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际收支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是什么
顺差和逆差要根据国内总供求的状态来确定。但这只是一种短期均衡。从长期来看,一个发展中国家不易出现逆差。这是因为:
(1)虽然逆差能暂时弥补总供求的不平衡,但其代价是外汇储备的减少;
(2)逆差就是储备的减少,储备减少不利于钉住汇率的实施。不利于外汇市场的稳定和国内经济的稳定;
(3)根据储备与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关系,逆差具有紧缩性质;
(4)根据静态的国民帐户,逆差不利于当年的经济增长。上世纪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证明了上述观点。
正统理论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不论顺差还是逆差都对经济不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一国的货币政策最终服从于经济的稳定增长,而稳定表现为物价稳定和较低的失业。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能完成上述任务,一国政府就会将平衡国际收支做为最终政策目标;如果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能完成上述目标,则政府就不会将平衡国际收支当作最终货币政策目标。最后,根据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一国的货币政策的执行会受到国际收支的影响,国际收支顺差将导致货币供给增多,而逆差将使货币供给减少。所以,在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过程中要将国际收支的差额计算在内,这样才能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按时按量地得到实现。
Ⅱ 为什么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迫使央行央行从出口企业和外国投资者手中购买美元外汇储备是用来做什么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储备,主要用来购买别国商品,央行保有一定外汇也可以防止外国投机者短时大量兑汇(详情参考97东南亚金融危机)
当然,中国现今的外汇储备结构是明显不合理的,由于大量保有美元,为了不让自身国家财产损失,就得保障美元汇率,这也是中国被美国绑架的说法的由来。
Ⅲ 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在我国由于外汇是不能自由流通的,所以中央银行必须发行货币来回收外汇。自然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货币的供应也相应的增加的。
Ⅳ 外汇储备对我国货币政策有何影响
外汇储备的主要作用:
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3.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
4.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利率与外汇成反比关系,利率下降,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当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时,表示使用本国货币资金的成本上升,由此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供应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也表示放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上升,国际短期资本由此趋利而入,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应相对增加。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反之,当一国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时,外汇市场上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则会降低本国货币的汇率。
Ⅳ 巨额外汇储备怎么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外汇储备之所以会影响货币政策,根本上是因为外汇储备可以通过货币创造过程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而货币供给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需要货币当局通过相关政策手段予以“冲销”,通过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工具达到操作目的。
Ⅵ 外汇储备和本国货币供给有什么关系
外币在中国是不能流通的,所以只能兑换成人民币。外币的进入就意味着银行需要为对应的外币印发等值的人民币,这样人民币就增加了。假设今年1月外汇储备增加400亿,就意味着,中国人民币增加了2100亿,这就意味着流动性增加了2100亿。这就是这就是外汇储备和本国货币供给的关系。
(6)外汇储备和货币政策扩展阅读
主要用途
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偿国际收支逆差,还经常被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该国货币的汇率。
主要形式
有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长一段时期,西方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是美元,其次是英镑,1970年代以后,又增加了德国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国法郎等。
储备比例
在国际储备资产总额中,外汇储备比例不断增高。外汇储备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应付国际收支的能力,关系到该国货币汇率的维持和稳定。它是显示一个国家经济、货币和国际收支等实力的重要指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外汇储备
Ⅶ 大量的外汇储备,对我国人民币汇率,货币政策及国民经济等有什么影响
巨额的外汇储备,表明了我国的经济地位在不断提高,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实力增强,但实际上一国外汇储备过多,超过适度规模水平时,其中就蕴藏着一定风险,从长远看来不利于该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一、外汇储备过多,通货膨胀的压力在不断加大,影响国内金融的正常运行。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无异于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
采纳哦
Ⅷ 外汇储备和货币发行准备是一个意思吗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货币发行准备是为约束货币发行规模维护货币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货币发行者在发行货币时必须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发行准备。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律规定的贵金属作为发行准备,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各国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内容比较复杂,一般包括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两大类。
两者意思完全不同.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当然这并不是说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因为持有外汇储备是要付出代价的。第一,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并非投入国内生产使用。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问题,就是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就可以把这些储备资产用来进口商品和劳务,增加生产的实际资源,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持有储备则放弃了这种利益。因此,持有外汇储备,要考虑机会成本问题。第二,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此外,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遭受损失。因此,外汇储备应保持在适度水平上。
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这些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Ⅸ 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外汇储备、汇率和价格各有什么影响是增大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
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外汇储备增加会带来基础货币投放,反之则减少货币供应,类似于被动地实施了扩张性或紧缩性货币政策。从供求理论上说,一国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导致这个国家的货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下降,即导致本币贬值。同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导致本国物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