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币帐户期末余额根据汇率每季度需要调整吗
(1)外币帐户期末余额不是根据汇率每季度进行调整
(2)原因:每个外币科目都需要在月度的时候根据最新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不是季度,汇率的调整是为了真实的反映资产的价值。
外汇账户是指:
(1)境内机构、驻华机构、个人按照有关账户管理规定在经批准经营外汇存款业务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可自由兑换货币开立的账户。
(2)外汇账户在银行开立,但是开立外汇账户的审批机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所以所有境内机构要开立外汇账户都必须先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办理审批手续,凭外汇局核发的“经常项目(或资本项目)外汇账户开立核准件”到银行办理开户。
2. 由于每月汇兑损益,造成年底本位币为借方,外币为贷方。该如何处理
进口量;看
3. 汇兑损益期末如何计算
先简要的给你个公式,如果你有点这方面得知识应该能看懂。
期末汇兑损益=(上期末外币账户余额-本期外币账户借贷方发生额)*期末汇率-上期末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的余额-本期外币账户借贷方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的发生额
此处外币账户余额是指用外币的计算的账户余额。比如银行存款 100(美元)
上期末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余额是指用报表本位币,比如 银行存款 100*8=800 (人名币)
举个例子 应收账款上期2008年末余额100 美元,08.12.31.汇率 8,2009.12.31 汇率 9,
09年发生应收账款借方10美元,即期汇率8.5
应收账款汇兑损益=(100+10)*9 - (100*8+10*8.5) 出来正负代表汇兑收益损失。
(3)外汇帐户期末本位币贷方扩展阅读:
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
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分类
(一)按业务归属划分
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
1、交易损益
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
2、兑换损益
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
3、调整损益
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4、换算损益
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 “换算外币汇兑损益”。
企业除了上述四种正常经营期间内发生的一般外币业务汇兑损益以外,还有非正常经营期间发生的汇兑损益和经营期间特殊外币业务发生的汇兑益。
包括企业开办期间收到外币性投资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的汇兑损益;企业筹建期间由于外币收付业务产生的汇兑损益;
企业清算期间由于企业各项资产及外币性长短期债权、债务的调整和结算处理而产生的汇兑损益;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特殊外币业务,如外币性长期投资、外币性长期负债、外币性的风险规避措施等经济业务也都会产生汇兑损益。
一般认为,只要汇率发生变动,就应在期末确认其汇兑损益实现,而不管其实实际的业务是否已经发生。也有人认为,本期汇兑损益的确认,应以实现为准,即以实际的外币买入卖出已经发生,
外币性的债权、债务在本期已经结算,以此作为确认汇兑损益的依据,未实现的汇兑损益要递延到以后会计期间,即当实际业务发生或已经结算完成后,才能作为已实现汇兑损益,计入该期的损益表。
(二)按本期实现与否划分
汇兑损益按其是否在本期实现,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已实现的汇兑损益
已实现的汇兑损益,是指产生汇兑损益的外币业务在本期内已经全部完成所产生的汇兑损益。
2、未实现的汇兑损益
未实现的汇兑损益,是指产生汇兑损益的外币业务尚未完成。
处理方法
不同性质的汇兑损益,应当计入不同的会计报表,影响财务报表上的不同内容。
对于交易损益来说,由于它是随着外币业务的产生而产生的,而外币业务由通常对应着一定的货币兑换行为,所以交易损益会真正发生,即交易损益的产生会最终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量。因此,交易损益应当计入企业的损益表,影响企业的应税收益。
对于换算损益来说,它只是换算外币财务报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的汇率不一致而产生的一个差额数字,它是永远不会真正产生的,即换算损益的产生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量。
因此,换算损益不应当计入公司的损益表而对企业的应税收益产生影响,它应当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换算损益”进行反映。
从处理的时间来看,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把汇兑损益计入当期会计报表,进行立即认定,一种是根据各种不同的规则进行递延处理。
对于“已清算交易的汇兑损益”,应当计入清算当期的损益表,影响当期的损益;而“未清算交易的汇兑损益”项目,则应递延至其发生,即递延至交易实际清算时,再列入损益表。
总之,对于交易损益而言,只有当其实际发生时,才会对企业的应税收益产生影响,应当计入损益表。此外,某些与取得长期资产或产生长期负债有关的汇兑损益,如果数额较大,则应当在长期资产的使用期或长期债务的有效期内进行摊销。
换算损益由于不涉及不同的会计期间,所以不存在递延与否的问题。
汇兑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4. 科目余额表银行外币出现贷方余额怎么调平
直接根据上年末的银行存款的账载金额录入为本年的期初数即可。
不需要按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后的金额填列。
你要非按调节表调节后的金额填列也可以,按调节项目同时调整项应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成本或费用后,科目就会平衡了。
5. 贷方本位币金额什么意思
首先本位币是针对于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采用双币户核算的来讲的,本位币金额就是人民币金额,外币金额就是相应的美元、欧元等外币金额。
其次你提出的贷方本位币金额就是指采用双币户核算的会计科目本月贷方人民币发生额。
6. 外币账户月末怎样调整
不用调整,月末总账会计会进行汇率调整。按照账户现在的外币和期末汇率进行计算该账户在月末时应该有多少对应的人民币。现在负数就会变成正数。多余的就进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中去了。汇率调整是系统自动的。
例子:
比例月末汇率为1.04 该账户对应的人民币为463.89*1.04=482.45元,现在账户对应人民币贷方118.25。汇兑损益为482.45+118.25=603.7 会生成这个分录。
借:银行存款 (外币数没有) 本币数603.7
贷: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603.7
7. 银行存款外币账户产生的汇兑损益贷方余额是什么意思是说汇兑损益在贷方还是银行存款在贷方
汇兑损益在贷方
8. 外币月末结算本位币
你收到美金时一般按当天的汇率计算出人民币的金额,等到月底按照月末最后一天的中间汇率*美金数就是月末人民币的数,与前面人民币的余额数相比较,把人民币的金额调整为月末最后一天的金额就可以了,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里
有专门的外币帐页,借方就是外币金额、汇率、人民币金额,贷方也是这样,余额也会体现外币金额、人民币金额
借:银行存款--美元 or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贷: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or 银行存款
总之,月末人民币金额应是外币*月末最后一天中间汇率
9. 什么是外币账户期末调整业务
外币帐户期末调整业务有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
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负债。例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汇率折算,因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例如,存货、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对于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存货,如果其可变现净值以外币确定,则在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时,应先将可变现净值折算为记账本位币。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