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黄金操作术语如何理解
多就是 涨 空就是跌 第一个是说 在1779-1782的价位买涨 止损设在1777下方 盈利目标第一目标1788 后看 1793
Ⅱ 解释 黄金病的含义 好评
1 拜金主义、狂热的梦想发财致富的执着狂
2 富贵病
3 黄金是世界上公认的贵重金属,人类认识它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自然界中金矿分布很广,金矿虽多,黄金含量却极微。即便是较富的金矿,每吨矿石也只能熔炼出2克左右黄金。由于花费巨大的代价才能换取少量黄金‘,因而黄金显得极为珍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经济情祝有了很大改善。人们丰衣足食之后,开始把消费转向黄金首饰。金光闪内的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点缀着美好的生活、给人以富贵、华丽之感。然而,金饰品若使用不当,也会给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却往往被人忽视。 据科学家测验,黄金中含有天然放射性物质。自然界中的钻、外、镭等放射性元素原与金矿共处一块,在开采和提炼黄金的过程中,放射性元素大多被排除,但仍有少量残存。若人的手指及颈部创伤或有皮肤疾病,金戒指或金项链中的放射性物质即会导致皮肤感染。
4、这几日TV比较“严肃”, 不停地说些伤感的话题。这里面有“屡爆不止”的山西煤矿, 主持人的批评, 甚至“深刻”到了“贫困是爆炸的真正原凶”之地步。还有“前仆后继”的交通事故, 主持人无奈地调侃说, 现在基本上是“BLOOD染红了祖国大地”。
当然, 最“提神”的, 要数“屡治不愈”的“黄金病”, 说是每到“黄金周”, 症状必发, 且越发的厉害, 尤其今年五一的世界遗产, 几乎无一幸免。
有人摸了摸脉, 认为“黄金病”至少有两个症状:
一是“涨症”。据说早在“五一”黄金周前,国内多数知名景点就纷纷很“民主”地举行了价格听证会,制订涨价方案,准备在黄金周到来前实施。
比如,从4月1日起,庐山门票从135元涨到180元;崂山门票从50元涨到70元;曲阜三孔门票从105元,大涨到150元。比如,4月28日起,泰山门票价格从102元涨到125元;5月1日起,新疆乌尔禾魔鬼城风景区门票,从10元涨到30元。九寨沟、黄龙、敦煌等老牌景区更聪明, 将门票已提前“翻牌”到旺季价, 一家伙就上升50%以上。
与此同时, 各大旅行社也跟着 “趁火打劫”。比如黄山、婺源双飞4日报价原为1300元,“黄金病”期间就涨至1760元,张家界双飞5日则从原来的2050元涨至2190元。人家还“不好意思”地说,这部分上涨的价格主要是因为机票、酒店和门票上涨的因素影响, 他们也是“没办法”。
二是“挤症”。据悉,“黄金病”期间,故宫共接待游客44万人次。5月2日,故宫的接待量达到11.48万人次,是最大容量的2.3倍。八达岭长城平均每天接待6.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4.1%。高峰游客量出现在4日,为7.2万人次。
平遥古城再次刷新“黄金病”纪录,7天共接待游客37.12万人次,同比增长9.63%。洛阳龙门石窟共接待游客14.8万人次,实现收入904万元。泰山共接待游客20.1万人,其中5月2日一天接待进山游客4.7万人……
等等如是, 好生热闹。以致“世遗组织”都提出了警告, 更多的世界遗产研究专家则表示,“黄金病”的危害至少有三:
其一、人多使得自然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对遗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其二、有些游客文明素质不高,对古迹“动手动脚”,对植被“拈花惹草”,人为造成破坏。其三、世界遗产所在地为应对旅游高峰,大搞旅游设施,山上建宾馆、修索道,造成世界遗产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严重。
人们于是忽然想到了“官家”, 以及他们常常挂在嘴上的“国际惯例”。大家都问, “官家”怎么不管呢? “人家”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一问才知, 此病早己引起“官家”的“高度近视”, 并由“慢改委”布署了N 多“马后炮”着手研究,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可望“手到病死”。
至于“人家”, 据说大多数都是实行限制游客接待量和免费或低价格参观的政策,目的是既让国民人人都能共享世界遗产的光荣, 又让世界遗产得到长期保护。
比如美国、韩国等国家的一些名胜风景区,都有严格日接待量的限额,想去游览必须预先订票。而在价格上,他们强调的是平民共享。像法国的卢浮宫,门票才几欧元。象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一次只需100卢布。象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也才需6欧元。
这样的情形人们就有点质疑了, 大家追问, 中国的世界遗产倒底是谁的? 是谁给了世界遗产涨价和“超载”的权力? 又是谁在涨价和“超载”中获益?
事情再清楚不过,问题出在“管理”中国的一小撮人, 习惯了靠涨价和溅民来维持自己或小团体的利益。在他们眼里, 世界遗产早己是自家的“收银处”, “黄金病”越发凶猛, 他越发高兴。此番的心态,若学了“人家”民主和共享的经营理念, 岂不“难办”。
看来, “黄金病”的事, 只好等中国的世界遗产变成世界遗憾再说?
离黄金只有3英尺
失败的一个最为普遍的原因是,当人们被暂时挫折所压倒时就轻易地放弃。每个人在某个时候或某种场合常会犯这种错误。
达贝的一位大叔在那些淘金热的时日里也得了"黄金病",想到西部去采掘黄金发财。他弄到一块矿区土地,带着锨和镐去工作。
几星期辛勤劳动以后,他得到了报偿,找到了一块闪亮的矿石。他需要机器把矿石挖到地面上来。他悄悄地掩蔽好矿金,返回老家马里兰州威廉姆堡,把这个发现告诉他的新亲戚和少数邻居。他们凑了钱,购置了所需的机器,并把它装运到矿区。达贝和他大叔也重返矿山工作。
第一车矿石开采出来了,运到一个冶炼厂。返回来的信息证明,他们找到了科罗拉多州含金量最丰富的矿藏。只要再有几车矿石能还清债务。似乎垂手就可赚大钱。
越往下钻采,达贝和他大叔的希望愈为增长。然而,发生了意外。金矿的矿脉不见了。他们的希望就像天上的彩虹一样消失了。幻想扑灭了,这笔横财不翼而飞。他们继续采掘,孤注一掷,想重新找到矿脉,但一切都是徒劳。最后,他们终于撒手不干。
他们把机器卖给一个收破烂的人,只换得几百美元,而后丧气地回老家。收破烂的人请了一位矿业工程师到矿山看了一下,再作了一点计算。工程师说,上次挫败的原因是不了解"断层线"的缘故。计算结果表明,矿脉就在达贝停止钻采的地方再过去3英尺。果然,就在那里重新找到了金矿。
收破烂的人从这个金矿赚了几百万美元,只是因为他想到了,在放弃以前应该找专家商议。
Ⅲ 金子是什么
金子
【黄金的通称。】
宋 王明清 《摭青杂说》:“某往年在此,曾失去一包金子。”
《水浒传》第二一回:“只觉袋里有些重,便把手抽开,望桌子上只一抖,正抖出那包金子和书来。”
鲁迅 《<准风月谈>后记》:“金子做了骨髓,也还是站不直,在这里看见铁证了。”
【借指金黄色的果实。】
唐 崔湜 《唐都尉山池》诗:“金子悬 湘 柚,珠房折海榴。”
Ⅳ 黄金名词解释
黄金(Gold)是化学元素金(化学元素符号Au)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最稀有、最珍贵和最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国际上一般黄金都是以盎司为单位,中国古代是以“两”作为黄金单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
黄金的化学符号为Au,金融上的英文代码是XAU或者是GOLD。Au的名称来自一个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Aurora )的一个故事,意为闪耀的黎明。
国际金价进入2015年后大幅飙升,纽约市场金价从每盎司1200美元一路上行,不到一个月已升至1300美元关口;统计显示,纽约市场黄金期货价格今年来已累计上涨9.3%。
Ⅳ 法律解释中的黄金规则的方法
黄金规则又称不列颠规则(British Rules),英美法系中,法官自由裁量,如沿用先例,解释法律,创制规则所依据的规则,其要求是,自由裁量必须依据法条的字面原意(ordinary sense)来自由裁量,除非该字面原意会导致与立法原意相违背或者引起显而易见的荒谬结论。
黄金规则应用分狭义和广义。
狭义是通常之应用,指对引起歧义的字面解释。
广义则是指为了避免违背公序良俗(avoid a result that is obnoxious to principles of public policy)而进行的扩张解释。如Sigsworth, Re, Bedford v Bedford (1935; Ch 89)案中,被告人为继承遗产而杀害其母亲,法官创制了继承人不能因为违法行为而获得利益的规则。
Ⅵ 现货黄金交易怎么解释
货黄金(也叫国际现货黄金和伦敦金)是即期交易,指在交易成交后交割或数天内交割。通常也称现货黄金是世界第一大股票。因为现货黄金每天的交易量巨大,日交易量约为20万亿美元。因此没有任何财团和机构能够人为操控如此巨大的市场,完全靠市场自发调节。现货黄金市场没有庄家,市场规范,自律性强,法规健全。
现货黄金的投资优势:
一、T+0形式交易:网上实时在线交易,可随买随卖,操作灵活简单。即使不盯盘,挂单操作也可以自动买入卖出。
二、开盘时间长:周一至周五全球24小时交易且晚上20:00后行情机会大,上班理财俩不误。
三、杠杆比例大:以小的资金做大投资,约1:100比例,即1000美元买约价值100000美元的黄金。
四、双向操作:可买涨可买跌,行情上涨可操作盈利。行情也可操作盈利。
五、操作简单:品种单一,只有一种产品,不同于股票有上千只,且交易速度快。不存在无人接货现象,不足一秒可完成交易。
六、收益大:当日可进行多次累计操作,且国际金价每日波幅在10——30美元/盎司以上
在交易家平台很不错
Ⅶ 黄金名词解释
au指金,pt指铂,9999,9995,9995指纯度,加权平均价就是加格的加权平均数(初2基本课程),判断价格当然依纯度和质量判定,还有文化价值。
Ⅷ 什么是法律解释中的黄金规则
黄金规则应用分狭义和广义。
狭义是通常之应用,指对引起歧义的字面解释。
广义则是指为了避免违背公序良俗(avoid a result that is obnoxious to principles of public policy)而进行的扩张解释。如Sigsworth, Re, Bedford v Bedford (1935; Ch 89)案中,被告人为继承遗产而杀害其母亲,法官创制了继承人不能因为违法行为而获得利益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