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问个PPI的问题
PPI指的是企业原材料的价格指数,很好理解 好比钢铁厂的原材料就是煤炭喝铁矿石,它们的价格走势就会被列在PPI里头 你所看到的PPI是负的意思其实就是原材料的价格下跌了,所以在企业产品的市场售价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成本降低(也就是PPI负增长)意味着企业会有更多的利润,如果企业产品的市场售价不变,PPI上升,那么企业的利润就薄了
CPI只要是指消费品的物价指数,主要列入计算的是市场生活必需品,好比鸡蛋,鸡肉,牛肉,蔬菜,房子,别看这些东西微不足道,它们也能反映出平均的物价上涨或者下跌,好比汽油的涨价,会很快的反映到鸡蛋,蔬菜上(农民或是运货商的成本会转嫁到价格上),所以我们也就用CPI来当做一个over all的价格走势标准。
Ⅱ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消费价格指数(CPI)的计算公式以及它们的区别
一、CPI的计算公式: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除以(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乘以100%。
如何计算:
以北京为例,是通过对北京近300家商业网点的600多个规格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调查,分别计算出600多个代表品的指数,经过几何平均得到251个基本分类指数,再以居民消费支出额为权数,采用综合公式汇总计算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代表规格品。现行的国家方法制度对调查的内容规定到251个基本分类,以及每个基本分类下包括的代表规格品的最低数量。代表规格品由各省市自行确定,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地方消费特色的规格品。按照代表规格品的选择原则,我市确定了600多个规格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作为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代表规格品。代表规格品一经确定,年内不能更换。
2.抽选价格调查点。首先对各种类型的商业网点销售额由高到低排队,然后再进行等距抽样。要考虑到大中小型商店兼顾、各种经济类型兼顾、综合性商店与专业性商店兼顾、各种商业业态兼顾、布局合理等因素,对抽样结果做些修正。我市共抽选了近300家商业网点,作为价格调查点。价格调查点每年调整一次。
3.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权数是反映调查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在总指数形成中影响程度的指标,是根据居民家庭用于各种商品或服务开支占总支出比重计算的。权数资料来源于城市住户调查统计中的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数据。基本分类及以上类别权数,一年内固定不变。
4.价格调查及计算平均价格。根据商品或服务项目与人民生活的相关程度和价格的变动频率,确定价格调查的次数。鲜菜、鲜果、肉禽蛋、水产品等价格,每5天调查一次;粮食、油脂、烟酒饮料、餐饮业及其它穿用商品价格每10天调查一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定价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每15天调查一次。价格调查是定时、定点、定人直接调查。
价格资料采集来后,还要计算月平均价格。即把每一代表规格品所有调查点的时点价格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得到月平均价格。例如:某种服装价格每月调查三次,有6个调查点,就是将18个时点价格相加,然后再除以18。
5.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平均价格计算后,就可计算与不同基期相比的月度价格指数。首先,计算单项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指数,然后再将单项指数进行几何平均,计算出基本分类价格指数,由基本分类指数再依次加权计算出类指数和总指数。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rocer Price Index for Instrial Procts,简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采取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采用重点调查方法;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采用典型调查方法。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涉及全国400多个城市的近6万家工业企业。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作为中间投入产品的购进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统计调查涵盖1702个基本分类的11000多种工业产品的价格;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统计调查涵盖900多个基本分类的6000多种工业产品的价格。
三、PPI与CPI的区别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而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流通领域消费品。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即工业品价格向CPI的传导途径为:从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在某一时期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有可能的。但CPI与PPI长期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若发生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等。目前,可以顺利完成传导的工业品价格(主要是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主要属于政府调价范围。
Ⅲ CPI 和 PPI 分别是指什么
1、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一个月内商品和服务零售价变动系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基本功能
1、度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CPI是度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
2、国民经济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需要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GDP平减指数,对GDP进行核算,从而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3、契约指数化调整。例如在薪资报酬谈判中,因为雇员希望薪资(名义)增长能相等或高于CPI,希望名义薪资会随CPI的升高自动调整等。其调整之时机通常于通货膨胀发生之后,幅度较实际通货膨胀率为低。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消费者物价指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生产价格指数
Ⅳ CPI.PPI具体是怎么算出来的各类商品的权重分别是多少
CPI是什么意思?
CPI指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反映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的指数。其调查内容既有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类消费品,也包括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多种服务项目,具体分为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根据按抽样调查原理选中的近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其中,城市近5万户,农村近7万户)的消费支出资料,选定了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规格品种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作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的“商品篮子”,其中不包括投资品和资产项目。在现场采集基础价格资料后,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方法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从2001年起,我国采用国际通用做法,逐月编制并公布以2000年价格水平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作为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主要指标。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负责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及相关工作,并组织、指导和管理各省区市的消费价格调查统计工作。 
我国编制价格指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根据全国城乡近11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资料和有关规定确定,目前共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代表品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在对全国550个样本市县近3万个采价点进行价格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规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来的。
PPI是什么意思?
PPI是英文 Procer Price Index 的缩写,意为生产者价格指数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简称PPI。
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PPI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含规格品9500多种),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种类186个。
Ⅳ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怎么计算
(Procer Price Index--PPI)生产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价格指数计算主要公式:
  P1i为报告期所有抽选的n种商品(i=1,2,…,n)的价格,P0i为基期这些商品的价格,qi为权重。
 所以,对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PPI的计算,采用基期的第i种商品销售量(qi)作为权重。对于股票价格指数(stock price index)的计算,采用第i种股票的发行量作为权重。
而对于人们所熟知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则其权重的取得复杂一点,它是根据居民家庭用于各种商品或服务开支占总支出比重计算的。权数资料来源于城市住户调查统计中的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数据fx678。
Ⅵ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PPI信息
2015年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2%,环比下降1.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5.6%,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4.3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17.5%,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8.6%,加工工业价格下降3.1%。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2%。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3%,衣着价格上涨0.8%,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1%,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同比下降9.9%,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9.6%,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5.5%,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4.8%。
据测算,在1月份的-4.3%的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3.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1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1.4%,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1.1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4.5%,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2.4%,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7%。生活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1%,衣着价格上涨0.2%,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1%,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环比下降2.8%,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2.0%,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1.8%,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1.2%。
2006年1月2013年2月中国PPI指数走势图(供参考) PPI:更正: 
  月 份  当月  同比增长  累计  2013年03月份  98.1-1.90%98.302013年02月份98.4-1.60%98.402013年01月份98.4-1.60%98.402012年12月份98.1-1.90%98.282012年11月份97.8-2.20%98.302012年10月份97.2-2.80%98.352012年09月份96.4-3.60%98.472012年08月份96.5-3.50%98.732012年07月份  97.1  -2.90%  99.05  2012年06月份  97.9  -2.10 %  99.38  2012年05月份  98.6  -1.40 %  99.67  2012年04月份  99.3  -0.70 %  99.94  2012年03月份  99.7  -0.30 %  100.15  2012年02月份  100.03  0.03 %  100.38  2012年01月份  100.73  0.73 %  100.73  2011年12月份  101.69  1.69 %  106.05  2011年11月份  102.72  2.72 %  106.45  2011年10月份  105  5.00 %  106.82  2011年09月份  106.52  6.52 %  107.02  2011年08月份  107.25  7.25 %  107.08  2011年07月份  107.54  7.54 %  107.06  2011年06月份  107.12  7.12 %  106.98  2011年05月份  106.79  6.79 %  106.95  2011年04月份  106.82  6.82 %  106.99  2011年03月份  107.31  7.31 %  107.05  2011年02月份  107.23  7.23 %  106.92  2011年01月份  106.6  6.60 %  106.60  2010年12月份  105.93  5.93 %  105.54  2010年11月份  106.06  6.06 %  105.51  2010年10月份  105.04  5.04 %  105.45  2010年09月份  104.33  4.33 %  105.50  2010年08月份  104.32  4.32 %  105.64  2010年07月份  104.84  4.84 %  105.83  2010年06月份  106.41  6.41 %  106.00  2010年05月份  107.13  7.13 %  105.91  2010年04月份  106.81  6.81 %  105.61  2010年03月份  105.91  5.91 %  105.21  2010年02月份  105.39  5.39 %  104.86  2010年01月份  104.32  4.32 %  104.32  2009年12月份  101.7  1.70 %  94.61  2009年11月份  97.92  -2.08 %  93.96  2009年10月份  94.15  -5.85 %  93.57  2009年09月份  93.01  -6.99 %  93.50  2009年08月份  92.14  -7.86 %  93.57  2009年07月份  91.8  -8.20 %  93.77  2009年06月份  92.2  -7.80 %  94.10  2009年05月份  92.8  -7.20 %  94.48  2009年04月份  93.4  -6.60 %  94.90  2009年03月份  94  -6.00 %  95.39  2009年02月份  95.53  -4.47 %  96.09  2009年01月份  96.65  -3.35 %  96.65  2008年12月份  98.86  -1.14 %  106.88  2008年11月份  101.99  1.99 %  107.60  2008年10月份  106.59  6.59 %  108.17  2008年09月份  109.13  9.13 %  108.34  2008年08月份  110.06  10.06 %  108.24  2008年07月份  110.03  10.03 %  107.98  2008年06月份  108.84  8.84 %  107.64  2008年05月份  108.22  8.22 %  107.40  2008年04月份  108.12  8.12 %  107.20  2008年03月份  107.95  7.95 %  106.89  2008年02月份  106.62  6.62 %  106.36  2008年01月份  106.1  6.10 %  106.10  2007年12月份  105.43  5.43 %  103.14  2007年11月份  104.55  4.55 %  102.93  2007年10月份  103.2  3.20 %  102.77  2007年09月份  102.7  2.70 %  102.72  2007年08月份  102.6  2.60 %  102.72  2007年07月份  102.4  2.40 %  102.74  2007年06月份  102.49  2.49 %  102.80  2007年05月份  102.8  2.80 %  102.86  2007年04月份  102.9  2.90 %  102.88  2007年03月份  102.7  2.70 %  102.87  2007年02月份  102.6  2.60 %  102.95  2007年01月份  103.3  3.30 %  103.30  2006年12月份  103.1  3.10 %  102.97  2006年11月份  102.78  2.78 %  102.96  2006年10月份  102.9  2.90 %  102.98  2006年09月份  103.5  3.50 %  102.98  2006年08月份  103.4  3.40 %  102.92  2006年07月份  103.58  3.58 %  102.85  2006年06月份  103.52  3.52 %  102.73  2006年05月份  102.43  2.43 %  102.57  2006年04月份  101.87  1.87 %  102.61  2006年03月份  102.49  2.49 %  102.85  2006年02月份  103.01  3.01 %  103.03  2006年01月份  103.05  3.05 %  103.05

Ⅶ CPI指标与PPI指标在构建时需注意的事项
CPI指标构建:
CPI指标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是所包含的大类和每类所占的比例。及整个经济制度、经济条件、经济环境及居民消费模式。
国内的CPI指数统一执行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八大类”体系,即指数的构成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包含若干个具体项目,总共有300多项。其构成权重分别是食品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居住13%;交通通讯10%;医疗保健个人用品10%;衣着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6%;烟酒及用品4%。
中国的CPI编制系统从1950年就开始了。但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下的经验与历史数据同后来市场化的数据与经验基本上是断裂的,完全不同经济体制下的数据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其连续性的意义不大。
即使是1978年到2007年近30年的时间里,整个经济制度、经济条件、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CPI数据编制的滞后与非科学性早就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目前中国的CPI仅是根据1993年国民经济计算体系编制的,它与现在的居民消费模式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
PPI构建:
PPI构建也是从货物和服务种类和经济制度、经济条件、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构建。
PPI是生产者物价指数,它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来观察不同时期货物和服务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物价指数,反映了生产环节价格水平,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PPI一般指统计局公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目前我国PPI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包括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涉及调查种类186个。其中,能源原材料价格在PPI构成中占较大比重。通常情况下,PPI走高意味着企业出厂价格提高,因此会导致企业盈利增加;但如果下游价格传导不利或市场竞争激烈,走高的PPI则意味着众多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整个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也将受到考验。
Ⅷ PPI怎么做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cer Price Index, PPI)亦称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一个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它是统计部门收集和整理的若干个物价指数中的一个,市场敏感度非常高。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高时,表明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低时,则表明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二、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三、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 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PPI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含规格品9500多种),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种类186个。
月度的数据在发布的4个月后有一次修正。年度的修正在2月份发布,随公布的1月份数据一起让公众得悉,可回溯到过去的五年。
在美国,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的资料搜集由美国劳工局负责,他们以问卷的方式向各大生产厂商搜集资料,搜集的基准月是每个月包含13日在内该星期的2300种商品的报价,再加权换算成百进位形态,为方便比较,基期定为1967年。发布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点30分,报告在当月末的两周后发布。
如何计算,PPI主要着眼于工业、矿业、原料,半成品的价格,目前也加进了服务业,不过比重较小。美劳工部会在25000多企业做调查,得出产品价格,根据行业不同和在经济中的比重,分配比例和权重。
中国也是采用类似的方法。
参考资料:网络。
Ⅸ 工业品的相关指标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指数是通过调查收集部分代表企业的代表产品的价格变动资料加权计算的相对数,以反映工业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包括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企业出厂商品价格及工业企业中间投入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制定有关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依据。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发展状况的指标之一,也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标准之一。从指数内涵及其所处环节看,工业品价格指数主要反映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即源头和中间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处于价格传导体系的中上游。
目前我国工业品价格指数的调查产品有2700多种(规格品5000多种),已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中类186个(覆盖率已超过95%)。全国参与调查的市县410多个,调查各种规模和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近50000家。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意义:
(1)是我国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观测与分析产品差比价关系的依据。
(3)是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与预测的依据。
(4)是测量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对工业品货币购买力的依据。
(5)是计算不变价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发展速度的依据。 工业中间投入价格指标是反映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的价格指标,是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指标。 工业中间投入指标的计算对企业来讲,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对企业内部会计明细表的有关科目进行归类整理计算。
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2)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等的转移价值。
(3)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一致,即计入了工业中间投入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计入了工业总产值的部分。
为了使工业中间投入价格指数的计算更加准确,将工业中间投入进一步细分为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财务费用五个指标。企业应首先计算出这五个指标,再加总计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
其中直接材料、财务费用根据有关会计明细科目填报。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可采用倒扣法,即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中分别扣除下列项目:(1)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费用的摊销;(2)直接或间接支付给个人的部分,如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差旅费中个人所得部分等;(3)支付给不构成非物质生产部门(指除工业、农业、运输邮电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以外的部分)收入的各种税金、规费及其他费用,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山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