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銀行工作,寫一篇關於銀行理財的文章,大體從哪幾個方面著手,如果寫理財未來發展趨勢怎麼寫
1現狀,2弊端,3銀行理財的分類及對應的客戶需求分析,4金融改革方向,5銀行業在改革中的變化趨向,6新環境中,銀行如何設計新的理財產品。
你的重點是5和6
就5而言,在銀行倒閉後的保險制度退出的必然性的前提下,銀行將不再以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為主業,因為存款因為缺乏安全性,因此定期存款和協議存款一定大量削減,尤其是長期定存。因此,相應的貸款規模自然得到控制。在這個趨勢中,銀行將淡出資金信貸主角,轉而從事信貸服務而非發放,那麼銀行將大力發展信貸中間業務。另一方面,銀行將真正發展投行業務,變發放貸款為市場性融資,也就是將融資需求證券化再通過理財的方式發放。
在這個發證過程中,6的結論得出,銀行將可創新出以委託貸款為核心的公開募集或私募產品,結合私人銀行部的高端客戶的需求,進行高安全級別的貸款對接。
再有就是開發優質企業的融資需求,並發性資產證券化產品,再銷售給客戶。
總結以上產品不僅沒有了銀行倒閉的風險,因為銀行只是產品的銷售人而不是融資人,而且還能提高客戶的理財收益。
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市場化背景下,以後風險自擔將成為主流,恰好中國人都是經濟分析高手和風險控制瞎子的結合體,因此,銀行必須利用好網點平台,廣泛聘用理財專業人員,幫助客戶分析產品控制風險,用專業服務來擴大理財規模。所以誰的團隊專業,誰的服務貼心,哪家銀行就會成為資金追捧的標的。
⑵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發展趨勢
發展趨勢就是富人的銀行,各大銀行都有私人銀行業務,提供專業化服務,提供的理財產品也是一般人享受不到的,收益率通常較高,信託類能到10%-20%。普通的老百姓的話買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就8%左右就算高的了。
⑶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的發展趨勢如何
現在國內的銀行理財市場偏熱,剛剛過去的2011年,各銀行共計發行了2萬多款理財產品,在監管上,基本上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銀行在前面跑,銀監會在後面追。當前,股市低迷、投資基金也難獲收益,不少人將目光轉向銀行理財產品。龍年臨近,認購銀行理財產品也持續升溫,選擇銀行理財產品要理性,勿盲目跟風。
⑷ 銀行理財產品發展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1、第一階段(1999-2005),銀行理財產品的萌芽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在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對外開放的交流使得國外先進金融理念滲透到國內。
2、第二階段為(2005年11月-2008年中期),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發展階段。發行規模較萌芽階段有顯著的增加。這階段,我國經濟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民間資本需求大增,投資機會增多,金融市場整體表現良好。
3、第三階段(2008年中期至今),銀行理財產品成熟、規范階段。2008年末,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降低投資者的投資熱情,證券市場市值紛紛跳水,投資者選擇拋售離場,對於銀行理財產品的選擇也趨於理性。
(4)銀行理財的九大發展趨勢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購買銀行理財的時候,首先要確定的是這個銀行理財是誰發行的,就是銀行自營的還是其代銷的,一定要弄好這一點。現在對於銀行理財銷售要求比較高,要做雙錄,要做信息披露,還要簽一些電子的合同,所以說這個問題會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在購買銀行理財的時候,尤其是第1次開通理財功能的時候,要做雙錄,然後要做這個投資者的風險等級測試,來確定屬於什麼風險承受能力的人,然後能購買什麼風險等級的產品。
⑸ 近幾年理財趨勢是什麼
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凈值化轉型加速
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
今年4月末,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正式發布,為百萬億元體量的資管行業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如今,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在資管行業中舉足輕重的銀行理財市場也拉開了商業模式轉換和行業格局重塑的大幕。
在打破剛性兌付、轉型凈值化的要求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正發生不小的變化:一方面,保本理財和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佔比逐漸減少;另一方面,則是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速度加快,促進了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短期理財產品佔比明顯下降
資管新規落地一個月後,銀行理財已經出現了發行數量持續下降、保本型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預期收益率上升的顯著變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5月份460家銀行共發行了9861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26家,產品發行量增加249款減少1329款。從銀行理財產品類型來看,5月份新發行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1002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2549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7914款,佔比較4月份增長1.62%。而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136款,環比增長72.15%,佔比為1.12%。
從理財產品的發行期限來看,在資管新規影響下,5月份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佔比明顯下降。監測數據顯示,5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中,3個月以內(含)理財產品佔比為24.44%,環比下降4.87個百分點。同時,3至6個月、6至12個月(含12個月)理財產品分別較4月份環比上升3.28和1.96個百分點;大於1年期的理財產品佔比較4月環比下降0.36個百分點。
資管限制下,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鑒於監管要求,未來3個月以內期限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將逐步減少,但銀行也會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習慣,因此3至12個月的中長期理財產品數量佔比將上升。2018年,在資管新規的限制下,預計未來的銀行理財平均期限仍不會低於半年。
現階段銀行理財客戶風險偏好低、對凈值型產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剛性兌付,將導致客戶大量贖回理財產品,造成理財資產無產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觸發流動性風險。
此次發布的新規中,明確商業銀行不得設立時點性存款規模考評指標,意味著銀行「沖時點」壓力將得到緩解,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集中於月末、收益率翹尾現象或將改善。
整體來看,新規對存款偏離度指標的考核要求較之前有所放鬆,特別是刪除了禁止高息攬儲的規定,可能是為後期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做鋪墊。中長期來看,『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大額存單工具』代替保本理財和具有『剛兌』性質的預期收益型產品,將促進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問題凸顯
控制資管產品杠桿水平是資管新規的一大要點。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理財市場的另一個變化就是狂飆近3年的銀行委外業務幾近停擺。
本輪監管打擊的是亂加杠桿和資金空轉,但規范化、高質量的委外是有助於委託方和受託方「雙贏」的。管理層針對的並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當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這類委外模式。未來,高質量、規范化的委外將迎來更加良好的市場發展空間,而作為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委外模式將在監管高壓下逐漸銷聲匿跡。
對於主動管理能力過弱,或無主動管理能力的商業銀行而言,未來對於委外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強。普益標准研究員魏驥遙預測稱,但由於業務規模及專業能力等因素,中小銀行對接委外機構時話語權偏弱,對於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的問題或將進一步凸顯。
尤其是在剛性兌付打破的大環境中,對於資產過弱的掌控可能增大產品虧損的可能,進而增大銀行的聲譽風險。因此,在開展委外業務的同時,中小銀行應考慮通過委外系統的建立,增大對於委外資產的監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風險的發生。
⑹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發展趨勢
我國各大銀行近些年在業務能力的創新上大下力度,銀行理財業務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新熱點,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產品種類繁雜。以下是近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數據信息如下:
(1)投資期限可分為短期產品和中長期產品。其中,短期產品一般指期限為六月以上一年內的產品,中長期產品是指期限則是一年以上的產品。
(2)發行規模有國家控股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發行。自2004年銀行理財產品問世以來,每年都在以幾何速度增長。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來自於普益財富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產品發行總量超過近一萬只,而2008年全年產品發行數量就為六千多隻。
(3)發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則名列前茅。
(4)銀行存款一方面面臨來自外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又受制於內部體系嚴格的存貸比監管,導致商業銀行主要通過大量發行理財產品進行存款競爭。因此,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對理財產品的發行和推廣力度。
二、未來發展趨勢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不斷擴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機,實體經濟也遭受侵害。全球證券市場大幅下挫,外匯市場劇烈震盪,商品市場同樣未能倖免,經濟增長放緩或出現衰退,各國為拯救金融體系和刺激經濟增長紛紛出台政策措施。
1、多樣化投資;我國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都是採用信貸理財,雖然流動性比較差,但收益還是比較穩定的,深受投資者的喜愛,零八年以來隨著股票、基金、債券等收益的減少,再加上美國金融危機影響,股票和證券也慢慢進入了低谷。
2、個性化投資;美國的次貸危機給各個理財產品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風險,投資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穩定的投資產品,收益固定風險小,銀行對市場分析又是格外的細心,在產品設計階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風險放在首位。
3、規模化投資;從收益上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眾多,這一切都是由於先前的產品基數低,隨著技術的不斷增加,以及相關業務的成熟,銀行將更多地去關注理財產品的質量以及規模的良性發展,而非一味副收益產品數量。
4、結構復雜化投資;同業理財產品的逐步拓展,將原有外資機構和中資商業銀行之間的「銀銀」合作模式映射到國內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理財模式,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逐步嘗試,產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另類投資的逐步興起,藝術品和飲品(酒與茶)已逐步進入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視野,未來的低碳概念、不動產和自然資源的投資將會成為下一個熱點。
⑺ 自2016之後銀行的理財產品的發展趨勢是怎麼樣的收益率會變好,還是變少會不會像美國那樣今後利息了
銀行的基準利率短期內不會做出很大的調整,未來可能也會迎來負利率時代。在實體經濟不好的情況需要一定的刺激,刺激大家進行創業投資,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市場需要一定的通貨膨脹。
⑻ 如何看待銀行理財業務創新和未來發展趨勢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銀行理財業務規模快速增長,迅速成為國內財富管理業務中的中流砥柱,也充當著商業銀行轉型的急先鋒。但是,隨著社會融資結構的深刻變化、利率市場化的持續推進、大資管時代的到來,銀行理財業務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商業銀行將如何進一步激發銀行理財的活力,未來銀行理財業務的創新方向又在哪裡?
由於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承擔穩定存款、騰挪信貸額度的角色,再加上分業經營格局和剛性兌付的約束,各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難有差異化的動力,理財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明顯。從產品類型看,銀行理財主流模式還主要是類存款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期限、風險特徵描述都高度相同;在類基金產品和結構化產品方面,國內各家銀行也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從資產配置看,投資品種主要集中在債券、信貸資產等,甚至連規避監管的路徑也都高度一致。
理財業務高度同質化,必然引發激烈的價格戰,目前國內銀行理財市場上的硝煙四起便是明證。造成理財模式高度雷同的本質原因是,國內理財市場發展的時間較短,技術含量不高,理財產品主要集中於類存款型固定收益類理財,運作模式容易復制。
從2012年央行非對稱降息,以及央行多次的政策表態來看,利率市場化已是離弦之箭,存貸款利率的完全放開已漸行漸近。一旦存貸利率徹底市場化,銀行理財業務反過來就面臨存貸款的更直接沖擊,不得不改弦易轍,向結構化、基金會和證券化方向轉型。
此外,自2012年5月份以來,資產管理行業迎來了一輪監管放鬆、業務創新的浪潮。非銀行金融機構在權益類和另類投資領域處於優勢地位,隨著股票市場的發展成熟和依託其上的衍生工具層出不窮,這些產品在收益方面較目前的銀行理財產品競爭力更強,勢必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形成巨大沖擊。
所謂「核心」,就是指銀行要緊緊圍繞「固定收益」核心業務領域,開展理財業務。在固定收益領域,國內市場有兩個大的發展方向,一是債券市場擴容,二是資產證券化。在債券市場,銀行具有傳統優勢,無論是在一級市場上發行債券,還是在二級市場上交易債券,銀行都是最具市場影響力的參與主體。對於資產證券化,商業銀行在貸款提供、資產支持債券發行、會計清算、資產支持債券交易等方面都是最廣泛的參與主體,同時,銀行還具有信貸資產風險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這一切均為銀行發展固定收益類的理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鑒於資產證券化業務復雜、涉及面廣、風險點多等特點,易於監管、可緊可松、具有「試驗田」性質的銀行理財產品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創新載體。目前商業銀行推出了一些「類證券化」的理財產品,其主要體現為銀信、銀證等通道類業務,未來將逐步向真正的資產證券化產品進行轉變,體現為風險的結構分層、現金流的結構重組等多種形式。
⑼ 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趨勢怎麼樣
理財產品是一種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是商業銀行研究分析了潛在目標客戶群,並在此基礎上,針對特定的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的。銀行只是經過客戶授權後,滿足管理資金的需求,而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承擔,或者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一、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現狀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的迅速發展要追溯到2004年8月,那時候國家出台了相關政策,中國的股市也逐漸回暖,因此為理財業務開拓了比較好的市場環境。隨後的幾年中,理財產品的成長猶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全國90多家商業銀行不同程度上都開發出本行的理財產品,產品的種類的領域也是各有差異,這些都給客戶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客戶在基本存款穩定的情況下,不妨把一部分閑散資金投入理財,進行資金的最優化利用。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呈現出如下特點:
理財的機構多種多樣,商業銀行包括國有商業銀行和私企銀行,以中農工建交五大行為領導的國有商業銀行擁有較多的理財產品,在全國各地的分行也是佔到了所有銀行的76%,但是能夠進行理財業務辦理的並不只有銀行類金融機構,還有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以及一些涉及投資咨詢,投資理財項目的個體或者集體企業,都在搶奪理財產品這塊大蛋糕。
鄉鎮商業銀行興起迅速,伴隨著的理財業務也如火如荼,居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教育程度也改善地越來越好,人們開始關注理財,因為資金在賬戶里放著,活期存款或者短期定期存款的利率非常低,相比較之下,理財產品的眾多優勢被大家認可,人們願意將錢交給信託機構,用他們專業的知識去理財,同時人們也加強自身的學習,以便能夠在眾多銀行理財產品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上市公司委託理財的交易量顯著增長,上市公司的流動資金非常大,如果將理財和股指期貨、可轉換債券、黃金白銀價格、匯率結合起來,就能夠為自身創造更多利益,信託機構的發展也離不開上市公司,優秀的理財方案如果得到公司董事會的認可,那麼就可以實現雙贏的局面。
二、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雖說理財產品的發展前景非常不錯,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是暴露出了不少問題,主要有:
理財產品的種類雖然很多,但是缺乏差異化,客戶去每家銀行打聽,除了收益率的略微差異,其他的幾乎大同小異,沒有新穎的產品,就沒有理財的市場,客戶對銀行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銀行也需要創新自身的業務,才能增強競爭力。
監管制度和內部控制體系的不完善。理財產品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這就要求監管機構嚴格地進行監管,現實中反映出的不少案例說明現階段有很多地方是監管機構力所不能及的,加之銀行的內部控制體系存在漏洞,理財產品的推廣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
缺乏專業的理財師和分析員,因為能夠開展理財業務的機構眾多,這就對理財師和分析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掌握對於銀行、債券、股票、基金、黃金、外匯等的專業知識,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管理能力,還要對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內部最新政策及時跟進,對於其他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要經常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並和本行的業務進行對比,使得開發的理財產品更能夠受到客戶的青睞。
投資者的風險意識較低。理財產品如果是非保證收益的,獲得利潤的空間會很大,但是大多數的投資者是風險厭惡者,不想承擔風險,或者在面臨風險時,沒有足夠的資金和能力應對自如,風險防範的意識相對不足。
⑽ 論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銀行的理財產品肯定是未來的趨勢,國內現在金融衍生產品發展的很快
樓主是想從事這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