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时代里面的方展博赌的是什么股票啊一下子就赚了几百万,在证券公司里围了很多人看。又一下子输完了
那个是买的股票指数期货(股指期货)。
B. 大时代最后一集比钱多的问题,为什么方展伯的钱会比丁谢的多
电视剧里的情节也有可能的。他们玩的是股指期货,最大的特点就是保证金交易,可以“以小博大”,国内的中金所期货最高十倍杠杆,也就是十万保证金可以玩一百万的期货,盈亏放大十倍,风险也放大了十倍。香港的股指期货规则也是类似的,有可能杠杆还要大。
方展博的杠杆明显比丁蟹要大,否则跟丁蟹玩不起。因为丁蟹很有钱,所以不必追求那么大的杠杆,也缩小了风险,但是风险还是有的。期货最终到期是要交割的,最后一天收盘的时间也就是股指期货交割的那一天,一旦交割丁蟹就必须付出真金白银,永远无法翻身。前几天没有到交割时间,所以方展博的亏损只是纸面上的亏损,不必付出那么多现金,所以还有机会翻身。
C. 高分找一部很多年前的香港电视剧
电视剧《妈妈无罪》
主要演员:
江素秋—张玉嬿(中国台湾)柳氏—陈莎莉(中国台湾)
张志豪—张佩华(中国台湾)段家襄—施 羽
游 天—徐 光 段庆康—田家达(中国台湾)
杜永义—杜俊泽 杜心莲—母 丹
杜永才—霍 焰 杜心萍—鲁 昕
友情客串
黄少祺(中国台湾)
电视剧情:
面对四个各存异心的子女
一个死囚妈妈,怎样才能使支离破碎的家庭得以团圆
流离的岁月里,爱,让她坚韧执着
作为一个母亲,她永不放弃!
江素秋,一个贤淑、坚毅的女人。丈夫佑平被人谋害后,她既要抚养四个年幼的子女,也决心为丈夫讨回公道。不料,她告官的结果反惹来奸人的报复,不但小女儿心萍被人抱走,自己也被诬陷入狱,先判死刑,后改判15年徒刑。
服刑前,她将子女托付他人,并誓言终有一天找回所有孩子,一家团圆!
然而大儿子永义一向叛逆成性,他深信母亲总有一天会回到家,想让三弟永才和自己一起逃离寄养的张家,懦弱的永才却已安于张家的富贾生活,不肯随哥哥离去。永义想找妹妹心莲,心莲却早已随着托付的杨氏夫妇离乡走唱。永义走投无路,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里,被马车撞断了腿仍不肯回头,腿残不愈的他,注定终身跛脚。此时,一个黑帮老大彭坚收留了他,永义从此遁入一条江湖不归路。
岁月如梭,十五年的刑期已届,出狱那天,素秋已四十余岁。她满怀希望的回到老家,却发现人事已非,故乡小镇,风雨欲来。
出狱后的素秋,原本早就被那个社会所遗弃,但她却须坚强地扮演起一个母亲的角色,她须面对子女们的困境、苦处、疏远、甚至鄙视。面对不同的子女,她如何劝永义浪子回头,如何重新赢得永才的敬重,如何圆心莲的爱情之梦,又如何纾解心萍的恨意,让母女重新相认?
更有甚者——面对昔日杀夫嫁祸的仇人,那深似海的宿仇,是要报复,或者解开,素秋陷入了矛盾与挣扎……
D. 大时代里的香港股灾是哪一次股灾,原理是什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场为背景。
剧中这个场景正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也就是发生在1973年的香港大股灾,这一股灾也名列世界七大股灾之一。
1967年的暴动,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香港社会内部出现剧烈变化,但港英政府漠视普通市民利益、只寄望于豪门富贾,也是重要原因。在动荡之下,股市受到显著冲击,当时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在6月份还一度宣布停市两个星期。暴动结束之后,市场才逐步恢复。
不过,1969年之前的香港股市,上市门槛高,且主要上市公司均为英资,华资受到一定排挤,即使参与买卖股票的职业,在当时的香港也被视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1967年的暴动可以算是香港历史发展的分水岭之一,港英政府汲取了这次时间的教训,开始关注华人民生,提升市民对香港的归属感。
香港股市在1969年之后开始升温
当时因为股票交易活跃,股票的登记与过户手续还是通过人手办理,难以及时处理积存交易,香港证券交易所当时在1969年11月1日开始宣布股市只开放半天,让经纪下午处理交易。
远东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打破了原来香港证券交易所的独家垄断,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香港股市已经不能服务于经济的发展,香港上市公司数目一直维持在65家左右,但是香港的工厂数目已经由1947年的3000家上升到1969年的12300家。远东证券交易所推出了粤语交易,容纳女出市员等适应市场需求的举措,其交易量迅速超过香港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也先后成立,形成四所竞争的格局。这一段时间应当说是香港股市发展最快的时期,许多知名的香港本地公司,基本上就是在这个阶段上市的,例如新鸿基、长江事业等。
恒生指数由406.32调整至1972年1月27日的323.95后,继续扶摇直上,到年尾12月29日上升至843.40,不足一年时间上升1.6倍,其间多种现时的蓝筹地产公司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华资地产五虎将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隆地产、合和实业、大昌地产。当中以长江实业及新鸿基地产发展最为远大,前者后来多次挑战英资地位,后者超越置地成为全港最大型地产公司。
1972年10月30日并发生香港开埠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战:英资置地与牛奶公司主席周锡年爵士及华资地产商华懋王德辉争夺牛奶公司控制权,即所谓“置地饮牛奶”事件:置地以两股面值五元现金,交换牛奶股东手上一股面值七元五角的股份,双方于报章上作出广告战,一时成为市场焦点。
市上又有传外资利获家集团利用香港市民对股市的认识不足,作出财技在市场制造炒风,即所谓“过江龙饱食远扬”事件。而由于当时对于公司上市监管不足,大量空壳公司上市混水摸鱼,最典型例子莫过于有“香港黐线”之称的香港天线上市。
经历过股灾的人肯定过目不忘,因为那感觉真是和割自己的肉一样疼。财迷哥认为,《大时代》中的两次股灾多是人为因素造成,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在第三次股灾中,丁蟹一家主要做股指期货,通过做空盈利。如果要让丁蟹服软,只能选择让股指飚起来。于是,丁蟹的对手方展博开始找香港三大阔佬借钱,通过融资将股指抬高,最终丁蟹不得不以高价买入,多年积蓄全部蒸发并负债数亿。最终,四个儿子跳楼,他自己侥幸存活。另一方面,这种人为太高股指的行为,也让泡沫产生。如果一直发展下去,股灾怕是不远了。
疯狂之后,总是走向灭亡。经过了73年3月9日的新高后,外资率先大手出货,跟着抛售的人越来越多,恒生指数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3月底股市急泻一成多,7月恒指破500点,年底跌至400点,到了1974年12月10日,恒指更低见150.11点,跌幅近91%比起1929年纽约的股灾还要严重。大批股民损失惨重,举生积蓄化为乌有,跳楼新闻经常见报,整个香港市面萧条,进入一个不景气的年代,直到数年后才稍见色。 香港在1997年金融风暴的损失,相信令很多人毕生难忘,但若与1973年的股灾相比,下跌幅度仍只能算是小儿科。
对于1973年的股市大震荡,从一开始创出1700多点的空前纪录,到跌至1974年150点的新低,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中东以阿战争后,阿拉伯世界实行石油禁运,引致能源危机和导致全球经济大衰退,香港的股市才会从千多点高峰急速狂泻;但笔者却认为是投机过分,物极必反的必然结果。“要你灭亡,就先要你疯狂”,世事往往就是这么奇妙的。
经过了1973年的股灾以后,香港经济虽受到一定的打击,但亦从此打稳了根基,使人们明白股票的风险,把香港带进80年代的辉煌日子。
1974年后,政府设立两个非全职的监察委员会(分别负责证券及商品交易事宜)及其行政要员(证券及商品交易监管专员),办事处隶属政府部门。
商品交易伴随国际贸易频繁产生,1976年香港商品交易所正式成立,主要交易的产品包括棉花期货、糖期货、黄豆期货和黄金期货,比中国最早的商品交易中心,上海金属交易所早了16年。
1985年5月7日,香港商品交易所正式改名为香港期货交易所(香港期交所),翌年5月6日,期交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合约为投资者提供套戥方式分散投资风险。
直到1986年,香港证券市场已经从1969年的26亿港元攀升至1231亿港元。四大交易所的春秋战国时代也终于进入了尾声。同年4月2日,香港证券市场结束了“四会时代”,合并后的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成为了香港唯一的证券交易所。同年9月22日,联交所获接纳成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会员。联交所交易大堂设于香港交易广场,采取电脑辅助交易系统方式进行证券买卖。
在1983年9年24日,香港出现黑色星期六股市大震荡,港元大幅贬值,物价开始飞涨,民众大量抛售港币购进美元,抢购商品和物资,香港一片混乱,市民惶惶不可终日。
原来,敏感的香港媒体从中英双方对外发表的简短的公告上嗅出了端倪。1983年9月第三轮、第四轮谈判不顺利,于是香港社会谣言四起,有人说双方谈判破裂了。而在当时,中英谈判成了香港经济的晴雨表,谈的好香港股市就涨,谈的不好它就跌。于是,就在这个时候,香港股市出现了所谓的“黑色星期六”,股市再下降不仅会影响到港元崩溃,而且还会影响到英镑的地位。为了保住英镑的地位,英国不得不把港币的汇价和美元挂钩,这才稳定了局势。
E. 像《大时代》里方展博买的是不是股指期货要怎么买,现在A股可以买吗
10%保证金交易,你的资金被放大10倍,
如果价格变动1%,相对你10%的保证金来说,你的本金就增加或减少10%,
如果涨停3%,本金变化就达到30%,
通常期货价格变动很快,上午涨停,下午跌停,
一天几个来回你的本金就可能翻倍或者赔光
F. 股票怎么玩啊能像大时代的“方展博”那样可以买升买跌玩吗
到证券公司开户,在证券营业厅可以咨询,不是买升买跌玩的。你看到会升的股,投入钱,升了之后就赚了,跌了之后就亏了
G. 连续剧《大时代》里面,期货是怎么结算的中途丁蟹赚了很多钱为什么不止赢
大时代是一部港股恩仇录,它最令人熟知的是“丁蟹效应”。其实除了丁蟹效应,《大时代》中还有很多让你受益的股市哲理,比如什么是股灾。
了解H股历史的人都能看出来,《大时代》中两次股灾都有暗指。第一集开头字幕直接标明香港1973年股灾。在那时,随便一只股都能涨上天,连摆水果摊的大妈都开始不务正业,一门心思指望在股市上发财。还有就是之后陈滔滔与丁蟹一家对抗的那次股灾,从时间上推算应该说的是1987年H股“黑色星期一”。
H股于1969年至1972年短短4年间最高猛升7倍,成交量狂飚16倍。在“只要股票不要钞票”的观念刺激下,香港市民一窝蜂抢购股票。结果在1973年,H股半年间下跌1200点。这种毁灭性股灾让人一夜变疯,很多人跳楼自杀;H股“黑色星期一”是指在1984到1987年的H股大牛市中,恒指上涨2.3倍。然而在1987年10月26日,恒指暴跌千点,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单日跌幅。
《大时代》中的两次股灾多是人为因素造成,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在第三次股灾中,丁蟹一家主要做股指期货,通过做空盈利。如果要让丁蟹服软,只能选择让股指飚起来。于是,丁蟹的对手方展博开始找香港三大阔佬借钱,通过融资将股指抬高,最终丁蟹不得不以高价买入,多年积蓄全部蒸发并负债数亿。
H. 桂林展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怎么样
桂林展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2016-08-10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桂林市七星区花桥小区16栋4-4号。
桂林展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50305MA5KDM5N5W,企业法人郑登翾,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桂林展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国内各类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动漫设计、图文设计、包装设计;公关活动;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网络营销策划;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展览展示、婚庆礼仪、摄影摄像服务;摄影器材批发、零售;舞台布置搭建;企业信息咨询、商务信息咨询(证券、期货、认证咨询除外)、网站开发、建设及维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桂林展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I. 大时代里面的方展博他所谓的“借运”,实际上就是让三大富豪托市买涨,对吗当年沪指从六千多点下跌的时
事情要全面的分析才行;
第一,大时代中恒指因为战争预期,已经跌的不成样子了,所以“奇迹日”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托住股指不跌,其实就像现在的熔断机制,为了缓缓大家的情绪;稳住阵脚以后,才开始上攻;
第二,大时代中交代的也很明白,短时间可以,股指期货的好处就是这样,哪怕一秒也可以,你死了,以后的行情与你就没有任何关系了;长期是任何人都不可能 逆天的;
第三、大时代中三大富豪也是通过媒体,透露消息,尽可能让更多的人来抬轿;
第四、大时代中港府也出手了。
所以通过上面可以知道,方展博的胜利是非常侥幸非常侥幸;
但是神A的6124,那个时候的泡泡已经很高了,是任何人都托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