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只有真正的高手才会编写的指标公式:移中均线公式,不是高手就别进了,不信试试
通达信用的是XMA函数,自己看着办吧
⑵ 通达信里面的指标公式中的函数XMA偏移移动平均是什么意思怎么用
XMA是一个“未来函数”,不知道楼主是否知道未来函数。所有的未来函数只要在公式里是和产生信号相关的,就会让信号产生漂移,也就是说,它会让以前已经计算出来的值发生改变。
XMA的计算过程举例简述如下:如果现在有5个数据:11,12,13,14,15。(你可以将这些数据理解为相当于收盘价)。假设今天是在13这个时间点上,14,15这两个数据还没发生产生。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求XMA(C,3),那么今天的XMA(C,3)=(12+13+X)/3。这里的这个X实际上应该是14,但是14这个数据还没出现,谁都不知道它是多少,那么在这里XMA就用前半段的数据的平均值来代替14这个数据也就是说,今天的XMA(C,3)=(12+13+(12+13)/2)/3。但是,XMA这个未来函数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它最大的危害是,当第二天14这个数据出来以后,它会用新出来的数据重新计算13那天的(包括12那天的)XMA数值,并且改变那天的数值。这样一来,明明已经计算出来确定的数值却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明明前几天已经出现的信号变没了,或者以前没有出现的信号却出现在前几天的位置。这就是漂移。
如果依照未来函数出现的信号来进行买卖操作会害死人的。但是正是因为未来函数的这种会修改以前数值的特性,所以,在图上看未来函数的信号都很准确,准确得都完美了。正是这种预测性和准确性,我曾试图通过各种方法降低它的漂移对信号产生的影响,但是失败。我也找了很久,也没发现有谁能很好的解决者问题。现在大多数使用未来函数的高手都是用它来作为参考,不作为指示买卖的依据。有些新手不懂,兴奋的依据未来函数的指示去买卖,当未来函数产生漂移的时候,被害惨了。
我上面没有使用变量符号来解释,不知道楼主明白了没有。XMA(X,N)里的X就是你要去“平均”的变量,N就是想要计算的周期数,我上面的3,就指的是N=3。XMA里的N如果是偶数的话,是无效的,它会自动把这个偶数加一,变成奇数。我不知道楼主的指标里为什么用2.75,2.75对XMA来说是无效的,它是按3来计算的。
打字好累啊……,最后说一句吧:)
建议楼主不要在未来函数上下太多的功夫,用来做参考,比如看看趋势什么的还挺好的,如果用来编制指标作为买卖的依据,会倾家荡产的:)
⑶ 求股票公式:股价偏离BBI的幅度用什么指标
bbi:=(ma(CLOSE,3)+ma(CLOSE,6)+ma(CLOSE,12)+ma(CLOSE,24))/4; 偏离数值:(bbi-C)/bbi*100;
多空指标英文全名为"BullAndBearlndex",简称BBI,是一种将不同日数移动平均线加权平均之后的综合指标,属于均线型指标,一般选用3日、6日、12日、24日等4条平均线。在使用移动平均线时,投资者往往对参数值选择有不同的偏好,而多空指标恰好解决了中短期移动平均线的期间长短合理性问题。很明显,在BBI指标中,近期数据较多,远期数据利用次数较少,因而是一种变相的加权计算。由于多空指标是一条混合平均线,所以既有短期移动平均线的灵敏,又有明显的中期趋势特征,适于稳健的投资者。
⑷ 技术指标移动平均线的算法
技术指标移动平均线的算法:
一、10日线
以10日线为例,将10日所有收盘价格相加,除以10得到第一个平均值设为A,A就是10日线中第一天的数值;第二天的计算方法则是,(A乘以10+第二天的收盘价-第一天的收盘价)÷10=第二天的数值。第三天的计算方法依次为A乘以10+第三天的收盘价-第二天的收盘价)÷10=第三天的数值。
二、算术移动平均线
所谓移动平均,首先是算术平均数,如1到10十个数字,其平均数便是5.5;而移动则意味着这十个数字的变动。假如第一组是1到10,第二组变动成2到11,第三组又变为3到12,那么,这三组平均数各不相同。而这些不同的平均数的集合,便统称为移动平均数。
举例说明:某股连续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分别为:(单位:元)
8.15、 8.07、 8.84、 8.10、 8.40、 9.10、 9.20、 9.10、 8.95、 8.70
以五天短期均线为例:
第五天均值=(8.15+8.07+8.84+8.10+8.40)/5=8.31
第六天均值=(8.07+8.84+8.10+8.40+9.10) /5=8.50
第七天均值=(8.84+8.10+8.40+9.10+9.20)/5=8.73
第八天均值=(8.10+8.40+9.10+9.20+9.10)/5=8.78
第九天均值=(8.40+9.10+9.20+9.10+8.95)/5=8.95
第十天均值=(9.10+9.20+9.10+8.95+8.70)/5=9.01
三、加权移动平均线
加权的原因是基于移动平均线中,收盘价对未来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大,因此赋予它较大的权值。
加权方式分为四种:
1、末日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公式: MA(N)=(C1+C2+……+Cn×2)/(n+1)
2、线性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公式: MA=(C1×1+C2×2+……+Cn×n)/(1+2+...+n)
3、梯型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方法(以5日为例):
[(C1+C2)×1+(C2+C3)×2+(C3+C4)×3+(C4+C5)×4]/(2×1+2×2+2×3+2×4)即为第五日的阶梯加权移动平均线
4、平方系数加权移动平均线:
公式(以5日为例):
MA=[(C1×1×1)+(C2×2×2)+(C3×3×3)+(C4×4×4)+(C5×5×5)]/(1×1+2×2+3×3+4×4+5×5)
(4)偏移均线指标扩展阅读:
N日移动平均线=N日收市价之和/N
以时间的长短划分,移动平均线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几种,一般短期移动平均线5天与10天;中期有30天、65天;长期有200天及280天。
可单独使用,也可多条同时使用。综合观察长、中、短期移动平均线,可以判研市场的多重倾向。如果三种移动平均线并列上涨,该市场呈多头排列;如果三种移动平均线并列下跌,该市场呈空头排列。
移动平均线说到底是一种趋势追踪的工具,便于识别趋势已经终结或反转,领先的趋势正在形成或延续的契机。它不会领于与市场,只是忠实地追随市场,所以它具有滞后的特点,然而却无法造假。
⑸ 移动平均线的指标公式是什么
1.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
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
类似于移动平均线指标,所不同的是对指数要进行平滑运算处理。 MACD在应用上应先行计算出快速(12日)的移动平均数值与慢速(26日)移动平均数值,以此两个数值,作为测量两者(快速与慢速线)间的「差离值」依据。所谓「差离值」(DIF) 即12日EMA数值减去26EMA数值。因此,在持续的涨势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其间的正差离值
(+DIF)会愈来愈大。反之在跌势中,差离值可能变负(-DIF)也愈来愈大。至于行情开始回转,正或负差离值要缩小到怎样的程度,才真正是行情反转的讯号,MACD的反转讯号界定为「差离值」的9日移动平均值(9日 EMA)。
在MACD的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计算法则,都分别加重最近一日的份量权数。
12日 EMA 的计算:
EMA12 =(前一日EMA12×11/13+今日收盘价×2/13)。
26日 EMA 的计算:
EMA26 =(前一日EMA26×25/27+今日收盘×2/27)。
差离值(DIF) 的计算:
DIF =EMA12-EMA26
然后再根据差离值计算其9日的平滑异动移动平均差离值MACD。
MACD=前一日MACD×8/10+今日DIF×2/10。
计算出的DIF与MACD均为正或负值,因而形成在0轴上下移动的两条快速与慢速线,为了方便判断,亦可用DIF减去MACD用以绘制柱图。至于计算移动周期,不同的商品仍有不同的日数。在外汇市场上有人使用25日与50日EMA来计算其间的差离值。
研判技巧:
1. DIF值与MACD值均在X轴线上、向上移动,市场为牛市,反之为熊市。
2. 在X轴之上,当DIF值向上穿过MACD值时为买入信号。 在X轴之下发生这种交叉仅适合空头者平仓。
3. 在X轴之下,当DIF值向下穿过MACD值时为卖出信号。 在X轴之上发生这种交叉仅适合多头者平仓。
4. 背离信号。当指数曲线的走势向上,而 DIF、MACD曲线走势与之背道而弛,则发生大势即将转跌的信号。
当DMI中的ADX指示行情处于盘整或者行情幅度太小时,避免采用 MACD 交易。
⑹ 均线与均线间距离的指标公式怎么写
四线相互之间最大距离小于10%的问题不明确
小于什么的10%
⑺ 均线的斜率指标是什么
其实就是均线移动的角度,角度越陡峭,支撑或者压力就越大。
均线指标实际上是移动平均线指标的简称。由于该指标是反映价格运行趋势的重要指标,其运行趋势一旦形成,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趋势运行所形成的高点或低点又分别具有阻挡或支撑作用,因此均线指标所在的点位往往是十分重要的支撑或阻力位,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买进或卖出的有利时机,均线系统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⑻ 请问股价与均线之间的偏离是不是就是bias啊这个是怎么计算的
股价与均线之间的偏离是BIAS其计算公式为: BIAS=(当日指数或收盘价-N日平均指数或收盘价)÷N日平均指数或收盘价×100% N的参数一般确定为6日、12日、24日,并且同时设置成三条线。
⑼ 想把一条均线向左平移5天,通达信的副图指标,应该如何编写
把通达信的副图指标一条均线向左平移5天是股票编程范畴非常复杂必须要付费请专业的股票编程老师来帮助编写,普通人很难完成这样复杂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