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外汇期货 > 汉武帝时期货币的质量

汉武帝时期货币的质量

发布时间:2021-08-31 21:11:35

① 汉武帝时期钱币政策有什么变化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施行经济上大一统的措施,统一铸造五铢钱。
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

②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汉武帝最终取得货币体制改革成功的原因

(一)国家的统一与中央政府的强大。西汉初年地方势力强大,中央政府软弱,以致无法统一货币制度。而汉武帝经过多年的经营,不断削弱诸侯诸侯势力,又取得对豪富的压倒性的胜利,中央政府空前强大。只有这样才能使政令贯彻到全国各地,才有可能实现货币制度的统一。
(二)五铢钱及其制度的合理化。新五铢钱的做工精致,技术含量高,一般人很难伪造,并且质量、成色好,加上轻重适中,使这种铜钱形制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历时2000多年。其次,政府明令禁止郡国铸币,将铸币的铜材料收归中央统管,基本上断绝了私人铸币的源泉。
(三)汉武帝在其改革过程中,能够大胆、正确用人。汉武帝一改汉初以来对商贾“困辱之“的抑制,大胆提拔并委巨商大贾或其后人以重任。商贾之子桑弘羊因其出众的经济才能深得汉武帝信任,曾参与制定和实施武帝时期的一系列重大经济政策,并执掌中央财政大权三十余年,为汉武帝建立其不世之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③ 汉武帝时期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

汉武帝时期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五铢钱。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之外,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

五铢钱奠定了中国圆形方孔的传统。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

(3)汉武帝时期货币的质量扩展阅读:

汉武帝元狩年间,面对巨额的财政亏空,面对豪商巨贾居奇取利,操纵货币,再加上关东地区遭受水灾,亟须巨款赈贷,中央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

元狩四年初,采用了新的白金和皮币。所谓白金,实际上是银和锡的合金,皮币的原料是用皇家上林苑中养的白鹿的皮,长宽各一尺,上面有彩色的绘图,作钱40万。

与此同时,销毁了文帝时的半两钱,另铸重如其文的三铢钱,严禁私人铸钱。由于白金币定值过高,三铢钱较轻,易作奸诈,盗铸仍然盛行。

因此,西汉武帝元狩五年罢三铢钱、半两钱,首次行用五铢钱,因于元狩五年诏令郡国铸行,所以,将历史上这第一代五铢钱称为郡国五铢或 元狩五铢。

五铢钱的出现,是继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又一次重大货币改革,这种钱已趋向成熟,面、背均有外廓,穿孔背有廓面无廓,而在五铢钱尚未出现以前的三铢钱。

有些面背均无内外廓,因此容易被盗磨,即被人磨取铜屑另行铸钱谋利。而五铢钱的铸行则大大避免了这些弊端,这一先进的形制是经过长期的探索才逐步完善的。

④ 汉朝的货币

西汉时期的货币

三铢钱:中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短的货币。铸于汉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铢”二字故名。三铢钱重8铢,铢字金旁从王,背无轮廓。三铢钱刚铸一年,武帝又令停铸三铢,改铸五铢,钱背增加了轮廓,重5铢。

四铢钱:又称汉半两。其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钱穿孔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比较规范。四铢半两因顺应了当时的国势民情,一直被沿用了四十年。

五铢钱: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

皮币:武帝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皮币,用宫苑中的白鹿皮制成。

白金币 :亦称白金三品”。西汉的银锡合金币。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铸造。当时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獒如龟,故用为白金币花纹。

东汉时期的货币

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

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

(4)汉武帝时期货币的质量扩展阅读:

汉初铸造的铜币比较轻,重三株,后来越来越轻。文帝时期,三铢钱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于是文帝下令使用四株钱,重四分之一两,可是币值标的却是半两。汉朝的货币危机其实源自于朝廷放任民间私自铸钱的政策,原本意欲加速货币流通,好改善财政收入。

可是这项政策的弊端远远超过利处,钱本来用铜铸造,但铸币者掺杂了价值低的铅和铁之类的金属,货币渐渐的贬值,民间的经济逐渐紊乱。许多人趁此机会铸造货币发财,如文帝的宠臣邓通依靠铸铜币家产超过王侯。

另外诸侯们都开挖矿山铸造铜币,吴王刘濞凭借铜矿铸币富比天子,他也因此有发动“七王之乱”的底气。汉武帝由于对匈奴的连年征战耗资巨大,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也逐渐用完,财政危机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建元年间开始,武帝开始对货币动手,期间把四株钱改成三铢钱,后来又改回来。来回一改相当于没变,问题自然没解决。元狩四年,一次规模较大的货币改革出现。汉朝发行了白鹿币和白金货币。下令严令禁止民间私自铸造钱币,违者死罪。

元狩五年,武帝下令铸造五铢钱,铸币技术上也有了改进,有效防止私铸造货币的发生。此后经历一些探索之后武帝决定一劳永逸的解决,下令严禁各个诸侯国私自铸造货币,把货币铸造权收归中央政府所有,此项政策一直沿用至今。

⑤ 汉武帝时期通用什么货币

当然是五株钱啦!

⑥ 汉武帝的币制改革是怎样的对西汉的财政有何影响

西汉初期的币制是异常混乱的,至汉景帝时,西汉曾4次在“允民自铸钱”与“禁民自铸钱”之间来回徘徊,可谓是反反复复,陷入无限的恶性循环之中。

可以说西汉能在汉宣帝一朝步入极盛,并最终成为“强汉”,这跟汉武帝所推行的币制改革是“脱不了干系”的。

⑦ 汉武帝经济上实行的货币政策是什么

他汉武帝的是统一的,那个就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收回了,就是那个诸侯的造币权,鼻塞鼻血收归国有。

⑧ 自秦始皇至汉武帝时期 货币的发展过程

7、 秦朝时期的货币
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8、 西汉时期的货币
三铢钱、四铢钱、五铢钱、皮币、白金币 9、 东汉时期的货币
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
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10、王莽时期的货币
二年:错刀、契刀、大泉
六年: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发行小泉代替五铢钱,流通大 五物: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
六名:金贷、银贷、泉贷、布贷、龟贷、贝贷
二十八品
11、汉代的黄金问题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仍是法定货币单位,单位由镒改斤,1斤=10000钱
汉武帝时期模仿麒麟马蹄有麟趾金(圆)和马蹄金(椭圆)
西汉时期主要用于赏赐和馈赠,王莽时将黄金收归国有,东汉以后黄金减少,赏赐用丝绸、布帛、铜钱

⑨ 汉武帝时期有没有发行什么钱币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行三铢钱,重如其文。这是恢复铜铸币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相一致的一个措施。但是由于三铢钱与四钱重的半两钱等价使用,于是又导致盗铸盛行,因此到了建元五年春“废三铢钱,行用半两钱”。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从新铸造三铢钱并造皮币和白金(银)币,还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又进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仅是“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五铢钱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规定,钱文“五铢”从此启用。

⑩ 汉武帝各采用了怎样的货币政策

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7年-公元前87年),是汉初一位颇具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文治武功,显赫一生,与秦始皇同被后人并称“秦皇汉武”,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汉武帝的思想积极进取,具有前瞻性,为朝廷、社会带来了新思维,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也包括对货币制度的一系列改革。
汉初郡国铸币出现失控,放民铸钱成为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登基时,虽然延续“文景之治”有过的一段“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短暂丰盈时光,但是由于社会财富逐步集中到少数从事冶铁、铸钱、煮盐的富人手中,富商大贾囤积财富、奴役穷人,以至国家财政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困局。出于中央政府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汉武帝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打击大贾商人,增加中央财政收入,这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初衷。由此他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
武帝刘彻登基时,正在继续流通文帝时推行的四铢半两钱。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武帝就当时流通的半两钱名不符实,实际重量仅三铢左右,以实现秦汉时期常称钱币“重如其文”为由,下令销毁四铢半两钱,新铸“三铢”钱。这是汉武帝的第一次币制改革,虽没有取得了多少成就,但这次成功地突破了自秦始皇推行“半两”以来凡钱称“两”的规矩,开创了钱币称作“铢”的新时代。
三铢钱推行不久就感觉到这种钱太轻,造成钱轻物贵,汉武帝在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又将三铢钱废掉,重新推行四铢半两钱。这不能认为是倒退,而是汉武帝的又一次钱币变革,是汉武帝看到了简单地推行“重如其文”三铢钱行不通,暂时再重行半两钱,以求更符合社会需要的钱币。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军资耗费巨大,国库严重亏空,而那些富商大贾却无关痛痒。据《汉书》记载:豪门富室“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种困”。于是汉武帝与朝廷公卿官员们研究决定改换钱币策略,打击那些为富不仁、兼并土地、不顾天下安危的豪富,以此来充实国库财政。由此武帝施展了第三次钱币改革措施,即造皮币和白金币。皮币是用一种珍贵的白鹿皮作币材,一尺见方,四周绣有彩边,值40万,用于王室朝觐聘享。这种大额虚价的皮币,是我国古代纸币的先驱。白金币是银锡合金,分为圆形龙币、方形马币、椭圆形龟币,分别值三千、五百、三百,是我国历史上由中央王朝铸造的最早的银铸币。
但是,货币品种的众多和复杂,阻碍了商品的正常交换,所以到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又下令郡国铸造五铢钱,废除了实际重量仅三铢的半两钱,展开他的第四次币制改革。五铢是在摒弃以前行三铢钱、四铢半两钱的弊病中推出的。为免去流通中钱币仅重三铢的不便,在传统的“重如其文”的理念下,将法定钱币提高到了五铢。而且基于冶金技术的提高,在钱面置外郭,将平背改变为背置内外郭形式。目前已经得到全世界学者的共识:凡金属货币的重量,在4克左右是最适合使用的。可见这次币制改革的意义所在。这次改革只是规定了钱币的名称和基本形制,依旧由郡国铸造,一般称之为郡国五铢。郡国五铢沿袭半两的加工程序,钱币铸出后只是简单的掰断钱树,或者只用简单工具清除一下毛边。郡国铸钱,必然参差不齐,容易发生盗铸。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为避免伪钱泛滥影响国家的税赋收入,汉武帝又进行第五次币制改革,命京师钟官专门铸造一种边缘磨砺成色泽紫红的精美五铢,史称“赤仄五铢”。经过精加工的赤仄五铢很容易与郡国五铢区分,朝廷硬性赋予了赤仄五铢高昂的币值,以一枚赤仄五铢当五枚郡国五铢,并规定凡缴纳税赋和官府用钱一定要用赤仄五铢。虽然朝廷赋予了赤仄五铢高附加值,但磨边的技术含量并不十分出众,引发民间将郡国五铢旋边改造,充当赤仄,造成赤仄难辨正身之态,因此不久便也废除了。
西汉王朝的屡次改币,始终不能达到禁止私铸伪钱的效果,特别是汉武帝即位以来的几次改币,商人们利用币制改革之机囤积取利,严重影响了西汉王朝的财政收入,使货币铸造权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达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在“外事四夷,内兴功利”的情况下,西汉王朝又急需设法开辟财源以应付其大量财政开支,于是控制货币铸造权便成为西汉王朝的当务之急。

阅读全文

与汉武帝时期货币的质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银证券研究所 浏览:312
文华cci指标公式 浏览:958
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经理底薪 浏览:302
理财基金ppt 浏览:480
彼得股份 浏览:528
杠杆基础画图题 浏览:819
理财基金分享平台 浏览:638
恒安几个股东 浏览:15
投资理财公司发理财产品 浏览:922
中介带客看房成交抽多少佣金 浏览:338
买基金的本金要求比银行理财高吗 浏览:291
固定汇率制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 浏览:405
利群股份股票2015年分红 浏览:925
外汇校长 浏览:886
工商银行理财每个月存500 浏览:68
企业购入的理财产品放哪个科目 浏览:276
信托产品与大额存款的区别 浏览:658
金融理财软件公司 浏览:96
支付宝定期理财开户银行1000元 浏览:796
关于杠杆下列说法错误的 浏览:469