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所谓的黄金交易T+D是一个什么概念是否属于期货的范畴
自我国黄金市场开放以来,围绕现货黄金市场的交易模式是否需要发展做市商制度,以及现货黄金市场的做市商交易模式是否属期货交易或变相期货交易等问题的争论就从未间断过。笔者不揣浅陋,谨凭借自身的黄金投资专业知识及对我国关于现货黄金投资相关规定的理解,拟就我国黄金市场进行的现货黄金延迟交收买卖业务的做市商的角色定位,以及做市商交易模式是否属期货交易或变相期货交易等略抒己见,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 我国黄金市场的历史和现状
1、我国黄金市场的历史概况
我国黄金市场的发展经历: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明确规定国内金银买卖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1983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配的政策;中国境内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切金银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国家金银收支计划;禁止私自买卖和借贷抵押金银。1999年11月25日,中国放开白银市场,封闭了半个世纪的白银自由交易开禁,同年12月28日,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2003年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根据2003年2月27日《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取消了26项行政审批项目中,其中第3、4、5、6项分别取消了黄金收购许可、黄金制品生产、加工、批发业务审批、黄金供应审批、黄金制品零售业务核准等,标志着中国黄金市场全面开放格局的形成。2004年6月,国内首次出现按国际市场价格出售和回购的投资型金条;同年8月16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Au(T+D)黄金现货延迟交收业务。2004年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上海年会(又称贵金属年会)上表示,中国黄金市场应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黄金市场从商品交易为主向金融交易为主的转变;二是实现中国黄金市场由现货交易为主向期货交易为主的转变;三是实现中国黄金市场由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融入全球市场的转变。可见,我国黄金市场从全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的转变时间是漫长的,过程是艰辛的,黄金市场的国际化是黄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既然黄金已被作为一种商品允许在市场上自由流通,那么,再去限制其流通的途径,交易方法和交易模式就显得没有必要。更何况,国家对黄金买卖的交易方法和交易模式也没有做出任何限制性的规定,因此,引进国际上存在已有数百年历史的且早已成熟的做市商交易制度及交易模式,结合国内外普遍存在且方便快捷的电子系统网络交易平台的交易方式,将是我国黄金市场的主要选择与必然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