷史上的嶺南地區成為癘瘴之地,再加上廣東人喜歡食煎炒燥熱之品,習慣夜睡,由於氣候炎熱潮濕,飲食不當,睡眠不足,很容易令人生「熱氣」,即北方人所說的「上火」,先民為了除濕去熱,適應環境,試著採集一些清熱解毒、消暑去濕的草葯,煲水飲用,以消除「熱氣」。這種青草葯水飲用確實有效果,遂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經過一些具有中醫葯知識的人的長期實踐配伍,並各師各法創造出多式多樣的「涼茶」。隨後,一些有經濟頭腦的醫葯人員開設了銷售涼茶的葯店、攤擋、作坊制售涼茶,由於其有清涼散熱、解暑去濕的功能,具有保健止渴的作用,而且不論盛夏隆冬,四時可服,因而長期成為穗港及整個嶺南地區各界人士喜愛的普遍飲料,歷久不衰。至於涼茶起創於什麼時候,查遍現有的資料卻?有確切的日期記載,但據資料報道,廣州王老吉涼茶就形成於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故涼茶的起源歷史悠久。
求採納
5. 廣東涼茶由來
民間有雲:「廣東三件寶:燒鵝、荔枝、涼茶鋪」。關於流傳已久的「涼茶」一詞,如果你是廣東人,你別說你沒飲過涼茶。可能有些人要問了:「涼茶是從哪兒來的呢?」下面,就讓我來告訴你。
據傳,在公元306年,東晉道學醫葯家葛洪來到嶺南,感受到嶺南地區氣候濕熱,瘴病流行,於是他悉心研究嶺南各種濕病醫葯,留下了針對嶺南氣候特徵的大量醫學專著;嶺南老百姓根據葛洪的醫學理論,結合人們在長期防治疾病過程中的豐富經驗,以葯性寒涼、解暑消毒的中草葯,熬水來喝,形成了具有深厚嶺南文化底蘊的涼茶。
到清朝嘉慶元年(1796年),廣州有位叫王澤邦(小名阿吉)的醫生,他為人看病時,發覺許多人都因天氣熱導致上火而得病。於是,他與兒子到白雲山採回草葯,精心研究,選定一條涼茶葯方,並在店裡煲給病人飲用,效果很靈。有一年,南洋群島發生了流行性感冒,病人很多。阿吉知道後,獻出了自己的涼茶葯方,使許多病人恢復健康。人們為了紀念阿吉,便把這種涼茶稱為「王老吉」。這就是最早的涼茶品牌「王老吉」的由來。
在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的廣東涼茶中,除了王老吉涼茶,著名的還有夏桑菊茶、鄧老涼茶、白雲山涼茶、大聲公涼茶、廿四味涼茶、石歧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等。這些涼茶多數是百年老字型大小或祖傳驗方,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功效博得老百姓鍾愛。特別是2003年由於「非典」,中醫葯價值神奇顯現,作為集中醫葯之大成的廣東涼茶順勢成了「國飲」,迅速向省外擴張,占據了國內市場的最大份額。如今,隨著千千萬萬的「老廣」漂洋過海,廣東涼茶開始了它的五大洲之旅,在世界各地的華人中流行至今,飲譽海內外。
涼茶真的是個『寶』,春天可去濕,夏天能解暑,秋天可降火,冬天防感冒。有病它治病,沒病時可保健,而且成本低,比起現在的葯品要便宜得多。涼茶是廣東的一道獨特風景。廣州人喜飲涼茶,一碗先苦後甘的涼茶入口,頓時生津止渴、消暑去濕清熱。許多人家平日會不時叮囑孩子到街上涼茶鋪飲碗涼茶,或者買一些涼茶包放在家中保平安,甚至有華僑回鄉探親,也要買些涼茶包帶出國門,讓久居海外的親友也能喝上家鄉地道的涼茶。面對客人,廣東人往往自詡為「喝著涼茶長大的」。
廣東人飲用涼茶歷史悠久、代代流傳、相習成俗,與粵劇、粵語等,一起體現出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時至今天,涼茶仍然是廣州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特別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