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GDP总量,GDP增长率,人均GDP三个指标分别有哪些功效
GDP(GrossDomesticProct),就一个国家而言,被称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一国产量的标准测量指标,表示该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通常使用GDP总量、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三个重要指标。这三个指标分别具有不同的功效。
GDP总量,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它的主要功效是:1、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2、用于国际间和地区间进行比较。3、用于制定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4、用于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GDP指标为经济学家分析经济运行状况、政府调控管理经济提供了广泛的用途。
GDP增长率,衡量的是经济增长速度。其主要功效是:
1、是宏观经济的重要调控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的通用目标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2、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测度指标。经济增长速度围绕潜在的生产能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上下波动,是经济运行的一种必然的不可完全避免的现象。
3、是横向、纵向比较的重要参照指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今日与过去相比较,一国与他国、一地区与他地区相比较,除了比较GDP总量外,更重要的是比较GDP增长率1978—2002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9.4%,国际地位快速提升。
在横向比较中,1996—2002年间我国GDP增长分别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的4.5个、5.0个和3.3个百分点。
人均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同时也是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世界银行按人均GDP水平(实际购买力平价),将各国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四个等级。2000年,人均GDP1980美元为低收入组,4600美元为下中等收入组,9120美元为上中等收入组,27770美元为高收入组。中国当时为3920美元,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数,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7400美元)的53%。
从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看,国际上通常把一国的发展水平按人均GDP分为几个阶段:300—400美元以下是贫困阶段;400—500美元是摆脱贫困的阶段;800—1000美元是开始走向富裕阶段,我国称小康阶段;3000—6000美元是比较富裕阶段,我国称全面小康阶段。如英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9项现代化量化指标,其中第一项就是人均GDP(或GNP)在3000美元以上。我国研究机构提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评价指标体系,共分3类12项,其中第一项为人均GDP9000美元。可见,人均GDP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对GDP要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在人们对GDP普遍质疑时,仍然要看到,GDP是美好的,其“功”不可没。
Ⅱ GDP增长率公式是什么
从数学上来说,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以用公式得出:(投资/GDP)×投资增长率。
如果投资年同比增长为20%-30%,而投资/GDP比率约为45%(官方公布数据),那么仅由投资所带来的实际GDP增长就高达9%-13.5%。这就是说,即使消费和净出口没有任何的增长,实际GDP增长也应在9%-13.5%的水平。
然而,消费和净出口在过去几年里都实现了正增长,而且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它们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至少有5-6个百分点。但如此看来,将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加起来,实际GDP的增长就达到了15%-20%。
另一种解释就是,官方公布的投资/GDP比率被高估了,因为官方公布的GDP实际增长速度仅为10%!
投资率和储蓄率不协调
国民总储蓄应等于国内外投资的总和,也就等于国内总投资加海外资本投资。将等式的两边都除以名义GDP,我们得到:国民储蓄比率等于投资/GDP比率加经常性账户盈余占GDP比率。
截至2005年年底,官方公布的经常性账户盈余占GDP的比例为7.1%。如果再加上45%的投资/GDP比率,就意味着中国的国民储蓄率超过了50%!没有任何一项研究表明国内居民、企业或政府的储蓄比例超过了50%。相反,大部分研究(包括最近世界银行的报告)表明中国国民储蓄率在40%-45%左右。
对中国来说,国际贸易数据无疑是最可靠的宏观数据。因此,我们不得不对大于40%的国内投资/GDP比率的估算产生质疑。
这些简单的例子表明,中国官方公布宏观经济数据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需要小心甄别。然而,由于正确判断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走势和中期可持续性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进一步探讨两个问题:首先,数据偏差出在哪里;其次,哪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中国投资的增长周期是否稳健。
官方数据有哪些问题?
我们一直认为:(1)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高估了中国的投资增长;(2)消费数据低估了中国的消费需求;(3)个人住房需求的产生及快速增长是近年来中国投资消费数据出现偏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认为,这些不准确的数据引发了国内关于过度投资和消费不足的争论。如果住房和汽车销售涨势如此强劲,中国的消费需求又怎么会疲软呢?
投资数据:过高且不准确
实际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和增长率可能都被高估了,这里有两个数据质量的问题:
1. 土地成本的低估导致投资扩张被高估。由于土地采购并不带来新增产能所以不应计为新增资本存量,对投资中这一成本的低估导致产能扩张被高估。我们认为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土地价格的急速上升加剧了这一问题,从而导致了投资的水平和增长率均被高估。
2. 通货膨胀水平的低估造成了实际投资的高估。所有的官方投资数据都是名义数据,我们认为,对固定资产投资品价格指数的低估导致了实际投资开支水平的严重高估。例如,2006年上半年,尽管大宗商品及土地价格急速上涨,但是官方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通胀率还不到1%!
消费数据:低报且过于平滑
中国投资被高估的另一面就是消费被低估。我们认为,中国实际的消费需求要比官方数据表现出来的更为强劲,且官方数据并没有体现出这类高频率数据的波动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1. 消费模式的快速变化。导致投资消费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住房需求自上世纪90年代末的兴起。在中国,个人住房消费按照国际惯例被归类为投资开支。住房开支在1998-1999年几乎为零,但从那之后就以远远高于GDP的速度增长。家庭支出结构的这一快速变化导致了消费/GDP比率的下降,从而造成了消费需求疲软的假象(见图1)。
2. 对服务消费统计不足。由于对服务性消费的统计不足,消费开支被低估的程度可能大于投资被高估的程度,从而造成了总体GDP水平和增长率被低估。最近对2004年GDP将近17%的上调就是这一现象的明证。因GDP的绝大部分上调来自于服务业,所以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也被相应提高了。
投资/GDP比率到底应该有多高?
撇开数据问题不谈,我们认为中国需要40%左右的投资/GDP比率来支持9%以上的年GDP增长。道理很简单:一个国家在经济增长迅速时期需要更多的投资,这些投资不仅要用于生产,而且还要用来补充的已有资本设备的折旧。过去27年的平均增长率为9.6%,资本存量/GDP比率约为3,假设折旧率为4%-6%,中国若要保持实际资本存量/GDP比率不变,就需要相当于GDP37%-43%的投资(推倒过程略)。
这一论点指向了国内关于过度投资的争论中通常容易被忽视的一面:投资/GDP比率是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紧密相连的。在国家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比率通常会上升,这与快速的工业化有关,因为总资本存量对产出和劳动力的比率会由相对较低的起点上升。从某种程度上说,投资/GDP比率的上升本身就反映了资本积累的过程。
Ⅲ 经济增长率和GDP增长率有什么区别
经济增长率是末期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 以末期现行价格计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长率是名义经济增长率以不变价格(即基期价格)计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长率是实际经济增长率。 在量度经济增长时,一般都采用实际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国内所新创造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即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值。在宏观经济分析中,GDP指标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GDP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政府着意追求的目标GDP增长率是用报告期的GDP比较基期的GDP的增长幅度
两个核算标准不同,采用经济指标不同
Ⅳ 怎么算GDP的增长率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Ⅳ gdp增长率是管理效率指标吗
经济增长率是末期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它的大小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快慢,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需的时间长短,所以政府和学者都非常关注。
gdp增长率则是衡量这种增长的工具。从严格意义上说,两者并不等同。
我举个例子你就能明白了:
经济增长率就像一条绳子的长度,没有测量工具我们无法知道其具体尺寸,但这条绳子的长度也不会因为不同的工具而变长或变短,gdp增长率就像一条尺子,他有刻度可以量出绳子的长度,但这个长度不是绳子的实际长度,因为无论尺子怎么精确,都有误差存在。尺子测出只是绳子的大致长度。
同样的,gdp测出的也只是经济增长的大致尺度。供参考。
Ⅵ 什么叫GDP增长率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国内所新创造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即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值。在宏观经济分析中,GDP指标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GDP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政府着意追求的目标。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