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
目前,碳市场的运行机制有如下两种形式。基于配额的交易是在有关机构控制和约束下,有减排指标的国家、企业或组织即包括在该市场中。管理者在总量管制与配额交易制度下,向参与者制定、分配排放配额,通过市场化的交易手段将环境绩效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使得参与者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达到遵约要求。基于项目的交易是通过项目的合作,买方向卖方提供资金支持,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度。由于发达国家的企业要在本国减排的花费的成本很高,而发展中国家平均减排成本低。因此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及设备帮助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型国家的企业减排,产生的减排额度必须卖给帮助者,这些额度还可以在市场上进一步交易。
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于2005年4月推出碳排放权期货、期权交易,碳交易被演绎为金融衍生品。2008年2月,首个碳排放权全球交易平台BLUENEXT开始运行,该交易平台随后还推出了期货市场。其他主要碳交易市场包括英国的英国排放交易体系(UKETS)、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国家信托(NSW)和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也都实现了比较快速的扩张。加拿大、新加坡和东京也先后建立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
② 碳交易的碳市场
到2009年3月,世界上的碳交易所共有四个:
欧盟的欧盟排放权交易制(European Uni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Trading Scheme,EU ETS)
英国的英国排放权交易制(UK Emissions Trading Group, ETG)
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Exchange,CCX)
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国家信托(National Trust of Australia,NSW)
由于美国非《京都议定书》成员国,所以只有欧盟排放权交易制及英国排放权交易制是国际性的交易所,美国的交易所只有象征性意义。
2011年,国家发改委确定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湖北、重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2年,7试点省市研究编制试点方案,开展各项基础准备工作;2013年6月18日,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鸣锣;
2013年11月26日,上海市碳排放权交易鸣锣;2013年11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鸣锣;
2013年12月20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鸣锣;
2013年12月26日,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鸣锣
湖北省、重庆市即将启动
2015年9月8日,由中国碳论坛(CCF)和ICF国际咨询公司联合开展的《2015中国碳价调查》发布。调查认为,我国碳排放峰值将出现在2030年。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碳价将逐步告别低位。
全国碳市场时间表已确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公布“上半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再次指出将“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大致分为3个阶段。其中,2014年至2016年为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是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关键时期。2016年至2019年是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阶段,这一阶段将全面启动涉及所有碳市场要素的工作,检验碳市场这个“机器”的运转情况,但不会让“机器”达到最大运行速度。2019年以后,将启动碳市场的“高速运转模式”,使碳市场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最核心的作用。
在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已有的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中国正在碳交易领域迅速积累经验,并将尽全力于2017年建成全国性碳交易体系”。业内人士认为,全国碳交易市场若开启,规模将高达千亿元。
“当前的重中之重是制定出碳配额分配方案,要充分借鉴深圳和其他试点城市的经验,提出全国市场覆盖的范围,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方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表示。
未来10年是减碳关键期
近年来,美欧等发达国家高调宣扬开征碳税与碳关税。根据报道,这一时间节点将在2020年左右。而此时,恰逢中国碳排放向峰值攀升阶段。一旦征收碳关税,并按照西方的标准确定税额,我国的出口产品将会因碳排放量过高而遭受高额关税这一贸易壁垒。
换言之,未来5至10年间,将是我国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没能利用好这一时间段,企业不仅将面临高昂的碳排放配额费用,还有可能面临因高排放带来的出口受挫。
与会专家建议,要加快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促进具有威慑力的排放倒逼机制,督促企业加快绿色转型的进度。同时,通过产业、税收等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积极采用低碳技术,提供绿色环保的服务,生产低碳排放的产品,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使我国外贸向绿色化方向升级。
③ 启动“碳交易”有什么益处
碳交易的定义: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④ 碳中和大动作,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在即,会对市场上产生哪些影响
我国碳交易市场日趋完善,一方面可以拉动由技术升级改造带来的庞大投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市场交易模式自身也会不断衍生出新的业务空间。
⑤ 碳市场试点区内的企业职能在试点内交易吗
碳交易在中国的现状:
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在即
自2011年我国确定7个碳交易试点、进入碳交易元年起,碳交易市场在不断成熟,发展在提速。按照时间表,全国统一碳市场有望在2017年正式启动。业界普遍认为,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未来需要让更多企业参与到碳排放交易中,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的数据也需要更加准确。
按照目前的时间表,全国统一碳市场将于今年启动。所谓碳交易,即碳排放权交易是给企业排放设定上限,通过配额交易降低减排成本的重要制度。也就是,通过市场机制而非行政命令的方式,使节能降碳工作的成本由全社会共同分担。当前,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将以基准线法为主,鼓励减排的政策工具必须从行政命令型、财税鼓励型向市场型转变。
早在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上海、天津、湖北、重庆、广东、深圳等七个地方开展碳交易试点。2013年6月,深圳率先启动了碳交易,拉开了中国碳市场的帷幕。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要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过渡,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一市场启动运行后,将成为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当中规模最大的市场。
到2020年力争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与此前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交易范围不同的是,除了电力、水泥、电解铝三大行业外,他5个行业等后续条件成熟时逐步纳入。“目前,电力、水泥、电解铝3个行业已公布碳配额分配方案,将率先进入碳交易市场。”
⑥ 我国为什么要做碳交易市场的原因作用和意义
1、目前,中国已有3家主要的碳交易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由此延伸出来的碳交易服务公司有非常多,目前还没有这类公司数目的统计数据,所以具体数字是无法得知的。2、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⑦ 中国将启动世界最大碳交易市场了吗
8月16日报道 ,随着美国逆转气候政策,中国正在建立一个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
报道称,世界上尚未有碳排放交易体系真正带来了大量减排。由于不同的因素,欧盟、美国、东北部和加利福尼亚的总量限额都明显高于实际排放量,因此企业不必付出高昂的代价,或面临遏制其排放的重大激励措施。
报道称,中国的计划至少在一开始,很可能同样难以与实际的减排挂钩。
施赖费尔斯说:“该计划成功与否,确实意义重大。如果中国的二氧化碳交易计划被视为一项成功的计划,我认为可以让其他国家有信心采取排放交易模式,承担气候承诺或更加严格的气候承诺。”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是由中国的经济总量和排放水平决定的。正因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才会自然而然拥有这样一个市场。
⑧ 碳交易在中国的现状是怎样的
碳交易在中国的现状:
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在即
自2011年我国确定7个碳交易试点、进入碳交易元年起,碳交易市场在不断成熟,发展在提速。按照时间表,全国统一碳市场有望在2017年正式启动。业界普遍认为,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未来需要让更多企业参与到碳排放交易中,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的数据也需要更加准确。
按照目前的时间表,全国统一碳市场将于今年启动。所谓碳交易,即碳排放权交易是给企业排放设定上限,通过配额交易降低减排成本的重要制度。也就是,通过市场机制而非行政命令的方式,使节能降碳工作的成本由全社会共同分担。当前,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将以基准线法为主,鼓励减排的政策工具必须从行政命令型、财税鼓励型向市场型转变。
早在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上海、天津、湖北、重庆、广东、深圳等七个地方开展碳交易试点。2013年6月,深圳率先启动了碳交易,拉开了中国碳市场的帷幕。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要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过渡,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一市场启动运行后,将成为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当中规模最大的市场。
到2020年力争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与此前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交易范围不同的是,除了电力、水泥、电解铝三大行业外,他5个行业等后续条件成熟时逐步纳入。“目前,电力、水泥、电解铝3个行业已公布碳配额分配方案,将率先进入碳交易市场。”
⑨ 2013年是中国碳市场的启动之年,深圳、上海和北京先后启动了碳交易市场,交易主体范围主要确定在所辖高耗
(1)根据图12中的柱状图的分析,中国和美国的差异.碳排放总量中国比美国大;人均排放量美国比中国大.结合两个国家的国情分析原因.与美国相比,中国人口众多、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资源消耗量大而利用率低,因此碳排放总量中国比美国大;美国虽然能源利用率高,但经济发达,人均资源消费水平高,因此人均资源消耗量大,人均碳排放量比中国大.
(2)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世界范围内认为由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排放过多所造成的.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
(3)碳排放交易是指政府将碳排放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并在一定的规则下向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排放单位可以通过市场购入或售出其相对实际排放不足或多余的配额以履行碳排放控制责任.我国启动碳交易市场,可以运用市场力量,促进节能减排,达到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的目的.从生态效益的角度看,这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极端天气灾害发生的频率.从社会效益角度看,这有利于推动企业加速技术改造,降低生产能耗,真正实现低碳化发展.
(4)2010年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即提出了上海转型发展的思路.围绕节能减排,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具体有:①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②对原有的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降低产品的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③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新、低能耗方向发展;④对于高耗能企业,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故答案为:
(1)碳排放总量中国比美国大;人均排放量美国比中国大.
原因:与美国相比,中国人口众多、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资源消耗量大而利用率低,因此碳排放总量中国比美国大;
美国虽然能源利用率高,但经济发达,人均资源消费水平高,因此人均资源消耗量大,人均碳排放量比中国大.
(2)太阳辐射进入地球,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放射能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能使大气更多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并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导致近地面气温升高,而失散到宇宙的很少,从而加剧全球变暖.
(3)碳交易是运用市场力量,促进节能减排,达到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的目的.从生态效益的角度看,这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极端天气灾害发生的频率.从社会效益角度看,这有利于推动企业加速技术改造,降低生产能耗,真正实现低碳化发展.
(4)①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②对原有的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降低产品的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③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新、低能耗方向发展;④对于高耗能企业,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⑩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启动,碳排放权是什么如何交易
由政府确定“节能减排总额”,进而确定碳排放量,再根据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配额。有些企业的碳排放量不够用,有些企业有富余,这时就可以在官方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自由买卖碳排放量。
具体的交易过程就是有富余的企业将自己的配额拿出来拍卖,需要配额的进行拍卖,价高者得。这能极大的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和更新换代,环让自己的生产过程更加绿色、清洁。大家都不是傻子,从国家这些年的政策走向可以看出绿色生产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向。既符合国家大势,还能将多余的碳排放权“变现”,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