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中国银行可以的
2. 如果这么大的中国外汇储备没有了会怎么样
中国外汇储备4万亿美元以上。如果用于投资和购买矿产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增加4万亿美元以上的资产。如果换成资产就会增加国家税收和资产配置。所以过高的外汇储备对于国家发展是负担。去掉过高的外汇储备用外汇回购人民币。外汇储备有几千万就足够贸易结算了,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都是贸易顺差,也就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3. 中国没有外汇储备会怎样
那中国就等死吧。
首先没有美元就不能买到石油。石油是和美元挂钩的。所有的现代化设备、农业、日用品、汽车都需要石油。美国为什么能在世界上称霸,简单来说就是美元霸权,而美元霸权的实质就是石油。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老在中东产油国发动战争的原因,就是为了石油。
第二,世界上大多数贸易都是由美元结算的。至于原因,大部分还是因为石油。没有美元相当于没有钱,就无法能买到资源。
第三,大量的外汇储备能防止国际炒家破坏中国经济。当年索罗斯等对冲基金为什么能制造亚洲金融危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亚洲各国没有足够的美元储备,到了最后没子弹了,当然让他们剪羊毛了。最惨的是很多韩国老百姓为了韩国能够偿还到期债务,把自家的金银都捐献给国家。索罗斯在香港的最后一张之所以熟了,就是因为香港政府拿出100亿美元外汇储备跟他斗,否则早就完了。
第四,中国的外汇储备不都属于中国政府的。其中一部分是外商投资存在央行里的,他们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在中国投资,到最后还要把转来的人民币换回美元的。另一部分是国际炒家的,他们看准人民币升值,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同样到最后还是会兑回成美元的。剩下的才属于中国政府的。中国出口公司把产品卖给外国,人家给你的是美元,必须在央行换成人民币才能到国内花。央行就印出相应的人民币给这些出口公司,美元就留在了央行。所以千万不要说外汇属于中国老百姓的,应该给老百姓增加福利等等,这种说法完全就是无知的表现。外汇是千万不能用在国内的,否则就会恶性通货膨胀,相当于重复印钱了。
4. 中国的外汇储备包括哪些
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没有对外明确公布过,目前属于国家金融机密。据估计,美元资产占%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依据来自于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路透社报道以及中国外贸收支中各币种的比例。
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以美元资产为主的原因:
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活动要以国内经济为主,虽然美国占国际贸易的比例很大,但是与美国庞大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远远低于日本、德国、瑞士的相应指标,后者三国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外向型的,其货币价值容易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干扰而大幅波动,不利于保值。
(4)中国没有外汇储备扩展阅读: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79亿美元,较11月上升123亿美元,升幅0.4%;较年初上升352亿美元,升幅1.1%。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指出,2019年12月,中国外汇市场供求延续基本平衡格局。受全球贸易局势、主要国家央行货币政策立场、英国大选等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指数、主要国家债券价格有所下跌。
受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5.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外汇储备
一国的外汇储备由多种外汇资产构成,我国现在定期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外汇储备余额的相关数据,但对外汇储备的构成不予公布。我们只能通过国际机构及其他国家公布的相关数据来了解我国外汇储备的大致构成。
由于外汇储备经营要考虑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决定了外汇储备必须投向高等级债券等安全性高的资产。2002年5月,国际清算银行(BIS)发表的季度报告首次以专栏的形式对我国银行系统外的外汇清偿力和流动状况做了分析。该报告称在1999-2001年间,我国共使用了1251亿美元的外汇,其中796亿用于购买美国债券,44亿用于购买德国证券,15亿用于购买日本证券,396亿存放于BIS的报告行。根据该报告的分析,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和个人外汇存款中80%是美元资产。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在我国2004年206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量之中,约490亿用于了购买美元资产,占同期储备增量的24%。从1983年到2005年3月期间,我国总共购买了3453.62亿美元的美元资产,占同期间外汇储备增量的53%;占外汇储备总额的比例由2003年6月的74%下降到了52%,但中国持有的美国证券和长期债券在美国相关市场上的份额一直呈上升态势。(见下表)
当然上述数据并不能准确说明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情况。但由于我国存在外汇管制,我国外汇资源绝大部分受控于中央银行,相应地,在美国投资的外汇主要来自我国的外汇储备。因此,我们可以近似的用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我国在美国投资的长期证券额来估算我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例。
李振勤等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推测,2003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的近似组合大体为:美元70%、欧元15%、日元10%、英镑5%。到2004年9月底,美元比例降低至60%,我们依据上边的权重,估计欧元、日元、英镑的比例分别上升为20%、13%和7%。那么我们依据我国外汇储备的总额和现在的相应货币汇率折算出来的我国外汇储备的近似组合可用下表来表示。
从上表看出,外汇储备构成中美元仍占绝大部分。美元资产比重过大隐含着巨大的汇率风险。在过去三年,美元持续下跌,对欧元平均下跌了35%,对日元平均下跌24%,而且据相关研究,美元将进一步走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如果美元贬值25%,美元资产的持有者遭受的损失将达到美国GDP的10%,其中,东亚各经济体因持有美元储备遭受的损失将占美国GDP的1.5%。从短期来看,东亚地区高额外汇储备稳定了美元下跌的趋势,并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美国的利率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从而使得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格局给东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占东亚地区的1/3,这种影响对中国来说尤其大。
6. 中国的外汇储备还剩多少
还有很多,大概1.9万亿,而且还在逐月增加。技术在欧洲买的可能性大一些。
已经没通涨了,现在是防止通货紧缩
出口订单减少是因为国外居民、企业消费大幅下降所致。
7. 中国外汇储备减少 好事还是坏事
一是大家的钱会变少了。前些时候,我们一直在担心说“李嘉诚跑了”、“曹德旺跑了”,这些所谓的有钱人跑了就是中国外汇储备减少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都把国内的钱投到国外去了,而当大量的有钱人都把财产转移走的时候,国内的财富总额在短期内其实是一个固定的数目,大量的钱跑到了国外,对于国内而言必然意味着市场资金的紧张,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想要借钱都会变得比较困难,资金荒的现象已经出现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可能日子都不好过了,我们手中的钱变少了,那么任性的买买买恐怕也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此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只能通过发行更多货币或者增加赤字的形式来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钱荒,那么就意味着钱不值钱了,钱变成纸了,通货膨胀将会成为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二是想要赚钱变得更难了。其实为什么外汇储备会减少,资本会外流,在某些方面都是因为中国缺少合适的投资产品,说股市,股市不景气,说债市,债市去年出了大问题,说基金,基本上谁买谁亏,那么只有买房子了,所以催生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但是还有人发现其实国外好的投资品也挺多的,所以就把钱投到国外去了,结果就是国内的投资渠道更加不好,因为资金量的减少,从而导致了市场的唱空,大量的资本、热钱流出中国,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意味着失血,意味着未来股市、基金、债市受到汇率、利率影响的波动将会变得更大,想要赚钱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三是企业的经营可能会变得困难了。因为外汇减少,资本溜走了,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意味着更加严格外汇管理,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不仅是借钱难了,而且投资也变少了,企业的经营将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而企业则直接和大家的工作密切相关,企业经营的不景气了,大家的就业和工作就会受到影响,收入也会产生一定的波动。
四是房地产的泡沫可能会减少了。在一定的程度上,中国还是存着一定的房地产泡沫的,不过外汇储备的降低,资本的流出,在某种程度上是炒作中国房地产的资本也走了,这样的话房地产泡沫就会被挤出,房价会不会下跌不好说,但是房价想要进一步上涨就变得没那么容易了。所以,对于大家都头疼的房市问题,外汇储备的降低并不是什么坏事。
五是对于大家信心的影响。外汇储备的减少,其实直接的经济影响还是很有限的,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大家的信心受到了打击,毕竟在经济向好的时期,外汇储备一般不会剧烈波动的,现在的减少会给大家导致不好的预期,大家所有人预期的共同影响,也会反映到经济上面,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上面的五点其实是一种发展的可能性,但是外汇储备的减少并不是对我们“无关紧要”的事情,外汇储备的波动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最终也就成为影响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事情了,可以预见未来大家有可能要过苦日子了,现阶段还是好好储备,为自己的未来生活留下更多的余粮吧。
8.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外汇储备,那会怎么样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