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发出存货时的个别计价法是什么意思
发出存货时的个别计价法,如果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批别、型号、单位成本)相一致,在发出一件货一批存货时,能准确辨认这件或这批存货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从而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比如,卖一件衣服,如果能准确知道这件衣服的进价是多少,用个别计价法,销售后就能确定这件衣服的成本是多少,也就能确定这件衣服卖出后的利润了。
❷ 我想问速达5000的存货,是不是建账套选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现在想改成个别计价法就只能重新建套谢谢
存货计价方法一经选定就不能随便更改,所以只能重新建立账套。
业务算提成也是一单对一单算的,只能用个别计价法了。
❸ 什么是成本核算中的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发是存货收发存情况的一种计价法,还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个别计价法是对每笔存货单独计价。这种方法适用存货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比如古董等的计价方法
❹ 个别计价成本核算方法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例:某工厂本月生产过程中领用A材料2000KG,经确认其中1000KG属第一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5元;其中600KG属第二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6元;其中400KG属第三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8元。
本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计算如下: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4)个别计价法期货扩展阅读:
个别计较法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
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例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计算成本应遵循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指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2、可靠性原则
包括真实性和可核实性。真实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客观的经济事项相一致,不应掺假,或人为地提高、降低成本。
可核实性指成本核算资料按一定的原则由不同的会计人 员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是为了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确可靠。
3、相关性原则
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成本管理、预测、决策服务。
及时性是强调信息取得的时间性。及时的信息反馈,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改进工作。而这时的信息往往成为徒劳无用的资料。
4、分期核算原则
企业为了取得一定期间所生产产品的成本,必须将川流不息的生产活动按一定阶段(如月、季、年)划分为各个时期,分别计算各期产品的成本。
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须与会计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这样可以便于利润的计算。
5、权责发生制原则
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支付,都要计入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即已计入以前各期的成本,或应由以后各期成本负担的费用),
虽然在本期支付,也不应主考试本期成本,以便正确提供各项的成本信息。
6、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要按实际耗用数量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要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
虽然原材料、燃料、产成品的账户可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加、减成本差异,以调整到实际成本。
7、一致性原则
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则
对于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为重点,力求精确。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琐碎项目,则可以从简处理。
❺ 个别计价法到底是怎么核算发出货物的
对于生产产品来说,需要采购原材料。而且是分批次不断的采购,但是相同的原材料采购的价格是变化的。最终的产品由原材料构成,那么原材料的单价需要有一个方法确定。个别计价法就是,分清楚产成品和半成品用的是那批采购的原材料,就用当时采购的单价计算成本。
例:某工厂本月生产过程中领用A材料2000KG,经确认其中1000KG属第一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5元;其中600KG属第二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6元;其中400KG属第三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8元。本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计算如下: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❻ 适用于个别计价法的存货有哪些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
采用个别计价法,会计部门应按进货批次设置商品明细账;业务部门应在发货单上注明进货批次;仓库部门应按进货批次分别堆放商品。
这种方法便于逐笔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比较正确,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
❼ 什么叫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具体辨认法、分批认定法。它是以每批存货取得时的实际单位成本,作为计算该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存货的成本流转顺序与实物的流转顺序完全一致。计算公式如下:
每次(批)存货发出成本=该次(批)存货实际收入时的单位成本
×该次(批)存货发出数量。
【例4-1】假设某企业4月份存货有关情况如下:期初库存数量为300件,单位成本为100元;4月2日领用200件,均为期初存货;4月6日购进500件,单位成本为110元;4月10日领用400件,均为4月6日购进;4月21日购进400件,单位成本为110.50元; 4月25日领用400件,均为4月21日购进。4月27日购进500件,单位成本112元;4月28日领用300件,100件为期初结存,200件为4月27日购进。个别计价法下存货明细账如表4-1所示。
表4-1:
存货明细账
计量单位:件 金额单位:元
年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月 日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4 1 结存 ①300 100 30000
2 领用 ①200 100 20000 ①100 100 10000
6 购进 ②500 110 55000 ①100
②500 100
110 10000
55000
10 领用 ②400 110 44000 ①100
②100 100
110 10000
11000
21 购进 ③400 110.50 44200 ①100
②100
③400 100
110
110.50 10000
11000
44200
25 领用 ③400 110.50 44200 ①100
②100 100
110 10000
11000
27 购进 ④500 112 56000 ①100
②100
④500 100
110
112 10000
11000
56000
28 领用 ①100
④200 100
112 10000
22400 ②100
④300 110
112 11000
33600
4 30 合计 1400 —— 155200 1300 —— 140600 400 —— 44600
由表4-1可以看出,个别计价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为140600元,结存存货的成本为44600元。其成本的流转与存货实物的流转完全一致。
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计算结果准确。但采用这种方法要求企业对存货按进货批次分别堆放,发出货物要逐一认定其批次,工作量大,操作难度也大。在这种方法下,库存存货各批次的单位成本不同时,选择不同批次的存货,可以增加或减少发出存货的成本。因而,这种方法很容易成为经营者调节利润的杠杆。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或能分清批次、整批进整批出的存货,以及企业中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
❽ 个别计价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它是指对发出的存货分别认定其单位成本和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具体存货项目具有明显的标志,而且数量不多、价值较大,如大件、贵重的物品。期末存货的各种项目,分别确定每种物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然后相加各种存货的成本,即为存货期末全部的成本。 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是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例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