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中国的粮食,肉国产都比进口的贵
粮食价格贵,是因为我国的土地租价高、电石油、化肥价格高,人均种植少导致成本高。
国家保护价高导致粮价高于国际价格。
粮价高导致饲料高,会导致肉蛋奶价格也高
② 为何外国进口粮食比本地产出粮食更便宜
你好\当然是进口粮
食贵了\因为他要加上加些运输费用和各种税费\所以是进口粮食贵\而本地粮食便宜了。
③ 国产宠物粮为什么价格和进口粮差这么多
很多因素导致进口宠物粮比国产高:品牌效应,原料品质,工艺问题,运输,关税等等
④ 进口粮食跟国产粮食有何不同
我 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我国每年都会有很多进口的粮食,那么为什么我国有粮食去还需要大量的进口进口粮食余本,国产的粮食又有什么区别呢。
而我国的大豆也是一种进口比较多的食物,它进口主要是从美国或者是巴西进口,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高,而且有大规模的农场种植,所以产量比较高,导致它出口的话价格会比较便宜,因此我国的大豆主要从他们国家进口。
对于进口粮食和本国产的粮食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在价格,另外还与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这是自己的一些看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⑤ 中国不从国外进口 粮食价格会提高吗
根据你描述的这种情况,也就是说,问一下。中国不从外国进口粮食。那I么中国的粮食价格是否能提高呢。由于这几年的经济发展。过去我国是地多人少。种的粮食是可以不用进口的。并且还要出口。那么这几年发展速度过快。减少了很多的土地。如果是不进口粮食。肯定是价格会涨的。
⑥ 为什么只要是进口的东西都要比国产的贵呢
首先,进口的东西是要经过关口的,是要缴税的,而且,一路的运费,一路的人力物力都是一次花销,而且,若是食物等易坏的东西,还要有路上的保鲜费用,这部分钱,自然是要由消费者买单的,自然就贵些。
其实,抛开这些客观的东西来不说,在中国人的眼里,进口的东西就是比国产的东西质量好,档次高,自然就贵,不贵都不正常,一些消费者还会觉得,便宜了就是假的。
就拿化妆品来说,韩国的化妆品在中国买的特别好的,其实在韩国本土都是特别普通的一些牌子,比如悦诗风吟,在中国其实算是比较平价的韩妆了,但其实还是比一些国产的化妆品护肤品贵许多,因为这个牌子在韩国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牌子,在韩国也没有多么受追捧,可是在中国,贴上韩国进口的标签,就比同档次的国产化妆品贵了不少,其实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客观的税收和运费,一些国人的心理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人觉得,太便宜了,就是假的,就是不好的,有这种心理在,不会变得便宜。
其实,有时候,人呢对于进口货的信赖,喜爱,也是导致进口货贵的原因,很简单,多贵都有人买,为什么不卖贵点,多赚点钱呢。再深层次想为什么人呢追捧进口货,有对外来事物的新鲜感,觉得没见过的,没用过的,就是好的,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一些进口的东西。质量的确比国产的东西好一些,有时候也不全是人呢在盲目追捧,的确有我们做的不如其他国家的东西。所以,人呢见这种东西多了,就潜意识里觉得,进口的都是好的,然后就导致了,人们追捧,价格长高。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其实很多国货也是质量很好的,据我所知,现在好多国产的化妆品,都比进口的很贵的化妆品,好的多。所以我们还是不要盲目追捧,不要让它水涨船高,多多支持国货,
⑦ 进口粮真的比国产粮好吗
这个看哪个国家的
比如日 本本地产的牛肉 就是高级别的代名词而进口的就是品质稍差一点的,这个也是因为他们本地的质量较高,所以这个结论也是相对来说。
而用于出口的食品不止要在质量上达到标准,而且保质期也要稍微长一点,所以就避免不了深度防腐加工,所以健康程度可能稍差一点。这个标准也是依进口国进口标准定的。
所以不一定进口的东西就一定是好的,比如奶制品吧,进口的少不了防腐一类的加工自然不健康,但是国内的乳制品公司的技术员估计都是化工专业毕业的,做化工他们更专业,做奶制品,我是真不敢用,还是选择鲜牛奶自己过滤以后加热。但是国内的散户提供的牛奶也是加了水和淀粉的。所以最后我选择了不喝
⑧ 为什么进口大豆比国产的便宜
他们有农业补贴税,现在是以油美元为核心的,而欧佩克成员国又以美元为结算货币,像次贷危机美国就印了大量票子,意思就是他们拿纸币去换资源,但他们金融发达,他们是要冲击国内市场,造成农业结构失衡,长期以来国内粮食一直处于自足状态,像朝鲜粮食长期不足,就处处受限制,前几年东北大豆种植多,国际市场价格低,但现在东北种植少了,国际市场上大豆价格高,已经受冲击了,上面两位说的很好
⑨ 中国粮食进口比例
中国小麦进口占世界小麦进口的比重很大,最高时的1989年为13%,较低年份也在4%以上。1978-97年,小麦进口20013万吨,占同期全国粮食进口总量的81.06%,大米、玉米和大豆等其它粮食进口不足20%。1995-1996年进口小麦占进口粮食的比重分别为55.89%、69.75%。
但1997年后进口方面最显著的变化是小麦的进口数量和比重都急剧下降,而大豆的进口数量和比重都急剧上升,1997年进口小麦占进口粮食的比重下降为27.38%。
与此同时,大豆进口取代了此前小麦在粮食进口中的主导地位,从1996年开始,大豆由净出口变成净进口,且净进口量逐年加大。1995-96年中国大豆的进口量分别为29万吨、111万吨,分别占当年粮食进口的1.39%、9.25%,但1997年大豆的进口量为273万吨,占当年粮食进口的39.57%。
1998年大豆进口量为412万吨,2001年大豆进口达到了最高的1394万吨。
(9)进口粮食比国产价格扩展阅读
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由国家指定的国有粮食进出口公司垄断经营,粮食进出口数量由国家计划严格控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计划管理具体通过“许可证”办法来进行。90年代后又改为限量登记、配额管理办法,一直沿用至今。
新中国50多年来,除50年代和1997年后中国是粮食连续净出口的年份外,在大多数年份里一直是粮食的净进口国。从1949-2002年的56年中,只有23年是粮食净出口国,而且在时段上分布在头尾两端。从1961年开始到1984年,中国一直是粮食净进口国。
从1987年到1992年,中国又一直是粮食净进口国。1997年是中国粮食进出口形势逆转的关键一年,此后中国维持了6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粮食净出口局面。这是因为1997年以来,国内粮食供大于求,中国开始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供求,减少或基本停止了国内供大于求的产品的进口(如小麦和玉米)。
增加了国内需求旺盛的产品的进口(如大豆和大麦),增加了国内供大于求的产品的出口(如玉米和大米)。
因此,1997年后粮食进出口趋势表现为一种从粮食的连续净进口转变为粮食的连续净出口逆转的态势。这改变了多年来我国一直是大米和大豆的重要出口国的面貌,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小麦的出口在中国粮食出口中快速增长并占有相当比重。
⑩ 中国是产粮大国,为什么每年还要大量进口粮食
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相对于需求还是有缺口,比如大豆和一些需要品种调剂的大米、小麦和玉米,这部分需求必须通过进口来满足。
事实上,在进口的2400亿斤粮食中,大豆占了大头。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8169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4.4%。
此外,一些不受关税配额管理但可以替代玉米的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加剧了粮食进口量增长的趋势。根据WTO的贸易规则,在我国承诺的配额内,对进口粮食实行1%的低关税;超出配额的进口则要实施65%的关税。
但问题在于,近年来我国720万吨的进口玉米关税配额从来都没有用完过,反而是那些不受关税配额管理的大麦、高粱、玉米酒糟、木薯和木薯粉等玉米替代品大量进口。
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1—11月,这几项替代品相加,大致相当于进口了5260万吨玉米(玉米酒糟按1∶3折算),预计玉米替代品全年进口量将近1000亿斤,相当于全国玉米产量的20%多。
更关键的是,从2012年—2015年,全球粮价下跌了40%—50%,配额内进口玉米及不受配额管理的替代品进口完税后的价格仍远低于国产玉米。这部分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大大挤占了国产玉米的市场空间。因此出现了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 “三量齐增”的新现象。
(10)进口粮食比国产价格扩展阅读:
粮食供给侧
既要调结构,也要保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供给侧改革,结构要调整,但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核心是产能的巩固和提升。中国一定要坚持依靠自身能力来保障粮食安全,‘十三五’期间,仍然强调谷物基本供给,口粮绝对安全,还是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今后若干年,全社会对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还面临着耕地、水、资源环境等多重制约,粮食供求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当前国际市场粮食、能源价格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并不会是一种常态,而且国际市场一年能够提供的贸易量不超过3.5亿吨(7000亿斤)。“要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切实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竞争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丰收为啥还进口——我国粮食供需结构出了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