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从长期来看是上涨的
不可再生资源由于其稀缺性价格长期来看是上涨的,尽管全球部分地区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在增加的。人口增长,资源需求就在哪,而且需求量还越来越大。只有价格上升,需求与供给相平衡才能够维持市场,所以价格上涨。(此处的需求不是指使用需求,指经济学的需求,即有使用需求,同时具备购买能力,才是真实的需求,也就是说,价格上涨,需求减少)
其实不可再生资源是短期内不可在生,科技发展又不足以找到其替代品,所以价格是上涨的。比如稀土资源。(石油这东西和美元挂钩,猜不透,这几天不久降了,但是长期说还是会涨回去的)
B. 资源产品价格持续上升对经济的影响
资源产品价格持续上升, 导致制造业成本上升,运输行业成本上升,人的食品消耗价格上升。如果你工资不上升,你就得少买东西,少坐车,企业赚的就少了。从而会出现裁员,然后恶性循环。如果企业是中石油这样的资源型,就可以借机涨价,提高员工福利。但是这样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所以总体经济环境会恶化。拙见,仅供参考。
C. 物价上涨的原因
1、中央银行滥发货币,为了对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不计代价滥发货币,从2005年至今货币M2增长了5倍(从12万亿增长到72万亿左右)结果币值迫于压力不得不涨一点,但物价升得更快! 2、耕地大幅减少特别是城市周边的耕地,全国各地的圈建运动和房地产的过度开发占用了大部分高产的好地段耕地,耕地减少了粮价菜价必然疯涨! 3、油价上涨和路桥费畸高以及各种罚款拉高了物价,垄断石油开发企业为了攫取垄断利益多次和国家发改委等价格管理部门狼狈为奸不断推高油价。畸高的路桥通行费以及各种名目的罚款,导致物流成本增高起进一步加大了粮食蔬菜的价格上涨。 4、市场环节的各种黑白费用增加了经营成本,城市里高额的占地费、摊位费、工商管理费、城管费以及黑道白道的保护费进一步增加了菜农和小商小贩的经营成本!解放前卖菜的是不用缴纳任何税费的,现在的菜农赶集的地摊费都很高,而收取地摊费的往往还是些地痞!5、超市泛滥的公关费,凡是进入超市的商品或蔬菜水果食品等,都要交名目繁多的费用,从总经理到部门主管到营销人员都要给好处,这些林林总总的费用都要转移给消费者。
D. 政治经济生活分析水果价格上涨原因及影响
政治 经济生活分析水果价格上涨原因及影响
一 原因
主要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
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更多了
②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比如受……天气影响,水果供应减少,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二 影响
①价格变动给生产带来的影响主要是生产规模和经济资源的配置。
可能会使水果种植业扩大生产规模,农民增加投入。
②价格变动给人民生活的影响,主要是人们的消费量发生变化。
水果价格上涨,可能导致人们对水果的消费量有所减少,生活成本上升,生活水平下降。
E. 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1)价值决定价格。从国内看,成本上升是推进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随着劳动力成本、服务业、非贸易品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上升,商品的成本必然上升,其价格也必然水涨船高。从国际看,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很快,这也必然推动国内相关产品运行成本上升,其价格也必然持续上升,即加剧了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2)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一方面,灾害性气候等因素造成农产品供给偏紧,另一方面,市场流通中的较大货币存量导致投资、消费主体的需求上升,以上两方面因素都会导致商品供不应求,从
而推动物价上涨。总之,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必然加大。
F. 为什么近年来物价飞速上涨!什么原因造成
1.全球资源价格上涨.
2.供应不足(例如中国的猪肉)
3.美圆贬值,造成例如石油这种用美圆为基价的商品上涨
等等~
G. 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
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引起广泛关注。在全球商品交易市场上,玉米、小麦和大豆等粮食的价格迅速上扬,粮、蛋、肉的零售价格也在攀升,消费者花在食品上的开支明显增加。引发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使食品消费增加,二是气候变暖、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了粮食产量,三是生物燃料发展导致能源工业与食品工业争粮。
2006年,国际市场几种主要粮食的价格明显上涨,例如美国小麦出口价每吨上涨50多美元,全年涨幅为31%;玉米出口价每吨上涨60多美元,涨幅达70%。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走高,今年上半年达到近10年来最高点。世界银行今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国际玉米价格比去年夏天已经上涨了75%,今年前4个月总体粮食价格上涨了20%;目前国际粮食库存量非常低,预计在本市场年度末(2007年年中)降至总使用量的15.8%。摩根士丹利公司的数据则表明,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玉米现货平均价比上年同期上涨86%。
--消费需求旺盛推高粮食价格
由于粮价上涨,食品的零售价格随之上升。以玉米等为原料的饲料价格上涨,还推动肉、蛋制品价格抬高。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报道,今年年初美国食品价格上涨了6.7%;许多国家食品价格上涨的速度都比整体物价涨速快得多,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种涨势是普遍性的,从伦敦到洛杉矶,从上海到班加罗尔,消费者都感受到了食品价格的上涨。一些观察家警告说,今后18个月,全球可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食品价格飞涨”时期。
从某种角度来看,目前的粮价上涨并不完全是坏事,它意味着经济复苏、消费者收入增加、对食品的需求增加。许多分析人士指出,全球经济复苏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的长期原因。由于人们越来越富裕,他们能够买更多的肉、蛋和奶。联合国贸发会议说,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增加和城市人口增多将导致畜产品、水果和蔬菜的消耗量增加。联合国粮农组织4月公布的一份有关中国收入增加的分析报告也预言:人们的收入增加会导致植物油、肉类和奶制品消耗量大增。世界银行的报告说,由于经济发展,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粮食消费从2005年到2006年增长了1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粮食消费增长了25%。
--生产成本上升影响粮食产量
粮食产量增长不足是价格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化肥和能源的价格居高不下,可能使粮食生产的成本上升,降低产量和供给。在过去5年中,化肥价格和能源价格增长均高于粮食价格飞涨的1994年-1996年的水平。当时,由于粮食库存低、化肥价格高、经济发展导致粮食需求增加,玉米和小麦价格翻了一番,大米价格上涨了一半,现在的情况与那时类似。
另外,全球变暖引起气候变化使干旱、洪涝、农作物和家畜疫病增加,也影响食品供应。例如在美国的农业大州加利福尼亚,2006年的反常炎热使农业蒙受很大损失。预测表明,由于全球变暖使气温上升、山区积雪消融过快影响地区水源,加州农业在今后几十年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生物燃料需求刺激粮价上涨
就短期效应而言,导致去年以来粮价急涨的更重要因素是生物燃料的发展。由于油价高涨,生物燃料备受青睐,许多国家都开始建设以玉米制造燃料乙醇之类的项目,这是玉米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由于玉米是重要饲料,大量玉米用于能源导致饲养业成本抬高、产量受限。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用玉米生产的乙醇燃料需求的增加是导致2006年上半年世界粮食储备减少的主要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不久前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说,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已经导致玉米和大豆价格的上升和石油价格的变化。
美国农业部4月份曾说,玉米价格暴涨可能导致今后几个月肉类产品供应突然减少,今年美国牛肉、鸡肉和猪肉的生产将比去年减少4.5亿公斤。美国的玉米产量占世界的40%,出口的玉米占世界玉米出口总量的70%,其出口量减少会对全球玉米行情产生重大影响,并波及其它粮食和食品。在以玉米为主食的墨西哥,玉米饼价格飞涨引发民众的示威游行,政府为此对玉米饼价格实施控制。
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5月份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由于用玉米生产乙醇导致食品价格上涨,2006年美国人的平均食品开支已经为此增加了47美元,相当于食品消费额的1.3%。2006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达49亿加仑,如果到2012年这一数值增加到300亿加仑,美国的年人均食品开支涨幅将达67美元。届时,肉类价格涨幅将达7%-8.5%左右,鸡蛋价格将上涨13.5%。比起另一些预测,这项研究的结论还显得过于保守。美国农业部认为,2007年美国鸡肉批发价将比2006年平均上涨10%,鸡蛋价格将上涨21%,牛奶价格将上涨14%。
玉米价格的上涨刺激种植面积增加,美国农业部3月份的调查显示,2007年度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将增长15%左右,达到1944年以来的最高值。但这一消息并没有使玉米价格回落,原因是能源工业对玉米的需求在增加。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7年美国收获的玉米中将有27%用于生产乙醇。美国审计总署6月份警告说,今后5年里美国将有1/3的玉米用于生产乙醇,给食品价格带来更大压力。美国总统布什今年1月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说,10年后美国的汽油消费量将削减20%,每年提供约1300亿升的乙醇燃料等替代性生物燃料。这个数字是2006年美国乙醇燃料产量的7倍。这是布什政府应对全球变暖并减少石油依赖的举措,但它会导致玉米及其它食品价格继续上涨。
联合国粮农组织4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2007年世界粮食产量将超过2005年20.51亿吨的最高水平,创造20.82亿吨新的历史纪录,比2006年增加4.36%。除了非洲大部分地区减产外,世界其他地区粮食生产都将有所增加。美国、欧盟、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还有很大的农业增产潜力,粮价上涨将促使一些休耕地被投入种植,或开垦更多耕地。但这是否能达到平抑粮价的效果,现在还很难判断。我国为保证粮食供应,对用粮食生产能源进行了一些限制,但美国等许多国家并无此类限制,生物燃料对粮食的需求将继续扩张。如果生物燃料生产效率得不到革命性的提高(目前只能用农作物的果实生产,一些研究机构正在寻找廉价的生产方法,例如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它将继续对粮价形成压力。
H. 运用通货膨胀分析,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涨速明显加快。我们认为,由于十大因素的影响,2008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预计2008年CPI将同比上涨4.5%左右,且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
一、美元贬值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大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
随着次级债危机的不断扩散和恶化,美国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的"供钞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资本流动性大幅提高。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不断贬值的美元使得大宗商品的身价相对上升。预计2008年美元仍将保持弱势格局,全球能源、农产品、原材料、贵金属价格亦将居高不下,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我国价格体系。
二、我国经济仍将高位运行,而且企业效益显著改善。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非常强劲,2007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1.5%,创1995年以来的新高。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升温,预计2008年我国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三、失业率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前九个月城镇新增就业920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102%。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675元,同比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6元,同比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
四、以股市、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2007年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平均同比上涨8.2%,涨幅比二季度高出1.9个百分点。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一轮超级牛市行情,沪深股指震荡盘升,屡创新高,目前仍在5000点之上进行高位震荡,财富效应显著,大多数投资者获得丰厚的收益,居民财产性收入得到快速提升。
五、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反弹的压力较大。2007年1-10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8953亿元,同比增长26.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而且同比增幅一直保持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投资反弹的趋势比较明显。在利率偏低、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企业盈利大幅增长、投资回报较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等基本因素没有根本性改观之前,预计2008年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较大。
六、消费增长势头明显回升。2007年前10个月我国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90亿元,同比增长16.1%,增幅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消费增速平稳上升,一季度同比增长14.9%,二季度同比增长15.8%,三季度同比增长16.8%。
七、食品价格上涨有蔓延之势。虽然我国粮食2004、2005、2006连续三年大幅增长,2007年也有望实现小幅增长,但仍属于恢复性增长,尚未达到1998、1999年的水平,而这十年来我国人口增加了大约8000万人。另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希望改善膳食结构,需要更多的肉类、蛋类、水产品和奶制品,导致以粮食为原材料的饲料需求不断上升,故粮食需求是刚性、稳定增长的。
八、市场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物价上涨终究可以归结于货币现象。由于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居高不下,导致经由外汇占款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持续多增,市场资金非常充裕。2007年11月末M2同比增长18.45%,增幅比上年末高1.51个百分点,也超出年初确定的目标增速2.45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21.67%,增幅比上年末高4.19个百分点。此外,11月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高达12.43万亿元,显示市场资金很宽松。
九、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给我国带来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2007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震荡盘升,一度冲至100美元/桶。作为重要战略物资,我国一直对成品油价格实行严格管制,虽然国家发改委决定自2007年11月1日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但仍仅相当于国际油价70美元/桶的水平,存在严重的国内外油价倒挂、国内批零油价倒挂的现象,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因素没有在我国CPI中充分反映出来。
十、资源价格和服务价格改革的全面推进,会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使未来价格总水平上升。预计我国今后将加大节能环保投入,继续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陆续出台资源价格改革措施,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稀缺和市场供求状况,以便发挥价格在配置资源性产品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