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确定某种因子在信号传导通路的上游或下游
将两种因子A和B分别做基因沉默,沉默A gene 看看A和B表达的情况,然后沉默B gene 再看看A和B表达的情况。上游的因子被沉默表达后,下游的因子肯定表达下调或不表达。而下游因子被沉默表达后,上游因子的表达不会受影响。还可以做个免疫共沉淀,看看上游因子是不是直接结合(作用)于下游因子的基因启动子区,开启下游表达。如若不是,可能另有其他的环节在中间过程。
B. 价格传导规律是怎么解释ppi和cpi的关系的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一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在中国,就以上两个传导路径来看,目前第二条,即农产品向食品的传导较为充分,2006年以来粮价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条,即工业品向CPI的传导基本是失效的。
C. 价格是怎么样传导的
由于价格传导机制,价格的变动主要有供给与需求来影响,供给需求存在于消费品上面,最先影响的就是人们直接消费的产品,由消费者→企业生产部门→原料供应商→农产品市场→农民。
D. 期货中常出现C P I 和P P I 分别是什么意思
C P I 和P P I 是经济报告中重要指标,即经济领域的两大物价指数,一个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即C P I ),另一个是生产者物价指数(即P P I )。
E. 有人说期货价格会向现货价格传导,但有人说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相互影响的,这个具体关系是如何的
期货价格是指未来预期的价格,现货价格是指现在当前的价格,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相互会影响,期货价格是未来的现货价格的参照价,两个价格的方向趋势是一致的!
F. PPI / CPI在經濟術語中是什麼意思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 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二、 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三、 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 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PPI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含规格品9500多种),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种类186个。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一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在中国,就以上两个传导路径来看,目前第二条,即农产品向食品的传导较为充分,,2006年以来粮价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条,即工业品向CPI的传导基本是失效的。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CPI与PPI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 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工业品价格向最终消费价格传导有两种可能情形:一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成本上涨引起的工业品价格(如电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会顺利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二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业品价格很难传递到消费品价格上,企业需要通过压缩利润对上涨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结果表现为中下游产品价格稳定,甚至可能继续走低,企业盈利减少。对于部分难以消化成本上涨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可以顺利完成传导的工业品价格(主要是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目前主要属于政府调价范围。在上游产品价格(PPI)持续走高的情况下,企业无法顺利把上游成本转嫁出去,使最终消费品价格(CPI)提高,最终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参考资料: http://ke..com/view/101651.htm
G. 粮价上涨的比价效应传导是什么意思 请那位大侠详细解释一下。谢谢!
目前,秋粮收获在即,国内粮食价格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时间节点,秋粮可能夺取丰收。但是,在14日召开的农村金融国际研讨会上,林毅夫、陈锡文等专家指出,全球化过程中,应该警惕国际粮价的大幅波动,以及这种价格波动信息传导到国内。从国内来看,粮食供给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仍然非常突出,须进一步提高产能来满足需求。
警示价格传导仍须提防
刚刚缓了口气的国际粮价再创新高。美国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在8月6日创下2008年9月份以来最高值后,于本周一又上涨至一个月内的高位。芝加哥玉米期价周一同样收高,主力合约创下自2008年10月份以来的最高纪录。此外,美黄豆主力合约在9月8日上涨至1056.60美分/蒲式耳的年内最高点。
有分析认为,从两个月来资金流向以及行情表现来看,农产品走出了如2006年农产品牛市启动的板块轮动规律。首先是CBOT小麦、随后是CBOT玉米,最终由于比价效应的存在,CBOT大豆与玉米并驾齐驱,奏响了“农产品大牛市进行曲”。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14日在农村金融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不少发展中大国面临土地资源、水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在强调自己生产来满足国内需要的过程中,同时也要探索如何利用国际贸易的方式来部分解决粮食需求的问题。尤其是对一些农产品出口国,如果因为国内供应减少,采取干预贸易的措施减少出口可能会造成国际价格的较大幅度波动。而这种价格波动信息又会传导到国内来,使得国内粮食的价格也会跟着上涨。
金鹏期货副总经理喻猛国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农产品的每一次价格上涨都和供应出问题有关系,俄罗斯已经出了问题,现在就看澳大利亚、阿根廷了,如果它们也出了问题,国际市场的粮价上涨会对国内造成较大的压力。
但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4日在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表示,国内外粮食市场关联度较小。我国除大豆外,小麦、玉米、大米等品种进口量很小,不足国内产量的1%。由于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际市场影响。
现状 总量有余,结构矛盾突出
张晓强说,今年我国夏粮产量基本保持去年水平;秋粮面积比去年有所增加,目前长势良好,有可能夺取丰收。如果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今年我国有条件在粮食连续六年增产的基础上再获得较好的收成。当前我国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可以确保粮食市场不出现大的波动。
虽然市场普遍认为今年秋粮丰收在望,不过,在14日举行的农村金融国际研讨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提醒说,在粮食丰收背后,粮食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他表示,虽然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粮食产量达5.3亿吨,国内粮食总需求大概在5.2亿吨左右,从总量来看是有结余的,“但从结构来看,矛盾是非常突出的”。
在陈锡文看来,这种矛盾首先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产量越来越少,长期形成的南粮北运正在被北粮南运的变化所替代,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件理想的事。
有专家认为,这种北粮南运的发展趋势与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相背离,从长远来看,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粮食增产的机会成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蒋省三此前在中国土地学会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就曾提到,18亿亩耕地红线虽然在数量上保住了,但粮食生产版图在改变,很多粮食主产区变成了销售区,粮食生产向成本高的地区转移。
数据显示,北方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80年的40.6%提高到2007年的52.5%,增加了11.9个百分点。北方地区稻谷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17.7%,比1980年增加近11个百分点。
除了区域发展不合理,陈锡文认为粮食的品种结构也很不平衡,有些品种中国的进口量在与日俱增。以大豆为例,去年我国大豆的进口量达到了破纪录的4255万吨,国外有关机构估计2009/10年度中国进口大豆比重占到全球大豆进口量的53%。
相关研究还表明,目前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优质、高端品种产量占总产量比重均偏低,国内高端消费需求相当一部分依赖进口,低端品种则存在需求不足、产量过剩的问题。
陈锡文说,这种局面表明我国农业发展和需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产能,“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每年需要消费5亿多吨粮食的国家,如果不主要依靠自己来满足供给,世界上谁也救不了我们”。
趋势 未来粮价易涨难跌
在国际粮价不断“刷新”的情况下,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也是继续牛市行情。
生意社分析师宋志超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目前大豆、玉米、小麦等市场形势来看,整个国际农产品市场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农产品期货市场后市将会依旧走强。
今年以来,水稻、玉米、小麦价格轮番上涨,随着秋粮大面积收获即将开始,下一个高点将会何时出现?
东方艾格高级分析师陈树韦认为,从总体来看,粮食价格仍会维持上涨行情,但前段时间的集中抛售对抑制粮价起到了一定作用,所以国内短期不会出现大幅上涨。
宋志超预计,受美国玉米期货走高的影响,加之下游养殖业需求良好,国内玉米期货将在短时间的回调之后,在九月下旬突破前期高点,再创新高。随着天气渐凉和双节临近,国内面粉市场也开始回暖,部分地区面粉价格出现上调现象,面粉厂和饲料厂走货量大幅增加,郑麦市场将在10月上旬突破前方高点2580元/吨后继续呈震荡走高态势。
中华粮网信息主编焦善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秋粮生产整体形势不错,未来影响粮价的主要因素是需求。长期来看,需求的增长将支撑粮价“易涨难跌”。
林毅夫认为,粮食需求的增加,除了人口增加因素外,还有收入增加引起的膳食结构改变以及生物能源需求等因素。生物能源的需求是一大挑战,当石油价格高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生物能源生产增多,这就会与粮食生产发生竞争关系,这里一方面是耕地的竞争,一方面是直接使用的竞争。根据研究,2007年到2008年国际粮食涨价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有不少粮食被转去生产生物能源,导致粮食供应不足,粮食价格上涨。
(经济参考报)
H. 为什么上游价格大涨,但难以向下游传导
在爱的阳光里,我们就可以把冷漠变成亲切,把仇恨变成宽容
.
在生活中,我们确实需要一颗爱心,需要一种由爱而滋生的宽容、大度、淡泊的情怀,这样,就会把
世界看得美好.当爱之花在我们灵魂深处绽放的时候,一切尘世间的烦恼、纷争、误解都将灰飞烟灭,化
作一种春风化雨般的温润.
I. 什么是价格传导
举个例子
石油涨价导致汽油涨价,导致坐出租车价格涨价
由于上游的产品涨价导致下游一系列的产品涨价就叫价格传导
J. 大宗商品涨价引全球通胀预期升温,涨价传导到我们生活还有多久
最近,大宗商品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速上涨趋势。有色金属、黑色系价格继续创出新高。LME铜价突破1万美元大关,创历史新高;普氏能源公司62%的铁矿石价格首次突破200美元大关,力霸和普氏能源都创下历史新高。直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已经见过。分析显示,尽管来自外部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增加,但总体通胀水平得到了控制。未来几个月,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升至7%左右,未来的货币政策可能会更加“随意”。
商品价格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最大的应该是通货膨胀预期,每个人都预期未来的可能价格,所以最近增加了一些产品的购买,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需求变化,导致一些当地的价格,所以对于商品价格的上涨,实际上,我们应该把它从更理性的角度。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过程,市场均衡也会来。只是时间问题,没有必要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