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外汇期货 > 群众层面对外汇储备的看法

群众层面对外汇储备的看法

发布时间:2021-08-08 23:33:09

① 我国国际储备现状的看法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并未明显过剩2004年的实际外汇储备额6099亿美元与以上根据2004年度的有关数据测算出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相比,可以发现虽然要多些但并未明显的过多。我们认为,考察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情况是否合理和正常必须放在整个国际环境下进行,单单考虑我国自身情况不可能得出全面的认识。1.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出现了普遍快速增加的势头。二战后初期,除美国外,几乎所有国家都几乎没有外汇储备,根本谈不上满足三个月进口量的储备规模。随着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恢复,全球外汇储备开始逐步增长,到1960年,全球储备资产(除去黄金储备,下同)达到220.64亿美元,刚好能满足两个月的进口,工业化国家持有153.01亿美元,能满足2.09个月的进口额,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仅能满足1.77个月。到1970年,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水平超过了工业化国家,上升到满足2.36个月的进口量,而发达国家则微幅下降为2.05个月。到1990年,全球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满足三个月进口量的规模,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能满足4.25个月进口,发达国家为2.71个月。到1995年,全体发展中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量首次超过工业化国家,储备规模为5.07个月进口额,工业化国家仅为2.53个月。到2003年底,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已能满足8.52个月的进口,而工业化国家仅为2.98个月。整体上来看,自1960年以来,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在2-3个月进口量的规模,变化不大(如果不考虑日本在内,整个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水平是净下降的);而全体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则从不到2个月进口水平,上升至能满足近9个月的进口,规模增加了近5倍。2.横向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在高储备国家中位置居中。从2004年末的外汇储备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能满足13个月的进口,而日本是22个月,中国台湾省为17.3个月,俄罗斯为13个月,印度为16.5个月,韩国为10.5个月。从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为37%,日本为17.6%,俄罗斯为17.6%,印度为19.8%,韩国为29.2%,中国台湾省为79.2%,新加坡为120%。综合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在高储备国家中居于中间位置,还不能说是严重过剩。3.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金融危机表明,按满足3个月进口之需衡量外汇储备是否适度已经不再适用。在1996年,泰国持有外汇储备能够满足7月进口之需,印度尼西亚能够满足5个月,马来西亚也能满足4个多月,但是他们都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并且危机首先在外汇储备相对更充足的泰国发生。尽管高水平的外汇储备未能阻止金融危机的爆发,但是在国际上仍一直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充足的外汇储备水平有利于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实,重要的是如何衡量外汇储备是否充足和适度,除了考虑进口因素外,也要考虑债务特别是到期债务量、国外投资者收益汇出及未分配利润、潜在的资本外逃等因素。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看,尽管外汇储备能够满足超过3个月的进口额,但是如果考虑到以上因素,则都显不足了,这也就是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具体到我国,尽管我国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一直为贸易顺差,为弥补或防止贸易逆差的外汇储备似乎并无实际需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借有大量的外债,每年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另外,经过多年的利用外资,在我国的外资存量已超过2000亿美元,外商投资每年获得的投资利润以及未分配都比较客观;此外,由于众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潜在的资本外逃对外汇需求也很巨大。因此,对于如何衡量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时绝不能单看进口规模,而实际上我国外汇储备需要应对的可能不是贸易逆差时进口的支付需要,而是要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资本流出。总之,尽管从理论上难以确定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具体金额,但是毫无疑问,我国的外汇储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剩。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一是与有关国家相比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算严重过剩,从存量来看,外汇储备的少量过剩不会引起较严重问题;二是今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改变了过去单一盯住美元的做法,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实行将逐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并逐渐引导市场的预期向供求均衡方向发展,央行也能从维护人民币对美元固定汇率中渐进抽身,从而最终遏制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

② 结合实际谈谈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看法

一、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1.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2008年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1.9万亿美元,高居世界之首;2009年上半年,我国的外汇储备额达到21316.06亿美元:;2010年3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额达24470.84亿美元,截至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4543亿美元。
2.国际收支双顺差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经常账户顺差额在1999—2001年有所回落,但大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三年以来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尤其是2006年达到2498.66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55%。资本与金融账户也只有在1998年出现逆差,从2001年以来顺差的幅度也不断扩大,在2004年曾突破千亿大关,该差额在2006年出现明显回落,较2005年回落84%。两个账户共同影响到双顺差的总额,在1998年至2000年出现低潮,而后几年保持大幅度上升,在2005年超过2千亿。
二、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持续的贸易顺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并形成了多年的贸易顺差。这已经成为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直接原因。
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率不断上升。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和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入没有完全被实体经济部门吸收,相当一部分滞留在金融系统内成为相对过剩的资本,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三、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国际短期资本进入升值预期导致各种投机资本大量涌入。任何国家的资本管制都是有一定缺陷的,大量国际游资(即,热钱),绕过资本管制进入目标国,以期获得升值之利,并导致了外汇储备增加。
四、我国现行出口结售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出口企业和个人外汇留存,抑制和直接限制了外汇需求和有效利用,导致外汇储备持续、被动的增加。

三 巨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过大,提高机会成本
高额外汇储备使机会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资本的有效使用率。外汇储备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国银行的,如果不是用于储蓄而用于对外投资的话,可以用于进口或投资,那么收益率则要远远高于储蓄收益,这样就构成了外汇储蓄的机会成本。由此可以看出越多的外汇储备,就有更多的机会成本。
(二)高涨的外汇储备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发行,再通过各种渠道向市场投放的货币数量。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持有外汇储备所对应的货币投放。同时,外汇储备占款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通过乘数效应可以对货币供应产生成倍的放大作用。当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时,外汇市场上供过于求。
(三)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增加通货膨胀压力
1994年初,我国实行了单一汇率制度,在对资本与金融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的同时,对经常项目实施强制的结售汇制度。该制度规定,除了允许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开设外汇现汇账户外,对中资企业实行强制结汇,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除少数非贸易非经营性收入外,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头寸等都是有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实际情况核定的,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外汇市场最大的买入者。近年来,我国连续贸易顺差,中国人民银行只能购买超额的外汇,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货币乘数的作用,形成过分宽裕的货币供给,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人民银行对国内的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四)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
从国际金融体系角度观察,我国外汇储备快速上升,但结构仍以美元为主。这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已有成果和未来命运承受着巨大的汇率风险,特别是美元汇率风险。
(五)结构相对单一,增大了储备风险
目前,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较大,每当美元贬值或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我国外汇储备都会随之贬值,从而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迅速大规模地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也将十分激烈,因此汇率风险增大。另外,一国大量地持有另一国的货币资产,势必会带来一定的政治风险。假使中美关系恶化,我国很可能面临持有的美元资产被冻结的风险,使我国的外汇储备遭受重大损失。
(六)巨额外汇储备给人民币带来巨大的升值压力,使央行需要使用更多的手段来维持币值的稳定
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造成了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明显失衡,在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政策操作下,其结果就是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这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下。事实上,尽管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但必须承认,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存在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形成的关键和根源所在。而人民币的升值势必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对促进就业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七)央行所承受的风险日益加剧
央行长期以来一直是外汇市场的出清者,因此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方的外汇储备不断扩张,资产越来越“外币化”;同时负债方的基础货币外汇占款发行也在飙升,负债越来越“本币化”,央行面临日益严重的货币错配风险,以至使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汇率风险加速向央行集中。
四 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建议
妥善管理我国的外汇储备能提高我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增强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增加国家财富。针对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笔者有三点管理政策建议: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协调内外均衡。
在我国经济内外失衡并存的结构中,外部失衡是外在表现,内部失衡才是根源所在。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是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果,而持续15年左右的双顺差是我国长期实行出口导向政策导致中国经济存在内外失衡和市场扭曲现象的结果。协调经济的根本途径是要转变中国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经济建立在以内需为主的基础上。
二、逐步推进意愿结售汇制。
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结汇和售汇在经常项目下一直是放开的,而我国主要的进出口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再加上大中型进出口企业的用汇也基本放开,所以实行意愿结售汇制不会给外汇市场造成大的冲击。企业和居民持有一部分外汇可以减轻我国外汇储备过度的压力,同时对于外汇体制的完善和外汇市场的活跃也具有积极作用。
三、提升外汇储备管理理念,拓宽外汇运用渠道。
按照“安全、流动、增值”的原则经营管理外汇储备,转变思想观念,将外汇储备投资的收益性放在管理的首位,并从国家战略角度考虑富裕储备的多元化运用渠道。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通过中央汇金公司注资改制国有银行,不但促进了国有银行改革,也提高了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为化解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的高风险,可尝试外汇储备证券化以释放过多的外汇储备;也可适当引入战略储备政策,购买全球战略性物资,建立战略储备,提高宏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五、总结
中国的外汇储备高增长是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结果,同时也是因国内经济不平衡而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表现。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探讨高外汇储备的综合管理政策,另一方面,还需从多角度入手,化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扩大消费需求,以保持内部平衡的方式化解外部不平衡。鉴于当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国应该充分利用高外汇储备的优势,发展中国经济。

③ 中国大量外汇储备的利与弊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当然这并不是说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因为持有外汇储备是要付出代价的。第一,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并非投入国内生产使用。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问题,就是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就可以把这些储备资产用来进口商品和劳务,增加生产的实际资源,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持有储备则放弃了这种利益。因此,持有外汇储备,要考虑机会成本问题。第二,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此外,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遭受损失。因此,外汇储备应保持在适度水平上。

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这些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
中国外汇储备太多还是太少?官员学者畅谈利与弊
[ 2004-03-05 14:00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从1993年到200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12亿美元,增加到4033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近20倍。仅去年一年,中国新增外汇储备,包括向中行和建行注资的450亿美元,超过了1600亿美元,与建国到1999年50年间的积累相当。

外汇储备充足,无疑有助于抵御金融风险。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它是保卫中国金融业的一道"长城"。然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注意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4000亿美元,是这两天政协委员们和记者交谈中频率较高的一个数字。大家都在试图破解一个疑问: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对于中国来说究竟多还是不多?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说,外汇储备是否太多,不能从数字上一概而论。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量,都会考虑到如果出现对国家经济安全严重不利的情况。如果出现像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事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国家就很难度过。从抵御风险的角度来看,不能简单地讲一个国家拥有多少外汇储备就够了。郭树清把保证充足的外汇储备量比作"大楼防火"。一座大厦可能永远不会起火,但防火的任务却要时刻牢记心头。

的确,外汇储备是国力的象征。没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既影响进出口,也影响引进外资、举债。而且,中国人口基数庞大,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的确不用担心会太多。

然而,"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却对目前的外汇储备量表示了忧虑。

全国人大代表尹继佐就外汇储备问题,专门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议案。他告诉记者,巨额外汇储备构成了高成本低效率占用资源,导致了经济结构的失衡。他说,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各项指标已经高于国际警戒线。尽管这些警戒指标并不具备绝对的可靠性,但如果外汇储备仍然保持1990年至2003年间约140%年均增幅的话,显然弊大于利。

尹继佐代表在议案中则用数据说明了这一观点。国际上通常把外汇储备支持外贸进口、外汇储备支付外债和外汇储备与GDP比率作为衡量外汇储备水平的三个重要指标。依照此参照,按三个月进口额计算,中国需外汇储备约600亿美元;按15%的外债备付金计算,约需300亿美元,再加上2.4%的GDP,约需200亿美元。综合三项,中国的理想外汇储备规模约在1100亿美元左右。因此,目前的外汇储备额大大高于"最优规模"。

尹继佐的建议则是要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确立合理管理外汇储备的理念,同时,制定外汇储备调整规划,完善运营机制,从而实现外汇储备的有效管理。

④ 如何看待我国过多的外汇储备

目前对于外汇储备的很多看法并未触及本质,甚至还存在不少误解,因此,非常有必要重新审视外汇储备的本质以及外汇储备的管理体制与模式。

所谓“国家外汇储备”,通常应该是指国家财政出资购买和管理的外汇资产。但在中国,目前是指央行以人民币购买的,并由央行统一存储、支配和管理的外汇。严格来讲,由央行购买、存储并管理外汇,是央行投放货币的一种渠道,由此形成的外汇储备,本质上应该是一种货币发行储备物,是流通中货币的抵押物或信托网担保物。其买卖主要用于控制货币供应量,平抑货币币值,避免发生超过预期的重大波动。

而只有回归“央行外汇储备”作为货币储备物的本质属性,现有“国家外汇储备”模式下掩盖的诸多问题就会水落石出,很多纠结的问题才有可能找到解决之道。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改变“国家外汇储备”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只要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回归外储本质,继而推动现有的外汇储备模式,真正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

⑤ 对中国外汇储备现状的看法

中国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一,达到2.2万亿美元,黄金比例只有1%,外汇储备多,有好有坏:好处在于,钱多可以对一些境外投机者起到威吓作用(97亚洲金融危机原因在于当时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不足);坏处在于,储存太多外汇,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手里的外汇贬值,另一方面市面上流通过多的人民币会导致国内物价飞涨,破坏经济发展。

⑥ 谈谈你对国际储备管理的看法

(1)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与收益比较。一般意义上说,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国内资本投资收益率或生产率减去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差额大,成本高,需求量越少;反之亦然。考虑到数据可得性,选择中国3个月国库券的利率与美国3个月的存单利率之差作为衡量机会成本的变量,是模型的解释变量之一,记为IX。

(2)对外贸易状况。对于对外贸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来说,较多的国际储备有其必要,以一定比例的进口衡量外汇储备充足程度,也是一个常用的指标。考虑到可加模型对于解释变量非共曲线性的要求,这里选择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作为衡量我国对外贸易状况的变量,记为IE。

(3)汇率制度。如果一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和稳定汇率的政策条件,为干预外汇市场平抑汇率,对国际储备需要的数量较大,且此时汇率与外汇储备往往呈线性关系。反之,如果一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则对国际储备需要的数量较小,此时考虑长期的情况下,汇率与外汇储备呈现非线性关系。为了全面反映我国汇率制度的变化与人民币的整体情况,我们选用对实际双边汇率进行贸易加权平均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来表示汇率制度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4)国际地位。该国的国际地位包括该国的综合国力、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应付冲击国际收支的因素以及货币的国际地位等因素。一国综合国力越强、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越强、各种因素对国际收支冲击的概率和程度越小则所需的外汇储备量可能就少些。GDP以其易得、广泛等优势被学者们广泛的作为外汇储备分析的解释变量,然而由于我国目前位置并没有公布GDP的月度数据,因此这里选择消费品零售总额RT的自然对数值作为该因素的变量表示。
这样可以么?

⑦ 如何看待我国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 急急,在线等

中国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会将国家带向全面经济崩溃,这是由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机制产生的必然结果。
简单的一个例子,两国交易,货币不同,须取得两国共同认可的价值形式或手段完成交易。银行的钞票是由银行券演化而来得,自古以来交易的媒介是贵金属货币,客户将贵金属交给银行,银行付以银行券。则贵金属为银行券的兑现准备,也就是发行准备,当客户不再使用银行券时,银行回收银行券,付出贵金属,在此过程中,银行向客户收取提供信用工具的手续费,因此,银行券为银行的债务,而银行收受的贵金属为银行的资产,手续费为收入。无论是银行的银行券还是贮藏的贵金属都不是银行的收入。这是货币的本质所在。
我国企业出口商品,得到外国的银行券,对于本国而言形同外国人为出口商扎得“孝子幡”,只是收到了一个债权凭证而已,如果不花,天天打着,那就是真正的“孝子幡”,而银行自己印钞付给本国出口商,其实什么也没有给出口商,就是自己扎了一个“财富流失的招魂幡”送给出口商,再加上政府的海关不拢财,实行出口退税,对政府而言没有得到任何收入,只是方便了物资流出国门。
因此,央行一方面打着外国给中国扎的“孝子幡”,一方面又为本国出口商扎一“招魂幡”,同时又打开海关的关门,实行出口退税,这样我国的商品就源源不断的流出国门,“孝子幡”大,证明出去了资源,换来了外钞,“招魂幡”加大证明国民丧失了资源,没有得到银行的补偿,出口退税,意味着政府一分钱的收入都没产生,如此长期运做,国家岂有不崩溃的的道理?
假定银行将那“孝子幡”讨来黄金,换给打“招魂幡”的,则国家银行对内无债务,对外无债权,同时对于进出关境的商品都征税,则政府实现了政权的利益,现在自己去认真反思我的话去吧!

⑧ 谈谈自己对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的认识。

严格意义上而言,外汇储备只是国际收支 平衡和整个经济增长的一个产物。一个经济体在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金融市场没有出现显著扭曲前提下所形成的外汇储备才是相对正常和稳健的。
传统的理论视外汇储备为一国财富的标志,但这一经典的拜物教价值观如今却被中国可能出现的客观结果击打得粉碎。资料显示,与最近三年中国每年新增GDP相比较,外汇储备新增额已经相当于新增GDP的75%。外汇储备增加数额接近乃至超过国民财富的创造额与积累额,说明中国社会财富的积累或储蓄形态已经基本上采取了外汇形式。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外汇储备中70%是美元资产,而美元已经完全跌入到一个漫长的颓废通道之中,中国国民财富由此可能遭遇折损与流失的厄运。
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调节外汇市场的主要工具,其直接效果取决于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能力。一般而言,外汇储备是央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大于求时买入外汇而形成的。由于央行买入外汇必须投放等值的人民币,因此,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意味着外汇占款在高速增加,也意味着央行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在高速增加。统计资料表明,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方式投放的基础货币已占基础货币投放总量的116.3%,外汇占款几乎已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唯一渠道,并呈现出“货币发行美元化”的怪现象,货币政策所具有的自主性由此势必大打折扣。

⑨ 结合实际谈谈对当前外汇储备的看法。考试急用~~~~~~

外汇多的话可以避免金融危机
也容易通货膨胀

阅读全文

与群众层面对外汇储备的看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聚氯乙烯君正集团 浏览:79
东北证券席位号 浏览:421
平安银行理财岗位 浏览:910
公司理财的目标是什么 浏览:473
银行账户理财是什么意思 浏览:727
怎么开通帐户贵金属业务 浏览:71
融资固定年限 浏览:6
理财通的四个货币基金 浏览:740
上海银行接收外汇 浏览:997
仁智股份后市怎么走 浏览:726
上市公司子公司创业板上市 浏览:276
香港海外汇款要手续费 浏览:558
天马股份介绍 浏览:114
张凡股票 浏览:527
黄金交易所的英文缩写 浏览:844
济源钢铁是上市公司 浏览:965
捷众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官网 浏览:207
三国志10交易所哪里有 浏览:713
支付宝上的理财产品可靠 浏览:166
vsto外汇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