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市场入手。外汇交易市场,顾名思义,是不同国家货币交换的市场。汇
率就是在这里决定的。外汇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
一是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二是各国货币的价格,这种价格是以各国自己的
单位标定的。
尽管外汇市场上有如此种种不同的交易,但汇率决定的基本原则是一样的。
许多经济学家倾向于用供给和需求关系来解释外汇市场的活动。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用供给和需求曲线来分析外汇汇率的市场决定。
他用的例子是英镑和美元之间的双边贸易。美国对于英镑的需求,是由于
英国向美国提供商品、服务和投资等等。美国需用英镑来支付这些商品和
服务。英镑的供给则取决于美国向英国提供的商品、服务和美国在英国的
投资等。外汇交换的价格,即汇率,就定于供给和需求取得平衡的那一点。
外汇交换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货币的汇率。这种外汇的供给和需
求存在于每一种货币,于是供给和需求就来自世界的四面八方,这个多边
的交换决定了整个世界的汇率。
❷ 外汇汇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
所谓国际收支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它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如果货币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该国货币对外汇率上升,反之,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这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关于国际收支对汇率的作用早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人葛逊就作出了详细的阐述,之后,资产组合说也有所提及。所谓国际收支,简单的说,就是商品、劳务的进出口以及资本的输入和输出。国际收支中如果出口大于进口,资金流入,意味着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则本币会上升。反之,若进口大于出口,资金流出,则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下降,本币会贬值。
第二,利率。
利率作为一国借贷状况的基本反映,对汇率波动起决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产生影响,高利率国家发生资本流入,低利率国家则发生资本外流,资本流动会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国利率提高,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该国货币贬值;
利率水平的差异,所有货币学派的理论对利率在汇率波动中的作用都有论及。但是阐述的最为明确的是70年代后兴起的利率评价说。该理论从中短期的角度很好的解释了汇率的变动。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套利资本流动的影响来实现的。温和的通货膨胀下,较高利率会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同时抑制国内需求,进口减少,使得本币升高。但在严重通货膨胀下,利率就与汇率成负相关的关系。
第三,通货膨胀。
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会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汇率上浮。通货膨胀影呐本币的价值和购买力,会引发出口商品竞争力减弱、进口商品增加,还会引发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削弱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这三方面的影响都会导致本币贬值;
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在纸币制度下,汇率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所决定的。按照购买力评价说,货币购买力的比价即货币汇率。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高,通货膨胀率高,说明本币的购买力下降,会促使本币贬值。反之,就趋于升值。
第四,政治局势。
一国及国际间的政治局势的变化,都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政治局势的变化一般包括政治冲突、军事冲突、选举和政权更迭等,这些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有时很大,但影响时限一般都很短。外汇汇率的波动,虽然千变万化,和其他商品一样。归根到底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在国际外汇市场中,当某种货币的买家多于卖家时,买方争相购买,买方力量大于卖方力量;卖方奇货可居,价格必然上升。反之,当卖家见销路不佳,竞相抛售某种货币,市场卖方力量占了上风,则汇价必然下跌。
第五,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这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据凯恩斯学派的宏观经济理论,国民总产值的增长会引起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长。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产品的需求扩张,继而扩大对外汇的需求,推动本币贬值。而支出的增长意味着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刺激出口增加外汇供给。所以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会引起本币升值。由此看来,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影响是复杂的。但如果考虑到货币保值的作用,汇兑心理学有另一种解释。即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外汇供需双方对货币所作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的对比就是汇率。而一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则主观评价相对就高,该国货币坚挺。
第六,市场观点。
所谓的市场观点是指外汇交易员对未来汇率短期波动方向的预期与认知,而汇率短期的波动往往就是反映市场观点。市场观点可以有「正面」与「负面」两种。当某种货币的市场观点被视为正面的时候,会较诸其他货币相对强势;反之,当某种货币的市场观点被解释成负面时,则会比其他货币相对弱势。外汇交易员会在已知的经济情势下,对市场消息做出最快速的反应,通常他们会预先考虑市场的消息与政府可能宣布的重大措施,并在信息正式公布前采取买进或卖出的动作。市场观点将会影响消息正式公布后的汇率走势。例如在政府公布GDP(国内生产毛额)数据之前,市场抱持相当乐观的看法,该国的货币汇率可能因此而上涨,万一公布的结果低于市场的预期时,即使此一数据对该国的经济来说仍然是个好消息,汇率还是有可能因为失望性卖压而下跌。相关的消息曝光后,将会影响现存的市场观点。
第七,人们的心理预期。
这一因素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汇兑心理学认为外汇汇率是外汇供求双方对货币主观心理评价的集中体现。评价高,信心强,则货币升值。这一理论在解释无数短线或极短线的汇率波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包括政府的货币、汇率政策,突发事件的影响,国际投机的冲击,经济数据的公布甚至开盘收盘的影响。
第八,技术分析。
许多市场参与者认为过去市场价格移动的方向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走势,所以他们以过去市场价格变动的资料来交易,而非以经济基本面或消息面为考量,这种方式称为技术分析。在市场参与者今天会采取与以往相同策略的假设前提下,技术分析可以替投资人描绘出未来的市场走势。关于技术分析的应用理论很多,但其精神可总结成以下这则格言:与市场趋势为友。
❸ 通胀上升为什么会使本币有升值压力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被认为是关于汇率政策较为可信的假设,在
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导致贬值,采取汇率升值的方法,是这样么?
❹ 外汇保证金的汇率决定
是什么经济原则决定外汇汇率,又是什么使之改变的呢?这必须从分析外汇市场入手。外汇交易市场,顾名思义,是不同国家货币交换的市场。汇率就是在这里决定的。外汇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一是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二是各国货币的价格,这种价格是以各国自己的单位标定的。
尽管外汇市场上有如此种种不同的交易,但汇率决定的基本原则是一样的。许多经济学家倾向于用供给和需求关系来解释外汇市场的活动。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用供给和需求曲线来分析外汇汇率的市场决定。他用的例子是英镑和美元之间的双边贸易。美国对于英镑的需求,是由于英国向美国提供商品、服务和投资等等。美国需用英镑来支付这些商品和服务。英镑的供给则取决于美国向英国提供的商品、服务和美国在英国的投资等。外汇交换的价格,即汇率,就定于供给和需求取得平衡的那一点。
外汇交换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货币的汇率。这种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存在于每一种货币,于是供给和需求就来自世界的四面八方,这个多边的交换决定了整个世界的汇率。
❺ 什么是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简称巴萨效应)是指在经济增长率越高的国家,工资实际增长率也越高,实际汇率的上升也越快的现象。当贸易产品部门(制造业)生产效率迅速提高时,该部门的工资增长率也会提高。国内无论哪个产业,工资水平都有平均化的趋势,所以尽管非贸易部门(服务业)生产效率提高并不大,但是其他行业工资也会以大致相同的比例上涨。这会引起非贸易产品对贸易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我们假定贸易产品(按外汇计算)的价格水平是一定的话,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在固定汇率的条件下,会引起非贸易产品价格的上涨,进而一起总体物价水品(贸易产品与非贸易产品的加权平均)的上涨。如果为了稳定国内物价而采取浮动汇率的话,则会引起汇率的上升。无论那种情况都会使实际汇率上升。
在思考汇率的中长期趋势时,本国货币与内外通货膨胀之差按比例折扣以后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是一项可参考的指标。购买力平价成立,意味着实际汇率保持一定。但我们不能忽视下面两种力量的效果,它们使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使实际汇率发生变动。一是巴萨效应,即越是增长率高的国家,实际工资的上涨率也就越高,受此影响,实际汇率的上涨率也就越高。另一个是贸易条件(出口产品对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保持一定的情况下,贸易条件的恶化意味着实际汇率的下跌。
❻ 外汇汇率由何决定
外汇汇率是由什么样的经济原则来决定的呢?又是什么样的经济动向使之改变的呢?这必须从分析外汇市场入手。外汇交易市场,顾名思义,就是不同国家货币交换的市场。汇率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外汇的零售往往在银行或专门从事这类交易的金融机构里进行。在纽约、东京、伦敦和苏黎世等地,都有着世界规模的外汇交易市场,那里每天都发生着上千亿美元的货币交易。
外汇供求关系由何决定?
外汇市场与其它市场一样,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一是货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二是各国货币的相对平衡价格,这种相对平衡价格是以各国自己的单位标定的。投入外汇市场的当然有不少是按照当时的币值进行交换,但也有不少是根据某些货币今后可能出现的比率交换,这样外汇交易就产生了不同的种类。首先是现货市场(Spot Market),在这一市场交易的货币是可以兑换的,交易成立后可以立即交割,或在极短的时期内进行交割。
第二是远期市场(Forward Market),大多数货币都有着远期市场。在这里,货币交易是在今后的某一时期交付,通常是1个月、3个月、6个月乃至一年等等,因而交易的价格也是按今后交付时的价格计算。
第三是期货市场(Future Market),在世界上广泛流通的货币都有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基本上与远期市场相似,只是交易是逐日结算的。这种交易多少是与猜测和幸运连在一起的。
第四是期权市场(Options Market),也是世界上广泛流通的货币市场。这是一种契约交易,而不是直接的货币交易。交易者具有在契约期内按照规定的价格买卖货币的物权。这4种外汇交易看起来已够复杂的了,但事实上外汇市场更为错综复杂,常常会有好几种交易交杂在一起的情形。
尽管外汇市场上有如此种种不同的交易,但汇率决定的基本原则是一样的。有许多经济学家倾向于用供给和需求关系来解释外汇市场的活动。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曾用供给和需求曲线来分析外汇汇率的市场决定。他用的例子是英镑和美元之间的双边贸易。
美国对于英镑的需求,是由于英国向美国提供商品、服务和投资等等,美国需要用英镑来支付这些商品和服务。英镑的供给则取决于美国向英国提供的商品、服务和美国在英国的投资等。外汇交换的价格,即汇率,就定于供给和需求取得平衡的那一点。
为进一步理解这一过程,让我们沿用萨缪尔森的说法,从需求一方开始。美国对英镑的需求,源于美国人需要英镑去买英国生产的汽车或其它工业制品,或去威尔士等风景名胜度假,或购买英国的保险服务等等。此外,如美国想买伦敦的土地、或英国的股份公司,都需外汇。总之,当美国去购买外国商品、使用外国服务和资产时,就产生了对外汇的需求。例如,英镑价格从每镑1.80美元降到1.20美元,其它都不变,美国人就会购买更多的英国汽车和有更多的机会去英国旅游。
是什么促使外国人提供他们的货币给美国呢?当一个英国人进口商品、服务和资产时,他就提供了英国货币。例如当一个英国学生买美国书或到美国旅游,他所必要的支出就提供了英镑。或者,当英国政府购买美国高级气象预报计算机时,也增加了英镑的供给。英镑价格上升时(这时美元就变得相对便宜了),英国就会买更多的外国商品、服务及投资,因而就会向外汇市场提供更多的英镑。
英镑的供给和需求在外汇市场上相互作用。市场的力量使汇率上下移动,以平衡英镑的流入和流出,即时的外汇价格就是外汇汇率的平衡点。在这一点上愿意买进英镑的量正好等于愿意卖出英镑的量。
外汇交换的供给和需求平衡,决定了货币的汇率。这种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存在于每一种货币,于是供给和需求就来自世界的四面八方,这个多边的交换决定了整个世界的汇率。
外汇汇率的变化
如果国际贸易量发生了变化,或者如果美国从欧洲撤兵,或者欧洲限制从美国进口,或者由于美国国内机票降价、美国人减少了国外旅行,结果会如何呢?在上面提到的种种情形中,美国对外汇的需求就会减少。
美国购买国外商品、服务和投资的减少,造成了对外汇需求的减少。结果是外汇价格下降,即英镑汇率下降而美元汇率上升。汇率变化是多少呢?刚好足以使美国出口和资本流通上升,而英国出口和资本流通下降,直到供给和需求重新达到平衡。
除了上述贸易之类的影响之外,货币本身的贬值和升值也会严重冲击汇率。
一国货币的价格相对于另一国或所有国家的下降,叫作“贬值”;一国货币的价格相对于另一国或所有国家的上升,叫作“升值”。实现货币贬值的方式有两种:(1)降低平价,即减少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或降低货币对黄金及外国货币的比价。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压低对外汇价,使本国商品的价格在国外低于它国商品价格,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例如美元从150日元换1美元降为120日元换1美元,这就是贬值。(2)实行通货膨胀,即纸币增发日益超过商品流通所需金属货币量,使币值不断下跌。美国在1971年把政府规定的金价从35美元1盎司改为38美元1盎司,这也是贬值。
货币升值是指国家通过增加本国货币的含金量,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这种升值常常是在世界金融危机时,一国为了阻止外国货币的大量流入,避免本国货币在国内加速贬值而被迫采取的一种措施。货币升值的国家,由于货币对外比价提高,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削弱了商品的竞争能力。同时,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以及从国外调回的资金,折成本国货币计算,也会相应减少。在1984年和1985年初,美元价格相对于别国货币达到了一个高峰,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商品价格大涨,外国手中同样数量的美元只能买到较少的美国商品了。于是美国出口剧降,削弱了竞争能力。
当然,外汇汇率还受其它种种因素影响,例如利率、失业率等各种经济指标
❼ 外汇是怎么回事!
外汇其实跟股票、期货等投资相似,但是国内不允许外汇交易,只内允许实盘交易。
个人实容盘外汇买卖进行以下两类交易:
(1)美元兑日元、英镑兑美元、美元兑欧元、美元兑港元、美元兑瑞士法郎、澳大利亚元兑美元、美元兑加拿大元、美元兑荷兰盾、美元兑法国法郎、美元兑德国马克、美元兑新加坡元、美元兑比利时法郎。
(2)以上非美元之间的交易,如英镑兑日元、澳大利亚元兑日元等,此类交易被称为交叉盘交易。
FX168财经网专业的外汇黄金资讯、行情、技术分析等网站。
❽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实际汇率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尤其是2003-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五年达到了两位数增长,增长速度之快属世界罕见。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调整和变动趋势,为近年来出现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给予合理的解释与政策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文献综述
1.支持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文献综述
当前,从实体经济角度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调整的研究文献不多,而且结论也不尽统一。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趋势具有较为典型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通过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汇率并轨以来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与我国两部门间的生产率差异变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不可贸易部门的生产率提高幅度大时,人民币趋向于贬值;而可贸易部门的生产率提高幅度大时,人民币实际汇率趋向于升值,回归结果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结论(俞萌,2001;王维,2003;王苍峰、岳咬兴,2006)。卢锋(2006)整理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工资和单位劳动成本相对变动的大量数据并与13个发达国家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比较后得出人民币实际汇率严重低估的结论,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演变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故事。
2.驳斥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研究文献
然而,杨长江(2002)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趋势之间的矛盾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劳动无限供给的条件下,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可能会以实际汇率持续贬值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技术进步型贬值是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较长时期内变动态势的主要因素。Tyers、Golley、Bu和Bain(2006)认为,由于我国可贸易部门的生产率增长非常快,生产率的相对提高和禀赋相对增加的外部冲击,常常引起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贬值,这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正好相反。McKinnon(2007)认为我国中央银行有可能提高国内通货膨胀率,这可能减缓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速度。所以,在我国不存在明显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林毅夫(2007)针对卢锋(2006)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异议:(1)是否可以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和国内外制造业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相对变动的比较作为人民币名义汇率调整的依据尚值得商榷;(2)实际汇率严重低估需要经由名义汇率大幅升值来实现实际汇率升值尚值得商榷;(3)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中所阐述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在现实经济中是必然成立的数学恒等式尚值得商榷。他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不能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来解释,90年代以后我国可能适用这个假说。
(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调整的启示
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的,其中主要是以欧盟国家为研究样本,研究的假设条件、背景和样本数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时,更是忽略了我国的实际国情,在模型的设定和推理中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现有研究成果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首先,在构建理论模型方面。(1)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的一个假设条件是资本的跨国自由流动。因为资本的边际收益率是一样的,随着技术发生变化,资本收益率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工资和价格的调整。而我国现阶段存在资本管制,且国内价格和资源调整得比较缓慢,可能会通过利率来调整。因此,需要在理论上对这一假定条件做出修正和完善。(2)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的第二个假设条件,是劳动力市场是自由流动的。然而我国长期以来由于户籍方面的种种不合理规定,极大地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因此,需要在理论上对这一假定条件做出修正和完善。(3)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的第三个假设条件是劳动力总量是固定的,工资水平决定不可贸易品的价格。然而我国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殊国情,即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的发展很悬殊,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而不会引起工资的上涨。因此,需要在理论上对这一假定条件做出修正和完善。
其次,在经验分析方面。(1)在对我国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的划分上,不能仅仅以制造业作为可贸易部门,以服务业作为不可贸易部门,这样有失偏颇。因为这些部门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可贸易性,因此在经验分析之前要重新设计指标选择作为研究对象的代理变量。(2)综合比较全要素生产率与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利弊,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生产率代理变量,并且完善相关数据库,准确衡量我国单位劳动成本变动和工资等变量。(3)充分利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手段,采用面板数据和面板协整分析方法,对理论上提出的假设命题进行经验分析,以期得到更为可靠的经验支持。
最后,在政策建议方面。(1)在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原因时,要考虑到1994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阐明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大幅贬值的影响机制。(2)注意考察我国经济的非均衡运行状态,如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增长等给人民币实际汇率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今后的研究思路可以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比如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等)的背景下,对传统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进行修正和完善,主要考虑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基本经济特征,重新做一基本假设,即无限制地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而不会引起工资的上涨的基本假设,从而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否具有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中,重新设定我国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的划分标准,并进行归类划分,准确衡量我国单位劳动成本变动和工资等变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能的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逐步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才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