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焦炭的主要指标
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全硫量、灰渣含碳量、发热量(计算值)
Ⅱ 典型地区环境地质指标研究
我国历来十分关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土地退化、沙化动态。国家为实现宏观管理,制定防治沙化战略,统筹规划,需要掌握沙漠化现状,土地沙化程度等;也需要在研究国内沙漠化过程、危害等基础上,制定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而缺少实地研究是以往制定沙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一大弊端,导致评价指标体系实用性差。因此,我们以干旱地区额济纳旗为研究个案,对沙漠化环境地质指标进行研究和验证。
一、额济纳盆地自然地理背景
(一)地形地貌
额济纳盆地位于黑河流域的下游,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最西端,系指阿拉善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巴丹吉林沙漠与走廊北山之间的额济纳荒漠平原。地势低平,海拔900~1130m,自南西向北东缓慢倾斜,地面坡度1‰~3‰。其北部和西部为马鬃山和阿尔泰山低山丘陵,海拔1000~1500m,相对高差50~200m;东南部为巴丹吉林沙漠,平均海拔1100~1200m;南与甘肃省鼎新盆地相邻。在行政上隶属甘肃省金塔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总面积约3.4万km2,地理坐标为E99°30′~102°00′、N40°20′~42°30′(图3-3)(王根绪、程国栋,1999)。
图3-3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
额济纳盆地为阿拉善台隆凹陷,其间发育的北东、北西及北北东向构造,将其分割成规模不等的棋盘格式地块,构成凹陷与隆起相间的特征。狼心山—木吉湖隆起把盆地分割成东西两部分,形成两个天然的第四系沉积洼地,控制了第四系地层的沉积厚度及岩相分布。
中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造成阿拉善高原的掀斜抬升和额济纳平原的相对沉降,使研究区的地势整体上呈南高北低,引起水系侵蚀切割作用的加强,大幅度的沉降过程与充足的物质填充使研究区第四纪地层甚为发育,形成大量的沙物质,为沙漠的扩展和沙尘暴的频发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厚度可达100~300m,总体上呈现出盆地内部较厚、向四周渐薄的特征,北部额济纳旗-老西庙和南部青山头东山以东至古日乃湖一带,第四纪松散层大于200m,北山山前及居延海以北地带小于50m。从岩性上看,南部地区以砂砾石、砾卵石地层为主,夹杂少量的亚砂土、亚粘土;北部为亚砂土、亚粘土与砂砾石互层地层。
中生代的地质构造运动,奠定了研究区地貌的基本格架,近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风化剥蚀,流水和风的搬运堆积作用塑造了现代地貌的形态景观。研究区地貌类型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剥蚀地貌、堆积地貌和风成地貌三大类型。每一类型中受外营力的方式与强度不同,显示出形态差异。
地貌类型以构造剥蚀地貌、堆积地貌和风成地貌三大类型为主:构造剥蚀地貌又可分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和构造剥蚀准平原两个单元,前者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和西部山地,后者分布于盆地东北;堆积地貌构成盆地内部地貌的基本格架,可分为冲洪积、冲湖积和湖积平原及山前倾斜平原四个地貌单元,冲洪积平原分布在盆地南半部的广大戈壁平原,冲湖积平原分布于建国营、额济纳旗以北,湖积平原分布于盆地东、北边缘地带,山前倾斜平原分布于盆地北、西山前地带;风成地貌则包括风积和风蚀两种地貌单元类型,前者主要分布于零星分布于盆地东部和东南部,后者分布在盆地内黑城周围。
(二)气候
额济纳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区,大部分地区为荒漠戈壁。额济纳盆地属温带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年降水量一般小于50mm,最小年份仅17mm,气候异常干燥,风沙灾害频发,是严重的缺水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也是我国北方沙漠化日益严重和沙尘暴的主要物质源区之一(陈刚等,2001)。
(三)水文
1.地表水
黑河是进入该区的唯一的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区,经高山草原和森林区出山,穿越干旱区山前绿洲带和广袤的荒漠带,流入下游地区的额济纳盆地,称弱水,至狼心山西麓的巴彦博古都分为东、西两河。东河向北分8个支流呈扇形汇入东居延海(索果淖尔),西河向北分四个支流汇入西居延海(嘎顺淖尔)。东居延海(索果淖尔)和西居延海(嘎顺淖尔)是现代黑河的尾闾湖,境内流长297 km。
黑河流入额济纳盆地的水资源量,取决于中游向下游的泄水量。由于黑河流域需水量逐年增长,到达居延海的河水逐年减少。黑河上游正义峡水文观测站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11.24亿m3,额济纳境内有8亿~9亿m3水可供利用,然而,因中游需水量的加大,致使河水下泄量锐减,自1949~2001年,正义峡流入下游地区的年径流从13.19亿m3/年降至6.91亿m3/年,减少了48%。而实际进入额济纳盆地的水量更少,从狼心山水文站的监测资料来看,由20世纪50~60年代的5.46亿m3/年,降到2001年的3.46亿 m3/年。河流流量的锐减,使河道大部分时段都处于干涸状态。2001年后,因生态输水工程的实施,中游下泄水量呈增长趋势,正义峡径流量基本稳定在11.48亿 m3/年左右,狼心山径流量则保持在7.16亿 m3/年左右。
2.地下水
额济纳盆地的含水层组包括: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潜水含水层、基岩裂隙潜水含水层、第四系潜水含水层、第四系承压含水层及相对隔水的第四系弱含水层。碎屑岩类潜水含水层和基岩裂隙潜水含水层,呈条带状分布于盆地周边,总面积约1512 km2,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差,一般不具供水意义;第四系含水层具有单一结构、双层结构和多层结构,是盆地主要的开采层。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系统的补给来源主要是黑河水的垂向渗漏,其次是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地下水系统的排泄主要有潜水的蒸发蒸腾排泄及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地下水的开采,其中潜水的蒸发蒸腾占地下水排泄总量的96.75%,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
(四)土壤
额济纳盆地地处中国西北极端干旱区,属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段,由于第三纪末以来青藏高原隆起对西南季风的阻隔作用,使该区为高温干燥气团所控制,长期干旱少雨、蒸发强烈。由于风力强劲且地表植被稀疏,研究区风蚀作用剧烈。另外,额济纳盆地是黑河下游的一个封闭式内陆盆地,黑河水及四周山地水源不断的注入,将山地岩石及流域上游成土母质中的盐分携入盆地,由于缺乏径流出路,水中盐分不断向盆地低处和地表聚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地下水和包气带深层的盐分随土壤毛细管水不断向地表聚集,而干旱少雨的气候又使土壤淋溶作用微弱,造成土壤积盐。上述作用的综合影响使研究区土壤呈现出以粗砾质物质为主、成壤程度低、有效土层薄、土体干燥、土壤可溶性盐类表聚、有机质缺乏、有效养分不足、土壤生产能力低的基本特征(和文祥等,2000)。
从土壤类型来看:以灰棕漠土为主要地带性土壤,受水盐运移条件和气候及植被影响,非地带性分布硫酸盐盐化潮土、林灌草甸土及盐化林灌草甸土、碱土、草甸盐土、风沙土及龟裂土等。①灰棕漠土广泛分布于全区高平原和冲积平原上,东西戈壁和中戈壁是其典型代表地段;②林灌草甸土和潮土主要分布于弱水河(黑河)河谷阶地和封闭洼地上;③盐土和碱土主要分布于拐子湖、古日乃湖及东西居延海等湖盆地周围;漠盐土主要分布于北部高原封闭洼地内;④石质土、粗骨土、新积土主要分布于盆地东、西及南部的剥蚀残丘和残山上;⑤风沙土除巴丹吉林沙漠外,在东河西岸尚有带状分布;⑥龟裂土面积很小,主要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上的局部碟形洼地。
(五)植被
额济纳盆地属干旱区半荒漠、荒漠地带,主要由温带落叶小叶疏林、温带荒漠草原和温带草本沼泽三种植被类型组成。以藜科、疾藜科、麻黄科、菊科、禾本科、豆科为多见植物。受河流水源和人类活动影响,在河流两岸、三角洲上与冲积扇缘的湖盆洼地—带,呈现荒漠天然绿洲景观,代表性植物以戈壁成份占优势,如琐琐、泡泡刺、霸王柴、膜果麻黄、松叶猪毛菜、合头藜、短叶假木贼、蒙古沙拐枣等,其中瓣鳞花只分布于额济纳旗;河滩林和灌丛有胡杨、沙枣、柽柳及盐湿草甸种芨芨草、野大麦、盐生草等;在沼泽和树旁生长有芦苇、狭叶香蒲、狗尾草、灰菜、田施花等。
总体来看,研究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群依赖关系不强,植物的密度和覆盖度较低。
二、额济纳盆地土地沙漠化现状分布与演化过程
(一)额济纳盆地土地沙漠化现状分布特征
同其他内陆河流域下游土地沙漠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相类似,额济纳旗境内沙漠化土地的形成与发展源于两种途径:一是绿洲周边与巴丹吉林大沙漠相邻接,沙漠中流动沙丘前移入侵,在交界线上植被生态大范围衰退的条件下,这种推移速度和规模已十分可观;二是沙漠化的产生与发展听命于水资源的盛衰,弱水(黑河)水系变迁及来水量的急剧减少,造成植被生态赖以生存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源严重不足,形成绿洲土地大量沙漠化。
沙漠化土地已遍布全旗,包括现代河水三角洲地区。据统计,额济纳旗现有风沙化土地面积155.54万hm2其中流动沙丘(地)面积约95.31万hm2,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地)60.23万hm2;覆沙或砾石的戈壁滩地面积约483.05万hm2,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638.59万hm2。沙漠化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62.32%,是绿洲面积(耕地、林地、草地与水域面积之和)的1.7倍;流动沙丘(地)面积占总沙漠化面积的14.92%,约占单纯风沙化土地面积的61.28%;戈壁滩地占总沙漠化土地面积的75.6%。
从上述沙漠化分布指数可以看出,额济纳旗境内沙漠化土地已成为主要的土壤环境构成要素,沙漠化土地中尚以戈壁滩地为主,但单纯风沙化土地中以流动沙丘(地)占据绝对优势,反映出沙漠化演进程度和潜在危害性都十分严重。昔日以黑城为代表的古居延绿洲现大多成为流动或半固定沙丘(地),深居绿洲内部的古河床或废弃干涸的河床遍布三角洲地区,这些都是沙漠化的源地,绿洲生态十分脆弱。
(二)额济纳盆地土地沙漠化演化过程
额济纳盆地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再加上历史时期掠夺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使生态失衡、环境退化,昔日草原逐渐退化为风沙活动频繁、流动沙丘与半固定沙丘交错分布的景象。
在近现代,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后,人口迅速增长,进一步引发了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樵采等现象,尤其是黑河中游下泄水量大幅度减少,脆弱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虽然2001年中游下泄水量增加,但沙漠化的进程没有减缓:耕地、草场的风蚀和沙丘的活化越来越严重,沙尘暴愈来愈频繁,从20世纪50年代的5次→60年代的8次→70年代的13次→80年代的14次→90年代的23次,且发生强度加大,影响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重。根据兰州沙漠所在1975~1986年进行的有关监测结果,在所控制的1.6万km2范围内,沙漠化土地从1975年的3400 km2扩大到1986年的5875万km2,平均每年增加225 km2,年增长率达到6.7%。另据曾群柱等人利用TM影像判读得: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戈壁、沙漠面积增加了约4.62万hm2,年递增2333.3 hm2,而从1987 年至1991年间,戈壁、沙漠化面积(植被覆盖率<10%)增加了约5.6%,年递增近1.63万hm2。
土壤物质在风力的作用下,通过悬浮、跃移、和蠕动三种方式迁移(美国水土保持局农业信息公告555 号,1994),细粒物质以漂尘形式俗称“沙尘暴”被带到远处,中细粒(在风力强大的地方包括粗沙)大部分以跃移方式沉积到背风坡或洼地,局部地段有的连成沙丘。随着时间的推移,风蚀区的细粒物质被风不断吹走,地表颗粒粗化,呈现近似砾石戈壁的形态,而风积区逐渐形成面积越来越大的沙丘。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土地沙漠化的形成过程。
综上所述,额济纳盆地,尤其是弱水三角洲地区,包括部分东西戈壁平原但不包括中低山剥蚀残丘区和沙漠区,主要是近代洪积—冲积沼积物,土壤组成多为粗粒的砂砾石为主,有效土层薄,土体干燥,土壤可溶盐类表聚,除少数沿河湖盆洼地分布的潮土、林灌草甸土外(仅是总土地面积的1.8%),其余非沙漠化土地均具有沙漠化倾向,随着植被生态体系的极度衰退和水源枯竭,绿洲主体区外围的零星植被小斑块进一步消亡,裸地的连通性进一步增大,绿洲—荒漠对立分异的格局加强。绿洲继续收缩,黑河沿岸绿洲逐步分解和消亡。随着沿河绿洲的消亡,东、中、西戈壁将连为一体。沙漠化扩展速度及扩展强度(年扩大面积)将继续增强。
三、额济纳盆地沙漠化地质成因分析
(一)物质来源
额济纳盆地内的干湖盆和干河床为沙漠化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沙物质来源:①位于额济纳盆地的古居延泽曾是阿拉善高原上的巨大湖泊,最大时达到2600km2,第四纪以来,由于气候日趋干旱,古居延泽湖盆萎缩,分解为嘎顺淖尔、索果淖尔及天鹅湖等湖泊,近几十年来,这些湖泊也相继干涸,干涸湖盆地表湖相沉积物中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占64%以上,可以在一般风暴条件下就被刮起和搬运。②额济纳盆地地形平缓,坡降在1/1000~1/1200之间,使得河道四散漫溢,很容易淤积改道,古河床和现代干河床中留下了大量松散、干燥的细颗粒沉积物,为沙漠化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尘源。
土壤是沙漠化的基础。额济纳盆地从山麓到河流尾闾区依次分布着灰钙土(粟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和棕漠土。其中受人工灌耕及水盐条件等因素影响,非地带性分布有草甸土、沼泽土、盐土、风沙土及灌耕土等类型。
灰漠土、灰棕漠土是研究区分布最为广泛的荒漠土壤类型,以黄土状物质为母质,分布在额济纳河以西地区及北山山地以北、以东和以南。在干旱气候和灌木半灌木荒漠植被条件下的粗骨性母质上,质地较粗,土层较薄,砾石含量多,颗粒大小不一。
棕漠土是极端干旱条件下的产物,其上植被稀少,土壤环境质量最差,多分布在荒滩戈壁上。地表光秃裸露。
天然绿洲内多是草甸土,封闭洼地为沼泽土,农作物种植地多为灌耕土,巴丹吉林沙漠是风沙土的典型代表,盐土主要分布在下游的古日乃湖、东西居延海等湖盆地周围。
总之,在额济纳地区,地表多为第四纪冲、洪积的松散堆积物,戈壁地带土壤质地为沙土含砾,在河流两岸以及湖区,则是细粒的沙及壤土沉积。地表松散的沙含砾及细粒的河湖沉积,为风沙作用提供了沙源。
(二)水文特征
就水资源系统而言,河流上的水利工程和工业排污等在时间和空间上干扰了水文循环质和量的过程,农业灌溉使河道外用水大量增加,改变了地表汇流规律,地表径流量分配(流域不同区段)、年内径流丰枯的自然变化和地下水补给规律。
1.黑河输水量的变化
根据狼心山水文站(黑河干流进入额济纳旗处)监测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进入额济纳的水量为11.6亿m3,而至1988~1995 年平均水量只有4.47亿m3,1995年狼心山径流量为2.45亿m3,在生态输水工程实施的第二年(2003年),狼心山的径流量恢复到7.16亿m3。黑河水量的减少造成生态环境的劣变,土地沙漠化趋势加强。
2.黑河输水量变化对生态系统形态特征的影响
输水量的变化改变了该区地下水系统。地下水位的埋藏条件控制着植被生态系统的分布与演化。当地下水位较深,大于某种植被的适生水位时,植被开始枯萎,直至大面积死亡;当水位埋深较浅时,虽然能为植被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但干旱气候条件下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土壤带内的盐分含量增高,仍会限制多数植被正常生长。
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依靠地表水补给,黑河输水量的变化改变了地下水的水位,使区域性地下水位降低,从而带来包气带土壤水分的变化。包气带土壤水分是陆地植物赖以生存的源泉,尤其是在水资源短缺,大气降水稀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饱和土壤带内水分的数量和盐分含量对植被体系的分布与结构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黑河输水量变化间接引起了生态系统的变化。
(1)绿洲的收缩。
1977~2001年间绿洲的退缩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区域,即两河沿岸、黑河下游三角洲和古日乃湿地,这三个区域子是研究区地势最低,水分最为丰富的地段。东、西河沿岸和下游三角洲为地表水的径流和泛滥区,同时也是地下水的主要入渗补给区,古日乃湿地是盆地内地下水的汇集区,这些地带潜水埋藏普遍较浅,一般为1~3m(武选民,2002),由于黑河输水量减少,绿洲收缩。在实施了生态工程以后,绿洲又有所扩张。
(2)使绿洲-荒漠过渡带成为植被退化最为显著的区域之一。
前人监测资料证明(曹宇等,2005),绿洲-荒漠过渡带是受上游输水量影响显著、潜水埋深变化幅度较大的地段,1980~2002年间的水位变幅为2~3 m。过渡带的潜水埋深本身处于临界生态潜水埋深附近,地下水位的降低极易造成地表植被的退化,并且因过渡带邻近荒漠区,植被一旦退化,易形成风蚀的突破口,地表细颗粒土短期内就被侵蚀搬运掉,即使黑河放水量恢复,地下水位上升,植被也极难回复到原有水平。
图3-4 1988-2001年间正义峡径流量与狼心山径流量变化图
(三)土壤系统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采用多种措施对土壤施加影响,使人工耕作土壤代替自然土壤,并逐渐改变了自然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以至形成新的人工土壤类型,如长期用泥沙含量高的河水灌溉,在原土壤表层可以淤积50~100cm厚的灌淤层,形成干旱区特有的灌溉淤积土。人类改变土壤的措施主要有:
(1)通过灌溉引水改变水分的自然状况;
(2)通过土壤脱盐等改变土壤盐渍化的方向;
(3)向土壤投入肥料等物质,增加土壤肥力和营养元素;
(4)耕作方式的改变等。
人类干扰后的土壤表现出两重性,即正效应和负效应。正效应主要表现在:
(1)土地生产力提高:使土壤较快地向着有利于作用生长的方向发展;
(2)土壤类型良性转变,新土壤类型如绿洲土的形成。
而负效应主要表现在:
(1)土壤退化,区域内由于水资源条件的再分配,一些地区水源条件劣变,土壤风蚀和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2)灌溉不当引起的土壤盐渍化或次生盐渍化;
(3)沼泽土、泥炭土、草甸土、吐尕依土等土壤类型由于水分条件的人为干扰,向风沙土和盐土退化演替。
总之,额济纳盆地的土地沙漠化的地质因素内在表现主要是水和土壤系统的变化,受沙漠化形成的地域性和地表动力过程复杂性的外在影响,形成沙漠化的区域机制。
四、额济纳盆地沙漠化监测的环境地质指标研究
通过对额济纳地区土地沙漠化机制和成因的分析,说明在气候条件不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影响土地沙漠化的地质因子主要是水和土壤系统,确定此地主要的沙漠化调查、监测指标为:
(1)地下水位埋深
(2)水质(主要指矿化度);
(3)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粘利率);
(4)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有机质、养分);
(5)植被(植被盖度和植被类型)。
据额济纳地区土地沙漠化特征,可建立环境地质指标与沙漠化发展程度对应监测表(表3-13)。
表3-13 额济纳盆地土地沙漠化分级环境地质指标体系
Ⅲ 什么是焦煤.什么是精煤什么是主焦煤,它们的一些指标是多少
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
类别 符号 包括数码 分类指标( Vdaf% 挥发份 GRL粘结指数 Y,MN胶质层 )
无烟煤 WY 01,02,03 10
贫煤 PM 11 >10.0-20.0 ≤5
贫瘦煤 PS 12 >10.0-20.0 5-20
瘦煤 SM 13,14 >10.0-20.0 >20-65
焦煤 JM 24 >20.0-28.0 >50-65 <25.0
15,25 >10.0-20.0 >65 <25.0
肥煤 FM 16,26,36 >10.0-37.0 (>85) >25
1/3焦煤1/3JM 35 >28.0-37.0 >65 <25.0
气肥煤 QF 46 >37.0 (>85) >25.0
气煤 QM 34 >28.0-37.0 >50-65 <25.0
43,44,45 >37.0 >35-65 <25.0
长焰煤 CY 41,42 ≥37.0
1/3焦煤
质量要求:灰份≤9.5--10% 挥发份 28--32% 硫份≤0.7% G值>75 Y值> 14mm 国际上级冶金煤
主焦煤
质量要求:灰份≤9.5--10% 可燃基挥发份 18--24% 硫份≤0.7% G值>75 Y值> 16mm。
主焦煤: 灰份% 含硫% 挥发份% G值 Y值
<9.5 <0.6 18-26 >65 >18
1/3焦煤: ≤9.5 ≤0.6 28-35 >75 >18
肥煤是指国家煤炭分类标准中,对煤化变质中等,粘结性极强的烟煤的称谓,炼焦煤的一种,炼焦配煤的重要组成部分,结焦性最强,熔融性好,结焦膨胀度大,耐磨;精煤是指经洗选加工供炼焦用或其他用途的洗选煤炭产品的总称。
煤的挥发分
煤的挥发分,即煤在一定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逸出物质(气体或液体)中减掉水分后的含量。剩下的残渣叫做焦渣。因为挥发分不是煤中固有的,而是在特定温度下热解的产物,所以确切的说应称为挥发分产率。
(1)煤的挥发分不仅是炼焦、气化要考虑的一个指标,也是动力用煤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动力煤按发热量计价的一个辅助指标。
挥发分是煤分类的重要指标。煤的挥发分反映了煤的变质程度,挥发分由大到小,煤的变质程度由小到大。如泥炭的挥发分高达70%,褐煤一般为40~60%,烟煤一般为10~50%,高变质的无烟煤则小于10%。煤的挥发分和煤岩组成有关,角质类的挥发分最高,镜煤、亮煤次之,丝碳最低。所以世界各国和我国都以煤的挥发分作为煤分类的最重要的指标。
(2)煤的挥发分测试要点见GB212-91。
Ⅳ 山西主焦煤价格和柳林4号煤价格不同
你弄错了吧?山西4号主焦煤多一半都在柳林呢 怎么可能高于柳林呢
Ⅳ 豫北地区周边煤田分布、煤质和价位对比 如:鹤煤、焦煤、永煤、平煤。河北省、山西省以及山东省
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后大概有1000座。分别分布在西山煤田、大同煤田、沁水煤田、宁武煤田、霍西煤田、河东煤田。具体如下;
沁水煤田
含煤面积30500.1KM2,资源量3316.5亿吨,区内产量10530万吨,属于统配矿的有阳泉、潞安、晋城矿务局,其产量分别为:1634.31、1283.6、 967万吨。以无烟煤和半无烟煤为主,瘦煤和焦煤次之。知名品牌有晋城无烟煤和阳泉无烟煤,是山西省仅次于大同煤、平朔煤的第三大出口产品。但是近年来国外受到越南鸿基煤、国内受到宁夏无烟煤的冲击。就其质量及成本来看,晋城与阳泉煤处于劣势。加上世界无烟煤市场的萎缩,这二个品种也将逐年萎缩。
该煤田东南部的长治市内的瘦煤,作为高炉喷吹用煤曾有过一段出口的经历。该煤种低硫、低灰、高灰熔点、可磨性较好。近年来的萎缩,除一些国家喜欢采用高挥发分喷吹煤的原因外,更主要的可能是体制及经营管理上的问题。
该煤田内最有出口潜力的是该煤田西南部的沁源、古县一带的低挥发分强粘结性焦煤。该焦煤资源面积约200KM2,煤层厚度0.8-3米,现有矿井约50个(全部是地方小矿)。年产量为450万吨左右。作为低灰、低硫、低挥发分、强粘结性焦煤,该煤种必将成为山西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名牌产品。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霍东矿区 阳泉矿区 晋城矿区 寿阳矿区 和顺矿区 襄垣矿区 潞安矿区 高平矿区 长治矿区
大同煤田
含煤面积1781.3KM2,资源量341.8亿吨.区内产量9000万吨左右,以动力煤为主,是山西生产出口煤最多的煤田。主要品种为大同动力煤
但是,随着与之相似的国内陕西神府煤田、内蒙古东胜煤田的开发及神华铁路的建设、国外印度尼西亚及南非出口动力煤的迅速发展,大同煤田事实上已失去竞争力,未来将处于逐年退缩的境地。
大同煤田目前以生产侏罗纪煤为主,现有大同矿务局煤矿15个,年产量3500万吨左右;地市营煤矿7个年产量450余万吨;乡镇等煤矿产量近3700余万吨.侏罗纪煤现仅有保有储量58.8亿吨.按现有产量仅可开采20余年.因此,开发下部石炭-二迭纪煤田以迫在眉睫.
下部石炭-二迭纪煤田保有储量282.1亿吨,年产量1200万吨左右,大部分资源尚未利用.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大同矿区
宁武煤田
煤田面积3087 KM2,资源量974.34亿吨.区内产量3700余万吨,其中平朔露天矿1160.4万吨,轩岗矿务局230万吨,其余为地方煤矿,区内以动力煤为主,出口煤量仅次于大同煤田,主要出口品种为平朔洗动力煤.
平朔露天煤矿建矿之初即立足于国际市场,其煤质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灰熔点,较稳定的质量及供货能力。其缺点是灰分、硫分较高,洗选后仍不如大同煤。目前该矿主产品基本全部出口,虽然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因其煤质有一定特点,预计其出口量将勉强维持目前水平。
大宁煤田最有希望的煤种是在90年代才开始勘测,近年来刚刚开发的大宁煤田南部侏罗纪煤。该煤田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煤层厚度1-3米,现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00余万吨(全部为地方小矿)。其特点是低灰、低硫、低磷,自由膨胀序数3左右,特别是其灰分洗选后可达到5.5%。该煤种一直未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仅以动力煤与大同煤竞争,并开始少量进入国际市场。事实上该煤种作为软焦煤将更具竞争力。其各种指标均高于兖州煤,而生产成本将大为降低。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平朔矿区 轩岗矿区 化北屯矿区
西山煤田
面积1898.4 平方公里,资源量233.67亿吨,产量3158万吨,以炼焦煤为主。区内主要煤矿为西山矿务局,生产量占整个西山煤田的一半以上。
该区的古交是一种少有的强粘结焦煤,其2#煤自膨序数一般为7-9,活性组分含量大于60%,是当今世界上的一个短缺煤种。但由于该煤属难选煤,西山矿务局控制的灰分标准是<10%,限制了该煤种的使用。
该地区的煤炭出口将从以下二个方面得到发展。第一方面是西山矿务局改变经营思想及管理体制。并在配煤控制、降低灰分上有一个根本突破;第二个方面就是由一些有实力、精通业务的企业或组织者,将现有地方煤矿及选煤厂统一组织管理,形成一定的规模与实力,以适应出口煤的经营方式。因为降低灰分对几十年不变的统配矿比较困难,而对地方洗煤厂则水到渠成。事实上在古交及清徐地区的地方焦化厂将2#煤灰分控制在9%及8.5%以下十分普遍。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古交矿区 清交矿区 西山矿区
霍西煤田
面积6255.6KM2,资源量578.2亿吨,区内产量为4033万吨/年,属于统配矿的有汾西矿务局和霍州矿务局,其年产量仅为569.5和480.9万吨,其余近3000万吨为地方小矿开采.区内全部为炼焦煤。
煤田北部的汾西矿务局现有矿井以高硫煤为主。向南占该煤田约70%面积的矿区,则生产高挥发分的炼焦煤,其中约占产量65%的山西组低硫、低灰、高流动度煤,将是未来山西煤大举进军国际市场的主力产品之一。
在该煤田埋深1500米内的现有炼焦煤保有储量中,约有一半是属于西部的灵石、汾西、洪洞、蒲县地区,由于过去交通不便,这里除南弯等及少数矿进行过勘探外,几乎没有进行专门的地址勘探工作,也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与开发,但是,由于该区煤质优良,埋藏浅,在再这几年交通状况迅速改善的情况下,地方煤矿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地方煤矿的开发,该区的资源状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以认为,这部分资源,将成为该煤田煤矿建设及出口煤源的主要支撑。
以上四县的资源中,流动度在50,000左右的低灰、低硫、强粘结煤,产量约为600万吨。流动1500ddpm以上的低硫低灰煤约为1000万吨。
该煤田的蒲县煤曾经与乡宁煤一道作为动力煤出口过一段时间,最终因煤种的价格差及未经洗选的动力煤杂质等问题而中断,但近年来又开始洗选后按炼焦煤出口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汾西矿区 霍州矿区 灵石矿区 太林克城 南湾矿区
河东煤田
含煤面积15285.5KM2,资源量2335.2亿吨,区内产量为2600万吨,除国家投资的华晋焦煤公司生产50余万吨外,全部为地方煤矿生产,产品以主焦煤为主。该煤田基本没有进行规模化的开发,具备建设大型矿井的资源条件,是山西炼焦煤保有储量最为充足的煤田。其周边地区的地方矿生产的低硫煤也属于高灰分的难选煤。
河东煤田离柳矿区的4#煤即“柳林煤”,属于世界范围稀有的优质炼焦煤。目前产量约500万吨,是山西小焦炉生产优质铸造焦的主要原料。从1998年开始已有少量出口,包括灰分在<9.%的沙曲煤和灰分<8.5%的柳林煤.
以柳林煤为代表的河东煤田中部4#主焦煤,以及与之相似的乡宁煤,后备资源充分,其综合质量指标将超过所有澳大利亚煤,与美国、加拿大的优质主焦煤比美,而最终将以质量与成本的双重优势大举进入国际市场。离柳矿区目前是发展速度最快,且始终处于健康发展状态的矿区之一。
主要矿区及详情如下: 离柳矿区 乡宁矿区价格不知道,没的查。不了解具体价位,
Ⅵ 焦炭分级标准是什么,怎样区分一级焦和二级焦
焦炭的质量指标
焦炭是高温干馏的固体产物,主要成分是碳,是具有裂纹和不规则的孔孢结构体(或孔孢多孔体)。裂纹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焦炭的力度和抗碎强度,其指标一般以裂纹度(指单位体积焦炭内的裂纹长度的多少)来衡量。衡量孔孢结构的指标主要用气孔率(只焦炭气孔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来表示,它影响到焦炭的反应性和强度。不同用途的焦炭,对气孔率指标要求不同,一般冶金焦气孔率要求在 40 ~ 45% ,铸造焦要求在 35 ~ 40% ,出口焦要求在 30% 左右。焦炭裂纹度与气孔率的高低,与炼焦所用煤种有直接关系,如以气煤为主炼得的焦炭,裂纹多,气孔率高,强度低;而以焦煤作为基础煤炼得的焦炭裂纹少、气孔率低、强度高。焦炭强度通常用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两个指标来表示。焦炭的抗碎强度是指焦炭能抵抗受外来冲击力而不沿结构的裂纹或缺陷处破碎的能力,用 M40 值表示;焦炭的耐磨强度是指焦炭能抵抗外来摩檫力而不产生表面 玻璃 形成碎屑或粉末的能力,用 M10 值表示。焦炭的裂纹度影响其抗碎强度 M40 值,焦炭的孔孢结构影响耐磨强度 M10 值。 M40 和 M10 值的测定方法很多,我国多采用德国米贡转鼓试验的方法。
焦炭质量的评价
1 、焦炭中的硫分:硫是 生铁 冶炼的有害杂质之一,它使生铁质量降低。在 炼钢生铁 中硫含量大于 0.07% 即为废品。由高炉炉料带入炉内的硫有 11% 来自矿石; 3.5% 来自石灰石; 82.5% 来自焦炭,所以焦炭是炉料中硫的主要来源。焦炭硫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炉炼铁生产。当焦炭硫分大于 1.6% ,硫份每增加 0.1% ,焦炭使用量增加 1.8% ,石灰石加入量增加 3.7%, 矿石加入量增加 0.3% 高炉产量降低 1.5 — 2.0%. 冶金焦的含硫量规定不大于 1% ,大中型高炉使用的冶金焦含硫量小于 0.4 — 0.7% 。
2 、焦炭中的磷分:炼铁用的冶金焦含磷量应在 0.02 — 0.03% 以下。
3 、焦炭中的灰分:焦炭的灰分对高炉冶炼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焦炭灰分增加 1% ,焦炭用量增加 2 — 2.5% 因此,焦炭灰分的降低是十分必要的。
4 、焦炭中的挥发分:根据焦炭的挥发分含量可判断焦炭成熟度。如挥发分大于 1.5% ,则表示生焦;挥发分小于 0.5 — 0.7%, 则表示过火,一般成熟的冶金焦挥发分为 1% 左右。
5 、焦炭中的水分:水分波动会使焦炭计量不准,从而引起炉况波动。此外,焦炭水分提高会使 M04 偏高, M10 偏低,给转鼓指标带来误差。
6 、焦炭的筛分组成:在高炉冶炼中焦炭的粒度也是很重要的。我国过去对焦炭粒度要求为:对大焦炉( 1300 — 2000 平方米)焦炭粒度大于 40 毫米;中、小高炉焦炭粒度大于 25 毫米。但目前一些 钢 厂的试验表明,焦炭粒度在 40 — 25 毫米为好。大于 80 毫米的焦炭要整粒,使其粒度范围变化不大。这样焦炭块度均一,空隙大,阻力小,炉况运行良好。
焦碳的用途:
销售山西各类规格的铸造焦、冶金焦、高硫焦汽运或车皮运输均可.具体指标如下:
固定炭83以上;硫0.5以下;挥发分1.5以下;灰分15左右 e:
机制焦:{冶金用;试用于钢厂}
捣鼓焦粒度8cm-150cm: {化铁水;用于电机壳、暖气片、机械配重的铸造}
肥煤焦 :{化铁水;用于电机壳、暖气片、机械配重的铸造}
大块改良焦:{用于普通铸造;机械配件等粗略部件适用于2-3.5吨的炉型}
定型焦粒度25cm:{用于普通铸造和稍严格的铸造产品;如水泵管件消防扣件等}
固定炭85以上;挥发分1.5.;灰分13.5;硫0.5以下 :
有捣鼓焦粒度8cm以上: {用于一般普通铸造}
定型焦粒度25cm; {用于精密铸造和球墨铸造}
改良焦: (主焦煤炼) {用于精密铸造和球墨铸造适用}
肥煤焦: {化铁水;用于电机壳、暖气片、机械配重的铸造}
固定炭86以上;硫0.5以下;灰分12 以下;挥发分1.5以下 :
捣鼓焦粒度4cm--8cm或10cm以上: {用于普通铸造}
定型焦粒度25cm: {用于精密铸造和球墨铸造适用于3吨以上的炉型}
固定炭88以上;硫0.5以下;灰分10以下;挥发分1.5以下铸造焦 :
定型焦粒度25cm:{适用于一切高级精密球墨铸造和出口国际指标}
捣鼓焦8cm以上:{用于普通铸造和严格的铸造产品;如水泵管件消防扣件等}
固定炭788385以上高硫焦 :{用于化铜、化铝、化塑料、化工用焦}
固定碳 83以上气煤焦 : {用于一氧化碳的提取造气,富含丰富的煤气}
固定炭 78左右煤粉焦 : {铸造部件退火、民用焦碳、化工焦碳、化铜、化铝、塑料}
固定炭65左右煤泥焦 : {民用焦碳、铸造部件退火、化工焦碳}
冶金焦是高炉焦、铸造焦、铁合金焦和有色金属冶炼用焦的统称。由于 90% 以上的冶金焦均用于高炉炼铁,因此往往把高炉焦称为冶金焦。中国制定的冶金焦质量标准( GB/T1996-94 )就是高炉质量标准。
- 冶金焦的技术 -
>40
>25
25-40
灰分 A d/ %
Ⅰ
Ⅱ
Ⅲ
不大于 12.00
12.01-13.50
13.51-15.00
硫分 S t,d/%
Ⅰ
Ⅱ
Ⅲ
大于 0.060
061-0.80
0.81-1.00
机械
强度
抗碎强度
M 25 /%
Ⅰ
Ⅱ
Ⅲ
大于 92.0
92.0-88.1
88.0-83.0
按供需双方协议
耐抹强度
M 10 /%
Ⅰ
Ⅱ
Ⅲ
不大于 7.0
8.5
10.5
挥发分 V daf /% 不大于
1.9
水分含量 M t/ %
4.0 ± 1.0
5.0 ± 2.0
不大于 12.0
焦末含量 /% 不大于
4.0
5.0
12.0
注 : 水分只作为生产操作中控制技术 , 不作质量考核依据
铸造焦是专用与化铁炉熔铁的焦炭。铸造焦是化铁炉熔铁的主要燃料。其作用是熔化炉料并使铁水过热,支撑料柱保持其良好的透气性。因此,铸造焦应具备块度大、反应性低、气孔率小、具有足够的抗冲击破碎强度、灰分和硫分低等特点。
指标
级 别
特级
一级
二级
块度 .mm
>80
80-60
>60
水分 .% 不大于
5.0
灰分 .%
≤ 8.00
8.01-10.00
10.01-12.00
挥发分 不大于
1.50
硫分 .% 不大于
0.60
0.80
0.80
转鼓强度 .% 不小于
85.0
81.0
77.0
落下强度 .% 不小于
92.0
88.0
84.0
显气孔率 .% 不大于
注: 1. 表内三级铸造焦炭按块度分为三类:大于 80mm 、 80-60mm 、大于 60mm (统焦,强度指标以大于 80mm 为准)。
2. 表内规定的:块度( mm )、灰分( % )、强度( % )都是质量考核指标,以上指标人一项达不到规定的级别时,则不能作为该级验收,(强度指标) 40
45
45
碎焦率( <40mm ) % 不大于
4.0
(不容易看请看参考资料 )
Ⅶ 焦粉有什么标准,钢厂一般用什么指标的焦粉
热值是: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这种燃料的热量。凡是能够燃烧的物质都有热值,焦粉能够燃烧,所以有热值。
Ⅷ 焦煤的指标有哪些
GB5751-86
中国煤炭分类标准规定焦煤分两类:
第一类焦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10%~28%,黏结指数G>65,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
第二类焦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20%~28%,黏结指数G=50~65,结焦性比前者差。
焦煤(coking
coal)也称冶金煤,是中等及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及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在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中,是对煤化度较高,结焦性好的烟煤的称谓。又称主焦煤。
从世界范围来说,焦煤的资源比较匮乏,它是必须加以保护的宝贵资源,所以已很少用焦煤单独炼焦。在中国,第一类焦煤的典型煤种有河北峰峰二矿、山西古交的西曲、黑龙江鸡西的滴道、安徽淮北的张庄和四川攀枝花的大宝顶煤。第二类焦煤的典型煤种有吉林通化的铁厂和内蒙包头的河滩沟煤。中国东北本溪,河北唐山、井陉、山东新汶等,都是焦煤的著名产地。
Ⅸ 一级焦粉的各项指标是多少了
焦粉
一级品
:
灰分,%
<=16.0
挥发分,%
<=2.5
硫分,%
<=0.8
水分,%
<=15.0
粒度范围含量,%
>=90
一级焦粉与二级焦粉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指标上的不同:
一级焦炭的灰分大于二级焦炭
一级焦炭的挥发分大于二级焦炭
一级焦炭的硫份大于二级焦炭
一级焦炭的水分小于二级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