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次级贷款arm

次级贷款arm

发布时间:2021-08-06 16:12:48

1. 美国的金融危机正是从“次级债”开始逐渐发酵的,它是怎么一步步传递的

累死了!!!!!!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
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
义为次级贷款者。

大约从10年前开始,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牛贷款公司吧!”

“首付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
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
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演
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阿牛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公司的董事长——阿牛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
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于是阿牛找到美国经济界的带头大哥
——投行。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主儿(美林、高盛、摩根),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
来哈佛教授,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鼓捣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
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里面骗吃骗喝的主儿,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风险没?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搞吧!于是经济学家
、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老三样评估之后,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CDO
(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CDO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6,属于中等偏高。于是投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CDO两个部分,发生债务
危机时,高级CDO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4和8,总风险不变,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行三寸不烂“金
”舌,当然卖了个满堂彩!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8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

于是投行找到了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又是什么人,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
险小意思!于是凭借着老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CDO债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1.5
%;普通CDO利率可能达到
12%,所以光靠利息差对冲基金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2001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这样一来就如同阿牛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
样,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款的事情,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牛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行,到各个银
行,到对冲基金人人都赚钱,但是投行却不太高兴了!当初是觉得普通CDO风险太高,才扔给对冲基金的,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一个
劲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于是投行也开始买入对冲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这就好像“老黑”家里有馊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
的小花狗,本来打算毒它一把,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老黑”这下可蒙了,难道馊了的饭菜营养更好,于是自己也开始
吃了!

这下又把对冲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手里有1块钱,就能想办法借10块钱来玩的土匪啊,现在拿着抢手的CDO还能老实?于是他们又
把手里的CDO债券抵押给银行,换得10倍的贷款,然后继续追着投行买普通CDO。嘿,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CDO都归我们的!!!投行心里那个不爽
啊,除了继续闷声买对冲基金之外,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CDS
(注: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交换)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不是都觉得原来的CDO风险高吗,那我投保好了,每年从CDO里面拿出一部分钱
作为保金,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CDO这么赚钱,1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干了!

对冲基金想,不错啊,已经赚了几年了,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干了!

于是再次皆大欢喜,CDS也卖火了!但是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聪明”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CDS的创新产品!我们假设CDS已经
为我们带来了
50亿元的收益,现在我新发行一个“三毛”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CDS的,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
,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50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50亿元垫付,只有这50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
损,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发规模500亿元。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1元面值买入的基金,亏到0.90元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
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评级机构看到这个天才设想,简直是毫不犹豫:给予AAA评级!

结果这个“三毛”可卖疯了,各种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虽然首发规模是原定的500亿元,可
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简直已经无法估算了,但是保证金50亿元却没有变。如果现有规模5000亿元,那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低于0.99元时
,你不会亏钱了。

当时间走到了2006年年底,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
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然后阿牛贷款公司倒闭,对冲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
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对冲基金的各大投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美国次贷危
机爆发。

-------------------------------------------

有一点应该澄清,并非所有的对冲基金都使用大剂量的杠杆。事实上,大多数对冲基金使用很少或者不使用杠杆。对冲基金中的一个大类
,所谓的市场中立对冲基金一般严格按照1:1的比例同时做空与做多股票,其波动率要远小于股市本身。我所管理的基金也严格控制净风险暴露,波
动率也大幅低于股票市场本身。大量使用杠杆的对冲基金集中在信贷类对冲基金中。10年前出事的长程资本公司是一个典型,他们的杠杆倍数达到上
百倍,以数十亿美元的规模控制上千亿美元的资产,其疯狂程度又远超过Bears
Stearns了。
美国银行家的胃口永远难以满足, 当大部分普通人的房地产按揭贷款资源开发殆尽后,
他们又将眼光盯上了一些根本不合格的人。这就是美国600万贫困或信誉不好的穷人和新移民。
美国的按揭贷款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优质贷款市场(Prime Market), “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等级高(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收入稳定可靠,债务负担合理的优良客户,这些人主要是选用最为传统的30
年或15年固定利率按揭贷款。次级市场是指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而“ALT-A”贷款市场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庞大灰色
地带,它既包括信用分数在
620到660之间的主流阶层,又包括分数高于660的高信用度客户中的相当一部分人。
次级市场总规模大致在1万3000亿美元左右,
其中有近半数的人没有固定收入的凭证,这些人的总贷款额在5000-6000亿美元之间。显然,这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其回报率也较高,它的按
揭贷款利率大约比基准利率高2-3%。
次级市场的贷款公司更加“拥有创新精神”,它们大胆推出各种新的贷款产品。比较有名的是:无本金贷款(Interest Only
Loan),3年可调整利率贷款(ARM,Adjustable Rate Mortgage),5年可调整利率贷款,与7年可调整利率贷款,
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Option
ARMs)等。这些贷款的共同特点就是,在还款的开头几年,每月按揭支付很低且固定,等到一定时间之后,还款压力徒增。这些新产品深受追捧
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们认为房地产会永远上涨,至少在他们认为的“合理”的时间段内会如此,只要他们能及时将房子出手,风险是“可控”的
;二是想当然地认为房地产上涨的速度会快于利息负担的增加。特别适合于短炒——在利率没有提高前出手。
“ALT-A”贷款的全称是“Alternative
A”贷款,它泛指那些信用记录不错或很好的人,但却缺少或完全没有固定收入、存款、资产等合法证明文件。这类贷款被普遍认为比次级贷款
更“安全”,而且利润可观,毕竟贷款人没有信用不好的“前科”,其利息普遍比优质贷款产品高1%到2%。
“ALT-A”贷款果真比次级贷款更安全吗?
事实并非如此。自2003年以来,“ALT-A”贷款机构在火热的房地产泡沫中,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丧失了起码的理性,许多贷款人根本没有正常
的收入证明,只要自己报上一个数字就行,这些数字还往往被夸大,因此“ALT-A”贷款被业内人士称为“骗子贷款”。
贷款机构还大力推出各种风险更高的贷款产品,如无本金贷款产品是以30年Amortization
Schele分摊月供金额,但在第一年可提供1%到3%的超低利息,而且只付利息,不用还本金,然后从第二年开始按照利率市场进行利息浮动,
一般还保证每年月供金额增加不超过上一年的7.5%。
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则允许贷款人每月支付甚至低于正常利息的月供,差额部分自动计入贷款本金部分,这叫做“Negative
Amortization”。因此,贷款人在每 月还款之后,会欠银行更多的钱。这类贷款的利率在一定期限之后,也将随行就市。
很多炒房地产短线的“信用优质”人士认定房价短期内只会上升,自己完全来得及出手套现,还有众多“信用一般”的人,用这类贷款去
负担远超过自己实际支付能力的房屋。大家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只要房价一直上涨,万一自己偿还债务的能力出了问题,可以立刻将房子卖掉归还
贷款,还能赚上一笔,或者再次贷款(Re-
finance)取出增值部分的钱来应急和消费,即便利率上涨较快的情况下,还有每年还款增加不得超过7.5%的最后防线,因此是风险小,潜在回
报高的投资,何乐而不为呢。
-------------------------------------------

据统计,2006年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总额中有40%以上的贷款属于“ALT-
A”和次级贷款产品,总额超过4000亿美元,2005年比例甚至更高。从2003年算起,“ALT-A”和次级贷款这类高风险按揭贷款总额超过了2万亿
美元。目前,次级贷款超过60天的拖欠率已逾15%,正在快速扑向20%的历史最新记录,220万次级人士将被银行扫地出门。而“ALT-A”的拖欠率在
3.7%左右,但是其幅度在过去的14个月里翻 了一番。
主流经济学家忽略了“ALT-A”的危险是因为到现在为止,其拖欠率比起已经冒烟的次级贷款市场来还不太明显,但是其潜在的危险甚至比
次级市场还要大。原因是,“ALT-A”的贷款协议中普遍“埋放”了两颗重磅定时BoB!!!,一旦按揭贷款利率市场持续走高,而房价持续下滑,将自动
引发这个市场的内爆。在前面提到的Interest
Only贷款中,当利率随行就市后,月供增加额不超过7.5%,这道最后防线让许多人有一种“虚幻”的安全感。但是这里面有两个例外,也是两
个重磅BoB!!!,第一颗BoB!!!名叫“定时重新设置”
(5 year/10 year
Recast)。每到5年或10年,“ALT-A”贷款人的偿还金额将自动重新设置,贷款机构将按照新的贷款总额重算月供金额,贷款人将发现他们的月
供金额大幅度增加了,这叫做“月供惊魂”(Payment
Shock)。由于Negative
Amortization的作用,很多人的贷款总债务在不断上升,他们唯一的希望是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扬才能卖掉房子解套,否则将会失去房产或吐血
甩卖。第二颗BoB!!!就是“最高贷款限额”,人们固然可以暂时不去考虑几年以后的定时重设,但是
“Negative Amortization”
中有一个限制,就是累积起来的欠债不得超过原始贷款总额的110%到125%,一旦触及这个限额,又是自动触发贷款重设。这是一个足以要人命
的定时BoB!!!。由于贪图低利率的诱惑和第一年还款压力较小的便宜,多数人选择了尽可能低的月供额。比如每月正常应付1000美元利息,你可以选
择只付500美元,另外500美元的利息差额被自动计入贷款本金中,这种累积的速度会使贷款人在触到
5年重设贷款BoB!!!之前,就会被“最高贷款限额”炸得尸骨无存。
既然这些贷款如此凶险,美联储就不出面管管?
格老确实是出面了,而且是两次。第一次是2004年,格老觉得提供贷款的机构和买房的老百姓胆子太小,因为他们还不是特别喜欢高风险
的可调整利率贷款产品(Option
ARMs).
格老抱怨道:“如果贷款机构能提供比传统固定利率贷款产品更为灵活的选择,那美国民众将会收益非浅。对于那些能够并且愿意承受利率变
动风险的消费者来说,传统的30年和15年固定利率贷款可能太昂贵了。”
于是房利美们,新世纪们和普通买房者们果然胆子逐渐大了起来,情况也果然越来越离谱,房价也果然越来越疯狂。
于是,17个月后,格老又出现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这一次,他却皱着眉说:“美国消费者使用这些新的贷款方式(指Option
ARM等)来负担他们原本无法承受的房贷负担,这是个糟糕的主意。
人们可能永远无法真正理解格老的想法。是啊,格老的话说得四面水滑,他是说如果美国老百姓有能力承受利率风险并能够驾驭这种风险
,不妨使用高风险贷款。言下之意是如果没这本事,就别瞎凑热闹。也许格老当真不知道美国老百姓的“金融智商”。
次级贷款CDO: 浓缩型资产毒垃圾
次级房贷和ALT-A贷款这两类资产毒垃圾的总额为2万亿美元. 这些资产毒垃圾必须从美国银行系统的资产账目表上剥离掉, 否则后患无穷

怎样剥离呢? 就是通过我们经常讲的资产证券化。华尔街有句名言, 如果要增加未来的现金流, 就把它做成证券.
如果想经营风险,就把它做成证券。其实, 金融创新的本质就是, 只要能够透支的,
都可以在今天就想办法让它变现。美国人什么都炒了,不但炒房地产,还炒房地产债券,而这些债券被加入了杠杆效应,风险被放大了上百倍
。这就是贝尔斯登炒做的房地产抵押证券之所以会突然成为垃圾的原因。
本来以次级房贷为抵押品的MBS债券是易生成,难脱手, 因为美国大型投资机构如退休基金, 保险基金,
go-vern-ment基金的投资必须符合一定的投资条件, 即被投资品必须达到穆迪或标普的AAA评级.
次级房贷MBS显然连最低投资等级BBB也不够, 这样一来,
许多大型投资机构就无法购买。但是,正规机构不能买,并不等于没有人买,相反,正是因为其高风险, 所以回报也比较高,
华尔街的一些从事高风险的投资银行——例如高盛等一眼就看中了这些资产毒垃圾的潜在高投资回报。
于是,一些投资银行开始介入这一高危的资产领域。
投资银行家们首先将“毒垃圾”级别的MBS债券按照可能出现拖欠的几率切割成不同的几块(Tranche),
这就是所谓的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债务抵押凭证。其中风险最低的叫“高级品CDO”(Senior
tranche, 大约占80%), 投行们用精美礼品盒包装好, 上扎金丝带。风险中等的叫 “中级品CDO” ( Mezzanine, 大约占10%
), 也被放到礼品盒里, 然后扎上银丝带。风险最高的叫“普通品CDO”( Equity, 大约占10%), 被放到有铜丝带的礼品盒里.
经过华尔街投资银行这样一番打扮, 原先丑陋不堪的资产毒垃圾立刻变得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当投资银行家手捧精美的礼品盒再次敲开资产评级公司大门时, 连穆迪标普们都看傻了眼。巧舌如簧的投资银行大谈“高级品”如何可靠
与保险,
他们拿出最近几年的数据来证明“高级品”出现违约现象的比例是如何之低, 然后亮出世界一流数学家设计的数学模型来证明未来出现违约的
几率也极低,
即便是万一出现违约, 也是先赔光“普通品”和“中级品”, 有这两道防线拱卫, “高级品”简直是固若金汤. 最后再大谈房地产发展形式如
何喜人,
按揭贷款人随时可以做“再贷款”(Refinance)来拿出大量现金, 或是非常容易地卖掉房产然后套得大笔利润, 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信手拈来。
穆迪标普们仔细看看过去的数字, 没有什么破绽, 再反复推敲代表未来趋势的数学模型, 似乎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房地产如何红火大家都
知道, 当然,
穆迪们凭着干这行几十年的直觉和经历过多少次经济衰退的经验, 他们明白这些花样文章背后的陷阱,
但也深知其中的利益关系。如果从表面上看礼品盒“无懈可击”, 穆迪标普们也乐得做顺水人情, 毕竟大家都在金融江湖上混,
穆迪标普们也要靠着投资银行的生意才有饭吃, 而且穆迪标普们彼此也有竞争, 你不做别人也会做, 得罪人不说还丢了生意. 于是穆迪标普们
大笔一挥,
“高级品CDO”获得了AAA的最高评级。
投资银行们欢天喜地地走了. 形象地说, 这个过程类似不法商贩将麦当劳倾倒的废油收集起来, 再经过简单的过滤和分离, “变废为宝”,
重新包装一下又卖给餐馆老板炒菜或煎炸油条。
作为毒垃圾承销商的投资银行们拿到CDO评级之后, 又马不停蹄地来找律师事务所建立一个 “专用法律实体”(SPV, Special Purpose
Legal Vehicle), 这个“实体”照规矩是注册在开曼群岛(Cayman Island)以躲避go-vern-ment监管和避税. 然后,
由这个“实体”将资产毒垃圾买下来并发行CDO, 这样一来投资银行可以从法律上规避“实体”的风险.这些聪明的投资银行有哪些呢? 它们是:
雷曼兄弟公司, 贝尔斯登, 美林, 花旗, Wachovia, 德意志银行, 美国银行(BOA)等大牌投行。
当然, 投资银行们决不想长期持有这些毒垃圾, 他们的打法是迅速出手套现。推销 “高级品CDO”因为有了AAA的最高评级,
再加上投资银行家的推销天赋, 自然是小菜一碟。购买者全都是大型投资基金和外国投资机构, 其中就包括很多退休基金, 保险基金,
教育基金和go-vern-ment托管的各种基金。但是“中级品CDO”和“普通品CDO”就没有这么容易出手了。投行们虽然费尽心机,
穆迪标普们也不肯为这两种“浓缩型毒垃圾”背书, 毕竟还有个“职业操守”的底线。
如何剥离烫手的“浓缩型毒垃圾”呢? 投行们煞费苦心想出了一个高招, 成立对冲基金!
“资产毒垃圾”生产链
投资银行们拿出一部分“体己”银子敲锣打鼓地成立了独立的对冲基金, 然后将“浓缩型毒垃圾”从资产负债表上“剥离”给独立的对冲
基金,
对冲基金则以“高价”从“本是同根生”的投行那里购进“浓缩型毒垃圾”CDO资产, 这个“高价”被记录在对冲基金的资产上作为“进入价格
”(Enter
Price). 于是投资银行从法律上完成了与“浓缩型毒垃圾”划清界限的工作。
幸运的是2002年以来美联储营造的超低利率的金融生态环境滋生了信贷迅猛扩张的浪潮,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 房地产价格5年就翻了一翻
.
次级贷款人可以轻松得到资金来保持月供的支付. 结果次级贷款拖欠的比率远低于原来的估计。
高风险对应着高回报, 既然高风险没有如期出现, 高回报立刻为人瞩目. CDO市场相对于其它证券市场交易量要冷清得多,
“毒垃圾”很少在市场上换手, 因此没有任何可靠的价格信息可供参照。在这种情况下,
监管部门允许对冲基金按照内部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作为资产评估标准。对于对冲基金来讲, 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经过各家自己“计算”,
20%的回报率不好意思说出口, 30%难以向别的基金夸口, 50%难登排行榜, 100%也不见得能有爆光率。
一时间, 拥有“浓缩型资产毒垃圾”CDO的对冲基金红透了华尔街。
投行们也是喜出望外, 没想到啊没想到, 持有大量“浓缩型毒垃圾”的对冲基金成了抢手货。由于抢眼的回报率,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要求
入伙对冲基金,
随着大量资金涌入, 对冲基金竟然成了投行们的生财机器.

2. 翻译翻译~~高手帮忙下

而此时的目标联邦基金利率是百分之5.25 -的水平,在判决委员会,将最有效地促进政策目标,给我们的大会。经济继续执行到2007年,通过稳健增长,第三季度和失业其余近期低点附近。指标的潜在通货膨胀趋势,如核心通货膨胀率,显示放缓的迹象。
然而,情况很复杂,一些因素。持续的价格上涨,能源和其他商品,加上高水平的资源利用率,保持该委员会对通胀警惕。但也许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是所造成的急剧和旷日持久的调整,美国的住房市场,这多年后的繁荣住房建设和房屋价格。说明深度下降,住房,根据最新数据,新屋开工和新屋销售均下降了约百分之五十从各自的高峰。
在所有的可能性,住房收缩本来相当温和如果不发生不利的事态发展在优抵押贷款市场。自2007年年初,金融市场参与者都集中在高,拖欠率上升的次级抵押贷款,特别是那些具有可调整利率(优5.49 ) 。目前,大约百分之二十一的次级武器的90天内或更多的拖欠,并赎率急剧上升。
虽然穷人的承保,在某些情况下,欺诈和滥用行为的贡献率高的少年,我们现在看到的次级ARM的市场,更根本的原因是急剧恶化的信贷质量是有缺陷的前提上很多优ARM的贷款是基于:房价将继续迅速增长。当房价增长两位数的利率,次级ARM的借款人能够建立公平的家园在此期间,他们在支付了(相对)低介绍(或“玩笑” )利率抵押贷款。一旦足够的股权已积累,借款人往往能够再融资,避免增加支付相关的重置率在原来的按揭贷款。然而,当价格下降,终于开始考虑其收费对房屋的需求,从而对房价,借款人可以不再依赖于房价赞赏建立公平;因此他们无法再融资,并发现自己陷入次级ARM的合同。许多借款人发现很难在付款甚至介绍率,更不用说在较高的调整后的利率。结果,正如我已经指出,一直在上升违约率和赎回,这将产生不利影响的社区和更广泛的经济层面以及为借款人本身。

3. 什么是次贷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在2001年经济衰退发生后,美国住房市场在超低利率刺激下高度繁荣,为经济复苏及其后来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但随着美国住房市场大幅降温,加上利率上升,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导致一些放贷机构遭受严重损失甚至破产。2008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了投资者对美国整个金融市场健康状况和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导致之后几年股市出现剧烈震荡。

(3)次级贷款arm扩展阅读:

次级抵押贷款给那些受到歧视或者不符合抵押贷款市场标准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务,所以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受欢迎。

次级贷款对放贷机构来说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但由于次级贷款对借款人的信用要求较优惠级贷款低,借款者信用记录较差,因此次级房贷机构面临的风险也天然地更大。

对借款者个人而言,违约会使其再融资难度加大,丧失抵押品的赎回权,无法享有房价上涨的利益。而且,任何一个借款人的违约对借款者所居住地区也有不良影响。



4. 美国次级债的原因及对世界各国金融的影响

应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很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房贷。在利用次级房贷获得房屋的人群里,有一半以上是少数族裔,其中大部分是低收入者,这些人由于信用记录较差或付不起首付而无法取得普通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为低收入者提供了选择权,而不是直接拒绝为他们提供房贷。

但次级抵押贷款的高风险性也伴随着其易获得性而来。相比普通抵押贷款6%~8%的利率,次级房贷的利率有可能高达10%~12%,而且大部分次级抵押贷款采取可调整利率(ARM)的形式,随着美联储多次上调利率,次级房贷的还款利率越来越高,最终导致拖欠债务比率和丧失抵押品赎回率的上升,酿成今日的危机。

放贷冲动

2001~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

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如只付利息抵押贷款,它与传统的固定利率抵押贷款不同,允许借款人在借款的前几年中只付利息不付本金,借款人的还贷负担远低于固定利率贷款,这使得一些中低收入者纷纷入市购房。但在几年之后,借款人的每月还款负担不断加重,从而留下了借款人日后可能无力还款的隐患。

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即借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且仅需申报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如工资条、完税证明等。弗吉尼亚州的一家咨询机构-住房抵押贷款资产研究所(Mortgage Asset Research Institute)2006年4月对100笔此类“零文件”贷款进行了一项跟踪调研,调研者比较了贷款人在申请贷款时申报的收入,同其提交给国内税务署(IRS)的税务申报比较,发现90%的贷款人高报个人收入5%或以上,其中60%借款人虚报收入超过实际收入一半以上。德意志银行的一份报告称,在2006年发放的全部次级房贷中,此类“骗子贷款”占到40%,而2001年的比例为21%。

这些新产品风靡一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住房市场的持续繁荣使借款者低估了潜在风险;另一方面是贷款机构风险控制不到位,竞争的加剧使贷款机构只顾极力推广这些产品,而有意忽视向借款人说明风险和确认借款人还款能力的环节。美联储数据显示,次级贷款占全部住房抵押贷款的比例从5%上升到2006年的20%。

宽松的贷款资格审核成为房地产交易市场空前活跃的重要推动力,但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过去两年,随着美联储17次加息,美国房地产市场逐步出现降温迹象,但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并未因此而停住脚步。

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时,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可以了。但事实 上,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这时,很自然地会出现逾期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案例。案例一旦大幅增加,必然引起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悲观预期,次级市场就可能发生严重震荡,这就会冲击贷款市场的资金链,进而波及整个抵押贷款市场。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也会因为房屋所有者止损的心理而继续下降。两重因素的叠加形成马太效应,出现恶性循环,加剧了次级市场危机的发生。

“猎杀”放贷

2007年3月22日,美国国会参院银行委员会举行题为“房贷市场危机:原因与后果”的听证会。会上,消费者代表Jennie Haliburton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几年前借贷时,她对贷款员说只能每月付700美元,贷款员劝这名退休人士每月凑出800美元,她接受了贷款,毫不知月付是会上升的。“后来我才知道,我每月要付100美元。”消费者伊格说,他要求30年固定利率,“但当我签署文件时,发现自己得不到固定利率。贷款员说别着急,利率也可能下降。”结果他眼看着月付从不到2100美元升到超过2300美元,担心还要继续上升。

同大多数行业一样,大多数次级房贷专业人士的确是诚实体面的好人,很多借贷者的问题也的确是由于自己的疏忽或不负责任的消费冲动导致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过去几年中,业内一些害群之马为了多挣佣金,利用家访、电话、邮寄资料、电子邮件、互联网弹出广告等各种方式,通过种种欺诈手段,包括故意隐瞒信息、提供虚假信息、怂恿甚至代替消费者虚报收入等等,诱骗消费者上钩,而“咬钩”的受害者往往是弱势群体中最弱势的:贫穷、教育程度低下、高龄、单身母亲、少数族裔、新移民等--他们的财务状况可能被彻底毁掉,彻底失去自己的房子,甚至自己的“美国梦”。次级房贷放款中的不良行为林林总总,蔚为大观,但归纳起来大体有两类:

■ 猎杀放贷(predatory lending):贷款机构或其代理没有依照美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消费者真实、详尽地披露有关贷款条款与利率风险的复杂信息。在此类案件中,受害者往往是消费者;

■ 贷款欺诈(mortgage fraud):由职业罪犯导演的骗贷犯罪,受害者一般是贷款机构。

所谓“猎杀放贷”,照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参议员Christopher J.Dodd的说法就是:

“近年来,主导次级房贷市场的贷款种类是混合型可调整利率房贷(ARM),通常头两年为固定利率,此后每半年上调一次。上调幅度通常很大,很多贷款人无力负担月供,只得以更高成本再融资,卖掉住房,或停止还款。任何一种贷款都不应该强迫借款人陷入这样一种魔鬼般的两难处境。在发放这些贷款时,贷款机构依据的是房产价值,而非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这就是‘猎杀借贷’的基本定义。”

美国国会早在1968年就通过《诚实借贷法》(Truth in Lending Act of1968),旨在保护消费者。该法要求贷款机构清晰披露贷款交易的所有条款与成本。换句话说,在放贷时,贷款中介如果提供错误信息,或未能完整地向消费者解释贷款的所有风险,应以欺诈罪论处。

鉴于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中介主要由各州监管,联邦政府没有关于该行业欺诈和违规行为的总体统计,因此其分布状况如何目前尚不清楚。但据联邦调查局(FBI)公布的数字,由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报告的“疑似”房贷欺诈案件的数目在2004~2006年间翻了一番。法律界人士认为。随着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愈演愈烈,相关的刑事和民事诉讼亦将大幅增长。

当前美国最类似“房贷警察”的机构是联邦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总督察长办公室,该机构有约650名侦查与审计人员负责追查房贷欺诈与“猎杀借贷”案件。过去3年中,该机构对房贷机构和中介进行了190起审计,起诉1350起,追回损失 13亿美元。但即便该机构也不清楚自己是否已经接触到问题的核心。总督察长Kenneth Donohue在接受 MSNBC 采访时称:

“你几乎得有一个预卜未来的水晶球才行。我们现在看到的到底是整个冰山,还是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现在言之还为时尚早。”实际上,从通过google能够找到的资料看,至迟自1999年开始,关于次级房贷市场上“猎杀放贷”和其他种种非道德、乃至依照美国法律已构成刑事犯罪的行为,就已偶尔见诸报端。由此,引发我们的下一个话题:这一段时期以来,金融监管者在做什么?

监管缺位

2007年3月2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房贷市场危机:原因与后果”听证会上,委员会主席Dodd对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特别是美联储的不作为作了声色俱厉的指责:

“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本来应该是枕戈待旦的卫士,保护勤劳的美国人免遭不负责任的金融机构的伤害。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袖手旁观。”这里我要列举金融监管机构是如何长期不作为的:

金融监管者告诉我们,他们最先在2003年底注意到信贷标准降低,其时惠誉评级机构(Fitch Rating)早已将一家主要次级房贷机构列入“信用观察”名单,表示对该机构次级房贷业务的担忧。

联储理事会收集的数据明确暗示,到2004年初,贷款机构开始放松贷款标准。

“尽管存在这些预警信号,2004年2月,联储领导层似乎在鼓励开发并使用可调整利率房贷,而今天正是这类贷款坏账累累,并导致众多借款人丧失抵押品赎回权。而当时联储主席在对全国信用社管理局(,简称NCUA)的一次演讲中却说:‘如果贷款机构提供比传统固定利率更好的另类房贷产品,美国消费者可能会从中获益。’”此后不久,联储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至5.25%。

“因此,一言以蔽之,早在2004年春天,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关注贷款标准的放松。与此同时,联储一边持续加息,另一边却继续鼓励贷款机构开发并销售可调整利率房贷。在我看来,正是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造就了当前席卷数百万美国住房所有者的大风暴。”

2005年5月,媒体开始报道,经济学家对新增房贷的风险发出警告。

同年6月,格林斯潘主席称他本人也担心新型房贷产品的泛滥。

但直到2005年12月,金融监管部门才开始拟议推出监管指引,旨在遏制不负责任的放贷行为。直到9个月后,到2006年9月,这份姗姗来迟的指引才最终定稿。

“但甚至直到现在,监管部门的反映仍是不完整的。

它的影响
·第一块:引发放贷机构收回房产
·第二块:所有非政府债券资信下降
·第三块:通过杠杆放大百倍对冲基金
·第四块:日元瑞郎等套利交易砍仓
·第五块:美及其它国家消费者信心受挫
·第六块:套息交易恐慌性结利
·第七块:股市一度出现恐慌性抛售
次贷风暴引起的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各国资金流动性。简单的说,在当前次贷问题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各银行自然收紧信贷,避免放贷,这就导致银行间短期同业拆解利率大涨,换句话说,大家都不想把钱放出去,因为也搞不清楚其他银行因为次贷的损失会多大,财务状况如何,所以就把同业拆解利率调高了。那反过来,同业拆借利率很高,导致资金筹集的成本大增,所以连银行自己都不愿意从其他银行借钱。所以资金的流动性就大大降低,这个是有很大风险的,对本国各行各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筹集都有很大影响。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看到目前流动性突然紧缩,所以就向市场紧急注入巨额资金。各国央行在数日内向市场注入超过三千亿美元,方式就是,宣布向各大银行提供比市场上同业拆借利率要低的无限额拆借,这样就可以把同业拆借利率压下来。但这样的举措,又会进一步地向金融市场表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例如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巨资保持流动性,是自9·11恐怖袭击来的首次。
危机是否进一步扩大,就要看各国各银行到底关于次贷的损失有多大了。
总体上看,次贷对于中国的影响甚少,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几乎是对外隔绝的。中国五大银行投资美国次贷的数目甚少,目前估计他们总共的损失大概才50亿人民币,所以理论上对中国的影响甚微。但仍然要注意的是,如果次贷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即便中国自身的直接损失很少,但外部环境导致美元的币值,流动性波动极大,对国内的影响也不容低估

5. 美国的次贷危机是怎么回事什么是次贷

次贷危机
全称“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连续加息引爆“定时炸弹”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在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这就为后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部分欧美投资基金遭重创

伴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出现,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一些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今年初以来,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

同时,由于放贷机构通常还将次级抵押贷款合约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投资基金等,因此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愈演愈烈,一些买入此类投资产品的美国和欧洲投资基金也受到重创。

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为例,由于受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拖累,该公司旗下两只基金近来倒闭,导致投资人总共损失逾15亿美元。此外,法国巴黎银行9日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的交易。这三只基金的市值已从7月27日的20.75亿欧元缩水至8月7日的15.93亿欧元。

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扩大至其他金融领域,银行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显出流动性不足危机。9日,在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基金的交易后,投资者对信贷市场的担忧加剧,导致欧洲和美国股市大幅下跌。其中,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387.18点,收于13270.68点,跌幅为2.83%。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如果进一步升级,并扩大至更多金融领域,将会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更加剧烈的动荡。而且,危机如果影响到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个人消费开支,则会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欧美日央行紧急出手应对

面对已经形成甚至有扩大趋势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中央银行正积极行动,希望通过向货币市场提供巨额资金恢复投资者信心,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欧洲中央银行8月9日宣布,向相关银行提供948亿欧元的资金。8月10日,欧洲中央银行再次宣布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610亿欧元,以缓解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造成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并稳定信贷市场。美联储下属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于9日向银行系统注入240亿美元资金。日本中央银行8月10日宣布,向日本货币市场注入1万亿日元的资金。
发生在美国的次级债危机犹如风暴云团,不仅令道指持续跳水,欧洲三大股市指数、日经指数、恒生指数也纷纷出现了暴跌行情。
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蔓延,有统计称,短短48小时内世界各地央行已注资超过3200亿美元紧急“救火”。

6. 次贷危机论文,求帮忙翻译!

在美国市场上,次级贷款大部分为浮动利率抵押贷款,即ARM (Ajustable Rate mortgage),而绝大部分ARM是固定/浮动混合利率抵押贷款(Hy-bridARM),即在抵押发售的最初阶段,银行按照事先商定的固定利率向购房者发放抵押,在固定利率期(一般是2-3年)结束时,抵押贷款开始按当时的市场利率浮动。而在这些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产品中,大约三分之二属于“2/28”混合利率产品(即前2年是固定的低利率,后28年利率浮动)。
A major portion of the subprime lending on the U.S. market is adjustable rate mortgage, or ARM, and most of the ARMs are fixed/floating hybrid ARMs; this means that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mortgage, the bank will grant a loan to the house buyer at a prearranged fixed interest rate, after the expiry of the fixed interest rate period (usually 2 to 3 years), the interest rate of the mortgage loan shall be based on the floating market rate. Among these ARM procts, about two-thirds are “2/28” Hybrid ARM procts (i.e. fixed low interest rate for the first two years, floating interest rate for the remaining 28 years).

此外,“3/27”混合利率产品(即前3年是固定的低利率,后27年利率浮动)的结构在次级抵押贷款中也较为普遍。这些浮动利率抵押贷款在美国房地产泡沫形成中作用显著: 1998年混合利率抵押贷款占30年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比例不足2%,到2004年,这一比例猛增至27•5%。这类次级抵押贷款初期提供非常优惠的固定利率是一种利率诱惑;而借款人则“愿者上钩”,把利率上升的风险留给了未来。
In addition, the structure of “3/27” Hybrid ARM procts (i.e. fixed low interest rate for the first 3 years, floating interest rate for the remaining 27 years) is relatively common in subprime lending. These ARM procts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creation of the real estate bubbl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98, ARM constituted less than 2% in the 30-year fixed interest mortgage loans, but the ratio rocketed to 27.5% in 2004. This type of subprime lending which offers preferential fixed interest rate at the initial stage is a kind of interest rate temptation; the borrowers are willing to be lured and leaving the risk of rising interest rate to the future.

由此可见,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产品设计旨在通过降低借款人初期偿付额而诱惑低收人家庭借款买房,在推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扩张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风险。投资者对房价上升保持乐观,加上住房抵押贷款机构设计的贷款品种是近期少付将来多付,必然促使次级贷款市场繁荣,但这种繁荣是扭曲的繁荣。
So, the design of U.S. housing mortgage procts is to lower the initial repayment amounts so as to lure the low-income families to purchase houses by loans; this has given impetus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subprime lending market, as well as accumulated a great deal of risks. In view of the investors’ optimism to the escalating housing prices, coupled with the “now pay less, more in future” loan procts designed by the housing mortgage lending institutions, these factors inevitably spur the prosperity of the subprime lending market; but this is a contorted prosperity.

因为对于借款人而言,在固定/浮动混合利率抵押贷款方式下,月度还款额在贷款重新计算日之后将大幅增加是确定的,而未来由于房价上升导致的偿付能力增强是不确定的,确定偿还额度的上升与不确定偿付能力增强的匹配必然导致风险的过度累积,为危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所以,次贷产品通常表现为月供调整频繁,还款压力前松后紧,产品设计繁杂、风险控制放松等。由此可见,次级贷款及其衍生产品的设计存在重大缺陷。
This is because under the form of Hybrid ARM, as far as the borrowers are concerned, the monthly reimbursement certainly will be largely increased after the recomputation date, but the enhanced repaying ability caused by future housing price boom is uncertain. The matching of confirmed reimbursement increases and the uncertain enhancement of repayment ability definitely will lead to excessive accumulation of risks, and this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crisis. Therefore, the subprime lending procts generally manifest as frequently adjusted monthly installments, reimbursement pressure is slack at the beginning and heavy later on, complicated proct designs, relaxed risk control, etc. This show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shortcomings in the designs of subprime lending and its derivative procts.

【英语牛人团】

7. 次贷解释下

次级贷款是指那些放贷给信用品质较差和收入较低的借款人的贷款。由于信用不良或不足,这些人往往没有资格获得要求借款人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优惠贷款。放贷机构之所以愿意为这些人发放贷款,是因为次贷利率通常远高于优惠贷款利率,回报较高。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只是利息会不断提高。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次级"(Subprime)及"优惠级"(Prime)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市场。信用低的人申请不到优惠贷款,只能在次级市场寻求贷款。两个层次的市场服务对象均为贷款购房者,但次级市场的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级抵押贷款高2%~3%。
次级抵押贷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由于它给那些受到歧视或者不符合抵押贷款市场标准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务,所以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受欢迎。
次级贷款对放贷机构来说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但由于次级贷款对借款人的信用要求较优惠级贷款低,借款者信用记录较差,因此次级贷款机构面临的风险也天然地更大。
次级抵押贷款词汇表
——与信用危机相关的关键术语。
Adjustable-rate Mortgage
可调利率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的利率可定期重新设定,在最初的“优惠”低利率到期之后,通常每12个月会重新设定一次。新的利率是在根据市场情况上下变动的指数利率上,增加一个固定的百分比,或称“收益率”。典型的指数利率就是美国一年期国债所支付的利率。传统的“优质”可调利率抵押贷款的收益率通常约为2.75%。次级贷款的收益率一般都超过5%。
Appraiser
房地产估价师
房地产估价师在房屋出售前会进行检查以确定其价值,通常是将房屋与周边最新已被出售的房产进行比较。贷款人需要估价书来担保房产价值足够作为贷款抵押。许多评论家认为正是由于草率或者不诚实的估价书才造成了现在的房价泡沫,将市场哄抬至高位然后下跌。评论家指出数个利益冲突之处:虽然是由房屋的买主雇佣评估师并支付费用,但是通常是由为房屋出售者服务的中介向买主推荐评估师。只有当交易顺利进行,中介才能从中获利,而房屋的所有者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或者以足够的金额出售房产以清偿贷款,与中介的收入无关。评论家还指出出借人也不用关心借款人未来的偿还能力,因此也无视虚高的房屋估价书。出借人通常是收取最初的费用,然后将这些抵押贷款出售给投资人。
Auction-rate Security
拍卖标价证券
一种债券,例如公司或者地方政府债券,采取浮动利率,其利率通过拍卖而进行重设。利率重设的频率可能是每天一次,但是间隔很少会超过35天。这些证券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流行性投资,回报高于其他“现金”等价物,例如货币市场基金。但是由于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信用危机使得这一市场也在萎缩,即使只有极少数的证券发行者真的存在拖欠债款,现在投资者也很难或是几乎不可能出售这些债券。因此,拍卖标价证券市场的问题也被视作是信用市场恐慌程度大小的一种衡量。
Automated Underwriting
自动授信
使用计算机程序来评估借款者是否能够偿还贷款。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所开发的系统,主要关注下列指标:申请人的信用记录、财产和贷款信息,以及同一申请人以往如何处理相同情况的数据等。这一系统加快了贷款审查进程,并且规避了人为偏见,但是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和其他新型抵押贷款的数据极少,当利率上调房价下跌时,很难准确预测贷款偿还情况。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债务抵押债券
一种由贷款、债券或者其他债务等组合作为标的债券。通常,CDO以打包或者“部分”(tranches)的形式出现,风险越高收益越大。
Commercial Bank
商业银行
虽然区别日益模糊,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存放贷。这与投资银行不同,投资银行主要从事新股和债券的承销发行以及证券市场的其他业务。大萧条时期所制定的法案《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旨在禁止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的业务,反之亦然。而这部法律的废除使得两者之间的业务分隔越来越模糊。
Credit Crunch
信用危机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停止贷款或者将利率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造成在此利率下个人、企业和机构减低他们的借款额,这种情况就是信用危机。在次贷危机中,由于担心借款人违约所带来的普遍性恐慌引发了信用危机。这是从因为贷款抵押证券的价值不明,因此拥有大量此类证券的市场参与者财务状况也受到怀疑而开始的。
Discount Rate and Discount Window
贴现率和贴现窗口
贴现窗口是美联储所采用的一种机制,即向合格银行发放短期贷款以维持其现金流动性。贴现率是指此类短期贷款的利率。历史上,贴现窗口仅限于提供隔夜贷款,应对临时情况。而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信用危机使得银行难以借款,联邦当局放松了贴现窗口的限制。在2007年9月,条款改为银行借款可长达30天,并且将贴现率由5.75%降为5.25%。2008年4月30日进一步降低利率,仅为2.25%。在2008年3月16日,贴息贷款时限延长至90天。
Equity
资产净值
房屋价值与抵押贷款所剩债务之间的差额。在抵押贷款期间,房屋所有者的月供将逐步减少剩余的本金或者债务。在这期间,房屋价值逐步升高。这两大因素导致净值增加,使得房屋所有者确信出售房产所获资金足以偿清贷款。然而,在过去的1~2年内,全美的房屋价格平均下降了13%,在前几年获利颇丰的某些市场上,价格下跌幅度更大。由于最近贷款买房的借款人尚未偿还足够的贷款以大幅降低其债务,他们目前属于“负资产”——即房屋的价值低于所借贷款。
Fed Funds Rate
联邦基金利率
这是由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所设定的利率,是美联储的存托银行向另一家存托银行借出短期贷款的利率。美联储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借款,减缓经济并且降低通胀风险。通过降低利率来鼓励借款,使得货币充裕来刺激经济发展。
Foreclosure
止赎权
指的是一旦借款人违约或者停止交纳月供,贷款人将获得房产所有权的这一过程。房屋作为担保物以减少贷款人的损失。这就是为什么按揭的利率低于信用卡利率,因为后者没有担保物。通常,因为各种法律费用、诉讼期间数个月的月供损失,以及出售维护不当的房产的难度,贷款人诉诸于止赎权仅能偿付其所贷款项的一半。
Glass-Steagall Act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对应1929年的股市崩盘,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的法案,由此联邦法律禁止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的业务,反之亦然。这一法律于1999年因鼓励创新而被废除,允许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开展另一方的业务。许多专家认为这一法律的废除为政府部门留下了诸多监管空白。
Investment Bank
投资银行
一种金融机构,主要参与承销新股、债券和其他有价证券的发行,对公司的收购和兼并提出建议,以及进行其他与金融市场相关的业务。直到1999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废除之前,投资银行禁止从事商业银行的业务,例如吸存放贷。近年来,两种银行之间的差别逐渐模糊。
Liquidity
流动性
说明了购买和出售有价物的难易程度。流动性投资,例如购买知名公司的股票,可以在短期内买卖,而非流动性投资则做不到。房屋通常被视作非流动性投资,因为房屋出售通常需要数月时间。市场情况恶化时,流动性投资可以变成非流动性投资。例如,发行公司债券的公司遇到财务困境,这使得投资人担心这家公司可能无法偿还所承诺的本金和利息,那么其债券流动性将会降低。
Loan-to-Value Ratio
贷款与价值比率
指的是按揭贷款规模与房产价值的比率。在20世纪80年代,贷款人通常要求首付款为总房价的10%-20%,而按揭额度为成本的80%-90%。在90年代和2000年以后,贷款人的按揭达到了购买价格的95%-100%,有些时候甚至更多,屋主用其多余部分来支付房产买卖手续费或者修缮房屋。没有交纳大额首付款的屋主并没有以自己的财产承担风险,当他们出现财务问题的时候非常有可能停止支付按揭款。
Monoline Insurance
单一险种保险
这是一项保险政策,保证债券或者其他类型债务发行人可支付所承诺的本金和利息。通过购买这种保险,发行人可以提高债务安全评级,降低必须支付的利率,从而吸引投资者。单一险种保险最初用于地方政府债券。保险人逐步扩大他们可承保的债务类型,当次级抵押贷款的发行人未能按期支付债务时,保险公司必须强制支付赔款,不少公司因此损失惨重。
Mora Hazard
道德风险
最早是一个保险行业术语,指的是提供安全保护网反而会刺激危险行为增加的情况。有些人认为旨在帮助在次贷危机中受损的屋主和贷款人的措施将会导致风险更大的贷款行为,反之,让这些人面对承担损失的冲击将会抑制高风险行为。
Mortgage-backed Security
抵押担保证券
抵押担保证券是由投资银行等证券公司将大量房屋贷款进行捆绑作为抵押的一种证券形式,类似于债券。持有抵押担保证券的投资人将根据他们所购买的本金和利息份额,定期收到屋主所支付款项。通常,大量的抵押贷款被打包或者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风险和收益均不相同。持有最安全部分的所有者收取的利率最低,但是有权作为第一顺位获得屋主的付款。而持有风险最大部门的持有人收取最高利率,但是如果屋主不能支付月供,那么他们则是第一个受损的人。
Off-Balance-Sheet Entities
资产负债表外实体
由母公司设立的一种子公司类型,用于融资或者开展某一特殊业务。因为子公司是独立的法律实体,它的资产和负债不会显示在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或者会计报告中。资产负债表外实体确实拥有合法用途,但他们可被用于向母公司股东隐藏负债状况。在次贷危机中,金融公司运用这些实体从事高风险业务,例如出售以次级贷款为抵押的抵押担保证券。当实体受损时,母公司根据法律无须提供帮助,但有些母公司为了保护与那些投资于此类实体而受损的客户关系而被迫伸出援手。因此,母公司也遭受了其股东所没有预见到的损失。
Prepayment Penalty
提前还款罚金
许多次级抵押贷款包含如下条款:在还款期的头几年就清偿全部贷款的屋主必须交纳额外的费用。这为那些希望以更优惠的条件重新贷款以偿还次级贷款的借款人创造了新的障碍,因为次级贷款由于利率增加而需交纳更高的月供。
Rating Agencies
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机构为公司债券等证券打分或者评级。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评估风险,从而决定债券发行人是否能向投资人偿付所承诺的本金和利息。考虑因素包括发行人的财务健康状况、金融市场的一般情况,以及发行人与之有业务往来的其他公司的财务情况等等。被评为最佳质量的债券或者其他证券,例如AAA级,通常支付的利息低于风险更大、品质更低的债券。因此,当所发行的证券获得高评级,那么发行人就节约了成本。在次贷危机中,许多抵押担保证券的风险远远高于它们各自的评级,导致众多评级机构备受批判。一些专家认为评级机构已经尽其最大努力来评估那些缺少历史数据的新型证券。而批评者则指出:评级机构有财务上的动力来满足为那些为其评级付款的发行人,而且评级机构经常与这些公司之间还有其他有利可图的业务往来。
Reset
利率重设
重设就是改变某一可调利率抵押贷款(例如ARM,即拍卖标价证券)利率的过程。大多数的ARM一开始只收取“优惠”利率,在头1-3年间保持不变。此后,随着市场利率的升降,利率通常12个月变化一次。
Risk Premium
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指的是投资人要求较高的收益以抵消更大的风险。财务动荡的公司所发行的“垃圾”债券通常支付的利息高于特别安全的美国国债利息,因为投资人担心公司将无法支付所承诺的款项。
Securitization
证券化
像屋主每月交纳月供这样的收入流可以进行捆绑形成一种债券,出售给投资人。这就是证券化。证券化允许原始贷款人将所持有的长期价值(例如30年期的按揭)转化为即时收入,为其他贷款提供现金。因此,证券化也使得更多的抵押贷款有钱可用,将抵押贷款的风险分散到全世界的投资人身上。投资人对于高收益投资的渴求可能会促使抵押贷款的出借人提供超过合理水平的次级贷款,这就导致了次贷危机。
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
结构化投资工具
结构化投资工具是指一种通过出售短期低利率的证券、购买长期高利率的证券、并从中获利的基金。2007年,许多结构化投资工具都遇到了麻烦,因为短期利率上调而抵押担保证券变得难以交易。虽然设立结构化投资工具的金融公司通常无法律责任去支持这些独立实体,许多公司仍然觉得他们必须这么做,以保护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
Subprime Mortgage
次级贷款
次级贷款就是一种提供给那些信用评级较低或者具有可能加大其违约或者无法支付月供等其他风险特征的借款人的抵押贷款。为了抵消风险,次级贷款的利率高于通常的“优质”贷款利率。大部分次级贷款开始的1-3年间收取较低的优惠利率。此后,通过在基础利率(即某一债券的市场利率)上增加一定百分比来重新设定利率。从2005年起,重设利率使得不少次级贷款的借款人每月月供增加50%以上,造成了拖欠付款和房屋止赎等现象不断增多。
Systemic Risk
系统风险
指的是危害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就像传染病或者多米诺效应一样。例如,一家机构的破产可以危及对其资产可主张权利的其他机构。这种对其他机构的损害可以会以同样的方式伤及更多机构,创造出多米诺效应。美联储担心出现系统风险,因此采取了多个措施防止贝尔斯登(Bear Stearns)股票崩盘。
Term Auction Facility
短期标售工具
由美联储于2007年12月所设立,旨在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短期标售工具向银行提供可长达28天的贷款。美联储已经逐步增加通过短期标售工具可运用的资金额度,目前已增至1500亿美元。
Term Securities Lending Facility
定期证券借贷工具
由美联储于2008年3月所设定,向主要的交易人(即主要银行和投资银行)提供长达28天的贷款。贷款额度可高达2000亿美金。除了现金,定期证券借贷工具还提供美国国债,以风险更高的证券作为担保。这包括了抵押担保证券、学生贷款担保证券、信用卡借款、家电贷款和汽车贷款等。
Tranche
部分
较大事物中的一部分。抵押贷款被捆绑在一起,转化为债券出售给投资人。虽然整体来看这种债券不太可能获得AAA级投资评级,但是这些证券可以被分割为风险不同的各个部分。如果屋主停止支付月供,那么高风险部分首先受损,但是这部分债券也会带来最高的收益。其他部分可能有权第一顺位获得借款人的月供,更安全但是收益也较低。虽然这些抵押贷款整体上无法获得较高的评级,但是通过将风险集中在评级较低的那一个部分上,投资银行可以从中提炼打包出AAA级评级的证券。
Transparency
透明度
指的是外界看清内部运行的难易程度。美国证券市场被认为是很透明的,因为财务报表要求提供各类详细信息,例如利润、损失、资产、负债、高管薪酬、诉讼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正是由于缺乏透明度或者不透明才导致了次贷危机,因为投资者、监管人员和公众很难看清那些决定次级贷款证券价格的因素。当危机蔓延开来,投资人担心系统中可能存在着比看起来更重大的风险。

8. 请高手翻译下面与次贷危机有关的一段英文

次贷款危机是当前经济问题具有流动性承包的全球信用市场和金融体系。一个真正的危机低估最终导致次级市场巨大和脉动效果,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这场危机开始于破裂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和高默认率以及可调利率“次级抵押贷款”(ARM)。贷款刺激,例如容易初始条件,结合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借款人承担困难的抵押贷款的鼓励对他们能够在更有利的条件迅速融资。

那个保留的抵押贷款的风险的信用风险(交房违约金)是第一次受到影响,如借款人变得不能或者不愿意支付。预计将于2008年7月17日,大约的损失的435个亿美元,世界金融大时报报道。

9. 上一次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几年

全球金融市场上泛滥成灾的流动性突然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受到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的幽灵已经现身。

各国中央银行联合行动,提供巨额流动性的做法似乎仅仅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投资者担心,可能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受到美国的次级贷款市场危机的影响,更担心这次危机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到世界经济的稳定。资金如惊弓之鸟,逃向安全之地。政府债券随之高涨。美元也暂时受到追捧,因为很多投资者发现已经无路可逃。之前盛行的日元套利交易受到很大的挫折,日元回流本土,导致日元升值。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最大的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即将到来。这次危机的策源地不在新兴市场,而是在世界金融中心——美国。从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到之后的网络泡沫崩溃和美国经济衰退,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一直采取降低利率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大量的流动性涌入金融市场,导致了资产价格的泡沫。

触发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在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所谓的优质贷款市场主要是面向信用等级高(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的优良客户,而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主要面对那些收入较低、负债较重的人,他们大多是中低收入阶层或新移民。 “ALT-A” (Alternative A)贷款市场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庞大灰色地带,它主要面向一些信用记录不错但却缺少固定收入、存款、资产等合法证明文件的人。面向次级市场的贷款公司在最近几年推出了很多新的贷款品种,如:无本金贷款(Interest Only Loan),3年可调整利率贷款(ARM,Adjustable Rate Mortgage),5年可调整利率贷款,7年可调整利率贷款, 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Option ARMs)等。这些贷款的共同特点就是,在还款的开头几年,每月按揭支付很低且固定,等到一定时间之后,还款压力徒增。这些创新刺激了美国居民负债买房,因为大家都在幻想房价会越涨越高,而利率则会保持在极低的水平。但是,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是难以持续的。近年美国住房价格回落、利率逐渐上升,次级市场上的借款人越来越难以按期偿付贷款。2006年获得次级按揭的美国人,有30%可能无法及时偿还贷款。上万甚至数百万借款者将资不抵债。

抵押贷款的贷款者也将陷入资不抵债。不仅仅是那些次级抵押贷款,而且也包括接近次级贷款甚至优质贷款。很多金融机构之所以破产,不是因为只有次级贷款,那些集中于优质或接近次级贷款的机构也面临着困难。接着倒下来的是开发商。很多小的开放商已经破产。在未来几个月大的开发商也在劫难逃。

过去几年如日中天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也面临着困境。次级抵押贷款和ALT-A贷款的总额高达2万亿美元。投资银行将这些贷款包装成为债务抵押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兜售给投资基金、退休基金、保险基金以及外国投资机构等,而风险较高的CDO也被对冲基金看中。如今这些金融机构因为涉足次级抵押市场而出现的亏损开始浮出水面。6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资公司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旗下的两只基金已经出现亏损并引发美国股市大跌。据估计,对冲基金在次级债券市场上的损失可能超过了1000亿美元,更多的损失可能仍然在隐蔽之中。

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出现危机之后,可能会进一步波及公司债市场。很多银行手中积压着大量无法出手的债券,估计总值超过2000亿美元。公司债市场的低迷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成本。事实上,过去几年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企业的破产率非常低。2006年美国破产企业只占0.6%,但是按照历史规律,较为合理的水平应该在2.5%~3%。之所以很多企业经营不佳却仍然能够表面风光,实际上是赖流动性过剩之助。一旦流动性枯竭,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无力支撑,被迫出局。

各国央行通过提供流动性、充当最终贷款人角色,是否就能够拯救金融市场呢?尽管在过去十年内金融市场经历了多次风险却都化险为夷,但是这次可能情况真的不一样了。这次危机的性质不仅仅是流动性短缺,其根源是家庭和企业的过度负债,很多家庭和企业已经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仅仅提供临时性的流动性支持,已经无法挽救其命运。况且,全球范围内通货膨胀抬头,这制约了各国央行通过降低利率或提供大量流动性托市。过去十年之内,受到错误政策和贪婪欲望驱动而逐渐膨胀起来的泡沫,最终还是要以破灭收场。

阅读全文

与次级贷款arm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杠杆检测试卷 浏览:736
联环药业2020年机构持仓情况 浏览:88
香港英文佣金合同模板 浏览:70
九江银行境外取现汇率 浏览:298
深圳多微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53
2016年5月2日美金汇率 浏览:307
2019年3月29号汽油价格 浏览:753
历任证券会主席 浏览:623
益通建设是上市公司吗 浏览:618
证券法2014年修订内容 浏览:424
各疫苗有关的股票 浏览:540
江西赣州章贡有哪些金融管理公司 浏览:343
昆明世联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22
金融服务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浏览:871
论述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浏览:341
抖抖家居融资 浏览:807
文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770
奔驰金融服务费退款 浏览:772
百度钱包第三方贷款 浏览:960
百年金融公司是怎么样 浏览: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