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华懋国际证券交易所

华懋国际证券交易所

发布时间:2021-05-14 22:51:11

1. 李嘉诚是华人首富吗

华人首富是香港富豪李嘉诚,资产188亿美元.
http://www.zjol.com.cn/05biz/system/2006/03/10/006509999.shtml
http://www..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C0%EE%BC%CE%
李嘉诚 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集团公司,全球华人首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始终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称之为"超人"。李嘉诚不仅是创业精英、商界巨头,而且在其创业发展路上,并购多家公司。可以说,李创业之路就是一条并购之路,其创业和壮大与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企业分不开。李嘉诚的并购之路同其人生经历、创业经历一样倍受世人关注。
艰辛与成功的创业经历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先生诞生于广东省潮州潮安县。1940年,随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辞世,至此少年李嘉诚开始了学徒、工人、塑胶厂推销员的生活。 1948年,20岁的他就开始在新蒲岗担任了一家塑胶厂的业务经理、总经理。1950年,在筲箕湾创立了长江塑胶厂。1957年,在北角创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发展塑胶花、玩具生产等。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湾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 1972年9月31日,李嘉诚创建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11月1日,"长实"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相继在伦敦(1973年)、加拿大的温哥华(1974年6月)挂牌上市。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恰东财务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诚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1986年,长实集团名列香港十大财团首富,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总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与"中信"、英国大东电报局合作投资的"亚洲卫星一号",由中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东南亚上空的同步轨道。到1991年间,"长实"系财团已发展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影响的跨国多元化企业集团,拥有1200多亿港元资产,比1986年增加两倍半。

2. 大时代里的香港股灾是哪一次股灾,原理是什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场为背景。
剧中这个场景正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也就是发生在1973年的香港大股灾,这一股灾也名列世界七大股灾之一。
1967年的暴动,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香港社会内部出现剧烈变化,但港英政府漠视普通市民利益、只寄望于豪门富贾,也是重要原因。在动荡之下,股市受到显著冲击,当时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在6月份还一度宣布停市两个星期。暴动结束之后,市场才逐步恢复。
不过,1969年之前的香港股市,上市门槛高,且主要上市公司均为英资,华资受到一定排挤,即使参与买卖股票的职业,在当时的香港也被视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1967年的暴动可以算是香港历史发展的分水岭之一,港英政府汲取了这次时间的教训,开始关注华人民生,提升市民对香港的归属感。
香港股市在1969年之后开始升温
当时因为股票交易活跃,股票的登记与过户手续还是通过人手办理,难以及时处理积存交易,香港证券交易所当时在1969年11月1日开始宣布股市只开放半天,让经纪下午处理交易。
远东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打破了原来香港证券交易所的独家垄断,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香港股市已经不能服务于经济的发展,香港上市公司数目一直维持在65家左右,但是香港的工厂数目已经由1947年的3000家上升到1969年的12300家。远东证券交易所推出了粤语交易,容纳女出市员等适应市场需求的举措,其交易量迅速超过香港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也先后成立,形成四所竞争的格局。这一段时间应当说是香港股市发展最快的时期,许多知名的香港本地公司,基本上就是在这个阶段上市的,例如新鸿基、长江事业等。
恒生指数由406.32调整至1972年1月27日的323.95后,继续扶摇直上,到年尾12月29日上升至843.40,不足一年时间上升1.6倍,其间多种现时的蓝筹地产公司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华资地产五虎将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隆地产、合和实业、大昌地产。当中以长江实业及新鸿基地产发展最为远大,前者后来多次挑战英资地位,后者超越置地成为全港最大型地产公司。
1972年10月30日并发生香港开埠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战:英资置地与牛奶公司主席周锡年爵士及华资地产商华懋王德辉争夺牛奶公司控制权,即所谓“置地饮牛奶”事件:置地以两股面值五元现金,交换牛奶股东手上一股面值七元五角的股份,双方于报章上作出广告战,一时成为市场焦点。
市上又有传外资利获家集团利用香港市民对股市的认识不足,作出财技在市场制造炒风,即所谓“过江龙饱食远扬”事件。而由于当时对于公司上市监管不足,大量空壳公司上市混水摸鱼,最典型例子莫过于有“香港黐线”之称的香港天线上市。
经历过股灾的人肯定过目不忘,因为那感觉真是和割自己的肉一样疼。财迷哥认为,《大时代》中的两次股灾多是人为因素造成,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在第三次股灾中,丁蟹一家主要做股指期货,通过做空盈利。如果要让丁蟹服软,只能选择让股指飚起来。于是,丁蟹的对手方展博开始找香港三大阔佬借钱,通过融资将股指抬高,最终丁蟹不得不以高价买入,多年积蓄全部蒸发并负债数亿。最终,四个儿子跳楼,他自己侥幸存活。另一方面,这种人为太高股指的行为,也让泡沫产生。如果一直发展下去,股灾怕是不远了。
疯狂之后,总是走向灭亡。经过了73年3月9日的新高后,外资率先大手出货,跟着抛售的人越来越多,恒生指数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3月底股市急泻一成多,7月恒指破500点,年底跌至400点,到了1974年12月10日,恒指更低见150.11点,跌幅近91%比起1929年纽约的股灾还要严重。大批股民损失惨重,举生积蓄化为乌有,跳楼新闻经常见报,整个香港市面萧条,进入一个不景气的年代,直到数年后才稍见色。 香港在1997年金融风暴的损失,相信令很多人毕生难忘,但若与1973年的股灾相比,下跌幅度仍只能算是小儿科。
对于1973年的股市大震荡,从一开始创出1700多点的空前纪录,到跌至1974年150点的新低,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中东以阿战争后,阿拉伯世界实行石油禁运,引致能源危机和导致全球经济大衰退,香港的股市才会从千多点高峰急速狂泻;但笔者却认为是投机过分,物极必反的必然结果。“要你灭亡,就先要你疯狂”,世事往往就是这么奇妙的。
经过了1973年的股灾以后,香港经济虽受到一定的打击,但亦从此打稳了根基,使人们明白股票的风险,把香港带进80年代的辉煌日子。
1974年后,政府设立两个非全职的监察委员会(分别负责证券及商品交易事宜)及其行政要员(证券及商品交易监管专员),办事处隶属政府部门。
商品交易伴随国际贸易频繁产生,1976年香港商品交易所正式成立,主要交易的产品包括棉花期货、糖期货、黄豆期货和黄金期货,比中国最早的商品交易中心,上海金属交易所早了16年。
1985年5月7日,香港商品交易所正式改名为香港期货交易所(香港期交所),翌年5月6日,期交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合约为投资者提供套戥方式分散投资风险。
直到1986年,香港证券市场已经从1969年的26亿港元攀升至1231亿港元。四大交易所的春秋战国时代也终于进入了尾声。同年4月2日,香港证券市场结束了“四会时代”,合并后的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成为了香港唯一的证券交易所。同年9月22日,联交所获接纳成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会员。联交所交易大堂设于香港交易广场,采取电脑辅助交易系统方式进行证券买卖。
在1983年9年24日,香港出现黑色星期六股市大震荡,港元大幅贬值,物价开始飞涨,民众大量抛售港币购进美元,抢购商品和物资,香港一片混乱,市民惶惶不可终日。

原来,敏感的香港媒体从中英双方对外发表的简短的公告上嗅出了端倪。1983年9月第三轮、第四轮谈判不顺利,于是香港社会谣言四起,有人说双方谈判破裂了。而在当时,中英谈判成了香港经济的晴雨表,谈的好香港股市就涨,谈的不好它就跌。于是,就在这个时候,香港股市出现了所谓的“黑色星期六”,股市再下降不仅会影响到港元崩溃,而且还会影响到英镑的地位。为了保住英镑的地位,英国不得不把港币的汇价和美元挂钩,这才稳定了局势。

3. 港股里买不到外国奢侈品牌么

港股里买不到外国奢侈品牌么?港股IPO|疫情之下奢侈品也卖不动了!香港奢侈品零售商妙思集团三闯港交所能否“渡劫”? 来源:资本邦

7月31日,资本邦获悉,妙思集团控股第三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东兴证券(香港)为独家保荐人。

妙思集团成立于2010年,主要以”妙思”品牌于香港经营零售店,销售奢华及高端品牌时装相关产品。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于两个香港黄金购物地段,即尖沙咀及铜锣湾经营两个零售特卖场销售联网。公司每个现有销售联网由一间主零售店及多间附属零售店组成。

据悉,主零售店为妙思集团的主要收入贡献来源,通常规模较大、商店陈列较好,以及售卖中高价位、当季及流行产品,而相应附属零售店主要在以下方面与主零售店相辅相成,包括但不限于(i)市场推广;(ii)消化存货;及/或(iii)担当策略性遏制竞争对手入场。公司提供各式各样的奢华及高端品牌时装相关产品,主要可分为(i)服装;(ii)鞋履;(iii)手袋;及(iv)配饰。

于往绩记录期间,妙思集团向超过80间海外供应商采购产品,该等供应商主要来自意大利、瑞士、美国、日本及法国,当中主要包括品牌拥有人及品牌拥有人之授权分销商。公司亦销售240多个品牌的产品,包括国际奢华时装公司及欧洲最顶级时装品牌,售价介乎数百港元至数十万港元不等。公司的客户主要为个人消费者,包括香港普罗大众及海外旅客等零售客户,以及来自中国及东南亚的批量采购客户。

于2017年财政年度、2018年财政年度及2019年财政年度,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6430万港元、7480万港元及1.32亿港元,分别占总收入的4.9%、5.6%及10.5%。公司最大的客户为公司带来的收益占公司总收益少于3.5%。

于2017年财政年度、2018年财政年度及2019年财政年度,妙思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为6.53亿港元、7.48亿港元及7.14亿港元,占采购总额的57.5%、67.2%及58.8%。

招股书显示,2018-2020财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3亿港元、13.3亿港元及12.58亿港元。可以看出近三年公司的收入出现停滞甚至下滑。

从两个销售联网经营零售店的销售情况来看,公司的情况并不乐观。2019财年,有2家门店的同店销售额出现下滑。到了2020财年,公司旗下7家门店的同店销售额均出现下滑。2020财年整体门店总销售额为12.07亿港元,同比下降8.7%。公司将原因归结于社会事件、2019年6月旅客数量减少以及疫情的影响。此外,2020财年,大部分附属店的经营溢利率均录得跌幅。

4. 1973年香港股灾的成立

1969年由李福兆先生牵头的一群华资经纪暗中筹备一间华人的股票交易市场远东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并于12月17日开业,由此开始了普通市民参与证券及股票买卖,当时恒生指数于12月29日创下160.05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406.32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1.5倍。
其后两间以华人为主要对象的交易所先后成立,1971年3月15日由当时的金银业贸易场理事长胡汉辉等倡议的金银证券交易所(The Kam Ngan Stock Exchange Limited)开业,1972年1月5日由陈普芬等人创办的九龙证券交易所(The Kowloon Stock Exchange Limited)成立,1970年1月20日由新界领袖陈日新创办的亚洲证券交易所在香港注册成立,并计划在1973年2月18日正式开业。为了阻止更多的证券交易所成立,政府公布《1973年证券交易所管制条例》(The Stock Exchange Control Ordinance),重罚经营未经认可的交易所之人士及抑制证券交易所之增加。至此四会并存的局面形成,并维持至1986年四会合并为止。可见当年证券及股票市场发展之炽热。
“置地饮牛奶”事件
恒生指数由406.32调整至1972年1月27日的323.95后,继续扶摇直上,到年尾12月29日上升至843.40,不足一年时间上升1.6倍,其间多种现时的蓝筹地产公司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华资地产五虎即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隆地产、合和实业、大昌地产。当中以长江实业及新鸿基地产发展最为远大,前者后来多次挑战英资地位,后者超越置地成为全港最大型地产公司。
1972年10月30日发生香港开埠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战:英资置地与牛奶公司主席周锡年爵士及华资地产商华懋王德辉争夺牛奶公司控制权,即所谓“置地饮牛奶”事件:置地以两股面值五元现金,交换牛奶股东手上一股面值七元五角的股份,双方于报章上作出广告战,一时成为市场焦点。
市上又有传外资利获家集团利用香港市民对股市的认识不足,作出财技在市场制造炒风,即所谓“过江龙饱食远扬”事件。而由于当时对于公司上市监管不足,大量空壳公司上市混水摸鱼,最典型例子莫过于有“香港黐线”(“黐线”粤语中即是“神经病”的意思)之称的香港天线及同等人创办的香港电脑上市。

5. 中国现在谁最有钱

中国大陆 名次 姓名 公司名 财富(亿美元) 1 张茵 美国中南控股,玖龙纸业 24.0 2 黄光裕 北京鹏润投资 23.0 3 荣智健 中信泰富集团 22.0 4 张力 富力集团 21.0 5 张近东 苏宁电器集团 20.0 6 朱孟依 合生创展 17.0 7 张成飞 玖龙纸业 16.0 8 郭广昌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 15.0 9 刘永行 东方希望集团 15.0 10 许家印 恒大地产集团 13.0 11 朱林瑶 华宝集团 13.0 12 鲁冠球 浙江万向集团 11.0 13 宗庆后 娃哈哈集团 11.0 14 曹德旺 福耀集团 11.0 15 丁磊 网易 11.0 16 刘永好 新希望集团 11.0 17 梁稳根 三一集团 10.0 18 宋卫平 绿城集团 10.0 19 李伟 河南思念食品 10.0 20 陈发树 新华都实实业集团 10.0中国香港 名次 姓名 公司名 财富(亿美元) 1 李嘉诚 香港长实集团 230 2 李兆基 恒基兆业地产公司 170 3 郭氏兄弟 香港新鸿基地产公司 150 4 何鸿燊 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 70 5 郑裕彤 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 65 6 米高嘉·道理 中电控股公司 53 7 郭敬文 香港上海大酒店 42 8 龚如心 华懋集团 42 9 许荣茂 世茂集团董事长 35 10 邢李源 香港思捷环球 31 11 吴光正 会德丰 30 12 陈廷骅 南丰纺织有限公司 26 13 吕志和 香港嘉华集团 26 14 冯国经 香港利丰集团 24 15 刘銮雄 华人置业 21 16 李思廉 广州富力地产 21 17 郑家纯 新世界发展 20 18 李运强 理文造纸 17 19 李泽楷 电讯盈科 13 20 柯为湘 九龙建业 12 21 蔡志明 香港旭日国际集团 10 中国台湾 名次 姓名 公司名 财富(亿美元) 1 蔡宏图 台湾国泰 70 2 郭台铭 鸿海集团 55 3 王永庆 台湾塑胶集团 51 4 蔡万才 富邦金融集团 30 5 林百里 广达集团 21 6 徐旭东 远东企业集团 15 7 王令麟 东森媒体集团 10 8 蔡衍明 台湾旺旺集团 10

阅读全文

与华懋国际证券交易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pp项目融资成功案例 浏览:734
金融机构为不在名录企业办理 浏览:481
理财通的基金分红在哪里 浏览:160
株冶集团2018年报 浏览:79
融资租赁也是一次性开票 浏览:169
证监会公布的非法交易所名单 浏览:797
汽车三元催化贵金属含量 浏览:735
上市公司融资信息披露的要求 浏览:693
东莞市证券期货业协会 浏览:745
日照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171
20l5融资融券开户条件 浏览:841
兴业银行理财产品如何预约赎回 浏览:945
2017年7月18日肥猪价格 浏览:83
金融服务可以抵扣的 浏览:38
保本型信托理财平台 浏览:1
微信理财通里基金可以买吗 浏览:417
融资租赁公司项目逾期离职 浏览:949
上海金融猎头公司推荐 浏览:461
企业发展金融服务优势 浏览:569
贸易融资下降的主要原因 浏览: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