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直系亲属之间国内外币汇款需提供什么手续
直系亲属之间从中国银行美元账户转账美元必须在开户银行进行。
中国银行相关规定:
1 、认证交易双方、防止支付欺诈。能够使用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等实现对网上商务各方的认证,以防止支付欺诈,对参与网上贸易的各方身份的有效性进行认证,通过认证机构或注册机构向参与各方发放数字证书,以证实其身份的合法性。
2 、加密信息流。可以采用单密钥体制或双密钥体制进行信息的加密和解密 ,可以采用数字信封、数字签名等技术加强数据传输的保密性与完整性,防止未被授权的第三者获取信息的真正含义。
3 、数字摘要算法确认支付电子信息的真伪。为了保护数据不被未授权者建立、嵌入、删除、篡改、重放等,完整无缺地到达接收者一方,可以采用数据杂凑技术。
(1)外汇管理法规摘要扩展阅读:
业务流程
汇款业务的主要当事人有汇款人,收款人、汇出行、汇入行。其业务流程是:由汇款人向汇出行提交“汇出汇款申请书”,汇出行按申请书的指示,使用某种方式(如SWIlVr、电传、汇票)通知汇入行,汇入行解付汇款给收款人。电汇汇款和票汇汇款具体流程有所不同。
电汇汇款流程是:汇款人填写汇出汇款申请书,交款付费给汇出行;汇出行通过加押电传或SWIFT方式,将款项汇到汇入行;汇入行解付汇款给收款人。
票汇汇款流程是:汇款人填写“汇出汇款申请书”,交款付费给汇出行;银行开立银行汇票交汇款人;汇款人将银行汇票交收款人;收款人将银行汇票提交给解付银行(汇入行)汇入行解付汇款给收款人。
B. 求一篇关于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风险控制的论文(要求有出自的参考文献)
对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管理的探究分析字数:3716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 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9879亿美元,高居全球外汇储备持有量第一的位置。外汇储备多,固然意味着国力的增强,但它也产生了如增加通货膨胀压力、持有成本及降低货币政策效力等诸多棘手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因素的分析研究,旨在寻求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些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外汇储备 币种结构 外汇管理
自1994 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1996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到2006年2月底,达到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高居全球外汇储备持有量第一的位置。每月百亿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使人民币不断承受升值压力。如何合理的管理高额外汇储备,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的原因
1.贸易顺差持续增长是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直接原因
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之所以能保持持续的贸易顺差,除了长期以来我国拥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外,还因为我国特有的贸易发展模式:一是我国有完善的基础实施、良好的工业配套能力和大量熟练的廉价劳动力,吸引着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二是我国对外贸易形式主要是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属于一种增值的贸易形式,必然会出现贸易顺差。由此可见,当前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2.FDI的持续增长促使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长期以来,我国为了吸引国外投资,刺激出口,制定了很多偏离中性的外资和外贸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关税政策、外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形成了与经常项目增长相互呼应的资本项目的持续增长。
3.全球收支不平衡下美国因素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
美国与中国的经济结构不同,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多是物美价廉而附加值低的产品,美国巨大的需求和中国产品的竞争力,造成了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另外,美国是一个储蓄低于投资的国家,得从其他国家借债。中国等高储蓄率国家对美国的投资主要是以国家的名义,外汇储备的形式投资美国的国债,结果是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增加。
4.内需不足、进口不力导致收支失衡和外汇储备增加
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而言,内需对贸易平衡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汇率调整的作用。我国国内消费不足,出口迅猛增长,导致进口额不及出口额,进口增长率不及出口增长率,对外依存度很高,势必引起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储备增加。
5.资本项目管制使外汇储备增加
资本项目管制制度,主要是以强制结售汇制度以及外汇冲销政策为主。强制结汇制下,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收购市场上多余的外汇,形成大量的外汇占款。为了避免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又不得不采取外汇冲销政策来冲销外汇占款。强制结售汇之下的外汇供大于求以及外汇冲销政策的实施,是对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最好解释。
二、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的问题
1.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效益较低,面临贬值风险
持有外汇储备是有机会成本的,我国外汇储备的很大部分投资于美元资产,其收益率很低,这使得本可以利用的大量外汇资产闲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就提高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机会成本。而且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相当于一个资本由中国流向美国的过程,实际的效果就是中国人在省吃俭用的同时,给美国人贷款。
2.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发行带来极大压力,大大压缩了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由于外汇占款过多,使得货币供给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而央行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压力,不得不通过增发短期票据,“对冲”外汇储备增加导致的增发本币。由于央行发行的票据要支付利息,且票据利率高于美元资产投资回报率,经济成本相当高。同时由于在收购外汇投放基础货币的同时,不得不相应减少发放再贷款,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受到挤压。
3.货币币种与资产结构未达到优化
从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货币种类的选择上看,根据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币种组合中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储备币种过于集中在一种货币美元上,一方面随着国际金融体系动荡,美元储备的风险也在增加。另一方面无形中对所选择货币的国家提供低息的贷款。
4.给人民币升值造成巨大压力
美国日本等国近年来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巨大的贸易顺差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众所周知,当前人民币大幅的升值弊大于利,不仅会影响到我国众多企业的综合实力还会使投机盛行,破坏我国发展的大好形势,因此,合理的处置外汇储备可以为人民币升值减轻压力。
三、对解决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问题的构想
1.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
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中应该考虑对投资性动机的要求稍微高一些,以获得最大的收益。中国应该购买以欧元或一些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货币计价的资产,以此来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目前最现实和最可行的方法,依然是实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调整和资产结构调整。在币种结构方面,应该适当扩大欧元资产和日元资产的比重;在资产结构方面,应该扩大投资于美国机构债和企业债的比重,并增加对美国股市上蓝筹股的投资从而最优的利用好外汇储备的价值。
2.建立外汇储备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要确认和评估外汇储备管理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并且定义在储备管理中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和指标。我国货币当局要随着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规模,注重不同外汇储备资产的风险程度,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如建立定期分析研究市场的例会制度,定期对整个资产进行市价重估;对交易对手资信状况密切跟踪、及时报告,努力控制信用风险;建立储备管理的投资组合基准,以指导实际的储备投资等措施。
3.适时增加黄金储备份额。
近年来,在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同时,黄金储备在我国国际储备中所占的份额却是非常低的,这种状况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而且在目前金价稳中有升的情况下,黄金是一种有效的储备保值手段,不仅有利于抑制外汇储备缩水,而且更有利于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因此,从这一层面看,适时增加黄储备是优化外汇储备投资的一条可选途径。当然黄金储备的适度增加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
4.实施“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积极扶持和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
从条件来看,中国企业初步具备了跨国并购的基础,改革开放引起的国内市场国际化使得中国企业在国内实际上已经承受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政府政策的鼓励与国内公众的关注、支持也对跨国并购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跨国公司掌握着全球化时代资源配置的主导权,培养中国的跨国公司,对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真正形成世界经济强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外汇资金配置到这些方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注资国有金融机构,推进国有金融机构的改革
我国已动用了亿美元外汇储备为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注资,支持这些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造。从注资、股改上市的实践来看,储备注资是推动国有金融机构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绩效的可取方式。注资后,三家国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大大提高,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为其上市铺平了道路,同时也有利于吸引战略投资者的介入。目前,我国惟一的国有独资的再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也已获批注资,以重组改制上市。我们可以参照这一模式,扩大对其他国有金融机构,如政策性银行、国有保险机构的注资,巩固国家在金融领域的控制地位,推进国有金融机构的改革,并获得相应回报。
6.增加石油战略储备,为长远利益打算
在价格合适的时候,逐渐增加石油的战略储备,或者与石油输出国合作,投资石油战略储备的基础设施。在石油资源方面展开比较艺术的“石油外交”,争取石油输出国的稳定供给,用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石油资源的国际布局。这样不仅是一个有效的外汇管理方式,也促进了我们全方位能源战略的建设。
四、结论
对于已产生众多问题的巨额外汇储备,我们目前应积极借鉴国际储备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高储备盈利性,采取合理的储备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外汇储备的价值,使外汇储备的投资尽可能服务于本国利益。
参考文献:
[1]左小蕾:万亿外汇储备的四个出口[N].江苏经济报,2006(10)
[2]巴曙松等:中国外汇市场运行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何泽荣:中国国际收支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4]马杰古田军:“加强外汇储备运营,适时调整币种结构”,《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3期
C. 有关出纳的问题!
1、出纳主要是管理单位的现金和支票,要分别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账”,现金账要每日与库存现金相核对,现金要每日结出余额,与账核对,作到日清日结;银行存款账每月要与银行对账单相核对,并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
2、要认真审核员工的原始报销凭证,并制作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金额一定要相符;
3、报销时一定经有关领导签字,要支持原则,不能怕得罪人,报销后当时在记账凭证在加盖“现金付乞章”,让领款人签字,以免以后说不清,报销时一定要点清现金,以免出现差错;
4、要记“支票领用登记簿”,领用支票时一定要经领导审批(印审批单),要进行登记,让领用人签字,以免想不起支票谁拿走的,拿走支付后一般一个月要取回发票,不能长期在外;
5、如果管理二个单位的出纳,一定要把二单位的现金和支票分开保管,二单位互相借款一定要打个条,以免遗忘,给会计时要分开是哪个单位的支票;
6、在报销时一定要分清是支票付款还是现金付款,以免记混;
7、会计记帐后要将会计的现金账、银行账与你的现金、银行账相核对;
8、要控制好现金和支票的支出,因领导不掌握现金情况,控制好不能出现入不抵出(有时账上有多少钱,还要瞒着领导一些,以免现金不足);
9、一定不能开空头支票,章也不能盖错,盖错单也按空头支票罚款;
10、注意新会计准则对房地产企业的要求;
11、收到现金时要认真核对真伪,特别是50元以上钞票,最好在一个本子上记上,某张是某某人给你的,发现假钞时好查责任;
12、出纳工作一定要认真,不要着急,不要轻视出纳工作,要作好也是不容易的。
D. 外币业务会计什么时候要在会计科目后面写汇率
依据《关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企业外币业务会计处理的规定》企业应按下列原则处理外币业务:
1.企业的外币账户包括外币现金、外币银行存款、以外币折算的债权(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货款等)和债务(如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股利、预收货款等)。不允许开立现汇账户的企业,应设置除外币现金和外币银行存款以外其他外币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
2.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
3.除另有规定者外,所有与外币业务有关的账户,均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作为折合汇率,也可以采用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作为折合汇,由企业自行选定。
4.企业因向银行结售或购入外汇而产生的买入、卖出价与市场汇价之间的差额,记入“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
5.月份(或季度、年度)终了,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期末余额,应当按照期末市场汇价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此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记入“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
6.经营多种货币信贷或者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分币记账制。
7.投入的资本如需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对有关资产账户,按收到出资额当日的市场汇价折合。对“实收资本”账户,合同约定汇率的,按合同约定汇率折合;合同没有约定汇率的,应分别不同情况按下列方法处理:①登记注册的货币与记账本位币一致时,按收到出资时的市场汇价折合。②登记注册的货币与记账本位币不一致时,按企业第一次收到出资时的市场汇价折合;如果投资人分期出资的,则各期出资均应按第一次收到出资时的市场汇价折合。③由于有关资产账户与实收资本账户所采用的折合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8.需要建立偿债基金的企业,在“银行存款”科目下增设“××外币偿债基金户”明细科目单独核算。
相关扩展:
一、日常企业经营中,都会有哪些外币业务
外币业务核算包括哪些内容外币业务是指公司以外国的各种货币进行款项收付、往来结算和计价等业务。在会计上,外币业务是指不以记账本位币作为计量单位的会计业务。涉及外币的经济业务主要有五种类型:
1.外币借款业务。即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取得外币借款以及归还借款的业务。
2.外币兑换业务。即一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的业务。
3.投入外币资本业务。即投资人以外币作为资本投入企业的业务。
4.外币交易业务。即以外币进行款项收付、往来结算的会计业务。
5.外币折算业务。即把外币的金额重新表述为另一种货币的会计业务。进行外币折算,并不是实际发生了兑换或交易等外币经济业务,而仅仅是改变了原有的计量单位。
二、外汇的具体内容
通常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根据我国的外汇管理条例规定,外汇的具体内容包括:1.外国货币;2.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3.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支票、期票、汇票等)、银行存款凭证等;4.其他外汇资金。黄金可以用作国际支付和结算手段,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所以,在许多国家也将黄金列入外汇。
三、外汇汇率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比率,即用一种货币单位表示另一种货币单位的价格,故又称汇价。汇率根据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作用,可以有多种,如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与中间汇率,可以分为现行汇率与历史汇率,记账汇率与账面汇率,等等。
1.买入汇率,又称外汇买入价,是指银行以人民币买入外币的汇率。
2.卖出汇率,又称外汇卖出价,是指银行卖出外币收入人民币的汇率。
3.中间汇率,又称外汇中间价,是以人民币计算的外汇买入价和外汇卖出价的平均价。
4.市场汇率,是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市场汇价的中间价。
5.合同汇率,是指交易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进行不同货币折合使用的汇率。
6.记账汇率,是指企业发生外币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账务处理所采用的汇率。
7.账面汇率,是指企业已经登记入账的汇率,它可能是当时的市场汇率,也可能是合同汇率,亦称历史汇率。
8.现行汇率,是指某一具体时点现在的汇率,即折算外币时的市场汇率。
9.历史汇率,是指过去某一时点的汇率。历史汇率是与现在汇率相对的,前一交易日的市场汇率相对于当日来说是历史汇率,当日的现行汇率相对于次日来说也是历史汇率。
四、汇率标价
一个国家的外汇汇率,是以外国货币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还是以本国货币来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称为汇率标价。标价方法有两选择,一种称为直接标价法,另一种称为间接标价法。
1.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折合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如1美元=6.03元人民币。目前我国即采用此种标价方法。
2.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折合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如伦敦外汇市场:1英磅=4.1514德国马克。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采用此法。
五、什么是记账本位币与编报货币
记账本位币,是指一个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时统一使用的记账货币。
编报货币,是指编制会计报表时使用的货币。记账本位币与编报货币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这就是说,我国企业的正式编报货币只能是人民币,而记账货币是可以选择的。在会计实务中,依据记账本位币的选用不同,分为统账制与分账制。
1.统账制,又称统一货币记账制,是以某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记录全部经济业务。
2.分账制,又称分币记账制,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直接按原币种记账,在期末时再将各种外币账户的余额和发生额折合成人民币,然后编报会计报表。
E. 我国外汇储备币种及各种比重
美元75% 黄金1.9%,日元10%,欧元和英镑20%,
F. 09下半年我国货币、财政政策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二○○九年第三季度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09年11月11日
内容摘要
2009年第三季度,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增速逐季加快,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不断扩大,需求结构明显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工业生产增长进一步加快,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1.8万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季度同比增长8.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1%,第三季度同比下降1.3%。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发挥好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三农”、就业、助学、灾后重建等改善民生类信贷支持工作。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总体看,货币信贷保持快速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企稳回升。货币总量持续快速扩张,货币流动性增强。2009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8.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4.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0.2万亿元,同比增长
I
29.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0.1个百分点。存款保持较快增长,活期化倾向较为明显。贷款总量保持快速增长,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9.0万亿元,同比增长34.2%,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9.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平稳运行,9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5%。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290元。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外需不足的局面及影响还在持续。从国内经济看,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民间投资意愿不强;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加大;信贷结构不合理,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妥善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注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可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增强贷款增长的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促进民间直接投资。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和改善外汇管理。
II
目录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1
一、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1
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较多..................1
三、金融机构贷款保持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2
四、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5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平稳运行....................................5
六、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7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8
一、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8
二、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9
三、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9
四、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11
五、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2
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13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分析..............................14
一、金融市场运行分析...........................................14
二、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22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分析..............................25
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25
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32
第五部分 货币政策趋势..............................42
一、我国宏观经济展望...........................................42
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44
I
专栏
专栏 1 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10
专栏 2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30
专栏 3 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33
表
表 1 分机构人民币贷款情况......................................3
表 2 2009年1-9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表..........6
表 3 2009年1-9月份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表............7
表 4 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情况简表...........................14
表 5 金融机构回购、同业拆借资金净融出、净融入情况表...........15
表 6 利率衍生产品交易情况.....................................16
表 7 2009年前三季度主要债券发行情况...........................19
表 8 主要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及占比情况表.........................21
图
图 1 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化情况.........................18
II
第一部分货币信贷概况
2009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货币信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货币流动性继续增强,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
一、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
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8.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4.1个百分点,比第二季度末高0.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0.2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0.1个百分点,比第二季度末高4.7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7万亿元,同比增长16.0%,增速比上年同期高6.7个百分点。第三季度,现金净投放3147亿元,同比多投放1603亿元。
前三季度,M2和M1增速逐季加快。其中,M1加快势头更为明显, 9月末增速已超过M2,为2008年5月份以来首次,可能与上年基数较低有关,也反映出经济活跃度明显提升。总体看,货币总量持续快速扩张,货币流动性增强。
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较多
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9.8万亿元,同比增长27.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9.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1.8万亿元,同比多增5.1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8.4万亿元,同比增长28.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9.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
1
外汇存款余额为2032亿美元,同比增长7.8%,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05亿美元,同比少增172亿美元。
从人民币存款的部门分布和期限看,居民户存款增长有所放缓,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活期存款多增较多。9月末,金融机构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6.0万亿元,同比增长25.0%,增速比上年同期高3.9个百分点,比第二季度末低3.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8万亿元,同比多增5745亿元。受房地产、股票市场相对活跃等因素影响,近期居民户存款有所分流。非金融性公司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8.3万亿元,同比增长34.7%,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19.6个百分点,比第二季度末略低0.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6万亿元,同比多增4.4万亿元。企业存款增加较多,前三季度新增5.6万亿元,同比多增3.8万亿元,企业资金面总体宽松,支付能力较强。其中,前三季度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多增2.5万亿元,企业流动资金储备较为充足。9月末,财政存款余额为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比年初增加1.0万亿元,同比多增263亿元。
三、金融机构贷款保持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
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1.4万亿元,同比增长33.8%,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和第二季度末高19.0个和1.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9.3万亿元,同比多增5.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总体保持较快增长,9月末余额为39.0万亿元,同比增长34.2%,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9.6个百分点,比第二季度末略低0.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分机构看,第三季度,
2
中小金融机构信贷份额相对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第三季度新增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比重分别比上半年上升6.1个和5.8个百分点,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分别下降10.1个和19.4个百分点。9月末外汇贷款余额为343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比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比第二季度末提升20.3个百分点,增速回升较快。外汇贷款比年初增加997亿美元,同比多增505亿美元。第三季度外汇贷款大幅增加479亿美元,其中近50%为进出口贸易融资贷款,对进出口贸易的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表 1 分机构人民币贷款情况
单位:亿元2009年前三个季度 2008年前三个季度
新增额 同比多增 新增额 同比多增
政策性银行① 7 895 4 104 3 792 437
国有商业银行② 36 974 24 364 12 610 -47
股份制商业银行 21 249 13 766 7 483 813
城市商业银行 7 131 4 203 2 929 180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③ 9 523 4 093 5 430 -251
外资金融机构 -65 -915 850 -264
G. 什么是外汇清算
什么是企业外汇结算
外汇结算又称国际结算,是通过外汇的收付来内办理国内企业与国外容相关企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活动。
外汇结算可分为三类,即国际贸易结算、国际非贸易结算和国际金融交易结算。
(1)国际贸易结算,或者说进出口贸易结算,是指国内企业在商品进出口业务中所发生的与国外企业、组织和个人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结算业务。
(2)国际非贸易结算,是指国内企业在商品贸易以外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交往活动中,如劳务输出、国际旅游、技术转让以及侨民汇款、捐赠等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的结算业务。
(3)国际金融结算,是指国内企业由于从事国际金融交易活动,如对外投资、对外融资、外汇买卖等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的结算业务。
H. 高手请帮忙翻译下经济类的论文摘要 追加50分!
China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reform, foreign exchange management system of compulsory exchange settlement policy and the "lenient entry, stringent exit" system, the fast growth i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Until the end of 2009, 9,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has been ranked No. 1 in the world economy, larg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have already formed a negative macroeconomic impact, but also to make China's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in a passive position, as problems to be solved. And unreasonabl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not only concive to China's economy 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 substantial increase of trade surplus, but also led to sharp increase i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creasing pressure on RMB appreciation. The sharp increase i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will inevitably make China a long-term currency liquidity to face the threat of continuing to enlarge and become long time continued to face in the future needs of over-expansion, and inflation inced a significant factor. Same time, because the yuan is undervalued by the combined effect of a series of driven, leading to a larg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hot money into China, most of which entered the China's financial and real estate market areas, resulting in the financial, real estate and other capital markets, a series of bubbles, and growing rapidly. The author intend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hree, and three pairs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on this based on the science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