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圳证券分析师培训
股票、期货市场蕴藏无限机会,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如何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稳定生存并获取巨大的财富,是每一位投资者终生追求的梦想!
股票、期货短线搏杀需要高超的技巧、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和严格的交易原则,一位普通投资者从投资新手晋升到操盘高手必须经过专业、系统的实战培训。应广大投资者的迫切要求,深圳市赣冠职业培训学校现在特别推出“股票、期货短线快速盈利特训班”,旨在提高普通投资者的股票、期货操盘素质,帮助广大投资者快速走向“财富自由之路”!
一、 课程内容
(一)、理论课
1、股票与股指期货投资必备技巧;
2、短线交易快速盈利秘诀;
“一买即涨法、一卖即跌法”
3、如何追随趋势,波段操作;
4、短线猎杀兵法“123买卖法”及“2B”法则;
5、李扬三步交易法;
6、如何在“创业板”中发掘未来的超级大黑马;
7、怎样准确把握庄家和散户的短线投机心理;
8、解析2009至2010年跨年度行情及黑马股推荐;
(二)、实习课
1、股票期货模拟交易:
(1)股票、期货网上交易功能介绍;
(2)股指、期货模拟交易演练;
2、股票期货实战操作
(1)如何快速捕捉股票、期货的启动买点;
(2)股票、期货短线交易策略和技巧;
(3)怎样准确把握股票、期货短线交易“买点”与“卖点”;
(4)股票、期货短线交易理念及原则;
(5)投资创业板的选股要领;
(6)创业板投资的策略技巧;
二、培训时间
1、理论课时间
晚 班:周一至周五19:00-21:00
周末班:周日全天上课
2、实习课时间
周一至周五交易时间(上午9:30-12:30、下午2:00-4:00)
三、主讲老师介绍
1、李扬:香港华富嘉洛证券公司高级交易员、著名基金经理,十几年股票、外汇和股指期货投资实战操作经验,操作业绩显著,尤其擅长日内短线交易。其独创的“李扬三步交易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捉到市场盈利机会。经典操作案例是2007年8月用8000元两年内赚了200万(详见《深圳商报》2009.08.14A10版)。
2、成纲:大型投资机构首席操盘手,具有十几年A股、H股、外汇、指数期货投资经验。尤其擅长短线交易,结合十几年交易经验独创一套“短线交易秘诀一买即涨法、一卖即跌法”,曾创下1个月获利200%的交易记录,2008年管理的资金获得300%的收益。
四、培训费用:学费6800元/人;报名费:30元/人;考务费550。
2. 安徽合肥天森集团 这个公司怎么样
他们公司应该是个科技公司
了解了一下 应该是个还不错的公司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3. 珠海期货开户哪家好
珠海当地总共有复3家期制货公司,分别是广发期货、华泰长城期货和盛达期货,其中广发和华泰长城都是券商系的期货公司,在全国分别排第七名和第十二名,公司的实力和信誉都是不错的。你可以选择一家期货公司后直接到营业部去办理,一般第一天办第二天就可以交易,非常方便。
你选择期货公司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下面几个事情:
1、 具体的手续费标准,能谈到多低就看你的资金量还有和期货公司的关系了;
2、 宁可选择当地的期货公司,这样以后的服务才有保障;
3、 最好选择研发实力强一点的公司,在你对市场把握不准的时候也可以有个参考;
更多的开户事宜和珠海期货公司的具体情况,请加我下面名字上的QQ联系。我长期从事期货工作,曾任国内一知名期货公司的研究员,跟珠海这几家期货公司都有联系,能拿到7-8折的手续费标准,希望能够帮到你。
4. 证券交易论文
证券交易信息产权的法律性质
摘要:证券交易行情信息是经过证券交易所整理、编排的信息集合体,本质上是数据库。我国著作权法和证券法都没有明确证券交易所交易信息产权的法律性质和权利内容,无法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证券交易信息产权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财产权利,法律应当给予“特殊权利”保护,数据库制作人证券交易所享有复制权和再利用权。
关键词:证券交易信息行情信息数据库特殊权利
一、启发性案例[1]
2006年8月以来,一个关于证券交易信息的案件引起了证券市场的轩然大波,并在法学界引发了热烈讨论。2006年8月底,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简称“上证所信息公司”)向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解除原告与被告新华富时指数有限公司(简称“新华富时公司”)签订的《证券信息许可使用合同》及其附件,并追究新华富时公司的违约责任。
上证所信息公司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信息的独家全权经营机构,代表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使用、发布、传播上海证券交易所行情信息的单位签订有关合同,收取相应的授权费用。2005年12月,上证所信息公司与新华富时公司签订了《证券信息许可使用合同》。根据许可合的相关规定,原告许可被告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实时股票行情编制指数。但是,许可合同第五条同时约定,被告未经原告许可,不得将全部或部分上证所证券信息传播到许可证指定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及用于许可证指定以外的任何地方和用途,不得许可他人使用和开发衍生产品。
上证所信息公司诉称,新华富时公司在未获得上证所信息公司书面许可的情况下,擅自许可第三方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以基于原告提供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实时行情编制的中国A 50指数开发中国A50股指期货金融衍生产品,并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这一行为违反了许可合同第五条的规定,已经构成违约。
2006年10月11日,该案正式开庭审理。目前,案件仍在审理之中。本案引起了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已经从普通的商业合同纠纷变成了金融信息维权讨论。对于本案,由于上证所信息公司与新华富时公司之间签订有信息许可使用合同,可以依照《合同法》的规定来处理。但是,如果与证券交易所没有订立许可使用合同的其他人未经交易所许可对证券交易行情信息进行复制、摘录、改编或者再利用,证券交易所能否追究其侵权责任?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侵犯的是证券交易所的何种权利?答案尚不清楚。在实践中,恰恰是这类行为最令证券交易所头疼,交易所会员公司和信息经营商在获得交易信息后转发给其他人或者以其他方式利用信息是目前交易信息侵权的主要方式[2]
因此,不管这个案件的结果如何,有一个问题依然需要我们探讨:证券交易所对证券交易信息享有的权利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利,它的法律性质如何?应当怎样加强对证券交易信息产权的法律保护?
二、证券交易信息的概念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证券交易信息。证券交易信息是指有价证券在证券交易所市场集中交易产生的、经过证券交易所整理、编排的市场交易数据、行情及因之而产生的其他相关信息,如证券的价格、报价及交易量、股价指数等等[3]。无论是对于证券交易所还是对于会员公司、信息运营商和投资者来说,证券交易的即时行情信息都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而延时行情信息则由于其时间上的滞后性商业价值衰减。在实践中,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恰恰对于证券交易即时行情信息的产权归属和产权性质争议最大。因此,本文主要讨论证券交易即时行情信息产权的法律性质。根据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第5.2.2条的规定,在交易日连续竞价期间,即时行情内容包括:证券代码、证券简称、前收盘价格、最新成交价格、当日最高成交价格、当日最低成交价格、当日累计成交数量、当日累计成交金额、实时最高五个买入申报价格和数量、实时最低五个卖出申报价格和数量。[4]
为了进一步说明证券交易行情信息的范围,笔者从新浪网上随机下载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浦发银行(股票代码600000)2006年11月1日的实时交易行情。
在证券市场上,单个的交易指令或交易信息对投资者是没有意义的,投资者无法根据孤立的信息来做出理智的、合乎逻辑的投资判断[5]。所以,本文所指的证券交易行情信息事实上是指交易信息的集合体,而且是经过特殊程序编辑(比如集合竞价规则)过后产生的不问断的数据流。因此,从证券交易信息的产生过程、存在形态上看,证券交易行情信息事实上是一种数据库。
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依赖于及时、准确且完整的交易信息,如何发布和管理证券市场中产生的交易信息关系到市场的发展[6]。证券交易信息是由证券交易所收集、编排和公布的,从经济学和组织理论的角度分析,证券交易所的根本在于证券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交易信息[7]。因此,证券交易信息的财产权对证券交易所的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这也是2005年新修订的《证券法》明确证券交易所对交易信息的专有权的意义所在。
三、现行法律对证券交易信息
保护的不足
(一)著作权法保护的不足
我国著作权相关立法并没有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明确规定,但是2001年修订的《著作权法》第十四条对“汇编作品”提供了法律保护: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断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根据该条规定,对于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其他材料进行汇编所形成的成果也可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前提条件是数据汇编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应当体现独创性。同时,需要明确的是,《著作权法》对于数据汇编的保护只及于数据的选择和编排,不及于其中的数据本身。因此,数据汇编的构成成分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其他人可以自由使用数据汇编中的数据或事实,只要他没有使用受到保护的选择和编排。
但是,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作品传播和利用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的复制、传播的成本越来越低,速度越来越快,操作越来越方便,对于数据汇编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在信息经济时代,不构成作品的信息也会有财产性价值;并且,当信息量非常大时,很难判定对于局部信息的使用是否侵犯了著作权。但是,著作权法依然固守作品的“独创性”原则,没有考虑到数据汇编所包含的商业价值,并提供相应的保护。
证券交易所可以援引《著作权法》第十四条关于“汇编作品”的规定来保护行情信息,这是因为,证券交易行情信息是在证券交易所市场集中交易产生的,并且经过了证券交易所的整理和编排。但是,《著作权法》提供的保护依然不足,因为只有证券交易所在行情信息数据的选择和编排上体现了独创性才能被认定为汇编作品,即便是证券交易所即时行情信息可以认定为《著作权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汇编作品”,《著作权法》也不会保护行情信息中的数据和信息本身。事实上,行情信息数据库的独创性也很难得到认定。因为数据库的核心价值在于所采集的信息内容,其采集的内容越全面价值就越高,但内容越全面就必然使编辑者对信息的选择余地越少,最终导致独创性越低,这种有别于普通作品的特点造成了现实需要与法律规定的直接冲突,就是信息量越大、越全面的数据库就越可能得不到著作权保护。[8] (二)证券法保护的不足
由于著作权法对证券交易行情信息保护不足,证券交易所不断寻求其他法律保护方式。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证券法》加强了证券交易即时行情信息的保护。该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经证券交易所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证券交易即时行情。证券监管机关、证券交易所认为,该条确立了证券交易所对证券交易即时行情的信息专有权,有利于维护证券市场交易秩序,也利于证券交易所开拓信息产品服务。[9]
但是,该条对证券交易即时行情信息所提供的保护仍然是不足的。首先,这个条文应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该条第一款规定:“证券交易所应当为组织公平的集中交易提供保障,公布证券交易即时行情,并按交易日制作证券市场行情表,予以公布。”在这个语言环境下,第二款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证券交易所许可发布证券交易即时行情。
因此,该条授予证券交易所的只是独家发布证券交易行情信息的权利,并没有明确赋予交易所对于行情信息的所有权,《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所主张的信息所有权缺乏法律依据[l0]。其次,证券交易信息产权法律制度的核心价值目标是明确证券交易信息产权的归属和法律性质,虽然该条明确了证券交易所对证券交易即时行情信息享有一定的权利,但是《证券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这种权利的法律性质和权利的内容。《证券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二款在赋予证券交易所“发布”交易信息的权利,但是对于这项权利的内涵没有做界定,例如,证券交易所是否有权禁止他人提取行情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或者进行再利用,证券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与证券交易所及其所授权经营证券信息的公司缔结合同的当事人,证券
交易所可以依照合同来主张违约责任。可是,如果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侵犯了证券交易所的信息专有权,证券交易所能够主张何种侵权责任?换句话说,第三人侵犯的是证券交易所对证券交易信息享有的何种权利,著作权还是其他种类权利?对此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也是上证所信息公司诉新华富时公司一案引发热烈讨论的原因所在。
四、新型的财产权利一一数据库“特殊权利”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著作权法还是证券法都没有清晰界定证券交易行情信息产权的法律性质,对证券交易所交易信息产权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在现代社会,信息作为无形财产的一种形式已被广泛接受,信息的生产、收集和编辑包含了信息产品制作人的“劳动”,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但是,信息产品可能不具有著作权法所要求的“独创性”。本文认为,证券交易行情信息产权是一种新型的财产权利,它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所有权,也无法纳入著作权或知识产权的范畴,而应当作为数据库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需要指出的是,证券交易所主张其对交易信息享有所有权,这种认识容易产生混乱。事实上,证券交易所享有的应当是信息财产专有权,而不是信息所有权,因为有形财产所有权和信息财产专有权的具体内容有很大的不同,产权是不能等同于所有权的。
数据库是指由有序排列的作品、数据或其他材料组成的,并且能以电子或非电子方式单独访问的集合体[11]。数据库与汇编作品有一定的关联性,它不仅包括汇编作品,还包括不构成汇编作品的数据汇编。由于数据库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其开发、制作和维护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其复制和侵权又十分简便,因此,法律应当对数据库制作人提供必要的保护。
目前国际上对数据库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具有独创性的数据库提供著作权保护,但是,正如前面所分析的,著作权法所提供的保护不及于其中的内容。另一种是对数据库给予“特殊权利”(Sui Generis)保护,目前这种保护方式已经在欧盟变成了法律实践。1996年,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制定了《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指令》(96/9/EC),对数据库提供全面保护。该指令最为引入注目的是给数据库提供了“特殊权利”保护。“特殊权利”是指一个数据库如果表明在其内容的获得、验证或显示中具有质量或数量上的实质性投资,其制作人就有权禁止他人摘录和(或)再利用数据库的全部或实质性部分。这里所说的投资并不仅指金钱投资,还包括时间、劳动、物力等方面的投入。
依据欧盟《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指令》,数据库制作人享有的特殊权利包括提取权和再利用权。数据库制作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永久或暂时地将数据库全部内容或者在数量上以及(或者)质量上的实质性内容转移到另一种介质上的行为;数据库制作人还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以发行、出租、在线传输或者其他方式传输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数据库全部内容或者在数量上以及(或者)质量上的实质性内容。除此之外,数据库制作人还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重复地和系统地提取以及(或)再利用数据库的非实质性内容,但是与数据库的正常利用相冲突或者不合理地损害数据库制作人的合法利益的行为。[12]
“Sui Generis”是拉丁文,其基本含义是“独特的、特殊的、自成一类的”,它意味着这是一种不同于著作权的保护,或者是另一种权利的保护。相对于著作权,数据库特殊权利保护数据库中的内容,而著作权只保护独创性的表达形式,不保护思想内容;而相对于保护思想内容的专利来说,它对思想内容又没有独占权,它不能禁止他人利用同样的思想内容制作同样的数据库进行产业上的竞争[13]。因此,对数据库给予“特殊权利”保护的实质是在现有法律保护模式之外创设一种新的权利,以保护数据库制作人对其数据库内容应当享有的权益。
如前文所述,从证券交易行情信息的产生过程、存在形态上看,证券交易行情信息实际上是一种数据库。证券交易行情信息数据库的制作人是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行情信息产生于证券交易的过程中,证券交易所为证券交易提供平台,制定交易规则,将零散的、单个的数据汇编成具有实际市场价值的数据产品。证券交易所为行情信息的生产、收集和编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实质性投资,所以,证券交易所应当享有数据库制作人的“特殊权利”。因此,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信息产权的性质应当是数据库“特殊权利”,它的内容包括禁止他人未经许可提取或者再利用行情信息的全部或实质性部分的行为。
注释:
[1]案件情况来自《金融时报》等媒体的报道。
[2]北京大学法学院金融法研究中心课题组:“证券交易所交易信息产权运作与法律保护研究”,载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编《上证研究(2005法制专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页。
[3]北京大学法学院金融法研究中心课题组:“证券交易所交易信息产权运作与法律保护研究”,第240页。
[4]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第5.2.2条。
[5]复旦大学一上海理工大学(联合)课题组:“证券交易所交易信息产权运作与法律保护研究”,载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编《上证研究(2005法制专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5页。
[6]同上注,第239—240页。
[7]关于证券交易信息与证券交易所的关系的具体分析可参阅北京大学法学院金融法研究中心课题组完成的“证券交易所交易信息产权运作与法律保护研究”课题,第248— 249页。
[8]复旦大学一上海理工大学(联合)课题组:“证券交易所交易信息产权运作与法律保护研究”,第288页。
[9]桂敏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新旧条文对照简明解读》,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104页。、
[10]2006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第5.1.3条都规定:“本所市场产生的交易信息归本所所有。未经本所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使用和传播。经本所许可使用交易信息的机构和个人,未经本所同意,不得将本所交易信息提供给其他机构和个人使用或予以传播。”
[11]李扬:《数据库法律保护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12]李扬:《数据库法律保护研究》,第174—175页。
[13]李扬:《数据库法律保护研究》,第205页。
5. 金融危机是怎么引起的
最近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这就牵扯到美国的银行了。。。什么是次贷危机呢?
总的来说,就是美国银行自己倒腾出的问题。
当时有很多收入低下甚至没什么收入的人想买房子却没钱,一般银行也不肯向他们放贷,后来一些银行为了赚钱,向这些穷人发放买房贷款,也就是次级贷款——大白话这些申请贷款的人信用度比较次,O(∩_∩)O
别看这些穷人平时没钱还房贷,但是有个条件是——当时的房价一直涨(咱国金融危机前就是这情况),这些买房子人能够用房子增值的收益去还银行贷款,银行赚了钱,按揭的人也有房子可买,所谓皆大欢喜,发展到最后,次贷形成的规模越来越大。
但是,问题出现了,美国的银行为了多赚钱,拼命的提高还款利率,不仅如此,当房价涨幅下降时,这些银行甚至推波助澜,他们的目的很简单——房子便宜的话,贷款买房的人也多了。。。。
等房子开始降价后,银行才发现,一切都失去了控制,买房的人没增值的钱还款了,银行就收回房子准备拍卖,但是那么多房子很难一下子变成流动资金,即使卖出去一两个,但是因为降价使得房价又太低,卖一个赔一个。银行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最后搞的资金周转不灵,怎么办?向其他金融机构借啊。。。
借款时候得有抵押的东西,这些美国银行就用自己的债权做抵押去借钱,也就是以债抵债。说白了就是拖别人下水。
结果,当一家银行因为持续亏损倒闭后,其他有牵连的纷纷落水,慢慢演变成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这个事实也教训了我们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太远。
6. 尼克森贝利 模型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金融市场概论
1.(美)威廉·F·夏普、戈登·J·亚历山大、杰佛里·V·贝利.《投资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美)A.A.格罗佩利、埃森.尼克巴克特著,申海波、鲁昌译,《公司财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美]弗兰克·法伯兹,弗朗哥·莫迪里安尼,迈克尔·费里,《金融市场与机构通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4.[美]威廉·F·夏普,《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5.[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6.博迪,莫顿:《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美]弗兰克·J. 法博奇,弗郎哥·莫迪利亚尼,唐旭等译,《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第二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8.张亦春主编,《现代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9.[美]小詹姆斯 L.法雷尔,沃尔特 J. 雷哈特著,齐寅峰等译,《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10.[美]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塞尔著,宋逢明、朱宝宪、张陶伟译,《金融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1.[英]洛伦兹·格利茨著,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第二章 货币市场
1.[美]詹姆斯·托宾,斯蒂芬·戈卢布,《货币、信贷与资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2.[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3.[美]米什金著,李杨译,《货币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胡庆康编著,《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唐旭,《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6.[美]弗兰克·J. 法博奇,弗郎哥·莫迪利亚尼,唐旭等译,《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第二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7.钱小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结机制及其疏导,金融研究, 2001年 09期,67-73
8.王一萱、屈文洲,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连通程度的动态分析,金融研究, 2005年 08期,112-122
9.周正庆,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中国金融,2004年第1期
10.华仁海、陈百助,国内!国际期货市场期货价格之间的关联研究,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727-742
11.张敬国,我国货币市场运行特征及其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金融经济,2003年第9期
第三章 资本市场
1.(美)威廉·F·夏普、戈登·J·亚历山大、杰佛里·V·贝利.投资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美]威廉·F·夏普,《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3.[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4.[美]弗兰克·J. 法博奇,弗郎哥·莫迪利亚尼,唐旭等译,《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第二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唐旭,《金融理论前沿问题》,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6.[美]小詹姆斯 L.法雷尔,沃尔特 J. 雷哈特著,齐寅峰等译,《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7.王亚民 朱荣林,资本市场发展模式比较:一个风险投资视角,国际金融研究, 2002年 12期,61-66
8.赵明勋,中国资本市场“拉美化”之忧,国际金融研究, 2005年 06期,46-51
9.朱新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开放运行,广西金融研究, 2004年 02期,4-7
10.孙建平,汇率弹性化与资本市场的风险控制,金融研究, 2004年 09期,25-36
11. 张亦春、蔡庆丰,西方私人权益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 2004年 08期,46-53
第四章 外汇市场
1.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美]弗兰克·J. 法博奇,弗郎哥·莫迪利亚尼,唐旭等译,《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第二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美]詹姆斯·托宾,斯蒂芬·戈卢布,《货币、信贷与资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4.哈继铭,中国利率和汇率问题,国际金融研究, 2006年 01期
5.曹凤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金融研究, 2005年 01期
6.谭雅玲,人民币汇率面临调整压力,农村金融研究, 2005年 06期
7.姜凌、马先仙,正确认识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若干问题,金融研究, 2005年 08期
8.范俊杰,论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农村金融研究, 2004年 06期
9.裘元伦,欧元汇率:受四大因素制约,国际金融研究, 2004年 01期
10.高海红,美元汇率和美国“双赤字”, 国际金融研究, 2004年 01期
第五章 衍生市场
1.[美]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塞尔著,宋逢明、朱宝宪、张陶伟译,《金融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英]洛伦兹·格利茨著,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美]约翰·赫尔著,张陶伟译,《期权、期货和衍生证券》,华夏出版社,1997
4.叶永刚主编,《金融工程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6.叶永刚主编,《衍生金融工具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7.胡奕明,金融期权衍生技术的新发展,金融研究, 2001年 04期
8.杨峰,海外股指期货市场比较研究,金融研究, 2002年 07期
9.王晋忠、王滨,金融工程与现代投资银行的发展,财经科学, 2004年 第1期
10.陈国辉、李守铎,衍生金融工具对资产本质及其确认的冲击,财经问题研究, 2005年 02期
第六章 利率机制
1. [美]米什金著,李杨译,《货币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 胡庆康编著,《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博迪,莫顿:《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 陈学彬等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6. [美]詹姆斯·托宾,斯蒂芬·戈卢布,《货币、信贷与资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7. 陈雨露,赵锡军,《金融投资学》,中国人民出版社,1996年
8. 任兆璋、彭化非,我国同业拆借利率期限结构研究,金融研究, 2005年 03期
9. 沙振林,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率管理模式的探讨,金融研究, 2005年 06期
10. 王一鸣、李敏波,非正规金融市场借贷利率决定行为:一个新分析框架,金融研究, 2005年 07期
11. 李扬、彭兴韵,解析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及其货币政策理念,国际金融研究, 2005年 02期
第七章 风险机制
1. [美]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塞尔著,宋逢明、朱宝宪、张陶伟译,《金融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叶永刚主编,《金融工程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 王春峰著,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4. [美]威廉·F·夏普 , 《投资学 第五版》 , 1998年8月第1版
5. [美]威廉·F·夏普,《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6. [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7. 博迪,莫顿: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 冯燮刚、杨文化,风险、风险资本与风险偏好,国际金融研究, 2005年 02期
9. 邓可斌 何问陶,个体理性、风险偏好、社会地位与我国消费增长——基于跨期替代资产选择理论模型的研究,财经研究, 2005年 05期
10. 高全胜,金融风险计量理论前沿与应用,国际金融研究, 2004年 09期
11. 胡志强,中国金融系统风险配置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 2004年 10期
第八章 风险资产定价
1. [美]威廉·F·夏普 , 《投资学 第五版》 , 1998年8月第1版
2. [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3. 宋逢明著,《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出版
4. [美]Stephen A.Ross,Randolph W.Westerfield,Jeffrey F.Jaffe著,吴世农、沈艺峰等译,《公司理财(第5版)》(MBA教材精品译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8月
5. 博迪,莫顿: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 [美]小詹姆斯 L.法雷尔,沃尔特 J. 雷哈特著,齐寅峰等译,《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7. 靳云汇、刘霖,中国股票市场CAPM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 2001年 07期
8. 韩高龙、李劲松、陈彦斌,基于货币和财富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证券市场导报, 2004年 04期
9. 段续源,CAPM股票定价理论的延展,南开经济研究, 2004年 02期
10. 苏萍,套利定价理论在深圳股市的实证检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 03期
11. 刘霖、秦宛顺,中国股票市场套利定价模型研究,金融研究, 2004年 06期
12. 张淑英、张世英,CAPM和APT模型的比较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1998年 02期
第九章 效率市场假说
1. 饶育蕾,刘达锋,《行为金融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 宋军,吴冲锋,从有效市场假设到行为金融理论,世界经济,2001(10):74-80
3. 韩海平,陶燕红,方兆本,行为金融学综述,经济研究,2002(1):3-10
4. 刘志阳,国外行为金融学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2002(3):71-75
5. 张亦春主编,《现代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6. 宋逢明著,《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出版
7. 李兴绪,上海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统计与决策, 2004年 08期
8. 曲盛恩,我国投资基金市场效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中国软科学, 2004年 07期
9. 赵冬梅、陈柳钦,市场有效性及其检验方法,管理科学, 2003年 03期
10. 管征、谭克、陶欣,股票市场有效性的横截面检验:文献综述,现代管理科学, 2003年 08期
第十章 债券价值分析
1. 威廉·F·夏普 , 《投资学 第五版》 , 1998年8月第1版
2. 管志强,附认股权公司债价值分析,数学理论与应用,2004.6
3. 蒋殿春,张新,可转换公司债券定价问题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1年12月
4. [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5. 林清泉主编,《固定收益证券》,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 类承曜 ,《固定收益证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7. 王一鸣 李剑峰,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 2005年 01期
8. 赖其男、姚长辉、王志诚,关于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 2005年 09期
9. 谢海玉,我国债券收益率变动分析 ,国际金融研究, 2004年 07期
10. 宋永明,指数化债券的理论与实践,金融研究, 2003年 09期
11. 鲍建平、杨建明,利率期货交易对债券现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影响分析,金融研究, 2004年 02期
第十一章 普通股定价
1. 布瑞德福特·康纳尔著,张志强,王春香译,公司价值评估——有效评估与决策的工具,2001,华夏出版社
2. 汤姆·科普兰,蒂姆·科勒,杰克·默林著,贾辉然等译,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和管理,1998,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
3. Aswath Damodaran 著,朱武祥,邓海峰等译,投资估价——评估如何资产价值的工具和方法,1999,清华大学出版社
4. [美]威廉·F·夏普,《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5. [美]Stephen A.Ross,Randolph W.Westerfield,Jeffrey F.Jaffe著,吴世农、沈艺峰等译,《公司理财(第5版)》(MBA教材精品译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8月
6. (美)A.A.格罗佩利、埃森.尼克巴克特.《公司财务》.申海波、鲁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7. 牛凯龙、李永军,我国IPO定价的实证分析,农村金融研究, 2003年 07期
8. 段进东、陈海明,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信息效率实证研究,金融研究, 2004年 02期
9. 于增彪、梁文涛,股票发行定价体制与新上市A股初始投资收益,金融研究, 2004年 08期
10. 宋逢明、梁洪昀,发行市盈率放开后的A股市场初始回报研究,金融研究, 2001年 02期
第十二章 远期与期货的定价
1. [美]约翰·赫尔著,张陶伟译,《期权、期货和衍生证券》,华夏出版社,1997
2. [美]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塞尔著,宋逢明、朱宝宪、张陶伟译,《金融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英]洛伦兹·格利茨著,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 叶永刚主编,《金融工程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 [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6. [美]小詹姆斯 L.法雷尔,沃尔特 J. 雷哈特著,齐寅峰等译,《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7. 华仁海、陈百助,我国期货市场期货价格收益及波动方差的长记忆性研究,金融研究, 2004年 02期
8. 鲍建平、杨建明,利率期货交易对债券现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影响分析,金融研究, 2004年 02期
9. 杨星,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适度保证金的确立,国际金融研究, 2001年 09期
10. 张晋生,股票和期货价格的比较分析,国际金融研究, 1996年 03期
第十三章 期权的定价
1. [美]约翰·赫尔著,张陶伟译,《期权、期货和衍生证券》,华夏出版社,1997
2. [美]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塞尔著,宋逢明、朱宝宪、张陶伟译,《金融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英]洛伦兹·格利茨著,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 叶永刚主编,《金融工程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 宋逢明著,《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出版
6. [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7. 胡奕明,金融期权衍生技术的新发展,金融研究, 2001年 04期
8. 解利艳、曹颖,期权定价Black-Scholes模型评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年 03期
9. 郑振龙、林海,银行资产负债中隐含期权的定价,金融研究, 2004年 07期
10. 丹·拉提莫,实物期权如何帮助确定投资价值,国际金融研究, 2002年 03期
第十四章 投资管理
1. [美]威廉·F·夏普,《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2. [美]小詹姆斯 L.法雷尔,沃尔特 J. 雷哈特著,齐寅峰等译,《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3. [美]兹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马库斯,《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4. (美)威廉·F·夏普、戈登·J·亚历山大、杰佛里·V·贝利,《投资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5. 博迪,莫顿: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 王树娟,中国证券基金最优投资组合,系统工程, 2005年 01期
7. 唐欲静,投资组合业绩评价理论、发展及在中国的应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年 03期
8. 肖奎喜、杨义群,基于风险调整收益的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年 01期
9. 王骥涛、欧阳丹,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综述,甘肃金融, 2005年 10期
10. 李锐,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运作原理,证券市场导报, 2004年 02期
11. 徐少君,投资组合理论发展综述,浙江社会科学, 2004年 04期
第十五章 金融市场监管
1. 史福厚,《金融监管导论》,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2. 杨德勇,贾奇珍著,《金融监管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3. 蔡浩议著,《抉择: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4. 周英著,《金融监管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5. 谢伏瞻主编,《金融监管与金融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6. 赵锡军著,《论证券监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 尹龙,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金融研究, 2005年 03期
8. 江春、许立成,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金融研究, 2005年 04期
9. 王志军,欧盟金融监管的新发展 ,国际金融研究, 2004年 02期
10. 刘夏、蒲勇健、陈斌,混业经营模式下的有效金融监管组织体系研究,金融研究, 2005年 09期
11. 尹灼,英国新金融监管体系述评,农村金融研究, 2004年 01期
12. 徐进前,现代金融法律制度变革的潮流——新法案下的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及其启示,金融研究, 2003年 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