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大盘用布朗指标看不了
布朗指标只能用于个股分析。牛股宝就有此指标,还可以任意设置参数。
❷ 著名的交易系统有哪些
一、海龟交易系统
著名的商品投机家理查德·丹尼斯想弄清楚伟大的交易员是天生造就的还是后天培养的。为此,在1983年他招募了13个人,教授给他们交易的基本概念以及他自己的交易方法和原则。海龟成为交易史上最著名的实验,因为在随后的四年中海龟们取得了年均复利80%的收益。丹尼斯证明用一套简单的系统和法则,可以使仅有很少或根本没有交易经验的人成为优秀的交易员。核心交易思想:
1、当价格突破20个交易周期最高点的时候入场。
2、价格跌破10个交穗运易周期最低点时离场。
系统一:
入场:以20日突破为基础的偏短线系统(价格超过前20天的最高价或最低价)
离场:对于多头头寸为10日最低价,对于空头头寸为10日最高价。如果价格波动与头寸背离至10日突破,头寸中的所有单位都会退出。
系统二:
入场:以50日突破为基础的较简单的长线系统(价格超过前50天的最高价或最低价)
离场:对于多头头寸为20日最低价,对于空头头寸为20日最高价。如果价格波动与头寸背离至20日突破,头寸中的所有单位都会退出。
二、拉瑞·威廉姆斯跳空交易系统
拉瑞·威廉姆斯是威廉指标的创始人、当今美国著名交易员、作家、专栏编辑、资产管理经理,著有《短线交易秘诀》一书。曾获罗宾斯杯期货交易冠军赛的总冠军,在不到12个月的时间里使1万美元变成了110万美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跳空交易系统是一个心理交易系统,主要是测量过度的情绪化反应而导致的价格突变。
其基本走势是在一个下跌趋势中,价格在箱形区间的下档附近波动持续5到10天,然后大幅低开跌破趋势线,卖压情绪极度高涨,如果随后反弹到昨日的最低价时,表明市场能量反转,另一波凌厉的涨势蓄势待发。系统买入机械规则:
1、收盘价比五日均价低4%,确保信号发生在跌势;
2、开盘价低于昨日最低价1%;
3、收盘反弹至昨日最低价以上。
三、维克多·斯波朗迪123法则交易系统
维克多·斯波朗迪,专业证券操盘手、基金管理人,被《猜枝梁巴伦财经》杂志誉为“华尔街的终结者”,曾创造连续12年投资赢利,没有任何一年亏损的骄人战绩。辨别趋势、追随趋势,是每一个技术分析人士的追求,维克多·斯波朗迪依据道氏理论,将趋势识别这项复杂艰巨的任务,简化为123法则:
1、首先趋势线被突破;
2、上升趋势不再创新高,或下降趋势不再创新低;
3、下降趋势中,价格向上突破前期反弹高点,或上升趋势中,价格向下穿越先前的短期回档低点。
尽管123法则简单有效,但其入场点较晚,通常已经错失一段相当大的行情,因而维克多进一步提出了2B法则,其实质是针对假突破现象进行观察。基本理念是:如果在下降趋势中,价格已经创新低而未能持续下跌,而且重新升逾前期低点,则趋势可能反转。
四、汤姆·迪马克TD价搭晌格区间交易系统
汤姆·迪马克,SAC执行副总裁、债券基金经理VanHosington的CPO合伙人、40亿美元对冲基金经理利昂·库布曼的特别顾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最大的个体交易商之一查里·迪弗朗西斯卡的前合伙人,曾任包括索罗斯、摩根财团、花旗银行、GoldmanSachs、IBM和UnionCarbide等在内的大金融机构的顾问。
汤姆·迪马克认为关键不在于是否超买或超卖,而是在于指标在超买超卖期运行的时间。为准确度量股票买卖压力情况,他提出了TDDeMarkerⅡ指标的创建方法,将所有的价格运动都与确定的供给和需求水平联系起来。分子的值由两个买压度量标准组成。在8根K线图中,将当日最高点减去前一日收盘价的差值加到当日收盘价减去当日最低价的差值上。如果当日最高点低于前一日收盘价,则该买压部分就赋予0值。分母由8日分子值加上各自卖压值组成,卖压由两个度量标准组成。
第一部分是前一日收盘价减去当日最低点的差值,如果为负值,该卖压部分就赋予0值;第二部分是当日最高价减去当日收盘价的差值,将两部分相加,然后将所得值加上分子的值就得到分母。
五、劳伦斯·麦克米兰波动性交易系统
劳伦斯·麦克米兰,期权交易专家、曾在ThomsonMckinnon证券公司任高级副总裁,主管股票套利交易。著有《期权战略投资》、《McMillan论期权》。波动性是指股票价格变化的速度,可采用标准差公式计算,并且按照不同的时间长度来进行历史波动性的比较,如10天、20天、50天,以及100天。系统买入机械规则:
1、历史波动性呈空头排列,即波动幅度越来越窄,暗示暴风雨前的宁静;
2、计算历史波动性的时间为5、10、20、30、100,求其标准差;
3、ac、ao指标连续5天下降。
六、马丁·普林格摆荡交易系统
马丁·普林格,当今技术分析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领袖人物之一,曾获加拿大技术分析协会杰克·弗罗斯特纪念奖章。系统思想:否极泰来,当价格处于极端震荡价位时,反转在即。该思想还可与成交量摆荡结合使用,验证二者的汇聚效应,更可提高胜算。系统机械买入规则:当日收盘价与28日移动平均线的比值,少于-10。
七、康斯坦丝·布朗衍生振荡指标交易系统
康斯坦丝·布朗,证券分析大师、基金交易员,主创空气动力投资网站。系统思想:对RSI相对强弱指标进行三重平滑,其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14日RSI指标;
2、计算14日RSI指标的5日平均;
3、将2步计算结果求3日平均;
4、求第步、第3步计算结果的差额,以柱状图标示。
八、海豚交易系统
核心理念:顺势交易,右侧下单
1、通过在趋势判断时段使用均线和MACD趋势型指标确定趋势达到交易时段的顺势交易;
2、通过在进出场时段KD指标的金叉和死叉顺势下单达到交易时段的右侧下单。
(一)、交易时段选择规则根据个人的交易习惯选择主交易时段。判断的原则是你原来擅长的交易时段就是要选择的主交易时段,主交易时段的上一个时段就是趋势判断时段,主交易时段的下一个时段就是出入场时段。
(二)、趋势判断规则在趋势判断时段中使用MA26均线和MACD来判断目前你的主交易时段的趋势:价格在MA26以上,MACDValue>Signal>0,趋势为多头市场,做多;价格在MA26以上,MACDSignal>Value>0,趋势为上升回落或者上涨调整,多单平仓,尝试做空;价格在MA26以下,MACDValue<Signal<0,趋势为空头市场,做空;价格在MA26以下,MACDSignal<Value<0,趋势为下跌反弹或者下跌调整,空单平仓,尝试做多。
对期货交易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去应用市场搜索下载同花顺期货通,这是一个免费的期货手机行情交易软件,里面咨询丰富,还有期货学院,有大量的投教课程,让你快速学习期货知识。
❸ 布朗运动反映了什么是不是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拜托了各位 谢谢
随机游走是不是也称马尔科夫过程?布朗运动是不是也称维纳过程? 维纳过程是马尔科夫随机过程的特殊形式 对这个问题我也不了解,但可以提供一点线索,赫尔《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的第十章有关于这方面的介绍,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❹ 布朗新风系统的布朗第六代新风系统加湿功能
布朗新风的超声波加湿功能采用高频震荡技术,通过雾化片的高频谐振,将水抛离水面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然后通过新鲜空气输送至室内,使室内保持令人舒适的湿度 。
❺ 经验系数法与霍克-布朗准则
岩体是一种特殊材料,岩体力学特性,特别是反应力作用状态下的力学特性,受成岩缺陷和构造损伤所形成的软弱结构面所制约,其强度属损伤破裂后的残余强度值。其工程设计所需的有关力学参数,难以由单纯的室内外科学试验的成果来确定,须采用试验加经验法来确定。所谓经验法是指由比尼沃斯基1973年提出的岩体权值(RMR)系统,也称地质力学分类,并在众多工程应用中得到了很大改进。1980年霍克-布朗提出使用RMR分类确定岩体强度的准则。他们汇总了大量实际工程资料,通过试验,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建立了岩石破坏时,应力之间的经验关系式
即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式中,m、s为两个无量纲系数,取决于岩石性质和未受σ1、σ3力作用前岩体的破坏程度。完整岩石s=1,对原已破裂的岩石s<1,m为曲线斜度,大致等于内摩擦角,其值最小为3,小值的岩石多具有塑性。1988年,霍克-布朗提出岩体的m与s系数,与岩体权值(RMR)系数的关系,但此RMR系数为未作不连续面方向权值调整的基本权值,是比尼沃斯基1979年提出的基本值。
对未扰动岩体(常温层以下的光面爆破或机掘开挖)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对于已扰动岩体(爆破损伤开挖)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RMR系统,由岩石单轴强度σc;岩石质量指标ROD;不连续面间距;不连续面条件;地下水条件5个参数,归入5段数值范围,代表不同情况的重要性权值,如表2.8中A部分。
表2.8 岩体权值系数A部分
表2.8 岩体权值系数的调整权值B部分
则RMR为A部分5个参数权值之和,加B部分调整权值后的最终值。对岩质边坡,罗曼娜根据野外数据,提出了RMR系统中不连续面方向参数改正的阶乘方法,突出岩石边坡稳定性受不连续面多因素控制的力学特性影响,做了细致的定性考虑,以替代RMR系统权值统计的B部分中的边坡不连续面方向权值改正因素。如:
表2.9 A边坡的节理改正权值
另添加了边坡状态与开掘方法改正权值(表2.9),如:
表2.9 B边坡开掘方法改正权值
则RMR(边坡)=RMR(基本-即A部分)-(F1×F2×F3)+F4
由于此法是岩石边坡专用,故称为SMR。
1988年霍克从大量资料整理中,将岩石划分为五大类,定出其强度参数m,s与岩体质量之间的近似关系(表2.10)。
经验破坏准则σ1=σ3+(mσcσ3+σ2c)1/2,其中σ1=最大主应力σ3=最小主应力σc=未扰动岩石单轴压缩强度
表2.10 Hock-Brown破坏准则:m与s常数及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续表
注:据Hock-Brown(1988),经验参数m,s上为扰动岩体,下为未扰动岩体。
须指出,霍克-布朗准则m、s常数与岩体质量间的对应关系低估了坚硬未受扰动岩体,其质点紧密嵌贴所形成的内锁高强特性,1995年霍克提出调整后详细分类新成果如表2.11。
表2.11 完整岩石的m
续表
注:表中括号内数值为估计值。
表2.10中的Q值,是岩体质量指标评估值,称Q系统法,是巴顿等提出的岩体质量指标分类系统法。RMR分类法,虽较过去一些分类法已发展较全面,但在洞室工程中,忽略了三个重要性质:各种节理粗糙度、节理充填物的抗剪强度、岩石本身的荷载。巴顿根据几百个工程实例,用RMR法优点,改进缺陷和不足,提出隧洞围岩体质量指标(Q)的分类方法。其目的避免复杂化,防止局限,根据工程类比,使研究者主要精力集中于几个重要指标上,他们使用6个不同参数形成3个商数,按下式求出岩体质量值,进行工程作用力的特性评估。
式中:RQD为岩石质量,即在10m长段岩心长大于10cm的获得率;Jn为节理组数;Jr为节理粗糙数值;Ja为节理蚀变数值;Jw为节理含水率折减系数;SRF为应力折减系数。RQD/Jn为表征岩体尺寸特性;Jr/Ja为与岩体中块体间剪切强度相关联的特性;Jw/SRF为与岩块周围有效应力有关的特性。其参数值如表2.12。
巴顿等将Q值与洞室开挖等效尺度及支护联系起来,提出38种标准型支护与永久性支护评价等,建立了Q值与永久支护的顶拱压力之间的经验公式为: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如果节理组数Jn<3,则顶拱压力的经验公式为: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比尼沃斯基等人,经对111个实例进行分析统计,发现在工程隧道中有如下相互关系: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比尼沃斯基基于基础岩体变形模量在工程实施系统过程的重要性,依据RMR与岩体变模实践资料,建立如下有用方法: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式中:Em指研究区现状态下原地变形模量(GPa)。
表2.12 Q-岩体质量指标:参数RQD、Jn、Jr、Ja、SRF与Jw(a)
续表
注:(a)按Barton等人(1974);(b)近似以10作评估的标称的。
当RMR>50时,符合式2.46的线型关系<50时则不适用,塞拉芬等根据<50偏离直线的许多成果,提出一个新的曲线方程关系式,即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巴顿通过式(2.46)绘出了RMR与Q两种方法估算原地变形模量的实测值范围,建立如下近似关系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并确认在任何一个工程测试区,静心的双重分类,可望缓解昂贵的所需测试或减少其次数。
霍克-布朗运用巴历么尔(Balmer)(1952年)等以莫尔-库伦准则表示完整岩石力学的极限平衡数学模型公式求相应的φ、c值,其采用公式为: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当RMR76(又称GS1-地质力学分类)>25,岩体力学特性常数a=0.5,则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当RMR76<25,S=0,a=0.65-RMR76/200,则?σ1/?σ3=1+amab(σ3/σc)a-1
依据计算所得σn、τ相对应的数据组形成τ、σn直线,求得相应的φ、c值。
霍克-布朗准则及其所使用RMR分类以及SMR分类和Q系统法,是唯物地面对原地实际,依据工程针对性,作细致周密的调查统计分析和科学分类,结合规律缺陷岩样的室内外试验成果的理论分析,形成一套较全面贴近工程实际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系统,虽源于正应力应变概念,但RMR等分类的原地实际调查,当时地表已是前期产生反应力应变作用的产物,在洞室开掘中,则正经历着反应力应变作用,而参数计算中,含有人工与自然状态已形成的扰动影响、风化侵蚀,岩体损伤开裂与充填等因素,已包含于据以作岩体分类参数的权值之中,并依据分类作出工程安全稳定性评估和提出处理措施等,是较贴合反应力应变岩体的力学特性。但缘于习惯理念,将原地质体所处自然状态,一般视为具一定安全度的静力平衡体,在遭受侵蚀与人类活动影响,破坏了稳定平衡状态,造成卸荷作用的弹性能释放,形成应力扰动与破坏。为保证工程的安全与稳定,须进行处理加固岩体,使作用力场恢复到原有态势或减少力场中不利的作用力,使小于岩体力学参数所允许的范畴。但认为已认识,评价属于安全或已经处理至所需的安全范围,有些仍形成灾变,于是对科学试验成果,产生不科学评价,甚至形成科幻性设想来解释其形成机理。如:对大型高速滑坡,认为是f值巨变或失效所致,提出水垫层说、孔隙气压说、气垫层说、规模控制能量转换气化说、碎屑-颗粒说等,似乎难于预测和防治。作者根据众多工程长期监测成果的结论,及对一些巨大高速滑坡现象的功能反演,发现地壳表层地质物体中,潜藏一种不断变化的暗能,成为正、反、大、小,具再生特性的匿动力,使地壳表层的地质条件,不断处于非构造性的应力应变活动演绎中。地球表层似是处于重力场的静态不变中,实际有反应力作周期性涌动,使地壳表层产生拉伸扩张松弛和渐进式破坏。因此霍克-布朗准则所得岩体力学有关参数,是随时间进展而衰减的参数。RMR、Q、SMR的权值分类法,所定有关因素的权值标准,也是处于反应力活动促使不断衰变的变数。这些权值所赖以确定的指标范畴跨度较大,其类别之间,可出现权值的急剧变化。但以表2.13与表2.14所作岩体,等级划分与评估,可以满足一般规划要求。
但用霍克-布朗准则,要求对岩体力学指标达量化水平,则权值确定越精细准确,所求力学参数则越符合实际,为此可利用A-E曲线内插求其较精确的权值(图2.17)。
图2.17 A-E权值曲线
表2.13 由RMR权值总数确定岩体等级
注:在隧洞与边坡部分,其等级意义如表2.14。
表2.14 岩体等级意义
但应指出,岩石质量设计指标RQD是依据占孔岩心按规定标准统计而得,当无占孔资料时,则按
式中:Jv为每立方米中的总节理数。
Jv是表明无规律随机无序概念,一般岩体中节理的分布具一定规律性,反映具各向异性特性。在工程研究中,作工程针对性所需的方向性节理特性调查统计中,普里斯特(Priest)等建立了RQD与结构面线密度(λ)值的关系式为: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式中:λ为节理的线密度(条/米)。
据此亦可求出较准确的RQD值。
这样可保证霍克-布朗准则能较精确的反映受损岩体的力学参数,并可掌握劣变的脉冲式渐进累积变化。
在人工边坡区,经过岩体分类评估与霍克-布朗理论求解其相应力学参数策划值,应进行阻力系数法检验,以确定岩体抗拉与抗剪强度真正可靠的剩余强度值。阻力系数Rq,定义为岩体中,沿任一截面上,其抵抗拉伸或剪切破坏的阻力R,与其同一面上所受拉伸力或剪切力S与之比,即Rq=R/S。
对岩体的抗拉强度,在2.2.4节中已指出其为等效值。
在坚硬块状岩体中,这一等效值应为R=Rt(1-Kn)A
式中:Kn为诸节理影响面积之和所占总面积之比值,即为: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式中:a1为节理面积,认定节理面积为圆,残存岩体中的为圆的另一半,其面积为: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式中:l为节理露出长度;α、β、γ为节理走向与边坡走向之夹角,若无明显边界条件,则应增加侧向摩阻力。
S为垂直边坡向的拉伸力,包括压应力的泊松效应所形成的拉伸力再加变化的匿动力。
在反应力应变状态下,拉伸剪切力具张剪特性,按莫尔准则,最大剪应力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其平均正应力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但当σ3具拉张性时τmax=(1/2)[σ1-(-σ3)]=(1/2)(σ1+σ3)使剪应力增大,而平均正应力σn=(1/2)[σ1+(-σ3)]=(1/2)(σ1-σ3)的正应力减少,形成了近似抗切特征,其剪切阻力实为分子间的互作用力,即范德华尔斯力,其值特别小,所以在人工边坡区张剪现象特别发育。由于边坡区还存有平行边坡向的中间主应力σ2的影响,因此发生张剪时,受侧向应力影响,反映有明显的剪切位移。一般变形后应力即释放,但应研究因气温变迁所形成较大匿动力再生,产生岩块旋滚崩坍,应做一定防范处理。在层片状岩体区,或连续软弱结构层、带控制的板块状岩体,往往成为江河的走向谷,或工程区人工边坡中无法回避的走向坡,这种坡既有顺向也有逆向,在研究这种边坡时,不能仅以SMR分类评判抗拉和抗剪强度阻力系数的校验作依据,还应作层片状岩体抗弯与抗折强度及其对总体稳定性影响的判定。从表2.4可看出Rt较Rb小,但这是结构影响所致,剔除岩体中缺陷,则Rt较Rb略大,而弯曲法抗拉试验,实际即为抗弯强度试验,所以Rt与Rb应相等,在匿动力所形成的拉平势场力影响下,层片状岩体承受着矢量向卸荷自由面的横向作用力,成为岩体中的弯曲剪力,使岩体出现层状弯曲的挠度形变与折断,因此应研究层状岩体所在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的抗弯强度,和提高其抗弯强度的措施。在逆向坡区,如天生桥(Ⅱ)级水电站,厂区南侧边坡,岩层结构如同汽车的叠板弹簧式的平铺悬臂,每层都有各自的挠度,每层的最大挠度公式为: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式中:EI称为岩体抗弯刚度,E为弹性模量值(GPa);I为岩层的截面对弯曲中性面的惯性矩;M为释放能;l为臂梁长度(m)。
如引用抗弯截面模量Wz,则Wz=Iz/ymax,他只与截面几何形状有关,其量纲为(长度)3,取矩形截面高为b,即岩层厚度,宽度为h,则I=b3h/12。Y为截面上边缘点到岩层本身中性轴的距离,即b/2,则Wz=(b3h/12)/(b/2)=b2h/6。
如使截面增大,则Wz亦不同,可用Wz/A来衡量,即(b2h/6)/bh=0.167b。若锚固连锁岩层以增加岩体厚度b,则使抗弯载面模量,亦呈相应比例增加,提高了抗弯刚度,减小了挠度变形。
如从边坡底层增加岩层抗弯刚度,使近似固定支座则可减少坡上部分具悬臂梁特性的l长度,若使l减少一半,则使挠度减小为1/4值。
最后以Mmax≤Wz[Rb]作稳定特性的评判。Mmax为边坡中原被锁闭应力的释放值σc,加最大温差应力σt与近似悬臂l的乘积,即(σc+σt)·l,l为处理后的调整值,即(σc+σt)·l2≤(b2h/6)·[Rb],Rb为抗弯强度。若边坡为同向坡,则可形成鼓曲溃屈或翘抬折断。翘抬折断主受拉平势场力影响,而鼓曲溃屈则受岩层自重压力与拉平势场力的双重影响,如天生桥(Ⅱ级)水电站原厂区北侧边坡、五强溪水电站左岸边坡等。对翘抬折断型,均在一个地层最上部露头裸露段,可结合实际情况按上述思路对实际现象进行反演,按Mmax=Wz[Rb]作稳定性评判,但Mmax=σrl',其l长按试验规定可定为厚度(b)的3倍以上,但所受拉平势场力各处均相同,因此,l'=0.5lb,鼓突溃屈则由岩层自重的泊松效应所形成的垂直岩层的张力,加温差应力所形成的反应力(图2.18),其所受层面向反应力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式中:l为支座以上岩层长度(m);l0为鼓突以上未鼓突的岩层长度(m);lb为鼓突岩层长度(m);α为鼓突变形的张开角,即θA角。
图2.18 顺坡岩层鼓突示意图
鼓突起底部未变形岩体为变形体基座,上部未鼓突变形岩体相当于自由铰支座,则其端截面转角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最大挠度为fb=Pcrl2b/48EI,仍以Mmax=Wz[Rb]来做稳定性评判。Pcrl2b=Mmax,则Mmax≤Wz[Rb];
若Wz[Rb]值不能满足要求,则以锚固增加岩层厚度,提高抗弯刚度EI值来处理。
人工高边坡区,存有软弱结构面,或两组、两组以上结构面搭接组合而成不利的结构块体,形成结构面成为滑动控制面的地质体,对其稳定性研究,首先应采用吴尔福氏网作图法,确定可能失稳地质体的滑移方向,并研究该方向相应抗滑稳定的有关参数,这种参数不能采用霍克-布朗理论,或库伦-莫尔理论简单确定。对粗糙无充填的结构面,采用巴顿20世纪70年代所建的强度准则,巴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探讨抗剪峰值角与峰值剪胀角的关系着手,得出预测岩石裂隙抗剪性能的一般方程:
(1)在低或中等有效正应力作用下,采用的剪切强度公式为: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式中:JRC为裂隙粗糙度系数,介于0~20。根据裂隙面滑动方向的糙度测量(专用测量仪)曲线,与典型糙度剖面曲线对比选取;JCS为裂隙面的抗压强度。可用回弹仪测出回弹值Rc代入
log10JCS=0.0086rd·Rc+1.01式,以求JCS值;rd为岩石干容量;φb为岩壁面物资间正常的抗滑摩擦角。可以简单滑动测定。
(2)在高有效正应力,或三轴应力条件下,其抗剪强度公式为:
反应力应变岩石力学在工程中应用
若结构面有充填物,则按软弱夹层的专门研究与试验方法进行。
❻ 「F1」布朗GP车队不为人知的故事:双层扩散器引发的迷思!
在赛季刚开始时,BGP001赛车的车尾与其他车队的赛车出现了极为明显的不同,那就是位于底部、能够使赛车有效获得下压力的双层扩散器(doublediffuser)——虽然FIA透过规则大修改缩小扩散器的尺寸,借此减少赛车的下压力,不过在规则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扩散器的设计方式。
除了布朗GP车队外,威廉姆斯和丰田等两车队也在赛季初期采取了与BGP001类似的设计,导致竞争对手们在揭幕赛后向FIA抗议,虽然这次的抗议以失败收场,不过数支车队随即在巴林提出上诉,但FIA再次裁定双层扩散器的合法性——此时布朗GP车队已拿下4场大赛中的3场胜利。
「也因为这样,我们原本停滞的赛车研发作业顿时活络起来,但也因为双层扩散器势必会引起争议,所以我们也展开B计划,即将原本的单层扩散器设计最佳化,整体来说,使用最佳化后单层扩散器赛车的单圈速度只会让我们比使用双层扩散器时损失0.3秒。」
「确实之后的赛车设计方针都是以装设双层扩散器为主,不过双层扩散器的真正价值在于点出开发重点,如果没有它,我们搞不好找不到这些性能提升空间,也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改善赛车整体的性能,所以即使后续的抗议成立,我们也还能在场上维持一定竞争力。」
「RedBull车队认为我们是靠双层扩散器才能获得巨大优势,所以他们很快地想如法泡制」,首席策略师JamesVowels表示,「但实际上双层扩散器只能让赛车获得不到1秒的优势,而且还得重新设计变速箱与车尾防撞结构才能达成,相信他们在开发进入尾声时也意识到这点。」
「所以这让双层扩散器衍生出另一个价值,那就是打乱了对手们的空力升级计划与预算,而且我们当时的升级开发预算只有聊胜于无的几十万英镑,让我们偷笑了一阵子。」
「双层扩散器的概念来自于日本的空力工程师Mina」,Owen表示,「当时他在总部跟我们提到他们在日本进行的相关概念实验。其实在2008年年初,我们就在规则上看到了这个模糊地带,但当时我们为了对整体规则进行初步了解而没有花心思研究。」
「而且我们曾经在FIA技术会议(TechnicalWorkingGroup)中试图表明这个模糊地带,因为这可能会让加强赛车性能——但实际上赛车整体性能因规则下降许多,当时TWG的人并没有极度重视,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在吓唬人,不过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们当时并非优秀的技术团队,『你们懂什么?』」
「当时Mina向我们提出相关概念时,他已经做出了试验成品,老实说,一开始的呈现方式并没有打动我的心,但虽然初期设计还有一些问题,但概念实际上可行,而且有许多提升空间,所以我们以Mina的设计为基础做出了我们的版本,而且符合我们的规划。」
「同时为了保险起见,我们曾经将赛车设计草图给FIA赛事总监CharlieWhiting过目,他看过后回应没有看到任何违规事项,因此我们继续进行相关研究。」
另一个有关BGP001赛车基础极佳的迷思是本田为了2009年赛季砸下的大笔资源:3组风洞,以及来自于2008年季中解散的本田卫星队SuperAguri团队的大力协助;确实本田为了空力规则大改的2009年赛季而由包含SuperAguri空力团队在内的三组人马研发赛车,不过最终以BGP001之名问世的RA109赛车的设计概念直到2008年6月才逐渐成形。
虽然在2007年有亮眼表现,不过由前日本F1车手铃木亚久里(AguriSuzuki)创办,主要为安排本田车手佐藤琢磨(SatoTakuma)出赛的SuperAguri车队最终仍遇到资金问题,在2008年仅参与5场大赛就关门大吉。
「当时在本田的援助下,我们不断努力发展2009年项目来填补这段期间的不足」,Owen表示,「本田专注在引擎开发,而我们得在赛车车架上有所突破,于是整个研发团队分成三组:第一组是风洞规模较小,位于英国布莱克利(Brackley)的总部团队,第二组是英国泰丁顿(Teddington,位于大伦敦郊区)的SuperAguri车队空力组,第三组则是本田的日本团队(HGT,现为HRDSakura)。」
「一开始各界自然认为我们可以完全获得三座风洞与三组团队的所有研发能量,但实际不然,第一个原因是三组风洞与风洞模型规模必须完全相同才能获得有效的比较资讯,第二个则是三支团队在初始时并不能共享资讯,而是各做各的,这些资讯最终由我和空力组组长LoicBigois整合。这样的脑力激荡过程对我们是不错的实验,最后我们在2008年6月完全整合了三个团队的研发项目,并开始透过大型风洞进行研发程序。」
「所以当时有传闻指出本田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研究,但实际不然,我们当时一直在研究各项规则,直到2008年6月才进行资讯整合与主要的空力开发,确实赛车大部分的设计概念是采自于SuperAguri团队,但也添加了布莱克利团队的研究成果,以及HGT的车尾双层扩散器。」
「我们的目标是让赛车尽可能维持近似2008年的下压力,当时其他车队的工程师才认定大幅简化的2009年规则赛车下压力将会损失许多」,JensonButton组工程师AndrewShovlin表示,「因此我们设定了这样的高标准,并开始进行相关研究。」
「当时BMWSauber车队设的目标太低,将目标调整过好几次,相对的,我们在一开始就挑战高标准,当然在还没摸透新规则前,要达成这样的高标准是个大难题。」
「我们基本上是将2008年赛车转变为2009年赛车,这段期间我们必须将所有在新规则中违规的辅助套件全部拔掉,团队月因此遭遇到许多挫折,不过经过约两周的时间后,整个研发曲线下跌幅度会趋缓并稳步回升,因为这段期间我们已大致将赛车原本能获得下压力的区域全数移除,并准备重新调整车体结构。这个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基本程序与之后的开发重点,只要能掌握着这些,接下来的流程就会顺畅许多。」
「当我在开季时看到RedBull车队的概念赛车时,我认定那辆赛车到了赛季尾声会是最快的」,Owen表示。
「SuperAguri团队的概念正好与RedBull团队不谋而合,不过我也提到,当时我们在设计上还有许多问题,而且RedBull团队提出的概念野心太大、走得太前面。」
「我们重视赛车各零组件与悬挂系统的合法性,因此我们决定将部分设计保守化,以确保整体赛车的稳定度。虽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但我还是认为SuperAguri团队的方案是最理想的:当时的风洞照片显示他们采用了与RedBull车队近似,较高且细长的车鼻,不过为了稳定度,我们还是得做出取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