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選擇優質股票
篩選企業的第一條指標是ROE≥15%。這是市場公認的優秀企業的最低進入門檻,所以不必過多解釋,重點強調的是在實際運用中的關注點。第一點需要強調的是ROE指標最好是5年均值,最低也是3年均值,再低就沒有意義了,需要判斷企業ROE的長期發展趨勢是在15%以上的;第二點需要強調的是ROE的質量,即凈利率、財務杠桿、資產周轉率三者是否合理,這個需要結合公司的商業模式來判斷,定量指標分析離不開對公司的定性分析,對商業知識的積累是躲不過去的必修課,但一般來說財務杠桿要保持合理,高財務杠桿意味著企業的經營風險較高,尤其是有息負債佔比很高的企業,需要慎之又慎;第三點需要強調的是對ROE發展趨勢的判斷,ROE指標介於10—15%之間的公司也是可以納入分析范圍的,只要ROE指標趨勢是逐步向上的,而且從基本面可以找到強有力的證據做支撐,說明企業發展逐步向好,這種企業也是可以投資的,比如2016年以前涪陵榨菜的ROE指標是低於15%的,2010年上市以來長期介於10—14%之間,雖然與IPO上市後凈資產增厚有關,但ROE指標基本上反應了涪陵榨菜的基本面情況,這種情況在2016年被打破了,ROE飆升至16.4%,研究基本面可以發現涪陵榨菜的產品重新定位和提價策略行之有效,基本面有了質的改善,這時候就是上車的好時候。ROE指標長期低於10%的企業,基本上可以完全放棄了,研究的產出比太低了,完全是浪費時間成本。第四點需要強調的是ROE指標有滯後效應,對於ROE指標持續向好的企業,重點是找到企業基本面改善的有力證據,可以提前上車,沒必要等到ROE指標一定達到15%之後才上車。
篩選企業的第二條指標是找到清晰可辯的企業「護城河」,「護城河」的概念是指競爭對手無法輕易進行復制的能力。很多企業所謂的「護城河」都是虛假的,在大量金錢攻勢下會土崩瓦解,真正的「護城河」是非常稀缺的,用錢是根本解決不了的事情。比如永輝的生鮮超市戰略,其戰略根基是完善的生鮮產業鏈+經營上的內部合夥人管理機制,其他超市根本就沒法進行復制,這就是永輝的實實在在的「護城河」;伊利股份的護城河就是品牌知名度,每年超過100億元的廣告營銷投入構建了非常高的競爭壁壘;順豐控股的護城河就是基於時效和服務的品牌效應,其根基是一體化的垂直產業鏈+直營模式,其他企業也是沒法去學習的;海底撈的護城河就是獨特的服務,其根基是基於內部合夥人機制+善待員工的企業文化,其他餐飲企業也是沒法學習的,服務的標准可以指定,但服務員真誠的笑容從何而來?海螺水泥的護城河就是低成本,其根基是T型戰略布局+優秀的管理機制,其他企業沒有任何機會可以再造T型戰略,從而壟斷低成本的石灰石資源。
《巴菲特的護城河》這本書將企業護城河歸納為四種:無形資產、客戶轉換成本、成本優勢以及網路優勢。本人大抵是認同的,但這種分類在操作層面上意義不大,人人都知道的東西是沒辦法產生溢價的,我更願意從更加微觀的層面去判斷企業的護城河,只要企業具備的某種競爭優勢是獨一無二的,是競爭對手難以進行學習和復制的,那這種競爭優勢就是護城河。護城河的真正意義是競爭對手沒法輕易進行學習和復制,企業可以獨享的競爭優勢。
篩選企業的第三條指標是企業具備優秀的企業管理人+優秀的企業管理機制。管理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管理才是企業價值創造的源泉。但是作為企業外部的投資人,判斷企業家以及企業管理的好壞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首先得到的資料是不全的,往往都是盲人摸象,其次企業家被公開的東西都是被洗白的,不好的一面很難去發現。雖然很難,但也必須去做,個人認為判斷企業管理好壞的唯一標准就是管理效率和產品營銷效率,通過逐步的摸索本人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
第一點是觀察管理層是否大量持股,這一點對國企效率的提升是非常關鍵的,凡是發展很棒的國企大部分都有這個特點,比如海康威視、萬華化學、海螺水泥、格力電器、洋河股份等企業無不是市場上的超級大白馬。第二點是觀察管理層是否有股權激勵,這一點主要是觀察民營企業的,有股權激勵的企業說明老闆的格局大,有財富分享精神,下面的人會拚命幹活,企業可以做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的集團了,何厚建老闆的格局非常大,以方洪波為首的管理層持有大量股權激勵股份,企業發展蒸蒸日上,反面的例子是飛科電器,李老闆持股達到極高的90%,管理層什麼股權激勵都沒有,老闆的格局小了很多,反應到管理層面就是新產品遲遲不能推出,研發效率和管理效率低了很多,雖然本人持有飛科電器,但對李老闆的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屑的,也算是上賊船了,好在估值不高,風險不大。第三點是觀察企業的管理層級,管理層級多的企業必定是官僚作風盛行,管理效率低下,事業部制管理方式基本上是現代管理企業的標配,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就完全沒有分析的必要了,大部分老國企就是這種作風。第四點是觀察企業的產品定位和營銷定位。定位理論可以幫上大忙,套用定位理論對大部分消費品進行分析,准確率可以到到90%以上,是一把最有效率的利器,也是投資人很有必要掌握的一項分析技能。第五點是觀察企業家平時的采訪和發言,是否有很好的戰略眼光?是否有產品情節?是否可以做到言行一致?是否有利益以上的追求?通過長期的跟蹤和觀察,大抵可以判斷出對方是否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
第六點是觀察企業是否再實行內部的合夥人管理機制(類阿米巴經營模式),這是目前最新的管理理論。其核心內容是三點:(1)劃小單元,讓員工像老闆一樣主動思考和經營(2)賦權經營,快速培養經營人才(3)數字化經營,形成公平,公開,公正的賽馬平台,實現銷售額最大化、費用最小化。簡單來說,就是將內部員工變成小小老闆,利用員工的主觀性創造效益,大幅降低管理上的監督成本,從而做到管理成本的最小化和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凡是內部合夥人管理機制比較成功的企業,屬於牛股集中營,比如永輝超市、海底撈、愛爾眼科、小米集團、阿里巴巴等等。
通過以上三條篩選指標的甄別,預計90%以上的企業都出局了,剩下的都是100%優秀的企業,唯一考慮的因素就是買入價格問題,只會買貴,不會買錯。「貴」可以通過時間來化解,「錯」沒有解決方案。從邏輯上來講,優秀的管理人必然會建立一套優秀的企業管理機制,在企業發展中會建立起獨特的競爭優勢,反應到財務指標上就是優秀的ROE數據,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三項篩選指標出現背離,大概率是分析出現了偏差或者企業在通往變好/變壞的路上,投資人可以提前發現問題,從而發現投資機會或者避免投資損失。
最後的彩蛋,如果只能從三項指標中選擇一項的話,我會選擇第三條指標:企業具備優秀的企業管理人+優秀的企業管理機制。優秀的企業管理可以化解掉企業發展過程中90%以上的問題,而大部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本質上都是管理問題,管理才是最本質的東西,管理是企業價值的最大來源。
2. 如何選優質股票
選擇龍頭股:龍頭股往往具有引導和示範作用,對同行業板塊的其他股票都具有影響和號召力;
選擇大市值股票:大市值股票都比較穩定,波動會比較小,風險會相對小;
選擇政策支持的股票:有政策支持的股票更容易受到市場認可,再加上受到國家政策保護,發展也比較穩定;
3. 如何挑選優質股
五個技巧辨識「未來強勢股」 在下跌的過程中,我們肯定會為未來的強勢品種做准備,不過對於目前的狀況而言,這個准備暫時還只能停留在觀察階段,並不適合過多地動手。盤面上我們也能看到不少個股走勢比較強,並不為大盤的持續下跌而持續走弱,有些甚至是逆勢走強。事實上,後市的強勢股大多數來自於這些在弱勢中抗跌的品種,但也並不是所有的抗跌品種都是好的。到底怎樣甄別這些差異呢? 1、個股的基本面判斷:要以未來的行業、政策以及重組等預期來首先做一個大方向的篩選,有些個股雖然短期在某些利好的支撐下走勢比較強,比如某些高送轉的地產股。但是一旦利好兌現,由於整個行業的看淡,利好出盡下跌的速度也是驚人的。所以我們可以在幾個未來看好的板塊中尋找一些初現強勢的個股;
2、強勢股並不是說從來不跌:下跌是修正超買的一個過程,也是上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所有的牛股也肯定都有回調的階段。因此,並不要刻意追求逆勢翻紅的個股,適當的回撤也是非常正常的;
3、技術上重點關注回撤的幅度:一般來說,未來的強勢股都是有未來的利好預期在支撐的,因此在調整中顯示出買盤的積極介入,下跌幅度不會太大。這個幅度一般和大盤的下跌幅度或者平均下跌幅度對比,應該是偏小的,如果出現超出平均的大幅度的回調,至少說明未來的預期已經無法支持持股,可能這個預期的力度不會很大;
4、注意回調的節奏:大多數未來的牛股在調整中的回調節奏很有講究,比如我發現經常是某一天在大盤跳水的拖累下出現了集中大幅的下跌,而之後其他時間就開始橫盤或者修復,除非大盤出現崩盤,連續大幅的殺跌一般不會出現,這其實還是表明了持股者的信心比較穩定;
5、注意區分是否是資金刻意推動型:有些強勢股的目的只是大戶(持有者)為了在弱市中保持股價,等到反彈出貨而刻意控制的價格,這些個股成為未來牛股的可能很小。而這些個股的交易過程中可以明顯地找到資金刻意推動的跡象比如交易不連貫,脈沖式的集中放量,其他時間交易慘淡;或者價格是靠向上的買盤敲出來的,沒有真實的買盤支撐等等。在選擇強勢股的時候,最好迴避這些純粹為資金推動型的股票,尋找到有真實買盤支撐的個股。
選擇未來牛股,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對公司基本面的把握,以及配合好對市場趨勢的判斷。僅僅在調整中的表現並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試金石,好的東西最終將被用心、細心和耐心所捕獲。
4. 優質股票如何選擇
第一,選擇那些
行業
增長前景明朗、公司成長可靠的優質
成長股
,抓住價值投資的核心———成長。尤其是成長性又比較好的大
市值
,價值投資是
永恆的主題
,只有高成長的
股票
,才具備高
收益率
的
想像空間
。
第二,選擇那些
市場
主流板塊
龍頭股
,行業中
凈資產收益率
。
第三,
主營業務收入
處於持續數年領先地位;公司治理結構良好。沒有出現重大侵害
投資者
權益
事件。
第四,選擇那些在短期內
業績
出現爆發性增長的公司,或者其產品銷售量或者價格有望出現爆發性增長的公司,進行階段性重點投資。必須
第一時間
分析公司季度報告,還要掌握
行業分析師
或媒體公布的相關一線
指標股
的第一手分析資料等作出了分析,相信能夠迅速在第一時間內介入這些
個股
的投資者,也獲得了
指數
牛市下的較高的收益率。
第五,如擁有創新優勢與能力的生物技術、自主創新
科技股
、節能環保、優質
資產
注入、新能源或受益新會計准則等方面的主題投資。等。
5. 如何選擇優質股票
買股票就像買一件藝術品一樣,買之前要看藝術家是誰,有沒有收藏和升值的空間。對一隻股票進行分析,實際上是研究那個公司的股票背後。價格合理,入股好公司,是我們選股的終極目標。
好的股票通常有一些共同點!一是行業壟斷。比如片仔癀和雲南白葯這兩個重要部門都是國家級機密配方,只有這兩家公司有這種級別的機密。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壟斷,如果有壟斷,就會有更高的層次。因為壟斷,就意味著擁有更高的定價權。
以上是選擇優質股票的一般方法。當然,如果是長期投資,堅持也是很重要的。堅持來自於你對這只股票的信心。投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6. 如何挑選優質股票
1,選股首先要看大勢
這里的勢是指大盤的趨勢,多頭行情做多,空頭行情做空,可惜中國股市是只能做多才能賺錢的單邊市場,所以最起碼短中期均線走多的情況下,才有可操作性,這叫順勢,任何事情只有順著趨勢去做,事半功倍,很輕松很容易就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相反,逆勢不但讓你的成功率降低,而且很難達到效果,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我們做股票首先得學會把握時機,不是每天都可以做的。所以大盤在上升趨勢或者調整末期,趨勢開始向上改變的時候,這個時候可以選股做票,下降趨勢,或者下跌中繼,可以選擇觀望,當然趨勢怎麼去判定,你可以畫趨勢線,或者用均線作為參考都可以,反正你得有自己的操作模式,不能人雲亦雲,要有獨斷思考的能力。
2,選股要選強勢,流動性比較好的個股
這里的強勢股不是要你高位去追漲,強勢股的第一特徵就是突破,突破平台,突破趨勢,漲停突破都算強勢,後期漲幅大,流動性好就是資金活躍,很容易被炒起來,那種分時走心電圖的股,就是資金不活躍,交易非常少,如果你有大資金,出貨都很困難,因為資金不活躍,買盤少,沒有接盤的,一般大資金都會避開這種股。
3,選股也要選上升趨勢的股,最起碼是多頭行情,順勢而為力量大,順大勢者昌,逆大勢者亡,道理都懂的。這也就是概率,順勢的時候,賺錢的概率大於虧錢,逆勢的時候,虧錢的概率大於賺錢,所以我們要做大概率事件。
7. 散戶一般買都優質公司股票,為什麼還虧錢
散戶買優質公司股票虧錢,說明了一個問題,即優秀的公司不一定等同於優秀的資產,上市公司這種資產,必須在價格也優秀的前提下,才能體現出優秀資產的屬性,才能為投資者增加投資賺錢的概率。
在這一大背景下,散戶往往出現了高位接盤的悲劇。2021年牛年春節後,由於順周期邏輯的興起和原先抱團白馬邏輯的崩塌,使得原先的那些優秀龍頭公司的股價大幅下跌,而大部分散戶是不願意在下跌初期就及時止損,而是抱著繼續觀察看一看的心態,進而出現了越套越深的狀況。這就是為何散戶在優質公司上虧錢的原因,不是公司不優秀,而是進場的時機不對。
8. 請說下,怎樣選到優質股票
挑選優質股票的方法是:1、選擇行業,一般是選擇國家扶持的高科技行業,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能受到國家政策上和銀行資金的關照。2、選擇股本的大小,一般而言,中小盤股票上升的幅度大。3、選擇企業的發展潛力,每股收益逐年提高。4、選擇估值低的股票,一般看估值是用市盈率和市凈率,市盈率不高於20,市凈率不高於2,都是合理的估值。
成長性好,業績遞增或從谷底中回升的股票。
具體可以考慮那些主營業務突出,業績增長率在30%以上或有望超過30%的股票,對於明顯的高速成長股,其市盈率可以適當放寬。如果想挖掘出低估值、高凈利潤、高成長股票,經傳股事匯價值獵手就有這樣的功能,還有因子監控、財報分析等等,快速幫助用戶找到股票。
公司規模小,每股公積金較高,具有擴盤能力的股票。
在一個行業中,當規模擴大到一定的程度時,成長速度便會放慢,成為藍籌股,保持相對穩定的業績。而規模較小的公司,為了達到規模效益,也就有股本大幅擴張的可能性。因此那些股本較小,業績較好,發行溢價較高,從而每股公積金較高的股票(尤其是新股)應是投資者首選的股票。
⑸價位與其內在價值相比或通過橫向比較,有潛在的升值空間。
在實際交易中,應當盡量選擇那些超跌的股票,因為許多績優成長股往往也是從超跌後大幅度上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