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金 05年-09年走势
红色方框内就是05年至09年国际黄金价格(美元计价)的走势图(此图为周收盘价线图)
=========================================================
05年:最低413美元/盎司,至12月最高以达550美元/盎司之上。
这一年特点:
上半年金价处于一个区间(大致413—450)震荡的走势,下半年(6月份吧)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欧盟宪法投票。由于法国、荷兰等国在公民投票中先后否决了欧盟宪法,对欧盟的存在构成了威胁,这自然要影响到欧元。欧洲人开始寻求欧元的替代品,纷纷购买黄金,我们看到欧元金价迅速上扬。而欧元金价又带动了其他货币金价上涨,例如日本原来人们就因经济滞胀和银行坏账高而对日元不放心,现在自然也要买入黄金。
过去金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这几年来美国的双赤字,从根本上削弱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人开始对央行靠信用发行的货币不放心。而现在其他国家的人们也开始对央行靠信用发行的货币不放心,重新转向了黄金,这就形成了2005年黄金市场的重大转折。
====================================
06年:
对于国际黄金市场,用简明的一句话概括,2006年的国际黄金市场最显著的特征是:上半年单边走势,下半年牛皮盘整。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主要是恐怖主义、油价大涨以及见底回升,2006年国际现货金从年初1月2日每盎司517美元以摧枯拉朽之势暴涨至5月12日的730美元,为26年高点。这波哦单边行情只有80年代初的历史大牛市可以比拟。5月12日当天,市场走出令所有多头噤若寒蝉的单边暴跌行情,从730美元一口气跌至542美元,几乎没有给多头逃命的机会。6月14日至12月31日,金价几上几下,振荡盘整了6个多月,呈现震幅逐步收窄的特征。
===========
07年:
进入2007年后,以伊朗核危机公开化为主体的中东局势动荡,引发中东地
缘政治不稳定预期,继续推动金价整体震荡上行;由2006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
形成的选举政治引发的资源类价格在历经大幅下调后逐渐恢复;随着欧盟各国就
修改后的欧盟宪法条约达成一致,2005年欧盟宪法危机对欧元形成的遏制逐步
弱化,欧元对美元冲击再次显现;石油及其他大宗矿产原材料生产能力很难持续
扩大,存在价格持续大幅增长的可能;全球经济增长态势总体良好,资源价格大
幅增长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在部分国家逐步显现.上述因素拉开了2007年金价
走势的序曲.
在2007年的最初几个交易日里,金价受获利盘回吐打压,迅速下跌30余美
元,但在接近600美元/盎司的底线后即持稳,构成2007年金价的底部.随后金
价的走势可以较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月中旬到9月初,对伊朗制
裁的步调缓慢,以伊朗为核心的中东地缘政治暗流涌动,整体紧张局面没有出现
缓和迹象,金价大体上在630,640美元到690美元的箱体内上下波动.从9月
初开始,金价突破前期箱体上方,开始新一轮迅速大幅上升态势,在达到845
美元后展开高位盘整。
==================
08年:这一年值得回忆,那年3月份黄金第一次冲击达1000美元之上,但随即大幅震荡下落,到10月份最低大致680美元左右吧。这一年也是世界经济在危急中苦苦煎熬的一年。这一年很多狂热的黄金看多者大都很凄惨!乱世买黄金!嘿嘿,不错,但是阴谋总是防不胜防。这一年暂且当做玩了一次过山车罢。
这一年关于黄金的大事记:
3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商业银行从事境内黄金期货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
6月,汇丰银行获银监会批准,成为首家开展黄金交易业务的外资银行
6月,国内地下炒金第一大案破获
7月26日,“亚洲第一金矿”在发现10年之后正式进入开发阶段
8月,国务院将财政部提交的拟征黄金增值税方案退回
8月,张卫星炒金暴仓事件全面曝光。市场对国内黄金公司的经营模式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质疑。中国应该如何发展场外黄金市场成为关注焦点。
9月,黄金T+D业务民事诉讼第一案开庭审理
10月20日,香港期货交易所重新推出黄金期货交易
============================
09年:
2009年2月,现货黄金价格又一次突破1000美元。20099月1日至9月8日,现货黄金价格连续6个交易日暴涨,并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黄金价格在1000美元关口盘整数日后,于10月6日与10月8日再次暴涨,不仅突破了2008年3月的历史最高纪录1033美元,而其进一步上扬至一连串新高。2009年12月3日,现货黄金价格屡次创造出新的历史最高纪录,最高达到1126.60美元。2009年12月3日之后,黄金价格回落。从2009年1月1日的879.7美元至2009年12月31日的1096美元,年度黄金价格涨幅为24.5%(建议你自己对比着图来看,打字打累了)
09年总的来说,应该是承续08年以前的涨势,通胀,经济复苏的忧虑,大大小小的国际问题,以及国际对冲基金(主推手)的推波助澜等等一系列因素,金价像断线的风筝一样一路飙升。这一年是投资性炒作主导价格(又有哪一年不是)。
但是,这个断线的风筝什么时候掉下来?思考起来很有意思,不过也头痛,你看10年又创新高了。
PS:这是我的回答,资料来源很杂,所以不给参考链接。
建议你自己去网上搜索。
再PS:你很懒,或者说根本不了解黄金市场,无从下手?这样的话,还是懒!喜欢享受现成的。
再再PS:谢谢你的提问,让我温习了黄金市场近几年的情况。
最后一次PS:给个最佳吧!
2. 黄金的走势与哪个标志的高度相同美元还是原油还是日元还是白银
与美元呈负相关,与原油价格和通货膨胀倒是正相关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 黄金历史最高价
4. 美元黄金日元如果同时升值会发生什么
个人觉得更多其他国家开始遭受危机。
一般来说,货币的走强是相对另一个货币来说的。假如说这三者相对于某个A货币来说走强。那么这个A货币是走弱的。
例如,今年美元黄金都走强。但是黄金比美元更强。美元升值,从供需来看就是钱往美国输送更多。利于美国,不利于其他国家。但是今年,黄金比美元更强。这么看来是美元相对黄金贬值。这证明很多人,更加趋向于投资黄金来保值。这会导致很多中小国家的货币贬值,甚至使得这些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日元走强,说真的对于其本国企业来说影响极大的。毕竟日本自身资源有限,很多企业以国际贸易为主。如果日元走强,其商品外销价格上涨,不利于和其他国家产品竞价。但是说真的,近年日元诡异走强并不是说日本的经济突然多么强劲,而是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在太烂了。
综上所说,个人觉得更多其他国家开始遭受危机。(纯个人理解)
5. 日元当初加入sdr后黄金的走势
日元当初不是加入SDR的,是一开始就在里面,IMF当初刚设立SDR的时候,就包含了美、英、法、德、意、日等国的货币,所以当初的形势对现在的人民币来说,没有参考价值
6. 1985年日本黄金价格多少钱一克,按照当年日元的购买力和现在日元购买力相比,当年投资黄金的到现在
建议索要发票
周末停盘2014年10月7日交易价到237元左右,黄金首饰275元左右,投资黄金242元,回收226元,典当行回收价格只有200元以下,投资有风险从业需谨慎,如需查询详细品牌价格可追问核实;
谨防类似“兴邦”案和黄金佳非法集资广告
鄙视广告,鄙视某些助纣为虐的知道管理员
7. 日元/美元 汇率 1960年后历史走势。谢谢
1,1950年到1953年,日本股市从85点涨的470点,最大涨幅为453%随后在1953年到1954年出现了37.8%的调整,回落至300多点;
2,1954年到1961年,日本股市从314点涨到1829点,最大涨幅为483%,随后在1961年到1965年的4年里调整44.2%,回落至1000多点;
3,1965年到1973年,日本股市从1020点涨到5350点,最大涨幅为415%,随后在1973到1974年出现了37.4%的调整,回落至3300多点;
4,1974年到1981年,日本股市从3350多点上涨到8000多点,上涨了2.4倍,随后在1981年到1982年,回落至6000多点;
5、最后的阶段就是1982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从6000点直上38900点随后进入日本倒退的10年时期,最高的一天市盈率曾高达92.28倍(1987年10月14日),引发了严重的泡沫经济
从上述数据看,即使在一波超级大牛市中,股市上涨之路也会有曲折反复日本股市前4次出现调整之前,股指的最大涨幅在415%~483%
现在中国所处的阶段,与日本股市发展的第3~~4阶段颇为相似,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人民币升值是股市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是影响未来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人认为A股市场正在经历当年日元升值带来的牛市行情,为了搞清楚本币升值与本国股市的关系,此文中详细分析了1973年-1989年期间日元汇率和日本股市的走势,以资借鉴之所以选取1973年-1989年的走势,原因有二:一是日元汇率从1971年开始变动;二是1989年后的日本股市走势对目前A股市场的借鉴意义并不大
日元升值与日本股市相关性不明显
在1973-1989年期间,日元汇率有升有降,但股市整体呈上涨趋势如果将日元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定义为估值水平的提升,则除了1985-1987年外,日元汇率与日本股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本币升值能否转化为推动股市上涨的因素,还取决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
长期盈利增长推动多数板块分享牛市果实
在1973-1989年期间,市场平均上涨了20.23倍,涨幅最大的电信板块上涨64.3倍,最小的消费品也上涨了15.4倍,大多数行业涨幅位于20倍左右,与市场平均水平接近而且,除电信板块外,大多数行业板块的涨幅与其盈利增幅基本相称可见,长期而言,盈利增长仍是推动股价上涨的核心因素,板块差距并不明显
短期行业板块表现差异明显
尽管长期来看,板块涨幅差异并不明显,但在不同阶段,行业板块涨幅差异还是相当大的而在第三个阶段,即1985-1989年期间,由于股市上涨主要由估值水平提升推动,尽管市场涨幅惊人,但板块之间的涨幅差距反而不到4倍,市场呈明显的普涨特征
不同阶段板块表现出轮涨特征
最后,我们注意到,不同阶段的热点很少延续,而且往往在前一阶段涨幅居前的板块,下一阶段涨幅很有可能落后于市场;而在前一阶段涨幅垫底的板块,在下一阶段跑赢市场的概率却很大
一、1960年-1990年的日元汇率走势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新排列,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强国,美元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绝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日本也不例外自二战后-1970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在360:1的水平自1971年开始,日本官方公布的日元对美元汇率开始出现变动,之后日元经历了三轮明显的升值和两次轻微的贬值,详见图1
自1970年-1990年日元经历的三轮升值和两次贬值持续时间以及汇率变动幅度如表1所示其中三轮升值持续时间均是3年左右,但升值幅度在逐步扩大1971年-1973年期间累计升值32.5%,年均升值9.83%;1976-1978年累计升值41.03%,年均升值12.14%;1986-1988年累计升值86.14%,年均升值23.01%经历这三轮升值后,到1988年,日元在18年间累计对美元升值幅度达180.92%,年均升值5.9%后人关注最多的是1986-1988年的升值,因为这一轮升值幅度最大,对股市和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也最大
二、日元汇率走势与日本股市比较
为了弄清楚本币升值与股市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股票的定价因素和本币升值对这些定价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影响股票定价的因素无非是两个,一是企业盈利增长,二是估值提升本币升值除对少数拥有大量外币负债或原材料以进口为主的公司盈利有正面影响外,对整个经济起到的是紧缩作用,因此对整个市场的盈利应该不会有正面影响如果本币升值对股市有影响,应该是市场的估值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外部套利资金流入导致股市供求关系失衡所致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观察本币升值期间股市估值水平的变化,来判断本币升值对本国股市是否存在前后一致的影响
具体到日本,在1973年-1989年期间,尽管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而且期间日元汇率也是有升有降,但日本股市整体却呈上涨趋势,详见表2
我们注意到,在1973-1979年期间,日经指数的市盈率基本围绕20倍左右波动,市场估值水平并没有随着日元升值而得到提升,日本股市的上涨主要由企业盈利增长推动在1980-1984年的日元贬值期间,日本股市的估值水平也没有明显变化,股指在盈利增长的推动下继续呈上涨态势但在1985年-1987年期间,日本企业的盈利增长并不明显,股市上涨主要由估值提升推动,期间日经指数的市盈率从20倍迅速提升到70倍1987年-1989年由于日本企业普遍存在交叉持股,之前迅速上升的股指使许多大企业都录得可观的投资收益,据统计,丰田汽车在日本泡沫后期所取得的投资收益占公司盈利的一半以上,因此这一阶段日经指数的估值不仅没有上升,反而还有所下降,股市上升主要由企业盈利推动,但这种主要来自股市和地产价格上涨的投资收益,犹如垒在沙丘上的城堡,极不牢固
如果我们提出的“本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只能体现为市场估值水平的提升”这一假设成立,那么通过观察1973-1989年期间日本股市和汇率走势可以看出,日元升值与日本股市估值水平提升之间并不存在前后一致的正相关性,日元升值之所以能在1985-1987年间推动日本股市估值水平提升,得益于当时日本政府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资金过剩,而日本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后又未能为这些过剩的资金找到很好的出路,使大量过剩资金转向了房地产和股市等资产市场,日本国民在巨大的财富效应的刺激下随即跟进,最终导致了那一场影响深远的股市和房市泡沫
三、日本股市不同时期的行业板块走势分析
在日本长达17年之久的大牛市中,不同时期板块之间的走势出现明显差异
1.1973-1979年石油危机下能源一枝独秀
在1973年-1979年期间,日本GDP从3047.6亿美元增长到9653.5亿美元,增长了2.17倍,名义GDP年均增长17.92%,实际GDP年均增长4.22%人均GDP从2843美元增长到8331美元,增长了1.93倍,这一时期是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后期阶段,期间日本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累计贸易顺差为130.44亿美元;汇率升值38.35%,年均升值4.75%;股市累计上涨76%,年均上涨8.41%,但日经指数的估值提升并不明显,股市上涨主要由企业盈利增长推动,本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明显
在这一阶段,日本股市中能源板块涨幅最大,上涨306%,是市场平均涨幅76%的4.03倍,其他如健康医疗、消费品、公用事业、科技和电信行业表现也明显强于市场,而银行、地产、原材料和消费服务行业表现则明显弱于市场,详见图2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板块涨幅基本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能源价格暴涨,日本国内钢铁等原材料工业经历了前期的高速发展阶段后进入停滞阶段,以及消费服务行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长的产业特征
2.1980-1984年电信独领风骚
在1980年-1984年期间,日本GDP从9653.5亿美元增长到12544.1亿美元,增长了29.94%,名义GDP年均增长3.88%,实际GDP年均增长4.22%人均GDP从8331美元增长到10452美元,增长了25.46%,这一时期日本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大关,进入工业化后期,通胀水平得到控制期间日本外贸收支出现方向性变化,在出口的推动下外贸顺差的绝对规模和占GDP的比重均持续扩大,而同期美国经历了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进入失落的10年,日美贸易摩擦明显增加,为日后的日元被动升值埋下了伏笔这一时期,日元汇率贬值7.74%,日本股市却在企业盈利增长的推动下劲升117%,年均上涨16.76%
在这一阶段,日本电信股涨幅最大,上涨了866%,是市场平均涨幅的7.40倍;银行股表现也很突出,上涨了316%,是市场平均涨幅的2.7倍;此外科技、健康医疗表现也明显强于市场;而前一阶段涨幅居前的能源板块在这一阶段下跌了1%,地产、消费服务、消费品、保险、原材料和公用事业等板块走势也弱于市场,详见图3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板块涨幅反映了投资人对新兴行业电信、科技未来高速增长的预期,以及国内货币供应增加后催生的银行资产膨胀和银行规模的扩大
3.1985-1989年估值泡沫助推地产消费
1985年的“广场协议”成为日本股市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日本股市由之前的经济发展和盈利推动转向估值提升,日本央行由于担心升值对经济的紧缩作用,采取了低利率的扩张政策,结果导致日本国内货币供应明显增速,M2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迅速增长的财富使广大投资人将大量资金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催生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也为日后的泡沫破灭埋下了伏笔在这一阶段,日本实际GDP仅增长17.19%,但汇率升值了72.17%,股市上涨了456%,市场估值水平由20倍左右提升到70倍左右 在这一阶段,具有资产属性的地产、消费服务、公用事业和保险涨幅居于前列,分别上涨了762%、709%、626%和617%;原材料工业经历了前期的低迷后,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繁荣而复苏,涨幅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而在前两个阶段涨幅居前的科技、电信和健康医疗行业涨幅居后;消费品和工业由于制造业地位的下降,涨幅也落后市场;能源与银行涨幅基本接近市场平均水平可以说,这一阶段行业板块的涨幅体现了明显的资产属性,详见图4
四、日本股市的综合特征
通过分析日本股市在1973-1989年期间长达17年的走势,我们观察到以下特征:
1.盈利增长仍是推动股市上涨的核心因素
如果将1973-1989年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通过图5和图6可以看出,长期来看,推动行业板块上涨的核心因素仍是盈利增长在这17年中,除了电信板块的盈利增幅与股价增幅明显偏离外,其他行业的盈利增幅与股价增幅基上落在均线两侧附近
2.长期看多少板块均能分享牛市果实由图7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长达17年的牛市后,日本股市整体上涨了20.23倍,其中涨幅最大的电信板块上涨了64.3倍,涨幅最小的消费品板块也上涨了15.4倍,大多数行业的涨幅在市场平均水平20倍左右可见,在一轮大牛市中,多数板块都是可以分享到的,而其中跑得最快的行业一定是在此期间增长最快的行业,尤其是一些新兴行业详见图7
3.不同阶段板块涨幅差异明显
尽管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各个板块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比如从1973年-1989年期间,涨幅最大的电信板块的涨幅也只有涨幅最小的消费品板块的4.18倍但在不同阶段,各板块之间的涨幅差距要比这明显得多其中,在1973-1979年和1980-1984年两个阶段,由于股市上涨主要由企业盈利推动,使板块之间涨幅差异尤为明显,在前一阶段达到20.4倍,在后一阶段达到867倍,即便扣除能源板块在此期间的下跌,这一阶段板块之间的涨幅差距依然达到了19.24倍而1985-1989年的股价上涨主要由估值提升推动,板块之间的差距反而没那么大,涨幅最大的板块的涨幅只有涨幅最小的板块的3.93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普涨特征
4.不同阶段热点很难延续
除了板块之间的涨幅差异外,我们还注意到,不同阶段的热点板块很少延续,而前期涨幅居后的板块在后一阶段很有可能涨幅居前比如,在1973-1979年期间领涨的能源板块,在随后的1980-1984年期间成为惟一下跌的板块,而前期居涨幅后位的银行,在第二阶段又涨幅居前;再比如,在第二阶段涨幅居前的电信和科技板块,在第三阶段涨幅垫底,而在前两阶段表现较差的地产板块却成为第三阶段的领涨板块,详见表4
美元不晓得!
8. 黄金的历史是如何演变的
20世纪60年代前
黄金作为交易的媒介已有3000多年历史。经过一段漫长时期,金本位制度逐渐确立,在1717年成为英国货币制度的基础,至19世纪未期,欧洲国家已广泛实行金本位制度。美国于1900年实行金本位制度。在国际方面,黄金自由进出口,用以结算国际收支差额,黄金由收支出现逆差的国家流入收支出现顺差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正式在1919年停止采用金本位制度,但于1926年恢复使用金砖本位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纸币只能兑换400盎司国际认可金条。而踏入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处于动荡时期迫使大部分国家放弃以黄金兑换货币的制度(英国在1931年、美国在1933年),只允许中央银行及各国政府之间进行黄金交易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便形成了美元兑换制度,使美元可以在联邦储备局兑换黄金。国际间在1934年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确认了这个制度,并一直实行至1971年。
193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将联邦储备局买卖黄金的官价升至每盎司35美元,联帮储备局与欧洲的中央银行一直致力维持这个兑换价,直至1968年。
1960年期间
由于自由市场对黄金作为制造首饰及投资用途的需求日增,美国连同英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荷兰、西德及瑞士成立黄金总库,希望把黄金市价保持在接近官价每盎司35美元的水平。这个新机构实际上是外汇稳定基金的扩展,使财政部在必要时可增加黄金的供应量来压抑自由市场的金价。
1968年期间
由于国际货币市场呈现不稳及美元因美国陷入越战而备受压力,带动全球黄金投机活动不断增加。在此情况下,各国的中央银行暂停黄金总库的运作,而伦敦金市亦停市两星期。
伦敦金市停业期间,瑞士信贷银行、瑞士银行及瑞士联合银行在苏黎世成立金库,进行黄金买卖,南非开始通过苏黎世金库定期沽售黄金。
黄金双价制开始推行,将私人及官方黄金买卖分在两个不同的市场进行。
9. 日元在80-90年代有一次巨大的升值对美元,当时的背景情况是什么呢
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始终以几年为一个周期呈现日元持续升值的局面,而且每一个周期都是日元翻倍升值.
如1971年至1978年,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360日元上升到180日元;
1985年至1989年,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20日元;
1990年至1995年,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160日元上升到80日元
10. 请问:从哪里可以找到历年来的外汇走势图,尤其是人民币/日元,人民币/美元
上网络打 文华财经 海通期货 内个平台能看到外汇的走势 但是人民币这个有点够呛 虽说中国是个大国 但是人民币 并不属于外汇市场里的 交易币种 所以想在外汇平台中看到人民币的走势 恐怕你还得等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