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国际金融 中如何理解居民与非居民的概念
居民就是城镇人口,非居民就是非城镇人口
⑵ 居民与非居民有什么区别
非居民指除居民以外的自然人、法人。居民是指:在本国长期从事生产和消费的人或法人,符合上述情况他国的公民也可能属于本国居民。这时,居民可分为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自然人居民是指那些在本国居住时间长达一年以上的个人,但官方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等一律是所在国的非居民;法人居民是指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级政府机构、企业和非营利团体,但是国际性机构,诸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组织,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所称居民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自然人、居民法人。居民自然人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连续居留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外国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境内的留学生、就医人员、外国驻华使馆领馆、国际组织驻华办事机构的外籍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除外;中国短期出国人员(在境外居留时间不满1年)、在境外留学人员、就医人员(已取得境外居留权的人员除外)及中国驻外使馆领馆、常驻国际组织使团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居民法人包括境内依法成立的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部队;在中国境内注册登记但未取得法人资格的组织视为居民法人;境外法人的驻华机构视为居民法人。编辑本段居民-正文 非居民的对称。在一个主权国家境内长期或永久居住,并受居住国法律保护和管辖的自然人(包括本国人、外国人、双重国籍人和多重国籍人)、法人和法人团体。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说明,居民是指在某个国家或地区居住期限达一年以上者,否则即为非居民。 居民和非居民都包括个人、企业、非营利团体和政府四类。一国的外交使节和驻外军事人员等,即使在外国居住长达一年以上,仍属派出国的居民、驻在国的非居民。一个公司的国外子公司是其经营所在国的居民,其母公司所在国的非居民。国际性机构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非居民。 居民和非居民是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对有特定涵义的概念。作此界定的主要意义在于正确并且口径统一地反映各国的国际收支情况。根据这一界定,只有发生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才是国际经济交易。例如,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是英国的居民,中国的非居民;分行与中国银行总行的业务往来因而构成中国和英国的国际收支内容。相反,中国银行总行与在华的各外国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只构成中国的国内收支。居民与非居民也是外汇管制法规中区别外汇持有者身份的基本分类。一般而言,由于居民的外汇收支涉及居住国的国际收支问题,管汇当局对之管制较严;反之,由于非居民的外汇收支与居住国的国际收支无涉,管汇当局对之管制较松。
⑶ 证券里面的非居民是什么意思
非居民指除居民以外的自然人、法人。居民是指:在本国长期从事生产和消费的人或法人,符合上述情况他国的公民也可能属于本国居民。这时,居民可分为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自然人居民是指那些在本国居住时间长达一年以上的个人,但官方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等一律是所在国的非居民;法人居民是指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级政府机构、企业和非营利团体,但是国际性机构,诸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组织,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⑷ 个人办理外汇业务,如何判定其为居民还是非居民
1、居民外汇是指在我国境内居住期限在一年以上者,及各级政府、各种经济类型的金业、团体(包括外国侨民)持有的外汇。其中也包括侨汇、托收国外财产和外国货币,这部分外工在外汇管理上较严,只能持有,不能私自转移境外,使用时必须通过中国银行兑换成人民币。
2、非居民外汇是指境内居住期限在一年以下者和境外全业、外国驻华机构持有的外汇。对这部分外汇在外汇管理上较松,可以自行保存,存入银行,换取外汇兑接券或人民币,汇出和携出境外。
(4)外汇中非居民指什么扩展阅读
《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十条 境内个人经常项目项下非经营性结汇超过年度总额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以下证明材料在银行办理:
(一)捐赠:经公证的捐赠协议或合同。捐赠须符合国家规定;
(二)赡家款:直系亲属关系证明或经公证的赡养关系证明、境外给付人相关收入证明,如银行存款证明、个人收入纳税凭证等;
(三)遗产继承收入:遗产继承法律文书或公证书;
(四)保险外汇收入:保险合同及保险经营机构的付款证明。投保外汇保险须符合国家规定;
(五)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收入:付款证明、协议或合同;
(六)法律、会计、咨询和公共关系服务收入:付款证明、协议或合同;
(七)职工报酬:雇佣合同及收入证明;
(八)境外投资收益:境外投资外汇登记证明文件、利润分配决议或红利支付书或其他收益证明;
(九)其它:相关证明及支付凭证。
⑸ 人民银行关于居民与非居民的定义是什么
居民与非非居民主要是个法律概念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 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本法所称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本法所称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所得税法第三条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对于个人没有直接的定义,但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实际就是有关个人的居民与非居民的定义: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⑹ 什么是非居民账户
非居民指的是非本国居民,即持有护照的外籍人士。他们在国内商业银行开立的人民币账户,称为非居民账户。开户证件为外国护照。部分业务可能会受限制。主要是监管机构根据账户属性进行统计和监管。
⑺ 在为个人办理外汇业务时,如何判定其为居民还是非居民
所谓非居民一般是指组织,比如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社团等。那么,只要是这些非个人性质的组织都属于“非居民”。
1、按照有效身份证件确定居民和非居民身份。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实施细则〉的通知》(汇发[2015]27号)第五条关于个人居民身份认定的规定,实践中按照身份证、永久居留证、护照等有效证件中的国籍来认定其是否为居民个人。
2、对于同时持有所属国籍(地区)身份证件和永久居留证件的个人,鉴于国际收支统计采用经济利益中心的居民原则,优先按照永久居留证件认定居民身份;
3、持有中国护照的个人需同时配合其他有效证件进行认定,即同时持有中国护照和境外永久居留证的个人认定为非中国居民,不持有境外永久居留证的个人认定为中国居民。
(7)外汇中非居民指什么扩展阅读: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国务院令第642号)第三条规定,中国居民包括:在中国境内居留1年以上的自然人,外国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境内的留学生、就医人员、外国驻华使馆领馆外籍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除外;
中国短期出国人员(在境外居留时间不满1年)、在境外留学人员、就医人员及中国驻外使馆领馆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在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法人(含外商投资企业及外资金融机构)及境外法人的驻华机构(不含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外国驻华使馆领馆);
中国国家机关(含中国驻外使馆领馆)、团体、部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
⑻ 关于离岸账户中的“非居民”的定义是什么
是的,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凡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満5年的为非居民。反之为居民。(这是个税在划分上的称呼,例:非居民的人,税务局在收个税时就不会对此人在国外取得的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居民的征收范围:个人在境内、外取得的收入,均要依照税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⑼ 国际贸易中境内非居民是指哪些
按照商品的形态不同 ,可以把国际贸易分为有形贸易商品和无形贸易商品。
一、有形贸易商品是指实物商品的进出口,因为实物商品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
在国际贸易中,有形商品种类繁多,通常可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
初级产品是指没有经过加工或加工很少的农 、林、牧、渔和矿产品 ;工业制成品是指经过工业加工的产品 。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
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鲜活动物;饮料及烟草;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植物油、油脂和蜡;
化学品及其有关产品;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
二、无形贸易商品是指非实物形态的劳务和技术的进出口。
因为劳务和技术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
无形贸易主要包括运输、装卸、保险、金融、邮政通讯、船舶修理、国际旅游、工程服务、代理、技术转让等等。 关于无形贸易 ,至今还没有像实物商品那样的国际分类标准。
商品的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主要
⑽ 请问下面的"非居民"是什么意思,谢谢
所称"非居民个人"是指外国自然人(包括无国籍人)、港澳台同胞和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但已取得境外永久居留权的中国自然人,而外汇管理条例所称非居民指除居民以外的自然人、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