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低速無人車集體上陣抗疫!掃地殺毒測體溫,送葯送菜真暖心
▲高新興的測溫巡邏無人車
這台5G巡邏測溫無人車的前身是高新興的5G巡邏無人車,在此次疫情阻擊戰中,進行了測溫和監控系統的升級。目前用於的體溫測量和篩查的紅外測溫功能便是在此前巡邏無人車原有的防煙功能的基礎上經過系統調試而來。
此外,高新興的5G測溫巡邏無人車上下左右共使用了5個高清攝像頭,得以實現全景無死角24小時監控。與此同時,還能夠將紅外熱成像等不同的監測數據實時傳送至後台,從而幫助監測人員更好地掌握現場情況,進行現場調度。
據了解,高新興5G測溫巡邏機無人車可實現紅外線5米以內快速測量體溫、同時測量10個人的體溫。目前,這款測溫巡邏無人車已經在上海、廣州、深圳、西安、邯鄲、杭州、貴陽、南寧、寧波等城市進行了部署,應用於高鐵、機場、公安、醫院等場景。
結語:支援抗疫科技在行動
在這場全國性的疫情阻擊戰中,人員易受感染,再加上特殊時期室內外人流、車流較少,低速無人車成了最佳的抗疫工具。
我們可以看到包括網路、京東、高仙機器人、酷哇機器人、智行者、新石器、馭勢科技、YOGO機器人等大批相關企業都參與到了抗擊疫情的行動中去,大有一種低速無人車行業集體沖上前線的感覺。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在為抗疫貢獻自己力量的同時,也向外界和民眾展示了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成果與應用場景,為低速無人車的後續部署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不過也應看到,這些無人車的工作場景和功能仍然相對簡單,但未來可期,相信隨著技術的繼續進步,會有更多的無人駕駛汽車出現,幫助人們更好地生活。
最後,希望新冠肺炎疫情,能夠早一些過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病毒殺滅率99.99%,馳援武漢的消毒機器人有多厲害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受到了全國的關注,各方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人員物資紛紛向武漢聚集,這其中有一個很讓人眼晴一亮的消毒機器人。它的病毒殺滅率是99.99%,下面我帶你看看它的厲害之處。
作為普通民眾的我們這個時候要做到保持好的心情,不恐慌不焦躁,不去相信和傳播那些網路上的謠言,不給國家添亂。只關注官方發布的信息。
如果我的回答您感到滿意,請伸出您的小手給我點個贊吧,謝謝。
C. 哪個品牌的醫院物流機器人性價比高
當然是鈦米機器人得了。上海鈦米機器人得物流機器人跑的特別的順暢而且還配備相關得管理軟體,做到了耗材得閉環管理,超棒。
D. kinkoo taimi都是什麼軟體
這是鈦米機器人程序,鈦米是以智能醫療服務機器人為載體,為醫療機構提供智慧醫院整體解決方案的創新型企業。公司具有自主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生態鏈,並將機器人產品應用於醫療領域,解決了實際醫療問題。自成立以來,公司已累計研發、生產近10款醫療服務機器人產品,團隊積累研學產經驗近40年,擁有將機器人、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技術轉化為具體解決方案的豐富經驗。至今,鈦米機器人產品已在全國100餘家三甲醫院落地使用,包括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武漢協和醫院、上海仁濟醫院、上海瑞金醫院及上海第十人民醫院等。在高端醫療服務領域,鈦米機器人將打破常規醫療現狀,顛覆傳統醫療模式,引領醫療領域智能化發展!現在你明白了吧,希望能幫助你!
E. 疫情之下的末端配送和高危場景,各路「無人車」挺身而出
疫情發展到現在,全國上下依然綳緊著神經。現在有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保證群眾的基本生活,二是保證奮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有足夠的物資和幫助。
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很強,可以通過口液/接觸/氣溶膠進行擴散,它還可以脫離人體,獨立在環境中生存一到四天。所以與患者隔離還不夠,最好是家門都不要出。在這種盡量全民居家隔離的情況下,怎麼解決物流最後一公里的配送?怎麼解決高危場景下的運輸作業?怎麼在相對安全下保證社會的正常運轉?
這時,以往低調的「無人車」被推上了一線。它們的角色多種多樣,職能各不相同。有的負責配送食品/快遞/葯物,有的在戶外或醫院里不間斷對路面消毒,還有的可以時刻測量周圍人的體溫,監測疑似感染者……它們背後,站著的有網路/京東/蘇寧等巨型公司,也有垂直領域的初創企業,以及用相應技術臨時現攢產品的科技公司。
總之,這些我們平時覺得效率不如人不高的小傢伙,這時候扛起了「保衛生活」的大旗。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些活躍在一線的「無人車」。
1.美團無人車:魔袋(主要負責室外菜品配送)
受疫情影響,「線上采購」成為很多一二線城市家庭的買菜方式。據「美團買菜」表示,北京地區日銷量最高為春節前兩三倍,而且現在的分揀人員/打包人員/騎手還很緊缺,所以無人車送菜應運而生,第一批落地點包括北京順義區、海淀區。
據了解,「魔袋」在公開路面上的行駛速度約為20km/h,一次可以配送100公斤的物品,續航里程100公里,基於區域5G網路和自動駕駛技術,它可以識別紅綠燈並禮讓行人,每天會進行多次消毒。
總結
在這疫情中,無論是公司大小,大家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有些可能沒有貢獻無人車,但向疫區輸送了機器人/無人機/信息查詢平台等產品。科技的普及是一個逐漸滲透的過程,通過這些無人車的應用,我有幾點思考。
1.由於這次疫情的需求,無人車行業著實向前推進了一把。
我們能看出來,疫情之下,用戶對無人車的接受度較高,它們的作業情況也比較給力,相關行業的股票行業也有一波增長。不過現在還只是試點應用,車和人較少,路況相對簡單,日後要是想大面積實際應用,還有很多困難。比如沒有京東/蘇寧這樣的天然運輸需求的公司如何尋找更多的需求場景?無人車如何與天然的交通環境相融合?用戶要使用多久才能低於使用人力的成本?……
2.我們要擁抱新技術,而不是恐懼它。
因為這些無人車,「機器人代替人類」的話題又被人津津樂道,但這種擔心短期內大可不必。在美團的實際應用下,騎手和無人車相互配合,效率更高。因為無人車可以配送超重量和超長距離的訂單,騎手們就能多送一些短距離的訂單,原來騎手一天送60單,現在能送70單,收入反而增加了。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新科技都是我們的左膀右臂,而不是取代我們。
3.每個人都要掌握基礎的求生本領。
我們這代人,可能真是太平日子過慣了,但放眼歷史,大幾十年沒有戰爭的國家和時代真不多見。平時,我們可以利用科技和市場經濟,便利我們的生活。但在災難之下,自己的求生本領才是最硬的通貨,最起碼做飯、開車還是要會的。
直到現在,疫情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新增病例逐漸下降,事態似乎出現了緩和。感謝這些奮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和無人車公司,2020年很難,我們希望借每個人的力量,讓它慢慢變好。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