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外汇期货 > 中国外汇发展现状

中国外汇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1-07-06 17:37:45

A. 我国外汇市场现状是什么样的

外汇市场作为各种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是商品经济货币化并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产物,我国外汇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与规范的国际性外汇市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我国外汇市场主要是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国家规定金融机构不可以在该市场以外进行外汇交易,但是对于不同外汇之间的交易,国内银行可以自由参与国际市场的交易,没有政策限制。
我国外汇市场的现状是什么样的?目前我国的外汇市场现状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我国外汇市场的现状:
1、市场交易规模小,市场交易量也小,甚至低于周边一些小国的外汇交易量;
2、交易主体较为单一,缺乏外汇经纪人,并且交易品种与币种也很单一;
3、目前我国的外汇市场尚不统一,外汇调剂市场与银行间的外率市场并存,使得银行结售容易混乱;
4、缺乏外汇市场的管理机制和监管机制,且调节机制也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待进步的完善;
5、市场清算和信用风险增大,交易主体不平等现象凸现。
以上是我国外汇市场的现状,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外汇市场的现状并不是十分完善,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善,投资者要小心一些外汇黑平台利用不完善的外汇制度打擦边球,以此获得个人的利益。在了解了我国外汇市场的现状之后,投资者更应该要谨慎进入外汇市场。

B. 国内外汇的发展目前是处于一个什么状况

若从交易技术层面、从市场交易规模等角度考察,10年来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确实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和国际外汇市场的新发展相比,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方式由交易员分别报价,系统按照时间优先、价格优先原则集中撮合成交,从技术层面应当说是符合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的趋势的;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也是连年翻番。但是,如果从市场制度发展的角度看、从市场结构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外汇市场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在新产品的创新等领域基本上没有新的进展,这种趋势尤其表现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定位等方面。

从市场交易平台的角度看,外汇市场的平台应当是市场化的,目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市场定位有待明确。在整个外汇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究竟应当如何定位、承担什么职能,直接影响到下一步外汇交易中心本身的发展,也影响到下一步外汇市场的发展。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成立初期采取的是会员制的组织体制,会员交纳会员费,并成立理事会,实际上是具有一定市场中介色彩的自律性组织。随着10年来的发展,外汇交易中心的这种市场色彩反而在淡化,成为监管机构的直接下属机构。从市场发展的角度看,起码这不能视为一种进步。

从国际经验看,如何合理界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这类市场主体的职能和定位,往往成为影响外汇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韩国外汇市场的发展看,韩国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金融机构成立的一个自治委员会——汉城外汇市场委员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自律性组织,韩国的外汇经纪商、韩国银行和政府也参加了这个委员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了韩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在中国台湾省的外汇市场发展中,初期也有定位不清晰的外汇交易中心,成立后一直没有获得法律地位,这个交易中心由五家台湾的商业银行(台银、中国、第一、华南、彰化)组成,其他银行可以会员身份参加;随着台湾外汇市场的发展,交易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了经纪商的功能,促进了交易中心的发展和台湾外汇市场的发展。可见,一个市场化的、定位明确的交易平台对于外汇市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外汇市场上,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更为了解市场的需求,能够对市场作出更为灵敏的反应,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将商业银行引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运作,无疑有利于外汇市场的发展。

从市场的交易竞争程度看,中央银行应当逐步降低大规模的持续直接市场干预,着手提高外汇市场的市场竞争程度中央银行的大规模入市干预,此时市场的监管者和调控者被动地直接成为最大的交易主体,从中长期看不利于外汇市场效率的提高,也降低了外汇市场的市场竞争程度,也降低了中央银行进行外汇市场进行间接调控的灵活性和回旋的余地。

从技术层面看,尽管近两年来外汇市场推出了欧元/人民币交易和外币拆借中介服务,交易时间延长,结售汇统计数据上网,但是在汇率政策方面事实上的钉住美元以及稳定的汇价、央行的大规模直接干预,使得市场参与者认为人民币汇率有政府担保,直接制约了外汇市场的发展。

从市场主体的结构看,当前外汇市场存在的一个明显缺陷,就是交易量在交易主体中的分布过于集中,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300多家会员中,只有少数几家银行占据高度垄断地位,这种市场主体的同质性、交易分布的集中性可能有利于监管机构的直接监管,但是,因为商业银行交易行为的趋同性,以及占据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的交易的集中性,一方面使得中央银行有较大的被动入市干预的压力,同时也使得汇率形成的市场弹性有待提高。

从国际经验看,中央银行对于外汇市场的干预应当是间接地通过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进行的,持续的大规模直接干预的成本实际上趋于上升。因此,中央银行逐步减少持续的直接干预,引入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让商业银行等中介机构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是外汇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中央银行入市干预,应当是在全面掌握市场交易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交易行为来进行更有效率。

市场竞争程度不高,同样还表现在市场流动性的缺乏方面。当前,中国外汇市场上除美元之外的交易品种缺乏流动性,直接制约了市场的发展。外汇市场中的一个规律是,流动性创造流动性。一个流动性好的产品会吸引更多的机构参与交易,机构的参与反过来又增加了该产品的流动性。从当前的市场环境看,提高市场的竞争程度、进而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是推动外汇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要逐步引入做市商制度,在放开双边交易的条件下,有条件引入做市商制度。经过批准的做市商银行在规定的做市限额内,根据自己的判断,连续报出愿意买卖外汇的价格和金额,提供市场流动性,而不必强调有真实的结售汇背景。同时,还应当吸收更多的市场主体,如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尝试进行货币经纪公司的试点;逐步放开实需原则的限制,在增加具有不同交易动机的交易主体基础上,允许市场参与者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无实需背景的金融交易。

从市场主体结构看,应当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交易选择,改变中小金融机构在当前的外汇市场结构中的被动地位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外汇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交易的集中化和非中介化,大型的银行越来越主导整个外汇市场的运作过程。与此同时,一大批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参与程度在提高,这些客户在国内的网络较小,但是因为其参与国际业务的经验较少,信用评级较低,难以通过国际外汇市场进行买卖,希望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构建的平台进行交易来轧平头寸。

目前,对应于银行结售汇柜台的主要交易品种,银行间市场有四种货币,都是外币兑人民币报价。此时容易出现不同外币之间的交叉汇率、和国际外汇市场之间汇率的差别,一些能够参与国际外汇市场交易的大银行,往往会把国内市场流动性较高的美元的交易放在国内的银行间市场交易,而把相应的欧元、日元和港币头寸都通过国外市场转换为美元的头寸,中小金融机构则只能被动地接受国内外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异。因此,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应当在控制中小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将中小金融机构作为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

当前,为了改变中小金融机构的这种被动的市场格局,既可以考虑推出美元兑欧元等交叉盘的报价,也可以改变现有的报价方式,将四种货币的交易基准价格统一为美元的基准价格,其他主要货币和人民币之间的价格由美元基准价格和国际外汇市场美元和主要国际货币之间的价格进行套算。

从市场功能定位看,应当推动当前的外汇市场从以实需为基础的结售汇头寸的平补市场,逐步转化为同时覆盖实需交易和金融性交易的外汇市场在当前的资本管制条件下,基于交易的实需原则,中国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结售汇头寸的平补市场,主要是配合结售汇制度下外汇指定银行平衡结售汇交易产生的头寸。在这种市场格局下,商业银行不是基于商业需要或赢利的目的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其交易行为是为了履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结售汇周转头寸的管理规定。当市场供求出现不平衡时,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入市买卖外汇。反观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跨国企业和中央银行基于不同的交易目的,进入外汇市场交易,实需性需求的比率实际上趋于下降,而金融性交易的交易量占市场总的交易量已经超过70%,因此,逐步改革结售汇制度,谨慎地放松资本项目管制,扩大外汇市场的金融性交易,是提高当前外汇市场活跃程度的重要方向之一。

与市场功能定位相对应的一个问题是,当前从市场产品结构看,应逐步推出以银行间远期交易为代表的新交易品种。目前国内外汇市场只有四个即期交易品种,缺乏远期交易等交易品种。开展远期结售汇的四家银行只能通过即期市场和拆借市场进行平盘,银行间外汇市场缺乏远期交易市场,汇率形成仅基于当前的外汇供求,难以迅速反映市场对未来汇率的预期。因此,应积极拓展包括远期和外币货币对在内的新的交易品种。

有关国际经验表明,只要有现实的避险交易的需求,就必然会产生相应的避险交易的品种,只不过在不同的管制条件下,这些新品种究竟是在在岸的市场,还是在离岸的市场而已。目前在香港以及海外市场,有关人民币的远期交易十分活跃,对于中国在岸市场的远期交易的发展也是一个外部的推动力。目前我国远期外汇市场的发展仅限于零售市场上的远期外汇业务,内容仅包括进出口贸易避险和还本付息避险,完全以实需为原则。应当逐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远期外汇交易,并为未来退出调期、期货、期权等业务提供经验。与此相对照,也可以推出商业银行的远期头寸管理,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建立相应的远期业务平盘机制,为金融机构提供远期外汇避险机制。

C.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与发展

http://news.google.cn/news?client=aff-os-worldbrowser&oe=UTF-8&hl=zh-CN&q=%E4%B8%AD%E5%9B%BD%E5%A4%96%E6%B1%87%E5%82%A8%E5%A4%87&um=1&ie=UTF-8&ei=vI3-SbD2OYz26gP1vPCwAg&sa=X&oi=news_group&resnum=1&ct=title
参考这里的资料,整一篇回出来答

D.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是多少 外汇储备是不是越多越好

截至2018年9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为31097.16亿美元。
外汇储备过多可能引起的问题:
1、外汇储备的过度增长,有可能通过基础货币的扩张,引发泡沫经济或通货膨胀风险。而泡沫经济和通货膨胀,是威胁经济稳定高速增长的两大宿敌。尽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冲销干预吸收过多的货币,但是,其效果会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从市场的承受能力来看,央行每年大规模发行票据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一旦出现通货膨胀风险,央行会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
2、过多的外汇储备有可能降低我国对外金融资产的收益水平和财富增长速度。这一结论主要来自以下三个观点:其一,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率要远远低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收益率,二者的差额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国民财富的流失。据推测,通常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大概在3%左右,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至少达到10%。其二,央行发行票据回笼货币需要支付利息,而外汇储备利息形成央行收入,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央行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会相应上升。其三,官方外汇储备属于短期、低收益对外投资,而民间对外资产主要为中长期、高收益投资,因此,前者的比重过高会降低我国对外金融资产的收益水平。
3、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会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贸易摩擦。国外一些人士一直把外汇储备的增加作为中国政府阻止人民币升值和操纵外汇市场的“证据”,并据此要求中国扩大汇率制度弹性和实现人民币升值。此外,一部分发达国家政府也会以人民币汇率问题为借口,对中国出口商品实施贸易保护措施。
由此可见,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外汇储备过度增长,不仅妨碍了对外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威胁”着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较低、就业状况有所好转的宏观形势下,国际收支不平衡正在成为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突出矛盾。正是基于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指出,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

E. 中国的外汇市场现状是什么样的

中国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封闭的、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银行的垄断性地位的存在,造成了我国外汇市场竞争不足、效率低下,因此,要想完善我国的外汇市场,就需要完善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机制,促进各银行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
中国外汇市场面临着以下方面亟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1加大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2逐步放松外汇存货管制;3促进外汇银行竞争,防止垄断;4人民币汇率机制与外汇市场发展相结合;5完善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机制。

F.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

国家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统计月度 指标值(亿美元) 涨跌额 涨跌幅
2011-03 30446. 74 0.00 0.00%
2011-02 29913.86 0.00 0.00%
2011-01 29316.74 0.00 0.00%
2010-12 28473.38 0.00 0.00%
中国外汇储备不仅规模过大,而且增势迅猛。2010年6月突破2万亿美元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上涨了1万亿美元。奥尼尔认为,中国外汇储备之所以短期迅速增加,并不是贸易导致的,而是与人民币的汇率直接相关。
中国在2011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同比增加24.4%。这一快速的增长率值得关注。由于中国外贸第一季度出现了小额逆差,因此新增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带动下,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和投机性“热钱”加速流进中国。
当全球最主要储备货币美元在美国政府政策影响下人为贬值后,全球投资者转向更为坚挺的人民币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拥有3万亿美元外储的中国,肯定不会坐等财富缩水,这就要求寻找资产管理多样化的途径,比如说加大主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等。
另外,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加大了通胀压力,降低了央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奥尼尔提出的解决方式是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和浮动空间,他认为这样做能使人民币的走向趋势更不容易预测,这对人民币是一件好事。

G. 中国外汇的使用情况

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巨大,近年来更是急剧增加。大陆国家发改委专家最近撰文指出,大陆央行所持外汇资产的损失极为惊人,外汇分流非常紧迫。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需要尽快国际化和自由兑换,中共坚持购买巨额外债,以及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让民众苦不堪言。大陆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主任张岸元,日前撰文指出,央行所持外汇资产的损失极为惊人,如果将每年的外汇储备增量,以当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平均汇率计算换汇成本,再以升值后不同的汇率水平计算汇率成本,截至去年(2010年)年底,7年来央行新增外汇储备的汇率损失高达2,711亿美元。文章谈到,如果未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升到6,这一损失将攀升到5,786亿美元。张岸元强调,这一损失肯定无法通过外汇投资收益来进行弥补,除了作为“政府钱袋子”的中央银行,不会有任何一家商业性机构做这种赔本买卖。他认为,对外汇储备进行分流是很急迫的事情。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已达30,447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香港《东方日报》发表文章“外储损失二万亿谁来承担此罪责”指出,按照张岸元的计算,中国过去7年间的外汇储备损失近两万亿人民币,平均每个中国人为此损失1400多元。当局号称没有资金来实施全民公费医疗,而全国一年的公费医疗仅需四千亿元人民币,这7年间的外储损失已远远超过这一数字。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金融管理系教授孙来祥,他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中国没有必要持有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当局需要改变外汇管理高度集中的模式,让人民币市场化,让企业拥有更大的外汇管理权力。超高的外汇储备,使大陆的资金流入和流出显得非常矛盾: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从国外“输入”;另一方面,当局通过不断增加外汇储备向国外“输出”巨额廉价资金。按照中国的外汇政策,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增发相应多的人民币来平衡,去年(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大约2.8万亿美元,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超过18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3.4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M0)的近6倍。

阅读全文

与中国外汇发展现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8月11日黄金走势图 浏览:790
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浏览:304
大连国际酒类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浏览:268
艾弗森3200万信托基金 浏览:733
剖析哈药股份 浏览:347
天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790
理财产品的利率是怎么计算的 浏览:504
期货比喻不 浏览:239
股票放了两年 浏览:817
山西煤炭企业杠杆率 浏览:925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购买二级债 浏览:271
理财产品数据支撑 浏览:203
金融机构在保护消费者 浏览:538
工程建设融资租赁客户经理 浏览:988
融资时投资方出让多少权益 浏览:55
今日基金理财如何注册 浏览:885
山西信托的员工待遇怎么样 浏览:930
关联交易金融机构比例税务 浏览:739
岳阳友阿股东 浏览: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