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證券市場的現狀
證券市場生存發展的原因(1)
宏觀上看,證券市場本身並不產生利潤.
發行新股每年要拿走幾百億,印花稅和券商傭金幾百億
千萬個股民勤奮投資,持續虧損,才能支撐股票市場的生存和發展
虧損持續性的簡單原因,就是絕大多數股民在投機市場進行投資
證券市場生存發展的原因(2)
要做到從投機著手並不容易,有些人永遠做不到.我們自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投資性的教育;所看到,熟悉和從事的都是投資性的活動,無形中都養成了投資性的思維,觀念和價值判斷標准.絕大多數人在股市這個投機市場中進行投資,顯然犯了戰略性的錯誤,南轅北轍,越努力越麻煩;有些人雖然也明白應該投機,但冥冥中還是按照投資觀念和投資價值標准進行選股,最終不會有什麼好結果.這就是大多數股民虧損的根本原因!也是股市得以生存發展下去的根本保證.
中國證券市場正在從無序走向有序
早期,股票很少,供不應求,主要觀念單一
中國證券市場正在從為國企服務回歸到為投資者服務的本位.優質資產逐步上市,劣質資產逐步淘汰
中國證券市場短短的十多年,就走過了發達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造成了階段性闊容過度
機構的價值取向多元化
局部熱點,個股行情是成熟證券市場的本來面目.
在從無序走向有序的結果
從總體上看,股票均價只能向下漂移,回歸.
個股股價要逆勢向上,大多時候只有靠規模資金的刻意運作.
由於規模資金的價值取向非常多元化,且階段性轉化也很快,再加上他們短中長線行為沒有特徵可以辨得清.
我們不得不投機.
成熟證券市場決定股票的因素
機構的價值取向多元化
不但廣大股民的投資取向多元化,實際上各種主力資金的投資取向更加多元化――因為它們擔當著創造,更新,培育和轉換投資取向的使命.正因這種使命才讓股市變幻萬千,生機勃勃,魅力無限,讓人魂牽夢縈.它們炒業績,成長,題材,概念,地域,行業,政策,股評,消息,權威,前景,名氣,虛無……,有形的炒,無形的炒;有眼的炒,沒眼的炒;好當壞炒,壞當好炒;明朗的炒,朦朧的更炒;總之,無所不炒――歸根到底是炒豐富,大膽,新穎的想像力.
證券投機價值取向有如時裝流行色
可以說幾乎完全相同!時裝有很多顏色,每年都流行不同的顏色和款式.流行黑色時,並不是黑色真的就很好看,也不是其它顏色就沒人穿,只不過黑色在這個時期主導時尚流行,穿的多罷了!其它也然.顏色和款式,無所謂好壞!
成熟股市股票的價格由多種因素綜合決定.不同時期,不同的因素起著決定股價的主導作用.流行炒業績,則業績起到主導作用.流行炒成長,則成長起到主導作用.流行炒重組,則重組起到主導作用.一定要順勢而為,與時俱進,才能總有斬獲.
投機是投資的終極境界
正如索羅斯言,"我們對股市的所有看法都有缺陷和扭曲."證券蔑視經濟學所有理性的邏輯分析和模式化的規律.
投機是一門藝術,藝術需要的是超人的直覺和悟性.過多的理性,只會束縛自己的想像力,抑制自己參與局部熱點炒作的激情和鬥志.
投機手法
對於科學確定的趨勢或行為,只要認為有可能要漲,介入.介入後,漲了,判斷對了,就持有.跌了,只要在正常的范圍,忍耐持有;非正常的范圍,就堅決付出代價割肉出局.這就是:"強者恆強,看短做長,著手於短線投機,爭取做到中長線到投資,順勢而為,高效益,高效率的使用資金."
簡單的最可靠
對於普通股民,技術面給以他的信息,絕對比研究基本面更直接,更重要,更可靠,更有實戰意義!
"技術面與基本面是辯證統一的,沒有無緣無故上漲的股票,也沒有無緣無故下跌的股票.公司未來的可能出現的基本面變化,決定股票現階段的價格,客觀記錄股價變化的技術圖表,包含了一切已知和未知的合理性."
強勢股,弱勢股
強勢股的漲是"真漲",強勢股的跌是"假跌",強勢股的漲是為了漲,跌也是為了漲.
弱勢股的跌是"真跌",弱勢股的漲是"假漲",弱勢股的跌是為了跌,漲也是為了跌.
多量,空量
只要短線量在走平且向上的中線量上方,就為"多量";
只要短線量在中線量下方,就為"空量".
多量是股票要漲,會漲,可能漲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之一.
投機,藝無止境
不要歧視投機!不要拒絕投機!
投機需要更高的智慧!
㈡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史
一、初創階段:1991-1993年。
我國在進行股份制改造以及改革經濟體制的前提下,開始逐步創建自己的證券市場,其中滬深證券交易所於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分別成立,從此我國的股票交易市場己經初具成形,以此更好的配置資源。上證所在剛剛開始掛牌交易的時候,上市證券的種類只有30種。
二、擴張階段:1994-1998年。
中國證券市場在此階段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試點運營。相關的法律制度得以逐步的建立健全,市場上市規模不斷的擴大。然而相應的問題也逐步的凸顯出來,投機現象越來越嚴重,作假事件普遍出現在上市公司當中。經濟學家將這些問題形象的叫做「賭場」。
三、規范發展階段:1999-2004年。
證券市場在此階段變得越來越規范。股票發行制度從2001年3月開始進行了調整,核准製取代了原來的審批制,監管機構開始更加嚴格的審核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視經營的合理性,促進公司質量的有效提升,進而使投資者獲得更強的自信。
四、改革階段:2003-2008年。
中國股票市場在2002-200_5年期間一直處於熊市的狀態,這主要是由於股權分置的存在。所以,股權分置改革也拉開了帷幕,以期能夠使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使資本市場能夠充分的發揮自身的融資和配置資源的功能,由此而成功上市的公司很多。
2006年,滬深股市的回升速度較為明顯,並且到2007年所達到的值己經創造了歷史之最,因此2006-2007年便出現了大牛市。
五、開拓創新階段:2008一至今。
我國股票市場由於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一度變得十分萎靡。於是,我國於2009年開始執行經濟刺激計劃,小牛市又出現在了滬深股票市場。2010年4月,股指期貨正式出現在我國的證券市場,我國開始正式出現了金融衍生品市場。
(2)中國證券資產規模擴展閱讀:
中國證券市場大事記:
一、滬、深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開始形成。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二、1992年,新中國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1992年2月,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三、1992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統一監管全國證券市場,同時將發行股票的試點由上海、深圳等少數地方推廣到全國。
四、1992年年底,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這是深化改革,完善證券管理體制的一項重要決策。
五、1993年9月,中國大陸發生首起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延中實業股票突然停牌,深圳寶安上海公司聲明持有延中實業發行的普通股5%以上的股份。
六、1995年5月,中國證監會經國務院同意,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
七、1996年12月,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八、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九、1998年12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證券法,這一法律於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十、1999年10月,國務院批准實施《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
十一、2001年6月,國務院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01年10月22日,中國證監會經報告國務院,決定在具體操作辦法出台前,停止執行這一辦法;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
十二、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十三、2002年12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並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志著我國QFII制度正式啟動。
十四、2003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證券投資基金法,這一法律將於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十五、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出台《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㈢ 中國資產規模最大的十間證券公司是
中信、光大、招商、廣發、中信建投、國泰君安、申銀萬國、銀河、廣發、國信等都是資產規模排名靠前的大券商
㈣ 中國證券市場介紹
希望採納
智研數據研究中心
證券是多種經濟權益憑證的統稱,是證明證券持有人有權按其券面所載內容取得應有權益的書面證明。按其性質,不同證券分為證據證券,憑證證券、有價證券等等。有些證券是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的,證券的存在活躍了金融、經濟和投資。對證券的不恰當投機,例如無貨沽空,可導致金融市場的動盪。
智研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證券市場評估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紹了證券相關概述、中國證券市場運行環境等,接著分析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現狀,然後介紹了中國證券重點區域市場運行形勢。隨後,報告對中國證券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最後分析了中國證券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預測。您若想對證券產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證券行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採用國家統計數據,海關總署,問卷調查數據,商務部採集數據等資料庫。其中宏觀經濟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部分行業統計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及市場調研數據,企業數據主要來自於國統計局規模企業統計資料庫及證券交易所等,價格數據主要來自於各類市場監測資料庫。
詳情查看:/b/baoxian/H47750DMPR.html
㈤ 國內各大銀行總資產排行
截至2010年11月18日
1.工商銀行134178億元
2.建設銀行105790億元
3.農業銀行101171億元
4.中國銀行101024億元
5.交通銀行38027億元
6.招商銀行23596億元
7.浦發銀行19757億元
8.中信銀行19476億元
9.興業銀行18103億元
10.民生銀行17643億元
11.光大銀行14910億元
12.華夏銀行10108億元
13.北京銀行6898億元
14.深發展6751億元
15.寧波銀行2350億元
16.南京銀行1986億元
㈥ 我國證券公司資產總額排名
單位:萬元
序號 證券公司 總資產
1 中信證券 10,937,132
2 海通證券 10,071,766
3 國泰君安 9,357,174
4 廣發證券 9,103,634
5 銀河證券 9,011,547
6 招商證券 8,958,444
7 華泰證券 8,647,926
8 中信建投 6,688,636
9 國信證券 6,372,557
10 申銀萬國 6,021,487
11 光大證券 5,641,825
12 齊魯證券 3,989,132
13 安信證券 3,970,401
14 中投證券 3,955,660
15 東方證券 3,915,012
16 長江證券 3,457,010
17 平安證券 2,969,915
18 興業證券 2,858,680
19 方正證券 2,638,614
20 中金公司 2,614,646
21 宏源證券 2,547,822
22 國元證券 2,390,166
23 西南證券 2,277,820
24 華泰聯合 2,251,421
25 中信金通 2,172,269
26 東興證券 1,914,144
27 華西證券 1,906,775
28 東吳證券 1,869,425
29 東北證券 1,853,890
30 中銀國際 1,668,720
31 山西證券 1,649,773
32 信達證券 1,632,445
33 長城證券 1,597,151
34 國都證券 1,559,572
35 財通證券 1,533,455
36 東海證券 1,525,183
37 財達證券 1,523,932
38 湘財證券 1,505,098
39 浙商證券 1,442,187
40 上海證券 1,413,305
41 中原證券 1,336,700
42 國聯證券 1,324,857
43 渤海證券 1,284,457
44 西部證券 1,225,882
45 廣發華福 1,225,867
46 中信萬通 1,224,031
47 東莞證券 1,170,669
48 國海證券 1,165,109
49 民族證券 1,160,628
50 南京證券 1,095,535
51 國金證券 1,041,396
52 廣州證券 1,017,676
53 恆泰證券 995,629
54 新時代證券 994,313
55 財富證券 973,554
56 民生證券 968,866
57 華安證券 963,313
58 江海證券 930,492
59 第一創業 885,123
60 大通證券 855,260
61 華林證券 796,561
62 華融證券 779,998
63 紅塔證券 750,046
64 華鑫證券 734,380
65 萬聯證券 731,820
66 中航證券 662,147
67 金元證券 659,017
68 中山證券 634,556
69 英大證券 610,370
70 首創證券 594,680
71 銀泰證券 593,107
72 太平洋證券 585,558
73 中天證券 574,812
74 國盛證券 567,813
75 德邦證券 531,040
76 愛建證券 512,019
77 華創證券 508,458
78 華龍證券 507,702
79 世紀證券 472,774
80 北京高華 416,816
81 大同證券 405,654
82 國開證券 401,344
83 和興證券 395,671
84 聯訊證券 389,009
85 西藏同信 371,832
86 華寶證券 314,854
87 高盛高華 312,194
88 瑞銀證券 311,066
89 五礦證券 302,381
90 廈門證券 301,914
91 中郵證券 184,781
92 恆泰長財 178,136
93 天風證券 176,159
94 日信證券 161,170
95 眾成證券 152,976
96 天源證券 143,180
97 開源證券 124,484
98 萬和證券 118,754
99 中德證券 117,304
100 航天證券 110,737
101 誠浩證券 107,293
102 瑞信方正 98,213
103 川財證券 82,715
104 財富里昂 55,001
105 海際大和 43,285
106 長江保薦 22,425
㈦ 股票目前的規模(數量、市值、與其他產品相比情況)
(一)我國股票市場目前的現狀及其評價
市場是按照一定規則正常運行的,不規范的股市對我國資本市場和整個經濟發展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重新認識股市的作用
政府、社會、投資者要更新觀念,重新認識股票市場的地位和作用。股票市場的發展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結果,但在股票市場上參與者管理者中對股票市場的認識還沒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存在一定的誤區。從政府角度上看,股票市場是籌資的重要場所,發展股票市場可以有效地解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資金不足,因此積極推薦本地區的企業上市,這種認識使得一些企業上市後只是為了圈錢,而不是按現代企業制度對企業產權制度和管理方式進行徹底的改造。表現在一些企業在上市之後,經營觀念和管理機制機制沒有從根本上轉變,有的很快就出現了虧損。
因此,政府應把資本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為證券市場的首要功能,通過上市公司基本面促使資本流入有更大贏利可能的公司。
從投資者角度上看,由於股市存在著投機行為,投資者認為股票市場投資就是炒股票,尋求買賣價差,改為應當樹立正確投資理念,通過投資企業靠企業發展和資產的增值使自己獲得較高的長遠收益;另一方面,投資於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並成為真正的股東,享受股東的權力,可以從企業獲得應有的紅利。
從企業角度上看,股票市場的退出機制已經開始實施,隨著PT水仙被摘牌和8家PT公司面臨著退市風險,市場已經按優勝劣汰的機制重新配置資本資源,靠」圈錢」和包裝上市已經成為過眼雲煙。
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按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企業的經營機制,提高經營效益,這樣才能使企業面對國內同行的競爭乃到國際復雜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企業是否上市籌集資金或通過其它途徑籌集資金需要認真思考,特別是現在信息披露制度不斷完善,想上市必然會泄露一些商業秘密,所以應從企業根本利益考慮,上市並不是惟一的途徑。
解決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問題
改革現行股票發行制度,盡快解決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問題,逐步實現我國股票市場的統一。我國現行股票發行是核准制,證券管理部門對證券發行公司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取消證券發行實行計劃管理,規模控制方式,放開一級市場發行價格,國有、民營、合資企業均可以申請發行上市;股票發行價格改革以定價為主向競價方向發展,逐步讓市場決定具體發行價格。
另一方面,逐步解決國有股,法人股問題,可以以各種方式,如根據市場容量,繼續實行國有股配售減持,引入優先股方式,將國有股轉換為優先股,擴大各種投資基金,保險基金在股票市場投資的范圍,通過網上交易,協議轉讓等各種方式擴大法人股流通,降低國有股與法人股比重,增加個人股數量。因為,國有股和法人股如果不上市,和個人股比較不能實現同股同權,企業資產的優化組合也很難實現,既不利於企業優勝劣汰和市場機制,也不利於個人投資者的積極性。
再另一方面,我國股市的交易只能是在場內交易的,和我國經濟改革的現狀相背。應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統一,場內與場外交易相結合的方式,使股票市場暢通,也有利於退出機制實施後,被摘牌的上市公司的順利退出場內交易,以及不願上市的企業股票參與流通問題。
培養股市的坐市商
抑制投機行為,積極發展機構投資者,著重培養我國股票市場的坐市商。投機是投資的一種特殊形式。在我國投資渠道狹窄,投資品種單一的情況下,各種社會游資會大量進軍證券市場,規范投資理念,不斷培育機構投資者也顯得愈加重要。
證券投資基金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目前我國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居多。開放式投資基金試點工作剛剛開始,所以要從我國國情出發,擴大投資基金規模,培育發展以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為主體的機構投資者,如保險基金、養老基金,同時,吸引大中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對股市的投入,也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成立中外合作基金,在此基礎上,借鑒美國的經驗大力培育我國專家經紀人——坐市商。
在美國,坐市商大約占會員總數的25%左右,大約有30%-40%的股票交易量是在坐市商和傭金經紀商之間成交的。坐市商在穩定股市,防止股價暴漲暴跌,以維持股票市場的連續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坐市商要發揮作用,不僅要有雄厚的資本,而且還要持有相當數量的股票,才能在股票價格暴漲暴跌時趨於平緩。
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規
逐步完善《證券法》、《公司法》,提高市場透明度,加大監管力度。為了保證股票市場健康發展,必須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規,如《證券法》、《公司法》,以及相應的稅收政策和適應證券市場需要的國際通行的會計制度。要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提高市場的透明度,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和資產可信度,增加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信心。加大監管力度,堅決打擊、杜絕不法市場行為,加大對操縱股價的查處力度。
(二)我國股票市場宜採取的對策,以及未來的出路
中國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
1、 從中國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現狀談起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股票市場發揮著經濟增長「晴雨表」的功能,而從我國的股票市場情況看,股價指數與GDP走勢出現了雙向背離、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聯度過低的狀況 。因此,如何實現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協調發展,是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2、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出現背離的原因
【1】股權分裂造成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投入產出的嚴重差異; 股權分裂是我國股市特有的現象,造成了中國股市對非流通股東具有較大的投資價值,而對流通股東投資價值較小。
【2】股權分裂造成了流通股股東對股市與國際接軌的恐懼; 股權分裂扭曲了中國股市,造成了過高的股價和市盈率,使境外投資者認為中國股市無投資價值。股民害怕管理層為了與國際接軌、為了成功引入QFII,把A股股價及其市盈率打下至使境外投資者認為有投資價值為止;也害怕引入QFII使大量無法在國內市場贏利的機構投資者抽離資金投向境外。
【3】我國股票市場參與各方弄虛作假,缺乏誠信; 股民害怕弄虛作假。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監事會「形同虛設」,對大股東的行為缺少有效的監督機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侵佔和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現象。如信息批露不規范、短期行為、過度圈錢、過度投資和忽視小股東權益。管理層對責任和誠信義務的意識淡薄,甚至在經營管理上存在過失問題。市場股評人士素質不高等都都致使股民造成損失而喪失信心。
【4】上市公司熱衷於圈錢,不思回報; 高市盈率的發行價和上市價,各上市公司無節制的高價增發和配售新股。可是,不少公司募集到大量資金後,當年就陷入虧損。募集來的資金有的用於炒股,有的不知道去向。給廣大股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5】全球經濟衰退,股市低迷。 全球經濟衰退,對我國股市有不小的影響。由於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國與國的經濟聯系空前緊密。全球經濟衰退對我國某些行業的進出口帶來了直接的影響,表現雜微觀上市公司來說,就是公司業績的下滑。
3、實現宏觀經濟目標必須大力發展股票市場
【1】 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到2011年,宏觀經濟已保持33年的高速增長,主要靠銀行貸款的間接融資,股票市場處於試點階段 ,境內股票市場籌資所佔比重很小。
【2】 要使宏觀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實現宏觀經濟發展目標,不能再靠過去的近乎單一的融資方式,必須大力發展股市等資本市場,逐步擴大直接融資比重。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是金融,資本市場是聯結其他生產要素市場的紐帶。發展資本市場,才會把其他生產要素緊密結合起來,形成現實的生產力。這不僅有利於分散銀行的金融風險,而且會使更多的儲蓄轉化為投資,從而使資本市場繼擴大內需、外貿出口、引進外資後,成為推動宏觀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引擎。
【3】 發展股票市場,既要擴大股市規模,又要提高股市效率。擴大股市規模,是要使股票市場的市值與GDP保持一個合理比例,擴大直接融資。
【4】 按目前全球新興市場股市佔GDP比例和直接融資比例的平均水平計算,我國股市市值規模需要有一個大發展。提高股市效率,必須調整股市結構(股權結構、股價結構、投資者結構等),優化資源配置,股市的投資應重點流向業績好、成長性好的行業和上市公司,使更多的股票具有長期投資價值,成為廣大投資者可長期持有的金融資產。
4、當前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聯度過低
在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多數年份里,股指走勢與GDP走勢一直相背離,宏觀經濟發展總體上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但股指走勢卻是高低互現,波動運行其根本原因在於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聯度不高,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股票市場規模過小 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比較,規模太小,兩者很不相稱 ,我國流通市值相當於GDP的比重是12.19%,而全球新興市場這一比例平均約是70%,成熟市場是100—130%。股市相對宏觀經濟規模過小,妨礙了二者的有效互動,有時宏觀經濟增幅下滑沒有妨礙股指大幅走強,有時宏觀經濟走強,也沒能阻止股指大幅下跌。
【2】上市公司整體素質差。 我國上市公司整體素質不高,股價指數與宏觀經濟走勢的關聯,主要是通過上市公司業績實現的。從理論上說,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宏觀經濟走勢向好,是因為微觀經濟(公司)業績好,股價指數自然強勁。但實際上,我國股指走勢與上市公司業績、上市公司業績與宏觀經濟發展這三者沒有太大的關聯。
【3】股票市場處於初級階段 股票市場規模小和上市公司整體素質差這兩個問題,是由股票市場所處的階段決定的。 (1)從監管體制看 :直到1998年8月5日,中國證監會才被正式確認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2)從股票發行體制來看:2000年3月16日 ,我國股票發行體制由審批制向核准制轉變; (3)從投資者結構來看,我國股票市場散戶投資者所佔比重較大,機構投資者所佔比例過低; (4)從證券市場中介機構看 ,多數為中小券商; (5)從證券市場的法律體系看 ,1999年7月1日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目前該法還在重新修訂之中。
從上述基本架構看,中國股市確處於由試點階段向正常發展階段的過渡時期,如這個過渡期能與我國入世過渡期同時結束是最好的。
5、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1】宏觀經濟部門都應關注股票市場的發展。宏觀經濟要想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股票市場的發展是關乎宏觀經濟全局的一個戰略性問題。
【2】要加強股票市場基礎建設。 當前,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各種主要問題,都可歸因於股市的不成熟。應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進一步搞好股市的基礎建設。例如,改革公司上市、退市制度,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拓寬合規資金入市渠道,完善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機制,建設多層次市場體系,豐富股票市場產品,完善市場交易規則,強化信息披露,倡導價值投資理念,加強對股市運行嚴格、有效的監管,健全股市法律體系。
【3】要切實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質。 上市公司的高素質是股票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在股市中,國家收取的印花稅、中介機構的傭金、投資者的回報等,都應是上市公司創造的,這才談得上股市具有投資價值。 可以說,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質,是股市建設基礎的基礎。
【4】要解決好全流通問題。 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既要加強市場基礎建設,也要重視解決股市試點中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
【5】 要重視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在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關聯度增強後,宏觀經濟的風吹草動,會很快在股市上反映出來。回顧近百年來國際股市風雲,各國股市大盤遭遇重創,大多是因為宏觀經濟出了問題。我們應重視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調控能力強的優勢,堅持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適時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為中國股市發展創造良好的實體經濟環境。
㈧ 請問中國哪幾家證券公司最大
廣發證券成立於1991年,是國內首批綜合類證券公司,先後於2010年和2015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及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000776.SZ,1776.HK)。
廣發證券在2019年被《中國證券報》授予2019十大金牛證券公司。廣發證券易淘金APP榮獲「券商中國2019年度受投資者認可的十大券商APP」。
㈨ 中國有名的幾大證券公司有哪些
現在中國的股市也在不斷地發展,各項制度也在不斷地完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有幾大證券公司。證券公司指的是專門從事有價證券買賣的法人企業,主要分為證券經營公司和證券登記公司。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的幾大證券公司:
第四家證券公司是廣發證券。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1年9月,是中國首批綜合類券商之一,也是一家與中國資本市場一同成長起來的新型投資銀行,公司目前注冊資本金59億元人民幣,員工近萬人,公司總部設在廣州市天河北路大都會廣場。
總而言之,以上幾家證券公司都是比較出名的證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