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叫逃汇罪,在实践中应该如何认定逃汇罪
1、《刑法》对逃汇罪规定的犯罪主体是单位,没有公民个人;2、《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中,对与逃汇单位事先通谋,并为逃汇提供便利的个人,以共犯论处。
『贰』 简述我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的逃汇行为
逃汇行为是指在某国境内的单位、企业或个人违反该国外汇管理规定,将应该出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移、转让、买卖、存放国外,以及将外汇或外汇资产私自携带、托带或邮寄出境的行为;
逃汇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为:
1.有违反国家关于外汇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的行为;
2.有非法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国内外汇转移到境外的行为发生;
3.有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的后果;
而我国的外汇管理条例规定的逃汇行为有:
1、未经管汇机关批准,境内机构将收入的外汇私自保存、使用、存放境外的行为
2、违反《对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汇管理施行细则》的规定,将收入的分汇存放境外的行为;
3、境内机构、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低报出口货价、佣金等手段少报外汇收入,或者以高报进口货价、费用、佣金等手段多报分汇支出,将隐匿的外汇私自保存或者存放境外的行为;
4、驻外机构以及在境外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中方投资者,不按国家规定将应当调回的利润留在当地营运或者移作他用的行为;
5、除经管汇机关批准,派往外国或者港澳等地区的代表团、工作组及其人员不按各该专项计划使用外汇,将出国经费或者从事各项业务活动所得外汇存放境外或者移作他用的行为。
『叁』 什么是逃汇罪
逃汇行为破坏了国家外汇管制的实施,影响国家外汇收支平衡和汇市的稳定,因此刑法将逃汇行为规定为犯罪,逃汇罪是一种只能有单位构成的犯罪。根据刑法的规定,逃汇罪有以下特征:
02020202020202021.构成犯罪的只能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个人不构成逃汇罪。
02020202020202022.构成逃汇罪的单位,在主观上有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的目的。
02020202020202023.构成逃汇罪的单位在客观上有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的行为。根据国家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对于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应当按照国务院关于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的规定及时调回境内按市场汇率全部卖给外汇指定银行,不得存放境外,不得开立外汇账户保留外汇。所谓“经常项目收入”,包括出口或者先支后收转口货物及其他交易行为收入的外汇;境外贷款项下国际招标中标收入的外汇;海关监管下境内经营免税商品收入的外汇;交通运输、邮电、旅游、广告、咨询、展览、寄售、维修、保险等业及各类代理业务提供商品或服务收的外汇;土地使用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的外汇;向境外出售房地产及其他资产收入的外汇;境外投资企业的外汇利润,境外资产的外汇收入;对外索赔所得的外汇,退回的保证金等;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的收入;国外捐赠、资助及援助收入的外汇等。这里的“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是指违反了国家的上述规定,将应调回国内的外汇不调回国内,而存放境外的行为。这里的“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是指编造各种虚假理由,以合法的名义将境内的外汇转移到境外,如未从境外购买货物却以付货款的名义将外汇汇出境外等;或者秘密将外汇转移到境外;或者违反“境内机构向境外投资,在向审批主管部门申请前,由外汇管理机关审查其外汇资金来源;经批准后,按照国务院关于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的规定办理有关资金汇出手续”的规定,未经批准,将境内外汇以投资等名义转移到境外的行为。
02020202020202024.逃汇行为构成犯罪的标准是逃汇数额较大。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已有明确的司法解释。
0202020202020202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条的规定,对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逃汇数额较大的,对单位判处逃汇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单位判处逃汇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肆』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具体犯罪指什么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破坏国家对金融的管理秩序的行为。本节原为24个罪名,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中,增加了骗购外汇罪,现共为25个罪名。
一、伪造货币罪(第170条)
(一)概念伪造货币罪,是指违反货币管理法规,依照货币的式样,制造假货币冒充真货币的行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这里所说的货币既包括中国货币,也包括外国货币;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对货币的管理制度,依照货币的式样,制造假货币冒充真货币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自然人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
(三)认定行为人伪造货币又有出售、持有、使用、运输伪造的货币行为的,不能认定为数罪而适用并罚方式处理,仍然只定一个伪造货币罪,将出售、持有、使用、运输的行为作为伪造货币罪的一个情节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二、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第171条第1款)
(一)概念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是指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进行运输,数额较大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既伪造货币,又出售或运输伪造的货币,不按数罪处理,而按伪造货币罪定罪并从重处罚。
(二)特征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是指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进行运输,数额较大的行为。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自然人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仍然出售、购买或者运输。
三、持有、使用假币罪(第172条)
(一)概念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指违反货币管理法规,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故意持有或者使用。
四、变造货币罪(第173条)
(一)概念变造货币罪,是指对货币采用挖补、剪贴、涂改、拼凑等方法,使原货币加大数量或者改变面额,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货币采用挖补、剪贴、涂改、拼凑等方法,使原货币加大数量或者改变面额,数额较大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自然人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
五、高利转贷罪(第175条)
『伍』 逃汇罪怎么认定,认定条件是怎么样的
您好,
逃汇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情节严重的行为。
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一)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
(二)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四)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
(五)其他外汇资产。
二、实践中应该如何认定逃汇罪,逃汇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我国外汇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管理大部分。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至境外,情节严重的行为。
所谓逃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或者个人,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将应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移、转让、买卖、存放境外,以及将外汇私自携带、托带或者邮寄出境等。逃汇行为主要有:
1、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在境外的。
2、不按照国家规定将外汇卖给指定银行的。
3、违反国家规定汇出外汇或者携带出境的,如以投资的名义将外汇转移至国外的。
4、未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擅自将外币存款凭证、外币有价证券携带或者邮寄出境的。
5、其他逃汇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才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
本罪是故意犯罪,要求行为人对本罪的构成要件事实有认识,包括对犯罪对象、行为性质、客体要件、因果关系等的认识。也就是说,行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逃汇。当然,这种认识并不需要行为人了解关于逃汇的具体法规,只要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即可。本罪虽然是故意犯罪,但并不以牟利为目的。
『陆』 什么是逃汇罪如何处罚
逃汇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数额较大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九十条(《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修改)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数额较大的,对单位判处逃汇数额5% 以上 30% 以下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单位判处逃汇数额5% 以上 30% 以下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