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和A股的區別:1: 開戶資金的區別,A股開戶沒有資金限制,新三板要求500萬
2:A股交易漲跌停限制10%,新三板沒有,可能從1元漲到100元。
新三板是國務院為了解決國內最大的經濟問題----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難的問題而應用而生的。
現在國家策略是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現在新三板協議轉讓模式的股票有2837隻,做市轉讓模式884隻,兩網及A股退市股55隻,B股退市7隻,共計近4000隻股票,而現在排隊擬掛牌的企業超過7000隻,平均以每天增加3-5隻的速度在遞增。
新三板是除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以外的全國性質的第三家證券交易平台,在我們平時用的股票軟體中的股轉系統即可查詢到。
Ⅱ 全國股份轉讓系統與證券交易所的區別
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與證券交易所的主要區別在於:
一是服務對象不同。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的定位主要是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
二是投資者群體不同。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的投資者結構以中小投資者為主,而我國交易所市場實行了較為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是一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這類投資者普遍具有較強的風險識別與承受能力;
三是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是中小微企業與產業資本的服務媒介,主要是為企業發展、資本投入與退出服務,不是以交易為主要目的。
Ⅲ 新三板什麼時候正式更名為北京證券交易所
北京證券交易所是2013年1月16日掛牌成立的,但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能否稱為「北京證券交易所」,證券行業內部還沒有達成共識,所以在媒體上,只能看到上交所、深交所,而看不到北交所。
至於裡面的紛爭,建議你看一下網路,我就不復制黏貼了。
Ⅳ 新三板有多火
自3月以來,短短20多天,新三板交易呈井噴態勢。每天1億到3億到10億,直至沖破了20億大關。
本會第五期投資沙龍邀請程曉明博士講新三板。預告發出,原本限額15人,沒想到,會員爭相報名,秘書處強掐在40位。
新三板熱鬧異常,有人已經下場,有人還在觀望,而圍繞新三板,投資人也有種種疑問。譬如擬上新三板企業是不是好的投資標的?投資機構能否選擇成為做市商?新三板還能火多久?
2015年4月7日,在「天使百人會」第五期投資沙龍上,程曉明博士為我們回答了六大關鍵問題,並明確指出,新三板有望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最活躍的證券交易所。
1、500萬開戶門檻不是問題
新三板500萬的開戶門檻,過去曾經是問題,但現在不是問題。為什麼?關鍵是有沒有財富效應。
為什麼過去是問題?因為當時沒有財富效應,沒有交易,沒有套利機會,很多人不願意費勁去開戶。但現在交易活躍了,有財富效應了,別說500萬,就是800萬甚至1000萬,投資者也會有辦法。
過去,越沒有交易,越沒有財富效應,投資人越不進場,形成惡性循環;而現在則是良性循環。有了財富效應,開戶的人多了,市場進一步活躍,財富效應更明顯,於是,有更多的人進場。只不過,從惡性循環轉變為良性循環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從理論上講,將來新三板完全放開應該是可以的,但是不是越低越好?降到50萬甚至取消門檻呢?我認為會有很多負作用。果真如此,那新三板是熱火朝天了,但對其他交易所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今年,門檻不要降得太低。200萬偏低,250萬不好聽,我一直建議是300萬。
2、上新三板不是掛牌,是上市
很多人一再強調,企業到新三板是掛牌,不是上市。
一個企業到新三板掛牌,為什麼就不是上市公司?其實,企業上市的本質是交易。新三板也是一個交易場所,企業進場交易就是上市。
台灣人似乎也有同樣的糾結。2010年證監會已確定要推出做市商制度。當年,他們請我起草做市商交易規則。為此,我們專門到台灣去考察。
台北有兩個交易所,一個是101大樓,即台灣證券交易所;另一個是櫃買中心,相當於我們的中小板和創業板。他們介紹說,到101大樓才叫上市,到櫃買中心就叫掛牌。
我說:「假定我是美國人,咱們討論一下上市和掛牌,英文怎麼翻譯?」去101大樓上市,怎麼表達?他說:「to be listed」;那到櫃買中心掛牌怎麼翻譯?他也說:「to be listed」。
「那不一樣嘛!別庸人自擾了,上新三板就是上市。」
3、新三板不是第三大交易所,將是第一大交易所
有人認為新三板是為主板和創業板培養後備隊。大企業和好企業都去上市,只有小微企業和差一點的企業到新三板來。這個觀點我一直堅決反對。
2013年12月,國務院發文明確指出,新三板股轉系統是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與交易所一字之差,也就是全國性證券交易所。
如果跟國際比,新三板是中國的納斯達克;如果跟國內比,新三板是中國第三個交易所。
我曾在央視做節目,當時主持人說,新三板是中國第三大交易所。我糾正道,你只能說是第三個交易所,但未必是第三大交易所。
我認為,新三板將是中國最大的交易所。全球最大的國家一定有一個全球最大的交易所,這就是新三板。
去年我就預測,從2015年起算,新三板市值5年超深交所;8年超上交所;10-12年將超過兩個交易所的總和。
4、做市商不是庄,是先進的交易制度
新三板的改革之一是推出了「做市商制度」,但很多人對此不太了解,誤以為做市商就是做莊。
庄與做市商有什麼不同?所謂的庄就是低價位,拿一大堆的籌碼建倉,以後拉高出貨。譬如,30塊錢建倉,50塊錢出貨,賺20塊錢的價差。
但做市商是透明的,是為了活躍市場交易而產生的,是西方早已成熟的一種先進的交易制度。做市商的規則是,在任何一個價位上,都要雙向報價,而且,報價價差不能超過5%。
如果他在30塊錢低價位拿籌碼時,必須在最多不超過31.5塊賣掉。你30塊錢買,是想低位買,但問題是你還得在31.5塊賣。
如果投資人認為價格很低,他不會賣給你,他只會從你那買。結果30塊錢買單成交不了,31.5塊賣倒成交了。
反之亦然。你說你拉高到50元想出貨,但你同時必須在48塊多買入。結果,高價位能不能出不知道,但是,你48塊多錢,買了一大堆,市場無人接盤,你就不得不捂在手裡。這就是做市商跟庄的區別。
5、新三板不是「低層次」,而是「新標准」
多層次資本市場,我建議把「多層次」理解成「全方位」比較好。
很多新三板講座都用一個圖形,主板最高,中小板第二,創業板第三,新三板墊底。我對此堅決反對。
我們說,新三板是證券市場的基礎。
Ⅳ 新三板屬於深交所還是上交所
都不屬於,是繼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之後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簡稱「全國股轉系統」,俗稱「新三板」)是經國務院批准,依據證券法設立的繼上交所、深交所之後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也是我國第一家公司制運營的證券交易場所。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全國股轉公司」)為其運營機構,於2012年9月20日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2013年1月16日正式揭牌運營,注冊資本30億元。
(5)新三板成為全國性證券交易所擴展閱讀:
全國股轉公司主要職能包括:
提供證券交易的技術系統和設施;制定和修改全國股轉系統業務規則;接受並審查股票掛牌及其他相關業務申請,安排符合條件的公司股票掛牌;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及相關活動;對掛牌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進行監管;對主辦券商等全國股轉系統參與人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全國股轉系統相關信息;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其他職能。
參考資料來源: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介紹
Ⅵ 新三板晉升全國性證券交易所是真的嗎
新三板全稱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是經國務院批准,依據證券法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2012年9月正式注冊成立,是繼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之後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在場所性質和法律定位上,全國股份轉讓系統與證券交易所是相同的,都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我手上有好的新三板,需要的話可以聯系我。
望採納。
Ⅶ 「新三板」為什麼這么火
自3月以來,短短20多天,新三板交易呈井噴態勢。每天1億到3億到10億,直至沖破了20億大關。 本會第五期投資沙龍邀請程曉明博士講新三板。預告發出,原本限額15人,沒想到,會員爭相報名,秘書處強掐在40位。 新三板熱鬧異常,有人已經下場,有人還在觀望,而圍繞新三板,投資人也有種種疑問。譬如擬上新三板企業是不是好的投資標的?投資機構能否選擇成為做市商?新三板還能火多久? 2015年4月7日,在「天使百人會」第五期投資沙龍上,程曉明博士為我們回答了六大關鍵問題,並明確指出,新三板有望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最活躍的證券交易所。 1、500萬開戶門檻不是問題 新三板500萬的開戶門檻,過去曾經是問題,但現在不是問題。為什麼?關鍵是有沒有財富效應。 為什麼過去是問題?因為當時沒有財富效應,沒有交易,沒有套利機會,很多人不願意費勁去開戶。但現在交易活躍了,有財富效應了,別說500萬,就是800萬甚至1000萬,投資者也會有辦法。 過去,越沒有交易,越沒有財富效應,投資人越不進場,形成惡性循環;而現在則是良性循環。有了財富效應,開戶的人多了,市場進一步活躍,財富效應更明顯,於是,有更多的人進場。只不過,從惡性循環轉變為良性循環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從理論上講,將來新三板完全放開應該是可以的,但是不是越低越好?降到50萬甚至取消門檻呢?我認為會有很多負作用。果真如此,那新三板是熱火朝天了,但對其他交易所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今年,門檻不要降得太低。200萬偏低,250萬不好聽,我一直建議是300萬。 2、上新三板不是掛牌,是上市 很多人一再強調,企業到新三板是掛牌,不是上市。 一個企業到新三板掛牌,為什麼就不是上市公司?其實,企業上市的本質是交易。新三板也是一個交易場所,企業進場交易就是上市。 台灣人似乎也有同樣的糾結。2010年證監會已確定要推出做市商制度。當年,他們請我起草做市商交易規則。為此,我們專門到台灣去考察。 台北有兩個交易所,一個是101大樓,即台灣證券交易所;另一個是櫃買中心,相當於我們的中小板和創業板。他們介紹說,到101大樓才叫上市,到櫃買中心就叫掛牌。 我說:「假定我是美國人,咱們討論一下上市和掛牌,英文怎麼翻譯?」去101大樓上市,怎麼表達?他說:「to be listed」;那到櫃買中心掛牌怎麼翻譯?他也說:「to be listed」。 「那不一樣嘛!別庸人自擾了,上新三板就是上市。」 3、新三板不是第三大交易所,將是第一大交易所 有人認為新三板是為主板和創業板培養後備隊。大企業和好企業都去上市,只有小微企業和差一點的企業到新三板來。這個觀點我一直堅決反對。 2013年12月,國務院發文明確指出,新三板股轉系統是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與交易所一字之差,也就是全國性證券交易所。 如果跟國際比,新三板是中國的納斯達克;如果跟國內比,新三板是中國第三個交易所。 我曾在央視做節目,當時主持人說,新三板是中國第三大交易所。我糾正道,你只能說是第三個交易所,但未必是第三大交易所。 我認為,新三板將是中國最大的交易所。全球最大的國家一定有一個全球最大的交易所,這就是新三板。 去年我就預測,從2015年起算,新三板市值5年超深交所;8年超上交所;10-12年將超過兩個交易所的總和。 4、做市商不是庄,是先進的交易制度 新三板的改革之一是推出了「做市商制度」,但很多人對此不太了解,誤以為做市商就是做莊。 庄與做市商有什麼不同?所謂的庄就是低價位,拿一大堆的籌碼建倉,以後拉高出貨。譬如,30塊錢建倉,50塊錢出貨,賺20塊錢的價差。 但做市商是透明的,是為了活躍市場交易而產生的,是西方早已成熟的一種先進的交易制度。做市商的規則是,在任何一個價位上,都要雙向報價,而且,報價價差不能超過5%。 如果他在30塊錢低價位拿籌碼時,必須在最多不超過31.5塊賣掉。你30塊錢買,是想低位買,但問題是你還得在31.5塊賣。 如果投資人認為價格很低,他不會賣給你,他只會從你那買。結果30塊錢買單成交不了,31.5塊賣倒成交了。 反之亦然。你說你拉高到50元想出貨,但你同時必須在48塊多買入。結果,高價位能不能出不知道,但是,你48塊多錢,買了一大堆,市場無人接盤,你就不得不捂在手裡。這就是做市商跟庄的區別。 5、新三板不是「低層次」,而是「新標准」 多層次資本市場,我建議把「多層次」理解成「全方位」比較好。 很多新三板講座都用一個圖形,主板最高,中小板第二,創業板第三,新三板墊底。我對此堅決反對。 我們說,新三板是證券市場的基礎
Ⅷ 新三板 全國1、2、3家證券交易所 在那個地區
1990,第一家全國性的證券交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位於上海浦東新區證券大廈。
1991年,第二家全國性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建立,位於中國深圳深南大道2012號
2006年,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所北京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建立,位於北京中關村
Ⅸ 改革再出發:國務院:新三板晉升全國性證券交易所 利好還是利空
對新三板當然是利好啦,不過目前參與新三板的門檻非常高 500萬開戶門檻
Ⅹ 新三板與產權交易所有什麼區別
新三板是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而新三板與滬深交易所的主要區別有哪些?服務對象不同,投資者群體不同,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是中小微企業與產業資本的服務媒介,主要是為企業發展、資本投入與退出服務。法律快車小編為您一一介紹。
「新三板」與滬、深交易所具有相同的法律定位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是經國務院批准,依據證券法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2012年9月正式注冊成立,是繼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之後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在場所性質和法律定位上,全國股份轉讓系統與證券交易所是相同的,都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三板」與滬深交易所的主要區別在於:
一是服務對象不同,新三板主要是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這類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尚未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在准入條件上,不設財務門檻,申請掛牌的公司可以尚未盈利,只要股權結構清晰、經營合法規范、公司治理健全、業務明確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股份公司均可以經主辦券商推薦申請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
二是投資者群體不同。我國交易所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以中小投資者為主,而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實行了較為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是一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
三是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是中小微企業與產業資本的服務媒介,主要是為企業發展、資本投入與退出服務,不是以交易為主要目的。
針對自然人投資者,將從財務狀況、投資經驗、專業知識三個方面嚴格准入條件,提高投資者准入門檻。不符合適當性要求的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專業機構發售的基金、理財產品等間接投資於掛牌公司。
「新三板」公司可直接轉板至證券交易所上市
證監會表示,《國務院發布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要求建立不同層次市場間的有機聯系,就是要使得交易所市場、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和區域性股權轉讓市場之間形成上下貫通、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因此,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的掛牌公司可以直接轉板至證券交易所上市,但轉板上市的前提是掛牌公司必須符合《證券法》規定的股票上市條件,在股本總額、股權分散程度、公司規范經營、財務報告真實性等方面達到相應的要求。
建立便捷高效的轉板機制後,企業就可以根據自身發展階段、股份轉讓和融資等方面的不同需求,自由選擇適合的市場,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