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君王城上三五旗,三八在宫那得知
述国亡诗
【作者】花蕊夫人【朝代】五代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译文 :
后蜀国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你们哪知道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
守卫君王的十四万人一起脱下了金闪闪的铠甲,其实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守卫国家的男子!
作者:费氏(一说姓徐),青城(今四川都江堰市)人,因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她曾仿诗名,召她陈诗。徐氏就诵了这首“述亡国之由”的诗。诗泼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从题材到风格,都与作者所擅长的“宫词”大不相同,当时就获得宋太祖的赞赏(事据《十六国春秋·蜀志》)。后世诗评家也每每乐道。
花蕊夫人,后蜀皇帝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时期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姓徐,一说姓费。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花蕊夫人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
2. 花蕊夫人 诗词
咏山茶
五代 花蕊夫人
山茶树树采山坳,恍如赤霞彩云飘。
人道邡江花如锦,胜过天池百花摇。
《述国亡诗》
年代: 唐 作者: 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年代: 唐 作者: 花蕊夫人
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
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昆山。
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
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
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
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去碧波中。
东内斜将紫禁通,龙池凤苑夹城中。
晓钟声断严妆罢,院院纱窗海日红。
殿名新立号重光,岛上亭台尽改张。
但是一人行幸处,黄金阁子锁牙床。
夹城门与内门通,朝罢巡游到苑中。
每日日高祗候处,满堤红艳立春风。
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
日午殿头宣索鲙,隔花催唤打鱼人。
立春日进内园花,红蕊轻轻嫩浅霞。
跪到玉阶犹带露,一时宣赐与宫娃。
三面宫城尽夹墙,苑中池水白茫茫。
直从狮子门前入,旋见亭台绕岸傍。
离宫别院绕宫城,金版轻敲合凤笙。
夜夜月明花树底,傍池长有按歌声。
御制新翻曲子成,六宫才唱未知名。
尽将觱篥来抄谱,先按君王玉笛声。
旋移红树斫新苔,宣使龙池更凿开。
展得绿波宽似海,水心楼殿胜蓬莱。
太虚高阁凌虚殿,背倚城墙面枕池。
诸院各分娘子位,羊车到处不教知。
修仪承宠住龙池,扫地焚香日午时。
等候大家来院里,看教鹦鹉念新诗。
才人出入每参随,笔砚将行绕曲池。
能向彩笺书大字,忽防御制写新诗。
六宫官职总新除,宫女安排入画图。
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频见错相呼。
春风一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
却被内监遥觑见,故将红豆打黄莺。
殿前排宴赏花开,宫女侵晨探几回。
斜望花开遥举袖,传声宣唤近臣来。
小球场近曲池头,宣唤勋臣试打球。
先向画楼排御幄,管弦声动立浮油。
供奉头筹不敢争,上棚等唤近臣名。
内人酌酒才宣赐,马上齐呼万岁声。
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娇。
上得马来才欲走,几回抛鞚抱鞍桥。
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
上棚知是官家认,遍遍长赢第一筹。
翔鸾阁外夕阳天,树影花光远接连。
望见内家来往处,水门斜过罨楼船。
内家追逐采莲时,惊起沙鸥两岸飞。
兰棹把来齐拍水,并船相斗湿罗衣。
新秋女伴各相逢,罨画船飞别浦中。
旋折荷花伴歌舞,夕阳斜照满衣红。
少年相逐采莲回,罗帽罗衫巧制裁。
每到岸头长拍水,竞提纤手出船来。
早春杨柳引长条,倚岸沿堤一面高。
称与画船牵锦缆,暖风搓出彩丝绦。
内家宣锡生辰宴,隔夜诸宫进御花。
后殿未闻宫主入,东门先报下金车。
端午生衣进御床,赭黄罗帕覆金箱。
美人捧入南薰殿,玉腕斜封彩缕长。
选进仙韶第一人,才胜罗绮不胜春。
重教按舞桃花下,只踏残红作地裀。
侍女争挥玉弹弓,金丸飞入乱花中。
一时惊起流莺散,踏落残花满地红。
七宝阑干白玉除,新开凉殿幸金舆。
一沟泛碧流春水,四面琼钩搭绮疏。
山楼彩凤栖寒月,宴殿金麟吐御香。
蜀锦地衣呈队舞,教头先出拜君王。
天外明河翻玉浪,楼西凉月涌金盆。
香销甲乙床前帐,宫锁玲珑闭殿门。
细风奇支叶撼宫梧,早怯秋寒著绣繻。
玉宇无人双燕去,一弯新月上金枢。
夜寒金屋篆烟飞,灯烛分明在紫微。
漏永禁宫三十六,燕回争踏月轮归。
晓吹翩翩动翠旗,炉烟千叠瑞云飞。
何人奏对偏移刻,御史天香隔绣衣。
金井秋啼络纬声,出花宫漏报严更。
不知谁是金銮直,玉宇沉沉夜气清。
内庭秋燕玉池东,香散荷花水殿风。
阿监采菱牵锦缆,月明犹在画船中。
东宫花烛彩楼新,天上仙桥上锁春。
偏出六宫歌舞奏,嫦娥初到月虚轮。
纱幔薄垂金麦穗,帘钩纤挂玉葱条。
楼西别起长春殿,香碧红泥透蜀椒。
翠华香重玉炉添,双凤楼头晓日暹。
扇掩红鸾金殿悄,一声清跸卷珠帘。
金作蟠龙绣作麟,壶中楼阁禁中春。
君王避暑来游幸,风月横秋气象新。
清晓自倾花上露,冷侵宫殿玉蟾蜍。
擘开五色销金纸,碧锁窗前学草书。
翠钿贴靥轻如笑,玉凤雕钗袅欲飞。
拂晓贺春皇帝阁,彩衣金胜近龙衣。
琐声金彻阁门环,帘卷珍珠十二间。
别殿春风呼万岁,中丞新押散朝班。
鸡人报晓传三唱,玉井金床转辘轳。
烟引御炉香绕殿,漏签初刻上铜壶。
御按横金殿幄红,扇开云表露天容。
太常奏备三千曲,乐府新调十二钟。
宫女熏香进御衣,殿门开锁请金匙。
朝阳初上黄金屋,禁夜春深昼漏迟。
三月金明柳絮飞,岸花堤草弄春时。
楼船百戏催宣赐,御辇今年不上池。
内人稀见水秋千,争擘珠帘帐殿前。
第一锦标谁夺得,右军输却小龙船。
夜色楼台月数层,金猊烟穗绕觚棱。
重廊屈折连三殿,密上真珠百宝灯。
天门晏闭九重关,楼倚银河气象间。
一点星球重绛阙,五云仙仗下蓬山。
禁里春浓蝶自飞,御蚕眠处弄新丝。
碧窗尽日教鹦鹉,念得君王数首诗。
斗草深宫玉槛前,春蒲如箭荇如钱。
不知红药阑干曲,日暮何人落翠钿。
太液波清水殿凉,画船惊起宿鸳鸯。
翠眉不及池边柳,取次飞花入建章。
御座垂帘绣额单,冰山重叠贮金盘。
玉清迢递无尘到,殿角东西五月寒。
春心滴破花边漏,晓梦敲回禁里钟。
十二楚山何处是,御楼曾见两三峰。
博山夜宿沈香火,帐外时闻暖凤笙。
理遍从头新上曲,殿前龙直未交更。
春殿千官宴却归,上林莺舌报花时。
宣徽旋进新裁曲,学士争吟应诏诗。
钓线沈波漾彩舟,鱼争芳饵上龙钩。
内人急捧金盘接,拨剌红鳞跃未休。
蕙炷香销烛影残,御衣熏尽辄更阑。
归来困顿眠红帐,一枕西风梦里寒。
东宫降诞挺佳辰,少海星边拥瑞云。
中尉传闻三日宴,翰林当撰洗儿文。
酒库新修近水傍,泼醅初熟五云浆。
殿前供御频宣索,追入花间一阵香。
白藤花限白银花,閤子门当寝殿斜。
近被宫中知了事,每来随驾使煎茶。
西球场里打球回,御宴先于苑内开。
宣索教坊诸伎乐,傍池催唤入船来。
昭仪侍宴足精神,玉烛抽看记饮巡。
倚赖识书为录事,灯前时复错瞒人。
后宫阿监裹罗巾,出入经过苑囿频。
承奉圣颜忧误失,就中长怕内夫人。
管弦声急满龙池,宫女藏钩夜宴时。
好是圣人亲捉得,便将浓墨扫双眉。
密室红泥地火炉,内人冬日晚传呼。
今宵驾幸池头宿,排比椒房得暖无?
画船花舫总新妆,进入池心近岛傍。
松柏楼窗楠木板,暖风吹过一团香。
三清台近苑墙东,楼槛层层映水红。
尽日绮罗人度曲,管弦声在半天中。
安排诸院接行廊,外槛周回十里强。
青锦地衣红绣毯,尽铺龙脑郁金香。
安排竹栅与笆篱,养得新生鹁鸽儿。
宣受内家专喂饲,花毛间看总皆知。
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便上头。
按罢霓裳归院里,画楼云阁总重修。
金画香台出露盘,黄龙雕刻绕朱阑。
焚修每遇三元节,天子亲簪白玉冠。
六宫一例鸡冠子,新样交镌白玉花。
欲试澹妆兼道服,面前宣与唾盂家。
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
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
小小宫娥到内园,未梳云鬓脸如莲。
自从配与夫人后,不使寻花乱入船。
锦城上起凝烟阁,拥殿遮楼一向高。
认得圣颜遥望见,碧阑干映赭黄袍。
水车踏水上宫城,寝殿檐头滴滴鸣。
助得圣人高枕兴,夜凉长作远滩声。
平头船子小龙床,多少神仙立御旁。
旋刺篙竿令过岸,满池春水蘸红妆。
苑东天子爱巡游,御岸花堤枕碧流。
新教内人供射鸭,长将弓箭绕池头。
罗衫玉带最风流,斜插银篦慢裹头。
闲向殿前骑御马,挥鞭横过小红楼。
沉香亭子傍池斜,夏日巡游歇翠华。
帘畔玉盆盛净水,内人手里剖银瓜。
薄罗衫子透肌肤,夏日初长板阁虚。
独自凭阑无一事,水风凉处读文书。
婕妤生长帝王家,常近龙颜逐翠华。
杨柳岸长春日暮,傍池行困倚桃花。
月头支给买花钱,满殿宫人近数千。
遇著唱名多不语,含羞走过御床前。
小雨霏微润绿苔,石楠红杏傍池开。
一枝插向金瓶里,捧进君王玉殿来。
锦鳞跃水出浮萍,荇草牵风翠带横。
恰似金梭撺碧沼,好题幽恨写闺情。
春天睡起晓妆成,随侍君王触处行。
画得自家梳洗样,相凭女伴把来呈。
舞头皆著画罗衣,唱得新翻御制词。
每日内庭闻教队,乐声飞上到龙墀。
春早寻花入内园,竞传宣旨欲黄昏。
明朝驾幸游蚕市,暗使毡车就苑门。
半夜摇船载内家,水门红蜡一行斜。
圣人正在宫中饮,宣使池头旋折花。
春日龙池小宴开,岸边亭子号流杯。
沈檀刻作神仙女,对捧金尊水上来。
梨园子弟簇池头,小乐携来候宴游。
旋炙银笙先按拍,海棠花下合梁州。
慢梳鬟髻著轻红,春早争求芍药丛。
近日承恩移住处,夹城里面占新宫。
别色官司御辇家,黄衫束带脸如花。
深宫内院参承惯,常从金舆到日斜。
日高房里学围棋,等候官家未出时。
为赌金钱争路数,专忧女伴怪来迟。
摴蒱冷澹学投壶,箭倚腰身约画图。
尽对君王称妙手,一人来射一人输。
慢揎红袖指纤纤,学钓池鱼傍水边。
忍冷不禁还自去,钓竿常被别人牵。
宣城院约池南岸,粉壁红窗画不成。
总是一人行幸处,彻宵闻奏管弦声。
丹霞亭浸池心冷,曲沼门含水脚清。
傍岸鸳鸯皆著对,时时出向浅沙行。
杨柳阴中引御沟,碧梧桐树拥朱楼。
金陵城共滕王阁,画向丹青也合羞。
晚来随驾上城游,行到东西百子楼。
回望苑中花柳色,绿阴红艳满池头。
牡丹移向苑中栽,尽是藩方进入来。
未到末春缘地暖,数般颜色一时开。
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
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盘凤鞍鞯闪色妆,黄金压胯紫游缰。
自从拣得真龙种,别置东头小马坊。
翠辇每从城畔出,内人相次簇池隈。
嫩荷花里摇船去,一阵香风逐水来。
高烧红烛点银灯,秋晚花池景色澄。
今夜圣人新殿宿,后宫相竞觅祇承。
苑中排比宴秋宵,弦管挣摐各自调。
日晚阁门传圣旨,明朝尽放紫宸朝。
夜深饮散月初斜,无限宫嫔乱插花。
近侍婕妤先过水,遥闻隔岸唤船家。
宫娥小小艳红妆,唱得歌声绕画梁。
缘是太妃新进入,座前颁赐小罗箱。
池心小样钓鱼船,入玩偏宜向晚天。
挂得彩帆教便放,急风吹过水门前。
傍池居住有渔家,收网摇船到浅沙。
预进活鱼供日料,满筐跳跃白银花。
秋晚红妆傍水行,竞将衣袖扑蜻蜓。
回头瞥见宫中唤,几度藏身入画屏。
御沟春水碧于天,宫女寻花入内园。
汗湿红妆行渐困,岸头相唤洗花钿。
亭高百尺立春风,引得君王到此中。
床上翠屏开六扇,折枝花绽牡丹红。
内人承宠赐新房,红纸泥窗绕画廊。
种得海柑才结子,乞求自送与君王。
翡翠帘前日影斜,御沟春水浸成霞。
侍臣向晚随天步,共看池头满树花。
金碧阑干倚岸边,卷帘初听一声蝉。
殿头日午摇纨扇,宫女争来玉座前。
嫩荷香扑钓鱼亭,水面文鱼作队行。
宫女齐来池畔看,傍帘呼唤勿高声。
新翻酒令著词章,侍宴初闻忆却忙。
宣使近臣传赐本,书家院里遍抄将。
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
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
寝殿门前晓色开,红泥药树间花栽。
君王未起翠帘卷,又发宫人上直来。
海棠花发盛春天,游赏无时引御筵。
绕岸结成红锦帐,暖枝犹拂画楼船。
日晚宫人外按回,自牵骢马出林隈。
御前接得高叉手,射得山鸡喜进来。
朱雀门高花外开,球场空阔净尘埃。
预排白兔兼苍狗,等候君王按鹘来。
会仙观内玉清坛,新点宫人作女冠。
每度驾来羞不出,羽衣初著怕人看。
老大初教学道人,鹿皮冠子澹黄裙。
后宫歌舞今抛掷,每日焚香事老君。
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
满殿香花争供养,内园先占得铺陈。
金章紫绶选高班,每每东头近圣颜。
才艺足当恩宠别,只堪供奉一场闲。
内人深夜学迷藏,遍绕花丛水岸傍。
乘兴忽来仙洞里,大家寻觅一时忙。
小院珠帘著地垂,院中排比不相知。
羡他鹦鹉能言语,窗里偷教鸲鹆儿。
岛树高低约浪痕,苑中斜日欲黄昏。
树头木刻双飞鹤,荡起晴空映水门。
大臣承宠赐新庄,栀子园东柳岸傍。
今日圣恩亲幸到,板桥头是读书堂。
树叶初成鸟护窠,石榴花里笑声多。
众中遗却金钗子,拾得从他要赎么?
小殿初成粉未干,贵妃姊妹自来看。
为逢好日先移入,续向街西索牡丹。
内人相续报花开,准拟君王便看来。
逢著五弦琴绣袋,宜春院里按歌回。
巡吹慢遍不相和,暗数看谁曲校多。
明日梨花园里见,先须逐得内家歌。
黄金合里盛红雪,重结香罗四出花。
一一傍边书敕字,中官送与大臣家。
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
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小随阿姊学吹笙,见好君王赐与名。
夜拂玉床朝把镜,黄金殿外不教行。
日高殿里有香烟,万岁声长动九天。
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
宫花不共外花同,正月长生一半红。
供御樱桃看守别,直无鸦鹊到园中。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
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大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朝阳乞药栽。
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
御前新赐紫罗襦,步步金阶上软舆。
宫局总来为喜乐,院中新拜内尚书。
鹦鹉谁教转舌关,内人手里养来奸。
语多更觉承恩泽,数对君王忆陇山。
分朋闲坐赌樱桃,收却投壶玉腕劳。
各把沈香双陆子,局中斗累阿谁高。
禁寺红楼内里通,笙歌引驾夹城东。
裹头宫监堂前立,手把牙鞘竹弹弓。
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
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银泥。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
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众中偏得君王笑,偷把金箱笔砚开。
书破红蛮隔子上,旋推当直美人来。
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
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
玉箫改调筝移柱,催换红罗绣舞筵。
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
窗窗户户院相当,总有珠帘玳瑁床。
虽道君王不来宿,帐中长是炷牙香。
3. 历史上花蕊夫人是不是和周娥皇长得一样
周娥皇
在中国的历史上,周娥皇根本不认识赵匡胤,也就无从谈他俩人的感情,我也不相信赵匡胤真的有电视剧里描写的那么好,更不相信李煜会像里面描写的那样为了得到自己心爱的女人而如此不择手段,这是对李煜的一种玷污,也许这对于那些喜欢吴奇隆的人来说也应该是对吴奇隆的一种玷污。而李煜对娥皇的爱之深可以从下面一段记载中看出来“从另一些记载来看,在周娥皇最后的一段日子里,李煜朝夕相伴左右,所有的饮食他都要亲自照顾,汤药也一定要亲口尝过才喂给妻子,寒冷的冬夜里他夜复一夜地守护在周娥皇身边,倦极也只是和衣而卧,衣不解带。周娥皇自知人生将尽,反而看开了,好言安慰丈夫说:“婢子多幸,托质君门,冒宠乘华,凡十载矣。女子之荣,莫过于此。所不足者,子殇身殁,无以报德。”她亲手将李璟赐给自己的烧槽琵琶和一直戴在手臂上的玉环交给李煜为念,又亲笔写下遗书要求薄葬。
周娥皇是在乾德二年的十二月去世的,仅仅过了一个月,出现在葬礼上的李煜就已经由一个“明俊蕴藉”的二十八岁青年,变成了一幅形销骨立、不扶杖就无法站立的形骸”!!!
花蕊夫人
生平简介: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
两人没什么可以比较的啊.
4. 亭高百尺立春风,引得君王到此中,床上翠屏开六扇,折枝花绽牡丹红的谜底是什么
答案:花蕊夫人
原因:
五代蜀主孟昶宠信慧妃徐氏,青城(四川灌县西)人,徐国璋的女儿,貌美如花蕊故封为「花蕊夫人」。精通诗词,以才貌兼备而得转宠,被蜀主封为慧妃,昶荒淫,信用奸佞 ,宋太祖赵匡胤知而遣兵征蜀。蜀兵败,夫人请宋勿以臣属相待,孟昶偕夫人入京,受封。
宋太祖听说花蕊夫人能写诗,传令吟咏,花蕊夫人写下《口答宋太祖》:「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后昶死,赵匡胤纳夫人为妃,夫人思夫,拟报仇,后谋害不成,面斥匡胤,自尽而死。
[b]成都古代三才女之花蕊夫人 [/b]
花蕊夫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女诗人。《花蕊夫人宫词》作者。五代时好“花蕊夫人”者,前后有两人。
五代十国时,四川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但青史留名,广为传诵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将,而是花蕊夫人。成都也因花蕊夫人而得名“芙蓉城”。 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
花蕊夫人得名于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约883年—926年),成都人。宫号为花蕊夫人,后封顺圣太后。当时她们两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宠爱。大徐妃为王建生下一个儿子王衍,后被立为皇太子。王建当上皇帝后不久去世,王衍当上皇帝后荒嬉无度,对吃喝玩乐十分在行。而大、小徐妃更是结交宦官卖官鬻爵,弄得不成体统,后唐庄宗乘机灭掉前蜀,可见这位花蕊夫人是不值得称道的。
现在要讲的是另一位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一个歌妓出身的贵妃。费贵妃,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可靠者90余首。《全唐诗》归属于孟昶妃。
孟昶是个非常懂得享乐的人,他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妃嫔之外另有十二等级,其中最宠爱的是“花蕊夫人”费贵妃。
花蕊夫人最爱牡丹花和红桅子花,于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种植牡丹,并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阳。不借派人前往各地选购优良品种,在宫中开辟“牡丹苑”,孟昶除与花蕊夫人日夜盘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开筵大赏牡丹。那红桅子花据说是道士申天师所献,只有种子两粒,它开起花来,其色斑红,其瓣六出,清香袭人。由于难得,便有人模仿那花的样式画在团扇上,竟相习成风,也就是“芙蓉”花。每当芙蓉盛开,沿城四十里远近,都如铺了锦绣一般。“芙蓉城”因此而得名。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花蕊夫人的美丽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后蜀国王孟后主的妃子花蕊夫人很喜欢芙蓉花,孟后主就为美丽的花蕊夫人在城里城外种满了芙蓉花。不久,宋朝军队打进后蜀国,孟后主投降了,花蕊夫人也被俘虏了。宋朝皇帝赵匡胤见花蕊夫人十分美丽,便收她作了自己的妃子,可花蕊夫人十分讨厌他。花蕊夫人被送宋宫但不忘故主,绘孟昶画像私挂奉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拿出孟后主的画像流泪诉说思念之情。
此事被宋太祖入宫看见追问,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说“所挂张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幸未追究。送子之神,于是从宫中传到民间,到了晚清年代,把张仙男身像改花蕊女身像,花蕊夫人也又被尊为送子娘娘了。
后来赵匡胤还是知道此事,逼迫花蕊夫人交出画像,花蕊夫人至死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杀死了她。花蕊夫人倒下了,鲜血染红了院中的芙蓉花。人们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
[b]花蕊夫人诗集 [/b]
花蕊夫人徐氏,青城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
5. 帮我找写古代美女的书,要求如下
除了众所周之的四大美女之外还有一下一些美女
妺喜:山东滕州人。妺喜是夏代一个叫有施氏部落的人,有施氏在今天的山东滕州。滕州现在隶属枣庄市。
妲己:河南武陟人。妲己是商代一个叫有苏氏部落的人,有苏氏在今天的河南武陟。《封神演义》称妲己是冀州侯苏护的女儿,实际上妲己并非河北冀州人。武陟现在隶属焦作市。
褒姒:陕西汉中人。褒姒是西周时期褒国的美女,褒国在今天的陕西汉中。
夏姬:河南新郑人。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因此她是河南新郑人。新郑现在隶属郑州市。
息妫:河南淮阳人。春秋时代著名的美女,息妫的丈夫是息侯,但息妫是在陈国出生、成长的,因此不能说息妫是河南息县人。淮阳现在隶属周口市。
西施:浙江诸暨人,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诸暨现在隶属浙江绍兴市
赵姬:河北邯郸人。赵姬出身于邯郸富商的家庭,家道中落后她做了歌姬,并先后成为巨商吕不韦的爱妾和秦庄襄王嬴子楚的王后。赵姬是秦始皇嬴政的生母。
虞妙弋:虞妙弋就是项羽的爱妃虞姬,江苏沭阳人。虞妙弋的祖上是浙江绍兴塔石村人,但虞妙弋是在沭阳出生、成长的,因此说她是江苏沭阳人。沭阳现在隶属宿迁市。
吕雉:山东单县人,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单县现在隶属菏泽市
窦猗房:河北武邑人,窦猗房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武邑现在隶属衡水市。
王娡:陕西兴平人,王娡是汉景帝刘启的皇后。兴平现在隶属咸阳市。
卫子夫:山西临汾人,是汉武帝刘彻的皇后。卫子夫是西汉名将卫青的姐姐,初为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汉武帝废黜皇后陈阿娇后立卫子夫为后,晚年因诬蛊之祸所牵连而自杀。
李妍:河北定州人,是汉武帝刘彻的宠妃。李妍是西汉著名音乐家李延年的妹妹,进宫后令汉武帝迷恋得如醉如痴。定州现在隶属保定市。
赵钩弋:河北河间人。据记载汉武帝在巡狩期间路过河间,有善于星相学的专家说,这里的天空祥云笼罩,一定有奇女子。于是汉武帝紧急派遣使者按照祥云的位置寻找这位奇女子,真的就找到了。把这个奇女子带到汉武帝面前一看,原来这个容貌极其美丽的女子是个残疾人,两只手都紧握拳头打不开。汉武帝亲自出手掰这美女的拳头,奇迹出现了,那美女无人能打开的拳头伸开了。既然是仙苑奇葩,汉武帝自然是神魂颠倒,不假思索就把她带回长安,并得到宠幸,这位美女就是赵钩弋。河间现在隶属沧州市。
卓文君:四川邛崃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邛崃现在隶属成都市。
上官小妹:甘肃天水人,是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上官小妹年仅15岁就成了太后,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后。
许平君:山东金乡人,许平君是汉宣帝刘询的皇后。金乡现在隶属济宁市。
王政君:河北正定人,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正定现在隶属石家庄市。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赵飞燕、赵合德(赵飞燕本名赵宜主):两人均是江苏苏州人。赵飞燕、赵合德的母亲是西汉江都王的女儿,嫁给了中尉赵曼,却暗中与舍人冯万金私通而生下二女,赵曼病逝后母女三人相依为命,赵氏姐妹从此也备尝艰辛,从江南姑苏一直流落到京城长安。赵氏姐妹被汉成帝刘骜看中而入宫,姐妹两人深受宠爱,不久汉成帝又废黜皇后许夸立赵飞燕为后。
阴丽华:河南新野人,阴丽华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新野南现在隶属阳市。
邓绥:河南新野人,邓绥是汉和帝刘肇的皇后,新野南阳现在隶属市。
班昭:陕西咸阳人,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
阎姬:河南荥阳人,阎姬是汉安帝刘祜的皇后,荥阳现在隶属郑州市。
梁妠:甘肃平凉人,是汉顺帝刘保的皇后。
何莲:河南南阳人,是汉灵帝刘宏的皇后。何莲出身于屠户家庭,因貌美而入宫成为皇后,汉灵帝死后何莲临朝称制,其兄何进想依靠豪强董卓消灭宦官势力,结果宦官先发制人,杀死何进,董卓攻入洛阳后又杀死何莲,东汉遂进入群雄割据状态。
蔡文姬:河南杞县人,东汉末文学家蔡邕之女。杞县现在隶属开封市。
貂婵:山西忻州人,任姓,小字红昌,15岁被选人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婵(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婵。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婵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婵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之后,貂婵为吕布之妾。白门楼吕布殒命,曹操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与关羽。貂蝉为不祸及桃园兄弟,“引颈祈斩,”被关羽保护逃出,当了尼姑。曹操得知后抓捕貂婵,貂婵毅然扑剑身亡。
甄洛:河北无极人。无极县现在隶属石家庄市。
郭女王:河北广宗人,据考证郭女王大名叫郭照,她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广宗现在隶属邢台市。
薛夜来(本名薛灵芸):河北正定人。正定县现在隶属石家庄市。
孙仁献(又称孙尚香):浙江富阳人。富阳市现在隶属杭州市
杨艳、杨芷:两人均是陕西华阴人,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华阴现在隶属渭南市。
绿珠:广西博白人,是西晋大富豪石崇的宠姬。石崇在朝中失势后,赵王司马伦的手下孙秀暗慕梁绿珠,并向石崇索取,遭到了石崇的拒绝,孙秀遂向司马伦进谗言诛杀石崇,石崇临死前对梁绿珠叹息道:“我因你而获罪”,梁绿珠也坠楼自尽。博白现在隶属玉林市
羊献容:山东费县人。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度皇后,她是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先是做了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西晋灭亡后她被匈奴贵族刘曜所得,又成为前赵国的皇后。费县现在隶属临沂市。
褚蒜子:河南禹州人,褚蒜子是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三次临朝听政的太后。禹州现在隶属许昌市。
鲍令晖:山东郯城人,鲍令晖是南朝诗人鲍照之妹。郯城现在隶属临沂市。
冯润、冯清:两人均是河北冀州人,是魏孝文帝元宏的皇后。冀州现在隶属衡水市。
胡仙真:甘肃镇原人。即史书上的胡充华,充华为妃嫔封号。
徐昭佩:山东郯城人。徐昭佩是梁朝大将徐绲的女儿,她就是典故“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女主角。
花蕊夫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五代十国女诗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
张丽华:江苏南京人,是陈后主陈叔宝的宠妃,原籍江苏吴县。
冼阿莫:广东阳江人,叱咤岭南的女首领,小说中称冼夫人为冼英,现在历史学家已经考证出冼夫人叫冼阿莫。
刘细君:江苏沛县人,西汉时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汉武帝为了联合乌孙(居今伊犁河上流流域),抗击匈奴而于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猎骄靡(又作昆莫),以和乌孙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沛县现在隶属徐州市.
独孤伽罗:河南洛阳人,独孤伽罗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的父亲独孤信是中国历史上十大美男之一。
萧美娘:湖北荆州人,是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美娘是后梁明帝萧岿的女儿,原籍江苏常州。
长孙无垢(即长孙皇后):陕西西安人,长孙无垢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武则天(武媚娘):四川广元人,原籍山西文水,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博闻强记,诗词歌赋,充分地显示了她在各个方面杰出的才能气魄。
陈硕真:浙江淳安人,有些书上又写作陈硕贞,现在淳安隶属杭州市
上官婉儿: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昭容。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诰。唐中宗时,封为昭容,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
韦香儿:陕西西安人,唐中宗李显的皇后。
杨玉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门世家,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江采苹:福建莆田人,江采苹是唐明皇李隆基的宠妃。
薛涛:陕西西安人,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八九岁能诗,十六岁遂堕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后定居浣花溪。知音律,工诗词。创“薛涛笺”。薛涛正式集子叫《锦江集》,共五卷,诗五百余首
关盼盼:江苏徐州人。关盼盼就是“佳人魂断燕子楼”的女主角。
鱼玄机:陕西西安人,市民家女,姿色倾国,十五岁被李亿补阙(掌讽谏之官)纳为妾,与李情意甚笃、但夫人妒不能容。唐懿宗咸通时,李亿遣其出家,在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
花见羞:陕西彬县人,花见羞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宠妃。花见羞本姓王,其真名历史上没有记载,她被誉为五代第一美女。彬县现在隶属咸阳市。
陈金凤:福建福清人,陈金凤是闽国王延钧的皇后。陈金凤是一个私生子,她父亲是当时的福建观察使陈岩,陈岩有断袖之癖,宠爱男色侯伦,陈金凤即为侯伦与陈岩妻子陆氏所生。陈金凤玉肌滑肤,成为了闽国国王王延钧的皇后,并独揽朝政。后来王昶和李春燕发动兵变,将陈金凤和王延钧杀死。福清现在隶属福州市。
李春燕:李春燕是闽国王昶的皇后,福建福州人。李春燕家住福州郊外森林中,王昶在一次游猎迷路时与李春燕相遇,后来李春燕帮助王昶夺取了皇位。
金飞山:四川成都人,是前蜀国王宗衍的皇后。
周娥皇、周女英:两人均是浙江杭州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
林默:福建莆田人,被后世尊称为妈祖天后。林默出生于莆田湄洲岛上,相传她貌美、深通巫术,时常出海解救落难的人。
李清照: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词人,南宋杰出女文学家,逝于临安。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刘娥:山西太原人 ,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
真娘: 江苏苏州人,天资聪慧,才思敏捷,好读书,喜属文,吴门才貌双全的绝色女子
王朝云:浙江杭州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看到了轻盈曼舞的王朝云,备极宠爱,娶其为妾.
高滔滔:安徽蒙城人,宋英宗赵曙的皇后。蒙城现在隶属亳州市。
李师师:河南开封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连宋徽宗也一亲芳泽。
苏小小: 江苏苏州人,钱塘名妓,美貌绝伦,喜吟诗作画,才空士类,深得各界仰慕,年十九咯血而死,终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
吴芍芬:吴芍芬是宋高宗赵构的皇后,河南开封人。吴芍芬历经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55年,是中国历史上在后位时间最长的皇后。
梁红玉:江苏淮安人。梁红玉因战乱流离润州为妓,遭人虐待,为韩世忠所救。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薛素素: 江苏苏州人,她是明代唯一有史料可查的女棋手,多才多艺,棋、诗、书、琴、萧、绣等,无不工绝,有"十能"之称,是位有才气的女子
冯小青:原本是广陵(今扬州)的世家女,明朝定鼎南京后,冯家享有高官厚爵,冯小青父亲则受封为广陵太守。后来发生政变,沦落为寄人篱下的孤女,后嫁给杭州商人冯通为妾,受到原配夫人崔氏阻挠,被安置在西湖孤山居住,过着孤寂的生活,最终抑郁而死。遗稿有《小青词》。
沈九娘: 江苏苏州人,端庄文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艺过人,后为唐伯虎之妻。
柳自华:杭州名妓,和杭州名士沈逢吉有过一段情,后被一位富商赎下,富商正房太太同意接纳这个妾,富商便把她接走了。
杜十娘:北京名妓,明朝万历年间,国子监太学生柳遇春的寓所喜烛花灯,他的同窗好友,南京布政老爷的公子李甲在这里与赎身从良的北京名妓杜十娘结为百年之好,后来受到欺骗,杜十娘抱百宝箱投进滚滚的长江。
田贵妃:江苏扬州人。其母精音律,善丹青,妃尽得其传。入宫后,大得宠嬖,居承乾宫。思宗命特付装潢,特加赏览,每页钤“承乾宫印”,“南薰秘玩”。上端有思宗题诗。明亡,散落人间,有蒋氏得其二页,一为海棠,一为芙蓉,幽逸冷艳,皎然独绝。《梵天庐丛录》
王翠翘:江苏苏州人,秦淮名妓,吴侬软语,柔媚无比,而性格中又有一点坚毅与直率,后逃往嘉兴,在嘉兴南湖,遇到了桐城富家子弟罗龙文,嫁给了罗龙文为妾,之后多次遭遇磨难事故,最后跳海而死。
李凤娘:河南安阳人,是宋光宗赵敦的皇后。
杨桂枝:浙江杭州人,是宋宁宗赵扩的皇后
谢道清:浙江台州人,是宋理宗赵昀的皇后
马秀英:安徽宿州人,马秀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
钱锦鸾:江苏连云港人,钱锦鸾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
顾横波:江苏南京人,人称“横波夫人”,婚后改名徐善持,她通晓文史,工于诗画,所绘山水天然秀绝,尤其善画兰花,十七岁时所绘《兰花图》扇面今藏于故宫博物院中
杨妙真: 山东青州人,青州现在隶属潍坊市。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
马湘兰:江苏南京人,女诗人、女画家。她名守贞,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有“湘兰”著称。
万贞儿:山东诸城人,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宠妃。明宪宗与万贵妃“少夫老妻擅宠而终”之事堪称中国皇家历史上的奇迹。诸城现在隶属潍坊市。
王满堂:河北霸州人。王满堂就是著名的“浣衣皇后”,她是霸州有名的美人,被山匪段长所得成为压寨夫人,明武宗朱厚照发兵消灭段长后又将王满堂掠至宫中,王满堂因是罪犯之妻遂投入浣衣局,明武宗偶然发现了王满堂的美貌,非常宠幸她。霸州现在隶属廊坊市。
卞玉京:往来于秦淮与苏州之间,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卞赛一般见客不善酬对,但如遇佳人知音,则谈吐如云,令人倾倒。曾与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过一段姻缘。
周玉凤:江苏苏州人,周玉凤是明崇祯帝朱由检的皇后
寇湄:金陵秦淮名妓,字白门,以侠义艳情而着世,一生颇富传奇,名噪秦淮.
李香君:江苏苏州人,秦淮河媚香楼里的名妓,桃花扇故事的女主角
秦良玉:重庆忠县人,明朝末期巴渝战功卓著的女帅,为人骁勇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
柳如是:江苏苏州人,十三岁便进了青楼,不过老鸨慧眼识人,培养其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之间,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陈圆圆:苏州名妓,原籍武进,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女主角, 吴三桂纳其为妾。吴三桂降清,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
董小宛:原名董白,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十三岁时父亲病故,天下又陷入战乱之中,到了崇祯九年,乱象已迫近苏州,外面欠下了上千两银子的帐,母亲倒下,绣庄破产,债务压头,生活的重担猛地压到了十五岁的董白身上,一急之下使出下策,答应了别人的引荐,离开苏州,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董小宛秀丽的容貌,超尘脱俗的气质使她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为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屈意卖笑,但她那清高的脾气有时不免露了出来,得罪了一些客人,如此一来,影响了鸨母的进帐,鸨母自然对她冷嘲热讽,董小宛郁怒之下,离开南京,回到了苏州。可家中母亲依然躺在病床上,离不开请医吃药,一些债主听说董小宛回了家,也纷纷上门催债,董小宛无力应付,只好重操旧业,索性将自己卖到苏州半塘的妓院,卖笑、陪酒、陪客人出游。后来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另有说法认为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实为一人,并导致了顺治出家。
柳依依:江苏无锡人,俞莹姬人。莹工画善抚琴,依依尝为设色理弦,随侍有年,遂善写梅,并能吟咏。
柳依依:江苏扬州人,(一六二五至一六四五)字灵和,归方氏。随夫侍翁官浙东,夫死守贞,时年十八。越三载被贼虏,不食七日卒。未云善画,此依依当另是一人,附识备考。《墨香居画识、西泠闺咏》
赛金花(原名傅彩云):江苏苏州人, 她的父亲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流寓苏州,娶了当地的女子为妻,先生一女赛金花,后生一男。赛金花曾作为公使夫人出使欧洲四国,是一个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中国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
PS:有一本专门写那些美女的书叫什么来着,《看,那些美女们》好像是的。
6. 关于红豆的诗词有那些
七绝·寄远
别来种得相思子,几度飞花燕子回.
夜夜相思凭月寄,年年红豆望君归.
七绝·岭南女
岭南女子绝无伦,窈窕婀娜气自芬.
最是年年春雨后,撷奖红豆报佳人.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注释] ①相思:题一作“想思子”,即红豆,相思子是它的别名。《古今诗话》:“相思子圆面红,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②红豆:木本,蔓生,树高丈余,秋开小花,冬春结实,子豌豆大而微扁,色鲜红如珊瑚,可作装饰品。南国:指我国南部,因红豆多产于岭南,所以说“生南国”。(3)春来:一作“秋来”。发几枝:是说春在来了,故枝上又生发了几枝新枝。(4)愿:一作“劝”。多:一作“休”。撷(jié结):摘取。(5)此物:指红豆。
[简要评析] 这首诗借用象征物红豆传递相思的动人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挚的友情。全诗托物寄情,既委婉,又直率,很有感染力量,感人肺腑。诗作的首句引出“红豆”,发问起兴,这是相思之物,友情之物,“生南国”为言红豆产地,恰又为友人今居之地。二句“春来发几枝”,表似提出疑问,实为赞叹红豆树生命力强,繁殖力亦强,每年均要多生出许多枝条,多长出许多红豆。而此句的真正含义,恐怕是借红豆树的多发几枝来暗喻诗人对友人相思之情的不断增长,尤其是在这春花烂漫时节,更要添加许多思念之情。这样,通过以上的借物铺垫,后面的直抒胸臆便似水到渠成了。第三句期望友人多收集相思之物,这里有两层含义,既包括诗人借红豆表示自己对友人的相思之情;同时有希望友人今后应该更加重视两人的友情,不要使友谊的长河干涸的意思。最后一句,借咏红豆来抒发相思之情,情韵优美,使得这首五言小诗一经问世,成为传递情感心声的佳作,流传至今。
7. 花蕊夫人被掳入宋国多少年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 熟谙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学的人都知道,自古才华和美貌在女子身上互不相容。李清照、谢道蕴,面容只能称的上是平凡;鱼玄机、薛涛,其文才和智慧却又远远不及男儿。唯一例外的,是一个叫做花蕊夫人的女子——那个奇异的女子,美丽却屏弃妖娆,聪颖而博学强记,对如山的诗词歌赋和纷繁复杂的君王世界,了解的一如俯视自己手心的纹路。
花蕊夫人是亡国美女。
五代十国间,被称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其一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姐妹皆受宠幸。其姐子王衍(世称后主)登基后封其为翊圣皇太妃。花蕊夫人与其姐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导引后主荒戏失政,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杀。
其二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县)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她可能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
其三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出现的,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人称小花蕊。
8. 捕鱼来了黄金弹头怎么获得 黄金弹头获得方法
捕鱼来了黄金弹头怎么获取
在游戏中,可以使用黄金弹头获得大量的金币,玩家可以在游戏倍率模式中获得,也可以和其他玩家进行交易获得。
9. 有谁知道还有哪些类似于《长恨歌》、《琵琶行》类似的长篇诗要有情,最好要押韵些。谢了!^.^~!
黄遵宪 今别离四首
其一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其二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
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
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
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只有班班墨,颇似临行泪。
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
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
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
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
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
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
其三
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
自君镜奁来,入妾怀袖中。
临行剪中衣,是妾亲手缝。
肥瘦妾自思,今昔得毋同?
自别思见君,情如春酒浓。
今日见君面,仍觉心忡忡。
揽镜妄自照,颜色桃花红。
开箧持赠君,如与君相逢。
妾有钗插鬓,君有襟当胸。
双悬可怜影,汝我长相从。
虽则长相从,别恨终无穷。
对面不解语,若隔山万重。
自非梦来往,密意何由通?
其四
汝魂将何之?欲与君追随。
飘然渡沧海,不畏风波危。
昨夕入君室,举手搴君帷。
披帷不见人,想君就枕迟。
君魂倘寻我,会面亦难期。
恐君魂来日,是妾不寐时。
妾睡君或醒,君睡妾岂知?
彼此不相闻,安怪常参差。
举头见明月,明月方入扉。
此时想君身,侵晓刚披衣。
君在海之角,妄在天之涯。
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
眠起不同时,魂梦难相依。
地长不能缩,翼短不能飞。
只有恋君心,海枯终不移。
海水深复深,难以量相思。
10. 上官婉儿和花蕊夫人急求~~
花蕊夫人
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
熟谙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学的人都知道,自古才华和美貌在女子身上互不相容。李清照、谢道蕴,面容只能称的上是平凡;鱼玄机、薛涛,其文才和智慧却又远远不及男儿。唯一例外的,是一个叫做花蕊夫人的女子——那个奇异的女子,美丽却屏弃妖娆,聪颖而博学强记,对如山的诗词歌赋和纷繁复杂的君王世界,了解的一如俯视自己手心的纹路。
上官婉儿
简介
(664~710年)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
人物生平
上官婉儿是陕州陕县人,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当时的少女婉儿即使情窦初开,这时的太子是时年二十四岁的李贤,上官婉儿见得最多的男人,除了皇帝李治,恐怕就得数李贤了。因此又有了这样的传说:婉儿是李贤的侍读,与“容止端雅”的李贤之间产生了爱情。
然而传说中的爱情即使存在过,也很快就被碾得粉碎。
八月二十二日,二十七岁的李贤被废去太子位。而置他于死地的那份废黜诏书,正是十七岁的上官婉儿替武则天草拟的。宫廷中没有爱情,事实再一次证明,婉儿已经坚定了自己紧跟武则天的决心。而这样的决心将跟随她的一生。
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中宗复位。中宗即位后政权掌握在韦皇后的手中。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柔弱性格。而韦后则一心学武则天,勾结女儿安乐公主,把持了朝纲。早在唐高宗崩时,上官婉儿那年十六岁,她母亲早已去世。这婉儿善于修饰,画眉贴翠,搔首弄姿,便和中宗皇帝偷了私情。后来中宗被废,幽囚在房州地方,只有韦后伴着中宗皇帝在幽囚地方,吃尽苦楚。中宗到了复位以后,大权在握,便接着把婉儿召幸,合成一个鸾凤交,册为婕妤,封婉儿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又令婉儿专掌起草诏令。
上官婉儿曾与武三思私通,武三思相貌不凡,枕席上的功夫也很让她满意。后经中宗召幸,她自叹命不由人,中宗年老,难免床闱缺乏风情,她便把武三思荐给了韦后。韦后平日在宫中爱赌双陆游戏,她和武三思对坐着赌双陆,韦后故意撒痴撒娇,逗着武三思玩笑;中宗手中握着一把牙签儿,还替他二人算着输赢的筹码。
由于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御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皇帝旨意,发左御林军及千骑兵,在半夜时分,分两路军马直扑武三思、武崇训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统兵三千,直趋肃章门,斩关直入,搜索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兵败被杀。中宗下诏将太子首级献上太庙。这时,韦皇后见死了武三思,心中万分凄凉,听说太子首级到京,便下懿旨:“将太子首级,在三思、崇训父子柩前致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亲自到灵前吊奠。
上官婉儿怂恿中宗设立修文馆,大召天下诗文才子,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做,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
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子,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如今果然。因此,朝廷内外,吟诗做赋,靡然成风。韦后本不工诗,即由婉儿代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后亲笔,但当面只好认她自制,格外称扬,韦后遂把婉儿宠上加宠。
婉儿趁此机会,将兵部侍郎崔湜引做面首。从来佳人才子,没有不相怜相惜的!当初上官婉儿和武三思尚结一份私情,见了崔湜,神情之间,若接若离。如今武三思被韦皇后管住,丢下婉儿一个人孤凄凄的,一缕痴情,便全寄在崔湜身上。崔湜年少多才,与婉儿堪为一对佳偶,如今结成露水缘,婉儿才得如愿以偿,但尚有不满意处,崔湜在宫外,婉儿在宫内,宫闱虽然弛禁,究竟有个中宗在上面,终究不方便。婉儿又想出一法,请营外第,以便游赏。中宗派人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为沼,叠石为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此地亭台阁宇,园榭廊庑,风雅为洛阳第一家,上官婉儿与崔湜从此日日鸳鸯戏浴。崔湜的弟兄崔莅、崔液、崔涤弟兄四人个个都生成眉清目秀,面如冠玉,崔湜一个一个地引他们进宫来,和上官婉儿见面。婉儿见了这许多美貌少年,一时里爱也爱不过来。从此,上官婉儿行走坐卧,无时无刻都有这崔家弟兄四人追随陪伴在一旁。上官婉儿常常在宫中设宴,一个美人儿中间,坐着四个少年儿郎,在两旁陪着饮酒说笑,行令赋诗。后来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
景龙四年,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是为睿宗。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婉儿本是个聪明人物,竟带着宫人,秉烛出迎,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且托他婉告隆基,期免一死。刘幽求见她娇喉宛转,楚楚可怜,便满口答应。凑巧李隆基入宫,就将草制呈上,替上官婉儿代为申辩。但李隆基却说:“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遂杀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武则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为女皇。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贞元时,吕温曾做《上官昭容书楼歌》,尚可见其文学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在《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
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